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热缓冲的建筑空间层级布局思路
1
作者 张李瑞 陈晓扬 《城市建筑》 2023年第20期133-137,共5页
空间热缓冲是与建筑结合最紧密的绿色策略。围绕空间层级布局与热缓冲相互作用,在空间设计、热调节、自然通风、季节模式四个方面探寻设计思路。空间层级布局依据传热规律,让外层空间成为加强版的“保温隔热”层,能和自然冷热媒结合加... 空间热缓冲是与建筑结合最紧密的绿色策略。围绕空间层级布局与热缓冲相互作用,在空间设计、热调节、自然通风、季节模式四个方面探寻设计思路。空间层级布局依据传热规律,让外层空间成为加强版的“保温隔热”层,能和自然冷热媒结合加强热调节效果,并优化冬夏对流换热次序。其中,自然通风策略较为关键,灵活启闭的外表皮使建筑具有季节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缓冲 建筑空间 层级布局 自然通风 灵活表皮
下载PDF
建筑热缓冲空间的设计理念和类型研究——以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作品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石峰 金伟 《南方建筑》 2018年第2期60-66,共7页
对建筑热缓冲空间的设计理念和策略进行分析,将其功能归结为热缓冲空间的蓄热能力和对换热速率的调节两个因素;以历届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的参赛作品为例,依据热缓冲空间的形式和在建筑中的位置,将其分为中庭式、包围式、外廊式和辅助空... 对建筑热缓冲空间的设计理念和策略进行分析,将其功能归结为热缓冲空间的蓄热能力和对换热速率的调节两个因素;以历届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的参赛作品为例,依据热缓冲空间的形式和在建筑中的位置,将其分为中庭式、包围式、外廊式和辅助空间式四个类型,并分别举例阐述其特点。分析结果表明,热缓冲空间是一种综合性的节能设计策略,它通过被动式节能措施的合理整合,建筑主次空间的合理组织,能有效的改善建筑的内部环境,其设计理念为绿色建筑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 热缓冲空间 蓄热 换热速率
下载PDF
白族传统合院民居立体缓冲空间对室内热环境影响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真静 李宇锋 +2 位作者 熊珂 程灿华 田雨 《建筑技艺》 2022年第2期84-87,共4页
白族典型汉式合院民居的三坊一照壁既有庭院和檐廊组成的水平向缓冲空间,也有二层祭祀房间作为竖向缓冲空间。以此为研究对象,结合夏季室内热环境实测数据,对民居缓冲空间影响下室内热环境营造机制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竖向缓冲空间的缓冲... 白族典型汉式合院民居的三坊一照壁既有庭院和檐廊组成的水平向缓冲空间,也有二层祭祀房间作为竖向缓冲空间。以此为研究对象,结合夏季室内热环境实测数据,对民居缓冲空间影响下室内热环境营造机制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竖向缓冲空间的缓冲效果稍好于水平缓冲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族传统民居 三坊一照壁 缓冲空间 气候适应性 热环境
下载PDF
热缓冲技术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陈旻 《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38-640,共3页
中庭是建筑设计中常用的一种空间形式,它具有良好的采光、通风效应。并起到了丰富建筑空间的作用,通过对中庭作为热缓冲空间的研究和案例分析,力图对中庭空间在建筑生态性上作用进行思考,并提出中庭作为热缓冲空间的生态策略。
关键词 建筑中庭 热缓冲空间 生态技术
下载PDF
覆膜缓冲空间对农宅室内光热环境的影响——以辽中地区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雪研 赵佳艺 +1 位作者 杨一鸣 苏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02-1711,共10页
利用Design Builder和Ecotect软件,模拟分析覆膜缓冲空间的材料、构造、尺寸等对农宅室内光热环境和能耗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O膜材质的倾角式缓冲空间对农宅室内光热环境的营造效果最好,且缓冲空间的最佳进深设计范围为1.5~1.7 m... 利用Design Builder和Ecotect软件,模拟分析覆膜缓冲空间的材料、构造、尺寸等对农宅室内光热环境和能耗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O膜材质的倾角式缓冲空间对农宅室内光热环境的营造效果最好,且缓冲空间的最佳进深设计范围为1.5~1.7 m,此时农宅供暖总能耗较未增设缓冲空间时约降低53%;相较于增加围护结构保温层,覆膜缓冲空间具有成本低、节能效果好的优势,静态投资回收期约为2.5 a,适合在农村地区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缓冲空间 光热性能 能耗模拟 节能设计
下载PDF
中庭布局及其热缓冲效应模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晓扬 施晓梅 《新建筑》 2019年第3期88-91,共4页
虽然中庭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空间,但其作用十分重要,因其所处位置的特殊性,它充当着室内外的"缓冲空间",是室内外自然气候交换的场所。论文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对不同布局类型的中庭进行热缓冲效应比较研究,力图对中庭... 虽然中庭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空间,但其作用十分重要,因其所处位置的特殊性,它充当着室内外的"缓冲空间",是室内外自然气候交换的场所。论文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对不同布局类型的中庭进行热缓冲效应比较研究,力图对中庭的空间布局与热缓冲效应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探讨,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空间布局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缓冲空间 中庭 空间布局 模拟分析 生态技术
下载PDF
基于热舒适的农宅庭院缓冲空间夏季热性能研究
7
作者 李美玲 郭娟利 +2 位作者 金勇运 舒兆涛 周扬空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2年第9期94-100,共7页
以山东省崔家集镇地区为例,以地方性典型庭院界面建构形式——庭院式可调节通风屋面(Courtyard-style Adjustable Ventilated Roof,简称CsAVR)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测试厘清了CsAVR在庭院夏季微气候营造中的作用。进一步以居住者自适应... 以山东省崔家集镇地区为例,以地方性典型庭院界面建构形式——庭院式可调节通风屋面(Courtyard-style Adjustable Ventilated Roof,简称CsAVR)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测试厘清了CsAVR在庭院夏季微气候营造中的作用。进一步以居住者自适应热舒适需求为依据,借助模拟工具DesignBuilder,对比分析并量化了CsAVR形式下庭院缓冲空间的热性能及其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预测结果表明,CsAVR在夏季存在显著的温度阻尼效应,相较于对照组,其平均可降低庭院操作温度约3.9℃,室内操作温度约1.6℃,分别延长制冷季庭院和室内空间占用阶段约47.4%、28.6%的舒适时长,在改善农宅夏季过热问题及提升能源效率方面具备优势。研究将有助于实现寒冷地区封闭庭院空间适应性设计、提升村镇住宅人居环境的宜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院 气候响应设计 民居 热舒适 能源效率 缓冲空间
下载PDF
寒地底商式高层住宅的热缓冲空间设计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姜俊贝 张锐 《低温建筑技术》 2018年第9期34-36,共3页
我国北方寒地城市冬季严酷的气候条件,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的舒适性与便捷性。而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也推动了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出现和发展。集居住功能和商业功能为一体的底商式高层住宅也逐渐成为一种主流发展... 我国北方寒地城市冬季严酷的气候条件,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的舒适性与便捷性。而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也推动了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出现和发展。集居住功能和商业功能为一体的底商式高层住宅也逐渐成为一种主流发展趋势。本文基于对现阶段寒地城市底商式高层住宅的设计和发展现状的调研分析,从气候适应性的角度入手,提出采用合理设置热缓冲空间的被动式设计方法,提高寒地底商式高层住宅的适寒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商式高层住宅 气候适应性设计 热缓冲空间的合理设置
下载PDF
辅助空间的缓冲热效应及平面布局优化探析——以经济发达地区大量性普通办公建筑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赵惠惠 傅筱 张钤 《建筑技艺》 2020年第7期86-91,共6页
基于大量性普通办公建筑和"部分空间"的用能模式,从经济发达地区办公建筑案例中提取4类典型平面原型的18种辅助空间布局模式,运用模拟软件分析其在建筑朝向、窗墙比制约下的辅助空间布局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在结合模拟数据解... 基于大量性普通办公建筑和"部分空间"的用能模式,从经济发达地区办公建筑案例中提取4类典型平面原型的18种辅助空间布局模式,运用模拟软件分析其在建筑朝向、窗墙比制约下的辅助空间布局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在结合模拟数据解析辅助空间的缓冲热效应与布局模式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适宜不同气候区的平面布局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空间 辅助空间布局模式 建筑能耗 缓冲空间
下载PDF
基于热缓冲效应的建筑空间层级布局
10
作者 陈晓扬 蔡苗苗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15-119,共5页
以次要空间来充当主要空间的热缓冲层,是遵循传热规律的布局方式。结合案例阐述了其布局模式类型,提升型优化包含附加热缓冲腔体、嵌入热缓冲腔体与次要空间布局调整3种模式;重构型优化包含圈层式、内嵌式与垂直式3种模式。其思想核心... 以次要空间来充当主要空间的热缓冲层,是遵循传热规律的布局方式。结合案例阐述了其布局模式类型,提升型优化包含附加热缓冲腔体、嵌入热缓冲腔体与次要空间布局调整3种模式;重构型优化包含圈层式、内嵌式与垂直式3种模式。其思想核心是充分发挥次要空间腔体的热阻或通风作用,优化建筑空间的换热次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缓冲 主要空间 次要空间 腔体 层级布局
原文传递
湿热地区乡村民居缓冲空间防热性能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倩倩 范征宇 白鲁建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23,共9页
缓冲空间是建筑内部空间和外部自然环境之间的过渡空间,合理的缓冲空间设计可以有效应对不利的室外气候条件,达到改善室内热环境的目的。研究以湿热气候条件为背景,通过夏季对海口3栋建筑进行热环境实测,记录了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黑... 缓冲空间是建筑内部空间和外部自然环境之间的过渡空间,合理的缓冲空间设计可以有效应对不利的室外气候条件,达到改善室内热环境的目的。研究以湿热气候条件为背景,通过夏季对海口3栋建筑进行热环境实测,记录了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黑球温度和风速等热环境参数,研究不同的缓冲空间设计对建筑防热性能的影响作用。基于实测结果,针对现代农宅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优化设计,提出适宜的缓冲空间优化措施,并借助计算机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传统民居和缓冲空间丰富的现代民宿主要使用房间在1天中温度低于80%人群可接受的上限温度28.7℃的时间区段较长,现代农宅缓冲空间单一,在夏季无空调运行的自然状态下,无法获得舒适的室内热环境;现代民居通过丰富的缓冲空间的设计,能够达到与传统火山石民居相近的室内热环境;阳台、楼梯间、阁楼等合理的缓冲空间设计都是改善现代乡村民居室内热环境的有效措施,可以达到提升建筑防热性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民居 缓冲空间 热环境调控 计算机模拟
原文传递
适应地方生态气候的建筑设计 被引量:11
12
作者 冒亚龙 何镜堂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9-53,77,共6页
生态气候的建筑设计根植于地方气候与自然环境,实现环保、低碳而节能。应用图解分析和归纳综合的方法,探讨建筑设计融入当地气候与生态环境的原理与策略。生态气候的建筑设计应通过规划与设计手段,驾驭有利的气候资源与自然地形,避免不... 生态气候的建筑设计根植于地方气候与自然环境,实现环保、低碳而节能。应用图解分析和归纳综合的方法,探讨建筑设计融入当地气候与生态环境的原理与策略。生态气候的建筑设计应通过规划与设计手段,驾驭有利的气候资源与自然地形,避免不利气候影响,采取适宜技术,使得建筑室内热环境冬暖夏凉,生态节能;建筑布局与空间形态、热缓冲空间、通风防风、体型选择、节能构造等适应地方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气候建筑 设计原理 节能策略 设计方法 生态节能 热缓冲空间
原文传递
遵循气候的生态城市节能设计 被引量:6
13
作者 冒亚龙 何镜堂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4-49,共6页
遵循气候的城市设计可推动生态低碳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应用生态学、建筑学、可持续发展与城市设计理论,采取图解分析和比较的方法,对结合气候的生态城市设计理念与策略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基于气候的生态城市节能设计准则、方法及策略... 遵循气候的城市设计可推动生态低碳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应用生态学、建筑学、可持续发展与城市设计理论,采取图解分析和比较的方法,对结合气候的生态城市设计理念与策略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基于气候的生态城市节能设计准则、方法及策略,阐述了结合地域气候的城市布局、省地节能的竖向设计、自然通风与防风、应变气候的可调节空间设计和热缓冲过渡城市空间的营造等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城市 节能设计策略 气候 可调节空间 热缓冲过渡空间
原文传递
越南小住宅热缓冲空间在岭南地区现代小住宅中的应用
14
作者 姚雨墨 陈敬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1-48,119,共9页
在新城镇建设中,我国岭南地区现代小住宅逐渐发展,但因为建造工艺、土地闲置、城镇化进程等因素逐渐趋于同质化,缺乏气候地域特征。而与其气候区域相同的越南小住宅,通过充分利用建筑热缓冲空间,形成多样、丰富、气候可调节的住宅建筑... 在新城镇建设中,我国岭南地区现代小住宅逐渐发展,但因为建造工艺、土地闲置、城镇化进程等因素逐渐趋于同质化,缺乏气候地域特征。而与其气候区域相同的越南小住宅,通过充分利用建筑热缓冲空间,形成多样、丰富、气候可调节的住宅建筑空间的新形式。为此,对越南小住宅热缓冲空间进行分类整理,总结其建筑物理环境改善特性以及建筑空间适应性,并选取岭南地区代表性现代住宅空间,将热缓冲空间运用到典型案例的改造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地区 越南地区 热缓冲空间 现代小住宅
原文传递
基于热舒适性改善的传统建筑缓冲空间设计方法借鉴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冰 洪小春 《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 2018年第4期62-67,共6页
中国传统建筑的生态经验及模式语言是适应地域自然条件的产物,区别于侧重气候、大地、城市等的宏观缓冲概念及室内热工物理学的相关研究,由建筑单体视角出发,探索被动式节能理念下传统建筑缓冲空间形态和技术调控对传统建筑缓冲空间性... 中国传统建筑的生态经验及模式语言是适应地域自然条件的产物,区别于侧重气候、大地、城市等的宏观缓冲概念及室内热工物理学的相关研究,由建筑单体视角出发,探索被动式节能理念下传统建筑缓冲空间形态和技术调控对传统建筑缓冲空间性能提升有重要意义。基于建筑热舒适性的改善的典型案例解析,梳理总结传统建筑缓冲空间的特征,探讨其蕴含的生态思想、构造措施与技术经验,提出了传统建筑缓冲空间对当代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的重要启示,同时通过典型气候区代表建筑的现场实测、调研与计算分析,验证了缓冲空间存在对建筑热环境调控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建筑 缓冲空间 被动技术 热舒适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