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圈的构建 被引量:32
1
作者 张振国 贾铁飞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2-76,共5页
在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旅游域概念和旅游圈形成的基础,以该地区十五个城市及其所属的48个4A级和9个3A级旅游景点为研究对象,利用旅游域模型和Mapinfo软件及其二次开发语言Mapbasic,构建并划分出以7个城市为中... 在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旅游域概念和旅游圈形成的基础,以该地区十五个城市及其所属的48个4A级和9个3A级旅游景点为研究对象,利用旅游域模型和Mapinfo软件及其二次开发语言Mapbasic,构建并划分出以7个城市为中心的三个级别的7个旅游圈,其中上海旅游圈为“长三角”地区一级旅游圈,杭州、苏州旅游圈为二级旅游圈,南京、常州、扬州和绍兴为三级旅游圈。进而提出应当建设涵盖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大上海旅游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旅游圈 旅游域 旅游中心地
下载PDF
基于大长三角旅游圈的安徽旅游发展战略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曾军 崔郁 《华东经济管理》 2007年第1期4-8,共5页
安徽旅游业作为大长三角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大长三角旅游圈内旅游资源区域特征、旅游经济区域特征、旅游支持系统区域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安徽旅游业在大长三角旅游圈内的优势、劣势,指出安徽省应采取加快交通建设、加强区域... 安徽旅游业作为大长三角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大长三角旅游圈内旅游资源区域特征、旅游经济区域特征、旅游支持系统区域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安徽旅游业在大长三角旅游圈内的优势、劣势,指出安徽省应采取加快交通建设、加强区域合作、实施精品战略、提升旅游企业竞争力等战略更好地融入大长三角旅游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长三角旅游圈 安徽 旅游 发展战略
下载PDF
长三角旅游城市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的演变 被引量:15
3
作者 梁美玉 史春云 《旅游论坛》 CSSCI 2009年第2期229-233,共5页
基于1998年至2006年长三角15个地级市的旅游总收入,应用首位分布和位序-规模分布的研究方法,对长三角的旅游城市核心-边缘空间结构进行实证研究,揭示了旅游城市的空间演变过程,得出结论:长三角旅游城市空间格局在总体上是均衡的,核心城... 基于1998年至2006年长三角15个地级市的旅游总收入,应用首位分布和位序-规模分布的研究方法,对长三角的旅游城市核心-边缘空间结构进行实证研究,揭示了旅游城市的空间演变过程,得出结论:长三角旅游城市空间格局在总体上是均衡的,核心城市上海的首位分布虽然很高,集中的力量依然存在,但等级系统发育较好,核心城市的扩散作用正逐步加强,已经形成杭州、苏州、南京二级核心城市和无锡、宁波三级核心城市。试图探索一种核心-边缘空间结构演化过程和阶段的定量研究方法,并尝试解释其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力图拓展该理论在旅游地理学上的应用,丰富该理论本身的内涵、应用及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边缘理论 空间结构演变 旅游城市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城市群区域一体化与旅游共享合作机制-长三角的经验借鉴 被引量:15
4
作者 陈雯 王珏 高金龙 《热带地理》 2017年第6期784-791,共8页
以长三角"无障碍旅游圈"的实践为例,通过对地方政府合作过程的梳理,运用博弈分析方法剖析了各城市政府之间共享合作的动力机制及策略选择。结果表明: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合作达成需要尊重市场意愿,增强政府及公众层面的区域认同... 以长三角"无障碍旅游圈"的实践为例,通过对地方政府合作过程的梳理,运用博弈分析方法剖析了各城市政府之间共享合作的动力机制及策略选择。结果表明: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合作达成需要尊重市场意愿,增强政府及公众层面的区域认同,通过不同地方政府间的多重博弈达到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纳什均衡"。这一结论既能丰富地方政府合作研究的案例样本,总结长三角地区的成功经验,也可以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的地方政府合作提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合作 旅游合作 长三角 无障碍旅游圈 粤港澳大湾区
下载PDF
旅行模式对目的地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差异——以长三角世博旅游线路为例 被引量:12
5
作者 史春云 《旅游学刊》 CSSCI 2013年第6期102-110,共9页
旅游业通常被认为对地方经济有促进作用,然而对这种作用很少从旅游者旅行模式的角度进行分析,旅游线路模式导致的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差异要远大于游客活动分布的空间差异。文章以651条国内长途团队世博旅游线路详细报价单为基础数据,结... 旅游业通常被认为对地方经济有促进作用,然而对这种作用很少从旅游者旅行模式的角度进行分析,旅游线路模式导致的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差异要远大于游客活动分布的空间差异。文章以651条国内长途团队世博旅游线路详细报价单为基础数据,结合长三角城市地理空间背景条件,比较分析了旅游线路模式中基于线路节点特性的旅行模式、角色、功能、停留时间与旅游花费,对世博线路中的旅游目的地合作圈层进行了划分,深入探究基于旅游线路模式的长三角城市目的地旅游经济收益的空间差异。研究发现:(1)充分了解并建立与其他目的地的合作关系将从中受益。(2)目的地节点在各客源地旅游线路模式中的角色和功能不同,旅游收益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应有针对性地在不同客源地进行差别化的旅游宣传和营销。(3)整个旅行时间长度是影响游客在目的地区域扩散模式的主要因素,也影响地区间经济利益的分配。目的地日花费与旅行天数呈U形曲线拟合,基于线路中目的地停留时间和花费的估算,长三角地区的旅游经济收益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该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为各目的地进行客源市场定位、宣传与营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线路模式 目的地角色 旅游经济差异 长三角地区 2010年上海世博会
下载PDF
长三角区域经济视阈下环巢湖体育旅游产业潜力及升级策略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宝雷 李叶 +2 位作者 张军 陈诚 汪上 《肇庆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58-63,共6页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环巢湖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潜力、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中心城市旅游产业规模巨大;长三角城市居民旅游消费能力强,对环巢湖体育旅游品牌认知度较高等;环巢湖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环巢湖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潜力、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中心城市旅游产业规模巨大;长三角城市居民旅游消费能力强,对环巢湖体育旅游品牌认知度较高等;环巢湖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环巢湖体育旅游产业存在产业定位缺失、产品关联效应不强、附加值低和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题.提出明确体育旅游产业定位、优化产品布局、提升体育旅游产品附加值等产业升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旅游产业 环巢湖体育旅游产业 长三角区域经济
下载PDF
上海迪士尼对长三角旅游业的拉动效应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黄海天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3-65,共3页
童话天堂般的迪士尼乐园是每个儿童的梦想之地,甚至也为许多成年人所向往。预计在2014年建成的上海迪士尼乐园,将是中国第二个、亚洲第三个、世界第六个迪士尼乐园。它的开放将为长三角地区的旅游业带来巨大的拉动效应。本文从旅游业构... 童话天堂般的迪士尼乐园是每个儿童的梦想之地,甚至也为许多成年人所向往。预计在2014年建成的上海迪士尼乐园,将是中国第二个、亚洲第三个、世界第六个迪士尼乐园。它的开放将为长三角地区的旅游业带来巨大的拉动效应。本文从旅游业构成的角度出发,对此做出了一定的分析,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迪士尼 旅游业 长三角
下载PDF
合肥都市圈旅游一体化战略提升研究
8
作者 潘立新 吴俏 +1 位作者 张鲜鲜 刘晓莉 《滁州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10-14,28,共6页
合肥都市圈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区位交通便捷,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旅游一体化发展条件优越,然而对其现状研究存在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旅游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智慧旅游信息一体化、旅游营销模式一体化... 合肥都市圈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区位交通便捷,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旅游一体化发展条件优越,然而对其现状研究存在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旅游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智慧旅游信息一体化、旅游营销模式一体化转型升级、全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升、以及积极融入新长三角,推动长三角旅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策略,这对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创造合肥都市圈旅游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对加快安徽省、合肥都市圈的经济发展,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与效益均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一体化 合肥都市圈 长三角
下载PDF
区域旅游进一步发展的策略——以长三角黄金旅游线为例
9
作者 熊友平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1-13,共3页
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长三角旅游企业面临的问题,例如购物萎缩、旅行社间的恶性竞争、导游服务质量下降、各行政区配合不够等日益突出,要继续发展长三角旅游业,必须采取健全旅游法规,加强营销投入,加强培训等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 长三角 旅游业 华东线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大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旅游整合模式探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侯子建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39-42,共4页
区域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代表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区域旅游资源及产品整合能够有利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多样,由于该区缺乏统一的旅游资源及产品整合,使得该区旅游业的发展... 区域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代表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区域旅游资源及产品整合能够有利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多样,由于该区缺乏统一的旅游资源及产品整合,使得该区旅游业的发展受到制约。本文通过对该区旅游资源及产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进行评述及其整合的可行性分析。提出了区域旅游整合模式的对策,以便能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旅游 整合模式 大长江三角洲地区
下载PDF
基于旅游经济网络视角的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地角色 被引量:85
11
作者 朱冬芳 陆林 虞虎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9-154,135,共7页
运用重力模型结合社会网络方法,从旅游经济网络视角对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经济的整体网络、国内游网络、入境游网络进行分析,初步定位了各城市在旅游经济网络中的角色与功能,最后探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都市圈旅游经济的整体网... 运用重力模型结合社会网络方法,从旅游经济网络视角对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经济的整体网络、国内游网络、入境游网络进行分析,初步定位了各城市在旅游经济网络中的角色与功能,最后探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都市圈旅游经济的整体网络和国内游网络呈现南北较为均衡的空间格局,入境游旅游经济网络呈现北部紧密、南部疏松的格局。综合各城市在整体网络中的中心性得分及结构对等性分析,划分出5种类型的旅游地:上海是核心旅游地,具有旅游中枢、门户旅游地、中间旅游地的综合功能;苏州、杭州、无锡、南京、常州是次核心旅游地,是区域内部重要的集聚和扩散中心;湖州、镇江、扬州和宁波是重要旅游目的地,对低等级与高等级旅游地之间连接起到重要的承转作用;其他城市中心性指标得分较低,主要接收高等级城市旅游经济辐射,相互之间联系强度较低,为一般旅游目的地和边缘旅游目的地。旅游发展能力、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和城市发展等因子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各城市在旅游经济网络中的角色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旅游地角色 社会网络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
原文传递
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 被引量:16
12
作者 何调霞 梁双波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5-68,共4页
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为基本研究单元,选用泰尔指数对该区域近15年的旅游经济发展进行了定量测度。结果显示:城市群旅游经济总体差异不断缩小,呈相对均衡化发展的趋势,省域内、等级城市内部差异是影响总体差异演变的重要原因;江苏和... 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为基本研究单元,选用泰尔指数对该区域近15年的旅游经济发展进行了定量测度。结果显示:城市群旅游经济总体差异不断缩小,呈相对均衡化发展的趋势,省域内、等级城市内部差异是影响总体差异演变的重要原因;江苏和浙江旅游经济的内部差异逐渐缩小,安徽旅游经济的内部差异有扩大倾向;中、小城市和2010年至今的超大及特大城市旅游经济的内部差异呈扩大之势,大城市旅游经济的内部差异在缩小。据此从高速铁路网建设、旅游产品开发、体制机制构建等方面,对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的协同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旅游经济 空间差异
原文传递
长三角旅游中心地等级体系及其评价 被引量:12
13
作者 何调霞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41,88,共6页
旅游中心地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科学构建旅游中心地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通过计算长三角各城市的旅游综合实力指数,对旅游中心地等级体系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旅游中心地旅游... 旅游中心地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科学构建旅游中心地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通过计算长三角各城市的旅游综合实力指数,对旅游中心地等级体系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旅游中心地旅游综合实力指数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其等级体系可以划分为国家级旅游中心地、省域级旅游中心地、区域级旅游中心地和地方级旅游中心地四个等级。其中,上海为第一等级,其旅游综合实力指数达到182.365,杭州、南京和苏州为第二等级,旅游综合实力指数分别为69.582、65.354和59.665,无锡、宁波、绍兴、温州、常州为第三等级,旅游综合实力指数分别为49.234、44.257、41.227、25.697和22.56,湖州、嘉兴、舟山、南通、扬州、镇江等城市为第四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中心地 等级体系 长三角
原文传递
泛长三角区域入境游客空间格局与意象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卢淑莹 陶卓民 +2 位作者 李涛 濮蓉 荣慧芳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3-278,共16页
城市是游客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把握游客在城市间流动特征是探究区域城市旅游联系、明确旅游影响区域发展的作用机制与优化未来城市旅游发展布局及策略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借助聚类法、挖掘算法与网络分析法,以地理标记照片为研究对象... 城市是游客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把握游客在城市间流动特征是探究区域城市旅游联系、明确旅游影响区域发展的作用机制与优化未来城市旅游发展布局及策略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借助聚类法、挖掘算法与网络分析法,以地理标记照片为研究对象,对泛长三角区域52个地级城市入境游客空间特征从分布、类型、流动、意象等视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依据入境游客聚集程度泛长三角区域可被划分为入境旅游核心区、次核心区与边缘区,其中,核心区与区域经济中心高度吻合,次核心区旅游资源特色突出,边缘区旅游发展潜力较高。同时,入境游客流动网络密度由中部核心区向外部边缘区逐渐降低,形成一个包含四等级的网络层级结构。且各省市区域内部入境游客分布与流动也呈现差异化特征,并与各地资源禀赋、经济水平、交通条件和服务接待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最后,入境游客意象分析也在一定程度印证出目的地最本质的地方性特征对入境游客空间分布和流动特征的影响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标记照片 入境旅游 热点区域 流动特征 游客意象 泛长三角区域
原文传递
基于L-R-D视角下长三角地区民宿旅游集聚区的发展模式 被引量:33
15
作者 龙飞 戴学锋 张书颖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02-1315,共14页
大众休闲时代下,民宿旅游已经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盘活旅游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和旅游扶贫的新动能。而作为产业集聚的特殊类型和表现方式,民宿旅游集聚区是衡量区域民宿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但对其学术关注明显不足。通过对依托区位(L-Loc... 大众休闲时代下,民宿旅游已经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盘活旅游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和旅游扶贫的新动能。而作为产业集聚的特殊类型和表现方式,民宿旅游集聚区是衡量区域民宿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但对其学术关注明显不足。通过对依托区位(L-Location)、核心旅游资源(R-Resource)、主要动力(D-Dynamic)三要素的内涵提炼,构建民宿旅游集聚发展的L-R-D理论视角,并以民宿发展在全国具有引领作用的长三角地区为案例地进行验证,重点分析了城市景区市场主导型、城郊休闲度假市场主导型、乡村古村落政府主导型、乡村养老市场主导型和乡村景区市场主导型五种典型发展模式,为民宿旅游集聚区提质增效与整合升级提供坚实支撑和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宿旅游集聚区 发展模式 L-R-D 长三角地区
原文传递
长三角地区生态旅游带建设的研究
16
作者 张毅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22-26,共5页
通过对长三角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分析,提出建设长三角生态旅游带的构想。在主要旅游地区提出旅游资源与地方经济和文化相结合的生态建设方向。优化和升级旅游产业及结构,完善生态服务法规和体系,是生态旅游建设的重要举措。特别要注意... 通过对长三角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分析,提出建设长三角生态旅游带的构想。在主要旅游地区提出旅游资源与地方经济和文化相结合的生态建设方向。优化和升级旅游产业及结构,完善生态服务法规和体系,是生态旅游建设的重要举措。特别要注意的是要保护长三角地区水资源,必须加强旅游环境的保护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生态旅游带 生态旅游产业 旅游环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