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ory of pleiotropic action of biologically active compounds and medicines—Basic principle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1
作者 N. A. Bizunok 《Open Journal of Clinical Diagnostics》 2013年第3期94-104,共11页
This article represents the main positions of the theory of pleiotropic action of biologically active compounds (BACs) and medicines, which has been designed by the author based on her own experimental researches. The... This article represents the main positions of the theory of pleiotropic action of biologically active compounds (BACs) and medicines, which has been designed by the author based on her own experimental researches. The term “pleiotropy” means the ability of the BACs and medicines to implement more than one mechanism of action resulting in the specific biological (pharmacological) effect. The interaction of these mechanisms forms a distinct pattern of biological response (pleiotropic pattern), which reflects the change in his character with the increased dose (concentration)-dependent efficacy of BACs and medicines. The article consists of description of different pleiotropic patterns established in experiments on the model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generation by macrophages dependent on activity of specialized enzyme called Nox2-NAD(P)H oxidase (Nox2, EC 1.6.3.1). Moreover, it consists of explanation of pharmacodynamic nature of pleiotropic patterns by means of application Chou-Talalay median effect equalization and combination index (CI) theory. The novel theory explains unsolved until now universal aspects of activity BACs and medicines, such as slope angles of “dose-effect” dependences in the conditions relevant in vivo, and it is of fundamental interest. However, it has applications in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 as it allows defining the choice of the individual compounds and combinations, modulating the trust effect selectively and efficiently. This knowledge opens up new approaches to medicines discovery and evaluation, their rational dosing and comb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Nox2-NAD(P)H Oxidase (Nox2) Slope Angles of DOSE-EFFECT DEPENDENCES PLEIOTROPY PLEIOTROPIC Patterns Polytropism Pharmacological Affect Nature MEDICINES combinations Novel theory of Biologically Active Compounds (BACs) and MEDICINES action
下载PDF
活动理论视角下游戏化学习中知识转移活动的特征及运行过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储节旺 刘雅娇 李佳轩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9-206,F0003,共9页
[研究目的]将活动理论引入游戏化学习的知识转移活动中,系统性推动游戏化学习中知识转移活动中各要素的高效协作,加快知识转移与共享,促进知识增值和创新。[研究方法]基于活动理论特质和知识特征确定游戏化学习中知识转移特征,并构建知... [研究目的]将活动理论引入游戏化学习的知识转移活动中,系统性推动游戏化学习中知识转移活动中各要素的高效协作,加快知识转移与共享,促进知识增值和创新。[研究方法]基于活动理论特质和知识特征确定游戏化学习中知识转移特征,并构建知识转移活动模型,以明确各要素的协调交互对知识转移效果的作用,最后以博物馆知识剧本杀为例,验证结论。[研究结论]活动理论能够明确知识转移的运行过程,可以应用于具体活动的显隐性知识转移分析,研究发现活动中的矛盾、游戏内容、技术赋能、共同体的互动和游戏情境对主体的知识转移效果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化学习 知识转移 活动理论 案例研究 知识剧本杀 沉浸式学习
下载PDF
基于情感教学理论的高职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
3
作者 毛翠 周敏 +3 位作者 吴建军 娄雅晴 李会仿 姚水洪 《浙江医学教育》 2024年第4期212-216,250,共6页
为了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研究以情感教学理论为依据,以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思政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为切入点,遵循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认知、技能的相互促进规律,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后有机融入到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中,同时采... 为了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研究以情感教学理论为依据,以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思政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为切入点,遵循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认知、技能的相互促进规律,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后有机融入到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中,同时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课前感知体验情境-课中技能素养内化-课后践行知行合一”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以实现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引导、激发与延伸。基于情感教学理论的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思政方案的实施,有效提升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价值观的内化与践行,可以为医学类专业其他实训类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创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教学 护理教育 综合实训 课程思政 知行合一
下载PDF
知行合一理念下的多模融合教学在中医耳鼻喉课程中的应用与探讨
4
作者 彭桂原 葛丽娟 李松键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24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基于“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构建多模融合教学体系,并探究它在中医耳鼻喉科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课前开展线上视频预习,建立不同学习小组并总结疑难点;课堂互助答疑,发布病例讨论,分配学习小组,并由代表总结汇报;课后布置学习任... 目的基于“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构建多模融合教学体系,并探究它在中医耳鼻喉科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课前开展线上视频预习,建立不同学习小组并总结疑难点;课堂互助答疑,发布病例讨论,分配学习小组,并由代表总结汇报;课后布置学习任务并进行线上解疑,安排临床见习与实践;思政教育贯穿始终。结果多模融合教学组在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以及总评成绩方面均优于传统教学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知行合一”理念下的多模融合教学符合当下医学教育的新要求,强调立德育人的同时,注重临床实践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学习思考,并逐步形成临床思维,提高实践操作能力。该体系强调知行并进,直面教学不足,有效提高了耳鼻喉科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行合一 多模融合教学 教学体系完善
下载PDF
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的传统法学理论资源现代转换
5
作者 张师伟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25-38,124,共15页
中国百余年来的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及法治政府建构,始终处在西方现代法学知识的强有力影响之下。伴随着中国法治现代化的深入推进,西方法学强势影响下的法学知识体系在实践解释上逐渐显得捉襟见肘,在概念体系及理论逻辑上也暴露出了明... 中国百余年来的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及法治政府建构,始终处在西方现代法学知识的强有力影响之下。伴随着中国法治现代化的深入推进,西方法学强势影响下的法学知识体系在实践解释上逐渐显得捉襟见肘,在概念体系及理论逻辑上也暴露出了明显问题,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遂提上了议事日程。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在理论上固然要妥善处理法治实践与法学知识的辩证关系,立足于中国法治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指导;同时也要妥善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辩证关系,尤其是涉及法学基本概念体系的提炼,以及法学思维方式及理论架构的优化,宜从中华传统优秀法学理论资源中汲取优质理论资源,通过“第二个结合”,获得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重大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时代 法学理论资源 法学自主知识体系 法治国家 “两个结合”
下载PDF
论张景岳治郁思想对阳明心学的继承与发挥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哲 李良松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析明代王阳明心学对张景岳治郁思想的影响。[方法]借助辨章学术与考镜源流的历史文献研究方法,梳理张景岳基于阳明心学本体-体用-工夫修养的宏大视域,创立中医郁证治疗新理论的发展脉络,阐发张景岳治郁思想对阳明心学的继承与... [目的]探析明代王阳明心学对张景岳治郁思想的影响。[方法]借助辨章学术与考镜源流的历史文献研究方法,梳理张景岳基于阳明心学本体-体用-工夫修养的宏大视域,创立中医郁证治疗新理论的发展脉络,阐发张景岳治郁思想对阳明心学的继承与发挥。[结果]人心与人情、心性与情志是阳明心学关注的核心议题,张景岳创立情志合称、情志致郁、因郁而病、从虚论郁、知行疗郁的郁证诊疗理论,体现了其医学思想对阳明心学的继承与发挥。[结论]张景岳治郁思想继承与发挥了阳明心学的奥义,发展构建了极具创新意义的中医郁证诊疗理论,剖析其阳明心学思想进路下的治郁思想,有益于中医郁证的诊疗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景岳 郁证诊疗 情志理论 阳明心学 知行合一 浙派中医 思想溯源
下载PDF
身体与道德:高校生态人格塑造的离身认知与具身转向
7
作者 陈娜燕 柏振平 王永智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96,共5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以人格的生态化推进为先导,生态人格是应对中国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对人类文明生态转向的积极回应。大学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理应具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人格。当下高校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以人格的生态化推进为先导,生态人格是应对中国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对人类文明生态转向的积极回应。大学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理应具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人格。当下高校生态人格塑造存在虚假需要与真实需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外部环境与内在秩序、知善能力与行善意向等一系列矛盾,究其原因在于传统生态文明教育的重知观念和离身方式。以具身认知修正离身认知所表现出来的机械唯物主义弊端,需要重视认知主体与场域在认知产生中的作用,打造“心理场”“教育场”“文化场”“实践场”等育人场,织补新时代大学生人格的生态缺失,促进个体人格发展的完满,从而成长为新时代生态型高素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人格 知行结合 离身认知 具身转向
下载PDF
中华文明的“结合”叙事:从“天人合一”到“两个结合”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国标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中华文明各个历史阶段的重要思想和观念都是通过“结合”的话语方式表现出来,所以中华文化被称为“合和”文化,这种思想的打开方式和行动路线就是“结合”叙事。“结合”叙事是中华文明特有的叙事方式,它体现了中华文明追求多元一体、... 中华文明各个历史阶段的重要思想和观念都是通过“结合”的话语方式表现出来,所以中华文化被称为“合和”文化,这种思想的打开方式和行动路线就是“结合”叙事。“结合”叙事是中华文明特有的叙事方式,它体现了中华文明追求多元一体、中和中庸、理性平和的本质和特征。中华文明史上三个标志性概念——天人合一、知行合一、“两个结合”生动体现了“结合”叙事的历史形式与历史功能,同时,它们也展现了中华文明核心观念的演变以及社会文化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结合”叙事 天人合一 “两个结合” 知行合一
下载PDF
基于罗森塔尔效应的心力衰竭病人护理干预自我管理方案构建及有效性探讨
9
作者 朱婉婉 华丽 +2 位作者 杨静静 王春华 高伟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53-557,561,共6页
目的:探讨知-信-行理论结合罗森塔尔效应构建心力衰竭病人自我管理方案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94例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知-信-行理论结... 目的:探讨知-信-行理论结合罗森塔尔效应构建心力衰竭病人自我管理方案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94例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知-信-行理论结合罗森塔尔效应构建的病人自我管理方案,对比2组病人自我管理得分、健康行为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心功能相关指标。结果:干预后2组病人自我管理得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自我管理评分改善情况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2组病人健康行为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健康行为评分改善情况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2组病人每搏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6 min步行实验距离较干预前明显增加(P<0.05),N末端B型利钠肽原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心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P<0.01);干预后2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知-信-行理论结合罗森塔尔效应的护理干预方式可有效改善心力衰竭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健康行为及心功能相关指标,亦可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知信行理论 罗森塔尔效应 自我管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基于知信行理论的管理模式改善医护人员手卫生情况的作用探讨
10
作者 杨景祥 卢晓青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6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究医务工作者在社区工作中实施知信行理论管理模式对手卫生改善情况的作用。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于兰陵县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25名医务工作者为研究对象,2023年1—6月为参照组,实施常规手卫生管理,2023年7—12月为观察组... 目的探究医务工作者在社区工作中实施知信行理论管理模式对手卫生改善情况的作用。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于兰陵县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25名医务工作者为研究对象,2023年1—6月为参照组,实施常规手卫生管理,2023年7—12月为观察组,实施知信行理论手卫生管理。两时间段医务工作者无变动。对两组医务工作者手卫生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手卫生认知评分、手卫生信念评分、手卫生理论知识评分、手卫生实践技能评分比参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手卫生管理模式满意度比参照组更优(100.00%vs 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5,P<0.05)。结论医务工作者在社区工作中,实施知信行管理模式,能够增强医务工作者的手卫生依从性,加深医务工作者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医务工作者的临床操作能力,使其对管理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信行理论 医务工作者 手卫生 护理管理
下载PDF
知行结合的三阶段教学体系在临床的应用
11
作者 陈炜 王前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5期7-9,共3页
目的 通过构建“知行结合”的三阶段中医辨证思维教学体系,将教育与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培养优秀的临床中医师奠定坚实基础。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1年7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肺病科轮转实习的72名中医专业的学生作为... 目的 通过构建“知行结合”的三阶段中医辨证思维教学体系,将教育与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培养优秀的临床中医师奠定坚实基础。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1年7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肺病科轮转实习的72名中医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知行结合的三阶段中医辨证思维教学体系,对照组采用传统讲课式教学模式。培养1个月后,通过考核以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实验组的理论知识成绩(85.21±8.63)分、临床技能成绩(82.94±10.8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1.05±8.11)分、(76.39±10.50)分(P<0.05);实验组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记忆疾病特点、提高中医学习兴趣、提高沟通表达能力、对课程满意方面的肯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知行结合的三阶段中医辨证思维教学体系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构建中医临床思维,培养高水平中医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行结合 中医辨证思维 教学体系 三阶段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分析化学》教学中的“知行合一”教学实践——以土壤全氮含量的测定为例
12
作者 刘霞 栗俊田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5期217-218,共2页
以土壤中全氮含量的测定为例,基于任务驱动教学,将新知识分析化学课程酸碱滴定法的应用中的“克氏定氮法”与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处理、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等旧知识进行串联,通过设定分解分级任务及“做中学”,引导学生将课本理论... 以土壤中全氮含量的测定为例,基于任务驱动教学,将新知识分析化学课程酸碱滴定法的应用中的“克氏定氮法”与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处理、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等旧知识进行串联,通过设定分解分级任务及“做中学”,引导学生将课本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以及应用能力,实现“知行合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驱动教学 知行合一 理论结合实际 应用能力 综合素质
下载PDF
基于知信行理论的优质护理对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患者应激反应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13
作者 王凤新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期171-173,18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知信行理论的优质护理在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5月—2023年3月收治的92例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采用的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 目的探讨基于知信行理论的优质护理在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5月—2023年3月收治的92例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采用的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知信行理论的优质护理,两组均持续随访至术后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生理应激反应、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进食、下床活动、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7%,低于对照组的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知信行理论的优质护理能降低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患者生理、心理应激反应,缓解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穿孔 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 知信行理论 优质护理
下载PDF
虚拟环境中多Agent决策的冲突证据合成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邹湘军 孙健 +3 位作者 何汉武 陈新 郑德涛 张平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10-1014,共5页
研究了虚拟环境下基于知识融合的多Agent仿真决策中的冲突证据合成,认为传统的Dempster-Shafer证据组合规则导致悖论的主要因素是归一化因子,使结果产生了误差。对该规则进行了形式变换,分解了归一化因子,把Dempster-Shafer分为两项之合... 研究了虚拟环境下基于知识融合的多Agent仿真决策中的冲突证据合成,认为传统的Dempster-Shafer证据组合规则导致悖论的主要因素是归一化因子,使结果产生了误差。对该规则进行了形式变换,分解了归一化因子,把Dempster-Shafer分为两项之合,其中第二项含有未知项。文中首次提出了融合误差的概念,引入误差函数项和全局平均支持度,这两项与未知项相关。采用等效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证据组合规则,与变换后的Dempster-Shafer规则形式上一致,仅把误差赋给了未知项。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新的合成规则得到了合理的融合结果,产生的误差最小。最后给出了一个高速贴标机的多Agent仿真决策的实例说明新组合规则的有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PSTER-SHAFER理论 冲突证据组合 多AGENT决策 虚拟环境 知识融合
下载PDF
可判定的时序动态描述逻辑 被引量:6
15
作者 常亮 史忠植 +1 位作者 古天龙 王晓峰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24-1537,共14页
动态描述逻辑DDL(dynamic description logic)提供了一种基于描述逻辑的动作理论,适用于语义Web环境下对动态领域知识的刻画和推理.为了将分支时序逻辑的刻画能力引入到动态描述逻辑中,将时间的进展体现为原子动作的执行,从而将时序维... 动态描述逻辑DDL(dynamic description logic)提供了一种基于描述逻辑的动作理论,适用于语义Web环境下对动态领域知识的刻画和推理.为了将分支时序逻辑的刻画能力引入到动态描述逻辑中,将时间的进展体现为原子动作的执行,从而将时序维与动态维统一起来.在此基础上,从描述逻辑ALCQIO出发构建了一个时序动态描述逻辑TDALCQIO,给出了TDALCQIO的Tableau判定算法,并证明了算法的可终止性和正确性.TDALCQIO不仅兼容了构建在描述逻辑ALCQIO基础上的动态描述逻辑的刻画和推理能力,而且还可从可达性、安全性等角度对整个动态领域的时序特征进行刻画和推理,从而为语义Web环境下对动态领域知识的刻画和推理提供了进一步的逻辑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描述逻辑 分支时序逻辑 知识表示和推理 动作理论 Tableau判定算法
下载PDF
桩土-基础底板-上部结构协同的实用分析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卫东 申兆武 吴江斌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1-113,129,共4页
在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底板-桩土协同作用分析方法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较为实用的计算方法:采用Poulos解或Geddes解分析桩土刚度,用Reissner厚板理论计算底板内力与变形,用有限元法分析上部结构。该方法能考虑桩土变刚度、底板变厚度... 在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底板-桩土协同作用分析方法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较为实用的计算方法:采用Poulos解或Geddes解分析桩土刚度,用Reissner厚板理论计算底板内力与变形,用有限元法分析上部结构。该方法能考虑桩土变刚度、底板变厚度、抗拔桩、不均匀土层、网格自动剖分等因素,解决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的计算。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工程中,用该方法得到了桩顶的反力、基础沉降、底板内力等计算结果,据此进行地基基础的设计及变形、内力实测的布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协同工作 Poulos解 GEDDES解 Reissner厚板理论
下载PDF
问答类社区用户持续知识贡献模型构建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嵩 吴剑云 姜雪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777-2786,共10页
作为以知识分享为主要目的的社交网虚拟社群,问答类社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用户是否愿意持续回答问题并贡献知识。基于"认知—情感—意向—行为"框架,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构建了问答类社区用户持续知识贡献行为的理论模型。... 作为以知识分享为主要目的的社交网虚拟社群,问答类社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用户是否愿意持续回答问题并贡献知识。基于"认知—情感—意向—行为"框架,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构建了问答类社区用户持续知识贡献行为的理论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问答类社区中有回答他人问题经历的用户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用户在问答类社区中的持续知识贡献行为遵循了从认知到产生情感,然后萌生意向,再到最后采取实际行为的过程;回答问题的习惯在持续知识贡献意向与行为之间起到了明显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丰富了虚拟社区用户行为理论的研究,对问答类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情感-意向-行为 社会交换理论 持续知识贡献 问答类社区 理论模型
下载PDF
现代社会的漂浮:无根的现代性及其呈现 被引量:17
18
作者 郭强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2,共22页
现代社会作为一个漂浮的形态,其基本特性的现代性就表现为社会无根特性。现代社会的拔根状态所呈现的失根景况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高度现代性的城市生活中有多种样态的层叠。社会扎根方案和社会寻根行动内涵了现代社会的可能。这表明... 现代社会作为一个漂浮的形态,其基本特性的现代性就表现为社会无根特性。现代社会的拔根状态所呈现的失根景况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高度现代性的城市生活中有多种样态的层叠。社会扎根方案和社会寻根行动内涵了现代社会的可能。这表明了知识行动论的出场路径的打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无根性 知识行动
下载PDF
知行合一:“知”“行”范畴的蕴含及其教育指引 被引量:12
19
作者 郭元祥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5-194,共10页
“知”“行”是多学科的核心范畴。我国认识论史上“知”范畴概括了天与人、心与物、先知与学知、可知与不知、格物与致知等关系问题,涉及“知”范畴的逻辑基础、方法论基础和发生学基础。“知”对于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活动而言,具有历... “知”“行”是多学科的核心范畴。我国认识论史上“知”范畴概括了天与人、心与物、先知与学知、可知与不知、格物与致知等关系问题,涉及“知”范畴的逻辑基础、方法论基础和发生学基础。“知”对于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活动而言,具有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行”范畴概括了人的感性活动、主体性活动和目的性活动的实践本质,它概括了人对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的活动本质、价值取向、人的行为的伦理品质,以及人的社会行为的实践特质。对促进人的发展而言,“行”是人获得真知和观念的感性基础,是人结成与客观世界的社会关系的根本途径,是人能动地参与客观世界并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性活动。“知”“行”范畴的对立关系主要反映在难易、先后、轻重之辨等方面,其统一关系或合一关系体现在知与行互为基础、互为目的和过程,以及育人功能的价值关联性和价值一致性等方面。“知行合一”本质上是知行相须、知行相资、知行一体。面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育人方式改革必须遵循知行合一规律,发挥知与行的育人功能,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促进教劳结合、身心和谐;维护学生与客观世界的实践关系,增强教育的实践感;优化学习形态,促进感性学习与理性学习的进阶,实现知识观念化、知识活态化,培养学生解决真实情境复杂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行”范畴 认识论与实践论 知行合一 育人方式 深度教学
下载PDF
基于动态描述逻辑DDL的动作理论 被引量:4
20
作者 常亮 陈立民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03-208,共6页
基于一阶谓词逻辑或高阶逻辑的动作理论与采用命题语言的动作理论之间存在一个关于描述和推理能力的鸿沟;作为描述逻辑的动态扩展,动态描述逻辑DDL为基于描述逻辑的动作刻画和推理提供了一种途径。系统地研究了基于DDL的动作表示和推理... 基于一阶谓词逻辑或高阶逻辑的动作理论与采用命题语言的动作理论之间存在一个关于描述和推理能力的鸿沟;作为描述逻辑的动态扩展,动态描述逻辑DDL为基于描述逻辑的动作刻画和推理提供了一种途径。系统地研究了基于DDL的动作表示和推理问题。首先,在应用描述逻辑对静态领域知识进行刻画的基础上,引入带参数的原子动作定义式和带参数的复杂动作定义式,刻画出关于动作的知识;这两部分知识与关于具体状态的知识一起构成基于DDL的知识表示系统。接下来,针对该系统中刻画的各种知识,对相关推理问题进行了严格定义,给出了相应的推理机制和算法。最后探讨了基于DDL的动作理论在智能主体建模中的应用。基于DDL的动作理论既具有较强的知识表示能力,又提供了丰富的推理服务,适用于语义Web环境下对动作的刻画和推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描述逻辑 知识表示和推理 动作理论 智能主体 语义WEB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