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nraveling the hydraulic properties of loess for landslide prediction:A study on variations in loess landslides in Lanzhou,Dingxi,and Tianshui,China
1
作者 Gao-chao Lin Wei Liu Xing Su 《China Geology》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91-302,共12页
Loess has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leading to frequent landslide disasters and posing serious threats to the lives and properties of local re sidents.The involvement of water repre sents a critical factor in induci... Loess has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leading to frequent landslide disasters and posing serious threats to the lives and properties of local re sidents.The involvement of water repre sents a critical factor in inducing loess landslides.This study focuses on three neighboring cities sequentially situated on the Loess Plateau along the direction of aeolian deposition of loess,namely Lanzhou,Dingxi,and Tianshui,which are densely populated and prone to landslide disasters.The variations in hydraulic properties,including water retention capacity and permeability,are investigated through Soil 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SWCC)test an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test.The experimental findings revealed that Tianshui loess exhibited the highest water retention capacity,followed by Dingxi loess,while Lanzhou loess demonstrated the lowest water retention capacity.Contrastingly,the results for the saturated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were found to be the opposite:Tianshui loess showed the lowest permeability,whereas Lanzhou loess displayed the highest permeability.These results are supported and analy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observation.In addition,the water retention capacity is mathematically expressed using the van Genuchten model and extended to predict unsaturated hydraulic properties of loes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exhibit a strong accordance with one another and align with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disas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ESS LANDSLIDE Hydraulic properties water retention capacity and permeability soil 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SWCC) Hydraulic conductivity Van Genuchten model Hydrogeological engineering Geological hazards prevention engineering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carbon-based material with high water absorption capacity and its effect on the water reten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andy soil
2
作者 Youming Yang Mingyang Zhong +2 位作者 Xiuqi Bian Yongjun You Fayong Li 《Biochar》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057-1074,共18页
Biochar has the potential to provide a multitude of benefits when used in soil remediation and increasing soil organic matter enrichment.Nevertheless,the intricated,hydrophobic pores and groups weaken its water-holdin... Biochar has the potential to provide a multitude of benefits when used in soil remediation and increasing soil organic matter enrichment.Nevertheless,the intricated,hydrophobic pores and groups weaken its water-holding capacity in dry,sandy soils in arid lands.In order to combat this issue,starch-carbon-based material(SB),sodium alginate-carbon-based material(SAB),and chitosan-carbon-based material(CB)have been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through the graft-polymerization of biochar(BC).A series of soil column simulations were used to scrutinize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carbon-based material and explore its water absorption properties and its effects on sandy soil water infiltration,water retention,and aggregation.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B,SAB,and CB achieved water maximum absorption rates of 155,188,and 172 g g^(−1),respectively.Considering their impact on sandy soils,SB,SAB,and CB lengthened infiltration times by 1920,3330,and 3880 min,respectively,whilst enhancing the water retention capabilities of the soil by 18%,25%,and 23%in comparison to solely adding BC.The utilization of these innovative materials notably encouraged the formation of sandy soil aggregates ranging from 2.0 to 0.25 mm,endowing the aggregates with enhanced structural stability.Findings from potting experiments suggested that all three carbonbased materials were conducive to the growth of soybean seeds.Thus,it is evident that the carbon-based materials have been fabricated with success,and they have great potential not only to significantly augment the water retention capacities and structural robustness of sandy soils in arid areas,but also to bolster the development of soil aggregates and crop growth.These materials possess significant application potential for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sandy soils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CHAR water retention capacity water absorption rate INFILTRATION soil moisture
原文传递
Varia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bulk density during afforestation regulates soil hydraulic properties
3
作者 GU Feng CHEN Xue-jiao +2 位作者 SU Zheng-an ZHANG Xin-bao ZHOU Ming-hua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2年第8期2322-2332,共11页
Grain to Green program on arable land has been conducted for decades in semi-arid regions of North China.However,it remains uncertain how afforestation practices affect soil hydraulic properties(SHP).Two afforestation... Grain to Green program on arable land has been conducted for decades in semi-arid regions of North China.However,it remains uncertain how afforestation practices affect soil hydraulic properties(SHP).Two afforestation types,i.e.shrubland(SL)and woodland(WL),and the adjacent cropland(CL)were investigated to determine afforestation effects on SHP in this area.Disturbed and undisturbed soil cores were collected in three experimental sites.Soil field capacity(FC),wilting point(WP),and available water capacity(AWC)increased in SL compared to the CL.Soil saturated water content,however,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both SL and WL.Correlation and redundancy analysis identified that bulk density(BD)and soil organic carbon(SOC)were the main factors regulating SHP across different land uses.Lower saturated water contents in afforestation sites were likely driven by the higher BD,compared to the adjacent cropland.FC,WP,and AWC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SOC content.While afforestation may not increase the saturated water content of a landscape,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it can improve soil water retention and could be an effective practice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FORESTATION Bulk density Field capacity soil hydraulic properties soil organic carbon soil water retention curve
下载PDF
南方主要河流水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4
作者 王延贵 吴钰川 +1 位作者 刘焕永 陈康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2,共7页
为了解我国南方河流的水沙变化及主要成因,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和水文量累积曲线法,分析了南方主要河流代表站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影响南方河流水沙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珠江、钱塘江和闽江等南方河流代表站... 为了解我国南方河流的水沙变化及主要成因,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和水文量累积曲线法,分析了南方主要河流代表站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影响南方河流水沙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珠江、钱塘江和闽江等南方河流代表站年径流量都没有显著的变化态势;除钱塘江代表站外年输沙量都有显著减少趋势;钱塘江2016—2020年为平水平沙期,2011—2020年为平水多沙期,其他河流2016—2020年和2011—2020年均为平水少沙期;影响南方河流水沙变化的人类活动包括水库拦沙、水土保持措施、河道采砂、流域过度建设等,其中水库拦沙是南方河流减沙的主要措施,水土保持措施在南方河流减沙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河道采砂对河道减沙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河流 水沙变化 水库拦沙 水土保持 河道采砂
下载PDF
紫色土坡耕地耕层持水抗旱性能及生产力对侵蚀程度的响应
5
作者 倪书辉 史东梅 +2 位作者 盘礼东 叶青 伍俊豪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50-1362,共13页
【目的】分析侵蚀条件下紫色土坡耕地耕层持水性能与产量响应特征,为调控坡耕地季节性干旱及水分利用效率、提升侵蚀条件下坡耕地玉米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铲土侵蚀模拟法,以未侵蚀地块为对照组(S_(-0)),对比分析5 cm(S_(-5))... 【目的】分析侵蚀条件下紫色土坡耕地耕层持水性能与产量响应特征,为调控坡耕地季节性干旱及水分利用效率、提升侵蚀条件下坡耕地玉米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铲土侵蚀模拟法,以未侵蚀地块为对照组(S_(-0)),对比分析5 cm(S_(-5))、10 cm(S_(-10))、15 cm(S_(-15))、20 cm(S_(-20))侵蚀程度和3种管理措施下(不施肥(CK)、施化肥(F)、生物炭+化肥(BF)),坡耕地耕层持水抗旱性能和玉米产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对侵蚀程度的响应。【结果】(1)坡耕地心土层土壤持水性能更强。在相同水平土壤水吸力下,耕作层土壤容积含水量降低幅度(13.9%—18.2%)较心土层更大(9.8%);随年际变化,土壤容积含水量在S_(-5)时增幅最大为耕作层(14.2%),而心土层表现为在S_(-15)最大(33.2%)。(2)坡耕地土壤总库容、兴利库容、最大有效库容及有效水分含量,随侵蚀加剧呈开口朝下的抛物线变化规律。随年际变化,各侵蚀程度下土壤最大有效库容最大增幅(44.7%)处于较强烈侵蚀程度(S_(-15)),而有效水分含量、最大储水量及单次接纳最大降雨量在微弱侵蚀程度下(S_(-0)至S_(-10))提升幅度最大。(3)坡耕地玉米产量随侵蚀加剧总体呈降低趋势,且与土壤最大有效库容、田间持水量有正相关关系;随年际变化,各侵蚀程度下坡耕地减产效果降低,且产量变化随侵蚀加剧呈一定滞后性,即侵蚀发生年产量无明显减产。(4)侵蚀条件下坡耕地土壤最大有效库容主要受土壤质地中黏粒含量、毛管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显著影响(P<0.01);而田间持水量与土层深度、有机质、粉粒及孔隙度呈极显著关系(P<0.01)。【结论】土壤持水抗旱性能的强弱主要受土壤结构优劣的影响。对坡耕地侵蚀耕层辅以深翻耕作和生物炭+化肥管理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可有效调控坡耕地侵蚀性耕层持水抗旱性能,提升侵蚀条件下坡耕地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坡耕地 持水性能 抗旱性能 土壤侵蚀 土壤库容 玉米
下载PDF
高黎贡山南段坡地3种植被类型土壤的持水特性分析
6
作者 肖忠卫 孟广涛 +2 位作者 张正海 丁家团 马仁义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1,39,共9页
为研究高黎贡山坡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持水特性差异,以天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天然草(亚高山草甸)和人工林(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及恢复示范林)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系统调查0~8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毛管和非毛管孔隙度、含水量、最... 为研究高黎贡山坡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持水特性差异,以天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天然草(亚高山草甸)和人工林(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及恢复示范林)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系统调查0~8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毛管和非毛管孔隙度、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和非毛管持水量以及田间持水量等指标,并分析土壤物理性质对持水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3种植被类型的土壤容重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天然林的毛管孔隙度和天然草的非毛管孔隙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0~40 cm土层的总孔隙度和部分持水量特征最为显著。(2)在0~80 cm各土层中,天然林的土壤容重最低,毛管孔隙度、土壤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平均非毛管持水量最高(P<0.05);天然草的总孔隙度和平均最大持水量显著高于人工林(P<0.05)。(3)土壤容重与毛管孔隙度及各持水量特征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而毛管孔隙度与持水量特征之间则呈显著正相关;天然林的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对土壤容重及毛管孔隙度的响应比天然草和人工林更强烈;在较大的土壤容重和较低的毛管孔隙度下,人工林的田间持水量高于天然林。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林的综合持水能力最高,天然草次之,人工林最低;相比于天然草和人工林,改善天然林的土壤物理特性对提升水源涵养功能具有更显著的效果,而改善人工林的土壤物理性质对提升土壤持水能力的空间更大;在特定土壤条件下种植人工林,可获得比天然林更优的保水效果和生态效益。研究结果可为高黎贡山区域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提升、生态恢复和人工林经营的生态效益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黎贡山 土壤容重 土壤孔隙度 土壤持水量 水源涵养
下载PDF
王屋水库增容工程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方案
7
作者 王彬彬 崔艺璇 迮晓娜 《山东水利》 2024年第7期76-78,共3页
降水及地表径流的时空差异性是影响胶东半岛县域水资源利用的重要因素。为高效调节降水利用率,缓解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通过增容工程提升水库蓄水能力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过程中如何统筹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工作协同推进是水库增容... 降水及地表径流的时空差异性是影响胶东半岛县域水资源利用的重要因素。为高效调节降水利用率,缓解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通过增容工程提升水库蓄水能力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过程中如何统筹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工作协同推进是水库增容建设的重点任务。本文以龙口市王屋水库增容工程建设为例,分析县域水库增容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协同推进方案,为行业决策提供个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屋水库 水土保持 增容工程 环境保护
下载PDF
南宁膨胀土持水性能的温度效应及微观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曾召田 崔哲旗 +2 位作者 孙德安 姚志 潘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177-2185,共9页
采用蒸汽平衡法测定了4种温度(T=5、25、40、60℃)条件下Whatman No.42滤纸的率定曲线,建立了考虑温度影响的双线性率定曲线方程,发现滤纸的持水性能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且温度对率定曲线高吸力段滤纸持水性能的影响要弱于低吸力段。在此... 采用蒸汽平衡法测定了4种温度(T=5、25、40、60℃)条件下Whatman No.42滤纸的率定曲线,建立了考虑温度影响的双线性率定曲线方程,发现滤纸的持水性能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且温度对率定曲线高吸力段滤纸持水性能的影响要弱于低吸力段。在此基础上,以南宁膨胀土为研究对象,使用滤纸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作用下膨胀土试样的土-水特征曲线。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膨胀土持水性能下降,但温度的影响幅度会随着吸力的增大而减弱,当基质吸力达到40 MPa时,不同温度下试样的体积含水率并没有明显变化,即此时温度对膨胀土的持水性能变化几乎无影响。为解释上述宏观现象,选取部分试样进行了压汞试验和吸附结合水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从土体中各相及各相界面相互耦合作用的物理机制角度阐述了南宁膨胀土持水性能的温度效应及微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持水性能 温度效应 微观机制 滤纸法
下载PDF
煤泥特性及其对砂性土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誉 索全义 +5 位作者 刘巍 赵才毅 余晓雯 蔺方春 张鹏 钟磊 《北方农业学报》 2023年第1期38-44,共7页
【目的】了解煤泥特性及其对砂性土物理性质的影响,挖掘煤泥在农业上的利用途径。【方法】在分析煤泥特性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煤泥施用量0(CK)、15 t/hm^(2)(L-1)、45 t/hm^(2)(L-2)、75 t/hm^(2)(L-3)和135 t/hm^(2)(L-4)的无植物模拟培... 【目的】了解煤泥特性及其对砂性土物理性质的影响,挖掘煤泥在农业上的利用途径。【方法】在分析煤泥特性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煤泥施用量0(CK)、15 t/hm^(2)(L-1)、45 t/hm^(2)(L-2)、75 t/hm^(2)(L-3)和135 t/hm^(2)(L-4)的无植物模拟培养试验,分析施用煤泥后,砂性土物理性质的变化。【结果】煤泥镉、汞、铅、铬、砷5类重金属含量低,仅占标准规定值的0.32%~11.55%;黏粒和粉粒高达73.43%;富含促进植物生长的有益元素SiO_(2)、Al_(2)O_(3)(相对含量共71.17%),含植物必需大量元素K_(2)O和P_(2)O_(5)(相对含量共2.02%),含植物必需中量元素CaO、SO_(3)、MgO(相对含量共18.00%),含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Fe_(2)O_(3)、MnO、ZnO、CuO、NiO(相对含量共6.73%),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总有机碳含量较高,为240.5 g/kg,轻组、重组有机碳比约为1∶4。施用煤泥可优化砂性土的粒级组成,增加砂性土黏粒(d<2μm)和粉粒(2~50μm)含量,增加幅度分别为1.01~4.95个百分点和0.21~0.71个百分点;提高了砂性土毛管孔隙比例,增加幅度为2.29%~16.46%;降低了砂性土的非毛管孔隙比,降低幅度为1.12%~45.42%;增加了砂性土的有效水含量,提高幅度为1.04%~18.89%。与CK相比,L-3和L-4处理均显著增加砂性土内黏粒、粉粒含量和显著降低砂性土容重(P<0.05)。L-3处理土壤毛管孔隙比例最高,为24.90%;土壤非毛管孔隙比例最低,为6.31%;土壤有效水占失水比例最高,为75.27%。【结论】煤泥重金属含量低,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土地改良用泥质》的安全指标特性,具有较高的保水性能,富含多种元素,可提供充足的有机碳;对砂性土的物理性质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在试验范围内施用煤泥量为75 t/hm^(2)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泥 砂性土 物理性质 保水性能
下载PDF
白洋淀水陆交错带土壤对磷氮截留容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9
10
作者 尹澄清 邵霞 王星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11,共5页
Nutrient retention capacity by the land/water ecotone soil of Lake Baiyangdian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simulation in situ. The results from column experiments suggested that the standard capacity for phosphorus adsorp... Nutrient retention capacity by the land/water ecotone soil of Lake Baiyangdian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simulation in situ. The results from column experiments suggested that the standard capacity for phosphorus adsorption be less than P14 mg·kg -1 soil in order to meet the lake water quality regulation (P 0.1 mg·L -1 ). Thus the 9,333 hectares of ecotone around the lake could retain 1,245 tons phosphorus in the upper 50-cm soil without degrading the water quality. The amount was nearly 24 times large as that of taken by annual reed harvesting. The maximum capacity for phosphorus was measured as P 774 mg·kg -1 soil. The isothermal equation of phosphorus was also obtained. It was found that temperature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nitrogen, and higher temperature would accelerated the nitrification rate. Nitrogen retention was conducted by the microbial activities in the soil and the uptake through aquatic vegetation. The research will benefit for better utilization of local ecotone and design of the planning project which aims to water eutrophication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陆交错带 白洋淀
下载PDF
短期放牧对高寒草甸表层土壤入渗和水分保持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杨思维 张德罡 +6 位作者 牛钰杰 王贵珍 刘丽 楚彬 周延山 姬程鹏 花立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6-101,共6页
为深入揭示短期放牧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地表水文过程的影响机理,基于5个放牧强度(A:2.75只羊/hm^2;B:3.64只羊/hm^2;C:4.35只羊/hm^2;D:4.76只羊/hm^2;E:5.20只羊/hm^2)的3a控制放牧试验,对比研究了表层土壤(0—10cm)物理性状、入渗过... 为深入揭示短期放牧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地表水文过程的影响机理,基于5个放牧强度(A:2.75只羊/hm^2;B:3.64只羊/hm^2;C:4.35只羊/hm^2;D:4.76只羊/hm^2;E:5.20只羊/hm^2)的3a控制放牧试验,对比研究了表层土壤(0—10cm)物理性状、入渗过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及持水和供水能力对放牧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C处理的土壤初始含水量显著高于D、E处理,但各放牧强度的土壤容重和4个孔隙指标无显著变化;放牧改变了土壤入渗过程,随放牧强度增加,B与C处理入渗较好,D与E处理入渗较差;Gardner模型适用于放牧强度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拟合,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且表征土壤持水性能的a值与低中吸力段含水量表明B与C处理的持水能力高于其它处理;100kPa吸力下比水容量显示,A、B和C处理较D与E处理提高了土壤供水能力。总之,合理放牧强度短期内有利于保存高寒草甸土壤含水量,增强土壤导水性和持水能力,保证土壤有效供水,降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退化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高寒草甸 土壤入渗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土壤持水能力 土壤供水能力
下载PDF
长江三峡水库水污染控制若干问题 被引量:21
12
作者 张代钧 许丹宇 +3 位作者 任宏洋 曹海彬 郑敏 刘惠强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05-610,共6页
论述了三峡水库几个重要水环境问题,对近年来三峡水库水污染控制科学研究工作进行回顾,评述了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就三峡水库水质模拟、水体富营养化、水库泥沙截留淤积和重金属污染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基于国际水协会最新推出的河流... 论述了三峡水库几个重要水环境问题,对近年来三峡水库水污染控制科学研究工作进行回顾,评述了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就三峡水库水质模拟、水体富营养化、水库泥沙截留淤积和重金属污染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基于国际水协会最新推出的河流水质模型,提出了三峡水库水环境模拟研究的观点和方法;基于湖泊(水库)生态动力学模型原理,在对水体中磷元素预测的基础上,从营养盐含量、水深、流速、温度因素等与富营养化非线性映射关系出发,初步建立三峡水库水体富营养化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三峡水库水体富营养化潜势进行研究,分析讨论了一些初步结果;论述了水库泥沙截留淤积及其与水体中污染物,特别是重金属污染的相互作用;建议三峡水库近期内应予以重视的一些重要水环境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水环境容量 富营养化 水环境模拟 水污染控制 泥沙沉积 长江三峡水库 水体富营养化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水环境问题
下载PDF
有机物质类型与含量对土壤持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周彩景 刘军 +2 位作者 王益权 赵加瑞 祁迎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5-120,128,共7页
【目的】研究灌溉水中不同类型有机物质及其含量对土壤持水性能的影响。【方法】分别以不同含量的亲水性有机物质乙醇(0.0001%,0.001%,0.1%,1%,42.27%,100%)与疏水性有机物质苯酚(0.0001%,0.001%,0.003%,0.... 【目的】研究灌溉水中不同类型有机物质及其含量对土壤持水性能的影响。【方法】分别以不同含量的亲水性有机物质乙醇(0.0001%,0.001%,0.1%,1%,42.27%,100%)与疏水性有机物质苯酚(0.0001%,0.001%,0.003%,0.006%)水溶液为供试材料,用离心机法测定供试溶液饱和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用VanGenu—chten模型(V—G)进行数学拟合,分析模型的相关参数以及土壤水分常数。【结果】pF为0~4.1时,乙醇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乙醇含量高于0.1%时影响明显,且随乙醇含量增加土壤持水量和有效水的含量均呈递减趋势。乙醇对水分特征曲线VanGenuchten模型中土壤饱和含水量只的影响呈现凸峰特征,而对进气值倒数α影响呈现凹形特征。pF为O~1.5时,苯酚对于土壤持水性能有明显影响;随苯酚含量增加,θ1和α均呈递增趋势。乙醇对土壤水分常数与水分有效性的影响比苯酚明显。【结论】有机物质的类型和含量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土壤的持水能力,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物质可以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其中亲水性有机物质乙醇的影响大于疏水性有机物质苯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有机物质 乙醇 苯酚 土壤持水性能
下载PDF
土壤持水能力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14
作者 苏杨 朱健 +2 位作者 王平 王冬柏 林艳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14期140-145,共6页
为了给改良土壤土质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简述了土壤持水能力与土壤结构、容重、土壤粘粒、土壤盐分、土壤总孔隙度、不同吸力条件等土壤因素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目前土壤持水能力改善的主要方法(土壤免耕、秸秆覆盖、土... 为了给改良土壤土质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简述了土壤持水能力与土壤结构、容重、土壤粘粒、土壤盐分、土壤总孔隙度、不同吸力条件等土壤因素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目前土壤持水能力改善的主要方法(土壤免耕、秸秆覆盖、土壤混合法和使用保水剂)及其主要原理,并通过前人的试验研究,评价了各种方法的效果,并总结了3种土壤持水能力的分析方法(比水容量指标评价法、水分特征曲线法、累计失水百分率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持水能力 影响因素 持水力改善 持水力性能评价
下载PDF
福建闽江上游不同林地类型土壤水库“库容”的特性 被引量:25
15
作者 黄荣珍 杨玉盛 +2 位作者 谢锦升 王维明 张金池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5年第2期92-96,101,共6页
以裸露地为对照,研究木荷林地、杉木林地、封山育林地的土壤水库“库容”组成及其特性,以探讨森林土壤水库的蓄水调水机制。结果表明:木荷林地、杉木林地和封山育林地土壤水库总“库容”,分别为503.95、471.62和451.48mm,分别是裸露地的... 以裸露地为对照,研究木荷林地、杉木林地、封山育林地的土壤水库“库容”组成及其特性,以探讨森林土壤水库的蓄水调水机制。结果表明:木荷林地、杉木林地和封山育林地土壤水库总“库容”,分别为503.95、471.62和451.48mm,分别是裸露地的1.23、1.15、1.10倍;兴利库容分别为326.87、332.21和309.94mm,分别是裸露地的1.23、1.25、1.17倍;死库容分别为114.29、89.60和101.46mm,分别是裸露地的1.11、0.87、0.99倍;防洪库容分别为62.79、49.81和40.08mm,分别是裸露地的1.52、1.21、0.97倍。最大有效库容为389.66、382.02和350.02mm,分别是裸露地的1.27、1.25、1.14倍。不同林地类型土壤水库的“库容”组成,均表现为兴利库容>死库容>防洪库容。与裸露地相比,林地土壤水库“库容”的增加,与林木生长对林地土壤结构的改良作用和林地地表的良好覆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库 林地类型 闽江上游 福建 兴利库容 防洪库容 裸露地 有效库容 改良作用 土壤结构 林木生长 木荷 杉木 组成 封山 森林
下载PDF
二滩水电站移民区土壤水分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魏朝富 李瑞雪 +2 位作者 高明 车福才 谢德体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1-76,96,共7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二滩水电站红格移民安置区农耕地土壤水分性质与抗旱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 ,与当地土壤肥力水平相对较高的菜园土和水稻土相比较 ,安置区土壤层次性被打乱 ,无保水性的犁底层存在 ,水分渗漏强 ;土壤最大吸湿水、萎蔫... 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二滩水电站红格移民安置区农耕地土壤水分性质与抗旱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 ,与当地土壤肥力水平相对较高的菜园土和水稻土相比较 ,安置区土壤层次性被打乱 ,无保水性的犁底层存在 ,水分渗漏强 ;土壤最大吸湿水、萎蔫系数、田间持水量和有效水含量与土壤 <0 .0 1 m m物理性粘粒含量呈正相关 ,土壤保水性能主要取决于土壤 <0 .0 1mm物理性粘粒含量 ,只有有机质含量较高 ,结构良好的土壤 ,才能很好地协调土壤保水性和供水性之间的矛盾 ;不同土壤水分的蒸发性能被巨大的气候蒸发势所掩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土壤持水性 土壤抗旱性 水电站 移民区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计算 被引量:14
17
作者 黄强 刘玉芸 +1 位作者 李生秀 宋郁东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5-78,共4页
利用田间实测的一套土壤含水率对应基质势数据 ,根据VanGenuchten提出的水分特征曲线公式 ,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方程。根据水分特征曲方程中的参数 ,采用Mualem提出的非饱和土壤导水率公式 ,推算了... 利用田间实测的一套土壤含水率对应基质势数据 ,根据VanGenuchten提出的水分特征曲线公式 ,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方程。根据水分特征曲方程中的参数 ,采用Mualem提出的非饱和土壤导水率公式 ,推算了当地非饱和土壤导水率公式。并根据上述计算结果 ,推算了非饱和土壤扩散率和比水容量两个参数的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水分特征曲线 土壤导水率 土壤水分扩散率 比水容量 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砒砂岩风化物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及蒸发的影响 被引量:20
18
作者 张磊 齐瑞鹏 +2 位作者 张应龙 郑纪勇 张兴昌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7-86,共10页
运用高速离心机法和室内模拟蒸发的方法,对比研究了红色(RS)、灰色(GS)和白色(WS)三种颜色砒砂岩风化物在不同添加比例条件下对沙黄土和风沙土水分特征曲线、供水能力和干旱过程中失水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砒砂岩风化物的添加对沙黄土... 运用高速离心机法和室内模拟蒸发的方法,对比研究了红色(RS)、灰色(GS)和白色(WS)三种颜色砒砂岩风化物在不同添加比例条件下对沙黄土和风沙土水分特征曲线、供水能力和干旱过程中失水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砒砂岩风化物的添加对沙黄土和风沙土水分特征曲线有较明显的影响。砒砂岩风化物的持水能力均高于沙黄土和风沙土,砒砂岩风化物添加提高了风沙土和沙黄土的持水能力,降低了沙黄土和风沙土失水速率;较低比例的砒砂岩风化物提高了沙黄土和风沙土的比水容量,但对风沙土和沙黄土低吸力段供水能力的提高作用并不明显。整个蒸发期间,砒砂岩风化物降低了沙黄土的标准蒸发量,而对于风沙土,其作用是蒸发前期降低,中后期增加。红色、灰色、白色三种砒砂岩风化物分别使风沙土的蒸发失水比提高了11.59%、10.14%和0.01%,添加三种砒砂岩风化物后的处理的最终平均含水量分别是风沙土的4倍、2.33倍、1.33倍,使沙黄土的蒸发失水比降低了13.33%、13.33%、29.52%,最终含水量降低了45.83%、54.17%、66.67%。因此,从提高土壤持水能力方面考虑,砒砂岩可以用于当地矿区和排土场区土壤改良,以促进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砒砂岩 水分特征曲线 供水能力 蒸发
下载PDF
温度对土壤水分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高鹏程 张一平 +2 位作者 张海 杨开宝 张国云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7-79,共3页
通过对不同温度下的土壤持水特性进行分析,得出含温度因子的土壤特征曲线方程,同时对土壤最大有效含水量与温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最大有效含水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关键词 有效含水量 特征曲线方程 温度 土壤水分性状
下载PDF
城镇化人为扰动下垫面类型影响水源涵养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10
20
作者 史东梅 蒋光毅 +3 位作者 彭旭东 李叶鑫 金慧芳 林姿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92-102,共11页
城镇化引起的各种人为扰动地貌单元的水源涵养功能较原地貌明显降低是造成城市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在降雨和排水管网设计能力一定条件下,也是加剧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该文采用野外调查、室内物理分析及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城镇化引起的各种人为扰动地貌单元的水源涵养功能较原地貌明显降低是造成城市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在降雨和排水管网设计能力一定条件下,也是加剧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该文采用野外调查、室内物理分析及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层次分析综合评价法,系统地分析了各种人为地貌单元的物质组成和持水性能变化并综合评价了其对原地貌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1)各种扰动地貌单元>2 mm土体颗粒质量分数在45%以上,原地貌<2 mm土壤颗粒质量分数在92%以上;扰动地貌不均匀系数和曲率系数分别在11.05~41.30和0.32~3.15之间变化,其中不均匀系数较原地貌减小了4.51%~80.27%;各种扰动地貌单元土壤容重为施工便道(1.74 g/cm3)>边坡绿化带(1.54 g/cm3)>1 a弃渣堆积体(1.48 g/cm3)>2 a弃渣堆积体(1.34 g/cm3)>3 a弃渣堆积体(1.31 g/cm3),比坡耕地依次增加33.85%、18.46%、13.85%、3.08%和0.77%;扰动地貌的土壤总孔隙度、土壤田间持水量和饱和含水量则表现出相反趋势。2)人为扰动地貌单元土壤入渗性能总体小于原地貌单元,而原地貌土壤稳定入渗率则在2.83~6.22 mm/min之间变化;当项目区林地转化为新弃渣堆积体时对降雨和城市洪水动态调节功能影响最大,转化为施工便道时影响最小;人为扰动地貌单元土壤水库总库容、兴利库容和滞洪库容总体低于原地貌,当项目区草地转化为施工便道时对土壤持水能力及调蓄地表径流能力危害最大。3)各种扰动地貌单元水源涵养能力明显小于原地貌单元,以施工便道(0.421)最差,林地最好(0.651);在城镇化过程中应重视城镇水面、林草地的空间分布及占地面积,对短期松散堆积体也最好进行临时绿化措施。4)加强对扰动地貌物质组成、大孔隙结构和降雨-径流-入渗连续性定位研究,同时关注各扰动地貌在不同压实条件下土壤水库蓄水性能对项目区雨洪过程线和排水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城市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恢复、城市绿化带建设和洪水内涝缓解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入渗 水源涵养功能 下垫面 城镇化 三峡库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