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rmal Resources in East Hexi Corridor in Recent 50 Years
1
作者 LAN Xiao-bo FANG Feng +1 位作者 YANG Xiao-ling YING Yu-chun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2年第12期33-36,41,共5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rmal resources in east Hexi Corridor in recent 50 years. [Method] Using the daily average air temperature data from 5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east He...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rmal resources in east Hexi Corridor in recent 50 years. [Method] Using the daily average air temperature data from 5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east Hexi Corridor from 1959 to 2010, the variation of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steadily above 10 and 0 ℃, lasting days, the beginning and ending day were summarized, and then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rmal resourc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limate warming were analyzed. [Result] The air temperature increased continuously in east Hexi Corridor, and the climatic trend rate of the annual average air temperature was 0.34 ℃/10 a, more significant than any other region in China. And it was well correlated with the thermal resource indexes such as th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steadily above 10 and 0 ℃, and their lasting days, and the beginning and ending day. Climate warming had made th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steadily above 10 and 0 ℃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east Hexi Corridor widespread. Th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steadily above 10 and 0 ℃ ha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lasting days of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steadily above 10 and 0 ℃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oo. The delay of ending days wa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e advancing of beginning days. [Conclusion] These changes in thermal resources were conductive to increase food production and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food production in east Hexi Corrid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Hexi Corridor thermal resources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Changes characteristics China
下载PDF
1960-2020年黄河流域农业热量资源时空演变特征
2
作者 张志高 张秀丽 +5 位作者 贾梦薇 陈河阳 孙梓欣 郝海姣 李卓娅 蔡茂堂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30,共12页
[目的]气候变暖将改变农业热量资源的时空分布,对黄河流域农业热量指标进行分析,可为区域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基于1960-2020年黄河流域89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资料,运用线性趋势估计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 [目的]气候变暖将改变农业热量资源的时空分布,对黄河流域农业热量指标进行分析,可为区域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基于1960-2020年黄河流域89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资料,运用线性趋势估计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黄河流域年平均气温,≥0℃和≥10℃的初终日、持续日数和有效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近61 a黄河流域平均气温、≥0℃和≥10℃有效积温分别以0.29℃·(10 a)^(-1)、70.23℃·d·(10 a)^(-1)和34.50℃·d·(10 a)^(-1)的倾向率呈上升趋势,≥0℃和≥10℃持续日数呈增加趋势,倾向率分别为3.33 d·(10 a)^(-1)和2.78 d·(10 a)^(-1)。≥0℃和≥10℃初日呈提前趋势,倾向率分别为—2.16 d·(10 a)^(-1)和—2.14 d·(10 a)^(-1),≥0℃和≥10℃终日呈延迟趋势,倾向率分别为1.16 d·(10 a)^(-1)和0.63 d·(10 a)^(-1),≥0℃和≥10℃初日提前的幅度大于终日推迟的幅度,≥0℃初终日和持续日数变化幅度大于≥10℃相应指标变化幅度。近61 a黄河流域年平均气温、≥0℃和≥10℃有效积温分别于1996、2003和1997年发生突变。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地区各热量指标变化趋势与流域整体变化一致,上游地区变化幅度相对较大。从空间分布来看,由上游、中游到下游地区年平均气温逐渐增加,≥0℃和≥10℃有效积温逐渐增加,初日逐渐提前,终日逐渐推迟,持续日数逐渐延长。[结论]黄河流域农业热量资源呈增加趋势,热量指标主要受海拔高度和年平均气温影响。西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和东大西洋遥相关型指数是影响近61 a黄河流域农业热量指标变化的主要大气环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有效积温 热量资源 初终日数 黄河流域
下载PDF
1961—2023年青海湖南部地区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3
作者 桑多香 刘文兵 张海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4期188-192,共5页
[目的]分析青海湖南部地区热量资源变化特征。[方法]利用1961—2023年青海湖南部共和县的逐日平均气温,采用线性趋势、滑动平均、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等数理统计方法探讨该地区≥0℃、≥10℃初终日、持续天数以及积温的变化特征。[结... [目的]分析青海湖南部地区热量资源变化特征。[方法]利用1961—2023年青海湖南部共和县的逐日平均气温,采用线性趋势、滑动平均、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等数理统计方法探讨该地区≥0℃、≥10℃初终日、持续天数以及积温的变化特征。[结果]1961—2023年青海湖南部共和地区≥0℃、≥10℃初日(终日)呈极显著提前(推迟)趋势。≥0℃、≥10℃初日分别在2001、1985年发生了由迟到早的突变,终日分别在1994、1988年发生了由早到迟的突变。≥0℃、≥10℃持续天数呈极显著延长趋势,分别在1995、1978年发生了由短到长的突变。≥0℃、≥10℃积温呈极显著增加趋势,分别在1993、1987年发生了由少到多的突变。[结论]热量资源的增加对农业生产及农作物生长极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量资源 积温 初终日 持续天数 变化特征 青海湖南部地区
下载PDF
基于时热积温的水稻热害影响模型及等级指标研究
4
作者 汪天颖 帅细强 +3 位作者 李民华 杨嫔玲 黄安凤 汪天柯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127-133,共7页
【目的】构建基于时热积温的水稻热害影响模型和等级指标,为精细化水稻热害减灾服务提供依据。【方法】于2021—2022年在湖南怀化开展水稻透明薄膜盖棚增温大田试验,以Y两优911为供试品种,结合逐小时气温数据,采用二次方程拟合、LSD方... 【目的】构建基于时热积温的水稻热害影响模型和等级指标,为精细化水稻热害减灾服务提供依据。【方法】于2021—2022年在湖南怀化开展水稻透明薄膜盖棚增温大田试验,以Y两优911为供试品种,结合逐小时气温数据,采用二次方程拟合、LSD方差显著性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筛选构建基于不同高温阈值时热积温的一季稻孕穗期至成熟期结实率高温影响定量评估模型及等级指标,并进行独立样本验证。【结果】结实率减少值与35~40℃高温阈值的时热积温关联紧密,其中,以35℃高温阈值相关性最高(P<0.001),其次为36℃(P<0.005)、37℃(P<0.010)阈值。结实率减少2%、4%、8%分别为轻、中、重热害的致灾临界值,各高温阈值及其对应轻、中、重热害时热积温下限分别为35℃,146℃·h、196℃·h、365℃·h;36℃,112℃·h、176℃·h、334℃·h;37℃,85℃·h、140℃·h、270℃·h。模型和指标验证结果与实测值的一致性较好,其中,以35℃高温阈值的模型具有相比最低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及最高的相关系数(r),且指标验证与实际数据符合程度最高。【结论】基于时热积温的水稻热害模型及等级指标能较好反映结实率受高温影响程度,可应用于水稻生产热害监测预警、防灾减灾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时热积温 一季稻 生育时段 定量评估模型 热害等级指标 Y两优911
下载PDF
湖北省枝江市1965~2022年高温天气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盛超 高琪清 +1 位作者 郑爽 姚虎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10期40-43,共4页
为探究枝江市高温天气气候变化特征,根据枝江市1965~2022年逐日最高气温和同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征指数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法、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枝江市高温日数、极端高温和热积温的气候变化特征,并讨论了盛... 为探究枝江市高温天气气候变化特征,根据枝江市1965~2022年逐日最高气温和同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征指数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法、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枝江市高温日数、极端高温和热积温的气候变化特征,并讨论了盛夏期高温日数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8 a枝江市夏季高温日数、极端高温和热积温均呈现出“V”字形的变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持续下降,80年代中后期达到最低谷后呈现出持续上升趋势,在21世纪近20 a上升趋势非常明显。突变检验显示,高温日数在2004~2005年发生了气候突变。高温日数存在准4 a, 7~8 a, 12~14 a和18~20 a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在12~14 a时间尺度下高温日数的周期振荡最强。高温日数与西太平洋副高在盛夏期密切相关,与副高脊线在7月和8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该研究成果可为枝江市高温天气预报预警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日数 极端高温 热积温 气候变化特征 枝江市
下载PDF
近50年东北地区热量资源变化特征 被引量:78
6
作者 刘实 王勇 +1 位作者 缪启龙 丁园圆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6-278,共13页
利用1951—2005年东北地区100个气象站日平均气温资料,得出各年代稳定通过10℃,0℃积温及其持续天数和起止日期分布的变化,进而分析了气候变暖背景下东北地区热量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气温持续增暖,线性趋势达0.4℃/10 a,... 利用1951—2005年东北地区100个气象站日平均气温资料,得出各年代稳定通过10℃,0℃积温及其持续天数和起止日期分布的变化,进而分析了气候变暖背景下东北地区热量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气温持续增暖,线性趋势达0.4℃/10 a,较我国其他地区更为显著,且与各热量资源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东北地区气候变暖使得稳定通过10℃,0℃积温普遍显著升高,且稳定通过10℃,0℃积温的持续天数也普遍显著增加;稳定通过10℃,0℃积温和持续天数的等值线在东北平原和相对平坦的内蒙古高原向北大幅度推进,而在山区有向高海拔地区抬升的趋势;稳定通过10℃,0℃积温持续天数普遍增加是受到起始日期提前和终止日期延后的影响,而且起始日期提前比终止日期延后的影响更明显。东北地区热量资源的变化有利于东北地区粮食产量的提高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气候变暖 热量资源 积温 持续天数
下载PDF
湖北省水稻生长季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34
7
作者 刘敏 刘安国 +2 位作者 邓爱娟 万素琴 刘志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46-752,共7页
为了研究近50a来湖北省热量资源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利用湖北省1961-2008年水稻产区的气象资料,计算了水稻生长季主要热量资源要素包括农业界限温度持续时间和积温、气温日较差等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其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 为了研究近50a来湖北省热量资源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利用湖北省1961-2008年水稻产区的气象资料,计算了水稻生长季主要热量资源要素包括农业界限温度持续时间和积温、气温日较差等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其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稳定通过8、10、12℃初日提前、稳定通过20、22℃终日推迟、间隔期延长,积温增加,水稻适宜种植期延长;10℃初日至20℃(22℃)终日持续日数在大部双季稻种植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延长,积温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大部分地区水稻生长季气温日较差和早稻、中稻、晚稻灌浆期日较差呈减少趋势,西部减少趋势小于东部。可将早熟品种换种生育期相对较长、产量相对较高的中熟、迟熟品种,以提高水稻单产;双季稻种植范围可以适当向北部水源充足、灌溉条件较好的地区推移,以提高水稻总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农业气候资源 热量资源 农业界限温度 积温 气温日较差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的三江平原热量资源评价 被引量:8
8
作者 于宏敏 王波 +1 位作者 国世友 刘春生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8-92,137-138,共7页
基于GIS技术,使用黑龙江省气象观测站和农垦、森工系统观测站的气温资料,以及数字高程模型(DEM)资料,运用趋势面分析法和线性内插法得到三江平原栅格化的热量资源数据。分析表明,三江平原纬度和高度因子对各项热量指标分布均有影响,经... 基于GIS技术,使用黑龙江省气象观测站和农垦、森工系统观测站的气温资料,以及数字高程模型(DEM)资料,运用趋势面分析法和线性内插法得到三江平原栅格化的热量资源数据。分析表明,三江平原纬度和高度因子对各项热量指标分布均有影响,经度因子主要影响年平均气温、4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0℃积温和≥10℃积温;佳木斯西部、双鸭山西部、鸡西大部热量资源较丰富,而青黑山、完达山、老爷岭和太平岭等地区热量资源相对较差。分析结果为合理开发利用三江平原热量资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温 热量资源 气候评价
下载PDF
辽宁省气候资源分析 被引量:29
9
作者 张玉书 班显秀 +3 位作者 纪瑞鹏 袁国恩 冯锐 张淑杰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9-43,共5页
利用 196 1~ 1995年 5 4个代表站点的气象资料 ,对辽宁省光、温、水及风能资源进行分析。总的来看 ,全省气候资源比较丰富 ,其主要特征表现为 :各地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雨量比较稳定 ,与农作物需水高峰期相一致 ;除东部山区个别... 利用 196 1~ 1995年 5 4个代表站点的气象资料 ,对辽宁省光、温、水及风能资源进行分析。总的来看 ,全省气候资源比较丰富 ,其主要特征表现为 :各地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雨量比较稳定 ,与农作物需水高峰期相一致 ;除东部山区个别地区外 ,热量资源丰富 ,作物生育期积温保证率高 ;日照充足 ,太阳辐射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资源 积温保证率 利用率 雨量 热量
下载PDF
用气候统计方法估算辽东湾海冰资源量的尝试 被引量:17
10
作者 顾卫 张秋义 +2 位作者 谢锋 李宁 崔维佳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16,共8页
海冰发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子之一是气象因子 ,其中负积温与冰厚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以这一关系为基础 ,再结合其它相关因子 ,可以估算海冰厚度和某一时刻的海冰资源量。文中提出了一种用气候统计方法估算海冰资源量的思路 ,即选择≤ -... 海冰发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子之一是气象因子 ,其中负积温与冰厚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以这一关系为基础 ,再结合其它相关因子 ,可以估算海冰厚度和某一时刻的海冰资源量。文中提出了一种用气候统计方法估算海冰资源量的思路 ,即选择≤ -2℃积温、水深、离岸距离、经度等 4个因子作为统计指标 ,建立这些因子与冰厚的对应关系 ,在遥感资料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 ,进行海冰资源量的估算。根据这一思路 ,文中利用 2 0 0 0年 1月 1 8日辽东湾海冰厚度实测资料进行了海冰资源量气候估算尝试 ,并采用当天的NOAA AVHRR影像对估算的结冰范围进行了订正。估算结果表明 :该方法对实测冰厚的相对估算误差为 2 6 7% ;利用该方法得到的 2 0 0 0年 1月 1 8日辽东湾海冰资源总量为 1 7 3× 1 0 8m3,其中可能开采的海冰资源量为 7 4× 1 0 8m3,主要分布在辽东湾的东岸。另外 ,该方法也存在着估算的结冰范围与实际情况有较大误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统计方法 估算 辽东湾 海冰资源量 负积温 冰厚变化
下载PDF
内蒙古玉米主产区农业热量资源变化及其对策探讨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宝林 高聚林 +4 位作者 王志刚 池梦雪 赵俊灵 郭佳 彭健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57-765,共9页
为了探讨在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恶化和农业提质增效的压力下,内蒙古玉米主产区农业热量资源的变化及其生产对策,分析了1961-2017年间内蒙古玉米主产区通辽市、赤峰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和兴安盟等地区年均温、≥10℃年积温和生长季... 为了探讨在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恶化和农业提质增效的压力下,内蒙古玉米主产区农业热量资源的变化及其生产对策,分析了1961-2017年间内蒙古玉米主产区通辽市、赤峰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和兴安盟等地区年均温、≥10℃年积温和生长季(5-9月)积温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地区年均温、≥10℃年积温和生长季积温存在地区差异,但1961-2017年间三者均呈线性上升趋势,而生长季积温占比下降。气温的升高和积温的增加使农业热量资源增加,有利于玉米增产和种植面积的扩大,使内蒙古气候温暖区玉米生产潜力增大;但应避免越区种植,警惕气象灾害风险。在气温升高的背景下,通过品种选择、播期调整和肥料管理,充分利用农业热量资源,可使热量资源利用率提高15%,对于内蒙古地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玉米生产的高产高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气温 积温 玉米 热量资源
下载PDF
近50年东北地区≥10℃农业热量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2
12
作者 赵俊芳 穆佳 郭建平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0-198,共9页
气候变暖背景下,系统研究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热量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1961-2010年东北地区64个气象台站的逐日资料,采用公认的农业气象指标,分析了80%保证率下东北地区稳定通过10℃农业热量资源的时空变化特... 气候变暖背景下,系统研究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热量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1961-2010年东北地区64个气象台站的逐日资料,采用公认的农业气象指标,分析了80%保证率下东北地区稳定通过10℃农业热量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演变趋势,探讨了近50a东北地区农业热量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从1960-2010年,东北地区农业热量资源存在年代际变化,且80年代到90年代是该地区农业热量资源增加最快的时期。以1980年为界线,≥10℃初日出现的日期先推迟再提前,终日出现的日期推迟,持续日数先减少后增加,积温呈持续增多趋势;近50a东北地区热量资源增加趋势明显。东北地区农业热量资源地域差异明显。热量资源较丰富的是辽宁省西部和南部,较匮乏的是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地区,且由南向北随纬度增大呈初日出现日期延迟、终日出现日期提前、持续日数减少、积温减少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气候变化 农业热量资源 响应 界限温度
下载PDF
1961—2014年东北三省热量资源变化特征 被引量:23
13
作者 冯喜媛 王宁 刘实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年第1期91-98,共8页
利用1961—2014年东北三省83个气象观测站逐日平均气温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曲线、9 a滑动平均等统计方法分析了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和10℃的积温、稳定通过0℃和10℃的起止日期及稳定通过0℃和10℃持续日数... 利用1961—2014年东北三省83个气象观测站逐日平均气温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曲线、9 a滑动平均等统计方法分析了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和10℃的积温、稳定通过0℃和10℃的起止日期及稳定通过0℃和10℃持续日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4 a东北三省热量资源整体呈增加的趋势,年平均气温的气候倾向率为0.29℃/10 a,稳定通过0℃和10℃积温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60.10(℃·d)/10 a、60.00(℃·d)/10 a,稳定通过0℃和10℃持续日数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2.3 d/10 a、1.9 d/10 a,稳定通过0℃和10℃起始日期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3 d/10 a、-0.8 d/10 a,稳定通过0℃和10℃终止日期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0 d/10 a、1.1 d/10 a,东北三省全区热量资源呈北部地区比南部地区增加趋势显著的特点;2005年前后出现转折性变化,年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和10℃的积温、稳定通过0℃和10℃的持续日数均转为逐渐减少的趋势,稳定通过0℃和10℃的起始日期相对延后,终止日期相对提前,东北三省整体热量资源增加的趋势减缓,变化方向为由南向北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量资源 积温 持续日数 气候倾向率
下载PDF
1960—2010年中国华北东北地区热量资源时空变化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立波 景元书 陈传雷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年第1期80-87,共8页
利用1960—2010年中国华北、东北地区165个气象站日平均气温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等方法,对近51 a来≥0℃和≥10℃积温及持续天数和起止日期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了解气候变暖对中国华北、东北地区热量资源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 利用1960—2010年中国华北、东北地区165个气象站日平均气温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等方法,对近51 a来≥0℃和≥10℃积温及持续天数和起止日期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了解气候变暖对中国华北、东北地区热量资源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1 a来中国华北、东北地区气温增暖趋势明显,气候倾向率达0.32℃/10 a(P<0.001),且与各项热量资源指标相关显著。随着气候变暖,≥0℃和≥10℃积温及持续天数普遍显著增加,其气候倾向率分别在(30℃·d)/10 a和2 d/10 a以上;2000年以后亚热带北界和暖温带北界在华北、东北地区均出现北移,以亚热带北界移动幅度更大;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年两熟制种植北界在山西和辽宁两省明显北抬,平均移动幅度超过1.5个纬距。华北、东北地区≥0℃和≥10℃积温及持续天数普遍增加是受起始日期提前和终止日期延后共同影响,≥0℃前者比后者的影响更明显,≥10℃两者作用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量资源 积温 持续天数 气候变暖
下载PDF
黑龙江省热量资源变化及其对作物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杜春英 宫丽娟 +4 位作者 张志国 赵慧颖 吴双 田宝星 赵放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2-252,共11页
气候变暖背景下,热量资源变化势必对寒地农作物生产环境、生长发育及种植制度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黑龙江省1971—2014年67个观测站逐日气象资料,计算了≥10℃活动积温和≥0℃活动积温(以下简称积温)及无霜期等农业热量指标,采用线性... 气候变暖背景下,热量资源变化势必对寒地农作物生产环境、生长发育及种植制度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黑龙江省1971—2014年67个观测站逐日气象资料,计算了≥10℃活动积温和≥0℃活动积温(以下简称积温)及无霜期等农业热量指标,采用线性倾向率、累计距平、M-K检验和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等统计方法,分析了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及突变特征,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10℃积温和≥0℃积温分别以86.7℃?d?(10a)-1和80.5℃?d?(10a)-1的速率显著增加,无霜期呈延长趋势[倾向率为3.8 d·(10a)-1];≥10℃积温和无霜期在1993年发生突变,突变后二者初日提前,终日延后。≥10℃积温和≥0℃积温的增加幅度西部大于东部,无霜期延长幅度中西部大于东北部,农业热量资源变化幅度大的地区亦是热量敏感区域。热量资源增加对农业的影响,表现在农作物适宜生育期延长;适宜水稻和玉米种植的区域向北、向西扩张,大豆种植重心北移;原适宜种植极早熟、早熟品种的区域逐步被中熟、中晚熟品种替换。热量增加使水稻、玉米和大豆三大作物产量的进一步提高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积温 无霜期 热量资源 作物种植带 作物生育期 作物产量 黑龙江
下载PDF
1961—2001年间陕西冬小麦种植北界北移的热量资源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4
16
作者 林文 同延安 +4 位作者 韩仲宇 梁婷 杨宪龙 路永莉 梁连友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72-778,共7页
气候变暖使农作物种植北界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北移。为研究冬小麦在陕北地区种植的适宜性,本文选取了该地区榆林、绥德、横山、吴起和延安5个站点1961—2001年间40年的逐日温度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研究该地区冬前积温、越冬期负积温、1月平... 气候变暖使农作物种植北界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北移。为研究冬小麦在陕北地区种植的适宜性,本文选取了该地区榆林、绥德、横山、吴起和延安5个站点1961—2001年间40年的逐日温度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研究该地区冬前积温、越冬期负积温、1月平均温度、生育期≥0℃积温和年极端最低温度等指标及变化情况,通过热量指标评价陕西省冬小麦北移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陕北地区冬小麦越冬期负积温、1月平均温和生育期≥0℃积温都呈显著升高趋势,其中,越冬期负积温每10年升高36.2-71.7℃.d,1月平均温度每10年升高0.32-0.61℃,生育期≥0℃积温每10年升高44.1-88.7℃.d。此外,年极端最低温也表现出升高趋势,但不显著。而冬前积温在延安和吴起两站点分别以20.3℃.d.10a 1和16.1℃.d.10a 1的速率显著升高,但榆林和绥德两站则有所下降。整体而言,到2001年,延安站各项气温指标都能满足北移冬小麦需要,热量资源不会成为该地冬小麦北移的障碍;吴起和绥德1月份平均温度偏低,北移存在一定风险;而榆林和横山因越冬期负积温和1月平均温度过低而存在较大风险,不适合北移冬小麦的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热量资源 北移 冬小麦 陕北地区 积温
下载PDF
1961—2012年山东省气温变化及对农业热量条件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韩荣青 包维虎 +2 位作者 赵明华 李娇娇 傅双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16期112-122,共11页
为了解山东省近52年的气温变化对农业热量条件和粮食生产的影响,据1961—2012年气象站数据,利用GIS方法提取气温变化和农业热量条件变化指标,分析山东省气温时空分布规律、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生产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1)山东省及鲁西、... 为了解山东省近52年的气温变化对农业热量条件和粮食生产的影响,据1961—2012年气象站数据,利用GIS方法提取气温变化和农业热量条件变化指标,分析山东省气温时空分布规律、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生产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1)山东省及鲁西、鲁中、鲁东地区年、四季平均气温整体增温显著,2000年后增温更明显。春、冬季和全年平均气温从1990s以后增温显著,夏、秋季近52年来气温有波动,但整体增温较小;(2)山东省东部增温幅度最大,西部最小,呈自西向东增加趋势;(3)山东省及3个地区秋、夏季气温倾向率较小,而冬季和春季呈"暖冬"、"暖春"现象;(4)山东省≥0℃和≥10℃积温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近10年上升幅度较大;全省≥0℃和≥10℃初终日间持续日数波动较大,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气温变化 线性倾向估计 积温 农业热量条件 山东省
下载PDF
近53年石家庄地区气温稳定通过10℃的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云龙 李丽平 +1 位作者 王书冰 党红凯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45-952,共8页
以17个气象站19602012年的观测资料,利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石家庄地区气温稳定通过10℃的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3年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以1.4d/10a的趋势提前,终日以1.1... 以17个气象站19602012年的观测资料,利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石家庄地区气温稳定通过10℃的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3年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以1.4d/10a的趋势提前,终日以1.1d/10a的趋势后延,持续日数以2.5d/10a的趋势增加,积温以64.5℃·d/10a的趋势增加,降水量无明显变化,日照时数以53.4h/10a的趋势减少;各要素的时间序列除降水外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突变,终13、持续日数、积温以及日照时数的突变较为显著,终日在2007年后后延显著,持续日数在1998年后显著增多,积温在2000年后显著增加,日照时数在1993年后显著减少;通过Morlet小波分析发现,各要素在近53年中存在周期性变化规律,初日和期间积温存在准2~4年的振荡周期,终日存在准2~3年的振荡周期,持续日数存在准2年的振荡周期。降水量存在准3年和准3~7年的振荡周期,日照时数存在准2~3年的振荡周期。石家庄地区气温稳定通过10℃的农业气候资源变化使作物的生长发育提前,生长周期变短,日照时数减少对作物生长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家庄 农业气候资源 积温
下载PDF
1990年以来鲁南地区热量资源的变化及未来趋势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美玲 鹿翠华 张慧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7年第B09期66-69,共4页
为了解1990年以来鲁南地区热量资源变化情况,将资料分为近15a(1991--2005)及前30a(1961—1990年)两组,用K—W检验分析两组样本是否有显著差异,并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回归系数估算未来气候变暖时热量资源的变化。结果表明:1991-... 为了解1990年以来鲁南地区热量资源变化情况,将资料分为近15a(1991--2005)及前30a(1961—1990年)两组,用K—W检验分析两组样本是否有显著差异,并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回归系数估算未来气候变暖时热量资源的变化。结果表明:1991--2005年鲁南地区与前30a相比,年平均气温明显升高,≥0℃及≥10℃积温及持续日数明显增加,无霜期明显延长,热量资源显著增加。当未来气候变暖时,年平均气温每升高1℃,≥O℃积温将增加308~309℃·d,持续日数延长15—16天,≥10℃积温将增加235—248℃·d,持续日数延长6—8天,无霜期将延长9~14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K—W检验 热量资源 积温
下载PDF
近53a宁夏地区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冯克鹏 田军仓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2-59,共8页
采用宁夏12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960―2012年气象数据,在划分区域的基础上,运用倾向估计和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宁夏热量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近53 a来,宁夏地区稳定通过0℃和10℃的积温存在明显的增加趋势。宁夏北部地区的增... 采用宁夏12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960―2012年气象数据,在划分区域的基础上,运用倾向估计和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宁夏热量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近53 a来,宁夏地区稳定通过0℃和10℃的积温存在明显的增加趋势。宁夏北部地区的增加趋势显著大于中部和南部地区;②宁夏积温空间分布总体态势是由南向北逐渐增大。该地区稳定通过0℃积温的变化范围在2 700~3 980℃/a,最大值出现在中宁、中卫一带。稳定通过10℃积温的变化范围在2 200~3 500℃/a,最大值出现在宁夏地区最北部的银川、陶乐、惠农地区;③宁夏地区稳定通过界限温度(0℃、10℃)的持续天数均有显著增加趋势。这种增加趋势是由积温起始日期提前和终止日期推后共同导致的;并且宁夏地区积温终止日期推后的速率要大于起始日期的提前速率;④近53 a,宁夏稳定通过0℃和10℃积温存在长短不同的周期,有45 a左右的长周期,15 a的中长周期,还存在5~7 a的小尺度短周期,其中以15 a为主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量资源 积温 宁夏 变化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