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chanism of volatile oil from Chuanxiong(Chuanxiong Rhizoma)-Suhexiang(Styrax)-Bingpian(Borneolum)in treating angina pectori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its protective effects on myocardial damage in rats 被引量:4
1
作者 LEI Zhiqiang WANG Chaoping +3 位作者 Abid Naeem YIN Ning CAO Meifang LUO Jing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2021年第3期202-213,共12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harmacodynamic material basis and mechanism of action of volatile oil from Chuanxiong(Chuanxiong Rhizoma)-Suhexiang(Styrax)-Bingpian(Borneolum)(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C-S-B volatile oil)i...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harmacodynamic material basis and mechanism of action of volatile oil from Chuanxiong(Chuanxiong Rhizoma)-Suhexiang(Styrax)-Bingpian(Borneolum)(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C-S-B volatile oil)in treating angina pectori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to detect its protective effects against rat myocardial damage.Methods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nstituents of volatile oils from Chuanxiong(Chuanxiong Rhizoma),Suhexiang(Styrax),and Bingpian(Borneolum),and the targets of the three main constituents were found predicted and screened using the PharmMapper server,and Gene Cards and Coo LGe N databases.The STRING database and Cytoscape software were used to draw the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network,RStudio software was used to analyze Gene Ontology(GO)and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ome and Genome(KEGG)pathways,and Cytoscape software was used to construct the component-target-pathwaydisease network.The rat model of myocardial injury was established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a large dose of isoprenaline hydrochloride.After continuous intervention with C-S-B volatile oil for 14 d,the ejection fraction(EF)and short axis shortening rate(FS)of the left ventricle were detected.The indices of myocardial damage were detected after hematoxylin-eosin(HE)staining.Results Fifteen volatile oil components from the C-S-B formula were identified.There are 470 targets of these volatile oil components and 401 angina-related genes.There are 28 core targets,including CHRM4,ADRA1 A,FGFR1,CHRM2,CYP2 A6,CHRM5,CHRM1,CHRM3,HDAC2,and MPO,etc..The results of the KEGG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C-S-B formula probably interferes with the following pathways:neuroactive ligand-receptor interactions,calcium signaling,cytochrome P450 metabolism of heteropoietin,among others.The results of animal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C-S-B formula essential oil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following myocardial indices in rats with myocardial injury:EF,FS,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IDs),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IDd),and stroke volume(SV),and all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Conclusion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volatile oil components in the C-S-B formula in treating angina pectoris was analyzed using multi-component,multi-target and multi-pathway systems,which has laid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vealing its mechanism of action.Animal experiments have shown that the volatile oil of the C-S-B formula can improve EF,FS,and other indices of myocardial damage in a rat model,thus relieving myocardial damage caused by heart hyperactivity,improving cardiac function,and protecting against myocardial dam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uanxiong(Chuanxiong rhizoma) Suhexiang(Styrax) Bingpian(Borneolum) volatile oil Angina pectoris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 Network pharmacology Myocardial injury Rat model
下载PDF
川芎挥发油治疗心绞痛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及实验验证
2
作者 杨明 王朝平 +3 位作者 雷志强 刘波 张华 罗晶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67-878,共12页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川芎挥发油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并用动物实验加以验证。方法 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口服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 OB)筛出挥发油成分;使...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川芎挥发油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并用动物实验加以验证。方法 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口服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 OB)筛出挥发油成分;使用Pubchem、SwissTarget、DisGeNET、DrugBank数据库和R语言分别获取挥发油成分的靶点、心绞痛的靶点和交集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通过String数据库完成;使用R语言的ClusterProfiler包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分析(gene ontology, 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富集分析,并通过Cytoscape构建中药-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借助AutoDock vina 1.2.3、Pymol 3.0、Discovery Studio 2016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分析关键靶点和主要挥发油成分的亲和力。最后,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川芎挥发油对心绞痛的治疗效果。结果 网络药理学研究共得到10个挥发油成分和22个关键靶点,这些靶点与神经递质、突触膜上的受体、物质代谢等生物过程以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视黄醇代谢、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等通路密切相关;分子对接结果表明3-butylidenephthalide、Alpha-selinene、Trans-ligustilide等挥发油成分与多个关键靶点结合发挥治疗作用。动物实验表明川芎挥发油通过调节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EF)、短轴缩短率(fractional shortening, FS)、左室收缩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internal diameter in systole, LVIDs)和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 SV)水平以及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活性,促进受损心肌细胞中ADRA1A、CHRM5蛋白的表达,改善心肌纤维状态,减小细胞间隙,减少炎性细胞浸润表现出保护心肌的作用。结论 川芎挥发油具有有效保护受损心肌组织,治疗心绞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挥发油 心绞痛 网络药理学 动物实验
下载PDF
石菖蒲生长过程中β-细辛醚积累特征及其饮片品质研究
3
作者 张志聪 袁忠诚 +4 位作者 徐健 杨静 崔英 王跃飞 柴欣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511-517,共7页
[目的]基于气相色谱法建立石菖蒲及其挥发油中β-细辛醚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不同产地石菖蒲饮片品质,并研究石菖蒲生长过程中不同药用部位β-细辛醚的积累规律,为合理开发和利用石菖蒲药材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 [目的]基于气相色谱法建立石菖蒲及其挥发油中β-细辛醚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不同产地石菖蒲饮片品质,并研究石菖蒲生长过程中不同药用部位β-细辛醚的积累规律,为合理开发和利用石菖蒲药材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产地饮片挥发油,计算挥发油得率;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饮片及其挥发油中β-细辛醚含量;采集不同月份石菖蒲新鲜全草,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药用部位中β-细辛醚含量。[结果]不同产地饮片中β-细辛醚含量、挥发油含量以及挥发油中β-细辛醚含量差异较大,四川产地饮片指标含量差异较小;在研究期限内石菖蒲中β-细辛醚含量(以干质量计)2月最高,7月次之;石菖蒲叶基中β-细辛醚含量高于根茎,叶中几乎不含β-细辛醚。[结论]建立的检测方法简便快速、定量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石菖蒲的质量评价。以挥发油含量和β-细辛醚计,四川产地饮片品质较佳;以β-细辛醚计,石菖蒲在2月、7月采收较佳,根茎和叶基质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菖蒲 气相色谱 Β-细辛醚 挥发油 采收时间 药用部位
下载PDF
苍术中聚炔类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邢云静 马国需 +4 位作者 许展鸣 朱霄伟 聂军浩 张志泉 许旭东 《药学前沿》 CAS 2024年第9期109-123,共15页
苍术为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为北苍术和茅苍术,具有健脾、燥湿、明目等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脾虚湿盛、夜盲症、眼疲劳等症状,根据临床作用以及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中药材苍术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挥发油类、烯炔类、苷... 苍术为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为北苍术和茅苍术,具有健脾、燥湿、明目等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脾虚湿盛、夜盲症、眼疲劳等症状,根据临床作用以及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中药材苍术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挥发油类、烯炔类、苷类等,而近几年关于苍术的药理研究发现,聚炔类成分中的苍术素在抗炎、治疗细菌耐药性以及抑制胆管癌细胞迁移等方面均具有良好活性,且其较高的生物活性可能与所含的共轭烯炔结构有关。因此通过对近年来已发表的苍术中聚炔类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行总结,全面阐述苍术中聚炔类成分的研究进展,为科研从业者提供参考,以促进对苍术药用价值的深入开发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术 聚炔类 化学成分 挥发油类 烯炔类 苷类 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细辛的毒性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昕 陈冉云 +4 位作者 段淑倪 李依洁 周慧萍 刘闰平 孙蓉 《Acupuncture and Herbal Medicine》 2024年第2期197-208,I0007,共13页
细辛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具有祛风散寒、止痛、化痰等功效,然而,其显著的毒性一定程度限制了临床应用。本文整合了近年来对细辛毒性成分的研究进展,全面概述了细辛的毒性成分及其机制,探讨了其潜在的肝毒性、基因毒性、神经毒性和肺毒性... 细辛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具有祛风散寒、止痛、化痰等功效,然而,其显著的毒性一定程度限制了临床应用。本文整合了近年来对细辛毒性成分的研究进展,全面概述了细辛的毒性成分及其机制,探讨了其潜在的肝毒性、基因毒性、神经毒性和肺毒性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本文总结了细辛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木脂素、脂肪酸、黄酮和含氮化合物等。重点探讨了细辛的肝毒性、遗传毒性、神经毒性和肺毒性,分析了相关的毒性成分和分子机制。综述强调了在临床应用中平衡细辛的治疗效益与毒性风险的重要性,建议未来研究应关注安全剂量的确定以及个体对细辛成分反应的差异。通过深入研究这些机制,可以更安全有效地利用细辛这一传统中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成分 神经毒性 祛风散寒 肝毒性 安全剂量 基因毒性 肺毒性 含氮化合物
下载PDF
石菖蒲挥发油成分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症状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6
作者 刘立权 江萌 +1 位作者 张伊黎 杨晓佳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151-1156,1162,I0004-I0006,共10页
目的探讨石菖蒲挥发油成分(β-细辛醚、α-细辛醚和丁香酚)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D)症状的作用及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等体积橄榄油)、模型组(等体积橄榄油)、β-细辛醚组(50 mg/kg溶于橄榄油)、α-细辛醚组(50 m... 目的探讨石菖蒲挥发油成分(β-细辛醚、α-细辛醚和丁香酚)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D)症状的作用及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等体积橄榄油)、模型组(等体积橄榄油)、β-细辛醚组(50 mg/kg溶于橄榄油)、α-细辛醚组(50 mg/kg溶于橄榄油)和丁香酚组(50 mg/kg溶于橄榄油),每组6只;除对照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外,其余4组均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1-42构建AD模型。5组大鼠分别给予上述油剂灌胃1次/d,连续21 d。采用旷场实验、Y迷宫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脑组织中Aβ、微管相关蛋白(TAU)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脑组织中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ba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水平,ELISA法测定脑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q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脑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D大鼠空间学习和认知记忆能力减弱,脑组织神经细胞损伤严重;脑组织中Aβ、TAU表达水平,IL-1β、IL-6、TNF-α含量,以及Iba1、GFAP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而PPARγ、Nrf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β-细辛醚组、α-细辛醚组和丁香酚组AD大鼠空间学习和认知记忆能力增强,脑组织神经细胞损伤减轻;脑组织中Aβ、TAU表达水平,IL-1β、IL-6、TNF-α含量,以及Iba1、GFAP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而PPARγ、Nrf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石菖蒲挥发油成分可有效改善AD大鼠症状,可能是通过激活PPARγ和Nrf2表达进而抑制炎症反应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菖蒲 挥发油 阿尔茨海默病 炎症反应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下载PDF
复方苍术挥发油微乳的制备工艺研究
7
作者 李睿 刘謦蔚 +2 位作者 王芸芸 沈佳伟 万芳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7期49-51,10,共4页
目的:对复方苍术挥发油微乳的处方进行筛选,考察其制备工艺条件。方法:根据复方苍术挥发油与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的互溶现象进行初步筛选,然后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综合考虑微乳区域面积、微乳的外观、稳定性,最终确定处方组成,并在... 目的:对复方苍术挥发油微乳的处方进行筛选,考察其制备工艺条件。方法:根据复方苍术挥发油与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的互溶现象进行初步筛选,然后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综合考虑微乳区域面积、微乳的外观、稳定性,最终确定处方组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微乳的制备温度、搅拌速度、搅拌时间进行比较研究,测定微乳粒径。结果:复方苍术挥发油微乳的制备工艺为:将EL-40与异丙醇按3∶1的质量比混合,制得混合乳化剂,再取等质量复方苍术挥发油与油酸乙酯混合为油相,将混合乳化剂与油相按8∶2的质量比混合,在300 r/min,30±5℃条件下,加入蒸馏水搅拌10~15 min至澄清透明的微乳形成。微乳平均粒径为20.71 nm,分散系数为0.019。结论:复方苍术挥发油微乳的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微乳澄清透明,粒径小、分布均匀,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苍术挥发油微乳 伪三元相图 稳定性 处方组成 制备工艺
下载PDF
苍术挥发油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杜清 吴光鹏 +6 位作者 叶明方 刘阳 吴求娣 黄小英 伍振峰 管咏梅 杨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9-97,共9页
苍术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其用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苍术挥发油又称苍术精油,是苍术中通过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CO_(2)萃取法和微波萃取法等各种方法获取的芳香性挥发性物质,是苍术的主要药效成分,其药效更强,活性作用更为突出。苍... 苍术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其用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苍术挥发油又称苍术精油,是苍术中通过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CO_(2)萃取法和微波萃取法等各种方法获取的芳香性挥发性物质,是苍术的主要药效成分,其药效更强,活性作用更为突出。苍术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包括苍术素、苍术酮、β-桉叶醇等,但南北苍术挥发油由于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活性成分和含量具有一定的差别。苍术挥发油作为苍术的主要药效成分,其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以及调节免疫力等诸多功效,有着极大的药用和医用价值。同时,随着学者们的不断深入研究,苍术精油众多新型高效的提取方式不断涌现,其药理作用也不断被挖掘。因此对苍术挥发油的研究进展进行较为系统的归纳和梳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将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对苍术挥发油的研究进行总结,从苍术挥发油的提取方式、主要成分及其影响因素、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梳理和综合论述,以期为后续苍术挥发油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术挥发油 成分 提取方式 药理作用
下载PDF
薄荷油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36
9
作者 梁呈元 傅晖 +2 位作者 李维林 夏冰 吴菊兰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085-2086,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薄荷挥发油得率和薄荷醇得率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冷浸法、超声波法和超临界CO_2法提取薄荷油,通过气相色谱测定薄荷醇含量。结果超临界CO_2法提取薄荷油得率和薄荷醇得率分别为2.43%和1.77%,超声... 目的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薄荷挥发油得率和薄荷醇得率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冷浸法、超声波法和超临界CO_2法提取薄荷油,通过气相色谱测定薄荷醇含量。结果超临界CO_2法提取薄荷油得率和薄荷醇得率分别为2.43%和1.77%,超声波法分别为1.34%和1.09%,冷浸法分别为1.27%和1.02%,水蒸气蒸馏法分别为1.15%和0.90%。结论薄荷油的4种提取方法中以超临界CO_2法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 挥发油 薄荷醇 提取方法
下载PDF
羌活中挥发油和异欧前胡素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20
10
作者 周毅 蒋舜媛 +4 位作者 孙辉 杨安东 马艳 马小军 吴锐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66-569,共4页
目的:研究目前羌活药材的质量现状,为制订羌活合理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药典方法和HPLC分别对22个羌活主产地的29份商品药材样品进行挥发油和异欧前胡素含量的检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29份样品中仅3份的挥发油含量能达到2... 目的:研究目前羌活药材的质量现状,为制订羌活合理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药典方法和HPLC分别对22个羌活主产地的29份商品药材样品进行挥发油和异欧前胡素含量的检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29份样品中仅3份的挥发油含量能达到2005年版药典的含量标准,产新药材中的不达标的比例达87.0%;统计结果显示,欲达到80%以上合格率的控制指标的挥发油含量应为1.63%,异欧前胡素为0.17%;样品的2种定量检测指标成分含量在采收年份间差异不显著,异欧前胡素在羌活和宽叶羌活间差异显著。结论:2005年版药典羌活挥发油含量标准过高,建议标准为不低于1.6%(mL.g-1);建议增加异欧前胡素为羌活药材质量的定量指标含量之一,标准为不低于0.2%(m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活 挥发油 异欧前胡素 质量控制
下载PDF
薄荷、白术混合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和鉴别 被引量:10
11
作者 邓红 李欣蔚 +2 位作者 林华庆 张蜀 刘妍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40-344,共5页
目的制备薄荷、白术混合挥发油的β-环糊精(β-CD)包合物并对其进行鉴别。方法以薄荷脑包合率和包合物收得率为综合评价指标,对研磨法、饱和水溶液法及超声法进行比较试验,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包合工艺条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 目的制备薄荷、白术混合挥发油的β-环糊精(β-CD)包合物并对其进行鉴别。方法以薄荷脑包合率和包合物收得率为综合评价指标,对研磨法、饱和水溶液法及超声法进行比较试验,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包合工艺条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对包合物进行分析。结果优选的包合方法为研磨法,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CD投料比为1∶10(mL∶g),加0.5倍量水,研磨40 min。分析结果表明包合物已形成,包合前后混合油主要成分基本一致,但各成分比例发生变化。结论优选包合工艺合理、可行;综合评价指标可作为工艺筛选指标和制剂质量的控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油 Β-环糊精 包合物 薄荷 白术
下载PDF
莪术挥发油提取及包合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邸多隆 马华侨 +2 位作者 吴子昌 刘霞 蒋生祥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6-168,共3页
以莪术挥发油提取率为评价指标 ,利用正交实验L9(34)筛选莪术挥发油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 :莪术粗粉浸泡 1h ,加 8倍水煎煮 ,提油时间 8h。按优选的最佳工艺条件验证三批 ,测得挥发油平均提取率 2 38% ,相对标准偏差 (RSD) 1 2 3% (n =3... 以莪术挥发油提取率为评价指标 ,利用正交实验L9(34)筛选莪术挥发油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 :莪术粗粉浸泡 1h ,加 8倍水煎煮 ,提油时间 8h。按优选的最佳工艺条件验证三批 ,测得挥发油平均提取率 2 38% ,相对标准偏差 (RSD) 1 2 3% (n =3)。分别考察了饱和水溶液法 β CD包合莪术挥发油时超声和搅拌对包合的影响 ,测得两种方法包合率分别为 98 77%和 86 98% ,RSD分别为 2 4 2 %和 2 6 5 % (n =3) ,表明用超声法包合挥发油比搅拌法所得包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 挥发油 提取 包合工艺 研究
下载PDF
3种莪术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比较 被引量:9
13
作者 成晓静 刘华钢 +3 位作者 廖月葵 赖茂祥 刘俊英 陆峥琳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51-1553,共3页
目的:为合理开发使用莪术叶的挥发油成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3种莪术根茎和叶子中的挥发油,进行GC-MS分离测定,利用Nist98标准质谱图库及相关标准品进行对照,鉴定其结构,并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莪术二酮... 目的:为合理开发使用莪术叶的挥发油成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3种莪术根茎和叶子中的挥发油,进行GC-MS分离测定,利用Nist98标准质谱图库及相关标准品进行对照,鉴定其结构,并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莪术二酮、吉马酮等抗肿瘤活性成分在3种莪术叶子中的含量均较高,甚至远远高于在其根茎中的含量。结论:3种莪术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差别不大,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比含量差异明显,可对其叶子进行回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 挥发油 GC—MS 莪术叶
下载PDF
荜澄茄等3种挥发油对乌头碱经皮渗透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艳杰 白一岑 马云淑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研究荜澄茄、干姜、石菖蒲挥发油对乌头碱经皮渗透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以HPLC法测定模型药物乌头碱的累积渗透量,考察不同浓度的荜澄茄、干姜、石菖蒲挥发油对乌头碱的促渗效果。结果:7%浓度的荜澄茄、干姜、石菖... 目的:研究荜澄茄、干姜、石菖蒲挥发油对乌头碱经皮渗透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以HPLC法测定模型药物乌头碱的累积渗透量,考察不同浓度的荜澄茄、干姜、石菖蒲挥发油对乌头碱的促渗效果。结果:7%浓度的荜澄茄、干姜、石菖蒲挥发油与3%氮酮的渗透系数(×10-3cm/h)分别为:10.79、5.82、5.40、3.91,与无促渗剂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促渗倍数分别为3.87、2.09、1.94、1.40倍,可见7%的3种挥发油促渗倍数均大于3%氮酮。结论:7%的荜澄茄、干姜、石菖蒲挥发油均能明显促进乌头碱的经皮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渗剂 乌头碱 荜澄茄油 干姜油 石菖蒲油
下载PDF
4种新疆地产芳香植物精油抗氧化作用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甘露 刘婷 +3 位作者 厍文波 张红翠 郑秋生 王振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36-39,共4页
采用体外研究方法比较新疆地产玫瑰、迷迭香、椒样薄荷和罗马甘菊4种芳香植物精油的抗氧化活性。测定4种精油对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同时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4种挥发油对脂质... 采用体外研究方法比较新疆地产玫瑰、迷迭香、椒样薄荷和罗马甘菊4种芳香植物精油的抗氧化活性。测定4种精油对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同时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4种挥发油对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4种精油均可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并可抑制卵黄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且清除各类自由基及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与样品挥发油质量浓度正向相关。4种精油抗氧化活性顺序为玫瑰>迷迭香>椒样薄荷>罗马甘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玫瑰 迷迭香 椒样薄荷 罗马甘菊 精油 抗氧化
下载PDF
莪术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和主要成分测定 被引量:28
16
作者 冯磊 陶文沂 +1 位作者 敖宗华 尹光耀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0-92,共3页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莪术挥发油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法优选获取莪术挥发油的技术参数 ,结果表明 ,以药材粗粉为原料 ,按m (药材 )∶m (水 ) =1∶8加水 ,蒸馏 8h ,药材出油得率平均可达2 .5 1% ,该工艺稳定、可靠 .莪术挥发油的GC
关键词 成分 测定 莪术 挥发油 提取工艺 药用
下载PDF
白术、桂枝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及其包合物评价 被引量:18
17
作者 相聪坤 张静宜 +1 位作者 李佳佳 李春花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6-51,共6页
本实验研究以β-环糊精(β-CD)为材料,筛选包合白术、桂枝混合挥发油的最佳工艺并对其进行表征。采用正交试验分别对搅拌法、研磨法、超声法三种方法进行比较,以混合挥发油收得率、包合率、含油率为指标,优选出最佳包合方法包合挥发油... 本实验研究以β-环糊精(β-CD)为材料,筛选包合白术、桂枝混合挥发油的最佳工艺并对其进行表征。采用正交试验分别对搅拌法、研磨法、超声法三种方法进行比较,以混合挥发油收得率、包合率、含油率为指标,优选出最佳包合方法包合挥发油的最优工艺;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UV)、薄层色谱法(TLC)、差示热分析法(DSC)以及显微成像对包合物进行物相鉴别分析。最终优选的最佳包合方法为饱和水溶液法,工艺条件为:挥发油与β-CD投料比为1∶8,包合时间为3 h,包合温度为40℃;经UV、TLC、DSC以及显微成像进行表征后,分析结果均显示挥发油与β-CD确已形成包合物。且该工艺制备的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合率高,工艺简便、可靠,为将葶苈生脉方开发为现代中药制剂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挥发油 桂枝挥发油 正交试验 Β-环糊精包合 评价
下载PDF
不同地区野生薄荷挥发油的比较 被引量:13
18
作者 郭晓恒 万德光 +2 位作者 陈美兰 王晓 黄璐琦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139-1143,共5页
本文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对广西、云南、河北、江苏四个地区的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精油的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共检测了84种化学成分,多以烯、醇及酮类物质组成。江苏样品主要由蒎稀(11.10%)、d-柠檬稀(42.30%)和胡薄荷酮(25.50%... 本文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对广西、云南、河北、江苏四个地区的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精油的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共检测了84种化学成分,多以烯、醇及酮类物质组成。江苏样品主要由蒎稀(11.10%)、d-柠檬稀(42.30%)和胡薄荷酮(25.50%)组成;广西样品主要有香芹酮(25.46%)、d-柠檬稀(28.75%)和桉油素(14.91%)组成;云南和河北在主要成分上相似,云南样品主要有蒎稀(22%)、d-柠檬稀(18.45%)和桉油素(16.96%)组成;河北样品主要由蒎稀(23%)和d-柠檬稀(33.33%)和桉油素(12.45%)组成。研究发现不同地区薄荷精油的组成受环境影响较大,江苏薄荷胡薄荷酮含量较高,广西薄荷含香芹酮较高,云南和河北主要成分相似,组成比例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 顶空气相色谱 挥发油
下载PDF
石菖蒲等3种挥发油对雪上一枝蒿甲素经皮渗透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白一岑 李艳杰 马云淑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3-516,共4页
目的:考察石菖蒲、肉豆蔻、桔皮所含挥发油对雪上一枝蒿甲素经皮渗透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以裸鼠皮肤为透皮屏障,以HPLC测定模型药物雪上一枝蒿甲素的累积渗透量,并以3%氮酮为对照,考察石菖蒲、肉豆蔻、桔皮3种挥发油对... 目的:考察石菖蒲、肉豆蔻、桔皮所含挥发油对雪上一枝蒿甲素经皮渗透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以裸鼠皮肤为透皮屏障,以HPLC测定模型药物雪上一枝蒿甲素的累积渗透量,并以3%氮酮为对照,考察石菖蒲、肉豆蔻、桔皮3种挥发油对雪上一枝蒿甲素的促渗效果。结果:7%石菖蒲、7%肉豆蔻、5%桔皮挥发油与3%氮酮对雪上一枝蒿甲素均具有一定的促渗作用,促渗倍数分别为6.52,6.74,2.18,6.03倍。结论:7%石菖蒲、7%肉豆蔻、5%桔皮挥发油均能促进雪上一枝蒿甲素的经皮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菖蒲挥发油 肉豆蔻挥发油 桔皮挥发油 促渗剂 雪上一枝蒿甲素
下载PDF
气质联用法分析炮制对莪术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陆兔林 杨光明 +2 位作者 宋坤 李林 蔡宝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10-811,共2页
目的 :比较研究醋制对莪术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GC MS法进行分析鉴定各挥发油的组分。结果 :莪术经炮制后各制品的挥发油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变化 ,其组分亦有较大变化。共鉴定出 2 0个化合物 ,其中 12个成分为首次从本... 目的 :比较研究醋制对莪术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GC MS法进行分析鉴定各挥发油的组分。结果 :莪术经炮制后各制品的挥发油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变化 ,其组分亦有较大变化。共鉴定出 2 0个化合物 ,其中 12个成分为首次从本品中鉴定 ,炮制后产生两个新组分 4 异丙基苯甲酸、2 甲基 5 (1 甲基乙烯基 ) 环己酮。结论 :莪术醋制后挥发油含量有所下降 ,由于加热及辅料影响部分组分消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 醋制 挥发油 气质联用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