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vel Nano Structure for Green Energy Harvesting at 10μm Thermal Radiation
1
作者 Mohd Khairul Hisham Ismail Mazlina Esa +1 位作者 Mohd Fairus Mohd Yusoff Noor Asniza Murad 《Journa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42-248,共7页
In recent years, the potential of renewable green energy sources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The proven technology which is photovoltaic solar cells strictly depends on daylight and produces low-efficiently. To over... In recent years, the potential of renewable green energy sources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The proven technology which is photovoltaic solar cells strictly depends on daylight and produces low-efficiently. To overcome the restrictions, one technology studied is through harvesting the thermal radiation energy which can provide a 24-hour energy source. The continuity of energy sources promises very good energy conversion especially for military application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new structure that can harvest the abundant thermal radiation energy into usable energy at the wavelength of l0 lum. A rectangular structure with a perturbation slit was designed to integrate with a rectifier circuit for green energy conversion. The slit tunnel junction guided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into a junction where the energy could be collected and converted. An enhancement factor of approximately 110.6 can be achieved by a perturbation slit length of 1.0 μm. The results extracted from the proposed design promise a better candidate to overcome the disadvantages of photovoltaic solar cells for energy harvesting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hancement factor green energy harvesting RENEWABLE thermal radiation.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Magnetic Compound Fluid Rubber Sensor for Practical Usage on &gamma;-Irradiation and Energy Harvesting for Broad-Band Electromagnetic Waves 被引量:1
2
作者 Kunio Shimada Ryo Ikeda +1 位作者 Hiroshige Kikura Hideharu Takahashi 《World Journal of Mechanics》 2019年第9期205-231,共27页
We have performed sequential studies on new types of soft rubber for their application as artificial skin in robots and haptic sensors. Based on a proposed electrolytic polymerization method and novel adhesion techniq... We have performed sequential studies on new types of soft rubber for their application as artificial skin in robots and haptic sensors. Based on a proposed electrolytic polymerization method and novel adhesion technique for rubber and a metal that utilizes a metal complex hydrate, we have developed an MCF rubber sensor. This sensor uses a magnetic compound fluid (MCF), natural rubber (NR-latex) or chloroprene rubber latex (CR-latex), and requires the application of a magnetic field.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the developed sensor in various engineering scenarios and our daily lives is significant. In this regard,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gamma;-irradiation, infrared radiation, microwaves, and a thermal source on the MCF rubber sensor. We established that the MCF rubber is effective enough to be used for power generation of broadband electro-magnetic waves from &gamma;-rays to microwaves, including the range of the solar spectrum, which is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 obtained in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The remarkable attribute is that the MCF rubber sensor dose is not degraded by &gamma;-irradiation. We also demonstr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CF rubber sensor in energy harves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IRRADIATION Photovoltaics Energy harvesting Mechanical Property thermal Source Infrared Rays Electromagnetic Waves Induced Voltage Natural RUBBER CHLOROPRENE RUBBER Adhesion Electrolytic Polymerization MAGNETIC Cluster MAGNETIC Field MAGNETIC COMPOUND FLUID (MCF) Sensing Robot
下载PDF
甘蔗收获机多路阀阀芯的温升及热变形仿真分析
3
作者 王大宇 廖国陆 欧阳崇钦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108,共11页
多路阀是甘蔗收获机械液压系统的核心元件,用于控制多个工作装置的协同作业。针对其阀口压差变化大,节流温升明显,易造成阀芯变形卡滞的问题,对多路阀阀芯进行了流固热耦合仿真研究。利用Design Model软件抽取对应流道,并建立不同开度... 多路阀是甘蔗收获机械液压系统的核心元件,用于控制多个工作装置的协同作业。针对其阀口压差变化大,节流温升明显,易造成阀芯变形卡滞的问题,对多路阀阀芯进行了流固热耦合仿真研究。利用Design Model软件抽取对应流道,并建立不同开度的多路阀流场仿真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平台进行不同工况下的流固热耦合仿真,分析对比了双U形和三角形节流槽在不同开度、不同进出口压差工况下,多路阀内部流场的流体速度、阀芯温度及变形的情况。结果表明:双U形、三角形节流槽阀芯最高温度始终在节流槽处;随着阀进出口压差增加,油液的最大流速以及两种节流槽型阀芯的最高温度和最大形变量增大,但三角节流槽型阀芯变形相对较小;随着阀口开度的增加,三角节流槽型阀芯温度及最大形变量均小于双U形节流槽阀芯;三角节流槽型阀芯的最大形变量较双U节流槽型阀芯小25.1%。为农业机械多路阀阀芯节流槽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收获机 多路阀 流固热耦合 热变形
下载PDF
High-performance wood-based thermoelectric sponges for thermal energy harvesting and smart buildings
4
作者 Ding Zhang Qi Li +6 位作者 Yanjie Fang Peijia Bai Lili Liu Jiaqi Guo Guangfa Wang Yuetong Zhou Rujun Ma 《Nano Research》 SCIE EI CSCD 2024年第6期5349-5357,共9页
The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woods for power generation can help improve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buildings,and promote the concept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smart buildings”.Here,with specific chemical treatment... The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woods for power generation can help improve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buildings,and promote the concept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smart buildings”.Here,with specific chemical treatment and hydrothermal synthesis,we demonstrated the practical value of natural wood for thermo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in smart buildings.The prepared wood-based thermoelectric sponges show high Seebeck coefficients of 320.5 and 436.6μV/K in the vertical and parallel directions of the longitudinal channel of wood.After 500 cycles of the compressive strain at 20%,the corresponding Seebeck coefficients increase up to 413.4 and 502.1μV/K,respectively,which is attributed to the improved contact and connection between tellurium thermoelectric nanowires.The Seebeck coefficients are much larger than those of most reported inorganic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Meanwhile,the thermoelectric sponges maintain excellent thermoelectric and mechanical stability.We further modeled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wood-based thermoelectric sponges in smart buildings for power generation.Relatively high thermoelectric electricity can be obtained,such as in Beijing with over 1.5 million kWh every year,demonstrating the great potential in thermal energy harvest and energy supp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OD thermoelectric effect thermal energy harvesting smart buildings energy supply
原文传递
热电能量采集自适应阻抗匹配电路设计 被引量:6
5
作者 毛世杰 陈仁文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16年第4期91-94,共4页
为了实现自供电的无线网络节点,本文提出了基于MSP430的低功耗自适应阻抗匹配设计方案。为了降低阻抗匹配电路的功率消耗,方案使用MSP430产生、调节PWM波的参数控制MOS开关产生虚拟阻抗,以实现最大功率跟踪。使用MSP430内部AD模块实时... 为了实现自供电的无线网络节点,本文提出了基于MSP430的低功耗自适应阻抗匹配设计方案。为了降低阻抗匹配电路的功率消耗,方案使用MSP430产生、调节PWM波的参数控制MOS开关产生虚拟阻抗,以实现最大功率跟踪。使用MSP430内部AD模块实时测量电路参数,使用扰动观察法进行反馈调节。设计实验获得了输出功率与PWM波占空比之间的关系,并在变温度条件下测试了方案的工作性能。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控制方案可以实现自供电稳定工作,并且可以大幅提高能量收集的效率和输出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能采集 虚拟阻抗 低功耗 PWM调制
下载PDF
适宜机械粒收玉米品种的熟期评价指标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璐璐 明博 +9 位作者 初振东 张万旭 高尚 王浥州 侯梁宇 周先林 谢瑞芝 王克如 侯鹏 李少昆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199-2207,共9页
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率偏高制约了机械粒收技术的应用,选育和筛选快速脱水的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然而我国尚缺乏评价籽粒脱水速率的指标。本研究于2014—2018年进行,在不同产区调查了先玉335和郑单958的生育和脱水进程,探讨玉米籽... 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率偏高制约了机械粒收技术的应用,选育和筛选快速脱水的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然而我国尚缺乏评价籽粒脱水速率的指标。本研究于2014—2018年进行,在不同产区调查了先玉335和郑单958的生育和脱水进程,探讨玉米籽粒脱水速率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播种–生理成熟积温、播种–25%含水率积温和生理成熟–25%含水率积温在品种之间均差异显著。其中播种–生理成熟积温先玉335和郑单958平均为3039℃ d(2752~3249℃ d)和3090℃ d(2750~3546℃ d),差值51℃ d,变异系数为4%和6%。播种–25%含水率积温在这2个品种之间差异更大,先玉335和郑单958平均为3097℃ d(2920~3392℃ d)和3309℃ d(2980~3613℃ d),差值达212℃ d,变异系数为4%和5%。生理成熟–25%含水率积温先玉335和郑单958平均为66℃ d(0~287℃ d)和166℃ d(36~338℃ d),变异系数为131%和54%。播种–25%含水率积温更能体现品种之间籽粒脱水速率,可以作为现阶段机械粒收品种选育和筛选的熟期指标,但是该指标在区域、年份和播期之间有一定差异,在测量时建议统一田块和播种日期。本文提出用播种–25%含水率的积温作为评价籽粒脱水速率的熟期指标,用于当前品种选育和筛选,推动玉米机械粒收技术在国内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籽粒含水率 脱水速率 积温 机械粒收
下载PDF
生物质纤维素基多功能材料构建及其在新型能量存储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奇 李晓东 +1 位作者 王文雯 刘晓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27-1443,共17页
生物质材料细胞壁物质的高效分离及功能化直接关系着废弃生物质的高值化应用。作为生物质材料细胞壁的三大组分之一,纤维素纳米纤丝已经被广泛用于构建独特纳米结构和功能的复合材料如三维结构气凝胶、自修复水凝胶、纳米微晶光子膜、... 生物质材料细胞壁物质的高效分离及功能化直接关系着废弃生物质的高值化应用。作为生物质材料细胞壁的三大组分之一,纤维素纳米纤丝已经被广泛用于构建独特纳米结构和功能的复合材料如三维结构气凝胶、自修复水凝胶、纳米微晶光子膜、光敏感织物等。探索一条生物质纤维素高值化、实用化发展路径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围绕生物质纳米纤维素的分离提取和功能材料的构筑及其在新型能源存储方面的应用进行论述。首先,简要叙述当前纳米纤维素的化学结构及其作为多功能材料结构单元的优势,并从实验条件、环保、经济、纤维得率与质量的角度分析了生物基纳米纤维素分离制备方法的发展历程和优缺点;然后,介绍了纳米纤维素基纤维、薄膜、气凝胶、碳气凝胶的微/纳米结构、化学键、力学性能在热管理器件如建筑制冷器、太阳驱动式水蒸发器中太阳能的散射与吸收、红外发射、水分的吸收与传导和电化学能源储存中柔性电极的设计、亲锂型隔膜及碳基集流体等功能材料的构建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最后,从生物质材料的特异性结构的利用、组分的提取分离与转化、复合材料构建角度对纳米纤维素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纤维素 功能材料 热管理器件 水资源收集 电池材料
下载PDF
温室标准切花菊发育模拟与收获期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杨再强 罗卫红 +5 位作者 陈发棣 顾俊杰 李向茂 丁琪峰 赵才标 陆亚凡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29-1235,共7页
【目的】建立一个可以预测温室标准切花菊现蕾和收获期的模拟模型,为温室切花菊温光调控提供决策支持。【方法】根据菊花(Chrysanthe mummorifolium Ramat.)发育对光温反应的特性,提出了生理辐热积(physiological product of thermal ef... 【目的】建立一个可以预测温室标准切花菊现蕾和收获期的模拟模型,为温室切花菊温光调控提供决策支持。【方法】根据菊花(Chrysanthe mummorifolium Ramat.)发育对光温反应的特性,提出了生理辐热积(physiological product of thermal effectiveness and PAR,PTEP)的概念,通过不同扦插期和不同品种的试验,建立了以生理辐热积(PTEP)为尺度的温室标准切花菊发育模型,并用独立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模型对从扦插到定植、短日处理、现蕾和收获期的模拟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符合度较好,预测值与实测值间1:1线的回归估计标准误差RMSE分别为2.3、2.9、1.2和3.2d,预测精度明显高于以有效积温为尺度的发育模型(RMSE分别为3.0、12.5、12.5和15.6d)。【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标准切花菊各个发育阶段出现的时间与收获期,可以为中国温室标准切花菊周年生产的光温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生理辐热积 发育 模拟 收获期
下载PDF
基于热二极管的断路器电子脱扣器方案及设计 被引量:5
9
作者 郑庆杰 陈为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0-146,共7页
在低压输配电系统中塑壳断路器(MCCB)的电子脱扣器逐步取代传统的机械热磁式脱扣装置,并有进一步普及智能化发展的趋势。为了适应断路器脱扣器电子化和智能化的发展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热二极管的设计思路,通过利用二极管PN结压降随着... 在低压输配电系统中塑壳断路器(MCCB)的电子脱扣器逐步取代传统的机械热磁式脱扣装置,并有进一步普及智能化发展的趋势。为了适应断路器脱扣器电子化和智能化的发展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热二极管的设计思路,通过利用二极管PN结压降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特性来实现长延时保护功能,并同时利用可饱和电流互感器实现过载电流的侦测与保护。实践证明,基于热二极管的电子脱扣器可实现长延时保护和过载保护功能,响应时间和精度满足产品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壳断路器 电子脱扣器(ETU) 热二极管 可饱和电流互感器 取能
下载PDF
基于表征体元的空心型回填多孔结构导热模型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志国 梁卫 +4 位作者 杨文哲 宋永臣 张佳 谭明哲 张田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5期11012-11017,共6页
合理开发与利用地热能,可以有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多能互补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一般地,热能从地下到地上的采集和输送由地埋管来实现,管外回填结构存在散热损失,对地热能的有效利用影响较大。为研究回填结构在微... 合理开发与利用地热能,可以有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多能互补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一般地,热能从地下到地上的采集和输送由地埋管来实现,管外回填结构存在散热损失,对地热能的有效利用影响较大。为研究回填结构在微观层面的导热机理,通过建立表征体元的方法,建立了2种导热分析模型: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以硅酸钙为例,通过自主研发的实验装置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并分析了相关参数(水气比、孔隙率)对三维模型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变化时,串联模型曲线变化较为平缓,更接近真实值;当水气比变化时,串联模型曲线变化较为平缓,更接近真实值。可见,建立的三维串联模型更加精准,为其他多孔材料导热系数的测定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数值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采集 多孔介质 回填结构 导热模型
下载PDF
单电感双源能量协同俘获电路设计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翰泽 夏银水 +2 位作者 王修登 施阁 夏桦康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96-803,共8页
多源环境能量俘获正成为环境能量俘获的研究热点。室内存在各种光能和温差热能,通过光电池和温差热电片换能后可获得直流电,但温差热电能在通常情况下因开路电压低而难以俘获,单一的室内光能因能量密度较低也难于俘获。本文提出了基于... 多源环境能量俘获正成为环境能量俘获的研究热点。室内存在各种光能和温差热能,通过光电池和温差热电片换能后可获得直流电,但温差热电能在通常情况下因开路电压低而难以俘获,单一的室内光能因能量密度较低也难于俘获。本文提出了基于单电感的室内光能和温差热电能的双能源协同俘获电路(Dual-source energy Cooperative Harvesting Circuit,DCHC)设计。所提出的DCHC电路,可以在一个电感充放电周期内对光能和热能进行同时俘获,提高能量俘获总量。此外,热能的引入对光能的俘获起到了协同的作用,可以有效提升光能的俘获效率,结果表明,光能俘获峰值效率最高可达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俘获 光能 温差热电能 协同俘获
下载PDF
基于三芯电缆自取能技术的热状态评估系统研制 被引量:6
12
作者 南保峰 卢雨欣 +3 位作者 孙廷玺 林钰灵 李洪杰 李军浩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3-107,共5页
三芯电缆沿线由于缺乏可靠的电源,电缆热状态的监测难以有效开展。提出并研制一种基于三芯电缆自取能技术的热状态评估系统。针对三芯电缆运行状态下电缆周围空间电磁场分布特征,采用了基于分裂绕组的三芯电缆取能技术,创新性地实现了... 三芯电缆沿线由于缺乏可靠的电源,电缆热状态的监测难以有效开展。提出并研制一种基于三芯电缆自取能技术的热状态评估系统。针对三芯电缆运行状态下电缆周围空间电磁场分布特征,采用了基于分裂绕组的三芯电缆取能技术,创新性地实现了三芯电缆非侵入式电磁感应取能;围绕三芯电缆取能线圈的输出特性,设计了低损耗AC-DC变换器,避免了由于开关损耗较大而导致取能失败的问题;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电缆内部的温度分布;开展了实验验证,系统在电缆电流有效值为125 A的情况下可以获取峰值为248.3 mV的感应电压,满足系统正常运转的供电需求,建模评估得出的电缆温度分布与实测值误差小于2%,证明了该自取能式热状态评估系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芯电缆 热状态 自取能 AC-DC变换器 电力物联网
下载PDF
井下热电能量收集装置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7
13
作者 冯凯 郭雨 +2 位作者 赵端 翟勃 王卫龙 《电子技术应用》 2018年第12期93-96,共4页
为解决煤矿井下工作面无线监测节点的供电问题,基于温差发电片及升压管理模块设计了一种井下设备表面温差的热电能量收集装置,并利用该装置为锂离子电池供电。试验结果表明,该电路能够在低至100 mV时持续能量采集;采用风冷或水冷散热方... 为解决煤矿井下工作面无线监测节点的供电问题,基于温差发电片及升压管理模块设计了一种井下设备表面温差的热电能量收集装置,并利用该装置为锂离子电池供电。试验结果表明,该电路能够在低至100 mV时持续能量采集;采用风冷或水冷散热方式,可使温差发电片的稳定输出功率提高几十倍;采用bq25505升压管理模块收集温差热能,可使锂电池的放电工作时间显著提高,并且该模块的能量转化效率可达67%。因此,该装置能够有效提高井下无线节点的工作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能量采集模块 温差发电片 bq25505 储能
下载PDF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穗发芽抗性鉴定及相关分子标记验证 被引量:4
14
作者 侯起岭 赵昌平 +7 位作者 杨卫兵 高建刚 陈现朝 杨吉芳 白秀成 张立平 张风廷 孙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23-1032,共10页
为鉴定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穗发芽抗性,筛选有效鉴定穗发芽的分子标记,进一步挖掘抗穗发芽种质资源,测定了88份小麦不育系的整穗发芽率(SGR),利用Vp1B3、Xwmc468、TaSdr-B1、TaPHS1-646、TaPHS1-666和TaMFT-721J共计6个标记对供试材料... 为鉴定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穗发芽抗性,筛选有效鉴定穗发芽的分子标记,进一步挖掘抗穗发芽种质资源,测定了88份小麦不育系的整穗发芽率(SGR),利用Vp1B3、Xwmc468、TaSdr-B1、TaPHS1-646、TaPHS1-666和TaMFT-721J共计6个标记对供试材料进行了基因型检测。结果表明,88份小麦雄性不育系的SGR存在不同程度差异,SGR值变化范围为3.75%~93.23%,平均为45.49%,其中有10个品系的SGR值小于10%。基因型与SGR的相关性分析表明,Vp1B3和Xwmc468的D片段类型与SGR显著相关(P<0.05);TaSdr-B1和TaMFT-721J与SGR相关性不显著;TaPHS1-646与SGR显著相关(P<0.05);TaPHS1-666的NW97S186单倍型与SGR显著相关(P<0.01)。说明Vp1B3、Xwmc468和TaPHS1-646可作为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穗发芽抗性鉴定的分子标记;TaPHS1-666可作为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穗发芽抗性分子鉴定的参考标记。综合SGR和分子标记检测结果,筛选出6份具有较低SGR值的不育系种质资源,分别为BS212、BS143、BS206、BS129、BS117和BS2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光温敏雄性不育系 穗发芽 分子标记
下载PDF
基于热超构材料的能量收集与热电转换特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一鸣 王鑫 +2 位作者 李昊 杜宪 孙鹏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67-276,共10页
针对温差发电器的局限性,利用热超构材料的热场调控特性,提出了将温差发电器与二维扇形热超构材料能量收集结构进行集成,从而改善温差发电器的热电转换效率.基于有限元多物理场仿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研究了不同材料对能量收集结... 针对温差发电器的局限性,利用热超构材料的热场调控特性,提出了将温差发电器与二维扇形热超构材料能量收集结构进行集成,从而改善温差发电器的热电转换效率.基于有限元多物理场仿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研究了不同材料对能量收集结构热场调控性能的影响,确定材料后对其进行热电性能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能量收集结构可实现热流的有效调控,在同一仿真条件下能量收集中心的温度梯度相比自然材料提高了8倍.对不同尺寸温差发电器发电量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加工精度和测试难度,完成了能量收集结构3维建模及加工制造.搭建实验测试系统,使用热成像仪观测能量收集结构的温度分布,测试实验结果显示该能量收集结构可以有效调控热场,在相同冷热源条件下相比自然材料结构可以将温差发电器的工作效率提高3.2倍,对推动温差发电技术更加迅速地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差发电器 热超构材料 热场调控 热能收集
下载PDF
用于车辆尾气热能回收的热电材料和热喷涂工艺(英文) 被引量:2
16
作者 左磊 付高升 于良耀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35-150,共16页
随着全球能源和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在探索各种各样的能量回收方法。作为一种固态能量产生装置,热电发电装置能将温差转化为电压,从而实现车辆尾气废热的能量回收、提高总体能量利用效率。最近,出现一种新型可产业拓展的热喷涂... 随着全球能源和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在探索各种各样的能量回收方法。作为一种固态能量产生装置,热电发电装置能将温差转化为电压,从而实现车辆尾气废热的能量回收、提高总体能量利用效率。最近,出现一种新型可产业拓展的热喷涂工艺,可以用于热电发电装置的集成制造,直接用在排气管上。本文对应用于车辆尾气废热回收的热电材料和热喷涂工艺流程的前沿技术进行了综述。它们也可以用于热电厂、制造过程和其他场合的能量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能量回收 热电材料 热电发电装置(TEG) 温差电池 热喷涂工艺
下载PDF
Wearable thermal energy harvester powered by human foot
17
作者 Guodong XU Yang YANG +1 位作者 Yixin ZHOU Jing LIU 《Frontiers in Energy》 SCIE CSCD 2013年第1期26-38,共13页
With explosive applications of many advanced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s, a pervasive energy system with long term sustainability become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mong the many efforts ever tried, human power is rather ... With explosive applications of many advanced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s, a pervasive energy system with long term sustainability become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mong the many efforts ever tried, human power is rather unique due to its independence of weather or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and is therefore becoming a research focus. This paper is dedicated to demonstrate the possibility and feasibility of harvesting thermal energy from human body by sandwiching a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TEG) between human shoe bottom and ground, aiming to power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hrough the conceptual experiments conducted on adults, a maximum 3.99 mW steady state power output at a ground temperature with 273 K is obtained, which is sufficient enough to drive a lot of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Also, parametric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to systematically clarify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TEG working performance. To further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this power generation modality, analytical solutions to the couple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for human foot and TEG module are obtained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EG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output power are studied.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TEG working as a wearable power resource by utilizing thermal energy of human foot shows enormous potential and practical values either under normal or extreme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power thermal energy energy harvesting micro power wearable device
原文传递
基于热红外技术的青贮收获机预警技术
18
作者 张传帅 李小龙 +3 位作者 徐岚俊 陈华 刘婞韬 李亚硕 《农业工程》 2016年第S2期60-63,共4页
针对北京市青贮收获机作业安全问题,提出了基于热红外技术的青贮收获机预警技术方案,并进行了技术可行性研究。该技术通过集成热红外成像摄像头、机载控制器和报警装置等硬件,利用Otsu等算法,开展了初步的试验研究,为预警技术设备开发... 针对北京市青贮收获机作业安全问题,提出了基于热红外技术的青贮收获机预警技术方案,并进行了技术可行性研究。该技术通过集成热红外成像摄像头、机载控制器和报警装置等硬件,利用Otsu等算法,开展了初步的试验研究,为预警技术设备开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装备 预警技术 青贮收获机 热红外
下载PDF
应用于能量收集的DC-DC电路研究综述
19
作者 任洪涛 张轩赫 +2 位作者 许美娜 程心 张章 《微电子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22-726,共5页
随着物联网技术(IoT)的发展,越来越多的IoT传感器被应用于环境检测、物流管理、生产制造和医疗保健等领域。IoT传感器的使用年限取决于内部电池的使用时间,而内部电池是不可拆卸的,因此一旦电池损坏或者电量耗尽,则需要更换新IoT传感器... 随着物联网技术(IoT)的发展,越来越多的IoT传感器被应用于环境检测、物流管理、生产制造和医疗保健等领域。IoT传感器的使用年限取决于内部电池的使用时间,而内部电池是不可拆卸的,因此一旦电池损坏或者电量耗尽,则需要更换新IoT传感器,这大大提高了成本。能量收集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该难题提供了新方向,该技术将环境中的微弱能量收集起来,通过相关技术转换成电能,为IoT传感器供电,摆脱了其对电池的依赖。文章综述了能量收集系统的关键技术,比较了不同电路结构的优缺点,并且总结了最大功率追踪技术(MPPT),表明MPPT技术从一维MPPT技术发展到三维MPPT技术,现在已有更多的辅助技术来提高MPPT电路的跟踪精度。为了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多输入多输出的转换器已然成为研究重点,文章综述了多能量源输入多输出电压的转换器结构,静态功耗和动态范围等性能指标成为关注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收集 DC-DC转换器 太阳能 热能
下载PDF
兰州市屋顶绿化雨水收集集成技术及应用
20
作者 王进喜 王亚军 周玉青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52-56,共5页
以集成雨水收集自动灌溉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对绿化屋顶和无绿化屋顶内表面温度进行比较,依据检测结果分析其分布频率和变化规律,并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对实测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有绿化屋顶内表面温度小于33℃出现的频... 以集成雨水收集自动灌溉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对绿化屋顶和无绿化屋顶内表面温度进行比较,依据检测结果分析其分布频率和变化规律,并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对实测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有绿化屋顶内表面温度小于33℃出现的频率占总次数的91.8%,比无绿化屋顶出现频率次数高出7.6%;有绿化屋顶内表面大于35℃的温度总量约为无绿化屋顶的1/3,有绿化屋顶的隔热效果明显,随着气温的升高其隔热性能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收集 拓展型屋顶绿化 绿化集成技术 隔热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