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分子标记的白蜡树属椒叶梣组系统发育及谱系地理格局形成
1
作者 韦羿帆 周明芹 WEN Jun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4-855,共12页
木犀科白蜡树属椒叶梣组(Fraxinus sect. Sciadanthus)由自然分布于中国中部的对节白蜡(Fraxinus hupehensis S.Z.Qu,C.B.Shang&P.L.Su)、喜马拉雅西部的椒叶梣(Fraxinusxanthoxyloides(G.Don)DC.)和非洲北部的Fraxinus dimorpha 3... 木犀科白蜡树属椒叶梣组(Fraxinus sect. Sciadanthus)由自然分布于中国中部的对节白蜡(Fraxinus hupehensis S.Z.Qu,C.B.Shang&P.L.Su)、喜马拉雅西部的椒叶梣(Fraxinusxanthoxyloides(G.Don)DC.)和非洲北部的Fraxinus dimorpha 3个物种组成,呈现出特殊的间断分布模式,目前该组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尚不清楚。利用ITS、psbA-trnH、rpl32-trnL和matK 4个标记对白蜡树属42个物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利用ITS序列构建的贝叶斯系统树支持Wallander的分类方法,即属内再分成6个组,对节白蜡、椒叶梣和F. dimorpha都属于椒叶梣组,且该组与欧梣组(sect. Fraxinus)的亲缘关系最近,形成姐妹组;(2)椒叶梣可能是F. dimorpha与欧亚种的杂交后代;(3)BEAST分化时间图显示,白蜡树属最早起源于42.05 Ma,椒叶梣组最早分化于21.86 Ma,对节白蜡最早分化于11.87 Ma。青藏高原的快速隆起可能是导致椒叶组物种间断分布的重要原因,对节白蜡和椒叶梣可能是其影响下的孑遗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树属 椒叶梣组 对节白蜡 谱系地理学 华中—西喜马拉雅—北非间断分布
下载PDF
中国西部的大陆构造格架 被引量:27
2
作者 葛肖虹 任收麦 +2 位作者 刘永江 刘俊来 潘宏勋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5,共5页
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中 ,对中国西部大陆构造格架的正确认识至关重要 ,作者在近十余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三点新认识 :1.根据近年对阿尔金断裂带内同变形期新生矿物的激光微区 40 Ar/39Ar测年结果 ,阿尔金断裂走滑变形可... 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中 ,对中国西部大陆构造格架的正确认识至关重要 ,作者在近十余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三点新认识 :1.根据近年对阿尔金断裂带内同变形期新生矿物的激光微区 40 Ar/39Ar测年结果 ,阿尔金断裂走滑变形可能起始于 97~ 89Ma,它与喜马拉雅“西构造结”的形成 (10 2~ 85 Ma)近于同步 ,其累积错距达 35 0~ 40 0 km左右 ,晚白垩世—新生代同步错移了两侧原有的构造带和原型盆地。因此 ,在讨论中国西部大陆构造格架的形成时 ,首先考虑新生代由于喜马拉雅运动所引起的大尺度构造位移 ;2 .组成中国西部大陆的地块分属于北亚型、扬子型和冈瓦纳型。其中塔里木、柴达木、阿拉善地块 ,古生代期间是一个统一的扬子型非稳定克拉通——西域板块 ,震旦纪—早古生代它和扬子—华南、印支、澳大利亚板块同样隶属于东风瓦纳大陆 ,而后裂解、漂移 ,晚古生代—印支期构造就位于贺兰山以西 ,喜马拉雅期被肢解、错移成现今被分隔的盆地 (地块 ) ;3.北祁连山早古生代不是大洋盆地 ,而是西域克拉通陆内裂解出现洋壳的拗拉槽—小洋盆 ,它的西延部是塔里木盆地北部的满加尔—阿瓦提坳陷 ,新生代被阿尔金断裂左行错移达到现今的位置。北祁连山最终的造山作用 ,发生在上新世到早更新世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运动 阿尔金断裂 西域板块 北祁连拗拉槽 中国西部 大陆构造格架
下载PDF
北祁连西段熬油沟二只哈拉达坂蛇绿岩的形成环境和时代 被引量:30
3
作者 夏小洪 孙楠 +1 位作者 宋述光 肖序常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57-769,共13页
熬油沟蛇绿岩是北祁连造山带西段最具代表性的蛇绿岩残片之一。运用SHRIMPⅡ锆石U-Pb法,对北祁连造山带西段的熬油沟和二只哈拉达坂两地出露的细粒辉长岩和粒玄岩进行了精确同位素测年。采自熬油沟剖面的细粒辉长岩样品206Pb/238U年龄... 熬油沟蛇绿岩是北祁连造山带西段最具代表性的蛇绿岩残片之一。运用SHRIMPⅡ锆石U-Pb法,对北祁连造山带西段的熬油沟和二只哈拉达坂两地出露的细粒辉长岩和粒玄岩进行了精确同位素测年。采自熬油沟剖面的细粒辉长岩样品206Pb/238U年龄数据分布在一个很小的范围(490~508 Ma),其加权平均年龄为501±4 Ma(MSWD=1.09);采自二只哈拉剖面的粒玄岩样品年龄值稍小,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95±4 Ma(MSWD=0.98)。结合详细的野外调查、矿物化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认为熬油沟–二只哈拉达坂蛇绿岩构造破坏严重,其中基性岩浆岩代表早–中寒武世的北祁连洋壳。与新元古界朱龙关群碳酸盐岩和砂泥岩整合产出的玄武岩不能作为蛇绿岩的喷出岩系列,而有可能是震旦纪的大陆溢流玄武岩,代表新元古代全球Rodinia大陆裂解的岩浆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西段 熬油沟蛇绿岩 大陆溢流玄武岩 形成时代
下载PDF
北祁连山西段中元古代蛇绿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9
4
作者 张招崇 毛景文 +2 位作者 杨建民 左国朝 吴茂炳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47-51,共5页
北祁连山西段中元古代蛇绿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张招崇(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毛景文杨建民左国朝吴茂炳(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甘肃省地矿局地质科学研究所,兰州730000... 北祁连山西段中元古代蛇绿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张招崇(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毛景文杨建民左国朝吴茂炳(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甘肃省地矿局地质科学研究所,兰州730000)关键词中元古代蛇绿岩北祁连山西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元古代 蛇绿岩 北祁连山西段 地质意义
下载PDF
北祁连山西段巴个峡-黑大坂一带几个花岗闪长岩体的侵入时代讨论—─兼论古阿尔金断裂活动时间 被引量:12
5
作者 宋忠宝 任有祥 +1 位作者 李智佩 杨建国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5-208,共4页
北祁连山西段巴个峡 黑大坂一带分布一套花岗闪长岩 ,前人未做同位素年龄测定 ,根据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确定为华力西晚期 ;笔者根据单颗粒锆石U Pb年龄测定确定了这套岩石的侵入年龄为 4 81.6± 3.3Ma,为加里东晚期。应属早中奥陶... 北祁连山西段巴个峡 黑大坂一带分布一套花岗闪长岩 ,前人未做同位素年龄测定 ,根据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确定为华力西晚期 ;笔者根据单颗粒锆石U Pb年龄测定确定了这套岩石的侵入年龄为 4 81.6± 3.3Ma,为加里东晚期。应属早中奥陶世 ,并对其进行了讨论 ;进而指出阿尔金断裂的形成时代可能大于 4 81.6± 3.3Ma,且进行了论证。其地质意义有两点 :①阿尔金断裂带可能穿入敦煌地块 北山杂岩中 ,但为后期近Ew向推覆构造所“掩盖” ,侵入活动是一重要证据 ;②区域加里东期岩浆活动应为一期重要的岩浆 热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山 花岗闪长岩 成岩时代 阿尔金断裂 活动时间
下载PDF
北祁连山东段苏家山高Mg埃达克岩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26
6
作者 王金荣 吴继承 贾志磊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23,27,共9页
苏家山花岗闪长岩位于北祁连山东段,老虎山弧后盆地残留体北侧,侵入于原奥陶系阴沟群及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在空间分布上与米家山、扁强沟、清凹山、黄家凹山、银硐梁以及东侧南华山花岗岩共同构成长约220km的花岗岩带,沿NW-NWW向... 苏家山花岗闪长岩位于北祁连山东段,老虎山弧后盆地残留体北侧,侵入于原奥陶系阴沟群及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在空间分布上与米家山、扁强沟、清凹山、黄家凹山、银硐梁以及东侧南华山花岗岩共同构成长约220km的花岗岩带,沿NW-NWW向展布.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苏家山花岗闪长岩富Na贫K,属钙碱性系列;高Sr低Y,Yb,高Mg^#,Ni,Cr,可划归高Mg,Sr低Y型花岗闪长岩;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及HREE,(w(La)/w(Yb))N〉22,δEu轻微负异常;K-Ar同位素年龄为425Ma.结果指示:苏家山花岗闪长岩具有高镁埃达克岩的特点,是在早古生代晚期北祁连东段造山作用过程中,滞留在地幔楔中的老虎山弧后盆地俯冲板片发生部分熔融,熔体与地幔橄榄岩发生明显的交代作用而形成.与此同时,阿拉善古陆南缘也卷入了造山作用,埃达克岩浆作用使陆壳在垂向上得以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镁埃达克岩 板片熔融 地壳生长 北祁连山东段 苏家山
下载PDF
北祁连山西段吊大坂花岗片麻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0
7
作者 苏建平 胡能高 +1 位作者 张海峰 付国民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14,共4页
对北祁连山西段北大河岩群中发现的吊大坂花岗片麻岩进行了颗粒级锆石U-Pb同位素年龄的测定,获得岩体的形成年龄为(751±14)Ma,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认为该年龄反映了晋宁期北祁连山地区的第一次造山事件。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对北祁连山西段北大河岩群中发现的吊大坂花岗片麻岩进行了颗粒级锆石U-Pb同位素年龄的测定,获得岩体的形成年龄为(751±14)Ma,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认为该年龄反映了晋宁期北祁连山地区的第一次造山事件。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花岗片麻岩是古老地壳物质重熔形成的钙碱性石英闪长岩,该年龄的确定为北祁连山早期地壳演化史分析提供了直接的重要的地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片麻岩 单颗粒锆石U—Pb年龄 吊大坂 北祁连山西段
下载PDF
北祁连山西段同位素测年概况 被引量:11
8
作者 宋忠宝 任有祥 +2 位作者 李智佩 杨建国 刘小舟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7,共7页
作者在广泛收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课题研究工作,剔除了一些地点、岩性、测试不详及方法不系统的年龄数据,获得了一组有价值的同位素年代学数据。它们可以代表目前北祁连山西段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的主要成果与认识,对研究本区盆地-构造... 作者在广泛收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课题研究工作,剔除了一些地点、岩性、测试不详及方法不系统的年龄数据,获得了一组有价值的同位素年代学数据。它们可以代表目前北祁连山西段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的主要成果与认识,对研究本区盆地-构造-岩浆-热事件提供了重要成因信息。综合评价这一成果,方法较全面,数据有一定系统性,从而有力地支持了对本区各类地质体形成与演化的认识,解决在北祁连山西段科研、地质找矿以及区域地质调查中一些长期争议的地层时代问题,对推动本区成矿时代、热历史等问题研究的深入,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山西段 同位素年代学 前寒武纪 金属矿床 成矿时代
下载PDF
北祁连西段卡瓦铁矿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沙鑫 陈世强 +5 位作者 何兆祥 侯克选 边鹏 霍永豪 王金荣 翟新伟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57-666,共10页
卡瓦铁矿位于北祁连造山带西段,是新近发现的沉积变质型铁建造。矿石全铁(Fe2O3T,平均45.28%)含量最高,其次为SiO2含量(平均40.50%),并具有较高的亲生物化合物P2O5(平均0.73%)及陆缘碎屑组分Al2O3(平均4.69%)、TiO... 卡瓦铁矿位于北祁连造山带西段,是新近发现的沉积变质型铁建造。矿石全铁(Fe2O3T,平均45.28%)含量最高,其次为SiO2含量(平均40.50%),并具有较高的亲生物化合物P2O5(平均0.73%)及陆缘碎屑组分Al2O3(平均4.69%)、TiO2(平均0.31%);Ba以及对氧化还原敏感的元素U、Th相对富集,Nb、Ta、Sr、Zr、Hf相对亏损;稀土元素总量较高,LREE亏损、HREE富集,弱的La正异常,无Eu、Ce、Y异常,Sr/Ba、Y/Ho比值与陆源沉积物相近。综合分析认为卡瓦铁矿是中元古代早期海洋化学沉积的产物,在形成过程中伴有较多陆缘碎屑物质的加入。此外,卡瓦铁矿缺乏Ce负异常,U、Th的相对富集.表明铁矿沉积于低氧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西段 卡瓦铁矿 物质来源 成矿环境
下载PDF
北祁连山西段奥陶系海相碱性火山岩地球化学与成岩构造环境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智佩 任有祥 +1 位作者 宋忠宝 杨建国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054-1061,共8页
北祁连山西段奥陶系海相碱性火山岩,是一套基性—中酸性、由钾质粗面玄武岩、橄榄玄粗岩、歪长粗面岩、安粗岩和粗面岩等组成的橄榄玄粗岩系。岩石化学上,既具有钙碱性火山岩的FeO<sup>*</sup>-MgO演化趋势,又具有较低的铁... 北祁连山西段奥陶系海相碱性火山岩,是一套基性—中酸性、由钾质粗面玄武岩、橄榄玄粗岩、歪长粗面岩、安粗岩和粗面岩等组成的橄榄玄粗岩系。岩石化学上,既具有钙碱性火山岩的FeO<sup>*</sup>-MgO演化趋势,又具有较低的铁含量、较高的Al<sub>2</sub>O<sub>3</sub>含量和Fe<sub>2</sub>O<sub>3</sub>/FeO、K<sub>2</sub>O/Na<sub>2</sub>O值。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他们产于岛弧的构造环境,是北祁连山西段在奥陶纪发育具成熟岛弧特征的沟弧盆体系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玄粗岩系 成熟岛弧 北祁连山西段
下载PDF
北祁连山西段柳沟峡花岗质片麻岩锆石U-Pb法测年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郭力宇 甘枝茂 李惠民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6-128,共3页
柳沟峡花岗质片麻岩是在鱼儿红幅1∶5万区调过程中从北大河岩群变质杂体中解体出的古花岗质侵入体。通过对其进行单矿物锆石U-Pb法年龄测定,获得了(1463±74)Ma和(623±138)Ma两组年龄值。结合区调成果认为(1463±74)Ma代... 柳沟峡花岗质片麻岩是在鱼儿红幅1∶5万区调过程中从北大河岩群变质杂体中解体出的古花岗质侵入体。通过对其进行单矿物锆石U-Pb法年龄测定,获得了(1463±74)Ma和(623±138)Ma两组年龄值。结合区调成果认为(1463±74)Ma代表古花岗质侵入体上侵就位时代,(623±138)Ma代表后期叠加的变形变质热事件时代。两组年龄的获得为北祁连山早期大陆裂解及碰撞造山作用的确定提供了直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花岗质片麻岩 锆石U-Pb法 变质岩 碰撞造山作用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段中元古代花岗岩类的特征及其形成构造环境 被引量:10
12
作者 卜文瑞 王廷印 马亚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09-616,共8页
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段中元古代花岗岩类仅见于查干础鲁-霍尔森构造带以南的雅布赖-巴音诺尔公构造带中,整体上受NEE向长寿命线性构造控制。据岩性可分为斜长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两类。斜长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但具有向I型过渡的特征,富含Cr... 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段中元古代花岗岩类仅见于查干础鲁-霍尔森构造带以南的雅布赖-巴音诺尔公构造带中,整体上受NEE向长寿命线性构造控制。据岩性可分为斜长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两类。斜长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但具有向I型过渡的特征,富含Cr、Ni、SiO2、Al2O3,其均值分别为672μg/g、405μg/g、71.40%和14.93%,δEu值变化大,介于0.34和3.95之间,起源于幔源岩浆与壳源物质的混合。石英闪长岩为典型的I型花岗岩,其Cr、Ni含量的均值分别为220μg/g和162μg/g,类似于华南同熔型花岗岩。斜长花岗岩中的锆石U-Pb等时线上交点年龄为1256Ma,代表了发生于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段的一次构造-热事件。伴随这一构造-热事件,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段发生拉伸裂解,进入拉张型过渡壳阶段。中元古代花岗岩类是这一构造热事件的重要产物。在这一构造-热事件中,推测查干础鲁-霍尔森一线地壳减薄最大,其北侧的宗乃山-沙拉扎山构造带因无同时代岩浆作用,为非火山型被动陆缘,南侧的雅布赖-巴音诺尔公构造带广泛发育了花岗岩类、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岩,以及火山-沉积组合,为火山型被动陆缘,二者构成被动陆缘“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张型过渡壳 地球化学 花岗岩 华北克拉通 中元古代 构造环境
下载PDF
川西龙门山北段唐王寨-仰天窝复式向斜辉绿岩脉侵位年代的限定 被引量:3
13
作者 丁啸 李忠权 +5 位作者 李嘉宁 李洪奎 陈骁 刘冉 杨渊宇 应文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09-1416,共8页
唐王寨-仰天窝复式向斜是川西龙门山前山构造带中一个典型的滑覆构造,在其北东部位发育6条辉绿岩脉,限定其侵位时间有助于理解龙门山北段的构造演化。为了厘定辉绿岩脉的侵位时间,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区域构造的形成、演化、叠置、切割... 唐王寨-仰天窝复式向斜是川西龙门山前山构造带中一个典型的滑覆构造,在其北东部位发育6条辉绿岩脉,限定其侵位时间有助于理解龙门山北段的构造演化。为了厘定辉绿岩脉的侵位时间,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区域构造的形成、演化、叠置、切割等关系研究,对辉绿岩脉侵位的下限年龄进行地质年代的限定。研究结果表明:①晚三叠世须家河组与侏罗系陆相碎屑岩在龙门山前山复杂断褶带中都呈平行或角度不整合覆盖于早泥盆世、石炭纪、二叠纪及早中三叠世海相地层之上,唐王寨-仰天窝复式向斜形成于中三叠世之后的印支期—燕山期;②唐王寨-仰天窝复式向斜坐落在大片志留系软弱页岩层之上,接触面上未见断层擦痕,下伏志留系的塑性流变是该向斜雏形形成的主要因素;③辉绿岩脉切割唐王寨-仰天窝复式向斜,其侵入年代应在中三叠世雷口坡组沉积之后,225~158 Ma应该是6条辉绿岩脉先后侵位年龄的分布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式向斜 龙门山北段 辉绿岩脉 川西
下载PDF
平衡剖面技术在前陆冲断带构造恢复中的应用——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峰 侯树杰 +3 位作者 刘如红 夏斌 袁亚娟 万志峰 《海洋地质前沿》 2012年第12期46-51,共6页
平衡剖面技术是一种遵循几何守恒原则而反演地质构造演化过程的剖面、亦是恢复重建地质演化历史活动及过程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构造演化定量分析的有效手段。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是典型的前陆冲断带,由于其地质条件复杂、地震波速横向变化... 平衡剖面技术是一种遵循几何守恒原则而反演地质构造演化过程的剖面、亦是恢复重建地质演化历史活动及过程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构造演化定量分析的有效手段。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是典型的前陆冲断带,由于其地质条件复杂、地震波速横向变化大等原因,故对该区构造演化及动力学机制研究与油气地质条件的分析一直不能深入进行,因而严重制约了油气勘探进程。针对以上症结所在,从技术层面提出了更好的利用平衡剖面技术进行构造演化恢复的方法,进而为深刻认识该区构造发育史、分析油气运移及聚集规律等提供了依据。通过平衡剖面恢复的结果表明,研究区经历了挤压—伸展—挤压三期构造运动,并由此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构造旋回。其中,晚二叠世存在一个小幅度的快速挤压期,而三叠纪为整个构造演化中最强烈的构造挤压时期,其对该区构造演化及构造格架形成与油气运聚成藏等均具重要影响和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剖面技术 构造演化历史恢复 前陆冲断带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段新元古代裂谷的确认与成矿 被引量:4
15
作者 彭润民 王建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0-441,共22页
狼山-渣尔泰山是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段元古宙伸展构造体制下被动陆缘的重要热水喷流成矿带,内产东升庙、炭窑口、霍各乞、甲生盘等大型-超大型矿床,其含矿建造是元古宇渣尔泰山群。该成矿带的主体在狼山山脉主峰地区,产有东升庙、炭窑口... 狼山-渣尔泰山是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段元古宙伸展构造体制下被动陆缘的重要热水喷流成矿带,内产东升庙、炭窑口、霍各乞、甲生盘等大型-超大型矿床,其含矿建造是元古宇渣尔泰山群。该成矿带的主体在狼山山脉主峰地区,产有东升庙、炭窑口、霍各乞三大矿床。自2010年在狼山西南原渣尔泰山群阿古鲁沟组地层中发现新元古代酸性火山岩(锆石年龄816~805 Ma)以来,其东部狼山主峰地区的渣尔泰山群及产在其中的炭窑口、东升庙、霍各乞矿床是否也都可以归于新元古代形成是需要进-步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依据的事实有:(1)狼山西南新元古界的碎屑锆石最小年龄为1 155 Ma与碳酸盐岩是方解石大理岩;(2)炭窑口矿区渣尔泰山群顶部刘鸿湾组地层的碎屑锆石年龄的两个年龄峰值分别为1 862~1 762 Ma(最小年龄为1 732 Ma)和2 448 Ma,所含碳酸盐岩全部是白云石大理岩类;(3)狼山北侧狼山群含矿岩组中发现年龄为887 Ma±的新元古代基性火山岩;(4)霍各乞矿床含重晶石与微晶长石的硅质层发育,多与黄铁矿层互层状产出,也有与闪锌矿+磁黄铁矿及方铅矿层互层,激光原位分析得到的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和磁黄铁矿的δ34S为17.60‰~21.97‰,显示喷流成矿的硫同位素组成特征。根据以上事实可以确认:(1)狼山西南含酸性火山岩与方解石大理岩的前寒武纪地层是与狼山南侧炭窑口矿区含白云石大理岩的渣尔泰山群在不同盆地中沉积而成;(2)狼山南侧是中元古代裂谷带,产有以炭窑口、东升庙矿床为代表的中元古代喷流-沉积成矿系统;(3)狼山北侧是新元古代裂谷带,产有以霍各乞矿田为代表的新元古代热水喷流成矿系统。产在新元古代狼山群中的霍各乞矿是介于SEDEX型与VMS型之间、但靠近SEDEX型-侧的热水喷流-沉积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元古代裂谷 新元古代裂谷 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段 内蒙古狼山
下载PDF
北祁连西段钨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对比与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建仓 裴耀真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48-159,共12页
北祁连西段达到大型规模的钨矿床有3处,分别是塔儿沟钨矿、小柳沟钨矿和西柳沟钨矿,空间上自西向东展布;其地质特征各有特点,成矿条件也不尽相同。通过对3个矿床地质特征的对比和成矿条件的分析,认为北祁连西段钨矿是加里东期的产物,初... 北祁连西段达到大型规模的钨矿床有3处,分别是塔儿沟钨矿、小柳沟钨矿和西柳沟钨矿,空间上自西向东展布;其地质特征各有特点,成矿条件也不尽相同。通过对3个矿床地质特征的对比和成矿条件的分析,认为北祁连西段钨矿是加里东期的产物,初始矿源来自元古界古老地层,构造控制矿体数量、产状和规模,酸性花岗质岩体侵入热液作用使W元素富集最终成矿,成矿期从中奥陶世延续到晚志留世。塔儿沟钨矿和小柳沟钨矿成矿在"板块俯冲"时形成,西柳沟钨矿在"陆陆碰撞"时形成。北祁连西段具有良好的钨矿成矿背景和有利的成矿条件,矿床外围地质工作程度低,在其外围和深部开展工作,找矿会有重大突破,勘查方法以钻探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矿床 地质特征 控矿因素 北祁连西段 中国西部
下载PDF
甘肃省肃北县塔儿沟钨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建仓 贾俊伟 +1 位作者 李谨善 鹿国玉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16年第3期198-203,共6页
塔儿沟钨矿床处于北祁连造山带西段、野牛滩花岗质岩体西南缘外接触带。通过对其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认为塔儿沟钨矿床矿体层限明显,褶皱构造、断裂构造控制矿体数量、产状和规模,野牛滩花岗质岩体提供成矿热源。野马南山群B组... 塔儿沟钨矿床处于北祁连造山带西段、野牛滩花岗质岩体西南缘外接触带。通过对其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认为塔儿沟钨矿床矿体层限明显,褶皱构造、断裂构造控制矿体数量、产状和规模,野牛滩花岗质岩体提供成矿热源。野马南山群B组片岩为赋矿唯一层位,北西向断层是寻找"矽卡岩型白钨矿体"有利部位,北西西向断层是寻找"石英脉型黑钨矿体"有利部位,W5异常区是寻找白钨矿床的最佳地段,W3、W2异常区是寻找白钨矿床的最佳靶区,花岗质岩体外接触带是下一步找矿勘查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矿床 地质特征 找矿方向 北祁连西段 甘肃省
下载PDF
北秦岭西段金矿主要控矿因素 被引量:5
18
作者 冯益民 李增庆 +3 位作者 何世平 赵利利 宋忠宝 何芳 《河南地质》 1994年第4期294-303,共10页
北秦岭西段地处秦岭造山带和祁连造山带的接合部位,是构造岩浆活跃地带,特别是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形成了该地段中生代构造岩浆带。北秦岭西段是金矿(化)集中的地带,控矿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下列几个方面:①区域地质构造背景;②... 北秦岭西段地处秦岭造山带和祁连造山带的接合部位,是构造岩浆活跃地带,特别是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形成了该地段中生代构造岩浆带。北秦岭西段是金矿(化)集中的地带,控矿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下列几个方面:①区域地质构造背景;②区域地球化学场;③构造断裂;④构造岩浆活动;⑤流体地质。这五种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金及相关元素的迁移富集,形成了规模不等、类型各异的金矿床及金矿化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秦岭 控矿因素 金矿床
下载PDF
中祁连西段东干沟闪长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19
作者 张金明 付彦文 田成秀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25,共8页
对中祁连西段苏里地区的闪长岩所进行的时代及地球化学研究发现,该闪长岩形成时代为(155.1±1.4)Ma。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常量元素Al_2O_3含量为13.37%~13.55%;Fe_2O_3含量为5.37%~5.90%;FeO含量为5.64%~6.20%;MnO含量为0.11%... 对中祁连西段苏里地区的闪长岩所进行的时代及地球化学研究发现,该闪长岩形成时代为(155.1±1.4)Ma。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常量元素Al_2O_3含量为13.37%~13.55%;Fe_2O_3含量为5.37%~5.90%;FeO含量为5.64%~6.20%;MnO含量为0.11%~0.16%;MgO含量为1.85%~2.16%,CaO含量为5.15%~5.67%,Na_2O含量为3.13%~3.58%,K_2O含量为1.39%~1.54%。具富铁富钙贫硅贫铝的特点,A/CNK=0.75~0.83,σ=1.32~1.41,为准铝质钙碱性系列,稀土总量较高,ΣREE=291.44×10^(-6)~319.87×10^(-6),明显具有壳源岩浆岩特征。LREE/HREE=5.06~6.11表现为轻稀土强烈富集的特点,δEu=0.86,(La/Yb)_N值大于1,为5.33~7.2。微量元素表现出明显的Ba、K、Sr、Ti等元素的负异常,而Rb、Th、Ce、Nd等元素相对富集的特点。综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可以确定闪长岩体发生在碰撞后的张弛阶段,为板块拉伸环境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时代 闪长岩 构造环境 中祁连西段 东干沟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冲断推覆构造带研究新进展
20
作者 章贵松 张军 +1 位作者 欧阳征健 任军峰 《低渗透油气田》 2008年第1期7-14,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冲断推覆构造带由拗拉槽和被动陆缘演化而来,演化过程大体分为古生代统一伸展闭合、中生代南挤北坳最终;中断推覆的两种不同动力学体制和5个发展阶段。提出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冲断推覆构造带可划分为桌子山-贺兰山;...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冲断推覆构造带由拗拉槽和被动陆缘演化而来,演化过程大体分为古生代统一伸展闭合、中生代南挤北坳最终;中断推覆的两种不同动力学体制和5个发展阶段。提出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冲断推覆构造带可划分为桌子山-贺兰山;中断体系、六盘山弧形冲断体系,它们是相对独立的冲断推覆构造。其中六盘山弧形冲断体系是由祁连、华北陆缘地体组成的复合冲断推覆构造,具有独特的双层地体叠置结构。青铜峡-固原断裂的实质是北祁连地体向华北陆缘地体仰,中的运动面和地体叠置的分界线。主张将华北地台西界由青铜峡-固原断裂移至中卫-海原-宝鸡一线.六盘山盆地划属华北地台。指出祁连、华北陆缘地体于海西期开始拼贴,在拼贴过程中可能形成晚古生代“原前陆盆地”,现覆于六盘山地区北祁连地体之下。晚三叠纪以来递进的冲断推覆,在祁连地体之上又形成六盘山等山间盆地,并引起祁连地体冲断前锋大小罗山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华北陆缘地体)构造响应一起褶皱隆升.成为分隔六盘山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沉积的“古陆梁”。“原前陆盆地”、六盘山盆地、“古陆粱”是北祁连地体在冲断推覆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物,伴随着北祁连地体冲断形成和演化。新生代以来,受喜山运动的影响,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冲断推覆构造带仍处于改造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演化 冲断体系 祁连地体 华北陆缘地体 叠置结构 冲断推覆构造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