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蛛丝蛋白复合材料小直径血管支架的体内降解及体外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赵亮 陈红丽 +5 位作者 王勉 解丽芹 徐艳丽 何孟 冯志伟 李敏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8-95,共8页
探讨蛛丝蛋白复合材料小直径血管支架的体内降解性能和生物相容性,为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通过静电纺丝仪,将RGD-重组蛛丝蛋白(p NSR16)、聚己内酯(PCL)、明胶(Gt)、壳聚糖(CS)共混形成的纺丝液进行电纺,制得(p NSR16/PCL/CS)/(p NSR16/... 探讨蛛丝蛋白复合材料小直径血管支架的体内降解性能和生物相容性,为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通过静电纺丝仪,将RGD-重组蛛丝蛋白(p NSR16)、聚己内酯(PCL)、明胶(Gt)、壳聚糖(CS)共混形成的纺丝液进行电纺,制得(p NSR16/PCL/CS)/(p NSR16/PCL/Gt)支架,并将其植入SD大鼠腿部肌肉中,通过肉眼外观观察、组织切片HE染色评价等方法,评价蛛丝蛋白复合材料小直径血管支架的体内降解情况。分析支架浸提液对间充质干细胞集落形成、细胞分裂指数、台盼蓝拒染率、细胞毒性和细胞周期的影响,评价血管支架的生物相容性。血管支架在整个植入期内不断降解,(p NSR16/PCL/CS)/(p NSR16/PCL/Gt)支架降解程度更深,纤维断裂严重,12周时失重率为20.3%,其降解速度明显快于(PCL/CS)/(PCL/Gt)支架,后者在12周时仅降解了13.2%。在(p NSR16/PCL/CS)/(p NSR16/PCL/Gt)支架浸提液培养条件下的大鼠骨髓MSC集落生成率、平均集落面积和分裂指数都显著高于(PCL/CS)/(PCL/Gt)支架组。血管支架毒性等级均低于1级,无细胞毒性。与血管支架浸提液复合培养的MSC生长状态良好,台盼蓝拒染率高于95%,复合培养48 h后,细胞G0/1期比例降低,S、G2/M期比例均升高。蛛丝蛋白复合材料小直径血管支架的体内降解和生物相容性良好,应用于临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血管 蛛丝蛋白复合材料小直径血管支架 体内降解 体外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槐白皮扩血管作用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善庭 凌秀珍 +1 位作者 王传功 李建美 《济宁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21-23,共3页
本实验结果表明,中药槐白皮煎液(浓度100%)有扩张离体兔耳血管的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可随用药量的增加而加强。其扩血管作用机理可能与拮抗去甲肾上腺素收缩血管的作用有关。从而可部分解释槐白皮对中风、祛风除湿、消炎止痛等病症有效的... 本实验结果表明,中药槐白皮煎液(浓度100%)有扩张离体兔耳血管的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可随用药量的增加而加强。其扩血管作用机理可能与拮抗去甲肾上腺素收缩血管的作用有关。从而可部分解释槐白皮对中风、祛风除湿、消炎止痛等病症有效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舒张药 槐白皮 去甲肾上腺素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2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任煜 刘婷婷 +1 位作者 祁冰洁 祝凌丽 《宜春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20-25,82,共7页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2(G-Rg2)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的作用,并且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离体血管环技术制备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模型,采用血管收缩率为考察指标,设置内皮完整组和内皮去除组,记录人参皂苷Rg2(G-Rg2)对去...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2(G-Rg2)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的作用,并且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离体血管环技术制备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模型,采用血管收缩率为考察指标,设置内皮完整组和内皮去除组,记录人参皂苷Rg2(G-Rg2)对去甲肾上腺素(NE)预收缩大鼠胸主动脉环张力的变化影响。分别以L-NAME、ODQ、Indomethacin预孵育内皮完整血管环后,考察人参皂苷Rg2(G-Rg2)对去甲肾上腺素(NE)预收缩血管环的舒张作用;加入10^(-3) mol/L的人参皂苷Rg2孵育去内皮血管后,用不同浓度的NE、KCl、CaCl_(2)收缩血管,观察血管的舒张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比较,10^(-5)、10^(-4)、10^(-3)、10^(-2) mol/L的人参皂苷Rg2(G-Rg2)能显著提高经NE预收缩的内皮完整的血管环的舒张率(P<0.01),且呈浓度依赖趋势;经LNAME、ODQ、Indomethacin预孵育内皮完整血管后,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Rg2(G-Rg2)能显著增加LNAME、ODQ预孵育后内皮完整的血管环的舒张率(P<0.01);对Indom预孵育内皮完整血管舒张率无显著影响(P>0.05);经10^(-3)mol/L人参皂苷Rg2(G-Rg2)预孵育去内皮血管后,不同浓度的去甲肾上腺素(NE)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10^(-3) mol/L人参皂苷Rg2(G-Rg2)预孵育去内皮血管后,不同浓度的KCl、CaCl_(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人参皂苷Rg2(G-Rg2)具有良好的舒张血管作用并且呈内皮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内皮依赖性环氧化酶途径和抑制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的开放所导致的细胞外钙的内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2 离体血管 钙通道
下载PDF
新西兰家兔颈动脉体外应力培养研究
4
作者 付海洋 李敏 +2 位作者 于浩 付步芳 王召旭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31期4-6,16,F0003,共5页
目的通过调节液体流量、流速及周期性脉动等参数,研究新西兰家兔颈动脉体外应力培养时血管结构的变化。方法取SPF级新西兰家兔颈动脉置于生物反应器上,构建血管体外培养模型。共分四组,静态组为静态培养,动态组(80、50、25组)在脉冲泵... 目的通过调节液体流量、流速及周期性脉动等参数,研究新西兰家兔颈动脉体外应力培养时血管结构的变化。方法取SPF级新西兰家兔颈动脉置于生物反应器上,构建血管体外培养模型。共分四组,静态组为静态培养,动态组(80、50、25组)在脉冲泵运行位移与频率相同的条件下,保持培养液流速分别为80、50、25 ml/min,维持应力状态培养,培养结束后通过HE、Masson、EVG染色对血管结构的变化进行评价。结果静态组15 d血管内皮细胞保持完整,平滑肌细胞排列混乱,弹性纤维收缩剧烈,胶原纤维基本没有变化;80组弹性纤维未见明显变化,内皮细胞不可见,第8天平滑肌较第4天排列整齐,第8天胶原纤维明显减少。50组内皮细胞不可见,平滑肌排列整齐,15 d时弹性纤维疏松且趋于平直,血管胶原纤维明显减少;25组内皮细胞可见,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改变较50组轻微。结论在模拟动物体内各参数的条件下,血管体外动态培养有助于维持血管的生理结构,培养的难点在于防止污染和补充胶原。高应力条件下,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进而造成平滑肌细胞增殖,胶原纤维流失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体外培养 应力 生物反应器 弹性纤维 胶原纤维 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地芍苣冬颗粒提取工艺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玉婷 张刚 +6 位作者 姜林 郝梦 依孜提.帕力哈提 刘怡 张丽娟 张良 唐梅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9年第1期90-94,共5页
目的: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地芍苣冬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查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加水倍数和提取次数对地芍苣冬颗粒中天麻素、芍药苷含量的影响。基于单因素的结果,应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考察浸泡时间、提取... 目的: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地芍苣冬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查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加水倍数和提取次数对地芍苣冬颗粒中天麻素、芍药苷含量的影响。基于单因素的结果,应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考察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加水倍数3个因素对地芍苣冬颗粒中天麻素、芍药苷含量以及离体血管舒张率的影响,对结果进行二项式方程拟合,用响应面法预测最佳水提工艺。结果:二项式拟合方程预测性良好,理论预测值与实际值偏差较小。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浸泡时间为1. 5 h,加10倍量水提取1 h,共提取2次)下,天麻素平均质量分数为0. 59 mg·g-1,芍药苷平均质量分数为6. 35 mg·g-1,平均离体血管舒张率为71. 03%。结论:此工艺稳定、方便,准确快速地优化地芍苣冬颗粒的提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芍苣冬颗粒 天麻素 芍药苷 离体血管舒张率 Box-Behnken响应面法 综合评分
下载PDF
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器的体外血管模型应力测量
6
作者 张妍 张帆 +1 位作者 赵冠棋 初大平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07-1014,共8页
血管中的血液流动会对血管壁产生周向应力,周向应力与血管的结构及功能变化密切相关,测量体外血管模型的周向应力是生物力学研究中较重要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光纤光栅测量血管周向应力的方法,基于微流控技术利用钢针模具建立了集成光纤... 血管中的血液流动会对血管壁产生周向应力,周向应力与血管的结构及功能变化密切相关,测量体外血管模型的周向应力是生物力学研究中较重要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光纤光栅测量血管周向应力的方法,基于微流控技术利用钢针模具建立了集成光纤光栅的三维圆形血管模型,通过仿真研究了不同流动速度与应力的关系。仿真结果得到流速在8 mm/s~75 mm/s范围内,应力随速度的改变呈线性变化。利用光纤光栅传感器测量了流体流动时产生的周向应力,根据实验得到了光栅波长改变量与速度的关系,流速范围在8 mm/s~75 mm/s之间变化时,速度引起波长的变化为0.173 nm。结合仿真实验得到了应力与光栅波长改变量的关系,为血液流动时产生周向应力的体外测量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血管模型 光纤光栅 周向应力 微流控技术
下载PDF
基于bFGF基因表达探讨缺氧条件下补阳还五汤促进体外血管三维模型的血管新生分子机制 被引量:3
7
作者 卢斌 李虎虎 +5 位作者 吴旦斌 张同 袁晓捧 范英昌 姜希娟 杨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2195-2198,共4页
目的:基于bFGF基因表达情况调控缺氧条件下补阳还五汤促进体外血管三维培养模型中新生血管的分子机制。方法:于Matrigel基质胶上种植腹主动脉血管段构建体外血管三维培养模型,常氧条件下培养5 d后,给予24 h缺氧干预,平行进行补阳还五汤... 目的:基于bFGF基因表达情况调控缺氧条件下补阳还五汤促进体外血管三维培养模型中新生血管的分子机制。方法:于Matrigel基质胶上种植腹主动脉血管段构建体外血管三维培养模型,常氧条件下培养5 d后,给予24 h缺氧干预,平行进行补阳还五汤和辛伐他汀治疗,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bFGF、PDGFB、Ang1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倒置显微镜观察各实验组均有新生血管形成,其中模型组生长最为旺盛,但杂乱无序,补阳还五汤治疗后,新生血管规则有序。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bFGF基因表达明显上调(P <0. 01)、PDGFB基因表达上调(P <0. 05),Ang1基因表达下调(P <0. 05);基于补阳还五汤治疗后,bFGF基因表达上调(P <0. 05)、PDGFB基因表达明显上调(P <0. 01),Ang1基因表达上调(P <0. 05)。结论:缺氧条件下,经补阳还五汤治疗后,上调体外血管三维模型的新生血管相关基因水平表达,进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血管三维模型 补阳还五汤 血管新生 BFGF
下载PDF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不同厚度血供范围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于大志 方光荣 +2 位作者 汤海萍 江华 曹学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2-376,共5页
目的 对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方法进行改进,以了解穿支血管对不同厚度皮瓣的供血层次和范围,并应用于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的研究. 方法 2013年10月-2014年10月,研究新鲜成人尸体6具,超大范围切取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在解剖的同时进行解剖学测... 目的 对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方法进行改进,以了解穿支血管对不同厚度皮瓣的供血层次和范围,并应用于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的研究. 方法 2013年10月-2014年10月,研究新鲜成人尸体6具,超大范围切取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在解剖的同时进行解剖学测量.离体皮瓣分全层、剔除深筋膜及剔除皮下脂肪层3组,将皮瓣固定于丝网网框上并照相.用硫酸钡硅胶灌注液对穿支皮瓣进行离体灌注,并进行钼靶拍照.最后将影像资料在软件上进行汇总,得出结果. 结果 胫后动脉穿支平均(4.17±0.94)支,位于AC连线上宽2-3cm的区域内.供血范围近端至胫骨内髁平面以远(4.51±1.84)em,远端至内踝平面,前、后分别至前、后正中线.剔除皮瓣的深筋膜对于皮瓣的血供范围没有明显影响.剔除远端皮瓣的皮下脂肪组织后动脉穿支的供血范围没有明显改变,而剔除近端皮瓣的皮下脂肪组织后动脉穿支的供血范围明显缩小. 结论 经过改进的方法能比较真实、直观地反映不同厚度穿支皮瓣的血供范围,对临床上如何切取皮瓣及对皮瓣进行修薄具有指导意义;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的深筋膜对皮瓣血运影响不大,并且可以对远端穿支的供血范围进行皮下脂肪的适当修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应用解剖 血管灌注 离体
原文传递
利用MRI原始数据构建人正常离体胎盘动静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志坚 朱晓雯 +5 位作者 石瑾 李彩霞 贠照强 何艳红 陈玉英 曹艳文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99-902,共4页
目的 探讨利用MRI原始数据构建人正常离体胎盘动静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方法.方法 收集6例孕妇足月分娩排出的离体胎盘,应用改良的自凝牙托材料对胎盘血管进行灌注,然后行增强T1高分辨率各向同性容积激发序列(T1e-THRIVE)的MRI扫... 目的 探讨利用MRI原始数据构建人正常离体胎盘动静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方法.方法 收集6例孕妇足月分娩排出的离体胎盘,应用改良的自凝牙托材料对胎盘血管进行灌注,然后行增强T1高分辨率各向同性容积激发序列(T1e-THRIVE)的MRI扫描,将采集的原始数据导入Mimics 14.0软件中,行胎盘动静脉血管网三维重建,并与胎盘动静脉血管网铸型标本进行对比.结果 (1)MRI扫描在二维图像上可清晰呈现胎盘动静脉血管,利用MRI原始数据成功地构建出正常离体胎盘动静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三维模型真实、清晰地显示出胎盘动静脉各级血管,立体感强,并可提供图像大小的缩放、任意角度的旋转.(2)对胎盘动静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进行结构分析显示,脐带中有1根脐静脉(第1级)及2根脐动脉(第1级),脐静脉在脐带根部开始往下分至5~7级,2根脐动脉在脐带根部吻合成血窦,再逐渐分级,末梢血管网分支丰富,终止于胎盘母体面.(3)将重建的胎盘动静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与胎盘动静脉血管网铸型标本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胎盘动静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的血管网结构、形态、血管角度及走行方向,均与胎盘动静脉血管网铸型标本一致,两者的血管网形态相似性极高.结论 利用MRI原始数据构建人正常离体胎盘动静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是一种有效研究胎盘血管的新方法,其三维模型图像具有立体感强、血管光滑饱满、任意角度旋转且无辐射等优点,为临床在体胎盘血管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 血管 磁共振成像 成像 三维 体外研究
原文传递
基于“冲为血海”的分期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冷冻胚胎移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邢利威 刘凡 +5 位作者 董芹作 吴柯楠 何喆 孙玉环 贺明 赵荣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755-2758,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冲为血海”的分期针灸疗法对冷冻胚胎移植(FET)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分期针灸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FET方案,分期针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基于“冲为血海”的分期针灸疗法。... 目的:观察基于“冲为血海”的分期针灸疗法对冷冻胚胎移植(FET)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分期针灸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FET方案,分期针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基于“冲为血海”的分期针灸疗法。针灸治疗1周3次,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及类型、血清激素水平[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LH/FSH、雌二醇(E2)、睾酮(T)]及临床妊娠率、活产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及类型、血清激素LH、FSH、LH/FSH、E2、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增加,血清性激素LH、LH/FSH、T、E2下降,血清性激素FSH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期针灸组治疗后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及A、B型内膜比例、血清性激素FSH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性激素LH、LH/FSH、T、E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冲为血海”的分期针灸疗法能有效改善行FET的PCOS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类型、血清性激素水平,最终提高其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期针灸疗法 冷冻胚胎移植 多囊卵巢综合征 子宫内膜容受性 冲为血海 不孕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性激素
原文传递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3D reconstruction in pancreatic surgery: a narrative review
11
作者 Yiming Zhang Yuanyuan Yang +3 位作者 Shu Chen Jianbing Ji Huiting Ge Heguang Huang 《Journal of Pancreatology》 2023年第1期18-22,共5页
Progress in medicine requires not only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medical field but also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echnology of other fields into the medical field. As an important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thre... Progress in medicine requires not only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medical field but also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echnology of other fields into the medical field. As an important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three-dimensional (3D) reconstruction transforms traditional two-dimensional images into 3D images that are more consistent with the physiological habits of human eyes. It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bones, heart, liver, and maxillofacial area, promoting the progress of medical technology and surgeons.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progress of 3D re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ancreatic surgery, from the preoperative,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perspectives, as well as the education of young surgeons. It also puts forward new idea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pancreatic surg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nical application Pancreatic surgery Peripancreatic blood vessels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Vascular reconstru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