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早期水文化及其特征探微——以简帛所记楚地为例
1
作者 王佳 郑晓云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7,共10页
楚地是长江流域早期文化的核心区域,长江决定了水对于这个区域文明起源发展的特殊意义。楚地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而形成了丰富的水文化现象,这其中包括了对水的崇拜和相关的社会习俗。对水和楚地文明之间关系的理解对于我们理解长江... 楚地是长江流域早期文化的核心区域,长江决定了水对于这个区域文明起源发展的特殊意义。楚地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而形成了丰富的水文化现象,这其中包括了对水的崇拜和相关的社会习俗。对水和楚地文明之间关系的理解对于我们理解长江文明,进而理解中华早期文明有重要的意义。楚地有关水文化的记载多不见于传世典籍,而大量记录于简牍帛书中,因此简牍帛书的钩沉不仅可以补充既有文献的不足,同时也可以从中窥管到更为细致可靠的其时社会中水的观念、习俗、行为和治理等,还原当时的社会风貌,故而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通过对简帛文献相关记述的梳理,我们也可以看出楚地早期的水文化在特征上和后面的水文化较大的差别在于,当时的人们所关注和实践的水文化总体来说还是人和自然之间的根本关系,也就是对于世界与生命的来源、人类如何获得更强的生育能力和身体机能以延续生命、如何维持人类的生计三个方面,以此形成早期楚地的水文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化 简帛 水崇拜 水习俗 楚地
下载PDF
清华简《郑文公问太伯》甲本、乙本异文考
2
作者 陈梦兮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8-124,共7页
清华简第六册中的《郑文公问太伯》一篇有甲本和乙本之分,整理者指出是同一书手书写的两个版本,属楚简中的首例。本文将甲本和乙本的异文分为三种类型进行逐字分析,认为甲本和乙本用字没有明显的地域性,也没有使用频率上的差别;甲本用... 清华简第六册中的《郑文公问太伯》一篇有甲本和乙本之分,整理者指出是同一书手书写的两个版本,属楚简中的首例。本文将甲本和乙本的异文分为三种类型进行逐字分析,认为甲本和乙本用字没有明显的地域性,也没有使用频率上的差别;甲本用字有来源较早、不易讹混的特点,而乙本用字不仅有省形现象,还有后起字以及大量的讹字;总体来说,甲本优于乙本。对比同一书手书写的《郑武夫人规孺子》《子仪》《天下之道》等篇的用字情况,甲本更符合书写者的书写习惯。这些现象反映了甲本可能为书写者校勘后的版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郑文公问太伯》 异文
下载PDF
中华各民族文化符号的互融与共生——兼论西南地区竹王神话传说的多角度叙事逻辑
3
作者 郑芳 《铜仁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0-47,共8页
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民族文化符号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路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现代性表达是各民族传统文化互融与共生从而传承至今的标识。我国西南民族地区的竹王神话广泛流传,不同的民族文化与信仰互融共生,突出... 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民族文化符号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路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现代性表达是各民族传统文化互融与共生从而传承至今的标识。我国西南民族地区的竹王神话广泛流传,不同的民族文化与信仰互融共生,突出中华文化符号优秀性的一面。竹王神话在西南地区各民族的迁徙、定居、生存中起到纽带作用,将各民族的精神世界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不仅是蕴含的优秀文化因子相通,更是各民族文化符号共享的重要历史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文化符号 竹王神话 互融与共生
下载PDF
且兰古国治所及地望关联研究问题献疑
4
作者 李锲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9期56-60,共5页
笔者通过相关史籍里且兰古国治所及地望的关联记载和目前学界的一些研究成果,结合当今地理环境进行考察,运用文献分析法和跨学科研究法,对且兰古国治所和地望及关联研究问题加以辨析,并提出个人浅显的看法,祈能抛砖引玉,就教于贤者。学... 笔者通过相关史籍里且兰古国治所及地望的关联记载和目前学界的一些研究成果,结合当今地理环境进行考察,运用文献分析法和跨学科研究法,对且兰古国治所和地望及关联研究问题加以辨析,并提出个人浅显的看法,祈能抛砖引玉,就教于贤者。学界关于“且兰古国治所在今贵州省黄平县旧州镇,其地理范围在今贵州省东南部”的说法虽较有说服力,但惟其年代相去甚远,古籍所载地理范围亦甚略,在新的考古发现之前,均难以实证;关于同一历史事件、地点和人物的记载,应以成书年代较早的记载为准,成书年代越晚,则越传越讹,殊不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且兰 头兰 竹王 夜郎 治所 地望
下载PDF
澳门路环谭公庙神功戏棚的营造与建构
5
作者 麦晟 张晓桐 刘骁 《新建筑》 2024年第2期16-21,共6页
数世纪以来,澳门地区逐渐形成以海神信俗为代表的海洋文化。海神庙宇作为物质与精神世界和谐统一的象征,承载着多重公共属性,影响城市发展,见证城市变迁。神功戏作为海神信俗神诞庆典中流程核心及仪式高潮,其空间载体神功戏棚的周期性... 数世纪以来,澳门地区逐渐形成以海神信俗为代表的海洋文化。海神庙宇作为物质与精神世界和谐统一的象征,承载着多重公共属性,影响城市发展,见证城市变迁。神功戏作为海神信俗神诞庆典中流程核心及仪式高潮,其空间载体神功戏棚的周期性营造和搭建活动体现了海神信俗文化对城市格局和建筑空间的影响。以澳门路环谭公庙神功戏棚为例,从场地、空间、营造与建构等方面,梳理神功戏棚这一海神文化空间特征,以及澳门地区海神信俗与建筑、城市发展之间动态、和谐及相辅相成的关系。以期解读蕴藏于节庆民俗中的建筑营造与建构智慧,同时引发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地区 海神信俗 神功戏棚 周期性营造 搭棚
下载PDF
平王东迁年代与史事新探 被引量:1
6
作者 杜勇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0-140,F0002,共12页
在传统认知上,幽王失国,平王东迁,是前后两年相继发生的事情。近年清华简《系年》问世后,人们始知平王东迁经历了多种力量的角逐和漫长的历史岁月,形成两周之际重大的历史变局。依清华简《系年》所示,幽王死后,携王立二十一年,复经无王... 在传统认知上,幽王失国,平王东迁,是前后两年相继发生的事情。近年清华简《系年》问世后,人们始知平王东迁经历了多种力量的角逐和漫长的历史岁月,形成两周之际重大的历史变局。依清华简《系年》所示,幽王死后,携王立二十一年,复经无王九年,平王被正式迎立,三年后东迁洛邑,此时已到了平王三十四年(公元前737年)。这一时间节点,粗看起来似已超出助力东迁事宜的晋文侯、郑武公、秦襄公在位年代的下限,然据新出清华简《系年》、古本《竹书纪年》及相关文献资料,对《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所记晋、郑、秦三君年代详加考察,发现均有舛误,实际上他们都是在平王三十四年东迁之后辞世的。在这个乱云飞渡的历史过程中,东周国家虽遭内乱外患的严重打击,但文明未曾中断,重启了接续发展的新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王东迁 清华简《系年》 年代 史事 《十二诸侯年表》
下载PDF
略谈敦煌学的扩展与进展——四篇敦煌学书序
7
作者 荣新江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29,共6页
文章通过四篇有关敦煌学的书序,对敦煌美术史、佛教文献和图像、胡语文书、敦煌学学术史等方面的研究做了回顾,指出这些著作代表了敦煌学的拓展,并根据相关新书的内容,对上述四个方面的研究做了展望。
关键词 星宿崇拜 十王经 回鹘文文献 伤心史
下载PDF
元代以来山西牛王信仰的类型与奉祀研究
8
作者 周超宇 《地方文化研究》 2023年第4期62-68,共7页
除广禅侯传说标准版本外,元代以来的山西牛王信仰也存在本土化传说与广禅侯之名相结合及与广禅侯传说毫不相关的其他两种类型。在寄托乡民对保护牲畜不生疫病、繁殖兴旺和五谷丰登的期冀外,牛王庙也具备风水功能。山西乡民祭祀牛王,或... 除广禅侯传说标准版本外,元代以来的山西牛王信仰也存在本土化传说与广禅侯之名相结合及与广禅侯传说毫不相关的其他两种类型。在寄托乡民对保护牲畜不生疫病、繁殖兴旺和五谷丰登的期冀外,牛王庙也具备风水功能。山西乡民祭祀牛王,或将之作为主神,或以之为其他神灵的配祀,其他与农业生产、生活相关的神灵也多同时出现。通过奉祀牛王的具体形式、场所规制,牛王信仰的广泛性和日常性得以体现。魏村地区牛王传说的广泛流传与牛王庙“元时碑刻”的被忽视表明碑刻的文本形成多由乡村精英所主导,被乡民普遍接受的传说或许更接近区域性神灵的真实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牛王信仰 广禅侯 信仰类型 奉祀
下载PDF
“周家台祠先农简”所见秦代乡民私祀的若干问题
9
作者 王健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89,共8页
“周家台秦墓祠先农简”披露了秦代乡民祭祀先农神的珍贵材料,对重建秦民间信仰具有重要价值。简文先后提到“先农”和“农夫”,在解读上引起分歧。“农夫”是以田畯为原型、与先农并存的农神。乡民先后祭祀两位神祇,符合古代祭祀传统... “周家台秦墓祠先农简”披露了秦代乡民祭祀先农神的珍贵材料,对重建秦民间信仰具有重要价值。简文先后提到“先农”和“农夫”,在解读上引起分歧。“农夫”是以田畯为原型、与先农并存的农神。乡民先后祭祀两位神祇,符合古代祭祀传统。祭祷者除了用豚耳献媚神灵外,还借助交感巫术手段来驱使神灵助己致富,这种利己求富的祝祷行为符合历史真实。当事人不从众而独祠先农,反映了财富崇拜对祖先崇拜传统的冲击。秦代乡民私祀先农的习俗延续至汉代,堪称秦文化遗泽后世的重要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家台秦简 乡民私祀 先农神 财富崇拜 民间信仰
下载PDF
圣、圣王与圣人——儒家“崇圣”信仰的渊源与流变 被引量:10
10
作者 白欲晓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24,共8页
在中国上古宗教文化中,"圣"的原初意义是听闻神命,"圣"人乃是通神之人。随着"绝地天通"的宗教和政治改革,"通神而圣"的身份为王者所垄断,王者成为"圣"王。春秋以降,伴随"圣&qu... 在中国上古宗教文化中,"圣"的原初意义是听闻神命,"圣"人乃是通神之人。随着"绝地天通"的宗教和政治改革,"通神而圣"的身份为王者所垄断,王者成为"圣"王。春秋以降,伴随"圣"的德性化改造,儒家塑造出新的"圣王"与"圣人"。在王权政治下,对"圣王"的神性肯定与德性要求、道与势的冲突与调适,构成了儒家崇圣信仰的内在紧张。随着"圣王"理想的现实失落,儒家的"崇圣"信仰历史地落到"圣人"身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圣王 圣人 王权政治
下载PDF
巴土家族神崇拜的演变与历史文化的变迁 被引量:8
11
作者 向柏松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4-58,共5页
巴人及其后裔土家族的族神崇拜随其族群迁徙的历程、社会历史的转型而几经演变,经历了由向王天子崇拜到白帝天王崇拜而后土王崇拜的交接更替。不同的族神崇拜产生于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地域,形成了具有不同时代特征的地域文化,表... 巴人及其后裔土家族的族神崇拜随其族群迁徙的历程、社会历史的转型而几经演变,经历了由向王天子崇拜到白帝天王崇拜而后土王崇拜的交接更替。不同的族神崇拜产生于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地域,形成了具有不同时代特征的地域文化,表现出巴、土家文化统一而多样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人 土家族 族神崇拜 文化统一 土王崇拜 历史阶段 演变 地域文化
下载PDF
“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考证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次沅 周晓陆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9年第1期48-54,共7页
“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是《竹书纪年》中的记载。“日食说”提出后,它成为西周年代学研究的一条重要线索。文章考察了这条记录在古书中的各种来源;讨论了它作为天象记录的可靠性;评述了近人对这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并提出进一步... “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是《竹书纪年》中的记载。“日食说”提出后,它成为西周年代学研究的一条重要线索。文章考察了这条记录在古书中的各种来源;讨论了它作为天象记录的可靠性;评述了近人对这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并提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案。对于“郑”的地望,文章在简述前人的工作后提出它与“日食说”有关的种种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学史 年代学 日食
下载PDF
先秦诸子的黄帝观述论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桂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7-80,共4页
先秦时期的黄帝崇拜肇始于祖灵崇拜,黄帝的文治武功构成为黄帝崇拜的重要内容,并引发出先秦诸子的借黄帝立言。尽管诸子笔下的黄帝不尽相同,却有着本质上的认同。正是在这种思想背景下,黄帝成了“成命百物”和“垂衣而治”的圣王,又进... 先秦时期的黄帝崇拜肇始于祖灵崇拜,黄帝的文治武功构成为黄帝崇拜的重要内容,并引发出先秦诸子的借黄帝立言。尽管诸子笔下的黄帝不尽相同,却有着本质上的认同。正是在这种思想背景下,黄帝成了“成命百物”和“垂衣而治”的圣王,又进一步被尊崇为华夏族的祖先,并由世间走上神坛。黄帝人性和神性的纠葛并不能得出“神话历史化”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诸子 黄帝观 祖灵崇拜 圣王
下载PDF
清华楚简“武王八年伐[旨阝]”刍议 被引量:10
14
作者 沈建华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2-104,共3页
众所周知,《尚书·西伯戡黎》是关于商亡前历史的一篇重要文献,记述了商末纣王与祖伊对于天命的讨论对答。事从周人征伐黎国事件引起,祖伊深深预感商朝即将亡国,苦口劝告君王,可纣王仍自信“我生不有命在天”,而最终被周人覆灭。
关键词 清华楚简 周武王 伐黎
下载PDF
冲突与对话——湘西苗疆边墙地区白帝天王崇拜的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明跃玲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32,共5页
湘西苗疆边墙的军事防御与控制功能已经逐渐消失,由苗疆边墙而带来的白帝天王崇拜的复兴在边墙修建时期成为缓解苗、汉冲突,整合社会秩序的对话工具。在苗疆边墙地区军事冲突消失后的今天,仍然成为苗、汉、土家族民众调适冲突,维持群体... 湘西苗疆边墙的军事防御与控制功能已经逐渐消失,由苗疆边墙而带来的白帝天王崇拜的复兴在边墙修建时期成为缓解苗、汉冲突,整合社会秩序的对话工具。在苗疆边墙地区军事冲突消失后的今天,仍然成为苗、汉、土家族民众调适冲突,维持群体关系,倾诉内心痛苦,释放焦虑情绪,表达心中期望的对话渠道,最终逐渐达到相互间平等对话、和谐发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突与对话 苗疆边墙 白帝天王崇拜
下载PDF
尧舜大洪水与中国早期国家的起源——兼论从“满天星斗”到黄河中游文明中心的转变 被引量:26
16
作者 王晖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6-86,共11页
尧舜时代是一个社会转折的重要时代,由于史前大洪水,处于黄河下游及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氏族部落都集中到黄河中游的豫西、晋南及陕东一带。由于公共事务的繁多,各种官员的设立便越来越多。到禹的时代,兵器的使用与战争的出现也增多了,刑... 尧舜时代是一个社会转折的重要时代,由于史前大洪水,处于黄河下游及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氏族部落都集中到黄河中游的豫西、晋南及陕东一带。由于公共事务的繁多,各种官员的设立便越来越多。到禹的时代,兵器的使用与战争的出现也增多了,刑法及管理刑法的官员便出现了;这样派往各方诸侯视察监督的使官也出现了,特别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赋税制度也逐步建立起来了,于是早期国家的政治组织形态便形成了。同时也出现了由新石器晚期各区域文化“满天星斗”的格局向黄河中游文明中心转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起源 上博楚竹书 史前大洪水 尧舜禹 夏代
下载PDF
中韩竹民俗文化符号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国强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97-103,共7页
竹是东亚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在中韩传统民俗中,将竹神圣化、非凡化,与龙图腾相结合,视为龙之化身;在巫俗仪式中,竹被视为神灵上下的通道,作为神灵凭依之所;在岁时习俗中,竹作为光明的象征,被用来驱鬼逐邪。韩国保存较完整的一些... 竹是东亚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在中韩传统民俗中,将竹神圣化、非凡化,与龙图腾相结合,视为龙之化身;在巫俗仪式中,竹被视为神灵上下的通道,作为神灵凭依之所;在岁时习俗中,竹作为光明的象征,被用来驱鬼逐邪。韩国保存较完整的一些竹民俗事象,从另一侧面阐释了东方竹文化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韩 竹民俗 灵竹崇拜 降神通道 驱鬼逐邪
下载PDF
竹简《文子》“天王”考 被引量:2
18
作者 葛刚岩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68-773,共6页
关于《文子》中“平王”的身分,自古以来,说法不一。通过检对八角廊《文子》简文,我们发现其中保留有两处“天王”的记载,通过对“天王”一词的考证发现,简文中的“天王”是文子对谈话对方的称呼用语。《文子》中的“平王”应是周平王... 关于《文子》中“平王”的身分,自古以来,说法不一。通过检对八角廊《文子》简文,我们发现其中保留有两处“天王”的记载,通过对“天王”一词的考证发现,简文中的“天王”是文子对谈话对方的称呼用语。《文子》中的“平王”应是周平王宜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简《文子》 天王 平王
下载PDF
黄河流域古竹林名园考略 被引量:10
19
作者 徐泳 《竹子研究汇刊》 2005年第2期57-62,共6页
中华数千年文明史中,在我国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分布有众多竹林和竹园,它们为历代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该文概述了古代北方竹林-竹园的演进和发展,重点考察了渭河流域的雩阝)竹林和太行山东南麓的淇园与河内竹园的历史... 中华数千年文明史中,在我国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分布有众多竹林和竹园,它们为历代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该文概述了古代北方竹林-竹园的演进和发展,重点考察了渭河流域的雩阝)竹林和太行山东南麓的淇园与河内竹园的历史沿革、史实逸事和现状。指出当代仅有的河内古竹园遗存具有重大的人文、生态和经济价值,值得珍视和加以保护,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古竹林 古竹园 保护 可持续发展 竹文化
下载PDF
彝族竹崇拜与生殖文化初论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甫旺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53-55,共3页
竹是彝族的图腾之一 ,并与生殖崇拜紧密关联。在彝族原始社会 ,竹首先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物 ,并具有“生儿女”的女性意义 ;随着母系制向父系制过渡 ,竹演变为男根的象征 ,并与男性祖先崇拜相结合 ,衍化为竹祖灵。生殖崇拜是图腾崇拜的... 竹是彝族的图腾之一 ,并与生殖崇拜紧密关联。在彝族原始社会 ,竹首先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物 ,并具有“生儿女”的女性意义 ;随着母系制向父系制过渡 ,竹演变为男根的象征 ,并与男性祖先崇拜相结合 ,衍化为竹祖灵。生殖崇拜是图腾崇拜的源头 ,祖先崇拜是图腾崇拜的先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竹崇拜 生殖文化 图腾崇拜 祖先崇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