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ing people's livelihood: construction of life style in visual threshold of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1
作者 左雪松 夏道玉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83-86,共4页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树立与落实,作为发展民生重要内容之一的生活方式建构已经成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课题突出地摆在世人面前。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探讨科学发展观与生活方式建构的辩证关系,指出科学发展观为生活方式建构指明方向,生活...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树立与落实,作为发展民生重要内容之一的生活方式建构已经成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课题突出地摆在世人面前。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探讨科学发展观与生活方式建构的辩证关系,指出科学发展观为生活方式建构指明方向,生活方式建构是科学发展观树立与落实的保证。在此基础上,挖掘生活方式建构的科学内涵,在科学发展观的视域中探寻生活方式建构的民生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民生 生活方式 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 统筹兼顾 和谐社会
下载PDF
明清时期腾冲坝区的移民开发与“边汉社会”生成--一个历史人类学的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艳 尹建东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43,156,共14页
明清时期腾冲地区的军政建置与移民开发,主要是围绕着适宜农耕和定居的坝子展开的。以坝区为中心的农业经济和市场体系的建立以及区域交通网络的形成,不仅改变了当地的族群结构和人群分布格局,而且也推动了腾冲地区“边汉社会”的生成... 明清时期腾冲地区的军政建置与移民开发,主要是围绕着适宜农耕和定居的坝子展开的。以坝区为中心的农业经济和市场体系的建立以及区域交通网络的形成,不仅改变了当地的族群结构和人群分布格局,而且也推动了腾冲地区“边汉社会”的生成。其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汉族移民的宗族建设与汉文化主导下的地方社会重构;二是土著人群汉化与宗族化发展过程中的身份、认同转变。这使得腾冲“汉人社会”的形成路径明显有别于其他地区。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讨,或许可以为学术界相关问题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分析路径和思考方向,并有助于从“边疆视角”理解、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时空特点及其复杂历史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子 移民开发 边汉社会 历史人类学 腾冲
下载PDF
广州人民美术社陶瓷雕刻工场社会史考察
3
作者 纪文瑾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3-21,共9页
广州人民美术社是1952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广州成立的美术机构。1953年,它下设的陶瓷工场迁到佛山石湾镇,更名为广州人民美术社陶瓷雕刻工场。至此,佛山石湾镇这个绵延千年的南国陶都终于有了第一家国营体制的艺术陶瓷工厂,结束了石... 广州人民美术社是1952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广州成立的美术机构。1953年,它下设的陶瓷工场迁到佛山石湾镇,更名为广州人民美术社陶瓷雕刻工场。至此,佛山石湾镇这个绵延千年的南国陶都终于有了第一家国营体制的艺术陶瓷工厂,结束了石湾陶业以家族经营或者私人小作坊生产的历史,石湾陶业自此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人民美术社 陶瓷雕刻 恢复 发展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德育公共性建构的逻辑向度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静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46,共5页
现代社会的公共领域拓展以及教育和道德的公共性等因素,决定了建构公共性是当前德育的必然要求。时代发展是德育公共性建构的历史逻辑,解答时代命题是德育公共性建构的现实逻辑,教育要服务社会是德育公共性建构的理论逻辑,追求人和社会... 现代社会的公共领域拓展以及教育和道德的公共性等因素,决定了建构公共性是当前德育的必然要求。时代发展是德育公共性建构的历史逻辑,解答时代命题是德育公共性建构的现实逻辑,教育要服务社会是德育公共性建构的理论逻辑,追求人和社会的统一发展是建构德育公共性的价值逻辑,多元行动路径是建构德育公共性的实践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公共性建构 时代发展 时代命题 服务社会 人和社会统一 多元路径
下载PDF
老龄社会公共图书馆赋能退休老年人再就业策略探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郇红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0期118-122,共5页
退休老年人再就业是响应国家积极老龄化战略的重要举措,我国退休老年人再就业能力亟待提升。社会教育是公共图书馆的职能。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条件下,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方式产生了根本变革,公共馆应该责无旁贷承担起... 退休老年人再就业是响应国家积极老龄化战略的重要举措,我国退休老年人再就业能力亟待提升。社会教育是公共图书馆的职能。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条件下,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方式产生了根本变革,公共馆应该责无旁贷承担起为退休老年人再就业赋能的使命。该文对退休老年人再就业的背景、阻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公共图书馆赋能退休老年人再就业策略:发掘用户需求,激发赋能动力;建设特色化服务空间,构筑自主学习保障;实施嵌入式服务,增加学员学习黏性;提升再就业馆员素质,营造学员精神家园;协调再就业渠道,促进退休老人再就业率提升;推介创新实践,创立服务品牌。以期公共图书馆在创造性和挑战性服务实践中,实现自身的跨越式转型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社会 退休老人再就业 公共图书馆 赋能 策略 跨越发展
下载PDF
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意蕴
6
作者 边飞飞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10,共10页
本文立足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视角,从人类社会的理论视域、“现实的人”的生存关切和人的全面发展三个维度,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唯物史观的逻辑关联,以此彰显其蕴含的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意蕴。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社会 “现实的人” 人的全面发展
下载PDF
善治的三个维度——以实现人民利益最大化为切入点
7
作者 张亚州 韩宏伟 《安顺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93-99,106,共8页
善治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方式,阐释的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高度契合的人民利益最大化。站稳人民立场,实现人民利益最大化的善治,可以通过三个维度来实现:一是以保障个人基本权益为基点,彰显对人性的尊重,赢得社会认可;二是对复杂的个人利... 善治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方式,阐释的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高度契合的人民利益最大化。站稳人民立场,实现人民利益最大化的善治,可以通过三个维度来实现:一是以保障个人基本权益为基点,彰显对人性的尊重,赢得社会认可;二是对复杂的个人利益进行整合,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民主、和谐的程序凝聚社会共识;三是善治的落脚点需要回归到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上,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会助推善治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治 人民利益最大化 社会最大公约数 同理心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下载PDF
小康社会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被引量:58
8
作者 于素梅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3-35,共13页
主要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小康社会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小康社会与体育旅游的建设和开发的互动关系,探讨了体育旅游、体育旅游资源的概念、特征及分类等基本理论,重点对我国不同群体... 主要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小康社会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小康社会与体育旅游的建设和开发的互动关系,探讨了体育旅游、体育旅游资源的概念、特征及分类等基本理论,重点对我国不同群体的体育旅游需求、动机、认知、经历、消费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合我国目前体育旅游开发的现状和不同群体的体育旅游情况,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我国体育旅游开发的总体方案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康社会 体育旅游 旅游资源 开发 中国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的“民生”问题——兼论改革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五有”新目标 被引量:4
9
作者 邓大松 孟颖颖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8-63,共6页
民生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重要问题,它关系到百姓的基本生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民生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重要问题,它关系到百姓的基本生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核心理念。改革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五有"新目标是解决民生问题的美好愿景,我们要以"五有"新目标为要求,加快推进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民生 “五有”目标 中国特色
下载PDF
我国现阶段三位一体的民生体育发展模式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吕永强 高山桂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2-36,共5页
发展民生体育是我国顺利实现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型的客观要求,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社会体育到民生体育的理念转变体现了我国公共体育事业发展的人文指向性在不断增强,从总体上展现了我国民生体育发展的价值导向。构思我国现阶段三... 发展民生体育是我国顺利实现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型的客观要求,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社会体育到民生体育的理念转变体现了我国公共体育事业发展的人文指向性在不断增强,从总体上展现了我国民生体育发展的价值导向。构思我国现阶段三位一体的民生体育发展模式过程中,需要强调政府主导这一民生体育的诱发动力,需要突出人民参与这一民生体育的发展根基,需要重视社会支持这一民生体育的重要保障,由此实现民生体育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体育 人文导向 政府主导 群众参与 社会支持 和谐发展
下载PDF
人本视域下的和谐社会及其政治、伦理构建 被引量:8
11
作者 江雪莲 《伦理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1期73-78,共6页
来自于不同学科的对和谐社会的热烈探讨,成为近年来中国学界的一大理论景观。随着认识的深入,对和谐社会构建途径的探讨无疑是最具现实性与价值性的方面。作为一种社会状态而非社会形态,和谐社会本质上表现为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和谐。依... 来自于不同学科的对和谐社会的热烈探讨,成为近年来中国学界的一大理论景观。随着认识的深入,对和谐社会构建途径的探讨无疑是最具现实性与价值性的方面。作为一种社会状态而非社会形态,和谐社会本质上表现为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和谐。依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定内涵和特征,我们认为在和谐社会构建的众多可能途径中,不仅需要公民社会的政治建构和制度保障,更需要相应的现代意义上的公民伦理和公民道德建构。公民社会以制度化的形式确立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当代社会基本价值理念,并确保全体国民共享和受惠于这些理念,从而为建立真正的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公民伦理、公民道德作为公民社会的观念形态、精神蕴涵、文化表征与价值确证,揭示公民社会的本质特征和本质要求,为公民社会的建构提供价值导引与方法论指导,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坚强的基石和后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 公民社会 公民伦理
下载PDF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现代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水弟 胡伯项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18,共6页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得到重大创新,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已从理论殿堂走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人的全面发展不是现代化过程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化发展并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认...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得到重大创新,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已从理论殿堂走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人的全面发展不是现代化过程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化发展并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 理论创新 人的现代化 社会的现代化
下载PDF
珠江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与居民体育价值观特征的互动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晓华 许慧玲 古雅芬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6-21,共6页
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出发,对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的珠三角的不同个人受经济环境和状况的影响,在体育价值观取向上的不同反映进行深入分析;又从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视角,剖析了体育特有功能与提高国民体质和发展医疗保健事业的关... 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出发,对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的珠三角的不同个人受经济环境和状况的影响,在体育价值观取向上的不同反映进行深入分析;又从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视角,剖析了体育特有功能与提高国民体质和发展医疗保健事业的关系;探索了主要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与体育价值观取向在数量上所表现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指标 体育价值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人的精神活动需要 现代人生活必需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五大生长点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东 林锋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3-58,共6页
2005年国内学术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围绕创新这一主题,形成了五个重要的哲学创新生长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研究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路径、全球化与唯物史观创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创新 文本 全球化 唯物史观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下载PDF
从生态学的层面以能量流动解析社会发展过程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世雁 刘静妍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201-204,225,共5页
为了更好地理解社会发展的本质,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从生态学的层面解析了社会发展过程。论述了发展的本质是能量的流动、追求有序,发展的方向是负熵能量流动的方向。人产生于自然发展过程之中,人本身是自然最伟大的创造,需要最大的负... 为了更好地理解社会发展的本质,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从生态学的层面解析了社会发展过程。论述了发展的本质是能量的流动、追求有序,发展的方向是负熵能量流动的方向。人产生于自然发展过程之中,人本身是自然最伟大的创造,需要最大的负熵能量流动,这样,自然相对于人具有先在性。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体现了现实的人、人类思维、人的创造性等有关人的逻辑,从而揭示人是社会发展的本质。分析了社会保障、劳动就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及广泛联系的生态关系延伸进入社会,如何构筑了社会和谐发展的逻辑。指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是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和谐社会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什么”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媛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6-108,共3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立场是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的生存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和实质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认识、指导和解决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生存和发展的的现实需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立场是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的生存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和实质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认识、指导和解决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生存和发展的的现实需要,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人民立场的当代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当代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和谐社会 人的发展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理念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被引量:1
17
作者 江茂森 冼汉子 张国镛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59-163,共5页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与时俱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提出这一目标不仅进一步深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新党的治国理政思想,而且也表明中国共产党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与时俱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提出这一目标不仅进一步深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新党的治国理政思想,而且也表明中国共产党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上升到全新的战略高度,有机地将党的执政理念、治国理念和治理社会的理念结合起来,并作为完整的体系进行建设,无疑是党在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上的又一次重大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 和谐发展
下载PDF
构建和谐社会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最终体现 被引量:4
18
作者 袁维海 《华东经济管理》 2005年第5期61-63,共3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四中全会又在此基础上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的执政目标,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正...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四中全会又在此基础上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的执政目标,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因此,构建和谐社会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最终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 GDP 以人为本
下载PDF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语境下景颇族跨越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明珍 张有福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53,共6页
景颇族是云南9个"直过民族"之一。自建国以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社会形态变迁、生产方式演进和经济结构调整三次跨越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景颇族聚居区经济社会的进步,但目前仍然面临着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基础设... 景颇族是云南9个"直过民族"之一。自建国以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社会形态变迁、生产方式演进和经济结构调整三次跨越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景颇族聚居区经济社会的进步,但目前仍然面临着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经济结构不够合理;素质型贫困问题突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力不强;社会建设不够,治理水平不高,毒品、艾滋病问题突出等诸多矛盾和困难,只有坚持政策扶贫与产业扶贫相结合,既输血又造血;加强社会建设,改善民生状况;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农村集体经济作用,才能助推景颇族第四次跨越发展,和全省全国人民一起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颇族 跨越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困难和问题 对策
下载PDF
和谐社会与和谐大学建设 被引量:3
20
作者 田建国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1-4,共4页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和谐大学建设,更加注重教育的人文性、协调性、持续性、多样性;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崇尚学术理念、服务社会理念、持续发展理念、面向世界理念、引领社会理念;坚持人的协调发展,提升全面发展的认识能力,弘扬团结合作的...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和谐大学建设,更加注重教育的人文性、协调性、持续性、多样性;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崇尚学术理念、服务社会理念、持续发展理念、面向世界理念、引领社会理念;坚持人的协调发展,提升全面发展的认识能力,弘扬团结合作的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大学 以人为本 协调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