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nfluence of Thesis Writing of Imperial Examinations on Prose in Tang and Song Dynasty
1
作者 Yuan L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3年第8期98-100,共3页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not only has profound influence on prose development in Tang and Song Dynasty, but also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whole Tang and Song Dynasty and even the later literature and c...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not only has profound influence on prose development in Tang and Song Dynasty, but also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whole Tang and Song Dynasty and even the later literature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feudal autocratic rule, any system implemented by the state will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all aspects of the whole society~ especially it is related with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of education and talents. Once it becomes a "basic national policy" , the role in social development is incalculable. This paper tak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and Tang and Song prose development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f thesis writing of imperial examination on the prose in Tang and Song Dynasty and "Eight great men in Tang and Song Dynasty"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SCHOLAR thesis writing eight great men of Tang and Song Dynasty prose in Tang and Song Dynasty
下载PDF
宋代科举试论程式化之演进与成因——兼谈科举文体的程式迁移与定型
2
作者 林岩 覃若涵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9-69,共11页
宋代科举试论程式化进程始于北宋熙丰年间,而非传统看法中的南宋初年。这一转变与王安石科举改革引经义入科场密切相关。试论程式中的官题与论腰两部分直接源于经义程式,试论的程式化实乃经义程式迁移的结果。而这种迁移最早发生于北宋... 宋代科举试论程式化进程始于北宋熙丰年间,而非传统看法中的南宋初年。这一转变与王安石科举改革引经义入科场密切相关。试论程式中的官题与论腰两部分直接源于经义程式,试论的程式化实乃经义程式迁移的结果。而这种迁移最早发生于北宋后期的太学,之后随时文刊本的传播而普及。试论程式虽始终未被官方制度化,但因便于考生仿效且为考官阅卷提供了便利,故在应举人数增加、试论篇幅渐长的南宋同时受到考生和考官的青睐,最终成为双方心照不宣的试论写作与评判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论 程式化 经义 科举文体 程式迁移
下载PDF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视野下的我国学位服:回顾与展望
3
作者 许可峰 葛柯颖 《现代教育论丛》 2024年第3期100-108,共9页
今年是我国“94式”学位服颁布30周年。值此之际对中国古代士人服制和当代学位服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有助于明晰当前社会和学术界关注的学位服“应否”以及“如何”中国化的问题。我国古代的士人服和科举服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重视符号象... 今年是我国“94式”学位服颁布30周年。值此之际对中国古代士人服制和当代学位服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有助于明晰当前社会和学术界关注的学位服“应否”以及“如何”中国化的问题。我国古代的士人服和科举服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重视符号象征意义,其作为学术身份标识,与现代学位服有很大相似之处,是中华民族崇文重教精神的重要体现。20世纪,我国现代学位服制度历经百年最终建立,但中国化特点仍不够突出。21世纪以来,民间和部分高校在中国式现代学位服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现代化的中国式学位服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彰显中华民族悠久的崇文重教传统,彰显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的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做到“中国式”与“现代化”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学位服 士人服 科举服 “中国式学位服”
下载PDF
义利与天命:明代中后期士人举业心态钩沉
4
作者 张昊阳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2-17,共6页
科举制度在明代逐渐完善并发展至鼎盛阶段,因其制度本身尚存在不足之处,加之明代浓厚的功名风气影响,使得明代中后期的科举竞争压力愈发激烈。与此同时,明代繁荣的商品经济与市井生活对于人们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诱惑与压力相互作用使得... 科举制度在明代逐渐完善并发展至鼎盛阶段,因其制度本身尚存在不足之处,加之明代浓厚的功名风气影响,使得明代中后期的科举竞争压力愈发激烈。与此同时,明代繁荣的商品经济与市井生活对于人们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诱惑与压力相互作用使得明代中后期的士人在举业过程中的心态变得尤为复杂。通过对明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学术学风、官学教育等方面的考察,大体可以钩沉出明代中后期士人的三种举业心态:即功利心态、天命心态、抵触心态,从而更为全面和立体地认识明代士人的举业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科举 举业心态 专经取士 科举学风
下载PDF
论袁黄时文批评中的心学倾向——以《举业彀率》为例
5
作者 朱可璇 《嘉兴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0-80,共11页
明代八股因时而变,隆庆、万历年间,随着阳明心学广泛传播并逐渐渗透到文学领域,在时文创作与批评中也呈现出了鲜明的心学色彩,袁黄的时文批评即突出地体现了这一时代风气。通过对袁黄生平进行考证,揭示其心学思想产生的家学渊源,并依此... 明代八股因时而变,隆庆、万历年间,随着阳明心学广泛传播并逐渐渗透到文学领域,在时文创作与批评中也呈现出了鲜明的心学色彩,袁黄的时文批评即突出地体现了这一时代风气。通过对袁黄生平进行考证,揭示其心学思想产生的家学渊源,并依此阐述袁黄时文批评专论《举业彀率》中的几个重要范畴:“涵养”“束心”“圣人之心即吾之心”与“性命、文章合而为一”,并明确此乃心学概念于时文批评理论中的移位,最终观照特定历史时期时文文风之新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黄 《举业彀率》 时文批评 心学
下载PDF
《古今诗选无邪集》的编选体例、来源及其宗旨
6
作者 郑永辉 《莆田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2-87,100,共7页
阐述《古今诗选无邪集》的编选体例及内容,其编选体例合诗格于诗选之中,除试帖诗外诸体兼收;考证《古今诗选无邪集》内容来源于明末选本《赓订笺释批评古诗直解》《赓订笺释批评唐诗直解》、清初选本《古诗源》《唐诗别裁集》《同声集》... 阐述《古今诗选无邪集》的编选体例及内容,其编选体例合诗格于诗选之中,除试帖诗外诸体兼收;考证《古今诗选无邪集》内容来源于明末选本《赓订笺释批评古诗直解》《赓订笺释批评唐诗直解》、清初选本《古诗源》《唐诗别裁集》《同声集》等,是在明末清初诗歌选本的基础上,以辟二教的“无邪”作为选诗宗旨,进行再选择;认为《古今诗选无邪集》的体例和内容既体现了考据时代下辟佛老思潮,也反映了科举制度改革下指导试帖诗创作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诗选无邪集》 编选体例 无邪 考据学 科举
下载PDF
南宋科举与商业市场影响下的应试类书——兼论应试类书与时文书写
7
作者 杨园园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42-50,共9页
南宋人通过编纂类书来积累与时文相关的知识技巧,并将其传授给其他人,类书甚至成为教师用来传授举业的教科书,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与印刷术的普及之下,当时民间书坊大量地编刻应试类书。这些辅助士子时文创作的应试类书,一方面使他们对科... 南宋人通过编纂类书来积累与时文相关的知识技巧,并将其传授给其他人,类书甚至成为教师用来传授举业的教科书,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与印刷术的普及之下,当时民间书坊大量地编刻应试类书。这些辅助士子时文创作的应试类书,一方面使他们对科举知识的接受呈现出以“类”为中心的主题化特征,另一方面也使其陷入碎片式的知识包围圈,增加了自身的记忆负担。南宋应试类书中有相当一部分套类之书,它们为时文书写的因袭套用打开了方便之门,甚至沦为科场作弊的工具,对时文创作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科举 市场 应试类书 时文
下载PDF
风清气正:中国传统优良家风的历史经验——以明清常州庄氏家族为例
8
作者 邵鹏宇 王智慧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期71-75,共5页
家风是一个家庭价值观的体现,是社会美德的一种表现形式。新时代的家风建设起到了塑造人、培养人的重要基础性作用。该文归纳了中国传统社会包含的重视忠诚立家、从严治家、修身齐家、耕读传家、勤俭持家、实干兴家的优良家风;并分析了... 家风是一个家庭价值观的体现,是社会美德的一种表现形式。新时代的家风建设起到了塑造人、培养人的重要基础性作用。该文归纳了中国传统社会包含的重视忠诚立家、从严治家、修身齐家、耕读传家、勤俭持家、实干兴家的优良家风;并分析了明清常州庄氏家族的优良家风内涵;最后总结了明清常州庄氏家族,作为文化世家,为今后社会塑造、培养优良的人才提供的借鉴价值,也为新时代家风建设提供丰富的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风 传统 明清 常州庄氏家族 科举 仕宦
下载PDF
文权“复归台阁”:晚明文学史研究的重要议题
9
作者 薛泉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99,共9页
从现存文献看,晚明较早提及文权“复归台阁”说者,当为后七子盟主王世贞,时间在明万历十四年至十八年(1586—1590)间。此说提出后,得到馆阁文人的热烈呼应。所谓文权“复归台阁”,并非再现“三杨”时期的台阁文学气象,而是一种有限度的... 从现存文献看,晚明较早提及文权“复归台阁”说者,当为后七子盟主王世贞,时间在明万历十四年至十八年(1586—1590)间。此说提出后,得到馆阁文人的热烈呼应。所谓文权“复归台阁”,并非再现“三杨”时期的台阁文学气象,而是一种有限度的复兴,是晚明特定时代背景下馆阁文人鸣盛心态在文学上的集中折射。这颇得益于馆阁文学的郎署化倾向,以及嘉靖末年以降馆选的正常化、制度化。文权“复归台阁”,在削弱后七子郎署文学权力的同时,也加速了晚明文学权力的分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文权“复归台阁”为观察晚明文学的发展演化提供了一个相对别致的窗口,是晚明文学史研究的重要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权力 复归台阁 郎署化 馆选
下载PDF
小说化史笔与异时代审视:《千忠戮》儒学理想构建的实现
10
作者 周玮璞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1-16,共6页
对明代“靖难之役”这一母题的书写作品众多,而清代传奇《千忠戮》较其他前代正史与笔记小说在视角和主题都有着突出的特质,这主要表现为小说家与史家笔法相结合的书写形态,以及明清易代后更为自由客观且独具时代特征的异时代审视。这... 对明代“靖难之役”这一母题的书写作品众多,而清代传奇《千忠戮》较其他前代正史与笔记小说在视角和主题都有着突出的特质,这主要表现为小说家与史家笔法相结合的书写形态,以及明清易代后更为自由客观且独具时代特征的异时代审视。这两者分别通过内部的情节书写和外在的视角依托,对戏剧文本完成了全方位的形塑,而最终又都统摄并旨归于以传统儒学理想为内核的戏剧主旨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忠戮》 小说化史笔 春秋笔法 异时代审视 儒学理想
下载PDF
重评科举制度——废科举百年反思 被引量:20
11
作者 刘海峰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12,19,共9页
科举制并非像现代人们的印象那么黑暗,以往人们的对科举制的了解和认识既不全面也不客观,因此有必要重新评价。今人对科举制的偏见,多是囿于清末人士对它的否定评价。其实古代不少文化名人也曾称赞过科举,从隋唐至明清,许多人将科举考... 科举制并非像现代人们的印象那么黑暗,以往人们的对科举制的了解和认识既不全面也不客观,因此有必要重新评价。今人对科举制的偏见,多是囿于清末人士对它的否定评价。其实古代不少文化名人也曾称赞过科举,从隋唐至明清,许多人将科举考试看成是一种"至公"的制度。为科举制平反,在当代中国学术界已成为一股思潮。对科举制的研究有助于认识中国社会的特性和传统文化的命运,并为现实的考试制度改革提供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 考试 八股文
下载PDF
试论中晚唐史论体咏史诗产生的历史文化原因 被引量:5
12
作者 韦春喜 张影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6-72,共7页
中晚唐史论体咏史诗的产生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原因。科举考试对历史内容的强化,使士子不得不注重议论、评述历史。中晚唐君主崇尚经史、以史为鉴的思想意识,以及用人所显示的文化导向,形成探讨历史兴亡、论辩古今盛衰的史论风尚。这些都... 中晚唐史论体咏史诗的产生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原因。科举考试对历史内容的强化,使士子不得不注重议论、评述历史。中晚唐君主崇尚经史、以史为鉴的思想意识,以及用人所显示的文化导向,形成探讨历史兴亡、论辩古今盛衰的史论风尚。这些都决定了史论体咏史诗的产生。中晚唐史论体咏史诗深刻新警,善于翻案,和此时期注重新变疑古的史学思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咏史诗 史论体 科举考试 史论之风
下载PDF
论宋元时期的文章学 被引量:14
13
作者 祝尚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0-109,共10页
南宋至元代创立并蓬勃发展的文章学,长期以来备受学界冷落。这时期的文章学著作甚多,内容极为丰富,学者们解析文章作法,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当然也有局限。可以预言,与诗学、词学、赋学等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一样,文章学应该也必然... 南宋至元代创立并蓬勃发展的文章学,长期以来备受学界冷落。这时期的文章学著作甚多,内容极为丰富,学者们解析文章作法,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当然也有局限。可以预言,与诗学、词学、赋学等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一样,文章学应该也必然会成为传统文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元代 文章学 古文评点 文法 科举
下载PDF
宋代“论学”渊源述略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强 孙书平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28-33,共6页
论是宋人擅长使用的一种散文文体 ,也是宋代科举考试的重要文体之一。当时人们就对其进行了充分研究 ,并形成专门的学问──论学。在宋以前 ,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到南北朝时期 ,不论是文本创作 ,还是理论认识 ,都已臻成熟。在... 论是宋人擅长使用的一种散文文体 ,也是宋代科举考试的重要文体之一。当时人们就对其进行了充分研究 ,并形成专门的学问──论学。在宋以前 ,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到南北朝时期 ,不论是文本创作 ,还是理论认识 ,都已臻成熟。在科举制度实施一段时间后 ,论曾被纳入到考试文体行列中。初唐后期 ,论主要用于进士科 ;中晚唐时期 ,论一度取代诗赋而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文体 ,并形成了鲜明的特征 ,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论学 渊源 科举文体 特征 散文
下载PDF
科考视野下南宋总集分类的文章学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蒋旅佳 汪雯雯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126-131,共6页
统观在"以古文为时文"的科考背景下,《古文关键》以人叙次,《崇古文诀》以时叙次,《古文集成》以体叙次,《文章轨范》以技叙次,《论学绳尺》以格叙次,总集多样化的分类方式反映出编纂者独特的关注视角和分类观念,具有重要的... 统观在"以古文为时文"的科考背景下,《古文关键》以人叙次,《崇古文诀》以时叙次,《古文集成》以体叙次,《文章轨范》以技叙次,《论学绳尺》以格叙次,总集多样化的分类方式反映出编纂者独特的关注视角和分类观念,具有重要的文章学意义:读书创作应通观博览,相对来说,苏轼、欧阳修等人"论""序""记""铭"体作品更受推崇。由易入难、循序渐进是学习的基本规律,创作也应遵循先"放胆"后"小心"的路径原则。准确审题至关重要,通过揣摩不同"格"目的认题、立意之法,创作出决胜场屋的"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总集 分类体例 文学观念 科举考试 文章学
下载PDF
《唐人试律说》:纪昀的试律诗学建构 被引量:8
16
作者 彭国忠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6-87,共12页
纪昀《唐人试律说》立足于唐代试律诗的评点,而又超越了唐代,超越了一般的评点,上升到试律诗学的理论建构。他对试律诗体进行恰当定位,既承认试律的独特性,又要求以诗歌法则对它加以规范,并从提高作诗者人格与气格、崇尚风骨健笔方面,... 纪昀《唐人试律说》立足于唐代试律诗的评点,而又超越了唐代,超越了一般的评点,上升到试律诗学的理论建构。他对试律诗体进行恰当定位,既承认试律的独特性,又要求以诗歌法则对它加以规范,并从提高作诗者人格与气格、崇尚风骨健笔方面,提升试律体格;他每以感性生命实体为比喻,以毛发、血脉、筋骨、精神为核心范畴,视试律诗为一完备的有机生命体,从而构成其灌注生命精神的试律诗整体观:先全体后工拙;先立意后语句;追求血脉贯通,浑然无迹;在唐代试律的评点中,纪昀建立了各种"法"、"诗法",并从反面提出"非法"、"非诗法"、"非格",进而总结出诸多诗病,但他又能超越具体之法,对那些变化自如、用法于无迹的试律诗歌极口称赞,崇尚"活法"、无法、自然超妙、神似与神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昀 《唐人试律说》 试律诗学 诗体定位 诗格
下载PDF
明代八股文文体述论 被引量:4
17
作者 田澍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4-58,共5页
八股文兴盛于明代,这是科举考试文体不断演变的客观结果。在明代,官方和社会认可的八股文是典雅纯正,而非怪诞浮华。作为考试文体,因应试者的学识参差不齐,故在考场上所写的八股文有优有劣。也正因为如此,才能进行人才选拔。只有对八股... 八股文兴盛于明代,这是科举考试文体不断演变的客观结果。在明代,官方和社会认可的八股文是典雅纯正,而非怪诞浮华。作为考试文体,因应试者的学识参差不齐,故在考场上所写的八股文有优有劣。也正因为如此,才能进行人才选拔。只有对八股文多一些宽容和理性,才能对其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科举 八股文 文体
下载PDF
论赋体类书及类事赋 被引量:6
18
作者 祝尚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8-84,100,共8页
赋体类书及类事赋,是唐、宋时期出现的一类特殊的科举用书,最早的用途是举子对付"帖经"考试。现存赋体类书和类事赋都是宋人作品,数量虽不多,然而它代表了一个图书"族类"。赋体类书、类事赋的功能虽是类事,但要写得... 赋体类书及类事赋,是唐、宋时期出现的一类特殊的科举用书,最早的用途是举子对付"帖经"考试。现存赋体类书和类事赋都是宋人作品,数量虽不多,然而它代表了一个图书"族类"。赋体类书、类事赋的功能虽是类事,但要写得像"赋",又必须具备赋体的基本特征,因此部分文采斐然的类事作品,不妨让它在类书、文学之间游移而"两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事 类书 科举 帖经 赋体
下载PDF
清代书院诗赋教育 被引量:3
19
作者 程嫩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5-93,99,共10页
处于科举背景下,清代很多书院重视试帖诗与律赋教育。有些书院在从事科考诗赋教育时,还从事其他种类的诗赋教育。清代书院从事各体诗赋教育的意义在于:可使生徒所作的诗赋去俗趋雅,与朝廷推行的清真雅正的衡文准则相符合;可使生徒在诗... 处于科举背景下,清代很多书院重视试帖诗与律赋教育。有些书院在从事科考诗赋教育时,还从事其他种类的诗赋教育。清代书院从事各体诗赋教育的意义在于:可使生徒所作的诗赋去俗趋雅,与朝廷推行的清真雅正的衡文准则相符合;可使生徒在诗赋上有所造诣,而不仅仅把研习诗赋作为科考的敲门砖;可以促进生徒文学综合素养的形成,为国家培养通才服务。为了有效地指导生徒研习科考诗赋,很多书院重视各体诗赋名作研读。清代书院在从事诗赋教育时,一般是要求生徒分类研习,循序渐进,选择不同阶段的代表作品进行研读。诗赋与八股文都讲究格律要求,一些施教者从学理上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揭示出学习诗赋与学习八股文可以相辅相成,有利于改变生徒重八股而轻诗赋的思想认识。清代一些汉学书院的诗赋课艺有时冠有考证性的题序,其诗赋教育具有浓厚的学术化色彩。由于重视考证,这些书院为清代考证学的发展贡献出了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书院 诗赋教育 科举 考证学
下载PDF
论中国书院道德教育与科举文教育 被引量:12
20
作者 程嫩生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0-114,共5页
中国书院与道德教育、科举文教育的关系密切。北宋三次兴学运动有力地推动了官学的发展,不过官学在发展中弊端丛生。南宋一些理学家对声利之场的官学大张挞伐,他们将书院作为传道讲学的重要场所。南宋书院的这种教育理念对元明清时期的... 中国书院与道德教育、科举文教育的关系密切。北宋三次兴学运动有力地推动了官学的发展,不过官学在发展中弊端丛生。南宋一些理学家对声利之场的官学大张挞伐,他们将书院作为传道讲学的重要场所。南宋书院的这种教育理念对元明清时期的一些书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科举事关生徒的前途,因此很多书院虽重视道德教育,但一般不会反对科举文教育,所反对的往往是唯利禄是图、唯科举是从的浮风。古代也有一些书院受到利禄的侵蚀甚至毒害,不过仍有不少书院坚守传道讲学的教育理念。中国书院道德教育与科举文教育的纠葛问题在当代中国以及西方国家的学校教育中有着类似反映,深入剖析这一问题有助于发掘古代书院教育理念在当今学校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书院 道德教育 科举文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