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论创新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艳波 丁龙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1,共8页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理念,它强调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是共生共存的关系,为当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观念前提和哲学基础。从人类生态文明思想...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理念,它强调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是共生共存的关系,为当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观念前提和哲学基础。从人类生态文明思想发展的视野来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在总结历史又立足当下的基础上实现了重大的理论创新,这一理论创新主要包括3个维度:一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人与自然物质变换关系的思想;二是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整体性原则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三是在对西方生态理论的反思与批判中,实现了对“人”与“自然”二者非此即彼的对立思维的理论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天人合一
下载PDF
Natural Philosophy of Zhouyiand Life Practice 被引量:1
2
作者 LI Shuhua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12年第2期179-190,共12页
The natural philosophy which is implied in Zhouyi is a philosophy of generation. This is a metaphor for life and the unity of cosmology, ontology and axiology, based on a practice of life which is a unity of moral and... The natural philosophy which is implied in Zhouyi is a philosophy of generation. This is a metaphor for life and the unity of cosmology, ontology and axiology, based on a practice of life which is a unity of moral and cognitive practice.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based on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original classic text of Zhouyi and its commentari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aning of Chinese natural philosophy can be understood through the cosmology of morality, the ontology of unity of heaven, earth and humanity, the theory of practice that integrates knowing with action, and the methodology of wholly generating. I argue that this unique natural philosophy is not only the origin of the transcendental values of Chinese culture, but also the metaphysical foundation of ancient science in China. In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of history and dialogue between East and West in 21 st century, it creates a unity of different cultures of human beings from different ways which are harmonious but not unifo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O VIRTUE practice unity of heaven earth and human beings integration of knowing with action wholly generating system of images andnumbers
原文传递
一元而非二元的理学“性”论--论“气质之性”非“气质的性”
3
作者 毕明良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理学的“性”是本体化的概念,其“性”论解释了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的种种差别,不是狭义的人性论,而是其本体论之一部分。“气质之性”不是指气质本身的“性”,而是指本体意义的“天地之性”透过人物所禀的具体气质而在经验世界呈现... 理学的“性”是本体化的概念,其“性”论解释了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的种种差别,不是狭义的人性论,而是其本体论之一部分。“气质之性”不是指气质本身的“性”,而是指本体意义的“天地之性”透过人物所禀的具体气质而在经验世界呈现出来的具体状态,“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是体用关系,而非并列的二元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 气质之性 天地之性 性论
下载PDF
服务业地理学的理论与人文地理学方法论革新探讨 被引量:8
4
作者 杨志英 叶岱夫 阎小培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15,共5页
长期以来,对服务业地理学的理论研究、特别是研究方法论的哲学探讨往往重视不够。文章探讨了服务业地理学研究的一般意义和特殊意义,在此基础上,对服务业地理学方法论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而得到了人文地理学方法论研究的几点启示。研究... 长期以来,对服务业地理学的理论研究、特别是研究方法论的哲学探讨往往重视不够。文章探讨了服务业地理学研究的一般意义和特殊意义,在此基础上,对服务业地理学方法论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而得到了人文地理学方法论研究的几点启示。研究结果表明:借助人地全息统一论与城市全息地域结构的研究成果,并从信息哲学的角度,对服务业空间规律的分布、服务业空间组合与形态、服务活动区位等进行研究,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业地理学 方法论 信患哲学 人地全息统一论
下载PDF
是“天人合一”还是“天、地、人”三才——兼论儒家环境哲学的基本构架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晨阳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0,共6页
长期以来,中国学术界流行把儒家的基本思想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归结为"天人合一",并常常把"天人合一"的源头归结于《易经》。其实考诸中国思想史,把儒家的基本思想总结为"天人合一",特别是把"天人合一&... 长期以来,中国学术界流行把儒家的基本思想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归结为"天人合一",并常常把"天人合一"的源头归结于《易经》。其实考诸中国思想史,把儒家的基本思想总结为"天人合一",特别是把"天人合一"的来源归结于《易经》的说法并不准确,是一种误导。《易经》的"天、地、人"三才思想较之于"天人合一"更为符合儒家思想的本旨。在儒家三才和谐的理念中,天、地、人三者各自都有自身的功能与价值。身为三才和谐结构中的积极参与者,人类拥有促进与维持宇宙和谐的重要责任。就环境哲学而言,儒家的"三才"说既不是"环境保护主义",也不是"自然保护主义",而且相对于大地伦理学与深层生态学等西方的整体性环境哲学而言,儒家整体性的环境哲学赋予人类在宇宙间以一个更崇高的地位和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经 天人合一 天、地、人 三才 环境哲学
下载PDF
《易传》宇宙生成论的建构——《易传》天人合一哲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前提 被引量:7
6
作者 刘玉建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9-78,共10页
《易传》所辟创的天人之学,确立的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系,对后世易学及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易传》天人合一哲学体系的得以确立,首先依赖于其宇宙生成论的建构。《易传》的宇宙生成论,既是其天人合一哲学体系得以创立的... 《易传》所辟创的天人之学,确立的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系,对后世易学及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易传》天人合一哲学体系的得以确立,首先依赖于其宇宙生成论的建构。《易传》的宇宙生成论,既是其天人合一哲学体系得以创立的基本理论前提,也是其天人合一哲学体系的核心内容——本体论形上学的基本出发点与立足点。因此,探讨《易传》的宇宙生成论,对于加深认识其完整的哲学体系,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易传》的宇宙生成理论,概括起来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宇宙本根于"太极",二是太极衍化为天地,三是天地气化生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生成论 天人合一 太极 天地
下载PDF
浅析儒家生态伦理思想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健崭 张锐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2期37-38,共2页
儒家生态伦理充满着对大自然的伦理关爱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之思。本文从“天人合一”的本体论 ,“赞天地之化育”的价值论和“民胞物与”的义务论三方面阐述了儒家生态伦理的思想 。
关键词 儒家 生态伦理 天人合一 赞天地之化育 民胞物与
下载PDF
《周易》:中国传统美学思维的源头 被引量:13
8
作者 刁生虎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9-67,共9页
《周易》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源头。其所奠定的天人合一、阴阳和谐、隐喻象征、直觉体悟等思维方式开启了中国美学的东方传统,成为中国传统美学思维的源头活水。
关键词 周易 传统美学 思维方式 天人合一 阴阳和谐 隐喻象征 直觉体悟
下载PDF
先秦两汉天地观对《黄帝内经》理论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胡蓉 田永衍 赵小强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56-159,共4页
天地观是人类对天、地、星辰运行变化认识的智慧结晶。我国先秦两汉时期的天地观主要有"盖天说""宣夜说"及"浑天说"三种。通过对这三种学说的研究发现,"盖天说"对《黄帝内经》阴阳升降理论与... 天地观是人类对天、地、星辰运行变化认识的智慧结晶。我国先秦两汉时期的天地观主要有"盖天说""宣夜说"及"浑天说"三种。通过对这三种学说的研究发现,"盖天说"对《黄帝内经》阴阳升降理论与人体组织结构理论、"宣夜说"对《黄帝内经》运气理论、"浑天说"对《黄帝内经》阴阳关系理论与藏象理论的形成都有着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观 盖天说 宣夜说 浑天说 中医理论
下载PDF
象天·法地·法人·法自然——中国传统建筑意匠发微 被引量:14
10
作者 吴庆洲 《华中建筑》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71-75,12,共6页
作者在文中阐述了中国传统建筑意匠来自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其基本思想是天人合一,阴阳的对立统一和师法自然,所谓“法人”在根本上仍是天人合一的概念,因为“人”是小宇宙。
关键词 传统建筑 中国 意匠 哲学
下载PDF
天人之合:中华信仰精神探源 被引量:4
11
作者 卓新平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2期1-9,F0002,共10页
"天与人"在中华文化认知中是最基本的关系之一,也是了解中华信仰精神本质的关键所在。本文尝试从"中国传统信仰中的关键术语""‘敬天’的神话、传说与历史""‘天人之合’具有的中华信仰之核心价值&q... "天与人"在中华文化认知中是最基本的关系之一,也是了解中华信仰精神本质的关键所在。本文尝试从"中国传统信仰中的关键术语""‘敬天’的神话、传说与历史""‘天人之合’具有的中华信仰之核心价值"这三个层面来对中华文化的"天人关系"及"天人合一"的理解展开探究,指出其本真理解还需回到其源端来探赜索隐,由此找出其中一些基本要素的遮蔽或隳沉,使之在中华文化重建中得以彰显及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敬天 绝地天通 天人感应
下载PDF
广义产权论:为天地人共同体立命的探索 被引量:5
12
作者 常修泽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7,共17页
以“天地人产权”为核心的广义产权理论,是“三论”(产权论、人本论、转型论)中最先探索的领域。探索过程呈四个特点:第一,探索突破:经过多年潜心研究,逐步完成由“狭义产权论”到“广义产权论”的跨越性过渡;第二,求“道”非“术”:不... 以“天地人产权”为核心的广义产权理论,是“三论”(产权论、人本论、转型论)中最先探索的领域。探索过程呈四个特点:第一,探索突破:经过多年潜心研究,逐步完成由“狭义产权论”到“广义产权论”的跨越性过渡;第二,求“道”非“术”:不是着眼于构建一个产权运作的技术体系,而是尝试为当代政治经济学体系构筑一个“广义产权的理论基石”;第三,“产人耦合”:打破单向度的“孤立的产权理论研究”范式,以图把“广义产权论”与“人本经济论”融为一体,寻求一条更大社会公约数的“产权人本共进”改革之路;第四,“天人合一”:借鉴司马迁撰著《史记》“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精神,不仅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自身,而且为更大范围的“天地人生命共同体”立命。“广义产权论”的探索过程,从一个方面折射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产权领域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刻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人产权 广义产权论 天地人共同体 改革开放40年 制度创新
下载PDF
宋以后“天人合一”之理路演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雄洲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3-48,共6页
天人合一命题在宋以后经历了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以辟佛为目的,张载力主"明诚并进"的德修工夫,率先确立了方法论进路的"道德型态天人合一";秉承圣王一体的儒学理念,朱熹等人通过"灾异事应"的辨识总结了... 天人合一命题在宋以后经历了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以辟佛为目的,张载力主"明诚并进"的德修工夫,率先确立了方法论进路的"道德型态天人合一";秉承圣王一体的儒学理念,朱熹等人通过"灾异事应"的辨识总结了政治事件与自然现象的联系,从认识论的角度提出了"政治型态天人合一";激于明末空谈心性之疲敝,陆世仪以"阴阳五行"强调天人之间的实质联系,讨论的是本体论层面的"物质型态天人合一"。在此演化进程中,不同型态的天人合一逐渐塑就了共同的特质,此即现实关怀的精神与道德实践的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契合架构 理论型态 命题特质
下载PDF
论《易传》的人性善恶统一说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恩林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17,共7页
《易传》的人性论是善恶统一论。天地虽赋予人类善质,但天地自然之道有吉凶,有和合与不和合,所以天地赋予人善质的同时,也赋予人凶质、不和合之质,此即人之恶质。《易传》是阴阳对立统一论者,认为天地万物有吉就有凶,有福就有祸,有善就... 《易传》的人性论是善恶统一论。天地虽赋予人类善质,但天地自然之道有吉凶,有和合与不和合,所以天地赋予人善质的同时,也赋予人凶质、不和合之质,此即人之恶质。《易传》是阴阳对立统一论者,认为天地万物有吉就有凶,有福就有祸,有善就有恶。一切矛盾的事物都是互相转化的,没有离开善的恶,也没有离开恶的善。人的自然本质善恶混同,既有文明之光,又有野蛮之暗。人后天性之善恶取向取决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个人的主观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人性论 阴阳对立统一 天人合一
下载PDF
《周易》自然哲学与生命实践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曙华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8-64,共7页
《周易》蕴涵的自然哲学思想,可谓是一种以生命为隐喻,宇宙论、本体论、价值论统一的生成哲学,它基于道德实践与认识实践统一的生命实践。文章根据《周易》"经"、"传"本身之内涵,按现代哲学表述方法,从源于道德之... 《周易》蕴涵的自然哲学思想,可谓是一种以生命为隐喻,宇宙论、本体论、价值论统一的生成哲学,它基于道德实践与认识实践统一的生命实践。文章根据《周易》"经"、"传"本身之内涵,按现代哲学表述方法,从源于道德之宇宙论,三才圆通之本体论,知行不二之实践论,生成整体之方法论等方面,阐明中国式自然哲学的特性与意义。指出正是这种独特的自然哲学,不仅开启了中国文化超越的价值之源,为中国古代科学提供了形而上学基础,而且应在21世纪伟大历史转型和中西对话中,共同创造人类不同文化"殊途同归"、"和而不同"的世界生成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哲学 三才圆通 知行不二 生成整体 象数
下载PDF
吴澄理学视野下的易学天人之学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新春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1-63,共13页
吴澄是光显于元代的著名理学家、经学家和易学家。他在易学的象数之学方面整合汉宋而创辟己见,而在义理之学方面则以全新理学视野解读《周易》经传,开显出《周易》吴氏学——一种理学视野下的独特易学天人之学。其基本内容是天道为人道... 吴澄是光显于元代的著名理学家、经学家和易学家。他在易学的象数之学方面整合汉宋而创辟己见,而在义理之学方面则以全新理学视野解读《周易》经传,开显出《周易》吴氏学——一种理学视野下的独特易学天人之学。其基本内容是天道为人道的终极价值根据,人宜推天道以明人事,法天道以开人文;天道性命相贯通,由理气所造化出的天人万象相互内在,息息相通,一体无隔,构成一无限宏大的一本而万殊的有机宇宙生存共同体与生命共同体;万象如此而相连一体、动态流转着的这个世界,亦遂成为人的整个生活的世界;人应透过自觉的德性涵养修为工夫,变化气质,最大限度地彰显出与天地之理一而不二的本然正性,豁醒自足之整体人文生命理性意识,令生命最终达致成为天地之理圆满化身与自觉而圆融体现者的天地境界,进而挺立自己生命的主体性,确立应然的正大宇宙人生担当,促成天理沛然流行、和谐有序而通泰的有机人的生活世界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 易学 天人之学 天理 人欲 天地境界
下载PDF
朱载堉乐律学研究指导思想辨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军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1-175,1,共15页
晚明乐律学家朱载堉在乐律学研究中,承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崇尚"自然之理",注意把律学研究与传统的天地人合一思想合理地联系起来,提倡以数为本,强调遵循自然法则。但其中的痴迷河图洛书,对祖冲之圆周率的错误批判,又反映出... 晚明乐律学家朱载堉在乐律学研究中,承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崇尚"自然之理",注意把律学研究与传统的天地人合一思想合理地联系起来,提倡以数为本,强调遵循自然法则。但其中的痴迷河图洛书,对祖冲之圆周率的错误批判,又反映出朱载堉作为古代学人的历史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载堉 乐律学研究 河图洛书 以数为本 天地人和谐同构 历史局限
下载PDF
稷下黄老新学与中医理论的本质特征 被引量:5
18
作者 任秀玲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43-645,共3页
战国中后期齐国官办的稷下学宫,汇集道、法、儒、墨、名、阴阳、农、兵等众家学派,展开面对面的学术交流,进行百家争鸣,诞生了采众家之长的稷下黄老新学。创立了“天、地、人”一体的理论体系,形成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维方式,影响了当时... 战国中后期齐国官办的稷下学宫,汇集道、法、儒、墨、名、阴阳、农、兵等众家学派,展开面对面的学术交流,进行百家争鸣,诞生了采众家之长的稷下黄老新学。创立了“天、地、人”一体的理论体系,形成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维方式,影响了当时各家思想并积淀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方式。《黄帝内经》将“天、地、人”一体观纳入理论框架,汲取“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维方式,铸就了中医学的学术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稷下学宫 黄老新学 中医理论 天地人一体观 推天道以明人事
下载PDF
论董仲舒与张载的天人之学 被引量:4
19
作者 林乐昌 《衡水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6-22,共7页
西汉董仲舒与北宋张载是各自时代的儒学代言人。在儒学史上,西汉董仲舒最早提出系统的天人之学,而北宋张载则第一次使用"天人合一"这四个字,将其作为一个思想命题明确地提了出来,并建构了"天人合一"的理学体系。天... 西汉董仲舒与北宋张载是各自时代的儒学代言人。在儒学史上,西汉董仲舒最早提出系统的天人之学,而北宋张载则第一次使用"天人合一"这四个字,将其作为一个思想命题明确地提了出来,并建构了"天人合一"的理学体系。天论和天道论,是董、张天人之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探究董、张的天人之学时,有必要分别考察他们二人的天论、天道论及其特色,然后梳理儒家天人合一观念从董仲舒到张载的演变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张载 天人之学 天论 天道论 天人合一
下载PDF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生态伦理观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玉凤 耿宁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2-135,共4页
生态伦理观产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是对人与自然的矛盾进行理性思考的结果。中国古代哲学的“天人合一”观则是这种生态伦理观的“思想支撑点”。从《易经》中的“天地之大德,曰生”到孔子的“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孟子的“仁民爱物... 生态伦理观产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是对人与自然的矛盾进行理性思考的结果。中国古代哲学的“天人合一”观则是这种生态伦理观的“思想支撑点”。从《易经》中的“天地之大德,曰生”到孔子的“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孟子的“仁民爱物”,老庄的“返朴归真”,张载的“民胞物与”等,无不包含着生态伦理观的合理思想。认真研究这些合理思想,对于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观 天人合一 仁民爱物 民胞物与 科学发展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