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板块北缘东段二叠纪的构造属性:来自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的制约 被引量:53
1
作者 曹花花 许文良 +2 位作者 裴福萍 郭鹏远 王枫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733-2750,共18页
本文对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大河深组、关门咀子组火山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便制约该区的区域构造演化。大河深组和关门咀子组火山岩中的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晶,具有清晰的岩浆振荡生长环带和条痕状吸收(玄武... 本文对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大河深组、关门咀子组火山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便制约该区的区域构造演化。大河深组和关门咀子组火山岩中的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晶,具有清晰的岩浆振荡生长环带和条痕状吸收(玄武安山岩)的特点,其Th/U比值高达0.31~1.56,表明其岩浆成因。测年结果表明,桦甸大河深组流纹岩形成于早二叠世(279±3Ma~293±2Ma),珲春和图们关门咀子组玄武安山岩和玄武岩分别形成于早二叠世(275±7Ma)和晚二叠世(250±5Ma)。大河深组火山岩SiO2含量介于64.9%~75.4%,Mg#值介于0.21~0.57,属于中钾-高钾钙碱性系列,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s)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如Nb、Ta、Ti)以及P元素,类似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岩;其锆石的εHf(t)值为+0.9~+10.37,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值为785~1240Ma,表明它们均起源于中-新元古代新增生玄武质下地壳的部分熔融。珲春早二叠世关门咀子组属于中钾钙碱性系列;贫硅(53.4%~53.7%)和HFSEs,富铝(16.4%~16.8%)和LILEs,具有较低的稀土元素总量,以及较平坦的稀土配分型式,显示出岛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属性;该组火山岩的原始岩浆应起源于受俯冲板片脱水熔融交代的亏损地幔楔。图们晚二叠世关门咀子组玄武岩SiO2含量为48.7%~49.6%,Mg#值高达0.64~0.72,相对富集LREEs和LILEs,亏损HREEs和HFSEs,具有火山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属性,同时其εNd(t)=+6.01,暗示其原始岩浆起源于亏损的岩石圈地幔。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早二叠世至晚二叠世期间,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吉林中部地区)和兴凯地块西南缘均处于古亚洲洋的俯冲作用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 火山岩 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构造背景 华北板块北缘东段
下载PDF
1955-2012年南北疆气温、降水及相对湿度趋势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何毅 杨太保 +2 位作者 陈杰 冀琴 徐旻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9-277,共9页
利用新疆境内的12个国家标准气象站1955—2012年温度、降水和相对湿度数据,通过气候趋势分析、气候突变分析及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近60a来南北疆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60a来南北疆的温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以北疆增温幅度较... 利用新疆境内的12个国家标准气象站1955—2012年温度、降水和相对湿度数据,通过气候趋势分析、气候突变分析及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近60a来南北疆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60a来南北疆的温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以北疆增温幅度较南疆明显;不同温度指标的增幅大小排列为:年平均最低温度(Tmin)>年平均温度(Tmean)>年平均最高温度(Tmax);2)南北疆的年平均温度(Tmean)、年平均最高温度(Tmax)、年平均最低温度(Tmin)均有突变发生。其中,北疆的突变时间均在1987—1989年,南疆的突变时间均在1993—1994;3)南北疆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不如气温变化明显,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北疆降水量变化相对稳定,而南疆呈增加趋势;南疆的年均降水量在1981年发生突变;而北疆的正反序列曲线均未超过95%置信度线,未出现突变点;4)北疆年均相对湿度总体上呈减少趋势,而南疆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南北疆相对湿度总体经历了"增加—减少—增加—减少"的变化。从全区来看,进入21世纪南北疆相对湿度均急剧减少;5)Morlet小波分析结果显示,南北疆的气温均存在4a和8a的明显周期,降水量、相对湿度均存在3a,6a和16a左右的周期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温度和降水 相对湿度 MORLET小波分析 南北疆
下载PDF
现代北方人生活方式与冬季体育运动 被引量:21
3
作者 杨树人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6-9,共4页
阐述了冬季体育运动与北方人生活的密切关系 ,以及他对北方人生存和发展的平衡、调节和素质提高的作用 ,并分析冬季体育运动对现代北方人“终身体育”
关键词 北方人 冬季体育 生活方式
下载PDF
北朝民族史撰述的发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志刚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4-29,共6页
在中国史学史上,北朝的民族史撰述有了进一步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以邓渊、崔浩史学活动为代表的民族史撰述奠基阶段;第二,以李彪、崔鸿、郦道元为代表的民族史撰述走向繁荣阶段;第三,以魏收为代表的民族史撰述趋于成熟阶段。... 在中国史学史上,北朝的民族史撰述有了进一步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以邓渊、崔浩史学活动为代表的民族史撰述奠基阶段;第二,以李彪、崔鸿、郦道元为代表的民族史撰述走向繁荣阶段;第三,以魏收为代表的民族史撰述趋于成熟阶段。它们不仅深刻地反映了当时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而且自觉、有力地推动了构建新的历史文化认同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史撰述 大一统民族史观 北朝史学 民族融合
下载PDF
基于SPEI指数的秦岭南北地区干旱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2
5
作者 高涛涛 殷淑燕 王水霞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61-770,共10页
基于秦岭南北地区47个气象站点1960—2016年实测气象资料,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定量分析了秦岭南北地区不同时间尺度干旱发生频率和强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试图揭示该区域干旱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SPEI值能够较好的反映秦岭南... 基于秦岭南北地区47个气象站点1960—2016年实测气象资料,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定量分析了秦岭南北地区不同时间尺度干旱发生频率和强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试图揭示该区域干旱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SPEI值能够较好的反映秦岭南北地区的干旱特征及干湿演变状况。从时间变化上看,近57 a来秦岭南北地区呈干旱化趋势,以20世纪90年干旱化趋势最为显著,干旱化趋势最显著的区域为秦岭以北地区,但近22 a秦岭南北地区开始出现湿润化趋势;从季节来看,四季大部分区域呈干旱化趋势,秋季干旱化趋势最显著且开始最早,春季次之,冬、夏干旱化趋势相对不显著。从空间来看,秦岭南北地区在年、季、月尺度上均有干旱发生且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其中秦岭以北地区干旱发生频率较高,其他子区域干旱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较为复杂。干旱发生强度呈现出中西部强,四周弱的特点,干旱发生强度最强的地方为陕西石泉,为14.7%,最弱的地方为四川阎中,为2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I指数 气象干旱 干旱发生强度 秦岭南北地区
下载PDF
北宋医书刊刻及其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宗勇 《河西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56-60,共5页
北宋时刊刻出版了大量医学书籍.医书的刊刻和规范推动了北宋医学事业的发展,增加了全社会的知医人数,进一步促成了许多新医学著作产生.这些医学书籍在国家和精英阶层的推动下,作为国家宣扬教化与儒家士大夫追求人生成就的一种形式,影响... 北宋时刊刻出版了大量医学书籍.医书的刊刻和规范推动了北宋医学事业的发展,增加了全社会的知医人数,进一步促成了许多新医学著作产生.这些医学书籍在国家和精英阶层的推动下,作为国家宣扬教化与儒家士大夫追求人生成就的一种形式,影响力不断增强.对中医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医书刊刻 影响
下载PDF
秦金银制品的考古发现及相关问题初论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宇 《文博》 2016年第4期19-26,共8页
秦金银器的出土地点主要集中在甘肃、陕西等地,在全国其它地方也有零星出土。本文从考古出土的秦金银器的类别及其特点等方面进行论述,并着重讨论了秦金银质车马器的制作和使用,此外还对秦在金银器制造使用方面与北方少数民族进行的文... 秦金银器的出土地点主要集中在甘肃、陕西等地,在全国其它地方也有零星出土。本文从考古出土的秦金银器的类别及其特点等方面进行论述,并着重讨论了秦金银质车马器的制作和使用,此外还对秦在金银器制造使用方面与北方少数民族进行的文化交流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金银器 金银质车马器 北方文化
下载PDF
云冈石窟流失海外之“菩萨抚琴”雕像考
8
作者 李美燕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6-160,共5页
法国的吉美博物馆藏有一尊云冈石窟流失海外之"菩萨抚琴"雕像,据笔者于2007年在该馆对此雕像所做实地审视与拍摄,并在2013年与2014年在云冈石窟研究院针对云冈石窟雕像中的"琴"型乐器做考察,笔者发现该馆所藏的&qu... 法国的吉美博物馆藏有一尊云冈石窟流失海外之"菩萨抚琴"雕像,据笔者于2007年在该馆对此雕像所做实地审视与拍摄,并在2013年与2014年在云冈石窟研究院针对云冈石窟雕像中的"琴"型乐器做考察,笔者发现该馆所藏的"菩萨抚琴"雕像在云冈石窟中是个特例,此雕像不论是在造型上还是在抚琴的指法动作上,皆与其他见诸云冈石窟之"琴"型乐器不同,此尊雕像究竟是否为云冈石窟流失海外的遗物呢?倘其确实为云冈石窟之遗物,则可为汉文化之古琴在北魏时期作为佛教表法的乐器之一提出更多的证据;反之,这尊雕像的年代就有待更多的证据再厘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型艺术 云冈石窟 菩萨抚琴 古琴 北魏 佛教造像 吉关博物馆
下载PDF
From Immortality to Mortality: Images of Tang Courtesans in Verse, Painting, and Anecdote 被引量:1
9
作者 Jing Wang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2年第2期277-293,共17页
This paper examines different modes of representation of the courtesan in the poetry, painting and anecdotes of the Tang dynasty,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disparities between these genres. Examples of courtesan poe... This paper examines different modes of representation of the courtesan in the poetry, painting and anecdotes of the Tang dynasty,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disparities between these genres. Examples of courtesan poems idolized these entertaining girls and featured a poetic approach that drew on early romantic depictions of goddesses. The courtesan was presented as an immortal woman, given a transcendental dimension. These elements were echoed and reinforced in visual depictions in grotto or mausoleum murals. Stories from the Beili zhi (Records of the northern quarter), a collection of anecdotes about courtesans in Chang'an by a contemporary Tang scholar, show a different set of criteria for immortality. The author held up to his readers a more realistic and faithful mirror of the courtesan's manners and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rtesan scholar official TRANSCENDENCE Beili zhi (Records of thenorthern quarter) MURAL
原文传递
林西井沟子的早期游牧遗存及其他——《林西井沟子》读后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艳 郑君雷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1-99,共9页
西拉木伦河流域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区域。2002~2003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联合发掘的赤峰市林西县井沟子遗址西区墓地带来了新的惊喜。
关键词 井沟子类型 晚期青铜时代 游牧遗存 北方游牧民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