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通视野下唐代入赣文人的行旅诗及江西印象
1
作者 阳达 唐林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9-24,共6页
唐代江西交通便利,形成了赣浙、赣闽、赣湘和赣粤四条主要跨省路线。由于漫游、贬谪、仕宦等原因,唐代文人来往闽越和岭南之地大多取道江西,并在行旅途中创作了许多富有地域色彩的诗歌。这些诗作内容丰富,不仅记载了他们在江西地区的行... 唐代江西交通便利,形成了赣浙、赣闽、赣湘和赣粤四条主要跨省路线。由于漫游、贬谪、仕宦等原因,唐代文人来往闽越和岭南之地大多取道江西,并在行旅途中创作了许多富有地域色彩的诗歌。这些诗作内容丰富,不仅记载了他们在江西地区的行旅生活,也反映了诗人的漂泊之感和交游情况,交杂着复杂的江西印象。从交通视野解读这些诗歌,可以更好地厘清唐代文人入赣的行旅路线及其创作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 唐代文人 行旅诗 江西印象
下载PDF
中原黄河漕路与秦汉隋唐帝国
2
作者 陈隆文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16,共10页
中原黄河漕路是以现在郑州桃花峪以西至三门峡灵宝段的黄河河道为主干的漕粮运输通道,由灵宝至三门峡段、三门峡至孟津段、孟津至郑州桃花峪段等数段构成,敖仓、荥阳故城等地是中原黄河漕路上的关键节点。作为关中与关东之间唯一有效的... 中原黄河漕路是以现在郑州桃花峪以西至三门峡灵宝段的黄河河道为主干的漕粮运输通道,由灵宝至三门峡段、三门峡至孟津段、孟津至郑州桃花峪段等数段构成,敖仓、荥阳故城等地是中原黄河漕路上的关键节点。作为关中与关东之间唯一有效的运输渠道,其畅通与否和秦汉隋唐帝国的国运兴衰息息相关。在秦、汉、隋大一统的过程中,中原黄河漕路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桃花峪以西的中原黄河漕路转输军粮物资之便,帮助秦人在兼并统一战争中占得先机;而关中以东中原黄河漕路的畅通及其对敖仓之粟的控制,几乎成为刘邦战胜项羽的决定性因素。汉代时,经由中原黄河漕路转输的漕粮数额一直呈现攀升之势,最高在元封年间达六百万石,约为当今的18万吨。隋帝国借助中原黄河漕路控制了当时东亚大陆上最富庶的区域,更是以郑州桃花峪西至三门峡灵宝段黄河漕路为主轴,西引渭水,东连黄河下游与后来的隋唐大运河通济、永济两渠,构建了南至淮水、北达海河流域的水上交通运输系统。唐代关中长安对中原黄河漕路的依赖则超过了汉、隋,经由中原黄河漕路西输至关中长安的漕粮数量与规模随着唐帝国国运盛衰而不断起伏变化,可以说中原黄河漕路畅通、漕运制度不断完善,唐帝国蒸蒸日上;中原黄河漕路断绝,唐王朝政权亦随之衰亡。因此,中原黄河漕路足以称为秦汉隋唐帝国的生命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 黄河漕路 秦汉隋唐帝国
下载PDF
唐建中年间岭南“撙节送上都”银铤考释
3
作者 李锦绣 张慧芬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5-32,共8页
中国人民银行所藏“唐代岭南观察使建中四年巡内州及当使撙节送上都”银铤铭文的关键词“撙节”,即节俭支费之意,与“方圆”分别代表节流与开源两种理财方式。此银铤铭文中的“巡内州”“当使”及“送上都”涉及唐后期的两税三分制,岭... 中国人民银行所藏“唐代岭南观察使建中四年巡内州及当使撙节送上都”银铤铭文的关键词“撙节”,即节俭支费之意,与“方圆”分别代表节流与开源两种理财方式。此银铤铭文中的“巡内州”“当使”及“送上都”涉及唐后期的两税三分制,岭南将撙节银送上都,体现了两税法后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政治关系。这笏银铤的进献者是岭南节度、观察使元琇。建中时期德宗与藩镇频繁战争,国家财政难支,岭南献撙节银是为应付庞大的军费开支。兴元元年,元琇升为户部侍郎、判度支,应与其撙节进银之功有很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撙节 岭南 银铤 两税三分制 唐后期
下载PDF
广西兴业古绿鸦冶炼遗址初步考察 被引量:9
4
作者 黄全胜 李延祥 万辅彬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23-27,共5页
广西兴业县古绿鸦冶炼遗址群分布在龙安镇一带约20km2范围内,古文献记载为宋代绿鸦冶铁场,考古工作者认为始于唐,盛于宋,衰于明.笔者于2006年11月考察了六西村遗址、胜果寺遗址、蕨菜冲遗址、高岭遗址,发现竖炉2座、炉址1座以及大量炉... 广西兴业县古绿鸦冶炼遗址群分布在龙安镇一带约20km2范围内,古文献记载为宋代绿鸦冶铁场,考古工作者认为始于唐,盛于宋,衰于明.笔者于2006年11月考察了六西村遗址、胜果寺遗址、蕨菜冲遗址、高岭遗址,发现竖炉2座、炉址1座以及大量炉渣堆积,采集到炉渣、铁块、陶片、鼓风管和陶范残片等遗物,其冶炼技术水平及产品特征等尚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地区 唐宋 冶铁技术 冶金考古
下载PDF
陈元光“光州固始说”证伪——以相关陈氏族谱世系造假为据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际平 谢重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5-127,共13页
唐初漳州的创建者陈元光来自何方、凭什么力量平定闽粤之交的动乱,历来存在重大分歧。对所见陈氏族谱所列陈元光"先祖"与"后裔"各十余世进行辨析可以发现,陈元光来自光州固始说属于伪托与虚构,不足为据。又据较可... 唐初漳州的创建者陈元光来自何方、凭什么力量平定闽粤之交的动乱,历来存在重大分歧。对所见陈氏族谱所列陈元光"先祖"与"后裔"各十余世进行辨析可以发现,陈元光来自光州固始说属于伪托与虚构,不足为据。又据较可靠的历史文献推定,陈元光先世来自河东,落籍岭南,成为漳潮一带本地豪帅。由此可见,福建文化曾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是不争的事实,但这个"中原",是个比较宽广的概念,绝不限于河洛,更不限于河南固始一隅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初 岭南道 陈元光 谱牒造假
下载PDF
广西兴业县高岭古代遗址冶炼技术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黄全胜 李延祥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8-298,共11页
高岭古代冶炼遗址位于广西兴业县龙安镇腾冲村高岭山腰处,面积约2000m2。作者于2006年、2008年和2011年秋季进行多次田野调查和取样。本研究采用金相、矿相、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S)等研究手段,对兴业高岭冶炼遗址的六个炉渣冶金... 高岭古代冶炼遗址位于广西兴业县龙安镇腾冲村高岭山腰处,面积约2000m2。作者于2006年、2008年和2011年秋季进行多次田野调查和取样。本研究采用金相、矿相、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S)等研究手段,对兴业高岭冶炼遗址的六个炉渣冶金遗物样品进行了成分和显微组织检测分析;采用加速器质谱(AMS)碳14断代方法对一份木炭样品进行碳14检测。结果表明,该遗址为炼铁遗址,采用生铁冶炼技术,炼铁渣属锰硅铝系高锰炉渣,炉渣基体以玻璃态为主;该遗址至迟于公元875±35(唐末)开始炼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史岭南地区 唐代 古代生铁冶炼 炉渣 碳14 冶金 考古
下载PDF
岭南地域文化环境中的唐诗意象创造 被引量:4
7
作者 罗媛元 赵维江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0-95,共6页
唐代大批文人士子由中原核心文化区移入处于汉文化边缘的岭南地区,造成了其身份和心态的巨大落差,这种落差感与岭南特殊的地域文化环境相作用,使唐人岭南诗歌在意象的特征和体系发生了明显的异变,形成了一个特色鲜明的、以"岭海和... 唐代大批文人士子由中原核心文化区移入处于汉文化边缘的岭南地区,造成了其身份和心态的巨大落差,这种落差感与岭南特殊的地域文化环境相作用,使唐人岭南诗歌在意象的特征和体系发生了明显的异变,形成了一个特色鲜明的、以"岭海和瘴疠"、"客和囚"、"虞翻和尉佗"三种形态为标志的岭南诗歌意象群落;这一意象群文化心理内涵丰富,普遍表现为"去中原化"审美倾向,有着突出的悲惧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意象 岭南地域文化 诗歌 历史文化
下载PDF
广西玉林胜果寺古代冶铸遗址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黄全胜 黄谦玺 +1 位作者 李延祥 李建西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9-106,共8页
玉林胜果寺古代冶铸遗址位于广西玉林市兴业县龙安镇杨前村胜果寺附近的丘陵,面积超过2000m^2。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S)、金相和矿相等研究方法,对胜果寺古代冶铸遗址的5个冶金遗物炉渣样品进行成分和显微组织分析检测。结果表... 玉林胜果寺古代冶铸遗址位于广西玉林市兴业县龙安镇杨前村胜果寺附近的丘陵,面积超过2000m^2。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S)、金相和矿相等研究方法,对胜果寺古代冶铸遗址的5个冶金遗物炉渣样品进行成分和显微组织分析检测。结果表明,该遗址为生铁冶铸遗址,炼渣属锰硅铝系高锰炉渣。冶炼产品除供本地铸锅等生产生活用品外,大量运往韶州涔水场浸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地区 冶金史 唐宋时期 生铁冶炼 高锰渣 湿法炼铜
下载PDF
从漂流人故事看唐代中外海上交通和海外认知——以《太平广记》资料为中心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永连 刘家兴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2-52,共11页
唐代造船航海技术有限,加之海上风浪等不确定因素共同催生了"漂流人现象"。《太平广记》中所辑之漂流人故事生动翔实,涉及地区广泛,不仅登州在中外海上交通中位置尤为突出,青州、海州等地也是沟通唐与海外往来的重要据点。通... 唐代造船航海技术有限,加之海上风浪等不确定因素共同催生了"漂流人现象"。《太平广记》中所辑之漂流人故事生动翔实,涉及地区广泛,不仅登州在中外海上交通中位置尤为突出,青州、海州等地也是沟通唐与海外往来的重要据点。通过对漂流人故事的分析考证,唐与新罗、日本、虾夷国、琉球群岛等东北亚地区以及南海的交通情形可从中窥探一二,并且随着唐与域外海上交通往来的频繁,唐代国人对海外也有了进一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流人故事 《太平广记》 唐代海上交通 唐代海外认知 南海问题
下载PDF
唐代河南漕路续论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汝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9-177,共9页
唐代河南道黄河段漕路,是汉代已有通漕记载的古老漕路。其水道"湍悍",三门底柱为航行最大障碍。唐代河南道段黄河承担漕运任务空前繁重,对航道进行过多次大规模整治工程,留下可贵的历史经验教训,裴耀卿、刘晏、李泌、李巽、... 唐代河南道黄河段漕路,是汉代已有通漕记载的古老漕路。其水道"湍悍",三门底柱为航行最大障碍。唐代河南道段黄河承担漕运任务空前繁重,对航道进行过多次大规模整治工程,留下可贵的历史经验教训,裴耀卿、刘晏、李泌、李巽、裴休等为之做出过重要贡献。陕州是河南道黄河漕路的转运中心。唐朝最早于此设置地方运使。元和时运使停罢,并不表示陕州失去漕运的重要性。河南道两段漕路各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河南道黄河段漕路 航道整治 漕运政绩 陕州与漕路
下载PDF
隋唐时期陕西航运之地理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辛德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7-88,共12页
隋唐两朝是我国历史上继秦汉之后的又一个强盛时期,两朝都以今关中腹心地带的长安为都城,在此两朝强盛帝国的影响下,今陕西境内的航运事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各项航运管理制度已相当完备,克服了渭河航运上的重重困难,... 隋唐两朝是我国历史上继秦汉之后的又一个强盛时期,两朝都以今关中腹心地带的长安为都城,在此两朝强盛帝国的影响下,今陕西境内的航运事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各项航运管理制度已相当完备,克服了渭河航运上的重重困难,维持了最大可能的航运量,尤其是在特别时期能够迅速组织汉江上的大规模航运,基本保证了都城长安的粮用所需,这对长安作为国都从经济供给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时期 陕西航运 漕渠
下载PDF
论初唐流贬岭南诗人的生命体验及其诗歌创作 被引量:3
12
作者 钟乃元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7-82,共6页
初唐流贬岭南的张说、沈亻全期、宋之问、杜审言等人有着复杂的生命体验:流贬的挫折感,精神上的折磨,炎荒之地的风土人情,获赦北归的惊喜。大悲大喜的人生经历使他们有着强烈的创作动机,丰富了他们诗歌的意象,增强了诗歌情感的浓度,并... 初唐流贬岭南的张说、沈亻全期、宋之问、杜审言等人有着复杂的生命体验:流贬的挫折感,精神上的折磨,炎荒之地的风土人情,获赦北归的惊喜。大悲大喜的人生经历使他们有着强烈的创作动机,丰富了他们诗歌的意象,增强了诗歌情感的浓度,并引起了诗歌抒情模式的变化。生命体验的变形,使初唐流贬岭南诗人在诗歌中特别突出了丑恶险怪等负面因素,对后来有关岭南的诗歌风格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唐 流贬 岭南 生命体验 诗歌创作
下载PDF
唐朝岭南地区的奴婢问题与社会变迁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承文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9-47,共9页
岭南是唐朝境内有关奴婢记载高度集中的地区,并因此成为一个相当引人注目的历史现象。文章详细地讨论了唐代岭南地区奴婢盛行的历史原因、奴婢的使用范围和作为一个特定社会阶层逐步走向萎缩的历史过程,揭示了唐代岭南区域社会的基本特... 岭南是唐朝境内有关奴婢记载高度集中的地区,并因此成为一个相当引人注目的历史现象。文章详细地讨论了唐代岭南地区奴婢盛行的历史原因、奴婢的使用范围和作为一个特定社会阶层逐步走向萎缩的历史过程,揭示了唐代岭南区域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深刻变化。作者认为六朝以来岭南“夷獠杂居”的“溪洞”地区特殊的社会结构和部族制、奴隶制的残余,是岭南奴婢问题严重的历史根源。作者还认为,唐朝中、后期在岭南所推行的一系列限制奴婢的措施,实际上也是岭南“溪洞”社会完成封建化过程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岭南 奴婢 溪洞 封建化
下载PDF
试论汉代陶灶的岭南类型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杰 石荣传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8-97,共10页
汉代岭南类型陶灶以带有前出地台、有底为显著特征,平面以长方形或梯形为主,主要流行于岭南地区,出现于汉武帝灭南越国以后,是受到汉文化影响而出现的。从时代、形制上看,不排除其受到徐州地区陶灶影响的可能。岭南类型陶灶在东汉时期... 汉代岭南类型陶灶以带有前出地台、有底为显著特征,平面以长方形或梯形为主,主要流行于岭南地区,出现于汉武帝灭南越国以后,是受到汉文化影响而出现的。从时代、形制上看,不排除其受到徐州地区陶灶影响的可能。岭南类型陶灶在东汉时期传播到了邻近的湖南地区,其中平面为舟形的陶灶在六朝时沿北江、赣江传播到了江西地区。岭南类型陶灶基本上沿西江、桂江、漓江、湘江及北江这些主要河流分布,而这些河流正是岭南地区与中原地区之间的主要交通要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陶灶 传播 南北交通 岭南类型
下载PDF
唐代河南的仓储体系与粮食运输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朝云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17-121,共5页
唐代的河南是封建生产关系发展的典型区域之一 ,是唐王朝的主要产粮区。在河南境内普遍设立了太仓、正仓、转运仓等完备的仓储体系。由于仓廪制度的完备 ,使河南粮食运输发达 ,除地方性粮食运输外 ,唐代全国性的粮食运输主干线都是通过... 唐代的河南是封建生产关系发展的典型区域之一 ,是唐王朝的主要产粮区。在河南境内普遍设立了太仓、正仓、转运仓等完备的仓储体系。由于仓廪制度的完备 ,使河南粮食运输发达 ,除地方性粮食运输外 ,唐代全国性的粮食运输主干线都是通过河南而得以实现的 ,河南的许多粮仓都担负着转运仓的职能。唐初以降 ,由于漕、陆运输干线的发展变化 ,河南境内的一些粮仓也随之兴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河南 仓储体系 粮食运输 仓禀制度
下载PDF
广西兴业龙旗顶古代铸造遗址初步调查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全胜 梁婵 +1 位作者 黄谦玺 邹桂森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8-136,共9页
龙旗顶古代铸造遗址位于广西玉林兴业县龙安镇绿鸦村龙旗顶山坡顶部,遗物遗存面积超过10000 m^(2)。2020年至2021年对该遗址开展了多次田野考察调查取样并开展考古类型学研究。采用X射线荧光仪、金(矿)相显微镜等研究手段对龙旗顶古代... 龙旗顶古代铸造遗址位于广西玉林兴业县龙安镇绿鸦村龙旗顶山坡顶部,遗物遗存面积超过10000 m^(2)。2020年至2021年对该遗址开展了多次田野考察调查取样并开展考古类型学研究。采用X射线荧光仪、金(矿)相显微镜等研究手段对龙旗顶古代铸造遗址12个铸造炉渣、铸铁、陶范陶模样品进行了成分检测和显微结构观测。结果表明,龙旗顶古代铸造遗址的主要产品是铁锅和铁釜;遗存的生铁铸造浮渣为高铁炉渣,炉渣成分为铁硅锰磷多元系炉渣,渣中留存有生铁颗粒;铸铁显微结构是以莱氏体为主的生铁组织,铸铁成分为铁硅磷镍合金。陶范陶模一般至少由三层泥胎叠堆制成,模范的内里层材料最为精细,且有意掺进草木灰;模范中间层的材料是细小泥沙并掺杂有稻禾壳,模范外层为颗粒较粗的泥沙并掺杂有稻禾壳。陶范陶模内里层表面含有Zr耐高温防护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地区 龙旗顶 冶金史 唐宋时期 范铸技术 生铁铸造
下载PDF
唐代中西交通海路超越陆路问题新论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永连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2-118,共7页
早在武则天时期,海路的作用和地位就已超越陆路,主要表现在:(1)这一时期中、印之间航海已很发达,南中国海到波斯湾也多直航,海路成为中西交往最为通畅和安全的路线;(2)南海和西域各国使节、商贾和僧侣等多遵海路来华,南洋贡口和奴隶大... 早在武则天时期,海路的作用和地位就已超越陆路,主要表现在:(1)这一时期中、印之间航海已很发达,南中国海到波斯湾也多直航,海路成为中西交往最为通畅和安全的路线;(2)南海和西域各国使节、商贾和僧侣等多遵海路来华,南洋贡口和奴隶大量涌入汉地,海路成为中西人员往来的主要渠道;(3)交、广等港口城市商业贸易繁荣起来,海路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发展,海洋文化包括天文历法、音乐艺术及异域方物等浩荡汇入大唐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中西关系 交通史 海路交通 陆路交通
下载PDF
“南方本多毒,北客恒惧侵”:略论唐代文人的岭南意象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荣华 《鄱阳湖学刊》 2010年第5期55-60,共6页
在唐代,岭南是贬谪文人的主要流放地。由于其生态环境与北方完全不同,文人非常关心该地是否适合生存,因此他们必然会对该地区的环境形成自己的认识。本文通过考察《全唐诗》及其他相关史料,希望深入了解文人的岭南意象。这种意象主要表... 在唐代,岭南是贬谪文人的主要流放地。由于其生态环境与北方完全不同,文人非常关心该地是否适合生存,因此他们必然会对该地区的环境形成自己的认识。本文通过考察《全唐诗》及其他相关史料,希望深入了解文人的岭南意象。这种意象主要表现在该地环境恶劣,毒物种类繁多。如果身在此地,随时都有生命之忧。其形成是岭南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文人自身遭遇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文人 生态环境 岭南意象
下载PDF
隋唐大运河所运物品与南北经济交流 被引量:3
19
作者 薛瑞泽 王彦霖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1-115,共5页
隋唐大运河的开凿,加速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促使江南地区快速发展。通过大运河调运江南地区的物品到北方,成为大运河开通之后的重要功能之一。这其中既有漕运南方地区粮食到洛阳、长安为主的官方行动,也有江南地区的土特产运送到北方,... 隋唐大运河的开凿,加速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促使江南地区快速发展。通过大运河调运江南地区的物品到北方,成为大运河开通之后的重要功能之一。这其中既有漕运南方地区粮食到洛阳、长安为主的官方行动,也有江南地区的土特产运送到北方,以橘、茶为主要商品北运的民间贸易,在活跃市场的同时,北方民众的生活品质也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 大运河 粮食 漕运 特产
下载PDF
唐代岭南墓志所见粤西地域风貌、民俗风情及南迁士人之民族态度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儒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0-160,共11页
因唐代史籍对粤西蛮夷族群粗略化的书写记录,粤西诸蛮与唐代朝廷的复杂民族关系被简单描述成为朝贡、叛逆、征伐和奇风异俗的历史图景,遮蔽了南迁士人对粤西少数民族部落的真实认知和态度。迁入唐代岭南的北方士人墓志文献及传世诗文材... 因唐代史籍对粤西蛮夷族群粗略化的书写记录,粤西诸蛮与唐代朝廷的复杂民族关系被简单描述成为朝贡、叛逆、征伐和奇风异俗的历史图景,遮蔽了南迁士人对粤西少数民族部落的真实认知和态度。迁入唐代岭南的北方士人墓志文献及传世诗文材料,是考探蕴含粤西节气物候、风俗民情及地域文化所独特价值的一个视角,同时也能剖析唐代朝廷重用文官武职类型的南迁士人的政治现象。从粤西边吏选官制度深入挖掘岭南羁縻政策刚柔失衡的原因,透过墓主私人记忆重新审视南迁士人边疆治理行为及民族态度,揭示唐朝廷对粤西少数民族羁縻政策变化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墓志 诗文 岭南粤西 地域文化 民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