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之洞兴文理念与近代湖北文教兴革
1
作者 梅伟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2-140,共9页
张之洞从学政到总督,前后近二十年致力于近代湖北的文教兴革。面对内忧外患的时代危局,如何实现救亡图存,张之洞明确人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倡导“通经致用”致力于传统书院的改制,提炼“中体西用”开启新式学堂的践行,文教兴邦成为张之... 张之洞从学政到总督,前后近二十年致力于近代湖北的文教兴革。面对内忧外患的时代危局,如何实现救亡图存,张之洞明确人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倡导“通经致用”致力于传统书院的改制,提炼“中体西用”开启新式学堂的践行,文教兴邦成为张之洞一生的烙印。张之洞以“广雅之度”凝聚士人以储才育林,以“会通中西”开设文化辅助部门以健全新式教育机制,以“匡济时艰”创建书院、学堂以达文教兴邦,尽显政治家型教育家的风范。张之洞湖北文教兴革的当代启示在于其坚守儒家传统诠释了文化自信,兼容西学体现了开放视野,对待西方文化呈现出肯定中有批评、批评中有吸收、吸收中有扬弃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文教兴革 通经致用 中体西用
下载PDF
产业用地更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浙江“亩产论英雄”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
2
作者 李甜甜 徐忠国 《上海国土资源》 2024年第3期65-70,共6页
面对资源和环境要素的瓶颈制约,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本文以浙江“亩产论英雄”这一地方实践为例,研究探讨了产业用地更新影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研究结果表明:浙江“亩产论英雄”的核心动力在于创... 面对资源和环境要素的瓶颈制约,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本文以浙江“亩产论英雄”这一地方实践为例,研究探讨了产业用地更新影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研究结果表明:浙江“亩产论英雄”的核心动力在于创新,通过技术创新能够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释放市场“无形之手”,善用政府“有形之手”,二者有机结合,共同推动着新质生产力发展;通过建设并完善企业综合评价大数据平台,同时引进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新质生产力形成提供实体支撑;主张以最小的资源环境消耗取得最大的发展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实施产业用地更新策略,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新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规划管理 产业用地更新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亩产论英雄 理论与实践逻辑
下载PDF
再论矿区生态系统恢复重建 被引量:151
3
作者 白中科 周伟 +3 位作者 王金满 赵中秋 曹银贵 周妍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共9页
研究目的: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剖析国土空间矿区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目标、对象、方法、途径。研究方法:"理论方法—工程技术—试验示范—标准规程—监测监管—推广应用"互逆研究范式。研究结果:(1... 研究目的: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剖析国土空间矿区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目标、对象、方法、途径。研究方法:"理论方法—工程技术—试验示范—标准规程—监测监管—推广应用"互逆研究范式。研究结果:(1)从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角度,将矿区生态系统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四种类型、三个过程,以及不同恢复重建方案对效益的影响;(2)从技术经济角度佐证原脆弱生态系统、极度退化生态系统、不可逆转生态系统、重建生态系统正向演替与逆向演替的可能;(3)从地上光温资源、地表水土资源和地下矿产资源变化角度,将矿区生态系统演变划分为极不稳定生态系统、不稳定生态系统、低稳定生态系统、高稳定生态系统4种模式;(4)通过大量的实践,在系统诊断矿区生态系统受损特征与恢复重建的学科支撑基础上,提出并验证了矿区"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景观重现、生物多样性重组与保护"的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实现途径;(5)讨论了矿区生态恢复重建研究具有普适意义、提供中国方案的国情差异认知、学科交叉认知、规划决策认知和环境规制认知。研究结论:为国土空间矿区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土地复垦 生态恢复重建 矿区 方法论 实践论 环境规制
下载PDF
城市土地整理理论与实践探析 被引量:33
4
作者 杨红 陈百明 +2 位作者 高永 张蓬涛 刘新卫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0-57,共8页
城市土地整理是土地整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市土地资源合理、高效、集约利用的有效措施。其实质是合理组织城市土地利用,使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结构和关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过程。... 城市土地整理是土地整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市土地资源合理、高效、集约利用的有效措施。其实质是合理组织城市土地利用,使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结构和关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过程。文章从分析城市土地整理的内涵出发,提出了城市土地整理的理论依据.并对城市土地整理的潜力与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针对我国近几年城市土地整理的实践.提出了城市土地整理的程序及应用模式.探析城市土地整理对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等引起的效应,对于丰富城市土地整理理论,规范和指导城市土地整理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 土地整理 理论 实践
下载PDF
土地利用中的伦理学问题探讨 被引量:31
5
作者 吴次芳 叶艳妹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16,共6页
土地利用的观念、意识、视角、责任心、价值取向等伦理问题直接影响土地利用的结果。从土地伦理的起源和发展角度来看 ,土地利用应坚持公众利益最大、环境损害最小、分配公正和世代义务等伦理原则 ,人类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应该尊重自然、... 土地利用的观念、意识、视角、责任心、价值取向等伦理问题直接影响土地利用的结果。从土地伦理的起源和发展角度来看 ,土地利用应坚持公众利益最大、环境损害最小、分配公正和世代义务等伦理原则 ,人类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应该尊重自然、尊敬全部生命形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伦理学 伦理原则 自然 土地价值 土地健康 道德判断 社会公平 伦理责任 伦理标准
下载PDF
《软件项目管理》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的交融关系 被引量:13
6
作者 韩万江 张笑燕 陆天波 《软件》 2014年第2期165-168,共4页
论文针对课程教学改革问题,提出了理论与实践的交融关系以及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了CDIO理念、情景教学模式、交互讨论模式、案例分析、视频展示、课程网站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阐述了各种方法和手段在《软件项目管理》课程中理... 论文针对课程教学改革问题,提出了理论与实践的交融关系以及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了CDIO理念、情景教学模式、交互讨论模式、案例分析、视频展示、课程网站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阐述了各种方法和手段在《软件项目管理》课程中理论和实践交融关系的具体应用,详细描述了课程的操作流程和结果,也描述了资源共享的建设,结果证明理论和实践新型关系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授课效率,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简要说明论文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研究目的、采用方法和主要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与实践关系 交融关系 教改 CDIO 情景模式
下载PDF
中国乡村革命研究中的叙事困境——以“土改”研究文本为中心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佩国 《中国农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2-76,共5页
在有关二十世纪中国乡村革命的研究中 ,存在着诸多的叙事困境 ,如“革命”与“现代化”叙事的两难 ,革命叙事中的官方表达与实践逻辑的背离 ,地主与农民的对立 ,国家权力与村落社会的二元解释等等。突破这些困境所采取的研究策略 ,应是... 在有关二十世纪中国乡村革命的研究中 ,存在着诸多的叙事困境 ,如“革命”与“现代化”叙事的两难 ,革命叙事中的官方表达与实践逻辑的背离 ,地主与农民的对立 ,国家权力与村落社会的二元解释等等。突破这些困境所采取的研究策略 ,应是深入乡土社会内部去观察、理解农民行为的社会历史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乡村革命 乡土社会 农民行为 革命史学 革命实践 土地改革 研究文本 叙事 编史学范式
下载PDF
基于产能核算的耕地人口承载力动态预测研究——以四川省郫县为例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雪萍 周介铭 +2 位作者 何伟 蒋贵国 潘洪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1期114-118,共5页
为了科学预测耕地人口承载力水平,以成都市郫县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在产能核算的基础上,形成了耕地生产能力的动态预测模型和土地承载力模型,进而划分人口承载力分区,并对郫县耕地的人口承载力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郫县2020年... 为了科学预测耕地人口承载力水平,以成都市郫县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在产能核算的基础上,形成了耕地生产能力的动态预测模型和土地承载力模型,进而划分人口承载力分区,并对郫县耕地的人口承载力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郫县2020年耕地生能力为50.5718万t,未来的耕地人口承载力较大,但是分布非常不均匀,乡镇之间可承载人数差距最大可达194377人;(2)犀浦、郫筒、红光等社会经济发达的地区耕地的人口承载力较小,人地矛盾尖锐,SR均大于0.90;(3)根据实证研究本测算方法符合了当地实际,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能核算 人口承载力 理论产能 实际产能 郫县
下载PDF
国内外生态用地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11
9
作者 符蓉 喻锋 于海跃 《国土资源情报》 2014年第2期32-36,共5页
生态用地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对于我国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国内外生态用地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实际管理工作进行了归纳综述,在探讨生态用地内涵与范围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我国与其他国家... 生态用地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对于我国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国内外生态用地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实际管理工作进行了归纳综述,在探讨生态用地内涵与范围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相关工作,并对我国今后生态用地管理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用地 理论 实践 国内外
下载PDF
和谐人地关系亟需树立土地伦理观念 被引量:9
10
作者 石忆邵 卜海燕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年第3期98-102,共5页
土地是一切事物的根本。土地危机直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必须树立一种土地伦理道德观念,自觉地爱护和尊重土地,从根本上去协调人地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人地关系和谐以及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是土地伦理的基本目标和要... 土地是一切事物的根本。土地危机直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必须树立一种土地伦理道德观念,自觉地爱护和尊重土地,从根本上去协调人地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人地关系和谐以及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是土地伦理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土地伦理思想的实践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土地伦理 理论与实践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行”在守正创新 被引量:18
11
作者 侯惠勤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4-11,91,共9页
马克思主义"行"在其真理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内在品格。但马克思主义对一个国家、一个政党"行",前提在坚定不移以它为指导思想,关键在把握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真谛在守正创新、立足自我革命。中国共产... 马克思主义"行"在其真理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内在品格。但马克思主义对一个国家、一个政党"行",前提在坚定不移以它为指导思想,关键在把握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真谛在守正创新、立足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经验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不转向,把指导思想纳入初心使命,才能坚定不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二是反教条主义的同时绝对防止背离马克思主义,决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作教条抛弃,而是要在"如何运用"上下工夫,决不把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当作教条去否定,而是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上下工夫,才能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三是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以不忘初心使命解答"向何处去",以"改革永远在路上"引领时代潮流,以"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阐释时代精神,才能做到守正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守正创新 指导思想 理论和实践 自我革命
下载PDF
“文革”口述史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宇英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24,共5页
到目前为止,“文革”口述史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挽救了很多“活”史料,拓宽了资料搜集的范围,写作过程也比较严谨。但是,这项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实践与理论相对脱节,例如名实不符、视角单一、缺乏研究意识等等。要解决这些问... 到目前为止,“文革”口述史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挽救了很多“活”史料,拓宽了资料搜集的范围,写作过程也比较严谨。但是,这项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实践与理论相对脱节,例如名实不符、视角单一、缺乏研究意识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加强“文革”口述史理论建构的基础上,在实践过程中切实发挥口述史史料来源广泛、研究者与当事人互动性强、口述史料与文献史料可以互证的长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 口述史 理论与实践
下载PDF
评列宁世界革命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7
13
作者 左凤荣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30,共9页
与马恩的世界革命思想相比较 ,列宁的世界革命思想增加了输出革命的内容 ,但在实践中列宁是很谨慎的 ;进军波兰失败后 ,列宁的世界革命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 ,由世界革命转向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 ,但仍有很大局限性。
关键词 列宁 世界革命 理论 实践
下载PDF
面向现实:杜威经验论美学与生态批评的“实用”追求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永成 艾莲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82,共7页
"实用生态批评"对"实用"的追求,强调面向生态问题和生态实践的现实,显示出与杜威的经验论哲学和美学的紧密联系。它们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确立生态关怀的主题,主张以生态进化论为生态思维的科学基础。杜威关于... "实用生态批评"对"实用"的追求,强调面向生态问题和生态实践的现实,显示出与杜威的经验论哲学和美学的紧密联系。它们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确立生态关怀的主题,主张以生态进化论为生态思维的科学基础。杜威关于用自然化的智慧通过控制的艺术实现生态理想和关于作为艺术的"一个经验"的生命内涵的思想,对于当前生态批评的实践之维和文学——审美之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强调面向现实的生态批评,应当更加充分地认识和吸取杜威美学中的生态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用生态批评 生态进化论 杜威经验论美学
下载PDF
对失地农民社会融入困境的分析——基于布迪厄的实践理论 被引量:4
15
作者 邓祺 杨立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7期671-675,共5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的数量也在逐年攀升,但是失地农民在向城市社会融入的过程中遭遇了许多困境,身份和居住环境上的变化并没有使他们迅速地融入城市生活。布迪厄的实践理论为分析失地农民在社会融入过程中遭遇的困境提...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的数量也在逐年攀升,但是失地农民在向城市社会融入的过程中遭遇了许多困境,身份和居住环境上的变化并没有使他们迅速地融入城市生活。布迪厄的实践理论为分析失地农民在社会融入过程中遭遇的困境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运用惯习、场域、资本的分析框架对当前失地农民在社会融入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进行分析,探讨加快失地农民社会融入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理论 失地农民 社会融入
下载PDF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的思想主张及其历史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薇 马先睿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121-127,共7页
刘少奇在土地革命时期纠正查田运动中错划阶级成分的"左"倾错误;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发动群众起来斗争的思想主张,并具体指导了山东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在解放战争时期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平分土地的思想主张,并检讨、纠正土改... 刘少奇在土地革命时期纠正查田运动中错划阶级成分的"左"倾错误;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发动群众起来斗争的思想主张,并具体指导了山东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在解放战争时期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平分土地的思想主张,并检讨、纠正土改运动中"左"的错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很好地吸取了土改运动的历史经验教训,刘少奇能够指出"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农业社会主义思想"对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危害性,并提出我国集体农业经济发展的正确思想。这些思想主张为中国共产党完成土改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少奇 土地改革 土改政策 土改运动 “左”的偏向 土地革命理论
下载PDF
“文革”十年间的中国翻译界 被引量:10
17
作者 靳彪 赵秀明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4-6,共3页
发生在 1 96 6年的“文化大革命” ,使得当时正在蓬勃发展中的 ,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处于停滞 ,中国的翻译界只能在曲折中前进。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入研究 ,认真反思这一阶段的中国翻译界 ,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关键词 中国 发展 总结经验 理论研究 停滞 阶段 观点 翻译实践 意义 “文革”
下载PDF
“实践”、“批判”和“革命”的社会历史理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本性的再思考 被引量:2
18
作者 薛俊强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7-63,共7页
吉登斯和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性诠释彰显了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应有的实践和反思精神,同时遮蔽乃至误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真正理论本性。历史唯物主义既非思辨历史哲学,更不是实证科学和社会进化论。面对新的现实问题而得出富有历... 吉登斯和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性诠释彰显了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应有的实践和反思精神,同时遮蔽乃至误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真正理论本性。历史唯物主义既非思辨历史哲学,更不是实证科学和社会进化论。面对新的现实问题而得出富有历史感和现实感的时代阐释,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实践"本性;对现代社会权力关系运行机制给予最为深刻和现实的历史批判,凸显出历史唯物主义"批判性"向度;追求实现无产阶级人类解放折射出历史唯物主义"革命性"维度。历史唯物主义不是抽象地言说社会历史规律性的问题,而是聚焦揭示人的生命个体被"物化"的社会关系统治的历史根源、洞悉社会生活本质、探求实现每个人自由个性和全面发展的现实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实践 批判 革命 社会历史理论
下载PDF
科技革命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曹胜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96-99,共4页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革命力量。第一次科技革命催生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第二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第三次科技革命激发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
关键词 科技革命 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 实践
下载PDF
土地生产率极限法则和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 被引量:3
20
作者 裴小林 《中国乡村研究》 2013年第1期90-119,共30页
本文首先用土地生产率极限的新概念建立起一个从空间上由物质、经济和制度三个世界组成,及从时间上能揭示人口陷阱前、人口陷阱中和人口陷阱后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反向逻辑的土地使用动态模型。此模型把马尔萨斯人口模型从原来只能解释... 本文首先用土地生产率极限的新概念建立起一个从空间上由物质、经济和制度三个世界组成,及从时间上能揭示人口陷阱前、人口陷阱中和人口陷阱后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反向逻辑的土地使用动态模型。此模型把马尔萨斯人口模型从原来只能解释工业革命前的历史拓展到也能解释工业革命后的历史,并把诺斯的主观唯心的静态产权理论改正为一个客观唯物的动态土地产权理论:(1)成本回报率决定土地产权的作用;(2)成本回报率的变化改变土地产权的作用;(3)劳均土地资源的变化先改变成本回报率,其次才改变土地产权模式。依据此模型的构架和中国的历史统计数据,本文接着从供给角度去验证和充实黄宗智先生最近提出的中国隐性农业革命,并同时验证这一模型的各组反向逻辑和动态土地产权理论。本文的验证结论是诺斯的只有制度世界和经济世界的静态产权理论颠倒了事物的因果关系。国家虽然能决定选择何种产权制度,但无法控制何种效果会从它选择的产权制度中产生出来,因此就应按照产权制度的真实效果而非诺斯理论主观臆想的效果来选择具体的产权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产率极限法则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 静态产权理论 动态土地产权理论 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