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8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sent re-recognition of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aesthetic value of the traditional literati paintings
1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5年第4期21-23,共3页
关键词 传统艺术 文人画 审美价值 文化形态 古代哲学 中国 书法 绘画
下载PDF
苏轼诗中的“人”意象及其文化意蕴
2
作者 王素美 王献峰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0-65,共6页
通览苏诗,可以发现“人”意象成为苏诗一个蔚为大观、具有独特艺术品质的意象集群。这些“人”意象根据组群的不同大体可分为“有人”和“无人”意象,仙人、道人、佛人意象,以及古人与今人、舟人与游人等其他意象,苏诗中的大量“人”意... 通览苏诗,可以发现“人”意象成为苏诗一个蔚为大观、具有独特艺术品质的意象集群。这些“人”意象根据组群的不同大体可分为“有人”和“无人”意象,仙人、道人、佛人意象,以及古人与今人、舟人与游人等其他意象,苏诗中的大量“人”意象集群的出现既有对前人意象的承继,也与其儒释道交融的思想密切相关,是其哲学思辨下美学意蕴的生动体现,融哲思与诗意于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意象 诗学审美 儒释道思想
下载PDF
论圣贤精神在古琴文化艺术中的根脉性作用
3
作者 昶国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6期74-80,共7页
古琴文化艺术根植于以儒、释、道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而成的圣贤精神为古琴文化艺术注入了人文情怀、赋予了思想理念、提供了精神指引。反过来,古琴文化艺术又演绎诠释着圣贤精神,将圣贤的自然观、宇宙观、社... 古琴文化艺术根植于以儒、释、道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而成的圣贤精神为古琴文化艺术注入了人文情怀、赋予了思想理念、提供了精神指引。反过来,古琴文化艺术又演绎诠释着圣贤精神,将圣贤的自然观、宇宙观、社会观、人生观、伦理观、审美观以琴曲予以呈现,使古琴艺术与圣贤精神相辅相成、交相辉映。古琴文化艺术,随圣贤精神的根系伸展而生长,是圣贤精神孕育出的艺术之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贤精神 古琴文化艺术 道家 儒家 佛学 理学 楚骚
下载PDF
中华传统勇德思想探源——基于儒道释三家勇论的分析
4
作者 李保玉 《武陵学刊》 2024年第1期14-20,共7页
作为一项传统美德,勇德是人之不惧且积极的生命力量,是一种向善与为善的道德科目,正是这种德性内涵才使其超越时空而备受古今中外推崇。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勇德思想,主要散见于儒道释三家的典籍之中,它们关于勇德内涵及弘扬之道... 作为一项传统美德,勇德是人之不惧且积极的生命力量,是一种向善与为善的道德科目,正是这种德性内涵才使其超越时空而备受古今中外推崇。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勇德思想,主要散见于儒道释三家的典籍之中,它们关于勇德内涵及弘扬之道的论述对当下国民道德人格培养与社会道德建设具有启示意义。从内涵上看,儒家强调“道义之勇”,赋予勇德以道德德性,将其限定在知与仁的道德阈限内,认为勇德只有发乎仁、合乎知、导于义、成于礼,才能祛其劣性、扬其德性;道家主张“无为无待之勇”,赋予勇德一种顺应自然、遵循本性的自然德性,呈现出向往自由、追求独立、不断超越的行为特征;释家呼吁“放下之勇”,赋予勇德以坚韧、静修、劝善的精神德性,提倡一种放下执念、清心静修、普度众生的出世精神。从弘扬上看,儒家遵循的是由内而外的发现逻辑,而道家与释家遵循的是由外而内的生成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勇德 儒道释 文化传承 精神弘扬
下载PDF
试探祆教的中国化——以入华粟特人墓葬为中心
5
作者 郑旭东 《唐都学刊》 2024年第1期71-76,共6页
祆教是粟特地区的本土宗教,并在汉唐时期随着入华粟特人的东迁而传入中国。祆教传入中国后,在主要以儒、释、道三教以及民间信仰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逐渐中国化:对儒家从孝道、仁爱、诚信、妇德、忠君事主思想的吸取到六经、礼教谙熟,并... 祆教是粟特地区的本土宗教,并在汉唐时期随着入华粟特人的东迁而传入中国。祆教传入中国后,在主要以儒、释、道三教以及民间信仰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逐渐中国化:对儒家从孝道、仁爱、诚信、妇德、忠君事主思想的吸取到六经、礼教谙熟,并参加科举,为将为官;对佛教是从生死轮回思想等教义的接纳;在描绘祆教神祇时考虑了道教老子的形象,同时对道教的清静无为、寄情山水也充满向往;对汉地的民间信仰和传统文化也有所吸纳。在中古时期入华粟特人的墓葬中,祆教中国化特征较为明显。中国化后祆教逐渐被同化,并最终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祆教 中国化 儒释道关系 入华粟特人墓葬
下载PDF
由朱子论“钦”观其“尧舜之道”
6
作者 魏子钦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5-111,共7页
为了挑战佛道的圣人观,朱子以“敬”字阐释《尚书》“钦”字,以实现其对“尧舜之道”理学圣人观的构建。从工夫修养看,朱子认为持守“钦”方看得道理尽,指出佛老工夫论过于关注心地、忽略现实的缺失问题。从体用关系看,朱子认为以“钦... 为了挑战佛道的圣人观,朱子以“敬”字阐释《尚书》“钦”字,以实现其对“尧舜之道”理学圣人观的构建。从工夫修养看,朱子认为持守“钦”方看得道理尽,指出佛老工夫论过于关注心地、忽略现实的缺失问题。从体用关系看,朱子认为以“钦”体“明”用,反对佛老以“静”释“敬”,以致发展出体用殊绝之弊。从圣贤境界看,朱子认为尧之德“钦”是第一个字,而佛老自谓光明,实是扰乱人伦。总体而言,朱子对“钦”的理学阐释,旨在揭示儒家与佛老何者为本,批判其持敬工夫、敬之本体及光明境界,敞开了程朱理学视域下的“尧舜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诠释 朱子 三教辩证 圣人观
下载PDF
像而有灵:关羽图像演变
7
作者 周兴涛 张振敏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3-69,共7页
三国至五代时期的关羽图像存而不详;宋金元为其多元的滥觞期;明清则是文武并存的人、神、帝繁荣景象。图像是神存身之所,世人认为关羽图像能自我完善保护,有御敌、治病、除恶、帮助科举功名、举子、避水火灾祸、驱邪等功能;以广像、重... 三国至五代时期的关羽图像存而不详;宋金元为其多元的滥觞期;明清则是文武并存的人、神、帝繁荣景象。图像是神存身之所,世人认为关羽图像能自我完善保护,有御敌、治病、除恶、帮助科举功名、举子、避水火灾祸、驱邪等功能;以广像、重饰等行为,示其虔诚。关羽图像是造神运动和世俗化过程交互缠绕的结果,经历了由人而神而圣再回复到人的过程,是儒、释、道三教和民间信仰相互排斥、吸收和交融的产物;神之灵否与像之优劣及信徒虔诚度成正比;关羽图像分文人画和世俗画,二者共同构成关羽画像的丰富繁荣;其流变是各种艺术交互影响的过程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羽图像 灵应 关羽信仰 三教合一
下载PDF
敦煌契约文书所见的儒佛道融合
8
作者 姚泓泽 《理论观察》 2024年第1期85-90,共6页
敦煌契约文书中涉及大量的儒佛道融合内容。三教融合影响了民众的行孝方式,对于民风教化也有积极作用。三教在融合的过程中虽然一同向着世俗化方向发展,但敦煌民间社会的文化底色还是以儒为主,佛、道仅作为儒家思想的补充而存在。三教... 敦煌契约文书中涉及大量的儒佛道融合内容。三教融合影响了民众的行孝方式,对于民风教化也有积极作用。三教在融合的过程中虽然一同向着世俗化方向发展,但敦煌民间社会的文化底色还是以儒为主,佛、道仅作为儒家思想的补充而存在。三教融合不仅满足了民众的心理需求,也使三教获得更广阔的传播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契约文书 儒佛道 三教融合
下载PDF
宋代书院诗的文化阐释
9
作者 李光生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7-71,共5页
宋代书院的兴盛促进了以书院为题材或背景的诗歌创作的繁荣。书院诗涉及书院与科举、理学、佛道及休闲之关系等诸多内容,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需要指出的是,理学家的介入极大损害了书院诗的审美特质。
关键词 宋代 书院诗 科举 理学 佛道
下载PDF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Zhijiao Three-religion-hall Architecture
10
作者 DU Xianning LIU Hao LI Yu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2年第2期55-58,62,共5页
Three religions combined worship was an important spiritual belief in ancient China,which has become a common practice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Three religions combined worship refers to offering sacrifices to t... Three religions combined worship was an important spiritual belief in ancient China,which has become a common practice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Three religions combined worship refers to offering sacrifices to the ancestors of Confucianism,Buddhism and Taoism in the same temple,and such temples are called three-religion-hall.Zhijiao Three-religion-hall was built in the 15^(th) year of Jiajing in the Ming Dynasty.After many repairs and expansion,it finally became today’s pattern.Based on the culture of three religions combined worship,taking Zhijiao Three-religion-hall as research object,location,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of Zhijiao Three-religion-hall are analyzed,and architectural art value of Zhijiao Three-religion-hall is expoun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hijiao Three-religion-hall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Three religions combined worship Architectural features
下载PDF
“走进去”与“走出去”:儒释道思想国际传播战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先红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8-72,共15页
儒释道思想国际传播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新时代文化战略。讲好儒释道思想故事既是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也是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能工程。儒释道思想是中华文明的根基和命脉,是人类文明交流互... 儒释道思想国际传播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新时代文化战略。讲好儒释道思想故事既是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也是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能工程。儒释道思想是中华文明的根基和命脉,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基础叙事。一方面,要制定“走进去”战略,系统构建四大儒释道对外话语体系:治国理政政治话语体系、中医养生民间话语体系、慈悲包容宗教话语体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公共话语体系;另一方面,要制定“走出去”战略,系统实施五大国际传播战略,即儒释道思想语料库建设、儒释道思想返本开新学术交流、儒释道思想跨媒介叙事、儒释道思想仪式化生活和儒释道思想关键词对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战略 中华文化传播 儒释道思想 对外话语体系
下载PDF
元代曲先文人盛熙明补考
12
作者 段海蓉 曾雪莹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16-119,共4页
大量西域籍文人加入汉文文学创作队伍,用自己的写作展现元代的多民族文化融合是元代文学文化研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这些文人中曲先(今新疆库车)人盛熙明是一位未得到足够重视的研究对象。盛熙明在元代西域东迁文人中的独到之处在于:... 大量西域籍文人加入汉文文学创作队伍,用自己的写作展现元代的多民族文化融合是元代文学文化研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这些文人中曲先(今新疆库车)人盛熙明是一位未得到足够重视的研究对象。盛熙明在元代西域东迁文人中的独到之处在于:首先,东迁西域籍文人中籍贯曲先的作者見著不多,而盛熙明就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第二,将西域佛教传入庆元(今宁波),与当地佛教融合并留下汉文佛学文学书写著作,目前仅見盛熙明;第三,西域东迁文人中因懂多种语言担任翻译或留下译作者不乏其人,但用汉语写下语言文字文化考述著作并传世者,寥寥无几,盛熙明就是一位。因此文章以盛熙明东迁后的文学书写与相关记载为依据,对曲先籍文人盛熙明进行生平事迹补考,探寻其儒释道融合的思想及成因、文化才能以及对东西佛教传播交融作出的贡献,多民族一体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事迹由此可见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先 盛熙明 儒释道 书法
下载PDF
论敦煌写本《茶酒论》与儒释道文化之关联
13
作者 屈玉丽 刘若楠 齐嘉锐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01-108,共8页
敦煌遗书的出现,填补了中国文学史的部分空白。《茶酒论》作为唐五代时期形成的敦煌写本,通过茶、酒、水相互辩难的故事,深切反映了当时儒释道三教文化交流融合的社会现实。争论体现冲突,调停彰显融合,《茶酒论》文本丰富的思想内涵以... 敦煌遗书的出现,填补了中国文学史的部分空白。《茶酒论》作为唐五代时期形成的敦煌写本,通过茶、酒、水相互辩难的故事,深切反映了当时儒释道三教文化交流融合的社会现实。争论体现冲突,调停彰显融合,《茶酒论》文本丰富的思想内涵以及激烈的文化冲突推动着三教合流的进程。基于此,该文将通过对《茶酒论》基本概况的介绍,茶、酒、水与儒释道之关联的具体分析,来深刻揭示《茶酒论》的故事内涵,展现《茶酒论》中的文化融合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酒论》 敦煌写本 儒释道 文化交流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译论之“信”观
14
作者 王毅 丁如伟 《外国语文研究》 2023年第5期81-90,共10页
中国传统译论植根于古典文化的沃土之上,受到儒释道思想的侵染,对译文、译者及翻译活动本身都提出了“信”的要求,且内涵丰富:译文之“信”在于做到忠实于原文,译者之“信”在于能够保证翻译的质量,译事之“信”在于达到译以致用的目的... 中国传统译论植根于古典文化的沃土之上,受到儒释道思想的侵染,对译文、译者及翻译活动本身都提出了“信”的要求,且内涵丰富:译文之“信”在于做到忠实于原文,译者之“信”在于能够保证翻译的质量,译事之“信”在于达到译以致用的目的。儒释道三家异曲同声、同工论“信”,儒家思想讲求执中致和、至诚求“信”,道家思想推崇易之谓道、变以致“信”。在当代语境中,内涵侧重不同的“信”适用于不同领域的翻译。通过追溯“信”的渊源、阐释“信”的含义,可为当代翻译实践中不同类型文本翻译提供理论借鉴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译论 儒释道
下载PDF
诗画互证:倪瓒山水画“有”“无”相生的哲学精神
15
作者 黄家庭 崔海东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年第5期71-75,共5页
倪瓒山水画的内容和特点首先可以“无”字来概括,一则技法上以无法为有法;二则内容空寂,惯于表达无人之境;三则可以道家的“无”来表达其思想渊源。但是在倪瓒的诗文中,又清晰可见其自始至终修奉儒学,对民生充满关怀,只是满腔抱负无法施... 倪瓒山水画的内容和特点首先可以“无”字来概括,一则技法上以无法为有法;二则内容空寂,惯于表达无人之境;三则可以道家的“无”来表达其思想渊源。但是在倪瓒的诗文中,又清晰可见其自始至终修奉儒学,对民生充满关怀,只是满腔抱负无法施展,故一生充满忧患,此可以儒家的“有”来概括。故以诗入画,诗画互证,可以窥见倪瓒的山水画不仅深含“中和”的意蕴之美,而且寄托了他对圣贤的自许和对理想社会的殷殷期盼,达到了“有”“无”辩证的儒道精神的高度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倪瓒 道家 儒家 中和
下载PDF
儒、道、佛哲学伦理思想对中华武术陶染探微
16
作者 邱国亮 陈倩昀 《武术研究》 2023年第8期28-32,共5页
儒、道、佛三大哲学伦理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而中国武术的成长正是吸收借鉴了儒、道、佛哲学伦理思想的精髓与灵魂,使武术从单纯的“技击”功能完善成“育人、育德、修身、修心”等多功能文化体系,这也是中国武术区别于其他... 儒、道、佛三大哲学伦理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而中国武术的成长正是吸收借鉴了儒、道、佛哲学伦理思想的精髓与灵魂,使武术从单纯的“技击”功能完善成“育人、育德、修身、修心”等多功能文化体系,这也是中国武术区别于其他武技最重要的文化特质。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对中国武术与儒、道、佛三大哲学伦理思想的关联进行剖析论述,探讨了儒家伦理思想下中国武术“仁、义、礼”的德性本质;道家伦理思想下中国武术“天人合一”的至高追求;佛教伦理思想下中国武术以武修心“明心见性”的修行之路。三者以不同形式带动武术文化的成长却又殊途同归。研究探讨古代哲学伦理思想与武术的关联,为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儒家 道家 佛教 伦理思想
下载PDF
文明交流与互鉴何以可能?——基于差异性、亲和性与功能分区的实现路径
17
作者 赵立敏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3年第1期213-218,227,共7页
尽管文明的差异可能导致文明冲突,但是差异本身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立足点,因为任何一种文明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只有不同文明的他者特性才能实现彼此的互补,产生互鉴的可能。差异是交流的前提,而互鉴则是交流的结果。文明交流互鉴就... 尽管文明的差异可能导致文明冲突,但是差异本身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立足点,因为任何一种文明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只有不同文明的他者特性才能实现彼此的互补,产生互鉴的可能。差异是交流的前提,而互鉴则是交流的结果。文明交流互鉴就是从文明的多样性到交流再到融合的过程,最后达至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而这一过程又必须通过文化的功能分区实现,究其本质,文明交流与互鉴就是从“异”(他者特性)到“分”(功能分区)再到“合”(相互融合)最后到“通”(彼此相通、发展)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交流与互鉴 差异性 功能分区 儒释道
下载PDF
唐传奇《柳毅传》思想解读及其意义
18
作者 汪军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1-4,116,共5页
《柳毅传》是唐传奇中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前人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作品的语言、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等方面,而鲜有从思想的维度对其进行解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大多具有注重思想内涵与伦理教化的特点,《柳毅传》就蕴含了丰富的... 《柳毅传》是唐传奇中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前人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作品的语言、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等方面,而鲜有从思想的维度对其进行解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大多具有注重思想内涵与伦理教化的特点,《柳毅传》就蕴含了丰富的儒、释、道思想。这些不同的思想极大地拓展了《柳毅传》思想的深度与广度,增添了传奇作品的思想魅力,为《柳毅传》成为传奇名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传奇 《柳毅传》 思想内涵
下载PDF
试论贾平凹对传统儒释道思想的接受
19
作者 程华 《商洛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9-26,共8页
贾平凹是较早返身于传统的作家。在“礼失而求诸野”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念并存中,传统价值观念成为他文学作品思想价值建构的重要方面。具体而言,儒家文化使其在追求“文学大道”上具有了“为生民立命”的家国情怀和忧患意识,佛则参与和... 贾平凹是较早返身于传统的作家。在“礼失而求诸野”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念并存中,传统价值观念成为他文学作品思想价值建构的重要方面。具体而言,儒家文化使其在追求“文学大道”上具有了“为生民立命”的家国情怀和忧患意识,佛则参与和完成着他个人思想的转化,使其超越孤独和悲观,逐渐转向光辉明朗的状态。老庄等道家思想开拓了他的文学思维。贾平凹对传统文化不是教条地学习和运用,其在承续各类文化时能融会贯通,注重人格的养成,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学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儒释道 观念引领 人格修炼 文学思想
下载PDF
中华传统文化中临终关怀的独特智慧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杜佳慧 江晨曦 +3 位作者 方琼 杨溢 欧阳婉璐 聂敏 《医学争鸣》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8-62,共5页
一个民族在可利用的资源范围内能够给濒死患者提供的临终关怀,象征着这个民族的文明程度。虽然我国现代的临终关怀事业起步较晚,但是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精神活动的成果和精髓,其儒家、佛教、道教、易经和中医都有各自独特的生... 一个民族在可利用的资源范围内能够给濒死患者提供的临终关怀,象征着这个民族的文明程度。虽然我国现代的临终关怀事业起步较晚,但是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精神活动的成果和精髓,其儒家、佛教、道教、易经和中医都有各自独特的生死智慧和临终关怀。儒家乐生安死,通过血脉相继而实现生命传承。佛教以"超越生死轮回的束缚"为目的,求生净土,离苦得乐。道家"乐死"升天,生死一体,生死俱善。易经视生死为自然。祖国医学的医家功德和不做无谓救治都对医护人员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本文希望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临终关怀智慧进行归纳提炼,以开创基于文化底蕴与民族个性的中国式临终关怀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临终关怀 儒家 佛教 道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