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ignificance of Wang Yangming's Theory of the 'Unity of Knowledge and Action' in Constructing Morality 被引量:1
1
作者 Pan Hsiao-huei 《孔学堂》 2016年第4期63-71,共9页
下载PDF
阳明心学中的道德知识与道德动机——从“良知发用”的角度看 被引量:1
2
作者 任远 焦雯雯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66,共15页
基于比较哲学视野的分析,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题的解释在传统中包含着三种不同路径的理解,即形而上学论题、知识论论题和元伦理学论题。致良知学说体现了知行合一的三种路径理解的统一,其中道德知识和道德动机的关系是把握知行合一与致... 基于比较哲学视野的分析,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题的解释在传统中包含着三种不同路径的理解,即形而上学论题、知识论论题和元伦理学论题。致良知学说体现了知行合一的三种路径理解的统一,其中道德知识和道德动机的关系是把握知行合一与致良知学说的关键。本文把心学工夫论理解为道德意识的自我展开和实现,通过论证良知发用的功能,阐明阳明心学中包含着近似于内在主义道德动机的混合模型,并由此产生奠基于道德感知和道德情感交互性的美德伦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心学 知行合一 良知 道德知识 道德动机
下载PDF
基于情感教学理论的高职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
3
作者 毛翠 周敏 +3 位作者 吴建军 娄雅晴 李会仿 姚水洪 《浙江医学教育》 2024年第4期212-216,250,共6页
为了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研究以情感教学理论为依据,以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思政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为切入点,遵循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认知、技能的相互促进规律,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后有机融入到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中,同时采... 为了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研究以情感教学理论为依据,以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思政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为切入点,遵循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认知、技能的相互促进规律,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后有机融入到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中,同时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课前感知体验情境-课中技能素养内化-课后践行知行合一”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以实现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引导、激发与延伸。基于情感教学理论的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思政方案的实施,有效提升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价值观的内化与践行,可以为医学类专业其他实训类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创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教学 护理教育 综合实训 课程思政 知行合一
下载PDF
中国知行统一观的历史演进及其教育学意义
4
作者 徐卫红 《教育史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60-72,共13页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教育思想重要内容之一的知行统一观,经历了一百多年的现代化历程。这一百年多年的现代化过程,主要是传统知行合一观的马克思主义化过程。知行统一观的这一转化,给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带来了新变化。在新时代,重视个...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教育思想重要内容之一的知行统一观,经历了一百多年的现代化历程。这一百年多年的现代化过程,主要是传统知行合一观的马克思主义化过程。知行统一观的这一转化,给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带来了新变化。在新时代,重视个人道德体悟和践履的中国传统知行统一观与毛泽东以来的以社会实践为基础、以社会理想建构为终极目的的马克思主义知行统一观再次结合起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正是正反合的辩证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行统一观 孙中山知行统一观 毛泽东知行统一观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引领下“双师型”教师自主发展路径探索——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当代启示
5
作者 唐瑗彬 窦以霞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2024年第5期17-24,共8页
教育家精神是引领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崇高精神内核,是职业教育培养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的关键。“双师型”教师所强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以及“双师型”教师自主专业发展中的“教师主体性”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具有高度... 教育家精神是引领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崇高精神内核,是职业教育培养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的关键。“双师型”教师所强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以及“双师型”教师自主专业发展中的“教师主体性”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具有高度一致性。运用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对当前“双师型”教师自我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专业信念缺失、主体动力不足、学用知行脱节、反省反思不足、教学智慧缺乏等问题进行归因;在王阳明思想中“为己-克己-成己”的个人成长进路的启示下,探索出“双师型”教师“志业-敬业-乐业”的自我专业发展进路,形成以“立志为先”铸就信念之魂、以“心之本体”激活主体动力、以“知行一体”提升理实结合能力、以“省察克治”践行自我革命精神、以“事上磨练”促进职教智慧生成、以“万物一体”心境引领职教发展,完成教育家型职教教师自我实现的专业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职教教师 教育家精神 “双师型”教师 王阳明 知行合一 自主发展
下载PDF
论张景岳治郁思想对阳明心学的继承与发挥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哲 李良松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析明代王阳明心学对张景岳治郁思想的影响。[方法]借助辨章学术与考镜源流的历史文献研究方法,梳理张景岳基于阳明心学本体-体用-工夫修养的宏大视域,创立中医郁证治疗新理论的发展脉络,阐发张景岳治郁思想对阳明心学的继承与... [目的]探析明代王阳明心学对张景岳治郁思想的影响。[方法]借助辨章学术与考镜源流的历史文献研究方法,梳理张景岳基于阳明心学本体-体用-工夫修养的宏大视域,创立中医郁证治疗新理论的发展脉络,阐发张景岳治郁思想对阳明心学的继承与发挥。[结果]人心与人情、心性与情志是阳明心学关注的核心议题,张景岳创立情志合称、情志致郁、因郁而病、从虚论郁、知行疗郁的郁证诊疗理论,体现了其医学思想对阳明心学的继承与发挥。[结论]张景岳治郁思想继承与发挥了阳明心学的奥义,发展构建了极具创新意义的中医郁证诊疗理论,剖析其阳明心学思想进路下的治郁思想,有益于中医郁证的诊疗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景岳 郁证诊疗 情志理论 阳明心学 知行合一 浙派中医 思想溯源
下载PDF
“知行合一”中医内证体察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探讨
7
作者 杜菁 肖微 +1 位作者 刘争强 章文春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11-114,共4页
中医内证体察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学整个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影响深远,是中医理论的基石,也是中医临床的基础和升华。以中医内证体察的主要教学实践内容——对形态结构的体察、人体之气的体察、经络之气的体察以及对神意的体... 中医内证体察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学整个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影响深远,是中医理论的基石,也是中医临床的基础和升华。以中医内证体察的主要教学实践内容——对形态结构的体察、人体之气的体察、经络之气的体察以及对神意的体察为切入点,提出“知行合一”的中医内证体察课程教学模式,说明将中医内证体察融入中医教学,对提高中医教学质量有积极推动作用,不仅有利于中医学生理解晦涩难懂的中医理论,切身体察到形态结构、气的真实性以及经络的循行等,满足中医学生学习中医的实践需求,体悟中医基础理论的精髓,提高中医专业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树立中医学生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文化自信,而且对中医药学的传承和发展也有积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行合一 中医内证体察学 中医学教学模式 教学实践
下载PDF
中华文明的“结合”叙事:从“天人合一”到“两个结合”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国标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中华文明各个历史阶段的重要思想和观念都是通过“结合”的话语方式表现出来,所以中华文化被称为“合和”文化,这种思想的打开方式和行动路线就是“结合”叙事。“结合”叙事是中华文明特有的叙事方式,它体现了中华文明追求多元一体、... 中华文明各个历史阶段的重要思想和观念都是通过“结合”的话语方式表现出来,所以中华文化被称为“合和”文化,这种思想的打开方式和行动路线就是“结合”叙事。“结合”叙事是中华文明特有的叙事方式,它体现了中华文明追求多元一体、中和中庸、理性平和的本质和特征。中华文明史上三个标志性概念——天人合一、知行合一、“两个结合”生动体现了“结合”叙事的历史形式与历史功能,同时,它们也展现了中华文明核心观念的演变以及社会文化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结合”叙事 天人合一 “两个结合” 知行合一
下载PDF
“知行合一”与管理学研究方法
9
作者 高雅琪 颜世富 《上海管理科学》 2024年第1期37-42,共6页
对“知行”关系的思考是中国自古以来独有的哲学命题。作为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对“知”“行”关系及其内涵的独到见解对治学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论文从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内涵出发,将“知行合一”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对“知行”关系的思考是中国自古以来独有的哲学命题。作为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对“知”“行”关系及其内涵的独到见解对治学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论文从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内涵出发,将“知行合一”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两种管理学研究范式进行了特征比较,结合管理学的学科属性和中国情境下的管理学研究现状,提出了重视定性研究、发展“知行合一”的管理学研究方法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知行合一 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 管理学研究方法
下载PDF
俞大猷“实用性”武学思想形成的社会史阐释及当代启示——基于《剑经》的文化考察
10
作者 甘炜 荆纪东 马文友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2,共8页
以《剑经》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及历史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俞大猷武学思想在《剑经》中的“实用性”表现进行分析并阐释其形成的社会史原因。研究表明,俞大猷武学思想的“实用性”主要表现在《剑经》中融入军事思想的格斗... 以《剑经》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及历史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俞大猷武学思想在《剑经》中的“实用性”表现进行分析并阐释其形成的社会史原因。研究表明,俞大猷武学思想的“实用性”主要表现在《剑经》中融入军事思想的格斗战术、杀伤性强的技术和拍位理念等方面;俞大猷“实用性”武学思想形成的历史社会动因有三:其一,长期在军事前线的殊死战斗为俞大猷“实用性”武学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其二,闽南社会环境影响下的务实尚武之民风为俞大猷“实用性”武学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其三,“知行合一”学说及其对个人“批判性思维”的塑造为俞大猷“实用性”武学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最后在对《剑经》进行文化考察的基础上,得出当代武术要想获得良性传承与发展,应以国家需求为价值导向,切实维持拳种的风格特征,同时武者在此过程中也要做到“知行合一”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大猷 《剑经》 武学思想 实用性 知行合一 拳种特征
下载PDF
新时代促进大学生民族团结知行合一的路径研究
11
作者 李莉莉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基于部分大学生民族团结知行分离的现象,创新实践民族团结的有效路径十分必要。大学生民族团结的心理结构包括民族团结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要素,促进大学生民族团结知行合一,就是使大学生的民族团结认知、情感和行为协同发展,保持一致... 基于部分大学生民族团结知行分离的现象,创新实践民族团结的有效路径十分必要。大学生民族团结的心理结构包括民族团结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要素,促进大学生民族团结知行合一,就是使大学生的民族团结认知、情感和行为协同发展,保持一致。通过思想教育、心理辅导、环境创设三个路径,通达民族团结教育总目标。以课程路径和实践路径提升大学生群体的民族团结认知、增进民族团结情感、激励民族团结行为;以心理辅导路径实现大学生个体的民族团结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和谐统一;通过营造社会、学校、班级、宿舍四位一体的文化环境,实现对大学生民族团结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全面塑造,促进知行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民族团结 知行合一
下载PDF
王阳明教育思想对高职教育的启示研究
12
作者 黄冠 《辽宁高职学报》 2024年第8期23-26,共4页
王阳明是明朝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其教育思想蕴藏着巨大能量,对当下高职教育有着重要启示。通过对王阳明“知行合一”“致良知”“省察克治”的研究,可以探究其对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正身、正德和正言的培养所提供的启示价值,对解决我国... 王阳明是明朝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其教育思想蕴藏着巨大能量,对当下高职教育有着重要启示。通过对王阳明“知行合一”“致良知”“省察克治”的研究,可以探究其对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正身、正德和正言的培养所提供的启示价值,对解决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也有指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王阳明教育思想 知行合一 致良知 省察克治
下载PDF
《车辆系统动力学》知行合一教学创新实践
13
作者 张帅 张传海 +1 位作者 徐立友 郭占正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7-91,共5页
针对高校扩招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提高导致毕业研究生质量跟不上社会需求的问题,分别从国家、高校、企业和学生四个层面对现状进行分析,利用现有教学条件对车辆系统动力学课程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以实践为切入点,通过课程改革来提高学... 针对高校扩招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提高导致毕业研究生质量跟不上社会需求的问题,分别从国家、高校、企业和学生四个层面对现状进行分析,利用现有教学条件对车辆系统动力学课程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以实践为切入点,通过课程改革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掌握各类软件使用,进而能够学会完成各类项目,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意识,达到知行合一。为高校培育实践型、创新型人才提供有益参考,最终达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系统动力学 教学改革 知行合一 创新实践
下载PDF
从“知行合一”的视角下探究“六个必须坚持”的深刻意蕴
14
作者 秦子嫣 《新时代职业教育》 2024年第1期69-73,共5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知行合一”这一中国哲学命题进行了创造性转化,赋予了“知行合一”新时代的内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归结为“六个必须坚持”,这“六个必须坚持”体现了新时代“知行合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知行合一”这一中国哲学命题进行了创造性转化,赋予了“知行合一”新时代的内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归结为“六个必须坚持”,这“六个必须坚持”体现了新时代“知行合一”的理论品格和实践路径,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知行合一”的检验标准;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是“知行合一”的精神底气;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是“知行合一”的新时代要求;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是“知行合一”的基本方法;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是知行合一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是知行合一的崇高情怀。“知行合一”始终贯穿于“六个必须坚持”之中,同时“六个必须坚持”在“知行合一”的基础上实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行合一 六个必须坚持 世界观和方法论
下载PDF
知行合一:“知”“行”范畴的蕴含及其教育指引 被引量:12
15
作者 郭元祥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5-194,共10页
“知”“行”是多学科的核心范畴。我国认识论史上“知”范畴概括了天与人、心与物、先知与学知、可知与不知、格物与致知等关系问题,涉及“知”范畴的逻辑基础、方法论基础和发生学基础。“知”对于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活动而言,具有历... “知”“行”是多学科的核心范畴。我国认识论史上“知”范畴概括了天与人、心与物、先知与学知、可知与不知、格物与致知等关系问题,涉及“知”范畴的逻辑基础、方法论基础和发生学基础。“知”对于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活动而言,具有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行”范畴概括了人的感性活动、主体性活动和目的性活动的实践本质,它概括了人对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的活动本质、价值取向、人的行为的伦理品质,以及人的社会行为的实践特质。对促进人的发展而言,“行”是人获得真知和观念的感性基础,是人结成与客观世界的社会关系的根本途径,是人能动地参与客观世界并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性活动。“知”“行”范畴的对立关系主要反映在难易、先后、轻重之辨等方面,其统一关系或合一关系体现在知与行互为基础、互为目的和过程,以及育人功能的价值关联性和价值一致性等方面。“知行合一”本质上是知行相须、知行相资、知行一体。面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育人方式改革必须遵循知行合一规律,发挥知与行的育人功能,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促进教劳结合、身心和谐;维护学生与客观世界的实践关系,增强教育的实践感;优化学习形态,促进感性学习与理性学习的进阶,实现知识观念化、知识活态化,培养学生解决真实情境复杂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行”范畴 认识论与实践论 知行合一 育人方式 深度教学
下载PDF
习近平的知行合一论 被引量:4
16
作者 汪信砚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8,共18页
习近平的知行合一论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也是对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因而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习近平的知行合一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 习近平的知行合一论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也是对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因而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习近平的知行合一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论基础,它不仅强调知是前提和基础,必须以知促行,强调行是重点和关键,必须以行促知,由此对知行合一的丰富内涵作了深刻阐释,而且还把知行合一化为共产党人的党性要求,强调知行合一就是要做到“知行相资、学用相长”“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知重负重、担当作为”,由此阐明了新时代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基本途径,因而既是新时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知行合一论 新时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论
下载PDF
论共产党人“心学”对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转化与发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艳波 丁玲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22-30,共9页
共产党人“心学”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新时代党性教育新形势新任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的标志性话语,是对优秀传统心学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理论成果。共产党人“心学”是探求共产党人如何... 共产党人“心学”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新时代党性教育新形势新任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的标志性话语,是对优秀传统心学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理论成果。共产党人“心学”是探求共产党人如何树立初心、守护初心和践行初心的学问,强调“知行合一”,在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阳明心学进行改造的同时,实现了对它的转化和发展。阳明“心学”认为“意念发动处即是行”,强调要在心上做功夫;共产党人“心学”提出共产党人要修心,要坚定理想信念,形成不想腐的动机和意念,在实践的发端处就杜绝恶念。阳明“心学”认为“行是知之成”,“行”是“知”的完成和存在方式;共产党人“心学”提出共产党人要自觉践行初心使命,要用担当斗争的精神去实践。阳明“心学”认为“知行合一”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本然状态,“知而不行”的根本原因在于个人被私欲隔断心体;共产党人“心学”指明提升党性要“知行合一”,把理想信念付诸于实践,不做阳奉阴违的“两面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人“心学” 守护初心 践行初心 阳明心学 知行合一
下载PDF
高校师范生课程思政能力培养策略 被引量:3
18
作者 白碧慧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80-82,共3页
高校师范生是国家教师队伍的重要储备力量。高校对师范生的培养要针对师范生毕业后就业岗位的特殊性即教师岗位的特殊性——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的“主力军”,培养师范生不仅习得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的教学技能,而且具有一定的课程思政... 高校师范生是国家教师队伍的重要储备力量。高校对师范生的培养要针对师范生毕业后就业岗位的特殊性即教师岗位的特殊性——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的“主力军”,培养师范生不仅习得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的教学技能,而且具有一定的课程思政能力,为师范生毕业后在教师岗位上能利用学科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打下基础。高校师范专业可通过思政课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师范生政治思想素质及课程思政理念;在人才培养方案独立设置“课程思政”课程,帮助师范生掌握课程思政的构建策略、教学方法;指导师范生把握课程思政的基本特点;举办师范生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促进师范生对课程思政的知行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课程思政能力 培养策略 知行合一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汽车相关专业“知行合一”思政实践育人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石毅新 舒鑫 +4 位作者 李军政 周菊林 胡文武 孙超然 蒋蘋 《农业工程与装备》 2023年第3期69-71,共3页
在新工科背景下,以湖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为例,结合汽车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汽车行业不断扩大的人才需求,从重构专业思政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构建评价体系着手,进行了“知行合一”思政实践育人模式的改革和实践。
关键词 新工科 车辆工程专业 知行合一 实践育人
下载PDF
基于“知行合一”指导下的高校金融学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秦笑 《对外经贸》 2023年第8期150-152,共3页
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确定“知行合一”理念,从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两个层面考虑教学改革。通过学情分析,提出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思路: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与结构整合、实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资源多元化、评价体... 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确定“知行合一”理念,从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两个层面考虑教学改革。通过学情分析,提出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思路: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与结构整合、实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资源多元化、评价体系多元化,构建新型混合式智慧教学模式,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综合教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课程 知行合一 教学创新 混合式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