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ive source rock selection and oil–source correlation in the Western Slope of the northern Songliao Basin,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He Bi Peng Li +2 位作者 Yun Jiang Jing-Jing Fan Xiao-Yue Chen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2期398-415,共18页
This study considers the Upper Cretaceous Qingshankou Formation,Yaojia Formation,and the first member of the Nenjiang Formation in the Western Slope of the northern Songliao Basin.Dark mudstone with high abundances of... This study considers the Upper Cretaceous Qingshankou Formation,Yaojia Formation,and the first member of the Nenjiang Formation in the Western Slope of the northern Songliao Basin.Dark mudstone with high abundances of organic matter of Gulong and Qijia sags are considered to be significant source rocks in the study area.To evaluate their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differences and effectiveness,geochemical parameters are analyzed.One-dimensional basin modeling and hydrocarbon evolution are also applied to discuss the effectiveness of source rocks.Through the biomarker characteristics,the source–source,oil–oil,and oil–source correlations are assessed and the sources of crude oils in different rock units are determined.Based on the results,Gulong and Qijia source rocks have different organic matter primarily detrived from mixed sources and plankton,respectively.Gulong source rock has higher thermal evolution degree than Qijia source rock.The biomarker parameters of the source rocks are compared with 31 crude oil samples.The studied crude oil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oil–source correlations show that group I oils from Qing II–III,Yao I,and Yao II–III members were probably derived from Gulong source rock and that only group II oils from Nen I member were derived from Qijia source r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ngliao basin western slope Source rock distinction Crude oils BIOMARKER Oil-source correlation
下载PDF
非洲Muglad盆地Fula凹陷白垩系AG组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
2
作者 刘计国 周鸿璞 +4 位作者 秦雁群 邹荃 郑凤云 李早红 肖高杰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91,共10页
借鉴国内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理论与技术,运用层序地层学分析方法,对中非裂谷系Muglad盆地Fula凹陷开展多级次层序地层划分、烃源岩地化分析、油气成藏规律研究和有利区带划分与潜力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受基准面旋回发育控制,Fula... 借鉴国内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理论与技术,运用层序地层学分析方法,对中非裂谷系Muglad盆地Fula凹陷开展多级次层序地层划分、烃源岩地化分析、油气成藏规律研究和有利区带划分与潜力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受基准面旋回发育控制,Fula凹陷AG组可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湖泛面附近是岩性油气藏最有利分布位置。②研究区AG组主要发育三大物源体系,福西陡坡带为短轴近物源快速沉积,相带平面展布较窄;东北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展布范围较大,沉积持续时间长;AG组沉积晚期在东南部发育一套展布范围较小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滩坝是岩性油气藏发育的有利相带。③AG组AG2段(SQ4)暗色泥岩主要沉积于浅湖—半深湖环境,干酪根类型为Ⅰ—Ⅱ1型,TOC平均为3.41%,生烃潜量(S1+S2)多大于8 mg/g,为好—极好烃源岩,可为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提供充足的油气来源。④AG组可划分出7个岩性油气区带,其中Fula-Moga斜坡带北部成藏条件优越,勘探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气藏 湖泛面 三角洲前缘 滩坝 岩性区带 Fula-Moga斜坡带 AG组 白垩系 Fula凹陷 muglad盆地
下载PDF
Muglad盆地Kaikang槽西斜坡沉积演化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洪亮 陈彬滔 +3 位作者 刘雄志 惠学智 房乃珍 苏玉平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15,共8页
Muglad盆地Kaikang槽西斜坡为富油气区带,但一直未获得重大勘探发现。为研究其油气成藏条件和多期构造运动的控藏机理,开展了精细地震解释、沉积相分析和沉积演化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经历了3期重要的构造运动,形成了2套主力含油气系... Muglad盆地Kaikang槽西斜坡为富油气区带,但一直未获得重大勘探发现。为研究其油气成藏条件和多期构造运动的控藏机理,开展了精细地震解释、沉积相分析和沉积演化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经历了3期重要的构造运动,形成了2套主力含油气系统,分别为上部的Nayil组上段湖相泥岩盖层-Nayil组下段三角洲相砂岩储层组合和下部的Aradeiba组湖相泥岩盖层-Bentiu组河流相砂岩储层组合;②早白垩世第Ⅰ裂陷-坳陷期控制了斜坡区AG组烃源岩的展布范围,晚白垩世第Ⅱ裂陷-坳陷期控制了下部储盖组合的圈闭形成,古近纪第Ⅲ裂陷-坳陷期对应于研究区的主力生排烃期。上述3期构造运动造就了研究区"断层-盖层控藏、多层系差异聚集"的油气富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陷-坳陷作用 沉积演化 油气成藏 Kaikang槽西斜坡 muglad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换热井钻完井工艺实践
4
作者 王伟 申小龙 +3 位作者 王少锋 贾志刚 赵真 罗娜宁 《陕西煤炭》 2024年第6期96-100,共5页
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对于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推进绿色清洁能源发展和实现新时代下“双碳”目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大安地区具有丰富的中深层地热资源,但该地区目前尚未施工中深层换热井,缺乏成熟的钻完井工艺技术经... 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对于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推进绿色清洁能源发展和实现新时代下“双碳”目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大安地区具有丰富的中深层地热资源,但该地区目前尚未施工中深层换热井,缺乏成熟的钻完井工艺技术经验总结。依据探采结合井取得的地质资料,总结该地区地层岩性特征和钻井施工难点,并从换热井井深、孔径、结构和井群平面几何分布形式分析,确定了适宜该地区的直井和定向井的换热井方案。根据地层岩性特征差异,总结了二开井段软泥岩地层和三开井段花岗岩地层钻进工艺,认为能够大大缩短完井周期。根据钻井结构设计中心管规格并在底部设置稳流器,保证了换热井底充分换热和井内水流平稳。通过对钻完井工艺的探讨、总结,能够为该地区开发利用干热型中深层地热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西部斜坡区 地热资源 井身结构 钻井工艺 中心管设计
下载PDF
苏丹Muglad盆地中南部西斜坡沉积层序及有利地层圈闭预测 被引量:2
5
作者 冉怀江 范乐元 +1 位作者 孔庆东 续晓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1-140,共10页
苏丹Muglad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是重要的油气探区。盆地中南部西斜坡位于Kaikang坳陷西部斜坡带,是Muglad盆地重要的勘探区之一。研究区在构造转型时期遭受严重剥蚀,目前残余地层厚度约为5000 m。受区域构造活动的影响,研究区的沉积储层... 苏丹Muglad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是重要的油气探区。盆地中南部西斜坡位于Kaikang坳陷西部斜坡带,是Muglad盆地重要的勘探区之一。研究区在构造转型时期遭受严重剥蚀,目前残余地层厚度约为5000 m。受区域构造活动的影响,研究区的沉积储层发育演化与构造演化密切相关。随着构造圈闭勘探进入中后期,寻找新的勘探领域和目标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岩性地层圈闭勘探已成为研究区目标转换的重要途径。目前,对Muglad盆地中南部西斜坡层序地层结构等基本问题的认识还不够系统,制约了研究区油气勘探的进程。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在苏丹Muglad盆地中南部西斜坡层序地层格架划分的基础上,重点对沉积层序演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有利生储盖组合,并预测和评价了有利地层圈闭。主要成果及认识如下:(1)Muglad盆地经历了3次裂谷断陷活动及其后裂谷期的3次热沉降坳陷活动,形成了6个二级层序;在二级层序格架内将白垩系Abu Gabra组至古近系Adok组划分为13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的充填和演化都受区域构造控制。(2)研究区地层发育经历了三期断坳作用,各阶段盆地均保持了其构造背景下的沉积特征,不同阶段构造控沉积作用差异明显。通过对Muglad盆地中南部西斜坡岩心、测井、地震及古水流分析,认为研究区在断陷期主要发育湖泊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坳陷期主要发育辫状河及三角洲等沉积体系。由于湖盆多期次的扩张与收缩,沉积体系在时空分布上具有继承性和差异性。(3)根据Muglud盆地中南部西斜坡白垩系古近系烃源岩、储层和盖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及其空间组合关系,研究区可识别划分出四套生储盖组合。它们的成藏方式不同,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的生储盖组合,即下生上储型和自生自储型。研究区以发育地层剥蚀不整合圈闭以及地层超覆不整合圈闭为主。研究区西部SQ5层序顶界面为区域剥蚀不整合面,与下伏地层形成剥蚀不整合三角区域,为有利的地层剥蚀不整合圈闭发育区。研究区西北部SQ4上超于不整合面之上,形成超覆不整合三角区域,为有利的地层超覆不整合圈闭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层序 地层圈闭 muglad盆地西斜坡 苏丹
下载PDF
苏丹Muglad盆地凯康凹陷西斜坡早白垩世沉积层序及其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冉怀江 范乐元 +2 位作者 胡圣利 尤征 金博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99-805,共7页
苏丹Muglad盆地是重要的油气探区,受区域构造的影响,早白垩世沉积储层发育演化与构造演化密切相关。在盆内地震、测井及岩心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4区西斜坡早白垩世的沉积层序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uglad盆地... 苏丹Muglad盆地是重要的油气探区,受区域构造的影响,早白垩世沉积储层发育演化与构造演化密切相关。在盆内地震、测井及岩心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4区西斜坡早白垩世的沉积层序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uglad盆地经历了3次裂谷断陷活动及其后裂谷期的3次热沉降坳陷活动,形成了6个二级层序;在二级层序格架内将白垩系Abu Gabra组至古近系Adok组划分13个三级层序;早白垩世断陷期主要发育湖泊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坳陷期主要发育辫状河及三角洲沉积体系;断陷-坳陷的构造演化和同沉积断裂对不同期层序的沉积体系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glad盆地 4区西斜坡 早白垩世 沉积层序 控制因素
下载PDF
松辽盆地西斜坡稠油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33
7
作者 邹才能 王兆云 +3 位作者 徐冠军 吴小洲 孙效东 王建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00-706,共7页
松辽盆地西斜坡稠油特征及成因制约着油气的勘探和开发。通过稠油族组成、同位素、色谱、质谱等分析及与斜坡和拗陷内原油、油源岩对比研究,确定西斜坡原油为经长距离运移且遭生物降解、水洗氧化的稠油,以密度相对较低、粘度相对较高为... 松辽盆地西斜坡稠油特征及成因制约着油气的勘探和开发。通过稠油族组成、同位素、色谱、质谱等分析及与斜坡和拗陷内原油、油源岩对比研究,确定西斜坡原油为经长距离运移且遭生物降解、水洗氧化的稠油,以密度相对较低、粘度相对较高为特点,稠变程度为中等—严重级别。油源主要为拗陷内青山口和嫩江组湖相泥岩,烃源岩自成熟排烃以来,向西的运移聚集可明显划分出三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松辽盆地 湖相泥岩 原油 排烃 油源 烃源岩 斜坡 运移 同位素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西部斜坡区晚白垩世坳陷盆地坡折带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杜江峰 刘招君 +1 位作者 董清水 何玉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0-176,共7页
通过对晚白垩世松辽盆地南部西部斜坡区的综合研究,从基底构造、古地理位置、地层产状和厚度、钻井和地震资料特征及构造发育情况等方面表明,该区在青山口组-嫩江组坳陷期发育侵蚀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和构造坡折带。由于多种类型坡折带... 通过对晚白垩世松辽盆地南部西部斜坡区的综合研究,从基底构造、古地理位置、地层产状和厚度、钻井和地震资料特征及构造发育情况等方面表明,该区在青山口组-嫩江组坳陷期发育侵蚀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和构造坡折带。由于多种类型坡折带的存在,制约着盆地充填可容空间的变化,控制了区内的层序发育、沉积体系展布和非构造圈闭类型。松辽盆地南部西部斜坡区湖盆坡折带附近是非构造油气藏发育的有利部位,可以应用坡折带理论指导本区的隐蔽油气藏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折带 松辽盆地南部 西部斜坡 坳陷盆地 隐蔽油气藏
下载PDF
辽河坳陷西部斜坡带南段新生界成岩相分析与优质储集层预测 被引量:26
9
作者 孟元林 李娜 +5 位作者 黄文彪 肖丽华 刘德来 张清久 孙洪斌 修洪文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3-41,共9页
储集层实测孔隙度、普通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的分析资料表明,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西部斜坡带南段新生界储集层在纵向上发育3个次生孔隙带。从而在一个普遍低孔、低渗的背景下,形成了孔隙度相对较高的优质储集层。优质储集层的形成... 储集层实测孔隙度、普通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的分析资料表明,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西部斜坡带南段新生界储集层在纵向上发育3个次生孔隙带。从而在一个普遍低孔、低渗的背景下,形成了孔隙度相对较高的优质储集层。优质储集层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的影响与控制,分别形成于辫状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沉积微相,目前处于早成岩阶段B期—中成岩阶段A1亚期,发育溶蚀成岩相。通过模拟古地温、镜质组反射率、甾烷异构化率和自生石英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预测了西部斜坡带南段成岩阶段和成岩相的横向展布。通过成岩相图和沉积相图的叠合,预测了沙河街组三段优质储集层的分布。预测结果表明,沙三段优质储集层发育于斜坡区的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辽河坳陷 西部斜坡带 新生界 优质储集层
下载PDF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带油气运移主输导通道 被引量:48
10
作者 向才富 夏斌 +1 位作者 解习农 冯志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4-208,215,共6页
通过对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带 4 0 0余口井的回剥分析 ,再现了油气运移关键时刻区域盖层的底界面构造。从该构造图上识别出油气向西部斜坡带运移的 4种脊状构造 ,即鞍状构造 -岩性脊、断层 -岩性脊、背斜 -岩性脊和纯岩性脊。 4种脊状构造... 通过对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带 4 0 0余口井的回剥分析 ,再现了油气运移关键时刻区域盖层的底界面构造。从该构造图上识别出油气向西部斜坡带运移的 4种脊状构造 ,即鞍状构造 -岩性脊、断层 -岩性脊、背斜 -岩性脊和纯岩性脊。 4种脊状构造在空间上的有机组合形成了油气向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带运移的主输导通道。该主输导通道呈枝状 ,先从多个方向汇集了来自齐家 -古龙凹陷的油气资源 ,然后向两个主要方向输送 ,其一向北西方向的富拉尔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状构造 主输导通道 松辽盆地 西部斜坡带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区域成岩规律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11
作者 孟元林 高煜婷 +5 位作者 吴河勇 王成 修洪文 张安达 李亚光 姜文亚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7-106,共10页
为了研究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的区域成岩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将该区划分为9个成岩区,分别研究了各成岩区的成岩特征。应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镜质组反射率、孢粉颜色指数、色谱—质谱分析、热解分析、有机酸测定、X衍射、普通薄片镜下鉴... 为了研究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的区域成岩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将该区划分为9个成岩区,分别研究了各成岩区的成岩特征。应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镜质组反射率、孢粉颜色指数、色谱—质谱分析、热解分析、有机酸测定、X衍射、普通薄片镜下鉴定、扫描电镜、电子探针、铸体薄片鉴定等资料分别划分了它们的成岩阶段。研究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的成岩作用具有"东强西弱,古强新弱"的成岩规律;盆地东部的抬升剥蚀幅度大,地温梯度高,成岩作用强;盆地西部的抬升剥蚀幅度小,地温梯度低,成岩作用弱;白垩系泉头组三、四段的地层时代相对较老,在埋深相同的情况下,成岩时间较长,成岩作用相对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北部 中央坳陷 西部斜坡 东南隆起 大庆长垣 储集层 成岩作用
下载PDF
玛湖凹陷西斜坡百口泉组砂砾岩储集层特征及物性控制因素 被引量:42
12
作者 瞿建华 张磊 +1 位作者 吴俊 尤新才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百口泉组为扇三角洲砂砾岩沉积,火成岩岩屑含量高,储集层之间物性差异大,一直以来制约油气勘探。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等对百口泉组储集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研究,对玛湖凹陷西斜坡百口泉组砂砾岩储集...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百口泉组为扇三角洲砂砾岩沉积,火成岩岩屑含量高,储集层之间物性差异大,一直以来制约油气勘探。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等对百口泉组储集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研究,对玛湖凹陷西斜坡百口泉组砂砾岩储集层进行了重新分类及命名,结合研究区岩心粒度分布特征,在GB/T 17412.2—1998《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的基础上,将中砾岩进一步划分为小中砾岩及大中砾岩,在此基础上明确了研究区砂砾岩粒度适中、黏土矿物含量较低及次生溶蚀发育是形成优质储集层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湖凹陷 西斜坡 下三叠统 百口泉组 砂砾岩 物性控制因素
下载PDF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带油气运移示踪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向才富 夏斌 +2 位作者 解习农 冯志强 吴河勇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4-70,共7页
利用天然气有机地球化学、油田水化学、原油中的有机物质及原油含氮化合物等油气运移示踪标志对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带的油气运移路径进行了示踪分析,结果显示油气运移的主输导通道沿齐家古龙凹陷—新店—白音诺勒方向展布,之后分为两支,... 利用天然气有机地球化学、油田水化学、原油中的有机物质及原油含氮化合物等油气运移示踪标志对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带的油气运移路径进行了示踪分析,结果显示油气运移的主输导通道沿齐家古龙凹陷—新店—白音诺勒方向展布,之后分为两支,其一继续向西部的平洋方向运移,其二穿过阿拉新向北部的富拉尔基方向运移,而油气从齐家古龙凹陷穿过敖古拉—他拉哈断层直接向西部斜坡带的运移是非常局限的。该主输导通道同该区已发现的油气资源的匹配较完美。重点讨论了原油含氮化合物分析结果与其它示踪标志分析结果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可能原因,指出对油气运移路径的分析应综合利用多种有机地球化学指标,而不应该过分依赖某一种或某两种示踪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踪标志 含氮化合物 主输导通道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带
下载PDF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构造-流体演化特征与铀聚集 被引量:15
14
作者 封志兵 聂逢君 +3 位作者 严兆彬 江丽 谷社峰 陈路路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13-20,共8页
构造与流体演化对砂岩型铀矿成矿有协同控矿作用的关系。以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地层及构造演化为背景,对比分析测井等资料,通过野外地质、放射性地球物理、水文地质等调查及测量工作,应用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分析认为:松辽盆地构造活动对西... 构造与流体演化对砂岩型铀矿成矿有协同控矿作用的关系。以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地层及构造演化为背景,对比分析测井等资料,通过野外地质、放射性地球物理、水文地质等调查及测量工作,应用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分析认为:松辽盆地构造活动对西部斜坡构造演化、地下水运移及断裂的分布情况产生影响,控制铀聚集。斜坡西缘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有利区,目的层为第三系地层;而斜坡中段则有利于古河道砂岩型铀矿成矿,四方台组为主要含矿层位。该区域铀矿化受深部断裂控制明显。对西部斜坡中段的后期铀矿勘查可借鉴二连盆地巴彦乌拉古河道砂岩型铀矿床成矿模式与勘探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西部斜坡 砂岩型铀矿 构造演化 流体运移
下载PDF
杏北西斜坡区扶余油层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雅春 陈崇光 +3 位作者 王璐 朱琳 蒋政 席国兴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4-621,共8页
斜坡是油气区域运移的主要指向和主要成藏地带,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为了探究杏北西斜坡区扶余油层油藏特征及勘探重点,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录井、油田实际生产等资料开展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区主要是发育受断层和岩性控制的断层遮挡... 斜坡是油气区域运移的主要指向和主要成藏地带,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为了探究杏北西斜坡区扶余油层油藏特征及勘探重点,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录井、油田实际生产等资料开展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区主要是发育受断层和岩性控制的断层遮挡、断块、断鼻、断背斜、岩性上倾尖灭和断层-岩性等油藏。油水分布整体呈现"上油下水"的规律,没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对油成藏模式的研究表明,该区具有"源内倒灌运移"、"源外侧向运移"聚集成藏两种模式:即油源区内青山口组源岩生成并排出的油在青山口组古超压的动力作用下,以沟通油源和下部扶余油层砂体以及圈闭的源断裂为路径,向下"倒灌"进入了圈闭成藏;第二种模式是西侧齐家-古龙凹陷青山口组源岩生成的油先"倒灌"到扶余油层后,沿着连通齐家-古龙凹陷和杏北地区的砂体和断层等通道,向东进入杏北地区。该区油藏的分布主要受油源、断层和砂体的有机匹配及反向正断层的控制。首先青山口组的超压是倒灌运移的关键,充足的油源是成藏基础,断层和砂体的有机匹配提供了倒灌运移的通道。最后指出了断砂匹配较好的反向正断层的上升盘是本区勘探的重点,下降盘对油聚集起到诱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布规律 成藏模式 扶余油层 杏北西斜坡 松辽盆地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西斜坡断层-岩性油气藏富集评价体系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15
16
作者 周荔青 江东辉 +3 位作者 周兴海 李昆 庄建建 刘闯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47-754,共8页
近年来,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西斜坡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勘探思路逐步由构造油气藏转向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通过系统地开展煤系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明确煤层及暗色泥岩是斜坡带主力烃源岩。通过“源—渠—汇”系统的沉积体系精... 近年来,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西斜坡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勘探思路逐步由构造油气藏转向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通过系统地开展煤系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明确煤层及暗色泥岩是斜坡带主力烃源岩。通过“源—渠—汇”系统的沉积体系精细研究,明确了西斜坡共发育8种构造—岩性复合圈闭类型;通过油气成藏条件及油气分布规律研究,弄清了始新统平湖组中—上段圈闭有效性是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平湖组下段供烃能力及储层物性为主控因素,并建立了西斜坡油气藏综合评价体系。研究认为,西湖凹陷西斜坡北段迎翠轩地区始新统—古新统三角洲和平南、初阳—宝石地区始新统潮坪—三角洲及平湖斜坡内带为构造—岩性规模储量发育区,是下步有利的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圈闭 控砂模式 主控因素 评价体系 西斜坡 西湖凹陷 东海陆架盆地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车西洼陷陡坡带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下段“源-汇”系统 被引量:21
17
作者 王星星 朱筱敏 +3 位作者 宋爽 吴陈冰洁 贺敬聪 曹刚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5-79,共15页
依据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车西洼陷陡坡带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下段岩心、测井以及三维地震资料,对研究区的"源-汇"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车西洼陷沙三下段为一个三级层序,并可进一步划分为低位、湖侵与高位3个体系域,其... 依据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车西洼陷陡坡带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下段岩心、测井以及三维地震资料,对研究区的"源-汇"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车西洼陷沙三下段为一个三级层序,并可进一步划分为低位、湖侵与高位3个体系域,其陡坡带沙三下段发育杂基支撑中砾岩、碎屑支撑中砾岩、杂基支撑细砾岩、碎屑支撑细砾岩、砂质砾岩、含砾砂岩、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递变层理砂岩、滑塌岩等11种重力流成因岩石类型及深湖泥岩,表现为典型的近岸水下扇沉积;不同体系域时期扇体规模整体呈"由大变小,再变大"的演化趋势。(2)车西洼陷陡坡带自西向东识别出6套供源体系,可分为有沟道为主供源体系和滑塌为主供源体系,分别形成沟道供源为主近岸水下扇和滑塌供源为主近岸水下扇类型,其中滑塌供源为主近岸水下扇中的滑塌变形构造更发育、更普遍,但其扇体规模较沟道供源为主近岸水下扇小。(3)进一步的"溯源"分析结果表明,沙三下段沉积时期,研究区物源区母岩以碳酸盐岩为主,其在强烈的构造活动、湿热气候作用下,易于发育石漠化古地貌,剥蚀作用较为强烈,由此形成的频发的季节性重力流进入湖盆,形成该地区的近岸水下扇沉积;不同体系域时期扇体规模的差异主要受物源区气候和植被覆盖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系统 沙三下段 陡坡带 车西洼陷 车镇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西斜坡构造运动强度与油气运移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朋岩 赵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10,共3页
在研究构造运动影响油气运移机理的基础上,采用分形理论以及地形斜率变化数值方法,定量分析了松辽盆地西斜坡区主力输导层断裂活动强度以及地层变形程度,找出了构造活动剧烈的地区。在此基础上应用“地震泵”理论,探讨了构造运动强度促... 在研究构造运动影响油气运移机理的基础上,采用分形理论以及地形斜率变化数值方法,定量分析了松辽盆地西斜坡区主力输导层断裂活动强度以及地层变形程度,找出了构造活动剧烈的地区。在此基础上应用“地震泵”理论,探讨了构造运动强度促进油气运移的部位,并对西斜坡地区的油气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平面上泰康隆起带上的构造运动相对强变形区控制了西斜坡区油气的分布;纵向上高台子油层比萨尔图油层经历了更为剧烈的构造变动,由此造成大量油气通过纵向穿层运移进入萨尔图油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 构造运动 地震泵作用 分形 松辽盆地 西斜坡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西部斜坡区坳陷期湖盆底形演化特征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光 禚喜准 +2 位作者 黄铭志 王宏伟 郭冬梅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9年第4期40-46,共7页
根据地震、钻井、岩心及测井资料,将松辽盆地南部西部斜坡区青山口组三段—嫩江组一段划分为青三层序、姚家层序和嫩一层序。在层序地层等时格架的基础上,应用回剥法经去压实和古水深校正,对西部斜坡区湖盆底形特征进行了恢复。研究结... 根据地震、钻井、岩心及测井资料,将松辽盆地南部西部斜坡区青山口组三段—嫩江组一段划分为青三层序、姚家层序和嫩一层序。在层序地层等时格架的基础上,应用回剥法经去压实和古水深校正,对西部斜坡区湖盆底形特征进行了恢复。研究结果表明,西部斜坡区坳陷期湖盆坡折带的发育程度受控于盆地的差异沉降以及沉积物供给速率,随着大地热流值的逐渐降低,湖盆坡折越来越不明显;而坡折带的发育程度对盆地的充填序列和沉积格局有着重要影响。其中,青三层序坡折带发育明显,湖盆表现为深水坳陷沉积;姚家层序坡折发育不明显,表现为宽浅氧化湖盆;嫩一层序湖盆底形平缓,受湖侵影响,表现为广阔深水湖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西部斜坡区 湖盆底形 坡折带 青山口组三段-嫩江组一段 大地热流 充填序列
下载PDF
塔西南坳陷麦盖提斜坡北缘断裂活动特征 被引量:10
20
作者 崔海峰 田雷 +1 位作者 张年春 刘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5-44,共10页
塔里木盆地塔西南坳陷麦盖提斜坡北缘断裂活动与油气运聚关系密切。通过解析区内的色力布亚、康塔库木、罗斯塔格、鸟山及玛扎塔格等断裂的活动特征,明确了该斜坡北缘断裂的活动样式、形成期次及断裂发育的平面过渡关系,并进一步明晰了... 塔里木盆地塔西南坳陷麦盖提斜坡北缘断裂活动与油气运聚关系密切。通过解析区内的色力布亚、康塔库木、罗斯塔格、鸟山及玛扎塔格等断裂的活动特征,明确了该斜坡北缘断裂的活动样式、形成期次及断裂发育的平面过渡关系,并进一步明晰了断裂活动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麦盖提斜坡北缘断裂活动与塔里木板块南缘造山带的形成及演化过程密切相关,断裂活动样式与巴楚隆起的整体变形协调,东段表现为向北凸出的弧形逆冲断裂,西段发育强烈的逆冲隆升和走滑断裂,而中段则为调节过渡带,导致断裂的挤压应力来自塔里木盆地南缘帕米尔高原与西昆仑造山带的持续碰撞;(2)麦盖提斜坡北缘可识别出早加里东期、晚海西期和喜马拉雅期断裂活动;(3)麦盖提斜坡北缘断裂发育正断层、盖层滑脱和基底卷入等构造样式;(4)麦盖提斜坡北缘断裂活动形成了构造圈闭,也为油气运移提供了通道。此外,板块南缘持续的挤压作用造成昆仑造山带走向分为西段北西向和东段近东西向两部分,与麦盖提斜坡北缘断裂走向较为一致。这也为塔西南坳陷中段发育北东向展布的南华系—震旦系裂谷提供了间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麦盖提斜坡北缘 巴楚隆起 西昆仑构造带 断裂构造样式 活动期次 构造圈闭 油气成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