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ilosophy Does Not Mean Love for Wisdom:Case study of Hebrew Old Testament Phalasaphiya,i.e.,False——Prophecy,Produced Philosophy
1
作者 Charles Ogundu Nnaji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9年第6期367-375,共9页
The study digs deep into the Semitic-Hebrew Old Testament roots of the word“philosophy”particularly,noting Judges 6:13,Hebrew“Niphilo-tha esh sophru-lanu-abbotenu”transliterated into koine Greek New Testament as“... The study digs deep into the Semitic-Hebrew Old Testament roots of the word“philosophy”particularly,noting Judges 6:13,Hebrew“Niphilo-tha esh sophru-lanu-abbotenu”transliterated into koine Greek New Testament as“phi-lo-sophia”which means“wonder stories(or teachings)taught us by our fathers;with the figurative meaning as,‘Are you sure God exists?’”.The study,through its Semitic textual linguistic methodology,also identified Deuteronomy 25:3,Hebrew“Ha-Philo ha-Shophet”,which means“Human Judgments”,is another form of the Hebrew“Phenosophi”(i.e.,human additions,Deut 25:3);then,2 Samuel 3:34,Hebrew“Na-Phala-yo-shophim”(i.e.,outdated or dead);please see Colossians 2:8,or to fall and die;also,2 Kings 10:23,Hebrew“Phen-Yeo-Shophu”(i.e.,Godless people seen also in Job 9:24,Hebrew“Phenoshophet”(i.e.,Godless or blind Judgements=Note also Job 22:13,Hebrew“Ara-Phel-yi-shophet”=blind or bad judges;also in 2 Corinthians 4:4,Greek New Testament“Tuphlosen(i.e.,blindness).The study observed that 1 Chro 2:47,Hebrew“Epha-we-shaaph”is the Noun form of the Verb“E-phala-shaaphi”,which means“cleverly invented,vague,obscure or added”.The study recommends more studies on the origins and true meaning of philosophy;particularly,looking at Genesis 50:1,Hebrew“Phiolyoseph”which means,“worthless and helpless human knowledge”,while Genesis 48:11,Hebrew“Philalyoseph means,“I thought(I will not see)you again(yoseph=Joseph).If we go to the Septuagint Greek Old Testament Genesis 37:3-4,the Greek“Phileo-Yoseph”means“(Israel),loved Joseph”.The same Septuagint transliterated Daniel 1:20,Hebrew“Haheretumim and“Ha(philah)shaphim”,as Sophoi and Philosophoi,i.e.,magicians and wizards.The study has also included Hebrew O.T.words or dictionary which produced the word“philosop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ILOSOPHY love wisdom phalashapha false PROPHET
下载PDF
Hermeneutics and the Empeiria of the Soul in Panikkar
2
作者 M. Roberta Cappellini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6年第8期486-495,共10页
Pathos, that "passion of life and thought," essentially based on the profound aspiration to the beyond, to the unknown, to Mystery, characterized Panikkar's entire existence and thought, always placed "beyond bord... Pathos, that "passion of life and thought," essentially based on the profound aspiration to the beyond, to the unknown, to Mystery, characterized Panikkar's entire existence and thought, always placed "beyond borders." It is through this "empeiria of the soul" that the philosopher re-reads the complex issue of faith, connoting it as a constitutive, mystical dimension or ontonomical relationship and consequently as an orthopraxis.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pathos represents the foundation of his "philo-sophia" in its etymological meaning of "wisdom of love," which opens to the pursuit of "the fullness of life," an aspiration of every human being. Today, this generates challenges, which only an intra-inter-cultural dialogical approach, open to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based on a diatopical hermeneutics, able to put in contact radically different human horizons, can respo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THOS wisdom of love deep faith mystical dimension intra-inter-cultural dialogue diatopical herrneneutics
下载PDF
The Implications in 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
3
作者 齐丽娟 齐迹 《魅力中国》 2010年第7X期13-14,共2页
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 contains very rich implications,such as friendship and cooperation,wisdom,heart,courage,kindness,study,and confidence. They demonstrate their friendship in the ditch,the deadly poppy field,i... 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 contains very rich implications,such as friendship and cooperation,wisdom,heart,courage,kindness,study,and confidence. They demonstrate their friendship in the ditch,the deadly poppy field,in their fighting with the Wicked Witch of the West. The Scarecrow uses his wisdom and saves his friends many times,though he thinks that he does not have any bra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IENDSHIP and COOPERATION wisdom love COURAGE and
下载PDF
作为艺术的教学:爱与智慧——对话詹姆斯·加里森教授
4
作者 张华军 吴静燃 《教师发展研究》 2024年第2期75-82,共8页
现代教育常常以智力发展为优先而忽视情感、欲望等个体的主观感受。詹姆斯·加里森教授通过梳理西方知识传统,指出对各种爱和欲望的关注从柏拉图开始就是和智慧的获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渴望真正善的爱欲教育是实践智慧所必需的,实... 现代教育常常以智力发展为优先而忽视情感、欲望等个体的主观感受。詹姆斯·加里森教授通过梳理西方知识传统,指出对各种爱和欲望的关注从柏拉图开始就是和智慧的获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渴望真正善的爱欲教育是实践智慧所必需的,实践推理是充满激情的理性。杜威继承了这一思想并发展出反对二元对立的一元论。正是因为这一点,杜威的思想与强调整体论的东方儒释道思想是相通的。对于教师来说,情感是身心智统一的一个子功能。因此,教师必须引导自己的爱欲来渴求对自己和对学生真正有益的东西。教师忽视自身与学生的情感和心灵会带来功能性失调,这会损害教师和学生的艺术性的、创造性的表达和道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 智慧 教师教育
下载PDF
世界文学语境中漫谈木心和情诗
5
作者 童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4期25-38,共14页
在世界文学的语境中,作者间插和木心以往对话的片断,探索木心与不同文明中情诗传统的关联,以寻找某些美学规律和特点。木心的情诗属于非主观诗学,其中的“我”并非诗人本人,实为根据情景虚构的各种他者“我”,情欲融汇于灵智;木心的诗艺... 在世界文学的语境中,作者间插和木心以往对话的片断,探索木心与不同文明中情诗传统的关联,以寻找某些美学规律和特点。木心的情诗属于非主观诗学,其中的“我”并非诗人本人,实为根据情景虚构的各种他者“我”,情欲融汇于灵智;木心的诗艺,将口语方言、文言文、典故、翻译有机混合,吸收希伯来、希腊、古波斯的不同风格,采纳如植物学等现代科学的语汇,所以与世界性情诗传统之间有多维度的奇妙关联。更重要的是,这种诗艺是表达广阔深邃的生命观、宇宙观和历史观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的情诗传统 非主观诗学 情欲和灵智 古波斯情诗 希伯来情诗 现代诗
下载PDF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袁伟业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8期12-19,26,共9页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问题的学术争论一直存在,若以本体论—认识论—历史哲学为体系框架,或可减少纷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前十条恰好回答了本体论、认识论和历史哲学的基本问题,呈现出一个新唯物主义哲学体系。然而,《关于费尔...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问题的学术争论一直存在,若以本体论—认识论—历史哲学为体系框架,或可减少纷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前十条恰好回答了本体论、认识论和历史哲学的基本问题,呈现出一个新唯物主义哲学体系。然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却呈现出明显的反体系化哲学倾向,此倾向是现代哲学的普遍共识,其目的在于反对思辨形而上学,回归“现实的人”之“实际生活”。在这条回归之路上,走得最坚决、最遥远的无疑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彻底地告别了体系化思辨哲学传统。《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似自相矛盾的体系化与反体系化倾向实则形成一种张力,意在提醒人们,建构哲学体系是必要的,但当体系走向教条僵化,遮蔽生活的真相时,就要勇于打破体系,恢复生活的真实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哲学体系 思辨形而上学 现实的人 爱智慧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培育与弘扬 被引量:1
7
作者 万长松 王熠龙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17,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在教育精神人格化和具体化过程中形成,并在新时代实现了创新发展,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教育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引领。从逻辑遵循和方法路径两个方面探究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培育与弘扬,能够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强大的人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理想信念 道德情操 育人智慧 仁爱之心 弘道追求
下载PDF
实践智慧:马克思主义美学与中华传统美学的贯通枢纽
8
作者 宋伟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9期13-23,I0001,共12页
习近平总书记对“两个结合”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同时特别阐明了“第二个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性及其意义。艺术审美维度是我们领会理解“第二个结合”的题中应有之义。实践智慧是贯通... 习近平总书记对“两个结合”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同时特别阐明了“第二个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性及其意义。艺术审美维度是我们领会理解“第二个结合”的题中应有之义。实践智慧是贯通“第二个结合”的核心范畴、关键枢纽和契合结点。马克思主义美学与中华传统美学共同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共同关注艺术与人生、艺术与社会、艺术与伦理、艺术与自由等与人类生活实践紧密相关的美学问题,因此,可以将两者共同指认为一种以“实践智慧”为体用贯通的实践美学或“知行合一”美学。本文以“知行合一”实践智慧为关键枢纽,贯通马克思主义美学与中华传统美学之间的互文对话与有机融合,以期为马克思主义美学和艺术理论的中国化提供可资借鉴的哲学视域、人文维度与实践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智慧 知行合一 马克思主义美学 中华传统美学 “第二个结合”
下载PDF
文济秦岭——西安国家版本馆设计
9
作者 张锦秋 郑犁 +1 位作者 徐嵘 李明涛 《世界建筑》 2024年第5期16-21,共6页
根据“依山而建,山水交融”的要求,西安国家版本馆选址于秦岭圭峰北麓,力求与秦岭的自然与文化景观和谐共生。设计主导思想为“山水相融、天人合一、汉唐气象、中国精神”,旨在汲取汉唐时期建筑在融合建筑场地与人文精神方面的精髓。整... 根据“依山而建,山水交融”的要求,西安国家版本馆选址于秦岭圭峰北麓,力求与秦岭的自然与文化景观和谐共生。设计主导思想为“山水相融、天人合一、汉唐气象、中国精神”,旨在汲取汉唐时期建筑在融合建筑场地与人文精神方面的精髓。整体布局通过一条南北轴线将圭峰、西安国家版本馆和西安高新区连成一个整体,形成地形、空间感和时间记忆的完整性。建筑群采用传统山地建筑的智慧,划分为三大功能区,布置在6层台地上。主体建筑文济阁坐落在高台上,以圭峰为背景面向园林与城市,构成一幅壮阔图画。建筑设计运用新技术、新材料,结合传统营造智慧,营造具有中国精神内核和艺术表现力的和谐建筑。环境设计尊重自然,追求中国山水园林的素朴天然之趣和诗情画意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园林 建筑群 高台 新阁 天人合一 汉唐气象 中国精神 传统营造智慧
下载PDF
哲学观探究:以西方传统哲学和马克思哲学为例
10
作者 周丽亮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7-29,37,共4页
“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是哲学研究中首要而基本的问题。西方传统哲学作为西方思想根源塑造了西方社会基本精神传统;同时,马克思哲学作为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对整个现代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尽管以往更加强调马克思哲学对西方传... “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是哲学研究中首要而基本的问题。西方传统哲学作为西方思想根源塑造了西方社会基本精神传统;同时,马克思哲学作为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对整个现代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尽管以往更加强调马克思哲学对西方传统哲学的颠覆和超越,但总体而言,从西方传统哲学到马克思哲学正体现了人的本质的发展。这表明哲学中富有生命力的部分始终与人的命运息息相关,哲学归根究底根源于人的自我超越的本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观 爱智慧 马克思哲学 人的本质
下载PDF
论波爱修斯的幸福观
11
作者 丰大双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0-59,共10页
古罗马哲学家波爱修斯通过哲学的反思完成了对幸福的追问。在探讨幸福的实质时,他对财富、权力、自由、信仰等关涉个体人生幸福的重要问题进行了理性反思,认为人类探索幸福的过程就是一个从“物我”到“自我”,最终上升到“超我”的精... 古罗马哲学家波爱修斯通过哲学的反思完成了对幸福的追问。在探讨幸福的实质时,他对财富、权力、自由、信仰等关涉个体人生幸福的重要问题进行了理性反思,认为人类探索幸福的过程就是一个从“物我”到“自我”,最终上升到“超我”的精神实践过程。他相信真正的幸福就是一种“至善”,并且这种善无法由外部获得,只能依赖个体的内省。只是波爱修斯对幸福的理解过于保守和固执,导致他太过强调理性之于幸福体认上的决定性作用。但如果能自觉地将波爱修斯对幸福的解构置于理性与情感的双重作用之下,对于当代人勇敢挣脱外物烦扰、发掘幸福人生真相和揭示生命真谛,还是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爱修斯 幸福观 《哲学的慰藉》 理性 爱智慧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中国哲学智慧
12
作者 胡晓艺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4年第1期189-200,275,共13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丰富的中国哲学智慧,包括中国哲学“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本体论承诺,中国哲学的生命共同体理念,中华文化“材”“财”“才”相通的深刻认识等。学懂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中国哲学智慧,不仅对理解习近...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丰富的中国哲学智慧,包括中国哲学“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本体论承诺,中国哲学的生命共同体理念,中华文化“材”“财”“才”相通的深刻认识等。学懂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中国哲学智慧,不仅对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渊源、知识结构有着重要意义,而且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挖掘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思想和资源也是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的重要角度,更是增进“文化认同”和培育弘扬生态文化的重要方面,可以加深对“日用而不知”的民族思维的情感认同和学理领会,进而从生态智慧对中华文化的“根本”影响中汲取为政之道,践行以民为“本”,厚“植”家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中国哲学 天人合一 生命共同体 为政智慧
下载PDF
智慧教育核心的智慧型课程开发 被引量:128
13
作者 陈琳 陈耀华 +1 位作者 李康康 赵苗苗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33-40,共8页
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教育新形态,是"互联网+教育"的必然。智慧教育的突破口在课程,制高点在智慧型课程。构建智慧型课程是智慧教育的核心。智慧型课程是旨在着力培养学习者高级思维能力和适应时代创新创造能力,使... 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教育新形态,是"互联网+教育"的必然。智慧教育的突破口在课程,制高点在智慧型课程。构建智慧型课程是智慧教育的核心。智慧型课程是旨在着力培养学习者高级思维能力和适应时代创新创造能力,使学生更富有智慧地学习、教师更富有智慧地教育教学的课程,具有多元性与选择性、生成性与发展性、智慧性与创造性、虚拟性与真实性以及研创性的特点。智慧型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按照"互联网+"时代对教育的创新要求,正确把握课程目标的时代定位和教育模式创新两大方向,以"知行创统一"为指导思想,实施融创式智慧教学模式。其智慧提升与实现,又要以解放教师、提升教师专业能力,重构教学评价方式,创新课程形态为基础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智慧教育 智慧型课程 互联网+ 知行创统一 融创式智慧教学模式
下载PDF
以“知行合一,转识为智”为理念的中外园林史教学 被引量:19
14
作者 金云峰 陶楠 《高等建筑教育》 2016年第1期133-137,共5页
"知行合一,转识为智"毋庸置疑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精华,用于当今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改革,是社会实践发展和专业教育不同阶段发展的需求。同济大学的中外园林史课程,以"知行合一,转识为智"为教学理念,把学习历史理论和... "知行合一,转识为智"毋庸置疑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精华,用于当今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改革,是社会实践发展和专业教育不同阶段发展的需求。同济大学的中外园林史课程,以"知行合一,转识为智"为教学理念,把学习历史理论和设计实践相结合,增加了园林史教学的趣味性,丰富了园林历史的教学内容,提升了园林史的教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园林史 教学 知行合一 转识为智
下载PDF
“仁智统一”的哲学意蕴与现代启示 被引量:6
15
作者 段尊群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9-43,共5页
儒家"仁智统一"的思想内涵,体现了人道主义与理性原则的统一,体现了知情意与真善美的统一。儒家把"仁且智"作为理想人格的主要特点,"仁智统一"成为人们通往理想人格的必然要求,其中富含的哲学意蕴具有十... 儒家"仁智统一"的思想内涵,体现了人道主义与理性原则的统一,体现了知情意与真善美的统一。儒家把"仁且智"作为理想人格的主要特点,"仁智统一"成为人们通往理想人格的必然要求,其中富含的哲学意蕴具有十分丰富的现代价值,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 “智” “仁智统一” 和谐 全面发展
下载PDF
爱智统一的教育原理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庆昌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共5页
交往的不对等,促生了干预。干预的关怀性和策略性促成了教育。干预、关怀、策略,共同构成了教育性的内涵。教育性在人思维中转换和升华而成教育精神。具体地说,关怀性的升华是爱,策略性的升华是智,教育精神的内涵就是爱智统一。把爱智... 交往的不对等,促生了干预。干预的关怀性和策略性促成了教育。干预、关怀、策略,共同构成了教育性的内涵。教育性在人思维中转换和升华而成教育精神。具体地说,关怀性的升华是爱,策略性的升华是智,教育精神的内涵就是爱智统一。把爱智统一的教育精神转变成为可操作的形式,就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四个教育原则:以学生为目的,以人道为师道,讲究策略,统一心力。在这些教育原则支配下所开发的教育操作思路,就是爱智统一的教育方法。教育者是对教育有良好理解和操作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智统一 教育精神 教育原则 教育者
下载PDF
重新发现智德——儒家伦理学知识体系的当代省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付长珍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53,共11页
围绕知识与德性的关系,主要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德性知识论进路。一种是索萨代表的德性可靠论,一种是扎格泽博斯基所代表的德性责任论,可谓当代德性知识论领域最具竞争性的前沿理论。在某种意义上,儒家伦理学是一种以人格特质为基础的德性... 围绕知识与德性的关系,主要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德性知识论进路。一种是索萨代表的德性可靠论,一种是扎格泽博斯基所代表的德性责任论,可谓当代德性知识论领域最具竞争性的前沿理论。在某种意义上,儒家伦理学是一种以人格特质为基础的德性知识论,以好学近乎知、知与仁的统一为标识。这种以“学以成人”为中心的伦理知识体系,很难归入任何一种规范伦理学的理论类型,与具有家族相似性的美德伦理学也有诸多差异。重新发现并激活儒家重知的德性论传统,使知识与价值的统一在本体论层面上确立起来,重建伦理学知识体系的实践智慧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知识论 智德 儒家伦理学 知识体系 好学近乎知 实践智慧
下载PDF
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与生态文明建设 被引量:7
18
作者 方光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15,共7页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关乎人类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课题。作为现代化尚需深入推进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中国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有所作为,应当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主动顺应时代潮流,在广泛吸取西方生...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关乎人类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课题。作为现代化尚需深入推进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中国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有所作为,应当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主动顺应时代潮流,在广泛吸取西方生态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发掘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努力探索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可能道路,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智慧 天人合一
下载PDF
孔子“仁”、“智”思想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宇汝松 《兰州学刊》 CSSCI 2014年第7期48-53,共6页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兼有人的内在情志和外在规范;智是人所特有的理性认知和道德选择能力。在孔子思想的概念群中,智是唯一能与仁平行对举的德目,仁与智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是儒家理想人格和精神境界的必要构成。在孔子的人道关怀中,智...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兼有人的内在情志和外在规范;智是人所特有的理性认知和道德选择能力。在孔子思想的概念群中,智是唯一能与仁平行对举的德目,仁与智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是儒家理想人格和精神境界的必要构成。在孔子的人道关怀中,智而仁是成人的基本进路,仁且智则是成圣的逻辑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人 知人 仁且智
下载PDF
玛格丽特:永恒女性的象征——《大师和玛格丽特》的宗教文化阐释 被引量:3
20
作者 梁坤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8-124,共7页
本文以俄罗斯宗教哲学的核心索菲亚学说阐释布尔加科夫小说主人公玛格丽特形象圣性的一面从玛格丽特名字与永恒女性的内在联系切入;探讨这一形象的圣爱倾向,其选择在最高意义上追随着人类道德理想——智慧;她以肉体美与精神美的和谐统... 本文以俄罗斯宗教哲学的核心索菲亚学说阐释布尔加科夫小说主人公玛格丽特形象圣性的一面从玛格丽特名字与永恒女性的内在联系切入;探讨这一形象的圣爱倾向,其选择在最高意义上追随着人类道德理想——智慧;她以肉体美与精神美的和谐统一出现在现实世界,昭示着现实世界的秩序和规范,契合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美拯救世界”的理念;在小说结构的不同时空层面都与男主人公形成对应关系,成为永恒女性的象征,最后契合于圣母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菲亚 永恒女性 智慧 秩序 圣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