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教育地理学”处于学科初兴的范式积累与快速变革期,其蓬勃的学术创新活力在近二十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首先,遵循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梳理国外“教育地理学”学术缘起。进而,运用CiteSpace 5.7.R1,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2...国外“教育地理学”处于学科初兴的范式积累与快速变革期,其蓬勃的学术创新活力在近二十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首先,遵循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梳理国外“教育地理学”学术缘起。进而,运用CiteSpace 5.7.R1,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2000年至2020年“教育地理学”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如下:地理学的“社会科学改造”将之引入社会科学并带动包括教育学在内的“空间转向”;“人本主义地理学”将“道德人”“文化人”与“情感人”置于研究视野,为其与教育学对话提供了理论准备。国外“教育地理学”处于“前范式”积累期,多种“前范式”并存,研究主题及问题域不断拓宽,形成“学科发展”“尺度”和“当代教育景观”三大研究类群;“学绅化”“公民教育”与“批判教育地理学”将成为未来持续性的研究热点;学科性质不是简单的交叉学科,而是跨文化、跨地域和跨学科的开放研究领域。综合以上发现,对我国教育地理学建设的启示为:探寻如政治地理、伦理地理等古代空间学说,厘清中国教育地理学的学术根基;超越学科视角,将“教育地理学”作为开放的“社会理论”进行建设;立足中国社会转型现实,聚焦“教育新常态”,在研究“中国经验”中发展中国“教育地理学”。展开更多
文摘国外“教育地理学”处于学科初兴的范式积累与快速变革期,其蓬勃的学术创新活力在近二十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首先,遵循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梳理国外“教育地理学”学术缘起。进而,运用CiteSpace 5.7.R1,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2000年至2020年“教育地理学”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如下:地理学的“社会科学改造”将之引入社会科学并带动包括教育学在内的“空间转向”;“人本主义地理学”将“道德人”“文化人”与“情感人”置于研究视野,为其与教育学对话提供了理论准备。国外“教育地理学”处于“前范式”积累期,多种“前范式”并存,研究主题及问题域不断拓宽,形成“学科发展”“尺度”和“当代教育景观”三大研究类群;“学绅化”“公民教育”与“批判教育地理学”将成为未来持续性的研究热点;学科性质不是简单的交叉学科,而是跨文化、跨地域和跨学科的开放研究领域。综合以上发现,对我国教育地理学建设的启示为:探寻如政治地理、伦理地理等古代空间学说,厘清中国教育地理学的学术根基;超越学科视角,将“教育地理学”作为开放的“社会理论”进行建设;立足中国社会转型现实,聚焦“教育新常态”,在研究“中国经验”中发展中国“教育地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