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子午流注的腕踝针技术对中风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上肢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张慧珍 张益林 于柏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3期116-118,共3页
目的观察基于子午流注理论的腕踝针技术,对中风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7月接收的中风后偏瘫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措施,观察组在此基... 目的观察基于子午流注理论的腕踝针技术,对中风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7月接收的中风后偏瘫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基于子午流注理论的腕踝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上肢功能[简式Fugl-Meyer量表(FMA)上肢部分评分]、神经功能[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MES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MESSS评分显著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MA上肢部分评分、MBI评分均显著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子午流注理论的腕踝针技术应用于中风后偏瘫患者,可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上肢功能及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子午流注理论 腕踝针技术 中医外治法
下载PDF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背景下中医护理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旭美 李正姐 +4 位作者 张艳燕 杨琴 施雪晖 胡晨晨 丁亚萍 《中华护理教育》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89-1194,共6页
目的在“岗课赛证”教育改革的理念下,探索中医护理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路径与实践成效。方法联合行业专家,对接中医护理岗位,结合职业标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和“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护理技能大赛的考核要求,重构教学内容,构建“四课... 目的在“岗课赛证”教育改革的理念下,探索中医护理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路径与实践成效。方法联合行业专家,对接中医护理岗位,结合职业标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和“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护理技能大赛的考核要求,重构教学内容,构建“四课堂衔接、多轨道融通”教学模式,对2021级598名护理专业大专生实施教学,采用“多元+多维”考核方式进行全过程考核评价。结果以“感冒辨证施护”为例,据学习平台及虚拟训练平台数据统计显示,2021级学生参与率达95%以上;模拟练习、情景角色扮演、技能操作考核和行业实践活动的良好率达96.55%。2021级学生终末成绩为(85.32±1.82)高于2020级612名学生成绩(81.58±1.0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76,P<0.001)。结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背景下中医护理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达成培养高素质中医护理人才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教育 岗课赛证 课程思政 中医护理技术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基于“治未病”理论的中医适宜技术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3
作者 唐凌 孙鼎 +2 位作者 喻晓 李少滨 方泓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5期849-854,共6页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医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先进理念。随着“治未病”理论的建设和发展,更广泛的临床应用,其社会意义、临床意义越来越受到关注。基于“治未病”理论基础的中医适宜技术在防治慢...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医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先进理念。随着“治未病”理论的建设和发展,更广泛的临床应用,其社会意义、临床意义越来越受到关注。基于“治未病”理论基础的中医适宜技术在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样的技术手段包括功法锻炼、中药内服、穴位贴敷、针刺、艾灸、食疗、精神调摄等,可个体化运用于患者,易于实施,收效明显,生命质量得到改善,不良反应及经济负担较小,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 中医适宜技术 中医肺康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综合管理 现代研究 慢性病防治
下载PDF
中医传统养生功法的理论内涵与应用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孟晓媛 刘继东 《黑龙江科学》 2021年第22期124-125,127,共3页
中医传统养生功法对调节体质及康复效果显著。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中医养生功法以整体观念调整身体平衡,促进气血运行,改善五脏六腑功能,调整亚健康状态,体现中医治未病的思想。针对人群是否存在亚健康状态及养生功法的应用效果等... 中医传统养生功法对调节体质及康复效果显著。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中医养生功法以整体观念调整身体平衡,促进气血运行,改善五脏六腑功能,调整亚健康状态,体现中医治未病的思想。针对人群是否存在亚健康状态及养生功法的应用效果等进行调查,旨在继承与发展中医传统养生功法,探索医体融合的健康管理模式,调节机体代谢,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体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传统养生功法 理论内涵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言人人殊——《史记论文》的传记文学理论片谈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建军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67-69,共3页
吴见思的《史记论文》对传记文学理论中有关人物写作时的选材、笔法及语体风格等的论述 ,极富真知灼见 ,对传记文学的创作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
关键词 《史记论文》 传记文学理论 中国画 技法 选材 笔法 语体风格 文学研究
下载PDF
中国传统声乐技法理论呈现形态溯源
6
作者 王群英 《韶关学院学报》 2015年第7期109-113,共5页
中国传统声乐技法及其理论有其独特的形态,迥异于西方声乐技法和理论的呈现样貌,从而透露出重歌唱实践轻理论研究的倾向。只有考虑中国传统声乐技法及理论产生的大背景、大视野,从主体性、哲学思想、社会习俗、审美取向等多因素进行考察... 中国传统声乐技法及其理论有其独特的形态,迥异于西方声乐技法和理论的呈现样貌,从而透露出重歌唱实践轻理论研究的倾向。只有考虑中国传统声乐技法及理论产生的大背景、大视野,从主体性、哲学思想、社会习俗、审美取向等多因素进行考察,从本民族艺术之"根"出发,才能客观解读中国传统声乐技法特有的呈现形态,从而正确认识中西声乐技术与理论形态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声乐技法 形态 文人论唱 思维方式 禁令
下载PDF
中国古代演唱理论研究内容之梳理
7
作者 白宁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0-19,共10页
中国传统演唱理论涵盖范围较广:乐论、唱论、曲论、剧论中有关演唱的探讨都属其研究内容。上古时期记载演唱理论的著述往往强调音乐的功能,并认为多与政通。唐、宋以降民间音乐得到极大发展,演唱理论也以音乐的娱乐性为重。宋、金、元... 中国传统演唱理论涵盖范围较广:乐论、唱论、曲论、剧论中有关演唱的探讨都属其研究内容。上古时期记载演唱理论的著述往往强调音乐的功能,并认为多与政通。唐、宋以降民间音乐得到极大发展,演唱理论也以音乐的娱乐性为重。宋、金、元时民间音乐繁盛,元初燕南芝庵《唱论》被视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唱论专著,开启系统化研究演唱理论之先河。明、清声腔艺术兴盛,曲家纷纷著书立说,提出自己的音乐主张。中国古代演唱理论涵盖对音乐史论之研究,对声律、谱字、声节等音乐要素之研究,对声韵、格律、曲情等文辞呈现之研究,对声音之本、五音四呼、气、演唱口法等演唱技法之研究以及对音乐审美之研究等,体现了中国传统演唱理论独有的架构体系及理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演唱理论 中国古代唱论史 音乐要素 演唱技法 音乐审美
下载PDF
汇聚传统教材精华 吸纳新近科研成果——冯力斌、白萌主编《声乐教程》评析
8
作者 王安潮 《镇江高专学报》 2015年第1期85-88,共4页
《声乐教程》是旨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音乐教育针对性的声乐教材,强化了"全能"教育理念,培养了艺术综合能力,探索了根据教学需要的音乐教育课程结构,采用实用性强的进阶技术训练途径,在置换或更新教材教法中为学界提供了很... 《声乐教程》是旨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音乐教育针对性的声乐教材,强化了"全能"教育理念,培养了艺术综合能力,探索了根据教学需要的音乐教育课程结构,采用实用性强的进阶技术训练途径,在置换或更新教材教法中为学界提供了很多有益经验。在对其评析基础上,针对近年来声乐教材编写现状提出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师音乐教育 声乐技术 分级教学 “全能”教育理念 中国声乐学派 声乐理论
下载PDF
中国武术技术体系的构建:基于第一性原理思维模型 被引量:2
9
作者 高锋 耿兴敏 冯艳琼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4-131,共8页
在中国武术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引发新媒体舆论的事件,“中国武术究竟是什么”成为当前很多人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为促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武术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提供理论依据。运用参与式观察法、专家访谈... 在中国武术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引发新媒体舆论的事件,“中国武术究竟是什么”成为当前很多人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为促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武术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提供理论依据。运用参与式观察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从中国武术技术本体和文化特征角度提出了中国武术技术体系的第一性原理的概念,以中国武术招式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中国武术动作组合编排的程式规则、中国武术套路展演的艺术功能、中国武术拳种遵循的拳理、中国武术技击本质为内在逻辑,构建了中国武术技术体系的第一性原理思维模型。以此为前提,提出了中国武术技术体系构建的路径:要弘扬民族精神,强化对中国武术招式的国学文化内涵阐释;运用程式动作创编技巧,遵循组合动作的编排规律;武术套路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学元素,复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的审美意趣;完善拳理评分体系,凸显拳种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采用“打与练”结合的传承模式,凸显中国武术技击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武术 第一性原理 武术技术 技击本质 招式 武术套路 拳种 拳理
下载PDF
陈氏太极枪的技术框架探析
10
作者 陈绍武 《中华武术》 2022年第8期108-110,共3页
枪,是中华武术器械的一种代表性长器械,自古就有“枪为百兵之王”之说。陈氏太极枪是武术一个流派——陈氏太极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陈氏太极枪和陈氏太极十三杆两个套路部分及对练粘枪和散枪组成。本文从陈氏太极枪法技术框架入手,... 枪,是中华武术器械的一种代表性长器械,自古就有“枪为百兵之王”之说。陈氏太极枪是武术一个流派——陈氏太极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陈氏太极枪和陈氏太极十三杆两个套路部分及对练粘枪和散枪组成。本文从陈氏太极枪法技术框架入手,进行探讨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中国武术 陈氏太极枪技法 陈式太极理论
下载PDF
烹饪技术移植后萌发的中药炮制理论 被引量:4
11
作者 贾春华 庄享静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08-1014,共7页
为了揭示中药的炮制理论萌发于食物烹饪技术.本文应用隐喻认知的方法,沿袭食物制作先于药物制作的观点,以烹饪技术为始源域,以中药炮制技术为目标域,并将始源域的烹饪技术映射到目标域中药炮制之上,探究中药的炮制工艺与食物烹饪技术的... 为了揭示中药的炮制理论萌发于食物烹饪技术.本文应用隐喻认知的方法,沿袭食物制作先于药物制作的观点,以烹饪技术为始源域,以中药炮制技术为目标域,并将始源域的烹饪技术映射到目标域中药炮制之上,探究中药的炮制工艺与食物烹饪技术的相同点或相似处.结果显示,火的使用与炊具制造业的发展,为烹饪技术种类的繁荣奠定了基础.饮食烹饪技术的发展,提升了食物的色、香、味及卫生,易于食用;调味品的出现,增加了饮食的美味,也开创了食物保存的方法.古人在使用药物时,自然复制食物烹饪的经验,引发一系列将烹饪技术移植到药物炮制工序的操作,形成药物炮制的净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技艺以及辅料的使用,发展成为中医学的中药炮制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烹饪技术 中药炮制技术 中药炮制理论 中医学 技术哲学
原文传递
基于分子印迹技术对金银花与山银花“异质等效”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惠 吴月峰 +4 位作者 朱志飞 刘有志 陈定芳 周晋 贺福元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27-1035,共9页
目的:结合中医药超分子理论及分子印迹技术制备金银花、山银花印迹聚合物,探究金银花、山银花印迹聚合物表征和吸附性能,旨在为解决金银花、山银花纷争提供助力。方法:以金银花、山银花正丁醇萃取部位为模板分子,采用沉淀聚合的方式制... 目的:结合中医药超分子理论及分子印迹技术制备金银花、山银花印迹聚合物,探究金银花、山银花印迹聚合物表征和吸附性能,旨在为解决金银花、山银花纷争提供助力。方法:以金银花、山银花正丁醇萃取部位为模板分子,采用沉淀聚合的方式制备金银花、山银花分子印迹聚合物及空白印迹聚合物,采用红外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及扫描电镜方法进行表征;并对制备的3种印迹聚合物进行吸附速率和吸附等温曲线的测定,同时探讨这3种聚合物对金银花、山银花、双黄连(金银花)、双黄连(山银花)、银翘散(金银花)、银翘散(山银花)6种客体分子的吸附能力。金银花与山银花主体分子组、金银花与空白主体分子组、山银花与空白主体分子组分别对6种客体分子吸附后,对其吸附量及一阶矩差值进行t检验。结果:金银花印迹聚合物、山银花印迹聚合物对其各自的模板分子都在180 min时基本吸附饱和,吸附量均在0.17 g/g。金银花、山银花分子主体分子对金银花、山银花客体分子溶液的吸附能力存在相似性(P_(X1)=0.97,P_(Y1)=0.92),与空白主体分子的吸附能力相区别P_(X2)=0.02,P_(Y2)=0.03;P_(X3)=0.03,P_(Y3)=0.04。结论:金银花与山银花存在“异质等效”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超分子理论 分子印迹技术 总量统计矩 分子印迹聚合物 沉淀聚合法 模板分子 金银花 山银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