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Control Scheme for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Dahe Reservoir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Area of Dianchi Lake Basin 被引量:1
1
作者 LI Qi-yang WANG Chong-yun +4 位作者 PENG Ming-chun ZHOU Rui LUO Ting DONG Lei YANG Sha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12年第8期43-48,57,共7页
[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control scheme for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Dahe Reservoir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area of Dianchi Lake basin.[ Method] On the basis of the SPOT5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i... [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control scheme for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Dahe Reservoir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area of Dianchi Lake basin.[ Method] On the basis of the SPOT5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imagery in 2010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of GPS record, ecological design for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ontrol in Dahe Reservoir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area of Dianchi Lake basin was conducted. Then, the effects of optimization measures were evaluated by the reductions of N and P outputs on different land-use types. E Resultl Control functions of the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area on soil erosion and the emissions of N, P and other pollutants would be promoted after optimization. The optimization meas- ures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the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area. [ Conclusion] The re- search provided scientific basis for promoting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small green basin in Dahe Reservoir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area of Di- anchi Lake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nchi lake basin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area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Ecological design China
下载PDF
Measuring the past 20 years of urban-rural land growth in flood-prone areas in the developed Taihu Lake watershed, China 被引量:3
2
作者 Weizhong SU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期361-371,共11页
There is growing interest in using the urban landscape for stormwater management studies, where land patterns and processes can be important controls for the sustainability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This pape... There is growing interest in using the urban landscape for stormwater management studies, where land patterns and processes can be important controls for the sustainability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This paper proposes an original index of Major Hazard Oriented Level (MHOL) and investigates the structure distribution, driving factors, and controlling suggestions of urban-rural land growth in flood-prone areas in the Taihu Lake watershed, China. The MHOL of incremental urban-rural land increased from M 31.51 during the years 1985-1995 to M 38.37 during the years 1995-2010 (M for medium structure distribution, and the number for high-hazard value). The index shows that urban-rnraI land was distributed uniformly in flood hazard levels and tended to move rapidly to high-hazard areas, where 72.68% of incremental urban-rural land was aggregated maximally in new urban districts along the Huning traffic line and the Yangtze River. Thus, the current accelerating growth of new urban districts could account for the ampliative exposure to high-hazard areas. New districts are driven by the powerful link between land financial benefits and political achievements for local governments and the past unsustainable process of "single objective" oriented planning. The correlation categorical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intensity and carrying capacity of hydrological ecosystems for sub-basins was used to determine four types of development areas and provide decision makers with indications on the future watershed- scale subdivision of Major Function Oriented Zoning implement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rural land growth flood-prone areas major hazard oriented level major function oriented zoning Taihu lake Watershed
原文传递
滇池螺类碳汇分布储存特征研究
3
作者 邸雪嫣 诺家兵 +3 位作者 胡承磊 张继来 邓毅书 苏友波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77-82,共6页
通过形态学鉴定和容量法测定碳酸钙含量,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使用ArcGIS 10.2和Origin 2022软件进行绘图,探究滇池湖区螺类的碳汇效应大小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螺蛳数量最多,占56.99%;其次为方格短沟蜷... 通过形态学鉴定和容量法测定碳酸钙含量,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使用ArcGIS 10.2和Origin 2022软件进行绘图,探究滇池湖区螺类的碳汇效应大小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螺蛳数量最多,占56.99%;其次为方格短沟蜷、蚌、钉螺滇川亚种;中国圆田螺和梨形环棱螺数量较少,占比不足1.00%。(2)不同螺类之间的形态特征具有明显差异,方格短沟蜷的壳体表面积最大且固碳能力最佳,平均碳含量为112.94 mg/g;其次是钉螺滇川亚种;蚌和螺蛳的碳含量相对较低,均值在70.00 mg/g左右。(3)除方格短沟蜷外,其他3种螺类的碳固存含量均与其壳高、壳宽及壳重呈负相关。滇池湖区的螺类碳汇大部分汇集于方格短沟蜷中,其次是数量最多的螺蛳。该研究结果可为滇池及其周边地区的碳储量评估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湖区 螺类 形态学 碳汇效应 固碳能力
下载PDF
城市人工浅水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莫竞瑜 池仕运 +6 位作者 王竹 王瑞 魏秘 喻霈雯 曾小康 潘静怡 胡菊香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6,共9页
探讨梅溪湖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为城市人工湖泊水生态系统修复后的运营维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2020-2021年在梅溪湖设置14个采样站位(敞水区7个,滨岸带7个),按季节开展底栖动物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梅溪湖底栖动物种类达75种,... 探讨梅溪湖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为城市人工湖泊水生态系统修复后的运营维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2020-2021年在梅溪湖设置14个采样站位(敞水区7个,滨岸带7个),按季节开展底栖动物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梅溪湖底栖动物种类达75种,滨岸带种类数高于敞水区。整个湖区全年优势种为米虾(Caridina sp.)、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椭圆萝卜螺(Radix swinhoei)、大脐圆扁螺(Hippeutis umbilicalis)、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和沼虾(Macrobrachium sp.)。敞水区和滨岸带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除霍甫水丝蚓外,全年优势种是导致2个区域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分类单元。梅溪湖底栖动物现存量和多样性季节间无显著差异,但敞水区和滨岸带之间差异显著,滨岸带远高于敞水区,表明水生植物群落的构建有利于底栖动物种群的壮大和多样性的提高。CCA结果表明,氨氮(AN)和营养水平(TLI)对敞水区和滨岸带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均有较大影响。CoIA分析结果显示,米虾、大脐圆扁螺、铜锈环棱螺、沼虾、椭圆萝卜螺等物种与环境因子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这些物种可以作为梅溪湖水环境条件变化的指示种。合理控制梅溪湖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并维持较高的多样性水平,可有效促进其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岸带 敞水区 水生植物 底栖动物 富营养化 影响因子 城市湖泊
下载PDF
人民城市理念下景中村空间治理机制、困境与路径——以武汉东湖景区村落为例
5
作者 姬刚 洪亮平 +1 位作者 陈鹏宇 乔杰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6期112-119,共8页
人民城市的提出体现了中国之治在城市维度的新表达和城市治理理念的全新概括。城市景中村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和风景名胜区保护制度下衍生出的一种特殊乡村形态,嵌入城市和风景区的空间之内,其特殊的空间组织、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凸显了... 人民城市的提出体现了中国之治在城市维度的新表达和城市治理理念的全新概括。城市景中村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和风景名胜区保护制度下衍生出的一种特殊乡村形态,嵌入城市和风景区的空间之内,其特殊的空间组织、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凸显了景中村空间治理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亟需厘清其治理和发展的现实困境,探索有效的治理路径。人民城市的景中村治理目标是建立各群体均衡的发展权、包容共享和公平公正的新型城乡关系。研究提出:1)人民城市空间治理机制体现了资本逻辑向人民逻辑转变的特征,内涵在于促进均衡的空间发展权力,最终实现属性、功能、组织的有机统一;2)景中村治理困境包括属性模糊、功能重构、组织无序三方面;3)景中村空间治理的实现路径包括治理规则创新、权属边界优化及行动机制建构,从而实现景中村的“生命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城市 景中村 空间治理 城市更新 武汉东湖景区村落 磨山村
下载PDF
白洋淀上游流经城区前后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与环境因子的关联研究
6
作者 王力源 周贺 +2 位作者 秦梦 史密伟 郑翔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3-348,共16页
细菌群落作为水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和功能研究可为水生态环境污染监测与治理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对流经城区白洋淀上游河流细菌群落的高通量测序和环境因子的监测,分析城市环境因素对白洋淀上游水质的影响,并深入探究细菌群... 细菌群落作为水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和功能研究可为水生态环境污染监测与治理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对流经城区白洋淀上游河流细菌群落的高通量测序和环境因子的监测,分析城市环境因素对白洋淀上游水质的影响,并深入探究细菌群落功能与污染物动态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城市环境对白洋淀上游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上、中、下游的水质等级差异显著。城区中汇入的各类污染物不仅影响细菌群落结构,使得污染严重流域高丰度的细菌种群减少和细菌群落多样性增加;还与细菌群落的硝酸盐和磷酸盐代谢功能密切相关。同时,河流虽汇集了城区的各类污染物,但下游的细菌群落结构和部分氮、磷代谢功能均有恢复为上游水平的趋势。此外,高丰度的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受各类菌群和污染物的抑制作用较大,但验证其与NO-3-N污染物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对白洋淀上游流经城区前后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与环境因子动态变化的关联研究,为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 上游 流经城区 细菌群落 结构与功能 动态变化
下载PDF
滇池流域城镇区河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受干扰状况研究
7
作者 熊健 李龙 邵智 《环境科学导刊》 2024年第2期1-5,16,共6页
研究城镇区域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受干扰状况,对修复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具有指示意义。以滇池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21年8月的底栖动物数据,采用优势度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及丰度/生物量比较(ABC)曲线探究了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受干扰... 研究城镇区域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受干扰状况,对修复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具有指示意义。以滇池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21年8月的底栖动物数据,采用优势度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及丰度/生物量比较(ABC)曲线探究了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受干扰状况。研究结果表明:①共鉴定出底栖动物39种,属于3门5纲,以节肢动物门为主,占物种总数的48.7%,水丝蚓属(Limnodrilus sp.)、摇蚊属(Chironomus sp.)等污染指示种为主要优势种。②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流域生物多样性整体较低,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各样点的差异较大,而Pielou均匀度指数各点差异较小。③ABC曲线分析表明,城镇区群落结构干扰程度总体为中度干扰并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差异,各河流按干扰程度可以划分为三类,一类为无干扰河流,占比25.0%;一类为轻度干扰河流,占比66.7%;一类为中度干扰,占比8.3%。④本研究结果可为滇池流域城镇区域河流的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下一步应结合相关环境数据,深入了解各环境类型与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干扰状况 城镇区 滇池流域
下载PDF
基于SolVES模型的东湖风景区社会价值评估及提升策略
8
作者 谢江英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3期42-45,51,共5页
城市湖泊型风景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是城市规划关注的热点。对当前的城市湖泊型风景区,少有从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方面进行评估和研究。以武汉东湖风景区为例,通过SolVES模型对其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 城市湖泊型风景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是城市规划关注的热点。对当前的城市湖泊型风景区,少有从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方面进行评估和研究。以武汉东湖风景区为例,通过SolVES模型对其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游客对武汉东湖风景区美学价值、生命可持续价值、生物多样性价值、科研教育价值和康养价值评价较高;美学价值、康养价值和科研教育价值主要集中在磨山、听涛及落雁景区的主要旅游景点,生物多样性和生命可持续价值在各景区广泛分布;水体、植被覆盖度、公共设施、旅游景点、科教文化设施、交通设施的建设会影响游客对社会价值的偏好。根据研究结果对武汉东湖风景区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提出了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湖泊型风景区 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 SolVES模型 武汉东湖风景区
下载PD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hosphorus forms in sediments with different distances to the estuary of the Dianchi Lake,China
9
作者 Shaoyong LU Xiangcan JIN +2 位作者 Fengchang WU Jianning GUO Jing SI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0年第3期295-300,共6页
Effects of human activity on the distribution of phosphorus(P)forms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sediments and porewaters in Daqinghe Estuary of Dianchi Lake,China.Th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P(TP),inorganic-P(IP),and or... Effects of human activity on the distribution of phosphorus(P)forms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sediments and porewaters in Daqinghe Estuary of Dianchi Lake,China.Th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P(TP),inorganic-P(IP),and organic-P(Org-P),and the ratio of iron-bound P(Fe-P)/calcium-bound P(Ca-P)in the sediment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distance from the sampling site to the estuary.This is probably due to the flocculant materials,e.g.,ferric and aluminous salts,usually being added in the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The concentration of ammonia in the sediment porewater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distance from the sampling site to the estuary.Both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nitrogen and nitrogen in the sediment porewaters decreased to some content with the increasing distance from the sampling site to the estuary.However,the concentrations of nitrate,dissolved total P(DTP),and TP did not have strong relationship with the distances from the sampling sites to the estuary.Pollution load and water quantity also had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P in sediments and its interstitial water in estuary sedimentary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tuary sedimentary area phosphorus(P) spatial distribution human activity the dianchi lake
原文传递
基于新城市主义的滨水片区规划设计研究——以芜湖凤鸣湖片区为例
10
作者 魏文静 林祖锐 王颖 《工业设计》 2024年第4期57-60,共4页
滨水片区是生态系统和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激发内生活力、彰显地域特征、提升功能品质的重要责任。引导城市逐步提升滨水空间品质,打造具有复合多元、开合有致、水城联动、生态文明的优质滨水片区,体现了对滨水片区规划设计... 滨水片区是生态系统和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激发内生活力、彰显地域特征、提升功能品质的重要责任。引导城市逐步提升滨水空间品质,打造具有复合多元、开合有致、水城联动、生态文明的优质滨水片区,体现了对滨水片区规划设计的新要求和新使命。文章基于新城市主义理论,通过对滨水片区现状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重塑地块多元功能、优化内外交通组织、营造现代公共生活、转化自然资源优势的设计策略。同时,以凤鸣湖片区为典型案例,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案,并对闲置衰败滨水片区的更新实践进行了探索,以期为滨水片区的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市主义 滨水片区 规划设计 凤鸣湖片区
下载PDF
2001年以来环洞庭湖区经济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进程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3
11
作者 王亚力 彭保发 +1 位作者 熊建新 王青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7-75,共9页
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人口城镇化的指标,以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经济城镇化的指标,以历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围绕经济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关系,利用EXCEL、SPSS、MAPGIS等软件,对2001年以来环洞庭湖区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 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人口城镇化的指标,以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经济城镇化的指标,以历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围绕经济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关系,利用EXCEL、SPSS、MAPGIS等软件,对2001年以来环洞庭湖区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进程进行了时间序列和空间序列的定量分析。从时间序列的对比来看,2001年以来,环洞庭湖区城镇化进程加快,但经济城镇化对人口城镇化的带动效率明显低于湖北、湖南和全国平均水平,使得人口城镇化滞后的程度在2007年后明显加剧;从空间序列的分析来看,湖区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水平呈现出核心区低,边缘区高,外围区低的同心带状结构,但人口城镇化最快的是边缘区域,而经济城镇化进程已由边缘区域向核心区域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经济城镇化 时间序列 空间序列 环洞庭湖区
下载PDF
红嘴鸥在昆明城区的停留时间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12
作者 吴兆录 郑曼丽 +3 位作者 潘帮珍 赵雪冰 王紫江 杨明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1-355,共5页
红嘴鸥大规模进入昆明城区觅食形成人鸟互动的重要生态现象,其在城区的停留时间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基于常年统计和定点连续观察,本文探讨了红嘴鸥在昆明城区的停留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1987~2006年,红嘴鸥到达和离开滇池的... 红嘴鸥大规模进入昆明城区觅食形成人鸟互动的重要生态现象,其在城区的停留时间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基于常年统计和定点连续观察,本文探讨了红嘴鸥在昆明城区的停留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1987~2006年,红嘴鸥到达和离开滇池的日期分别是10月3日~11月3日和翌年的3月18日~4月18日;停留177±9d,在滇池停留32±11d后才进入城区,而不进城34±21d后才离开滇池;②2007年2月12日~3月4日,红嘴鸥每日7∶25~9∶50进城觅食,10∶30~16∶30返回滇池夜宿,在城区停留4.7±1.5h/d(2.5~8.5h/d);③人工投喂食物是吸引红嘴鸥进城并长时间停留的决定性因素;而突发声响,特别是水面划船等人为干扰,促使红嘴鸥过早返回滇池。作者认为,为了促使红嘴鸥进入城区并长时间停留,需要限制游船等人为干扰和深入了解滇池地区越冬红嘴鸥的分布地及其动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嘴鸥 停留时间 城市野鸟 滇池地区
下载PDF
滇池外海底泥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47
13
作者 李梁 胡小贞 +2 位作者 刘娉婷 周北海 金相灿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46-51,共6页
采用底泥质量标准(SQGs)法和潜在生态风险(RI)法对滇池外海22个点位20cm柱状底泥中重金属As、Hg、Cr、Cd、Pb、Zn和Cu浓度分布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b的最高浓度达319mg/kg,9个点位超过风险评价中值或高概率效应浓度,是... 采用底泥质量标准(SQGs)法和潜在生态风险(RI)法对滇池外海22个点位20cm柱状底泥中重金属As、Hg、Cr、Cd、Pb、Zn和Cu浓度分布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b的最高浓度达319mg/kg,9个点位超过风险评价中值或高概率效应浓度,是超标最严重的重金属.各元素污染程度顺序为Pb】Cu】Hg】As】Cd】Cr】Zn.Pb、Cu、Hg的污染层为15~20cm,其余重金属污染层为10~15cm.潜在生态风险(RI)评价表明,滇池外海底泥重金属污染总体处于中等生态风险水平,北部为'强'等级,潜在风险顺序为Hg】Cd】As】Pb】Cu】Cr】Zn.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起来使用.此外,滇池底泥重金属浓度与潜在生态风险表现出一致的区域性差异,即北部大于南部,西部大于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外海底泥 重金属 底泥质量标准 潜在生态风险
下载PDF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对滇池外海的水环境改善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毛建忠 孙燕利 +2 位作者 贺克雕 孔桂芬 杨中兰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7年第2期47-51,共5页
利用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运行前后的水质实测资料,对滇池外海的水环境改善效果进行研究。选取TP、TN、NH_3-N、COD_(Mn)、Chl-a、SD等主要水环境指标,从指标浓度变化、水质类别变化、指标向好率变化和极大值变化等方面分析牛栏江-滇池... 利用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运行前后的水质实测资料,对滇池外海的水环境改善效果进行研究。选取TP、TN、NH_3-N、COD_(Mn)、Chl-a、SD等主要水环境指标,从指标浓度变化、水质类别变化、指标向好率变化和极大值变化等方面分析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对滇池外海的水环境改善效果。结果表明,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运行后,滇池外海各监测站点的TP、TN、NH_3-N、COD_(Mn)、Chl-a、SD及营养状态指数均优于调水前,富营养化水平明显好转,水环境改善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 滇池外海 水环境 改善效果
下载PDF
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对流域水环境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洪 黎海林 陈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2-96,287,共5页
以滇池流域为研究对象,以1974年、1988年、1998年、2008年四个时期的TM遥感影像为数据基础,结合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及计量软件,应用马尔柯夫模型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环... 以滇池流域为研究对象,以1974年、1988年、1998年、2008年四个时期的TM遥感影像为数据基础,结合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及计量软件,应用马尔柯夫模型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滇池流域近30a来土地利用状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耕地、建设用地和其它地类的变化幅度较大,水域和林地变化不明显。②马尔柯夫链预测结果表明:2015—2030年研究区内建设用地面积进一步增加,林地、水域和其它地类进一步减少,但减少的幅度在逐渐变小,耕地面积也继续减少。③滇池流域的水质明显受到土地利用类型及利用变化情况的影响:在5%显著性水平下TP和BOD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建设用地对总氮量的弹性为15.31,耕地对总氮量弹性为10.47,牧草地对总氮量弹性为-156.74。建设用地对BOD的影响为543.79,耕地对BOD影响为-272.49,林地对BOD影响为160.88;在20%显著性水平下COD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建设用地、耕地和湿地对COD的弹性分别为173.88,-100.75,-4 920.59。④马尔柯夫链预测结果表明,随着年份的增长,水质污染状况指标呈现持续恶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ARCGIS 马尔柯夫 滇池流域 水环境
下载PDF
城市河流沿程减污技术体系构建与工程实践 被引量:4
16
作者 金竹静 张春敏 +3 位作者 杨逢乐 吴为中 李清曼 周保学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295-298,共4页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河流污染越来越严重,并逐渐成为入湖污染物的最主要来源。新运粮河作为流经昆明市区的典型城市河流,同时也是滇池北岸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是滇池草海的主要污染来源。文章结合2010年昆明市完成的新运...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河流污染越来越严重,并逐渐成为入湖污染物的最主要来源。新运粮河作为流经昆明市区的典型城市河流,同时也是滇池北岸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是滇池草海的主要污染来源。文章结合2010年昆明市完成的新运粮河截污工程,针新运粮河城市入湖河流不同段落、不同层次以及其周边环境特点,充分利用河流的有效空间,开展了系列河流沿程生态修复减污技术的构建和工程示范。通过系列的原位生态修复技术、旁路生态修复技术和河口湿地生态修复技术与工程,使污染河水通过河流沿程减污,减少入湖污染的量,最终实现了新运粮河入湖河口水质接近地表水Ⅴ类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新运粮河 城市河流 沿程减污 生态修复
下载PDF
基于ETM+/TM数据的滇池流域不透水面变化与城市热岛效应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宋毅 杨昆 +2 位作者 赵旭东 朱彦辉 潘梅娥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9-54,共6页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促使不透水表面迅速增加,不透水表面的变化对城市气候的变化有着巨大影响,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城市热岛效应的出现。利用两个时相的Landsat ETM+/TM遥感影像数据,在RS和GIS技术支撑下,研究了滇池流域范围内不透水面和...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促使不透水表面迅速增加,不透水表面的变化对城市气候的变化有着巨大影响,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城市热岛效应的出现。利用两个时相的Landsat ETM+/TM遥感影像数据,在RS和GIS技术支撑下,研究了滇池流域范围内不透水面和城市热岛的空间分布格局;并探讨了不透水面变化与城市热岛效应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不透水面的存在导致了局部地区温度的明显升高,通过提取数据的对比发现城市热岛的空间分布和变化与不透水面的分布和变化存在着明显的一致性,而植被覆盖茂盛区域和水体则形成了城市中的"冷岛"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M+ TM 不透水表面 热岛效应 滇池流域
下载PDF
基于“湖泊效应”的城市经济影响区空间分异模型及应用——以环鄱阳湖区为例 被引量:21
18
作者 刘耀彬 王鑫磊 刘玲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80-685,共6页
基于"湖泊效应"假设与城市空间结构理论,提出了湖泊影响周围城市经济的理论模型,并以环鄱阳湖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显示,在鄱阳湖影响下,环鄱阳湖区城市分布密度和交通网络密度都随距湖距离变化而呈现出先逐渐增大继而逐... 基于"湖泊效应"假设与城市空间结构理论,提出了湖泊影响周围城市经济的理论模型,并以环鄱阳湖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显示,在鄱阳湖影响下,环鄱阳湖区城市分布密度和交通网络密度都随距湖距离变化而呈现出先逐渐增大继而逐渐减小的趋势,但随距离进一步增加,城市分布密度和交通网络密度又呈增大趋势,由此根据极值原理和专题属性将环鄱阳湖区划分为3个城市经济影响区。可见,该模型不仅可以从理论上解释湖泊如何影响周围城市经济区空间分异,而且可以提供一个定量分析模型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效应 城市经济影响区 缓冲区分析:湖泊影响模型 环鄱阳湖区
下载PDF
环滇池地区城镇用地扩展特征及推进模式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长瑶 李君 +1 位作者 张磊 王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8-138,共11页
以多时相Landsat TM/ETM/OLI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遥感和GIS技术提取环滇池地区5个时期(1990~1995、1995~2000、2000~2005、2005~2010、2010~2017年)的城镇用地信息,运用扩展动态分析法、象限方位分析法和同心圆分析法,对环滇池地... 以多时相Landsat TM/ETM/OLI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遥感和GIS技术提取环滇池地区5个时期(1990~1995、1995~2000、2000~2005、2005~2010、2010~2017年)的城镇用地信息,运用扩展动态分析法、象限方位分析法和同心圆分析法,对环滇池地区城镇用地扩展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环滇池地区城镇用地整体扩展态势明显,5个时段内城镇扩展强度指数依次为0.237、0.137、0.291、0.282、0.199,扩展特征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和波段性,东北和东南方向上城镇扩展速度较快,成为城镇扩展的主体方位;(2)不同时期城镇用地圈层扩展有明显的差异性,1990~1995年,距滇池沿线0~2km和2~4km范围内为城镇用地的主扩展区;1995~2000年,各圈层城镇用地扩展相对比较均匀;2000~2005年,整体扩展加速,距滇池沿线2~4km和4~6km范围内为城镇用地的主扩展区;2005~2010年,距滇池沿线4~6km和6~8km范围内为城镇用地的主扩展区;2010~2017年,在距滇池沿线2~4km和8~10km范围内为城镇用地的主扩展区。(3)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和政策等因素影响,城镇用地扩展主要体现出开发区推进、新城区建设推进,城中村改造推进和农村就地城镇化推进4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用地 扩展特征 推进模式 环滇池地区
下载PDF
滇池流域集约化农田区氮素损失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广贺 张大奕 +1 位作者 张旭 郭华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U04期83-87,共5页
集约化农田区氮素流失是构成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基于滇池流域集约化农田区产业结构特征、施肥方式、土壤物化性质分析,利用现场模拟试验,探讨水土生复合系统中氮素输移、分布和损失机制,量化不同情景下氮素损... 集约化农田区氮素流失是构成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基于滇池流域集约化农田区产业结构特征、施肥方式、土壤物化性质分析,利用现场模拟试验,探讨水土生复合系统中氮素输移、分布和损失机制,量化不同情景下氮素损失量。研究表明,集约化农田土壤氮素损失主要途径是通过气态(NH3、N2O、NO/NO2、N2等)、作物吸收、生物作用和淋失。气态氮损失受温度、土壤特性、施肥类型、方式与施肥量、地下水埋藏条件等因素综合制约,NO-3 N是氮淋失的主要形式。根据试验与计算结果,Ⅰ区和Ⅱ区的合理施肥的氮利用率分别为30 8%和20 8%,高于习惯施肥的11 5%和8 5%,气态损失和淋失率均低于习惯施肥。显然,施肥的合理性是控制集约化农业区氮素损失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约化农田区 氮素损失 氮素输移 滇池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