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包拯孝道思想浅析
1
作者 轩艳青 《肇庆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9-73,117,共6页
“孝道”是包公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宋朝统治者以儒家“臣孝”伦理为基础,推行以孝治国,形成了注重孝道的社会风气。包拯的孝道思想就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形成的,他以此作为个人的立身做人之本,力行孝道,成为孝子的典范。包拯及其家族... “孝道”是包公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宋朝统治者以儒家“臣孝”伦理为基础,推行以孝治国,形成了注重孝道的社会风气。包拯的孝道思想就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形成的,他以此作为个人的立身做人之本,力行孝道,成为孝子的典范。包拯及其家族女性将孝道思想付诸实践并传递给子孙后代,进而形成了包氏家族代代相传的孝道家风。孝道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提高个人道德素养、维护家庭和谐、促进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孝道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相一致,在建立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拯 孝道 孝妇 包氏家族 家风文化
下载PDF
湛江童谣的美学特征及审美文化内涵——以吴川童谣为例
2
作者 林景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6期83-87,共5页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吴川童谣来自民间,是湛江童谣的代表之一,反映了当地人民的劳动、生活和审美心理,是湛江乡村文化振兴不可忽略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音韵和谐,富有儿童趣味,又传达着真情实感,构筑成了独属于它的美...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吴川童谣来自民间,是湛江童谣的代表之一,反映了当地人民的劳动、生活和审美心理,是湛江乡村文化振兴不可忽略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音韵和谐,富有儿童趣味,又传达着真情实感,构筑成了独属于它的美的艺术世界。该文分析了吴川童谣的美学特征,包括韵律美、童趣美和真实美;同时分析其蕴含的审美文化内涵,包括爱江恋海、孝善爱亲、尚礼重俗、关怀女性。它的这些美学特征和审美文化内涵可以丰富当地文化,同时增强当地人的文化自信心和归属感,对促进湛江乡村振兴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川童谣 韵律美 童趣美 真实美 爱江恋海 孝善爱亲 尚礼重俗 关怀女性
下载PDF
清代节孝文化景观的历史制作——围绕江南史相关研究的评论
3
作者 张佩国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0-146,160,共8页
清代节孝祠、清节堂、贞节牌坊、孝女庙等节孝文化设施,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建筑,而是地域社会特定文化景观的内在组成部分。在地域社会中,只有将建筑纳入“权力的文化网络”才能产生某种力量,使“地方”变得具有一定的“可见性”,从而形... 清代节孝祠、清节堂、贞节牌坊、孝女庙等节孝文化设施,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建筑,而是地域社会特定文化景观的内在组成部分。在地域社会中,只有将建筑纳入“权力的文化网络”才能产生某种力量,使“地方”变得具有一定的“可见性”,从而形成文化景观。节孝祠、清节堂等文化设施之所以能够成为地方社会的文化景观,亦在于其典礼和仪式的“神圣性存在”,被扩大了的家族观念成为地方修建“节孝”文化景观的观念基础,“节孝”文化成为“孝道”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孝文化 节妇 节孝祠 文化景观
下载PDF
基于实物样本的晚清汉族女装二十四孝纹样解析
4
作者 李珍 《服装学报》 2023年第1期50-58,共9页
为探究晚清时期汉族女子服饰中二十四孝纹样的流行情况,进一步分析其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以4件绣有二十四孝纹样的服饰为研究对象,在田野调查基础上,充分采集样本数据,通过文献研究、实物比对的二重考据法,解读二十四孝纹样的流行特... 为探究晚清时期汉族女子服饰中二十四孝纹样的流行情况,进一步分析其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以4件绣有二十四孝纹样的服饰为研究对象,在田野调查基础上,充分采集样本数据,通过文献研究、实物比对的二重考据法,解读二十四孝纹样的流行特点。研究表明:晚清汉族女装二十四孝纹样已成为一种孝文化符号,其与元明时期流行的《二十四孝诗选》《孝行录》《日记故事》中内容存在一些差异,不仅孝子数量上有变化,内容上也有不同。研究结果为了解晚清女性服饰纹样内涵、解读孝文化形态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女装 晚清 二十四孝纹样 孝文化 符号
下载PDF
从标本研究看晚清时期女服二十四孝情境纹样的教化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珍 刘瑞璞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3-159,共7页
文章以王金华、王小潇两位收藏家的代表性二十四孝情境纹服饰为研究样本,结合文献研究,分析这一时期汉族女装二十四孝纹样的内涵与表现形式,深入研究晚清时期汉族女德教化的物质形态。研究表明:晚清时期汉族女装二十四孝纹样是对唐、宋... 文章以王金华、王小潇两位收藏家的代表性二十四孝情境纹服饰为研究样本,结合文献研究,分析这一时期汉族女装二十四孝纹样的内涵与表现形式,深入研究晚清时期汉族女德教化的物质形态。研究表明:晚清时期汉族女装二十四孝纹样是对唐、宋、元、明等时期不同二十四孝故事的发展性继承,此时期的二十四孝纹样已成为一种“孝文化符号”,其“情境式”的表现形式成为这个时代女德教化的教科书。三件标本为解读晚清时期孝文化形态提供了生动的实证,就其所崇尚的中华儒道孝德精神而言,对当今践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孝纹样 女德教化 孝文化符号 中华儒道 孝德精神 文化自信
下载PDF
唐代女子的佛教孝亲活动及特点——以出嫁妇为主的考察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志生 伍婷婷 《中原文化研究》 2015年第6期81-88,共8页
儒、佛两家女孝观的差异表现在:儒家强调女子依不同人生阶段调整孝亲对象——由本生父母到舅姑;而佛教则强调女子——无论是在室女还是出嫁妇,其孝亲对象都是本生父母。唐代女子,特别是出嫁妇从事各类孝亲活动为父母荐福。唐代女子佛教... 儒、佛两家女孝观的差异表现在:儒家强调女子依不同人生阶段调整孝亲对象——由本生父母到舅姑;而佛教则强调女子——无论是在室女还是出嫁妇,其孝亲对象都是本生父母。唐代女子,特别是出嫁妇从事各类孝亲活动为父母荐福。唐代女子佛教孝亲活动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佛教孝亲观重母恩之报;第二,佛教孝亲理论不仅缓解了出嫁妇亲恩难报的苦闷,更解决了女子深层次的孝亲难题;第三,佛教功德活动体现了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是家庭主要关系的家庭结构意识,女子为核心家庭成员祈福的功德活动多于父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佛教 出嫁妇 孝亲
下载PDF
中国传统女子之孝析论——以《女孝经》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费丹丹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21,共5页
孝是中国传统道德之首德。《女孝经》规定了女子孝道的责任范围及道德规范。唐朝以后,《女孝经》成为民间教育女子的重要修身教科书之一,对后世(特别是明清时期)女子教孝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分析《女孝经》中关于传统女子孝道的主要内容... 孝是中国传统道德之首德。《女孝经》规定了女子孝道的责任范围及道德规范。唐朝以后,《女孝经》成为民间教育女子的重要修身教科书之一,对后世(特别是明清时期)女子教孝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分析《女孝经》中关于传统女子孝道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对现代女性孝道教育与实践具有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女子之孝 《女孝经》 现代女性孝道
下载PDF
我国孝道文化传统下儿童权利观念发展的障碍与出路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杨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6-140,共5页
儿童权利的观念源自于西方,我国传统文化并没有孕育出儿童权利的观念,这是因为我国孝道文化传统形成了对儿童的压制,也在根本上成为儿童权利在我国发展的传统障碍。为了使儿童权利观念在我国孝道文化背景下获得较好的认同和发展,从外部... 儿童权利的观念源自于西方,我国传统文化并没有孕育出儿童权利的观念,这是因为我国孝道文化传统形成了对儿童的压制,也在根本上成为儿童权利在我国发展的传统障碍。为了使儿童权利观念在我国孝道文化背景下获得较好的认同和发展,从外部的发展路径进路而言,一是需要改造我国的孝道文化传统;二是需要强化儿童权利的"母体"观念,即权利的观念。从内部的发展进路而言,需要深刻认识儿童权利话语的限度、儿童权利概念内在的矛盾以及成人视角的限度等问题,并寻求儿童权利观念发展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权利观念 孝道文化传统
下载PDF
二程对“孝悌其为仁之本”的解读及其伦理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刘玉敏 《兰州学刊》 2007年第4期15-16,110,共3页
在二程(程颢、程颐)看来,“仁”作为儒家追求的道德理想,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体现在日常人伦中的、通过行动可以实现的道德目标,而孝悌就是实现这一理想的初始阶梯。行孝悌本身就是在行仁,就是在朝着“仁”的目标迈进。也就是说,行孝悌,... 在二程(程颢、程颐)看来,“仁”作为儒家追求的道德理想,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体现在日常人伦中的、通过行动可以实现的道德目标,而孝悌就是实现这一理想的初始阶梯。行孝悌本身就是在行仁,就是在朝着“仁”的目标迈进。也就是说,行孝悌,不仅使自己成为了“人”,而且成为具有“仁”德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二程释“为仁”为“行仁”,不仅包含了人之为人的问题,而且要求人们落实行动,进行道德践履,实现言行一致,其伦理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悌 为仁 为人 二程
下载PDF
元代女性再嫁后的家庭孝道伦常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艺洁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0-65,共6页
经由宋代,儒学在家庭伦理中渐次推进,女性再嫁后面临的父母子女关系也被儒士们试图纳入儒家伦理纲常。时至元代,理学被确立为官学,儒家纲常伦理仍在继续渗透;统治者带来了诸多相异的习俗,使得女性再嫁的社会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再嫁... 经由宋代,儒学在家庭伦理中渐次推进,女性再嫁后面临的父母子女关系也被儒士们试图纳入儒家伦理纲常。时至元代,理学被确立为官学,儒家纲常伦理仍在继续渗透;统治者带来了诸多相异的习俗,使得女性再嫁的社会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再嫁后面临的父母子女关系,尤其是父子、母子关系,更为复杂化:既有沿袭宋代家庭关系与儒家孝道伦常深入之一面,又有南北旧俗交错、常与儒家礼法发生抵牾之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女性 再嫁 孝道 家庭伦理
下载PDF
颜文姜孝妇故事文本叙事结构探析——基于地域文化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庆 王蕊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7,共7页
颜文姜孝妇故事源远流长、传播广泛,在鲁中及周边地区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总体把握故事文本状况的基础上,从地域文化的视角深入考察文本叙事结构,我们发现其外在表现形式为虚幻的谶纬式的神异建构,是齐文化的反映,而其实质内容则为儒家... 颜文姜孝妇故事源远流长、传播广泛,在鲁中及周边地区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总体把握故事文本状况的基础上,从地域文化的视角深入考察文本叙事结构,我们发现其外在表现形式为虚幻的谶纬式的神异建构,是齐文化的反映,而其实质内容则为儒家传统的仁孝理念,是鲁文化的反映,叙事结构的二重性反映了地域文化因素的融合,这与两汉以来的官方主流哲学高度契合。故事文本具有正统的内容与新奇的形式,具有典型化的人物形象,使社会各阶层皆能从中获得文化价值认同并加以适当的运用,借以表达自身的政治、文化诉求,这是孝妇故事及其文本强大生命力的真正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文姜孝妇故事 文本叙事结构 地域文化
下载PDF
传统孝道的现代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姚昌义 朱岚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10-113,共4页
本文以批判、继承和发展的观点 ,分析了中国古代孝道的普遍价值和对中国社会的特殊意义 ,揭示了构造现代新孝道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 传统孝道 现代价值 社会道德资源 家庭伦理
下载PDF
晚清武昌府妇女守节的原因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大礼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59-63,共5页
学界对于清代妇女的守节多从贞节观念、旌表制度等外部因素进行探讨,文章从家庭、社会以及自身三个方面探讨晚清武昌府妇女的守节现象。此外,传统孝文化对妇女守节也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孝文化 晚清 武昌府 妇女 守节 因素
下载PDF
论《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女孝 被引量:2
14
作者 魏晓虹 《孝感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27-31,共5页
《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女孝是临变之孝,她们常常牺牲了自己的幸福乃至生命尽孝道,以其贞孝、节孝、烈孝侍奉父母公婆,表现出孝妇、孝女的悲惨命运。女性能够舍弃自己的利益乃至生命而尽孝,是一种利他行为,是自我牺牲,其道德意义是不容否... 《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女孝是临变之孝,她们常常牺牲了自己的幸福乃至生命尽孝道,以其贞孝、节孝、烈孝侍奉父母公婆,表现出孝妇、孝女的悲惨命运。女性能够舍弃自己的利益乃至生命而尽孝,是一种利他行为,是自我牺牲,其道德意义是不容否认的。但女孝在封建时代的伦理道德弊端也明显地表现出来,道德同质与异质的冲突难以调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孝 《阅微草堂笔记》 悲惨命运
下载PDF
孝文化与农村老年妇女养老保障机制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静 《科技创业月刊》 2014年第6期143-146,共4页
农村老年妇女是一个"弱中之弱"的群体。解决农村老年妇女的养老问题是解决老龄社会问题的关键所在。弘扬孝文化有利于完善个人养老、家庭养老、社区集体养老与社会养老保障相结合的多元化养老体系。以湖北省为例,介绍了老龄... 农村老年妇女是一个"弱中之弱"的群体。解决农村老年妇女的养老问题是解决老龄社会问题的关键所在。弘扬孝文化有利于完善个人养老、家庭养老、社区集体养老与社会养老保障相结合的多元化养老体系。以湖北省为例,介绍了老龄化背景下农村老年妇女的养老模式,当前养老现状凸显孝文化在养老功能中的弱化。最后,立足于弘扬孝文化,提出建立多元化的农村老年妇女养老保障机制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文化 养老保障 老年妇女 老龄化
下载PDF
从“孝”、“悌”看中西方文化之差异——以《弟子规》和《大学英语》为参照
16
作者 张艳芳 李金锁 《吕梁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41-43,共3页
中国孝文化是对子女做出的要求,西方文化并没有对子女规定相应的要求。中国社会提倡敬老爱老;西方是老人独立于子女。悌文化讲的是人与人相处注重的礼仪,注重悌根源还是为了做好"孝",做好人,西方文化礼仪目的更在于做事。前... 中国孝文化是对子女做出的要求,西方文化并没有对子女规定相应的要求。中国社会提倡敬老爱老;西方是老人独立于子女。悌文化讲的是人与人相处注重的礼仪,注重悌根源还是为了做好"孝",做好人,西方文化礼仪目的更在于做事。前者根源于孝文化,后者根源于西方宗教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弟子规》
下载PDF
雄踞世界的中华孝文化宝典——《孝经》古今流传的阅读简史
17
作者 曾祥芹 《高校图书馆工作》 CSSCI 2017年第4期18-22,共5页
文章流传不外乎口耳相传和读写相传两种手段。曾子文章的古今流传属于儒学经典阅读的精神生产流程。中国文化是"孝的文化"。《孝经》作为孔子、曾子孝治思想的巅峰,作为中华孝文化的首要宝典,其古今流传的阅读历史仅次于《论... 文章流传不外乎口耳相传和读写相传两种手段。曾子文章的古今流传属于儒学经典阅读的精神生产流程。中国文化是"孝的文化"。《孝经》作为孔子、曾子孝治思想的巅峰,作为中华孝文化的首要宝典,其古今流传的阅读历史仅次于《论语》,其社会的久远影响不但享誉东方,而且雄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子文章 《孝经》 古今流传 中华孝文化宝典 雄踞世界
下载PDF
庄子孝道研究
18
作者 张杰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29-33,共5页
庄子敏锐地观察到世俗孝道存在着虚伪性及其标准的不确定性,他认为这是人们的成见即人为的结果。他反对这种人为的世俗孝道,提倡一种不带任何成见的至真至诚的孝道观。庄子的孝道的道德境界分为"敬""爱""忘亲&... 庄子敏锐地观察到世俗孝道存在着虚伪性及其标准的不确定性,他认为这是人们的成见即人为的结果。他反对这种人为的世俗孝道,提倡一种不带任何成见的至真至诚的孝道观。庄子的孝道的道德境界分为"敬""爱""忘亲""使亲忘我""兼忘天下""使天下兼忘我"六种境界。他认为这种孝道观的道德境界高于以儒家为代表的世俗的孝道观,并且最终与"道"、"德"相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孝道 儒家孝道观 人为 真情
下载PDF
我国传统孝文化是构建新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19
作者 牛磊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2期90-92,共3页
我国传统孝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今顺应构建新农村和谐社会的道德需要,我国传统孝文化仍是促进农村家庭和谐、代际和谐、人际和谐及形成农村良好社会风气和稳定农村社会等方面的必然选择,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我国传统孝文化 构建新农村 和谐社会
下载PDF
李鸿章“夺情”复出与“清流”的幕后筹划——张佩纶李鸿章通信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姜鸣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22,151,共9页
借助首次披露的史料,我们可以追觅"清流"代表人物张佩纶与李鸿章的秘密往来,他们彼此之间的支持和争执,从而展现光绪前期政治舞台错综复杂的关系,揭示军机大臣李鸿藻与北洋大臣李鸿章之间的沟通,李鸿章丁忧后"夺情"... 借助首次披露的史料,我们可以追觅"清流"代表人物张佩纶与李鸿章的秘密往来,他们彼此之间的支持和争执,从而展现光绪前期政治舞台错综复杂的关系,揭示军机大臣李鸿藻与北洋大臣李鸿章之间的沟通,李鸿章丁忧后"夺情"复出中,张佩纶、李鸿藻为其所作设计的内幕,以及清政府内部在处理朝鲜壬午事变中不为人知的预案和策略,"清流"谋划的对日策略和李鸿章的态度,显示出晚清不同政治集团纵横捭阖、相互渗透、利益消长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远比后人想像的更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鸿章 张佩伦 李鸿藻 丁忧 “夺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