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生理念下工业遗产型文创园公共空间设计策略研究——以首钢高线公园为例
1
作者 李勤 彭绍民 +2 位作者 都晗 王锦烨 张家伟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28-36,共9页
工业遗产是城市工业空间转型的重要资源,具有历史、社会、经济、科技和审美等多元价值。通过保护和更新工业遗产,可以提高城市更新的效能,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以实现“双碳”目标。通过研究工业遗产型文创园公共空间中的现状问题,以... 工业遗产是城市工业空间转型的重要资源,具有历史、社会、经济、科技和审美等多元价值。通过保护和更新工业遗产,可以提高城市更新的效能,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以实现“双碳”目标。通过研究工业遗产型文创园公共空间中的现状问题,以共生理念为指导,从功能、文化、美学3个维度,提出了协调新旧功能要素、衔接新旧文化要素和融合新旧美学要素的工业遗产型文创园的公共空间设计新思路。最后,结合首钢高线公园的设计手法,为当下工业遗产型文创园公共空间的设计提出新的路径指引与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念 工业遗产型文创园 公共空间 高线公园
下载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立法侧记(上) 被引量:31
2
作者 申晓娟 李丹 《图书馆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8,29,共1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建立了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础法制框架,体现了一种立足当下的、理想与现实的平衡。对公共图书馆法2012年1月、2015年12月和2017年6月的3份公开征求意见稿,以及最终正式颁布的法律文本进行研读和比...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建立了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础法制框架,体现了一种立足当下的、理想与现实的平衡。对公共图书馆法2012年1月、2015年12月和2017年6月的3份公开征求意见稿,以及最终正式颁布的法律文本进行研读和比较,其中有关立法宗旨、法律调整对象、公共图书馆的定义与功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本理念等问题的条文变化,反映了立法过程中围绕这些关键问题的思想交锋,体现了我国公共图书馆立法思想与时俱进的发展变化,体现了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转型发展的需要要的积极回应。但是,这部立法在支持民办图书馆发展等方面仍有其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制度予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 立法宗旨 民办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 发展理念
下载PDF
社会资本参与PPP模式的“素质”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被引量:21
3
作者 刘穷志 任静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2017年第6期38-46,共9页
通过倾向匹配得分法(PSM)为PPP概念股上市公司寻找配对企业,基于PPP概念股上市公司及其配对企业的数据,从微观企业层面研究哪些"素质"影响企业参与PPP项目,得出以下结论:上市公司的政治关联水平、筹资能力和技术实力对其参与... 通过倾向匹配得分法(PSM)为PPP概念股上市公司寻找配对企业,基于PPP概念股上市公司及其配对企业的数据,从微观企业层面研究哪些"素质"影响企业参与PPP项目,得出以下结论:上市公司的政治关联水平、筹资能力和技术实力对其参与PPP项目产生了正向的影响作用,其中融资能力的影响尤为重要。把政治关联进一步区分为政府型政治关联和代表型政治关联,前者有利于企业参与PPP项目,而后者对企业是否参与PPP项目的影响不显著。企业的管理水平对其参与PPP项目产生了负向的影响作用,资产收益率在统计上不显著,对其是否参与PPP项目不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私合作伙伴关系 倾向匹配得分 PPP概念股 企业“素质”
下载PDF
基于公私共生的公共工程采购模式 被引量:2
4
作者 苏振民 周梅 葛镇东 《工程管理学报》 2010年第2期138-142,共5页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公共工程的采购模式也不断创新。将共生理论引入公私合作模式中,把政府与私营方视为系统两个独立的方面,对照共生模式中的基本类型,将政府与私营方之间的合作关系视为非对称互惠模式。文章通过博弈论分析了政府...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公共工程的采购模式也不断创新。将共生理论引入公私合作模式中,把政府与私营方视为系统两个独立的方面,对照共生模式中的基本类型,将政府与私营方之间的合作关系视为非对称互惠模式。文章通过博弈论分析了政府和私营方在共生模式下如何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运用价值网对政府与私营方的价值流进行分析,研究了政府与私营方共生的内在机理。文章通过能量损耗与共生能量的分配原则,提出了政府与私营方之间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的概念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私合作模式 共生理论 博弈论 价值网
下载PDF
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的认识误区及观念重构 被引量:20
5
作者 詹国彬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2009年第1期115-121,共7页
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是我国公共部门改革中最为引人注意的一项变革,但是,实践表明部分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是不成功的,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民营化改革存在认识误区——秉持民营化改革的成效取决于产权的变更,民... 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是我国公共部门改革中最为引人注意的一项变革,但是,实践表明部分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是不成功的,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民营化改革存在认识误区——秉持民营化改革的成效取决于产权的变更,民营化改革的价值取向是效率至上,民营化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民营化就是私有化等错误观念。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欲取得更好的成效,必须走出传统的认识误区,进行观念重构,要深刻地认识到: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引入竞争;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不但蕴涵着公共价值危机,而且面临着严峻的风险;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实施有效的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事业 民营化 认识误区 观念重构
下载PDF
新制独立学院概念及其本质特征:基于产权的分析 被引量:43
6
作者 朱军文 《复旦教育论坛》 2004年第5期63-65,共3页
本文认为新制独立学院是公立高等学校与其他生产要素所有者为生产相互同意的教育服务而把自有资源组合在一起 ,根据各自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并约定按各自投入的资源比例分享实际收益的一种合约。产权是区分新制独立学院与其他高等教育办学... 本文认为新制独立学院是公立高等学校与其他生产要素所有者为生产相互同意的教育服务而把自有资源组合在一起 ,根据各自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并约定按各自投入的资源比例分享实际收益的一种合约。产权是区分新制独立学院与其他高等教育办学组织的核心标准。新制独立学院具有与其他高等教育办学组织不同的产权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学院 高等学校 本质特征 产权结构 办学形式
下载PDF
帝制中国的两种基本“公”“私”观及其制度表现——一个从制度回溯观念的尝试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星久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6期773-779,共7页
在帝制中国的政治制度背后隐含着两种不同的“公”“私”观和制度设计原理,一则肯定君权的绝对性,以是否满足君主个人意志以及皇家利益为“公”“私”标准;一则以是否符合儒家式“天理”与“民心”价值观、是否符合较为抽象的国家共同... 在帝制中国的政治制度背后隐含着两种不同的“公”“私”观和制度设计原理,一则肯定君权的绝对性,以是否满足君主个人意志以及皇家利益为“公”“私”标准;一则以是否符合儒家式“天理”与“民心”价值观、是否符合较为抽象的国家共同体利益为“公”“私”分野。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演变史,可谓两种“公”“私”观相互摩擦、渗透的过程。尤其是儒家式“公”“私”价值观对专制制度的濡染与重塑,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某种平衡、约束君权的机制,使得专制国家往往能够逸出“私”的原初目标而兼具公共性和自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私"观 专制国家的公共性 帝制中国
下载PDF
论私法与公法的区分标准 被引量:8
8
作者 孙文桢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49-55,92,共8页
私法与公法区分标准的确定应当从研究市民社会的理论入手,并以家庭、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这三者的关系为基础。根据法律的调整对象是否为非国家统治关系,可将私法与公法区分开来。这种区分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私法观。对于今日中国的民法法... 私法与公法区分标准的确定应当从研究市民社会的理论入手,并以家庭、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这三者的关系为基础。根据法律的调整对象是否为非国家统治关系,可将私法与公法区分开来。这种区分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私法观。对于今日中国的民法法典化而言,这种新的私法观有助于将未来的民法典建成宏伟大厦,而不是将其弄成"三根棒棒";对于民法的理论研究而言,这种新的私法观有助于丰富现有的民法理论,使其更加充实和丰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法 公法 区分标准 非国家统治关系 新的私法观
下载PDF
私法概念之再研究——兼论私法观念的革命 被引量:5
9
作者 孙文桢 《北方法学》 CSSCI 2013年第3期5-13,共9页
私法概念的界定应当从研究市民社会的理论入手,并以家庭、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这三者的关系为基础。根据法律的调整对象是否为国家统治关系,可科学地界定私法。这种界定同时也实现了私法观念的革命,产生了新的私法观。对于今日中国的民... 私法概念的界定应当从研究市民社会的理论入手,并以家庭、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这三者的关系为基础。根据法律的调整对象是否为国家统治关系,可科学地界定私法。这种界定同时也实现了私法观念的革命,产生了新的私法观。对于今日中国的民法法典化而言,这种新的私法观有助于将未来的民法典建成宏伟大厦,而不是将其弄成"三根棒棒";对于民法的理论研究而言,这种新的私法观有助于丰富现有的民法理论,使其更加充实和丰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法 公法 非国家统治关系 新的私法观
下载PDF
西方道德概念史的自我与社会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来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1,共11页
如果说亚里士多德建立了公民道德的概念,那么边沁则建立了私人伦理的概念。休谟区分“自然的德”与“人为的德”,隐含着个人之德与社会之德的区别。康德也讲对自己的义务和对他人的义务,只是后者并无涉及公德。密尔建立个人道德和社会... 如果说亚里士多德建立了公民道德的概念,那么边沁则建立了私人伦理的概念。休谟区分“自然的德”与“人为的德”,隐含着个人之德与社会之德的区别。康德也讲对自己的义务和对他人的义务,只是后者并无涉及公德。密尔建立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两个概念。涂尔干则把每人与自身关系的道德定义为个体道德,与自身之外的关系的道德分为若干层次;以公德私德来看,个体道德属私德,而公德范围则很广。斯洛特的道德观指出,关乎他人的德性比关乎自己的德性更重要,二者之间并不对称;他认为私德多属于非道德的德性。日本明治维新时代风俗改革运动中的条目规定,意在建立日常生活中公共场所的规范。中国古代不能说只重私德轻公德,古代社会公德在礼的体系中,此部分可转化为现代生活的公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道德概念 伦理 公德 私德
下载PDF
我国个人征信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韩鹏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3-58,共6页
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初见端倪,个人征信体系的模式选择应研析和借鉴国外私营征信模式和公共征信模式的经验。国外较为成熟的私营征信模式数据来源广泛,并通过合同协议的方式取得,征信产品较丰富,付费使用,采取市场化运作;公共征信模式... 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初见端倪,个人征信体系的模式选择应研析和借鉴国外私营征信模式和公共征信模式的经验。国外较为成熟的私营征信模式数据来源广泛,并通过合同协议的方式取得,征信产品较丰富,付费使用,采取市场化运作;公共征信模式数据来源较窄,主要通过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获取,免费使用,不进行市场化运作。两种模式的选择取决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信用水平、法律背景以及征信理念等。我国构建个人征信体系过程中,仍要立足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并结合我国继续深化改革、释放改革红利的需要,逐步发展和完善,应在地区试点的经验基础上,逐步推广,并采取公共征信模式,在条件完善时再向私营征信模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征信 私营征信模式 公共征信模式 征信理念 个人信用制度 金融机构
下载PDF
对水权立法的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金海 孙婷 《中国水利》 2007年第23期36-37,45,共3页
水权以水资源为规范对象。水权不能简单等同于民法中的物权或行政法中的行政权,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文化意义和技术背景,同时还承载着制度变迁的价值和理念。水权立法体系应由调整水资源供应面的公法规范和调整水资源需求面的私法规... 水权以水资源为规范对象。水权不能简单等同于民法中的物权或行政法中的行政权,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文化意义和技术背景,同时还承载着制度变迁的价值和理念。水权立法体系应由调整水资源供应面的公法规范和调整水资源需求面的私法规范两部分构成,分配正义和矫正正义分别是水权在水资源供应面和需求面立法的理念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权 立法体系 立法理念 公法 私法
下载PDF
论公德——历史框架与现代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曲蓉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29-35,共7页
公德是与传统私德相对的道德形式,它是儒家文化寻求突破并进行现代转型的理论成果之一,反映了国人追求现代化道德理想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努力。公共利益是衡量公德的核心标准,对公共利益的认知即公共观念是一种特殊的道德意识,是公德的根... 公德是与传统私德相对的道德形式,它是儒家文化寻求突破并进行现代转型的理论成果之一,反映了国人追求现代化道德理想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努力。公共利益是衡量公德的核心标准,对公共利益的认知即公共观念是一种特殊的道德意识,是公德的根本。以公共观念为基础的公德属于德性伦理,只有在德性主义框架下才能得到深刻理解。公德也是一种利群之德,它主要调整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在公德概念的演化过程中,其国家思想、政治思想逐渐弱化,并为社会公德概念所代替,但相应也造成了理论不周全的问题。因此,要阐明公德问题必须追根溯源,从其概念的历史框架中重新发现公德的涵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德 私德 德性 公共利益 公共观念
下载PDF
古代保辜制度与当今人身伤害鉴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大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87-92,共6页
保辜制度作为我国古代独特的一项法律制度,从历史文献中探究其基本内容、起源与流变、制度背后的法律思想以及法律功效,尤其是结合我国当前人身伤害案件的司法和鉴定实践中存在的诸如司法鉴定时机、时限与司法机关办案期限、羁押期限之... 保辜制度作为我国古代独特的一项法律制度,从历史文献中探究其基本内容、起源与流变、制度背后的法律思想以及法律功效,尤其是结合我国当前人身伤害案件的司法和鉴定实践中存在的诸如司法鉴定时机、时限与司法机关办案期限、羁押期限之间的冲突,损害后果与涉案行为之间因果关系重要性认识不足,被害人的民事权利难以得到切实保障等现实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更具有制度意义。借鉴保辜制度的立法思想,能够有效地改良当前的法律移植活动,完善我国人身伤害司法鉴定制度,提高鉴定技术,尤其是区别化地对待刑民事案件,解决疑罪案件的民事赔偿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身伤害 司法鉴定 保辜制度 因果关系
下载PDF
战后日本人公私观的变迁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猛 《日本问题研究》 2017年第1期1-9,共9页
战后日本人的公私观经历了三次变迁。战后初期,随着封建色彩浓厚的近代天皇制及家族制度的解体、"灭私奉公"观念的淡化以及自由民主人权意识的上升,私的立场得到重视和强调。经济增长时期,现代化的企业组织成为日本新兴的共同... 战后日本人的公私观经历了三次变迁。战后初期,随着封建色彩浓厚的近代天皇制及家族制度的解体、"灭私奉公"观念的淡化以及自由民主人权意识的上升,私的立场得到重视和强调。经济增长时期,现代化的企业组织成为日本新兴的共同体,日本传统的主从关系支配下的拟家族式的序列等级制,以及"恩情"与"奉公"的伦理融入企业制度中,日本人的奉公对象普遍指向企业,公的意识高涨。泡沫经济破灭后,终身雇佣制的传统企业经营模式受到冲击,个人能力主义上升,对企业的忠诚意识弱化,重视家庭及个人之私的趋势抬头。与此同时,对爱国心的强调、以及在国家之公与个人之私之间构筑社会公共层面的呼声,体现了日本人公私意识的新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私观 奉公 个人主义
下载PDF
日本政治文化中的“大义名分”与公私观念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猛 《黑河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10-113,共4页
"大义名分"和公私观念是日本政治中的核心观念。"大义名分"在日本多取"君臣之道"之意,且多用于幕府权利衰落或对外扩张(二战)的动乱时代。其最终成为提高天皇世俗权力、呼吁天皇追从者的工具。在动乱结束... "大义名分"和公私观念是日本政治中的核心观念。"大义名分"在日本多取"君臣之道"之意,且多用于幕府权利衰落或对外扩张(二战)的动乱时代。其最终成为提高天皇世俗权力、呼吁天皇追从者的工具。在动乱结束,社会回归稳定以后,"大义名分"中的"君臣之道"就成为主从关系的宣传品或被另外一种"效忠"的思想观念所代替。这种"效忠"思想就是日本人传统公私观中"私"对"公"的"奉公"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义名分 君臣之道 奉公 公私观念 日本
下载PDF
我国公共服务领域PPP模式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万长松 吴盼晴 《唐山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90-94,共5页
将国内和国外文献对PPP模式概念的界定进行了梳理,对当前我国学者对PPP模式理论基础研究中较为统一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对PPP模式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探究,最后对我国大力推行PPP模式的效用问题进行了简单评价。
关键词 PPP模式 公共服务 概念界定 理论基础 模式效用
下载PDF
以科技创新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8
作者 赵志耘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共6页
本文首先阐释了我国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并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特点,指出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不是要推行新自由主义,也不是对凯恩斯主义的全盘否定,而是我国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实践创新;随后论文分析了我国经济存... 本文首先阐释了我国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并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特点,指出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不是要推行新自由主义,也不是对凯恩斯主义的全盘否定,而是我国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实践创新;随后论文分析了我国经济存在的最大问题——创新不足,并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促创新为出发点;最后论文提出了以科技创新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共生创新 公私合作创新
下载PDF
论道德教育的公私观
19
作者 牛丽玲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8-50,共3页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历来注重公与私的区别,崇"公"而抑"私"。无论哪个年代,都提倡"大公无私"、"立公灭私"。然而,这种否定私心的道德教育容易使学生从小就陷于一种无法自拔的原罪感。当行动和信...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历来注重公与私的区别,崇"公"而抑"私"。无论哪个年代,都提倡"大公无私"、"立公灭私"。然而,这种否定私心的道德教育容易使学生从小就陷于一种无法自拔的原罪感。当行动和信念存在巨大落差时,学生就会感到茫然和失落,从而形成一种缺乏自信的心理。因此,道德教育要正确认识公、私之间的关系,要树立正确的公、私价值观,学校的道德教育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塑造健康的"私德",从而培养良好的"公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私观 道德 学校道德教育
下载PDF
纽约布朗克斯地毯宅提案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涛 《时代建筑》 2003年第5期80-86,共7页
地毯式集合住宅作为一种连续的肌理,覆盖整个基地,连结被挡土墙分隔的高低两个社区。地毯上表面构成如画的城市风景,地毯下部空间可容纳多样的城市公共活动,地毯的厚度成为私有住宅本身。
关键词 地毯式集合住宅 低层+多层的混合居住类型 私有住宅与城市公共生活的共生 建筑形式与大地景观的并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