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城色彩折射的建造技艺、管理制度与民族智慧
1
作者 李哲 张梦迪 +2 位作者 伍小敏 拓晓龙 李严 《中国文化遗产》 2024年第3期50-58,共9页
与宫殿、寺庙、石窟等建筑遗产相比,长城在材料色彩方面“乏善可陈”,甚至还出现专有名词“长城灰”,将长城的色彩特征固化。本文通过无人机采集明长城全线图像并引入图像类人工智能提取其主色调,首次量化各段长城色彩、绘制全线色彩地... 与宫殿、寺庙、石窟等建筑遗产相比,长城在材料色彩方面“乏善可陈”,甚至还出现专有名词“长城灰”,将长城的色彩特征固化。本文通过无人机采集明长城全线图像并引入图像类人工智能提取其主色调,首次量化各段长城色彩、绘制全线色彩地图,证明长城“富彩”;并结合材料成分分析、史料挖掘,首次揭示色彩背后蕴含的长城材料色彩法则、色彩质量评价标准与奖励办法,以及以色立威、以建止战的核心意图。这一成果尝试填补古代建筑色彩研究的长城缺环、揭示长城作为军事遗产的材料色彩艺术造诣,挖掘出未开发长城段新的遗产景观资源,从全新的视角助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 建筑色彩 色彩地图 人工智能 地域性材料
下载PDF
长城沿线博物馆建设与长城文化传播研究报告:长城主题博物馆篇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小凤 张朝枝 +3 位作者 焦青青 周紫晴 蒋钦宇 毛若寒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5,130,共11页
为厘清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的长城主题博物馆建设及其长城文化传播现状与关键问题,调研团队于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实地考察了宁夏、陕西、山西等区域长城沿线的134家博物馆。调研发现,截至2023年底建成与未建成的长城主题博物... 为厘清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的长城主题博物馆建设及其长城文化传播现状与关键问题,调研团队于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实地考察了宁夏、陕西、山西等区域长城沿线的134家博物馆。调研发现,截至2023年底建成与未建成的长城主题博物馆共100家,呈现数量显著增长、规模不断扩大、传播主体多元等良好趋势,但存在建设空间分布不均衡、内涵挖掘不足、整体形象展示不全等问题。亟须构建协同传播平台与体系,统一整体形象标识与资源整体命名规范,优化传播理念与模式,加强博物馆社会传播服务能力建设与社会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长城主题博物馆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文化传播 长城文化
下载PDF
关于开展长城预防性保护的几点想法
3
作者 吴美萍 李哲 《中国文化遗产》 2024年第3期67-70,共4页
长城作为一个巨系统型文化遗产,其面临气候变化下日益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大众旅游时代下日益增多的旅游压力,如何就这些潜在危险因素进行提前预防,实现“防患于未然”非常值得讨论。本文简单阐述了预防性保护在不可移动文物领域的界定,... 长城作为一个巨系统型文化遗产,其面临气候变化下日益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大众旅游时代下日益增多的旅游压力,如何就这些潜在危险因素进行提前预防,实现“防患于未然”非常值得讨论。本文简单阐述了预防性保护在不可移动文物领域的界定,提出开展长城预防性保护工作可从灾害风险预防、结构损毁风险预防和生物(人类和动植物)破坏风险预防三个层面展开。具体做法包括:挖掘古代长城营建和管理中的防灾智慧、编制长城灾害风险地图、分类制定长城遗产资源灾害预防措施和应对突发灾害的应急措施、气候变化下适用性保护材料和干预方法、长城沿线定期巡检和专业检修体系建设、长城预防性保护管理体系构建等。最后提出需要将长城作为一个不断变化的生命体来看待,要以管控变化和协同共进的态度去对待长城预防性保护问题,预防性保护的成功实施需要基于扎实的基础研究和广泛的民众参与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保护 长城 防灾 灾害风险地图 气候变化 专业检修
下载PDF
Stereo mapping of Ming Great Wall with remote sensing 被引量:1
4
作者 CHEN Jun JIN ShuPing +4 位作者 LIAO AnPing ZHAO YouSong ZHANG HongWei RONG DaWei YANG ZhaoJu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0年第21期2290-2294,共5页
Listed by UNESCO in 1987 as a World Heritage site,the world-famous Ming Great Wall stretches several thousands of kilometers across northern China,and served as a massive military defensive system which in recent time... Listed by UNESCO in 1987 as a World Heritage site,the world-famous Ming Great Wall stretches several thousands of kilometers across northern China,and served as a massive military defensive system which in recent times has a unique historical,artistic and scientific value.Due to historical reasons and lack of advanced technologies,construction resources and conservation status of Ming Great Wall have not been investigated in any systematic manner;indeed,the extent of the Great Wall has not even been measured.This has resulted in a shortage of reliable first-hand scientific information on actual size,spatially resource distribution and preservation status of this World Heritage site.Driven by the urgent need to establish protection,research,reno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Ming Great Wall,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and spatial mapping was jointly organized and completed by the State Bureau of Survey and Mapping and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Culture Heritage.High resolution digital stereo models at 1:10000 map scale covering the whole length of the Ming Great Wall have been created by photogrammetric reconstruction using nearly ten thousand aerial images.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attributes of the wall sections,trenches and various subsidiary facilities in the surroundings of the Great Wall were measured with the help of digital photogrammetry workstations and results from field studies.Reliable and precise information about the Ming Great Wall has now been obtained and documented,including surface lengths,resource distribution,and preservation status.For example,the total length of Ming Great Wall is 8851.8 km,of which 6259.6 km is of actual wall,2232.5 km of natural terrain,and 359.7 km of trenches.In category lengths,1828.8 km is constructed of stone,3411.3 km of earth,249.6 km in brick,197.5 km of cliff wall and the rest 572.4 km of other means.Such information provides the scientific basis and strong platform in helping to delineate areas needing protection,in planning conservation and renovation programs,as well as digital archiving for posterity and web-based applications for modern promotions of one of the world's great attractions,the Ming Great W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立体声 测绘管理 长城 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世界遗产 遥感 科学价值
原文传递
基于文化基因理念的九门口长城图谱设计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朱月 任可馨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367-376,共10页
目的 基于文化基因理念构建九门口长城文化基因的可视化科普图谱。方法 以世界文化遗产九门口长城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综述、田野考察,深入挖掘长城遗址及周边沿线文化资源。基于文化基因不同的表达形态和识别维度,将九门口长城文化资... 目的 基于文化基因理念构建九门口长城文化基因的可视化科普图谱。方法 以世界文化遗产九门口长城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综述、田野考察,深入挖掘长城遗址及周边沿线文化资源。基于文化基因不同的表达形态和识别维度,将九门口长城文化资源划分为显性文化基因和隐性文化基因。提取核心文化基因并有效组织内在文化逻辑结构,依此构建九门口长城文化基因谱系图。运用视觉修辞方法进行符号转译,通过网格设计系统进行视觉层级划分及信息可视化设计。结论 从设计学视角引入文化基因理念,将历史文化信息转译为受众熟悉的视觉语言。九门口长城科普图谱科学系统地呈现了长城相关文化信息,以期为长城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提供借鉴,助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基因 九门口长城 科普图谱 信息可视化设计
下载PDF
基于GIS的明代长城边防图集地图道路复原——以大同镇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曹迎春 张玉坤 张昊雁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8-144,共7页
基于GIS的表面成本和最短路径分析,以明代长城边防图集为依据,计算并绘制明长城军事防御聚落——大同镇的道路图,复原其空间布局、交通网络和驿传通行等信息,并论证GIS用于复原古代道路的可行性。同时,基于道路图初步分析大同镇的防御... 基于GIS的表面成本和最短路径分析,以明代长城边防图集为依据,计算并绘制明长城军事防御聚落——大同镇的道路图,复原其空间布局、交通网络和驿传通行等信息,并论证GIS用于复原古代道路的可行性。同时,基于道路图初步分析大同镇的防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明长城边防图集 道路复原 表面成本 大同镇
下载PDF
从专题地图到数字地球——20世纪我国地图科技复兴的一角 被引量:9
7
作者 陈述彭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6,共2页
即将迎来国庆60周年和我国测绘科学事业50周年庆典之际,作者为我国测绘事业实现数字化和信息化转型而欢呼。作者以50年来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参与国家地图集与制图自动化、遥感专题制图到数字地球的探索历程,风雨如磐,感慨万千。
关键词 国家大地图集 制图自动化 遥感专题制图 电子地图
下载PDF
第一幅长城地图《九边图说》残卷——兼论《九边图论》的图版改绘与版本源流 被引量:12
8
作者 赵现海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4-95,共12页
世界上第一幅长城地图《九边图说》是明代许论在嘉靖十三年绘制的,该图描绘了包括镇城、关楼、卫所、营堡、驿站在内的多层次、立体性的长城防御体系。《九边图说》残卷东起镇北关,西至偏头关西,现存三门峡市博物馆,是许论上呈世宗... 世界上第一幅长城地图《九边图说》是明代许论在嘉靖十三年绘制的,该图描绘了包括镇城、关楼、卫所、营堡、驿站在内的多层次、立体性的长城防御体系。《九边图说》残卷东起镇北关,西至偏头关西,现存三门峡市博物馆,是许论上呈世宗的副本。《九边图说》采用中国古代地图绘制中的形象绘法,对当时流传的,目前研究评价甚高的“计里画方”与图例绘法并未采用,而是以直观、实用为目的,反映出明代仍然继承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中的人文传统。单纯以科学、定量方法衡量、构建中国古代地图史,是一种基于西方现代制图学的观念。这种方法并不符合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内在传统。作为第一幅长城地图,《九边图说》残卷具有重要的学术与文物价值。存世多个版本的《九边图论》、《九边图》,只有谢少南刻本基本反映了《九边图论》原貌,其他皆有所改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地图 《九边图说》残卷 《九边图论》 许论
下载PDF
试论地图上的长城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孝聪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1-70,共10页
中国古代地图上绘制长城的传统由来已久,但古地图上绘制的长城,除展现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军事防御工事之外,还表达了古人心目中所赋予长城的各种政治文化内涵,如作为"华夷"之间的界线等。对于明清两朝所绘专题性长城舆图的分... 中国古代地图上绘制长城的传统由来已久,但古地图上绘制的长城,除展现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军事防御工事之外,还表达了古人心目中所赋予长城的各种政治文化内涵,如作为"华夷"之间的界线等。对于明清两朝所绘专题性长城舆图的分析,使我们从中读到更多的历史信息,从而深化了对于中国历史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图 长城 九边 长城专题图
下载PDF
长城专题影像地图符号制作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江霞 谢国华 《地理空间信息》 2011年第3期151-152,155,共3页
介绍了甘肃省境内明长城专题地图符号的制作方法,对长城影像地图专题符号制作的关键技术进行探讨和研究;提出了利用制图软件进行专题地图符号制作,并且形成了完整的、规范化的系列符号,为统一、快速制作长城资源专题影像图奠定坚实基础... 介绍了甘肃省境内明长城专题地图符号的制作方法,对长城影像地图专题符号制作的关键技术进行探讨和研究;提出了利用制图软件进行专题地图符号制作,并且形成了完整的、规范化的系列符号,为统一、快速制作长城资源专题影像图奠定坚实基础,满足了文物管理部门对甘肃省境内明长城资源管理、保护、研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专题影像地图 地图要素 地图符号
下载PDF
长城图像的存留与缺失:政治和文化观念的表述——以《华夷图》和《大明混一图》为分析重点 被引量:3
11
作者 管彦波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41-45,共5页
历史上,以长城为中心的广袤地带,向来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互动交往的重要区域,自然,长城也就成为古地图上一个重要的地理要素。然而,在古代诸多强调华夷一体、天下一统的天下大势图上,长城图像的存留与缺失并不仅是绘图者随意... 历史上,以长城为中心的广袤地带,向来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互动交往的重要区域,自然,长城也就成为古地图上一个重要的地理要素。然而,在古代诸多强调华夷一体、天下一统的天下大势图上,长城图像的存留与缺失并不仅是绘图者随意的选择,可能蕴涵着更加丰富和多元的政治与文化内涵,需要联系具体的时代背景进行历时的关联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舆图 长城图像 观念表述
下载PDF
甘肃省明长城资源调查专题地图技术方案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江霞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1年第4期216-218,共3页
介绍了甘肃省明长城资源调查中重要图件——专题图的制作方案和流程。基于GIS软件的优势,探讨利用空间基础资料结合专题数据制作专题地图的一种新思路,为甘肃省境内明长城的保护、研究与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 长城资源 长城专题影像地图 符号库
下载PDF
封锁下的隐秘交通--明长城暗门建筑类型及其价值揭示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哲 拓晓龙 +2 位作者 姚旺 张梦迪 李严 《新建筑》 2022年第2期140-144,共5页
以往认为缘边分布的“关”和“口”是长城内外人员、物资和信息交流的通道,然而在明长城各关口之间还存在“毛细血管”层级的官方孔道——暗门。被长期忽视的暗门此前仅以局部个例示人,文章首次借助明长城全线图像数据筛检、史料挖掘及... 以往认为缘边分布的“关”和“口”是长城内外人员、物资和信息交流的通道,然而在明长城各关口之间还存在“毛细血管”层级的官方孔道——暗门。被长期忽视的暗门此前仅以局部个例示人,文章首次借助明长城全线图像数据筛检、史料挖掘及全线普查,发现其不仅数量众多、沿线分布广泛,且因地形环境、通关需求衍生出类型丰富的暗门体系。此外,暗门在边疆民族互动中扮演多面角色,深度参与缘边基层社会的发展,影响长城内外政治经济关系的走向。研究揭示暗门蕴含的古代军事智慧及相应的工程规划建设思想,分析其对长城内外经济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长城 暗门 建筑图谱 军事智慧 数字复原
下载PDF
吐鲁番盆地古代长城资源分布图的编制与分析研究
14
作者 徐佑成 江红南 《吐鲁番学研究》 2010年第1期147-156,共10页
吐鲁番盆地是古代西域通达中原的重要孔道;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良的绿洲自然环境,成为古代中原王朝经营西域必须控制的目标;在《汉书·西域传》、《后汉书·西域传》、《隋书·裴矩传》等文献资料中对其在中西交通中的... 吐鲁番盆地是古代西域通达中原的重要孔道;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良的绿洲自然环境,成为古代中原王朝经营西域必须控制的目标;在《汉书·西域传》、《后汉书·西域传》、《隋书·裴矩传》等文献资料中对其在中西交通中的位置和作用皆有记载。吐鲁番现存古代长城资源数量众多;如何反映古代长城资源在吐鲁番的地理位置、分布状况、交通线路状况、保存状况,以及与城址之间的关系,这需要我们编制吐鲁番长城资源及城址的分布图。通过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对吐鲁番古代长城资源全面的实地调查,具备了详实的资料,为编制古代长城资源分布图奠定了基础。本文重点介绍专业地理信息软件对地理底图的校正、矢量化方法,实地采集GPS坐标数据如何准确地标绘在古代长城资源分布图上,以及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对长城资源分布图中涉及的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盆地 古长城资源 分布图校正 矢量化 编制
下载PDF
辽宁省明长城测量项目作业流程及质量控制
15
作者 王宁 王青山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0年第3期216-218,共3页
随着"长城保护工程"的实施,长城资源调查成了"长城保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施基础,计划分明长城调查、秦汉长城调查和其他时代长城调查三个阶段,并于2010年完成。本文主要阐述了辽宁省明长城测量项目的工作要... 随着"长城保护工程"的实施,长城资源调查成了"长城保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施基础,计划分明长城调查、秦汉长城调查和其他时代长城调查三个阶段,并于2010年完成。本文主要阐述了辽宁省明长城测量项目的工作要点及流程,并结合辽宁省明长城测量项目的生产实践,介绍了长城专题要素采集和长城长度测量的方法,以及其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三加密 长城专题要素 长城长度测量 质量控制
下载PDF
满文古地图与俄文古地图的邂逅
16
作者 承志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1,共31页
本文以东西方地理知识的互动为视角,通过梳理满文《吉林九河图》的研究史以及在其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指出该图在研究过程中被以讹传讹,其结果导致了中外研究的错误观点。这幅地图最早的研究者吉田金一指出该图成图于1690年左右,... 本文以东西方地理知识的互动为视角,通过梳理满文《吉林九河图》的研究史以及在其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指出该图在研究过程中被以讹传讹,其结果导致了中外研究的错误观点。这幅地图最早的研究者吉田金一指出该图成图于1690年左右,随后逐渐被中外学界误认为是中俄尼布楚谈判中清廷代表使用的地图。本文指出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满文所谓《口外九大人图》,是《吉林九河图》的原图,而“口外九大人图”乃是后人命名。接着以尼布楚谈判过程中西伯利亚东北部的里雅那江分界地为线索,探讨了《吉林九河图》中的西伯利亚地理地名知识。最后指出,俄罗斯使者斯帕法里1676年到北京携入俄文《西伯利亚地图》(1673年),被清廷译成汉文地图,其局部就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亚洲西北河流图》。清廷同时依据《西伯利亚地图》,按照中国山水画的风格,绘制了一幅汉文《西伯利亚地图》(康熙时期,彩色,纸本)。虽然目前留下的只是该图的局部内容,但足以证明中俄两国在康熙十五年(1676)左右相互交流过地图资料的事实。这些地理知识乃是后来绘入满文《口外九大人图》以及《吉林九河图》等欧亚东北部地图的知识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九河图》 中俄尼布楚谈判 《口外九大人图》 《亚洲西北河流图》
下载PDF
西方舆图所见元明清时期中国疆域形象辨正
17
作者 孔迎川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1-212,F0003,共13页
元朝时期,东来的欧洲使者描绘出了他们所谓“契丹”“蛮子”的中国疆域形象,奠定了突出族群分异的西方中国舆图绘制传统。明至清初,“China”的中国概念形成,西方传教士更多接触到的是明朝疆域形象,形成了“中原王朝为中国”“长城以北... 元朝时期,东来的欧洲使者描绘出了他们所谓“契丹”“蛮子”的中国疆域形象,奠定了突出族群分异的西方中国舆图绘制传统。明至清初,“China”的中国概念形成,西方传教士更多接触到的是明朝疆域形象,形成了“中原王朝为中国”“长城以北非中国”的错误时空观念。明清易代后,杜赫德与唐维尔等人对“清朝中国”的描述在已有错误时空观念的基础上,建构出“中华帝国”包含“中国”的“板块帝国”绘图模式。这种绘图模式对西方中国边疆研究及中国地图绘制影响深远。西方“绘制中国”的同时,也在按照其标准定义“中国疆域”。理解这一历史过程,对认清西方对中国疆域形象的歪曲,形成中国自主的疆域理论体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舆图 疆域形象 中国地图 长城 大一统
原文传递
明代长城地图绘制与《延绥东路地里图本》考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现海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17,共10页
明朝构建了规模庞大的长城防御体系,反映这一防御体系的长城地图也绘制甚多。其中各镇定期绘制了大量分路地图,是详细反映各路长城具体情况的地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延绥东路地里图本》孤本是目前所见仅存的单行路级地图。该图绘制于... 明朝构建了规模庞大的长城防御体系,反映这一防御体系的长城地图也绘制甚多。其中各镇定期绘制了大量分路地图,是详细反映各路长城具体情况的地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延绥东路地里图本》孤本是目前所见仅存的单行路级地图。该图绘制于万历前期,采取传统的形象绘法,不仅直观地反映出这一时期延绥镇东路长城防御体系的整体面貌,而且较为准确地绘制出了长城设施位置与空间布局,反映出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具有依托当时技术条件,追求科学化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长城地图 绘制 《延绥东路地里图本》 形象绘法 科学
原文传递
基于ArcGIS与Illustrator的长城专题影像图制作 被引量:3
19
作者 魏韡 陈昊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0-673,I0007,共5页
长城专题影像图作为长城测量项目重要的成果之一,是以航空遥感影像为基础,负载大量现势性强的基础空间数据和长城专题信息数据,从而可以满足长城修复、保护等各项工作。通过分析当前专题图制作的两种主要技术,提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长城专题影像图作为长城测量项目重要的成果之一,是以航空遥感影像为基础,负载大量现势性强的基础空间数据和长城专题信息数据,从而可以满足长城修复、保护等各项工作。通过分析当前专题图制作的两种主要技术,提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和专业绘图软件(Illustrator)联合实现专题图制作的方法,以设计和制作长城专题影像图为例,详细介绍了该模式下专题影像图的整体设计、数据组织及处理、图廓整饰等。通过应用说明:这种混合制图方式不仅可提高绘图精度、丰富地图内容表示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且能提高绘图效率、降低工作成本,在专题地图制作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 地图设计 地理信息系统(GIS) 绘图软件(Illustrator)
原文传递
《延绥东路地理图本》研究
20
作者 尚珩 《故宫学刊》 2018年第1期130-148,共19页
《延绥东路地理图本》是现存已知明代延绥镇长城唯一的彩绘军事地图。地图经分析应为残本,但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文物价值。本文旨在通过研读《图本》所绘内容及特点,结合传世文献,分析《图本》的成图年代及其所反映的延绥长城防御... 《延绥东路地理图本》是现存已知明代延绥镇长城唯一的彩绘军事地图。地图经分析应为残本,但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文物价值。本文旨在通过研读《图本》所绘内容及特点,结合传世文献,分析《图本》的成图年代及其所反映的延绥长城防御体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延绥镇 地理 长城 地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