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rom ancient wisdom to modern science:Gut microbiota sheds light on property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1
作者 Ya-nan Yang Jia-guo Zhan +1 位作者 Ying Cao Chong-ming Wu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4期413-444,共32页
The property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has been practic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playing a pivotal role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CM. While advancements in energy metabolism,chemical compositio... The property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has been practic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playing a pivotal role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CM. While advancements in energy metabolism,chemical composition analysis, machine learning, ion current modeling, and supercritical fluid technology have provided valuable insight into how aspects of TCM property theory may be measured, these studies only capture specific aspects of TCM property theory in isolation, overlooking the holistic perspective inherent in TCM. To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 the modern interpretation of the TCM property theory from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s, we consulted the Chinese Pharmacopoeia(2020 edition) to compile a list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MM). Then, using the Latin names of each CMM and gut microbiota as keywords, we searched the PubMed database for relevant research on gut microbiota and CMM. The regulatory patterns of different herbs on gut microbiota were then summariz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four natures, the five flavors and the meridian tropism. In terms of the four natures, we found that warm-natured medicines promoted the colonization of specific beneficial bacteria,while cold-natured medicines boosted populations of some beneficial bacteria while suppressing pathogenic bacteria. Analysis of the five flavors revealed that sweet-flavored and bitter-flavored CMMs positively influenced beneficial bacteria while inhibiting harmful bacteria. CMMs with different meridian tropism exhibited complex modulative patterns on gut microbiota, with Jueyin(Liver) and Taiyin(Lung) meridian CMMs generally exerting a stronger effect. The gut microbiota may be a biological indicator for characterizing the TCM property theory, which not only enhances our understanding of classic TCM theory but also contributes to its scientific advancement and application in healthca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perty theory Gut microbiota Four natures Five flavors meridian tropism
原文传递
外来中药辣木叶的药性与功用再探索
2
作者 宋明 费文婷 +6 位作者 刘金莲 陈亮 杜军 王林元 王淳 高学敏 张建军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50-1554,1562,共6页
辣木叶(Moringa spp.)是印度传统草药,因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利尿、改善睡眠、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抗肿瘤等作用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辣木叶目前合法引入中国,并因其确切的药理活性与安全无毒的药物属性,应用与研... 辣木叶(Moringa spp.)是印度传统草药,因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利尿、改善睡眠、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抗肿瘤等作用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辣木叶目前合法引入中国,并因其确切的药理活性与安全无毒的药物属性,应用与研究日益增多。但当前其暂无中药标准,仅有少量药性记载。辣木叶的中药药性亟待完善,以有利于辣木叶与中药合理配伍运用从而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以“文献研究→理论探讨→药性验证→临床实践”为路径构建新外来药物“中药化”的研究策略与范式,以临床应用为依据、实验研究为参考,进行外来中药辣木叶的药性与功用的深入探讨,对规范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叶 外来中药 药性理论 功能主治 应用 性味归经 药用历史 药理作用
下载PDF
再谈“寒温统一论”
3
作者 王海铭 康静 潘英英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7期20-23,共4页
外感热病中的寒温之争由来已久,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临床中的困扰。文章从六经辨证、中医体质学、免疫学、外感热病治疗学等角度论证了伤寒与温病的统一性:一是从六经辨证认识,伤寒、温病辨证规律的相同之处;二是从中医体质学认识,伤寒、... 外感热病中的寒温之争由来已久,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临床中的困扰。文章从六经辨证、中医体质学、免疫学、外感热病治疗学等角度论证了伤寒与温病的统一性:一是从六经辨证认识,伤寒、温病辨证规律的相同之处;二是从中医体质学认识,伤寒、温病的辨治体系均与体质相关;三是从现代医学免疫学的观点认识,伤寒、温病均属于病原体感染后的免疫反应;四是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型为例,从免疫学观点认识“寒温统一论”;五是从《黄帝内经》中“各通其脏脉”治疗外感热病解读“寒温统一论”;六是从《黄帝内经》中“疏其血气”治疗外感热病解读“寒温统一论”;七是从扶正法治疗外感热病解读“寒温统一论”。基于外感热病属于感染诱发的免疫应答过程,文中指出温病病邪从口鼻而入,故病原体更早定植于呼吸道咽、气管、肺等部位;而伤寒中于皮毛,其发病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皮肤黏膜屏障作用相关,但两者免疫过程及转归大致是相同的。治疗上,二者均应早期疏通气机以祛邪;及早运用清热解毒及活血化瘀药物以扭转截断病情的进展;重视扶正,防止急性虚证的产生。最后结合耗散结构理论对其进行了相应的诠释:在引入熵的概念后,伤寒与温病可以从发病机制和治疗学上都得到相应的统一。由此证实两者在发生发展规律、病因病机认识、辨证体系及治疗方法上都可以融合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温统一论 六经辨证 中医体质学 免疫学 耗散结构理论
下载PDF
外来植物药卡瓦胡椒的文献研究及中药药性探讨
4
作者 王晨曦 赵天伦 +5 位作者 秦露 刘广绪 刘亚丽 杨敏 冯帅 李峰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26-1531,共6页
卡瓦胡椒药用价值广泛,在欧洲和美国颇负盛名,是欧美地区最受欢迎的植物药之一。要加强对外来植物药的“中药化”研究,赋予其中药药性,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促进中医药事业的长远发展。卡瓦胡椒主要以根及根茎入药,性温热,味苦... 卡瓦胡椒药用价值广泛,在欧洲和美国颇负盛名,是欧美地区最受欢迎的植物药之一。要加强对外来植物药的“中药化”研究,赋予其中药药性,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促进中医药事业的长远发展。卡瓦胡椒主要以根及根茎入药,性温热,味苦辛,归心、肝、肾经;有镇静安神,息风止痉,疏肝解郁,麻醉止痛,祛湿利水等功效。可用于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抽搐痉挛,风湿、舌苔厚白、小便不畅等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外来植物 卡瓦胡椒 中药药性 归经 性味 升降浮沉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技术与中医阴阳应象理论的中医研究进展
5
作者 丁蕾 程熙腾 +1 位作者 叶睿 戴淑青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0期87-91,100,共6页
红外热成像作为继X线、CT、MRI、超声之后的第5大影像学检查技术,近年来在医学领域发展迅速。中医研究者借助该技术对寒热敏感这一优势,从水火寒热的应象角度进行切入,分析了不同病症患者的阴阳应象特点,并以此分析其联合红外热成像技... 红外热成像作为继X线、CT、MRI、超声之后的第5大影像学检查技术,近年来在医学领域发展迅速。中医研究者借助该技术对寒热敏感这一优势,从水火寒热的应象角度进行切入,分析了不同病症患者的阴阳应象特点,并以此分析其联合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干预价值。中医阴阳应象理论联合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肯定中国古代脏腑经络理论指导现代临床诊疗科学性的同时,也为中医阴阳理论提供了热代谢方面的客观参考依据。本文通过梳理近5年与红外热成像相关的研究资料,总结正常人体及各系统疾病患者体表寒热的分布特点,结合阴阳运动规律,具象中医阴阳理论,对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领域的相关研究展开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技术 阴阳 寒热辨证 中医基础理论 脏腑辨证 经络辨证 六经辨证 综述
下载PDF
从药物归经浅议“升麻、黄连、生地黄”角药论治放射性牙周炎 被引量:3
6
作者 邢斯嘉 赵远红 《天津中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313-317,共5页
颌面部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牙周结缔组织正常结构被放射线破坏,损伤了牙周弹力系统纤维及黏膜防御系统造成牙周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西医对此类牙龈组织损伤以对症缓解为主。文章按中医“牙宣”辨治肿瘤放疗相关牙周炎,认为虽病位... 颌面部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牙周结缔组织正常结构被放射线破坏,损伤了牙周弹力系统纤维及黏膜防御系统造成牙周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西医对此类牙龈组织损伤以对症缓解为主。文章按中医“牙宣”辨治肿瘤放疗相关牙周炎,认为虽病位在齿、龈,但与大肠、肾、脾胃等多个脏腑机能密切相关。以解毒清热、抗癌护龈为主法,通过定位、定性辨病辨证使处方用药与病变所在脏腑、相关经络联系,将清胃散中“升麻、黄连、生地黄”3味药合用作为角药,理解为中医归经理论应用的拓展,取各药性之长,各归其经,药有专司,组方力宏,保证后续治疗的如期顺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经理论 角药 中医辨治 放射性牙周炎 牙宣 鼻咽癌
下载PDF
“腧穴优诺”纸牌游戏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淡晓芸 梁韬 +4 位作者 张秦第 邓雄宝 覃楚茵 闭秋洁 芮靖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4期129-133,共5页
“优诺”纸牌游戏是一种起源于欧洲流行于全世界的牌类游戏。基本的游戏规则是根据上一玩家所出的牌,可选择打出手中与其有着相同颜色、数字的牌或功能牌。“腧穴优诺”纸牌游戏是基于传统“优诺”游戏规则,将中医的经络腧穴、针刺理论... “优诺”纸牌游戏是一种起源于欧洲流行于全世界的牌类游戏。基本的游戏规则是根据上一玩家所出的牌,可选择打出手中与其有着相同颜色、数字的牌或功能牌。“腧穴优诺”纸牌游戏是基于传统“优诺”游戏规则,将中医的经络腧穴、针刺理论,以及五行理论与之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纸牌游戏。将其运用到经络腧穴理论的学习中,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发现“腧穴优诺”纸牌游戏的运用对学生记忆腧穴属性、归经、定位等具有较大帮助。“腧穴优诺”纸牌游戏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经络腧穴理论的学习兴趣,是中医文化的一种专属的纸牌类游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腧穴 针刺理论 五行理论 纸牌游戏 中医文化 游戏化教育
下载PDF
药物归经理论的源流与应用
8
作者 曾慧玲 杨宗保 《光明中医》 2023年第7期1250-1253,共4页
药物归经理论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中药本身具备的性味功效为依据,阐明药物对于特定脏腑经络具有趋向性选择作用的理论,对于临床应用中遣药组方和配伍规律理论研究均有所裨益。笔者通过查阅及整理相关文献,梳理药物归经理论的历史源流,发... 药物归经理论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中药本身具备的性味功效为依据,阐明药物对于特定脏腑经络具有趋向性选择作用的理论,对于临床应用中遣药组方和配伍规律理论研究均有所裨益。笔者通过查阅及整理相关文献,梳理药物归经理论的历史源流,发掘药物归经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药物归经理论指导疾病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归经 中药归经 引经药
下载PDF
浅析补骨脂防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理论机制 被引量:3
9
作者 邱世明 袁鹏 +5 位作者 杨攀 刘静怡 李书唱 李昕昕 牛明月 黄九妹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18期144-148,共5页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enile Osteoporosis,SOP)是一种好发于老年群体以骨组织微结构损坏、骨质量下降、骨密度低下、骨脆性增加和易发骨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代谢性骨病。中医学将SOP归属于“骨痿”“骨痹”“骨枯”等范畴,其发病原因与先...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enile Osteoporosis,SOP)是一种好发于老年群体以骨组织微结构损坏、骨质量下降、骨密度低下、骨脆性增加和易发骨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代谢性骨病。中医学将SOP归属于“骨痿”“骨痹”“骨枯”等范畴,其发病原因与先天禀赋、年龄及性别、体质、饮食失宜、劳逸失度、情志失和等因素有关,脾肾不足,精血亏虚,筋骨失养是其主要病机,临床常见疼痛、腰膝酸软、脊柱变形等症状,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严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中医药在SOP的防治上具有独特优势,补骨脂具有温补脾肾、固精填髓等功效,是临床常用于防治SOP的中药,为探讨其抗骨质疏松的中医理论基础,文章结合“脾司气血生化”“精血相生”“脑为髓海”等中医理论及经络学说,初步构建了“脾、肾-髓海-骨”调节系统,该系统包含补骨脂的归经选择及其对气、血、精、髓之间物质转化的影响,并基于此系统阐释了补骨脂调节骨代谢的作用。此外,“脾、肾-髓海-骨”调节系统与现代医学中的激素调节具有相通之处,提示补骨脂也可能通过激素调节途径改善骨代谢,进而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这为进一步探索补骨脂抗SOP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中医理论机制 经络学说 激素调节
下载PDF
关于构建针灸临床辨证体系的思考 被引量:38
10
作者 梁繁荣 曾芳 唐勇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51-553,共3页
经络学说是指导针灸临床的核心理论。在针灸临床实践中简单地套用中医内科的辨证体系,难以体现针灸理论的核心和治疗的特色。构建针灸临床辨证体系应牢牢把握针灸自身的特色和规律,以经络辨证为主体,以部位辨证为重点,以八纲辨证为指导... 经络学说是指导针灸临床的核心理论。在针灸临床实践中简单地套用中医内科的辨证体系,难以体现针灸理论的核心和治疗的特色。构建针灸临床辨证体系应牢牢把握针灸自身的特色和规律,以经络辨证为主体,以部位辨证为重点,以八纲辨证为指导,以脏腑辨证为补充,并在临证时重视腧穴特异性的运用,这样才能体现针灸理论的独特性,确保针灸辨证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学说 中医临床学 经络辨证
下载PDF
心主二经论 被引量:26
11
作者 周美启 周逸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2-274,共3页
目的 :提出“心主二经”假说。方法 :从中医、针灸古代文献及现代研究成果入手 ,分析心经、心包经与心脏之间的关系。结果 :中医藏象学说、经络学说及现代针灸经络研究成果中蕴含着丰富的“心主二经”的思想和内容。结论 :手少阴经和手... 目的 :提出“心主二经”假说。方法 :从中医、针灸古代文献及现代研究成果入手 ,分析心经、心包经与心脏之间的关系。结果 :中医藏象学说、经络学说及现代针灸经络研究成果中蕴含着丰富的“心主二经”的思想和内容。结论 :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均当为心所主 ,即心主二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经 心经 经络学说 中医藏象学说 脏腑
下载PDF
白术、茯苓归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树荣 王欣 胡霜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076-1079,共4页
目的 :应用动物实验的方法研究中药的归经理论。方法 :以脾虚小鼠为模型 ,给小鼠连续灌服白术、茯苓后 ,测定动物各脏器组织MDA ,SOD ,NO的水平 ,观察比较中药对组织器官选择性的影响 ,进而与传统医学归经理论加以比较。结果 :白术、茯... 目的 :应用动物实验的方法研究中药的归经理论。方法 :以脾虚小鼠为模型 ,给小鼠连续灌服白术、茯苓后 ,测定动物各脏器组织MDA ,SOD ,NO的水平 ,观察比较中药对组织器官选择性的影响 ,进而与传统医学归经理论加以比较。结果 :白术、茯苓无论对正常小鼠还是脾虚模型小鼠的各脏器组织的MDA ,SOD ,NO含量或活性的影响均具有一定的选择性。结论 :白术、茯苓的选择性影响和作用与传统归经理论有密切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茯苓 归经 实验研究 中药
下载PDF
经络全息联合疗法治疗银屑病3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3
作者 田元生 范军铭 王素萍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387-388,共2页
目的 :评价经络全息联合疗法与复方青黛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A组 (经络全息联合疗法组 ) 36例 ,采用穴位埋线、耳部割治压穴 ,每 10天 1次 ;神阙敷药 ,每 3天 1次。B组 (复方青黛丸组 ) 33例 ,每次 6g ,... 目的 :评价经络全息联合疗法与复方青黛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A组 (经络全息联合疗法组 ) 36例 ,采用穴位埋线、耳部割治压穴 ,每 10天 1次 ;神阙敷药 ,每 3天 1次。B组 (复方青黛丸组 ) 33例 ,每次 6g ,每天 3次 ,口服。结果 :经络全息联合疗法治疗后 4 ,8,12周 ,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 (PASI)总分值较治疗前分别下降 2 8% ,58% ,82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治疗 中医全息论 经络疗法
下载PDF
“九五”国家攀登计划预选项目“经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4
作者 刘俊岭 陈振荣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30-237,共8页
本文从①循经感传现象的外周和中枢机理 ;②经脉 脏腑相对特异性联系的生理学与形态学基础 ;③经脉循行线上理化特性的观察和机制分析 ;④古代经络文献研究与现代经络研究史等四个方面概述了“九五”期间经络研究的最新进展。这些研究... 本文从①循经感传现象的外周和中枢机理 ;②经脉 脏腑相对特异性联系的生理学与形态学基础 ;③经脉循行线上理化特性的观察和机制分析 ;④古代经络文献研究与现代经络研究史等四个方面概述了“九五”期间经络研究的最新进展。这些研究结果揭示 :循经感传与外周神经、骨骼肌链、脊髓运动神经元柱和大脑皮层等结构和有规律性的功能活动密切相关 ;针刺经脉穴位对相应脏腑功能活动的相对特异性作用有其相关的神经生物学物质基础 ;经脉循行线上出现的各种生物物理现象包括红外辐射轨迹、液晶等与机体生物信息的特殊传递活动密不可分 ;经络是指人体体表与体表、体表与内脏远隔部位特定联系的规律 ;目前我国对于经络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经络 循经感传 经脉-脏腑相关 经脉线理化特征 文献研究
下载PDF
失眠体质类型与经络检测仪辅助诊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佘姝娅 杨茂农 +2 位作者 陈霞 谢强宁 李晋奇 《西部中医药》 2017年第10期122-124,共3页
目的:对169例失眠人群的体质分布特点进行调查研究。利用中医经络检测仪对失眠人群进行检测,研究其各条经络电能量值与体质类型的相关性,为失眠的中医分型诊断及随后的治疗提供客观的依据。方法:收集门诊符合《2012年中国成人失眠诊断... 目的:对169例失眠人群的体质分布特点进行调查研究。利用中医经络检测仪对失眠人群进行检测,研究其各条经络电能量值与体质类型的相关性,为失眠的中医分型诊断及随后的治疗提供客观的依据。方法:收集门诊符合《2012年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的人群,根据《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判定其体质类型。用中医经络检测仪对不同体质人群人体十二经络原穴部位进行测量。结果:通过研究发现,获得的体能、代谢、心肾、筋骨状态的均值在不同体质人群中有不同程度的波动。其中阴虚质者的体能状态最高,阳虚质者最低;阳虚质者代谢状态最高,阴虚质者最低;阳虚质者心肾状态最高,气虚质者最低;阴虚质者筋骨状态最高,血瘀质者最低。结论:失眠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及不同证型与中医经络检测仪中的体能状态、代谢状态、心肾状态、筋骨状态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中医体质学说 中医经络检测仪
下载PDF
中药归经的形态学基础研究(一)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博 俞仲毅 陆敏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归经的形态学基础。方法:采用14C-脱氧葡萄糖代谢测定等方法研究60味中药,在一次用药1h时,不同归经中药对各组织器官机能影响。结果:将器官组织分为11类时,各归经变量之间有最大的显著差异,而器官组织形成的类别最少;不同... 目的:研究中药归经的形态学基础。方法:采用14C-脱氧葡萄糖代谢测定等方法研究60味中药,在一次用药1h时,不同归经中药对各组织器官机能影响。结果:将器官组织分为11类时,各归经变量之间有最大的显著差异,而器官组织形成的类别最少;不同的药物归经能够作用于可以区别的不同器官组织类别,并且影响器官组织类别的数目不同。结论:中药归经有其形态学基础,且中药归经的作用与多个解剖学脏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经理论 中药 形态学研究
下载PDF
基于中药药性的中药提取物组合相关有效专利中菊科中药的模糊聚类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程江雪 肖诗鹰 刘铜华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221-2224,共4页
目的:对中药提取物组合的有效专利中涉及到的菊科药用植物进行药性分类。方法:利用计算机分析软件,以性、味、归经为指标参数,对2015年1月1日以前获准且至2015年5月30日仍维持有效的中药提取物组合的相关有效专利文献中涉及最广的菊科... 目的:对中药提取物组合的有效专利中涉及到的菊科药用植物进行药性分类。方法:利用计算机分析软件,以性、味、归经为指标参数,对2015年1月1日以前获准且至2015年5月30日仍维持有效的中药提取物组合的相关有效专利文献中涉及最广的菊科药用植物进行模糊聚类分析。结果与结论:共涉及27种菊科中药,多具有保肝功效。将其聚为5类时,第1类包括菊花等10种中药,大多性寒、味苦、归肝经与肺经,均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第2类包括鼠曲草等3种中药,主要药用成分均为黄酮类化合物;第3类包括苍术等5种中药,均具有保肝作用,且均含有挥发油类成分;第4类包括款冬花等4种中药,均具有抗炎和抗肿瘤作用;第5类包括灯盏细辛等5种中药,均含有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成分。所分各类中药不仅在性、味、归经上具有相似之处,且在有效成分及功效上也相似。相关科研人员可通过参考同一类中药中已知中药的相关信息对其中信息未知的中药药理作用等进行深入研究,可节约研究时间、扩充药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科 中药 提取物 模糊聚类 药性 药味 归经
下载PDF
经络是“学说”还是“理论”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富春 李铁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46-448,共3页
目的:明确经络理论的概念。方法:从学说和理论概念差异的对比入手,依据科学理论的实践性特征、抽象性特征和逻辑系统性特征,对经络理论的特点进行系统分析。结论:经络具有科学理论的各种特征,所以应该是科学理论。把经络定义为科学理论... 目的:明确经络理论的概念。方法:从学说和理论概念差异的对比入手,依据科学理论的实践性特征、抽象性特征和逻辑系统性特征,对经络理论的特点进行系统分析。结论:经络具有科学理论的各种特征,所以应该是科学理论。把经络定义为科学理论对于经络实质研究、针灸规范化研究和针灸学理论体系创新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研究 经络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归肺经中药性味、临床功效及药理作用构成情况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付先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26-28,共3页
目的分析归肺经中药性味、临床功效、药理作用构成规律,明确归肺经作用与其性味、临床功效、药理作用构成之间的关联关系,为阐释归经理论的科学内涵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相关信息,构建数据库系统,进行信息标准化处... 目的分析归肺经中药性味、临床功效、药理作用构成规律,明确归肺经作用与其性味、临床功效、药理作用构成之间的关联关系,为阐释归经理论的科学内涵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相关信息,构建数据库系统,进行信息标准化处理,通过数据信息的频数与频率分析,总结归肺经中药性味、临床功效、药理作用构成规律。结果共筛选129种归肺经中药,从药性看,归肺经中药以寒性药最常见,占49.6%;从药味看,以苦味、甘味和辛味最多见;从临床功效看,大多具有止咳、祛痰、平喘、解表等功效,主治疾病部位主要在肺脏、皮肤、咽喉、鼻等;药理作用出现频数最多的是抗菌、抗炎、抗肿瘤、镇咳、平喘、祛痰等。结论归肺经中药以寒凉药性为主,止咳、祛痰、平喘等临床功效以及抗菌、抗炎、抗肿瘤、镇咳、平喘、祛痰等药理作用可能与归肺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经理论 中药性味 临床功效 药理作用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经络学说与中医望诊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民庆 王启才 赵京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26-228,共3页
结合古典文献研究,从望面色、望五官、望虚里搏动、望腹部络脉、望躯干四肢、望鱼际、望指纹、望肌表皮肤、望前后二阴等方面论述了经络学说与中医临床诊断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 经络学说 中医诊断 望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