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9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layground of Violence :Mennonites and Makhnovites in the Time of War and Revolution
1
作者 Mikhail Akulov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iplomacy》 2015年第7期439-447,共9页
关键词 国际关系 外交 外交行政 外交政策
下载PDF
Chinese Films o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2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1995年第4期9-11,共3页
关键词 Chinese Films o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下载PDF
Commemorating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the Victory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3
作者 彭尚敏 《文史杂志》 1995年第2期2-2,共1页
Chapter 1. Shenton mountain Battle making Great Prestige to the 129th DivisionChapter 2. A fierce fight in the Xiangtang town stricking the observating KMT Gen-erals dumbChapter 3. Rush Attack ! Surpris attack ! the 1... Chapter 1. Shenton mountain Battle making Great Prestige to the 129th DivisionChapter 2. A fierce fight in the Xiangtang town stricking the observating KMT Gen-erals dumbChapter 3. Rush Attack ! Surpris attack ! the 129th Division Creating A classics ofQuick attackChapter 4. Commanded by Mao Zedong, the 129th Division Rushed toward the GreatPlainChapter 5. Fallowing the Great Victory of the Xiang cheng Mountain Campaign,Casting a iarge net on the Southern Jinan Plain by the Commanders Liu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emorating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the Victory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下载PDF
The Fiercest Battle of World War Ⅱ
4
作者 Salam Iren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iplomacy》 2022年第6期254-261,共8页
What is unique about the Battle of Imphal during the World War II is that it was the fiercest Battle of the war.Moreover,most inhabitants of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had never heard of Imphal,the capital of Manipur.Man... What is unique about the Battle of Imphal during the World War II is that it was the fiercest Battle of the war.Moreover,most inhabitants of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had never heard of Imphal,the capital of Manipur.Manipur is located in a North East pocket of the country sharing an international border with Myanmar,and at the time the battle occurred,the British ruling in India was extremely interested in Burma.In this Battle known as“Japan Lan”it was the Japanese Imperial Army that were the aggressors.When they came to Manipur,the Manipuris were surprised to see them-as they had probably never encountered any Japanese,because in physical appearance they resembled one another,and because they did not know the purpose of the Japanese entry into Manipur.This paper highlights why the people of Manipur had empathy for the aggressor,and the reaction of the indigenous communities to the Japanese invasion and the Battle of Imph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pan Lan(japan war) Meiteis Kukis Tangkhuls Meitei-Pangal
下载PDF
New Media and Russian-Georgian August 2008 War
5
作者 Dali Osepashvili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14年第6期360-366,共7页
关键词 新媒体 战争 格鲁吉亚 信息战 俄罗斯 网上空间 博客 出版物
下载PDF
Essay on Haruki Murakami’s The Last Lawn of the Afternoon:The Shadow of America Lurking in the Everyday Order
6
作者 Tatsuo Takahash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8年第7期989-997,共9页
The Last Lawn of the Afternoon is one of Haruki Murakami’s most important early short stories.In this paper,I avoid conventional arguments,focusing my analysis on the encounter between the middle-aged woman and Boku,... The Last Lawn of the Afternoon is one of Haruki Murakami’s most important early short stories.In this paper,I avoid conventional arguments,focusing my analysis on the encounter between the middle-aged woman and Boku,and the work’s historical backdrop and setting instead.This reveals how Boku’s personal experience speaks to the everyday lives of Japanese citizens at the mercy of circumstances in postwar Japan under American influence and international events.It appears that Murakami attempts to convert the personal minority“memories”,lurking in the everyday order of postwar Japan,into“novels”as open collaborative storiesin his early short sto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ruki Murakami America’s influence POSTwar japan the student movement the Vietnam war
下载PDF
The Tsar Legacy: Russian Foreign Policy in the Mediterranean Area from the Romanovs to Putin
7
作者 Maria Teresa Giusti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iplomacy》 2019年第7期325-330,共6页
This paper aims at offering an analysis of the attempts of Russian empire before, and the Soviet empire later, until to now, to exert its influence in the Mediterranean area. Drawing also from Russian archival sources... This paper aims at offering an analysis of the attempts of Russian empire before, and the Soviet empire later, until to now, to exert its influence in the Mediterranean area. Drawing also from Russian archival sourc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Soviet Union and Russia, on one side, and some countries in the Mediterranean or Adriatic areas, like former Yugoslavia or Syria, will be examined. Part of the historiography, firstly Soviet and then Russian, continued to maintain a theory, according to which Stalin’s foreign policy choices were made as a sheer reaction to English and American challenges in the region which goes from the Adriatic to the Persian Gulf. According to others, Stalin’s foreign policy was formed during and immediately after World War II and was dictated by Stalin’s personal ambitions, reinforced by the victory over Nazi Germany. However, the documents consulted until now allow for a new approach and a new evaluation of the events. The picture that emerges from an analysis of the new documentation is more complex than what could have been imagined. The clarification of the objectives and actions to be undertaken in various European countries, where communist regimes were intended to be established, was dictated by pragmatic considerations and b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tuation in the various countries under the Soviet influence. In addition, the USSR indirectly aimed at influencing foreign as well as internal policy in countries, such as Italy, which did not belong to the Soviet sp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ssian EMPIRE Soviet foreign Policy STALIN ADRIATIC Sea YUGOSLAVIA Persian Gulf Cold war the Soviet-Yugoslav Split
下载PDF
强制留学:抗战时期日本的中国占领区留日警察政策
8
作者 徐志民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2-60,共9页
抗战时期,日本政府强令中国占领区各伪政权选派警察赴内务省警察讲习所留学,各伪政权大多以刚刚成立或财政困难为由,提出不派、缓派、少派请求,但在当地日军、日本使领馆和内务省派遣人员的压力下,不得不按照日本的原定计划选派。这些... 抗战时期,日本政府强令中国占领区各伪政权选派警察赴内务省警察讲习所留学,各伪政权大多以刚刚成立或财政困难为由,提出不派、缓派、少派请求,但在当地日军、日本使领馆和内务省派遣人员的压力下,不得不按照日本的原定计划选派。这些留日警察的接受、教育和管理,主要由外务省文化事业部和内务省警察讲习所协商负责。日本政府的目的是培养直接服务于其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政策的“协力者”,但它忽略了抗战时期中国人民族国家意识的增长,最终事与愿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中国占领区 留日 警察 政策
下载PDF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太岳区林业建设述论
9
作者 贺文乐 《古今农业》 2024年第1期100-108,共9页
太岳区是华北地区战略要地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林区。民国前期,阎锡山政府施行“六政三事”,该区林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受战争影响,太岳区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为了发展生产和保护生态环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太岳区是华北地区战略要地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林区。民国前期,阎锡山政府施行“六政三事”,该区林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受战争影响,太岳区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为了发展生产和保护生态环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权开展了以植树造林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林业建设。通过采取出台政策、广泛宣传与典型示范等革命化举措,太岳区林业建设在增加森林面积与保持水土流失等方面产生了一些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该区生态环境并未得到根本性改观,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尚待进一步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岳区 林业建设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下载PDF
抗战时期东南地区的文艺民族形式讨论
10
作者 杜吉刚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0-70,共11页
抗战时期,闽浙赣粤四省毗连的东南地区,是一块相对独立的抗战区域。发生在这一区域的文艺民族形式讨论,规模足以与以延安为中心的西北地区和以重庆、桂林为中心的西南地区的讨论鼎足而三。东南地区的文艺民族形式讨论,没有形成讨论的焦... 抗战时期,闽浙赣粤四省毗连的东南地区,是一块相对独立的抗战区域。发生在这一区域的文艺民族形式讨论,规模足以与以延安为中心的西北地区和以重庆、桂林为中心的西南地区的讨论鼎足而三。东南地区的文艺民族形式讨论,没有形成讨论的焦点,但形成了几个较为固定的论域,且取得了一些较为相近的意见,在“孤悬东南”“区自为战”的情况下,还形成了自己的区域性特征,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东南地区 文艺民族形式
下载PDF
抗战时期新四军向民众借用钱款物资问题研究
11
作者 耿东旭 汪效驷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151,共9页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配发的军饷物资远远不能满足新四军的需要,新四军被迫通过自筹方式来解决后勤供应不足的问题。向民众借用钱款物资是新四军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临时性的应急措施。新四军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向民众借用了钱...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配发的军饷物资远远不能满足新四军的需要,新四军被迫通过自筹方式来解决后勤供应不足的问题。向民众借用钱款物资是新四军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临时性的应急措施。新四军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向民众借用了钱、粮、枪支弹药、土地和其他物资,改善了新四军给养缺乏的处境。在借款借物过程中,有些地方出现了采取强制性手段、随意打白条、损坏和丢失所借物品等过激的做法,使民众对新四军产生误解和疏离。新四军正视问题,积极采取还款、赔偿、道歉等许多针对性措施,及时弥补了军民关系的裂痕,使借用钱款物资成为抗战时期新四军解决给养问题的一种“非主要”的有效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新四军 借用 钱款物资
下载PDF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进攻英属缅甸动因分析
12
作者 杨鑫 《西部学刊》 2024年第4期147-150,共4页
太平洋战争中,日军凭借闪电攻势横扫中南半岛,夺取了西方列强在东南亚的大部分殖民地,而缅甸由于处于独特的战略位置,并拥有丰富的物资资源,使其成为日本觊觎的目标。与此同时,美国奉行“先欧后亚”战略,英国深陷欧洲战场使得盟军无法... 太平洋战争中,日军凭借闪电攻势横扫中南半岛,夺取了西方列强在东南亚的大部分殖民地,而缅甸由于处于独特的战略位置,并拥有丰富的物资资源,使其成为日本觊觎的目标。与此同时,美国奉行“先欧后亚”战略,英国深陷欧洲战场使得盟军无法派遣多余兵力牵制日本,而日本法西斯也通过控制泰国,并利用英属缅甸内部的反英情绪拉拢缅甸国内民族主义者完成了自己在入侵缅甸之前的准备工作,种种因素促使日本法西斯走上了征服缅甸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战 日本 英属缅甸
下载PDF
抗战时期翻译员训练班探析
13
作者 霍雨佳 李洋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90-96,共7页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译员征调活动,培养出大批战时军事译员,成功地满足了当时中国军队的翻译服务需求。为了培养军事译员,政府组建了翻译员训练班。经过译训班培训的翻译员,帮助中国军队排除了与国际盟军的沟通障碍,保证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译员征调活动,培养出大批战时军事译员,成功地满足了当时中国军队的翻译服务需求。为了培养军事译员,政府组建了翻译员训练班。经过译训班培训的翻译员,帮助中国军队排除了与国际盟军的沟通障碍,保证战时所需。这些翻译员在战后投身各类行业中,在技术引进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军事翻译 译训班 译员培训
下载PDF
家国之间:抗战时期内迁民间戏班的生存之道——以厉家班为例
14
作者 张志全 《艺术探索》 2024年第1期121-128,共8页
抗战时期,民间戏曲班社云集于西南大后方。民间戏班既要进行商演以谋取生存,亦要为抗日救亡而进行公(义)演。如何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是民间戏班需要面对的重要命题。厉家班在内迁过程中,虽屡历险境,仍然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各种抗战义演活动... 抗战时期,民间戏曲班社云集于西南大后方。民间戏班既要进行商演以谋取生存,亦要为抗日救亡而进行公(义)演。如何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是民间戏班需要面对的重要命题。厉家班在内迁过程中,虽屡历险境,仍然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各种抗战义演活动,创编新剧鼓舞民众,并有意识地将宣传与募捐融入舞台表演,体现出深沉的家国情怀。厉家班在烽火中逆势发展,得力于厉家班“严”字当头的治班制度、科学的教育理念以及班主的社会活动能力。厉家班的生命轨迹,已然超越个体戏班的价值,而成为观照战时中国民间戏剧团体命运的典型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京剧 厉家班 家国之间 生存之道
下载PDF
革命文学运动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意识形态理论的转向
15
作者 张道奎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3,共11页
在革命文学运动时期,意识形态理论的演化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民国初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作为唯物史观的组成部分传入中国时,日本是重要的理论中转站,此时意识形态的理论重心集中于“精神上的构造”“由经... 在革命文学运动时期,意识形态理论的演化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民国初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作为唯物史观的组成部分传入中国时,日本是重要的理论中转站,此时意识形态的理论重心集中于“精神上的构造”“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两方面意涵。而在革命文学运动中后期,由于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形势及革命理论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传播也逐步摒弃了意识形态理论的日本因素,实现了与俄苏马列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对接;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重心,也随之转变为强调文艺与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立场。革命文学运动时期文艺意识形态理论和阶级斗争立场的绾合,对中国革命时期与建设时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理清上述理论转变过程,对于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进程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革命文学运动 文艺 阶级斗争 日本 俄苏
下载PDF
日本现行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战争观探析——以山川版《详说日本史B》(改订版)为例
16
作者 蔡瑶 蔡佳佳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0-78,共9页
二战后,日本历史教科书风波不断,围绕“改善”和“改恶”交织发展,总体呈现右倾化。通过对日本现行市场占有率最高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山川版《详说日本史B》(改订版)中有关中日间战争的叙述进行文本分析,剖析该教科书中战争观的特征及形... 二战后,日本历史教科书风波不断,围绕“改善”和“改恶”交织发展,总体呈现右倾化。通过对日本现行市场占有率最高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山川版《详说日本史B》(改订版)中有关中日间战争的叙述进行文本分析,剖析该教科书中战争观的特征及形成逻辑,深入了解当前日本官方对战争问题的基本态度,以及日本青少年阶层接受战争观教育的现状。历史教科书内容的呈现反映了日本现实政治利益与文化传统的复杂纠葛,是各方力量多维博弈的结果,集中体现了日本现实的国家意志与利益。辨析和反思日本历史教科书中战争观的本质,加强对青少年阶层正确战争观的引导,对中日两国关系、走和平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观 历史记忆 历史教科书 中日关系 山川版《详说日本史B》(改订版)
下载PDF
伪满洲国与维希法国经济史研究比较与述评
17
作者 朱文浩 《经济论坛》 2024年第1期35-46,共12页
伪满洲国与维希法国同为二战时期被扶持的傀儡政权,其战时经济发展与经济掠夺有可比较之处,而学界研究亦较为丰硕。通过比较维希法国与伪满洲国的经济史研究,可以发现两者在史观上均经历了一个由批判、回避到正视的过程。区别在于,维希... 伪满洲国与维希法国同为二战时期被扶持的傀儡政权,其战时经济发展与经济掠夺有可比较之处,而学界研究亦较为丰硕。通过比较维希法国与伪满洲国的经济史研究,可以发现两者在史观上均经历了一个由批判、回避到正视的过程。区别在于,维希法国经济史研究已经开始通过计量经济学对维希法国和德国的经济掠夺进行量化分析;伪满洲国经济史研究则处在从历史学阐释到经济学量化的转型期,涉及工业金融与企业经营方面的研究尚需开展,在具体研究路径方面亦与前者存在较大差别。理解并借鉴维希法国经济史的研究路径与方法,可以更好地发展我国抗战时期的沦陷区经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战 抗日战争 伪满洲国 维希法国 经济史
下载PDF
审势与攻心:日本在甲午战争中的媒体宣传
18
作者 刘威 姚宇菲 《大连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10,46,共11页
甲午一役,不仅表现在正面战场中的枪炮交锋,也体现在“第二战场”的媒体宣传上。相比战争期间清政府对媒体的排斥与沉默态度,日本在不断扩充自身兵力、逐步扩大外交的同时,也在国内外持续开展舆论宣传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基于此,文... 甲午一役,不仅表现在正面战场中的枪炮交锋,也体现在“第二战场”的媒体宣传上。相比战争期间清政府对媒体的排斥与沉默态度,日本在不断扩充自身兵力、逐步扩大外交的同时,也在国内外持续开展舆论宣传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基于此,文章在简要分析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发动舆论攻势的背景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日本为塑造自身形象而对本国与海外使用的舆论建构手段,同时,文章在最后重点探究了日本对清朝国家形象、军队形象以及国民形象的舆论建构,揭露日本在狂热战争情绪煽动之下的所作所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 日本 舆论 宣传
下载PDF
组织化发行革新: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报童的团结、培养与教育
19
作者 郭冲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8,共10页
报童是清末民初以来中国报刊城市发行的重要基层力量。经史料爬梳发现,报童也构成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敌后抗日根据地等不少城市打破发行垄断并再造发行的重要支撑。中国共产党不仅通过文化、思想、政治等教育内容对报... 报童是清末民初以来中国报刊城市发行的重要基层力量。经史料爬梳发现,报童也构成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敌后抗日根据地等不少城市打破发行垄断并再造发行的重要支撑。中国共产党不仅通过文化、思想、政治等教育内容对报童实施组织化革新,也促使报童由衣食无着的职业底层群体转化为集信息传播、情报沟通、对敌斗争等功能于一身的积极自主的民主战士,完成职能的丰富与拓展。这一历时性、全局性过程也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对底层工人阶级进行团结、联合与组织化的优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 报童教育 组织化
下载PDF
1921—1941年:日本为何开启太平洋战争
20
作者 宋泰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3期51-54,共4页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日本为何在实力远逊于美国的情况下主动发起战争是重要的研究议题。对1921年至1941年间的日美关系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在1921年,由于防御占优、攻防可区分度高、美日实力差距...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日本为何在实力远逊于美国的情况下主动发起战争是重要的研究议题。对1921年至1941年间的日美关系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在1921年,由于防御占优、攻防可区分度高、美日实力差距悬殊、美日都认为对方是安全国且日本是安全国,因此日美就《华盛顿条约》达成一致;在1936年,由于进攻优势增加、攻防可区分度降低、美日实力差距缩小、日本变为贪婪国且认为美国是贪婪国,因此日本废弃《华盛顿条约》;在1941年,由于进攻占优、攻防可区分度低、美日实力差距进一步缩小、美日都认为对方是贪婪国且日本是贪婪国,因此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美国 太平洋战争 攻防平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