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心雕龙》“吊”之辨体 |
胡馨馨
|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2
|
语境,参与人和充分性——《文心雕龙》宇文所安和杨国斌英译本评析 |
胡作友
陈萍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5
|
|
3
|
《文心雕龙》创作理论生成的基础 |
詹福瑞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5
|
|
4
|
翻译对意识形态的创构——以宇文所安《文心雕龙》英译本为例 |
胡作友
张丁慧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0
|
|
5
|
加强“以中释西”文学批评,构建中国比较文学的话语体系——黄维樑教授访谈录 |
张叉
黄维樑
|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 |
3
|
|
6
|
《文心雕龙》英译述评 |
胡作友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12
|
|
7
|
论《文心雕龙》的文学理论谋略 |
郭鹏
|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2 |
4
|
|
8
|
枢中所动,环流无倦——定势:理解《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重要关捩 |
郭鹏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3
|
|
9
|
试论佛教论争对刘勰折衷方法的影响 |
高文强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6
|
|
10
|
契合·共振·贯通——宇文所安论中西文论的主题相通性 |
胡作友
朱晗
|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11
|
《论衡》对《文心雕龙》的影响 |
王治理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2
|
论《文心雕龙》的写作理论体系 |
王万洪
|
《语文学刊》
|
2018 |
2
|
|
13
|
刘勰与钱钟书:文学通论——兼谈钱钟书理论的潜体系 |
黄维樑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3
|
|
14
|
《文心雕龙》创作论思想英译的诗学改写 |
胡作友
王芬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1
|
|
15
|
现代阐释学视角下中国文论外译研究--以《文心雕龙》三个英译本为例 |
戴文静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20 |
1
|
|
16
|
从《文心雕龙》看刘勰的档案学思想 |
王云庆
吴国娇
|
《档案与建设》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7
|
论中国古代乐论之“原道”、“征圣”、“宗经”思想对《文心雕龙》的启发 |
范英梅
黄磊
|
《语文学刊》
|
2017 |
0 |
|
18
|
户田浩晓关于《文心雕龙》“文章载道”说述略 |
李平
王云鹏
|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9
|
刘勰关于文学史料学的见识 |
张可礼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20
|
从《文心雕龙》英译看翻译在中西文论对话中的作用 |
胡作友
常筱竹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