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脉调气理论指导下的脏腑推拿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研究
1
作者 于世亭 王先滨 +2 位作者 张明明 张可心 吕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7-190,共4页
目的探究以脉调气理论指导下的脏腑推拿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研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未病中心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10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 目的探究以脉调气理论指导下的脏腑推拿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研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未病中心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10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推拿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以脉调气”理论指导下的脏腑推拿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以及治疗20 d后的中医症状积分、血锌浓度水平、胃动素、胃泌素、食欲调节因子水平、尼平消化不良指数。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与复发率。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食后腹胀、纳呆食少、大便异常和面色萎黄的证候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 d后观察组食后腹胀、食少纳呆、面色萎黄和大便异常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胃动素、血锌含量、胃泌素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 d后观察组胃动素、血锌含量、胃泌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Ghrelin、NPY和Lepti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 d后观察组NPY、Ghrelin浓度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而Leptin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N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 d后观察组N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7%(48/53),显著高于对照组[75.47%(40/53)](χ^(2)=4.283,P=0.039)。观察组复发率为3.77%(2/53)(40/53)略低于对照组9.43%(5/53),但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7,P=0.241)。结论“以脉调气”理论指导下的脏腑推拿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提升食欲、调节因子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胃动素、血锌含量、胃泌素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脉调气理论 脏腑推拿 小儿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眼针治疗中风后认知障碍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兆桦 王鹏琴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5期15-17,共3页
中风后认知障碍(post 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是中风常见的后遗症之一,认知功能受损严重影响中风后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及日常生活。眼针作为一种微针疗法,由彭静山教授创立,文章通过阐述脏腑、眼、脑、经络的相互关系,深剖... 中风后认知障碍(post 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是中风常见的后遗症之一,认知功能受损严重影响中风后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及日常生活。眼针作为一种微针疗法,由彭静山教授创立,文章通过阐述脏腑、眼、脑、经络的相互关系,深剖眼针“络脑通脏腑”理论,并通过分析眼针作用于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动物实验,进一步探讨眼针治疗PSCI的机制,以便眼针疗法能更好发挥其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针 中风后认知障碍 络脑通脏腑 血管性痴呆 机制
下载PDF
基于藏象理论探讨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
3
作者 薛珺瑜 钱一雯 +2 位作者 钱诗雨 胡业鸿 方志军 《光明中医》 2024年第4期790-793,共4页
化疗后骨髓抑制是指临床表现为恶性肿瘤化疗后以白细胞为主的全血细胞数量减少的疾病,是肿瘤患者化疗后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严重干扰患者化疗进程,甚至影响患者生命。中医药在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方面不断深入,该病主要与脾肾密切相关,五... 化疗后骨髓抑制是指临床表现为恶性肿瘤化疗后以白细胞为主的全血细胞数量减少的疾病,是肿瘤患者化疗后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严重干扰患者化疗进程,甚至影响患者生命。中医药在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方面不断深入,该病主要与脾肾密切相关,五脏六腑对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此文基于藏象理论探讨五脏与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关联,探析藏象理论指导下各脏腑同治在该病中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抑制 藏象理论 化疗 中医药疗法 脏腑同治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技术与中医阴阳应象理论的中医研究进展
4
作者 丁蕾 程熙腾 +1 位作者 叶睿 戴淑青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0期87-91,100,共6页
红外热成像作为继X线、CT、MRI、超声之后的第5大影像学检查技术,近年来在医学领域发展迅速。中医研究者借助该技术对寒热敏感这一优势,从水火寒热的应象角度进行切入,分析了不同病症患者的阴阳应象特点,并以此分析其联合红外热成像技... 红外热成像作为继X线、CT、MRI、超声之后的第5大影像学检查技术,近年来在医学领域发展迅速。中医研究者借助该技术对寒热敏感这一优势,从水火寒热的应象角度进行切入,分析了不同病症患者的阴阳应象特点,并以此分析其联合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干预价值。中医阴阳应象理论联合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肯定中国古代脏腑经络理论指导现代临床诊疗科学性的同时,也为中医阴阳理论提供了热代谢方面的客观参考依据。本文通过梳理近5年与红外热成像相关的研究资料,总结正常人体及各系统疾病患者体表寒热的分布特点,结合阴阳运动规律,具象中医阴阳理论,对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领域的相关研究展开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技术 阴阳 寒热辨证 中医基础理论 脏腑辨证 经络辨证 六经辨证 综述
下载PDF
《伤寒论》补土思想管窥 被引量:6
5
作者 钟霞 焦华琛 李运伦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197-200,共4页
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伤寒论》承《内经》调中之思想,在六经辨证过程中重视脾胃。其补土思想影响深远,为后世研究脾胃病之圭臬。立足《伤寒论》原文,剖析其理、法、方、药,从虚实、脏腑、煎服、剂量、归经、瘥后调摄等角度... 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伤寒论》承《内经》调中之思想,在六经辨证过程中重视脾胃。其补土思想影响深远,为后世研究脾胃病之圭臬。立足《伤寒论》原文,剖析其理、法、方、药,从虚实、脏腑、煎服、剂量、归经、瘥后调摄等角度加以论述,管窥《伤寒论》补土顾中之概貌,对于丰富仲景学说及临床应用意义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补土 张仲景 脏腑 虚实
下载PDF
浅析《内经》从脏腑论汗 被引量:16
6
作者 程绍民 喻松仁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2-63,共2页
通过分析《内经》相关条文,认为《内经》对汗证与脏腑病位的关系认识较为全面,提示汗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亦与肺、脾胃、肝胆、肾等脏腑有关。这些论述对于指导后世医家临床辨证有重要意义,结合临床证候,提出相应治法与方药。
关键词 《内经》 脏腑
下载PDF
从“脏腑体用说”阐释心理应激启动、介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被引量:3
7
作者 穆杰 连雅君 +5 位作者 杜欣 邓楠 王天秀 王庆国 王雪茜 程发峰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7期1038-1042,共5页
心理应激理论与中医情志致病理论的相似性决定了二者致病特点的多层面的共通性,临床中心理应激启动、介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理过程,即是中医学理论中情志内伤致肝气郁结、肝失疏泄的肝“用”失常,进而引起肝“体”受伤的病理过程... 心理应激理论与中医情志致病理论的相似性决定了二者致病特点的多层面的共通性,临床中心理应激启动、介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理过程,即是中医学理论中情志内伤致肝气郁结、肝失疏泄的肝“用”失常,进而引起肝“体”受伤的病理过程。“脏腑体用说”作为古人用以阐释人体脏腑等实质形态和功能作用相互关系的基于表达本体与现象、实体与功用关系的古代哲学体用说的一对基本范畴,其基本内涵即是心理应激启动、介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疾病过程的中医理论支持依据,也是作为这种临床现象联系性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应激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脏腑体用说 情志致病
下载PDF
湿热病证与脏腑相关理论探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谦峰 陈好远 谢斌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302-2304,共3页
目的:探究中医湿热病证与脏腑相关的理论。方法:从脏腑功能失调内伤湿热、湿热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两方面来论述,探讨湿热与脏腑的关系。结果与结论:人体脏腑的功能失调,则水谷的运化和气机的运行就会紊乱,导致湿热内生。而湿热亦会导致脏... 目的:探究中医湿热病证与脏腑相关的理论。方法:从脏腑功能失调内伤湿热、湿热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两方面来论述,探讨湿热与脏腑的关系。结果与结论:人体脏腑的功能失调,则水谷的运化和气机的运行就会紊乱,导致湿热内生。而湿热亦会导致脏腑的功能失调,内可至五脏六腑,外可合经络、形体官窍,无所不达,故证类繁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病证 脏腑 相关理论
下载PDF
金元时期脏腑辨证学说发展特点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杨雪梅 李德杏 王玉兴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62-65,共4页
金元时期脏腑辨证学说经张元素总结发展成为完备的辨证论治体系。刘完素的脏腑病机论、李杲的“脾胃论”、朱丹溪的“相火论”等丰富了对各脏腑病机病证的认识。当时的理学、道教从方法论的高度深刻影响了各家对脏腑病机病证的认识,他... 金元时期脏腑辨证学说经张元素总结发展成为完备的辨证论治体系。刘完素的脏腑病机论、李杲的“脾胃论”、朱丹溪的“相火论”等丰富了对各脏腑病机病证的认识。当时的理学、道教从方法论的高度深刻影响了各家对脏腑病机病证的认识,他们从不同角度各抒己见,将脏腑辨证的方法普遍运用于临证各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腑辨证 金元时期 脏腑病机 脾胃论 相火论
下载PDF
191例肿瘤相关性疲劳患者的中医病机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关洁珊 罗智杰 林丽珠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500-504,共5页
目的:通过中医辨证来观察肿瘤相关性疲劳(CRF)患者的病性虚实、脏腑定位、病理产物,以阐明其中医病机,为中医药防治肿瘤相关性疲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指的... 目的:通过中医辨证来观察肿瘤相关性疲劳(CRF)患者的病性虚实、脏腑定位、病理产物,以阐明其中医病机,为中医药防治肿瘤相关性疲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指的恶性肿瘤患者191例,进行一般信息、疲劳评分判定、中医四诊资料采集后,判定其脏腑虚损情况、脏腑辨证定位和病理产物,并分析其虚损情况与疲劳程度间的关系。结果:肿瘤相关性疲劳患者证型以脾气虚型的发生率最高(占80. 6%),其次为肾气虚型(占43. 5%)、肺气虚型(占34. 6%)、肝气郁结(占21. 5%)。而病理产物方面,53. 4%肿瘤相关性疲劳患者夹有痰浊,15. 7%夹有瘀血,30. 9%同时合并痰浊、瘀血。肿瘤相关性疲劳患者出现肾阳虚型、肾气虚型、脾阳虚型、肝气郁结型的疲劳程度较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肿瘤相关性疲劳患者的中医辨证总体上以虚证为主,可出现虚实夹杂。该病的病位主要在脾、肾,涉及到肝、肺二脏,病机多为脾气不足、肾精亏虚、痰瘀互结。故其中医治疗应攻补兼投,以补虚为主,治以健脾益气、补肾填精、软坚散结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性疲劳 中医病机 脏腑辨证 脏腑虚损 病理产物 脾气虚 脾阳虚 肾气虚 肾阳虚
下载PDF
基于湖湘“五经配伍”学术理论针灸治疗骨性癌痛浅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菁 周宇桐 +1 位作者 雷华娟 潘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155-158,共4页
传统湖湘针推流派源远流长、特色鲜明,湖湘五经配伍是其重要分支,起源于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推五经治脏腑",在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针经治脏"的五经内涵。该文介绍基于湖湘"五经配伍""针经治脏"&q... 传统湖湘针推流派源远流长、特色鲜明,湖湘五经配伍是其重要分支,起源于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推五经治脏腑",在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针经治脏"的五经内涵。该文介绍基于湖湘"五经配伍""针经治脏""灸经调脏""五行制化"等学术理论指导下,根据导致骨性癌痛的虚、瘀、痰等病因病机,运用"针五经、调五脏、和五行"来论治骨性癌痛,其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加强疗效,使癌痛治疗多元化,挖掘针灸和肿瘤的关联性,开拓临床应用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癌痛 五经配伍 针经治脏 灸经调脏 湖湘针推学术流派
下载PDF
脏腑学说与归经学说关系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立艳 《天津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期28-30,共3页
从归经的来源、归经的命名、归经的理论基础、归经的临床应用等方面,探讨了脏腑学说与归经学说的关系。
关键词 脏腑学说 归经理论 基础理论
下载PDF
基于中医藏象理论构建“数字脏腑”功能模型 被引量:4
13
作者 高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z1期57-58,共2页
根据数字人体的总体研究构想 ,本文提出了数字脏腑系统功能模型的设想。主要阐述了中医藏象理论的内涵 ,数字脏腑系统功能模型的构建框架及其难点 ,为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人体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数字人体 数字脏腑 中医藏象理论
下载PDF
论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苗明三 孙艳红 方晓燕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70-73,共4页
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引入到中医中药的研究上来 ,从基因和分子水平研究中医的基础理论、疾病的本质和中药的作用 ,既不脱离中医的整体观 ,又能使中医从客观化、定量化上与综合、演绎的方法联系在一起 ,填补中医缺乏微观还原分析的空白 ,不... 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引入到中医中药的研究上来 ,从基因和分子水平研究中医的基础理论、疾病的本质和中药的作用 ,既不脱离中医的整体观 ,又能使中医从客观化、定量化上与综合、演绎的方法联系在一起 ,填补中医缺乏微观还原分析的空白 ,不但有利于中医从朴素的方法论尽快地转到现代辨证的方法上来 ,也有利于利用基因组学这一纽带将传统的中医与现代医学紧密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阴阳学说 脏象学说 中医证的研究 中药品种培育
下载PDF
独抒妙理 博采众方——谢士泰《删繁方》方论钩沉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冬裴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22-25,共4页
阐述南北朝医家谢士泰《删繁方》的学术理论和临证医方特色。《删繁方》博采诸家,删繁存要,既有理论阐发,又有良方妙剂,理法方药俱全,尤以"五脏劳论"和"六极论"等最具学术价值。体现谢氏在脏腑辨证论治方面的学术... 阐述南北朝医家谢士泰《删繁方》的学术理论和临证医方特色。《删繁方》博采诸家,删繁存要,既有理论阐发,又有良方妙剂,理法方药俱全,尤以"五脏劳论"和"六极论"等最具学术价值。体现谢氏在脏腑辨证论治方面的学术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士泰 删繁方 学术思想 脏腑理论 医方特色
下载PDF
六经辨证与十二经病候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澜 《针灸学报》 1992年第1期1-3,共3页
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六经辨证与十二经病候的内在关系和其临床意义,认为十二经病侯是伤寒六经辨证产生的文献依据,六经证候的形成又充实和发展了十二经病侯的理论。
关键词 六经辨证 经络学说 十二经病候
下载PDF
基于“脾为之卫”探讨中医药调节免疫系统对肿瘤的影响 被引量:30
17
作者 翟亚荣 吴瑶 +4 位作者 裘雪莹 郑昊龙 隋国媛 宋囡 贾连群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8期1105-1109,共5页
目前,全球罹患恶性肿瘤的人数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发展中国家的数量更是与日俱增。免疫系统是人体最大的防御屏障,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对肿瘤微环境产生相应的影响。中医学认为“脾为之卫”,即脾能通过卫气... 目前,全球罹患恶性肿瘤的人数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发展中国家的数量更是与日俱增。免疫系统是人体最大的防御屏障,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对肿瘤微环境产生相应的影响。中医学认为“脾为之卫”,即脾能通过卫气达到行使防御的功能。“脾为之卫”与免疫系统相关性的建立离不开的最重要物质是卫气,卫气的分布与免疫细胞活动范围、运动轨迹、免疫应答,以及免疫学组成、功能和指标均密切相关。放化疗作为治疗肿瘤的重要措施,在攻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对患者的免疫功能产生损伤。中医药是辅助肿瘤放化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发挥着重要的减毒增效作用。因此,基于“脾为之卫”阐释中医药调节免疫系统对肿瘤的影响及机制,可为临床恶性肿瘤的中医药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气 肿瘤 免疫系统 免疫细胞 脾为之卫 中医药 中医理论
下载PDF
彭氏眼针学术思想发微 被引量:5
18
作者 丁思元 王琪格 +2 位作者 栾镇宇 邵妍 王鹏琴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2-115,共4页
辽宁彭氏眼针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彭静山教授通过对万人白睛络脉的观察,结合数十载的临证经验而独创的诊疗体系,包括“观眼识病”望诊法与针刺眼周穴位的“眼针疗法”。彭氏眼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蓬勃发展,形成了以“眼针八区十三穴络... 辽宁彭氏眼针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彭静山教授通过对万人白睛络脉的观察,结合数十载的临证经验而独创的诊疗体系,包括“观眼识病”望诊法与针刺眼周穴位的“眼针疗法”。彭氏眼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蓬勃发展,形成了以“眼针八区十三穴络脑通脏腑”为核心的学术体系。通过对彭氏眼针学术思想的挖掘、梳理、总结,达到完善学术内容,传承流派精华,推动技术创新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氏眼针 学术思想 八区十三穴 络脑通脏腑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伏邪”理论探讨“郁”“痰”“瘀”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史恒蔚 李红专 +5 位作者 张敏 马同 张永健 李彦强 张效收 刘跃振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61-64,共4页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临床上常见的代谢性骨疾病。随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相关性研究不断深入,中医药防治PMOP呈现出效果优良、安全性高、价格低廉等诸多长处。“伏邪”理论起源与温病学派,通过历代医...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临床上常见的代谢性骨疾病。随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相关性研究不断深入,中医药防治PMOP呈现出效果优良、安全性高、价格低廉等诸多长处。“伏邪”理论起源与温病学派,通过历代医家不断完善,发展为一切伏而不即发的致病邪气,并在指导PMOP的防治过程中发挥出极大优势。笔者以中医“伏邪”理论为线索展开论述,分别从气郁致伏,结痰致伏,瘀血致伏出发,探讨“郁”“痰”“瘀”与PMOP的关系及相关治疗,以期为中医药防治该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理论 脏腑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关系
下载PDF
从脏腑及络病理论论治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被引量:7
20
作者 吴凯文 李小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187-190,共4页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病因病机较为复杂,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根治方法,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中医将本病归为"消渴""癃闭"范畴,认为该病病位在肾与膀胱,多因二者气化不利所致。人体是一个...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病因病机较为复杂,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根治方法,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中医将本病归为"消渴""癃闭"范畴,认为该病病位在肾与膀胱,多因二者气化不利所致。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祖国医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整体观念为中心,辨证论治为基础,因此在治疗DNB时需重视各个脏腑的作用及他们之间的病理变化,不可仅拘泥于肾与膀胱,故从古代临床著作与现代医家治疗DNB治疗经验出发,从多脏腑角度以探析、总结治疗DNB理论依据及治疗方法。另一方面,络病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叶氏"久病入络""络以通为用"观点对DNB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从络病理论进行分析,是探讨DNB又一辨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癃闭 脏腑论治 络病学说 思路与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