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otemporal phase change materials for thermal energy long-term storage and controllable release
1
作者 Yangeng Li Yan Kou +4 位作者 Keyan Sun Jie Chen Chengxin Deng Chaohe Fang Quan Shi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5期228-236,I0006,共10页
Phase change materials(PCMs)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the field of solar thermal utilization recently,due to their outstanding thermal energy storage performance.However,PCMs usually release their stored latent... Phase change materials(PCMs)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the field of solar thermal utilization recently,due to their outstanding thermal energy storage performance.However,PCMs usually release their stored latent heat spontaneously as the temperature below the phase transition temperature,rendering thermal energy storage and release uncontrollable,thus hindering 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time and space.Herein,we developed erythritol/sodium carboxymethylcellulose/tetrasodium ethylenediaminetetraacetate(ERY/CMC/EDTA-4Na)composite PCMs with novel spatiotemporal thermal energy storage properties,defined as spatiotemporal PCMs(STPCMs),which exhibit the capacity of thermal energy long-term storage and controllable release.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osite PCMs are unable to lose latent heat due to spontaneous crystallization during cooling,but can controllably release thermal energy through cold crystallization during reheating.The cold-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and enthalpy of composite PCMs can be adjusted by proportional addition of EDTA-4Na to the composite.When the mass fractions of CMC and EDTA-4Na are both 10%,the composite PCMs can exhibit the optical cold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of 51.7℃ and enthalpy of 178.1 J/g.The supercooled composite PCMs without latent heat release can be maintained at room temperature(10-25℃)for up to more than two months,and subsequently the stored latent heat can be controllably released by means of thermal triggering or heterogeneous nucleation.Our findings provide novel insights into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new PCMs with spatiotemporal performance of thermal energy long-term storage and controllable release,and consequently open a new do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solar thermal utilization techniques on the basis of STPC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se change materials Long-term thermal storage Controllable release ERYTHRITOL
下载PDF
Storage and exchange thermal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phase change wallboard room with different conditions
2
作者 黄凯良 冯国会 +2 位作者 陈其针 牛润萍 刘馨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S1期154-158,共5页
Based on the phase change material (PCM) thermal characteristic,some testing methods such as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 (DSC) etc were used to select the low melting mixture of capric and lauric acid as PCM of ... Based on the phase change material (PCM) thermal characteristic,some testing methods such as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 (DSC) etc were used to select the low melting mixture of capric and lauric acid as PCM of phase change wallboard (PCW). The PCW room was established,and some contrast analysis of the storage and exchange thermal characteristic of PCW room and ordinary wall room were made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uctuation of indoor air temperature in PCW room is smaller than that in ordinary room obviously. The exchange energy of PCM room with outdoor is less than that of ordinary wall room. In the winter condition,PCW room utilizes valley period electricity to storage energy in the night,while releases at peak period electricity in daytime,which can divert 40% of peak load. In the summer condition,PCW room can reduce the peak cooling load by 25% compared with ordinary wall ro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se CHANGE ENERGY storage ENERGY PCM storage and EXCHANGE thermal characteristIC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s of heat storage material combining porous metal with molten salt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华 何方 +1 位作者 戴永年 胡建杭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3年第5期1239-1242,共4页
A new type of heat storage materials combining high temperature molten salts phases change latent heat thermal storage materials, PCM with porous metals sensible heat thermal storage materials was developed. The proce... A new type of heat storage materials combining high temperature molten salts phases change latent heat thermal storage materials, PCM with porous metals sensible heat thermal storage materials was developed. The process was expressed as following: firstly, it is necessary to heat up the molten salts phases change materials to molten; and then the porous metals are put into the molten bath; after being held for 13 h, the composite heat thermal storage materials lumps are taken out of the molten bath and cooled to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the last step is to electrodeposit a layer metal coat on the surface of the material lumps. The new type of heat storage material integrates the advantages of both solid sensible heat thermal storage materials and high temperature phases change latent heat thermal storage materials. The metal base heat storage materials enjoy some favorabl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higher heat charge discharge rate, higher heat storage density and better mechanical streng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存储材料 多孔渗水金属基 热特性 PCM
下载PDF
地铁车站月平均气温随运营年限演化特性
4
作者 王丽慧 曾宪明 +2 位作者 张雨蒙 郑懿 宋洁 《暖通空调》 2024年第2期125-130,51,共7页
建立了地铁车站空气热平衡理论模型,基于区间隧道空气温度和车站围岩土体蓄放热量,得到车站月平均气温在运营初期、中期和远期的逐年演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地铁车站运营年限的增长,月平均气温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运营第15年较第1年... 建立了地铁车站空气热平衡理论模型,基于区间隧道空气温度和车站围岩土体蓄放热量,得到车站月平均气温在运营初期、中期和远期的逐年演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地铁车站运营年限的增长,月平均气温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运营第15年较第1年,车站月平均气温在1月温升最低为3.1℃,8月温升最高为10.6℃;在现有地铁行车密度随运营年限增大的运行模式下,地铁车站运营初期行车密度仅为15对/h,夏季车站最高气温出现在第5年,为26.4℃,远低于夏季站厅站台空调设计温度平均值29℃,所以运营初期车站空调系统提供的冷量远大于车站的冷负荷需求,初期车站空调系统存在一定的节能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月平均气温 运营年限 演化特性 空气热平衡 土体蓄放热量 节能
下载PDF
装配式柔性墙体日光温室联合储热系统蓄放热特性
5
作者 马蔷薇 李明 +3 位作者 王利春 胡娟秀 宋卫堂 魏晓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83-193,共11页
增设多蓄热介质联合主动蓄放热系统是解决装配式柔性墙体日光温室“重保温、轻蓄热”问题的有效方法,但当前对于“土壤-空气-水”多介质联合储热系统蓄放热特性和加温效果尚不明确,针对此问题,该研究以配备“空气源地中热交换-水源后墙... 增设多蓄热介质联合主动蓄放热系统是解决装配式柔性墙体日光温室“重保温、轻蓄热”问题的有效方法,但当前对于“土壤-空气-水”多介质联合储热系统蓄放热特性和加温效果尚不明确,针对此问题,该研究以配备“空气源地中热交换-水源后墙循环换热”联合储热系统的装配式柔性墙体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跟踪测试和能量转移测算,对联合储热系统各自和组合的蓄放热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配有联合储热系统的装配式柔性墙体日光温室室内夜间最低空气温度维持在10℃以上,室内外最大温差达26.5℃。0~50 cm的土壤层是该温室主要蓄热介质,晴天土壤层蓄热量最高占总蓄热量的63.5%。地中热交换系统最高占土壤蓄热量的54.4%。水循环系统蓄热量可达424.04 MJ,最高占总蓄热量的45.1%,通过循环蓄热可将储水池内8 m3水的温度提高到35℃。连阴天时,通过引入蓄放热比指标,对联合储热系统的运行效果进行定量评价,发现水循环系统具有蓄放热速度快的特点,蓄放热比绝对值最高可达1.62,是当天土壤蓄放热的1.8倍。但从总量上看,土壤仍是连阴天主要放热来源,在北京地区联合蓄放热系统能够维持3个连阴天的热量需求。水循环系统平均性能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为9.16,地中热交换系统平均COP为6.82,联合蓄放热系统综合COP为8.85,对比热泵,其节能率达60.26%。研究结果为联合储热系统蓄放热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墙体 传热 联合储热 蓄放热特性 水循环 地中换热
下载PDF
基于时序参数分析的砂岩热储回灌特征变化研究——以山东临清市为例
6
作者 刘东义 杨霄 +4 位作者 韩鎏 贾超 齐树明 王辉 杨硕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0-621,共12页
为促进山东省临清市地热资源循环利用,开展了地热水回灌工程。针对采暖期前与采暖期两种情形的回灌情况,监测了开采井及回灌井的水量、水温、水位及井口压力等,并基于时序参数分析了回灌能力及最大回灌量、开采井温度场、水质变化和回... 为促进山东省临清市地热资源循环利用,开展了地热水回灌工程。针对采暖期前与采暖期两种情形的回灌情况,监测了开采井及回灌井的水量、水温、水位及井口压力等,并基于时序参数分析了回灌能力及最大回灌量、开采井温度场、水质变化和回灌堵塞程度。结果表明:本次施工的回灌井能够满足单井100%回灌,单井自然回灌量可达121~227 m^(3)/h;总体上开采井地热水温度表现为在供暖期上升、供暖末期下降的趋势;由于井位深度差别,在供暖期前后,开采井矿化度比回灌井分别高约45.34%和17.33%;经过一个供暖季的回灌,虽然在回扬过程中渗透系数有一定的改善,但仍由0.7699 m/s降至0.3254 m/s,有明显变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热储 时序参数 地热回灌 地热开采特征 临清市 山东省
下载PDF
温室太阳能跨季节蓄热-土壤源热泵耦合供暖运行特性
7
作者 杨绪飞 李飞 +4 位作者 孙东亮 于长永 冉宇进 张伟 宇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86-196,共11页
针对温室采用土壤源热泵供暖存在土壤热失衡明显、土壤温度和供暖能效逐年降低的问题,该研究在112 m^(2)玻璃温室建设了耦合太阳能跨季节蓄热的土壤源热泵供暖系统,通过两个供暖周期试验,对热泵机组的运行、土壤热失衡、太阳能跨季节蓄... 针对温室采用土壤源热泵供暖存在土壤热失衡明显、土壤温度和供暖能效逐年降低的问题,该研究在112 m^(2)玻璃温室建设了耦合太阳能跨季节蓄热的土壤源热泵供暖系统,通过两个供暖周期试验,对热泵机组的运行、土壤热失衡、太阳能跨季节蓄热以及太阳能直供-土壤源热泵耦合供暖的运行特性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在土壤源热泵供暖结束后,工作井温度下降2.40~2.97℃、监测井土壤温度下降0.60~1.00℃,土壤热失衡问题突出;太阳能跨季节蓄热使得监测井土壤温度较初始地温上升约0.2℃,有效解决了土壤热失衡问题;耦合供暖时太阳能直供可承担11%的热负荷,使得温室供暖能效系数从上一年度的2.79提升至3.19,提高了14.3%,节能效果明显。该研究揭示了供暖系统全年度和典型工况下的运行特性,实证了耦合太阳能解决土壤源热泵热失衡问题的可行性和高效性,并给出了系统高效运行主要操作参数的推荐值,为温室供暖相关研究与工程应用提供案例参考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清洁供暖 太阳能跨季节蓄热 土壤源热泵 热失衡 运行特性
下载PDF
适用于下一代太阳能热发电的集热颗粒磨损特性研究
8
作者 陈冬 吕洪坤 +3 位作者 丁历威 来振亚 肖刚 祝培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32-440,共9页
以铝矾土惰性颗粒为研究对象,使用三腔磨损试验台获取颗粒耐磨性能和粒径分布变化规律,颗粒120 h磨损率约2.5%,粒径分布演变模型中转化比例符合正态分布(σ=1/2,d_(s)=4d)时模拟效果最好。提出磨损转换系数,通过引入磨损耗散能量作为中... 以铝矾土惰性颗粒为研究对象,使用三腔磨损试验台获取颗粒耐磨性能和粒径分布变化规律,颗粒120 h磨损率约2.5%,粒径分布演变模型中转化比例符合正态分布(σ=1/2,d_(s)=4d)时模拟效果最好。提出磨损转换系数,通过引入磨损耗散能量作为中间量,将磨损测试设备中获取的颗粒磨损特性推广到实际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以100 kW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为例,计算得铝矾土惰性颗粒在系统各设备间循环一次的磨损相当于在三腔磨损试验台中运行0.0114 h,从而获得系统补料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磨损特性 热化学颗粒 粒径分布 惰性颗粒 运行策略
下载PDF
热管换热器间距对相变充填体蓄释热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王雪丽 张鹏举 +3 位作者 刘浪 杜研 孙雪花 姬长发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8-679,共12页
为了高效利用高温矿井的地热资源,解决高温环境对开采过程的影响,建立了热管-相变充填体矿井地热开采系统三维非稳态传热数值模型,研究了热管换热器与围岩布置间距对系统温度、相变材料液相分数、循环冷却水温度以及系统蓄热量、释热量... 为了高效利用高温矿井的地热资源,解决高温环境对开采过程的影响,建立了热管-相变充填体矿井地热开采系统三维非稳态传热数值模型,研究了热管换热器与围岩布置间距对系统温度、相变材料液相分数、循环冷却水温度以及系统蓄热量、释热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管距离围岩越近,蓄热阶段相变材料熔化越快,蓄/释热共存阶段相变材料凝固越慢;随着热管与围岩间距的减小,热管冷凝端循环冷却水的出口温度和进出口温差增大,当热管与围岩间距从95 mm减小至20 mm时,系统稳定运行时冷却水进出口温差将由2.50 K增大至4.97 K;蓄热阶段,系统蓄热量随时间推移先逐渐增大,后维持恒定不变,蓄/释热共存阶段,系统释热量将以先逐渐减小,后恒定不变的速率持续增大;当热管与围岩布置间距由95 mm减小到20 mm时,系统总蓄热量提高72.89%,系统释热量提高91.10%,系统能效系数由81.71%增大到90.32%。研究结果可为热管-相变材料耦合系统在矿井地热高效开采与利用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开采 热管换热器 集总热阻网络模型 布置距离 蓄/释热性能
下载PDF
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模组热失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勇 杨大鹏 +3 位作者 朱清 梁坤峰 周训 常艳琴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62-2469,共8页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在储能领域,其存在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本文针对锂离子电池模组在使用过程中的热安全问题,以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模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热失控蔓延过程中...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在储能领域,其存在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本文针对锂离子电池模组在使用过程中的热安全问题,以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模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热失控蔓延过程中电池模组表面的温度特性,搭建磷酸铁锂电池模组热失控仿真模型,分析不同厚度气凝胶垫对热失控蔓延的影响,及热失控过程中能量传递过程。结果表明:厚度为0.7 mm、1.2 mm的气凝胶垫均可抑制电池模组热失控蔓延;增大气凝胶垫厚度,可以有效降低被保护电池的峰值温度;加入气凝胶垫后的2#电池没有接收到足够的热量,内部发生不可逆反应放热,热失控在某一节点停止,电池内部未完全发生热失控。通过本研究可提高热失控仿真模型的准确度,在方案阶段进行热安全特性预判,提升产品的热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 热失控 储能 温度特性 电池
下载PDF
大容量抽水蓄能发电机断路器发热特性仿真与散热优化方法
11
作者 朱琦琦 王海燕 +3 位作者 张洋 朱彦卿 孙晋茹 杨飞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23-2634,共12页
过高的温升会加速真空断路器结构老化、降低机械强度,基于温升仿真分析的断路器散热优化设计对断路器性能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通过建立大容量抽水蓄能发电机断路器电磁仿真模型,计算不同通流情况下的电磁损耗,并基于各端面接触电阻损... 过高的温升会加速真空断路器结构老化、降低机械强度,基于温升仿真分析的断路器散热优化设计对断路器性能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通过建立大容量抽水蓄能发电机断路器电磁仿真模型,计算不同通流情况下的电磁损耗,并基于各端面接触电阻损耗,获得总发热损耗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包含对流、传导、辐射热传递模式的断路器自然对流仿真模型,从增强自然对流、辐射两方面对断路器散热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在通流12.5 kA情况下,断路器监测点最高温升为133.7 K,辐射功率占比约23%。通过增加散热片及热管,最高温升能够降低至109.5 K。增大断路器部件表面发射率能够低成本实现辐射功率提升,从而将最高温升进一步降低至96.9 K。通过断路器稳态通流温升实验,验证了仿真可靠性,监测点温升的仿真与实验平均误差小于2.1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断路器 稳态温升特性 自然对流 热辐射 多物理场有限元仿真
下载PDF
日光温室主动蓄放热系统热过程模拟与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毛尔晔 张潇丹 +3 位作者 颉建明 马宁 常有麟 胡世莲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1-680,共10页
为进一步提高日光温室太阳能利用效率,降低加温成本,在当前日光温室主动式水循环蓄放热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了系统运行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系统参数(循环水流量与蓄热水箱体积)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在兰州地区冬季日光温室生产... 为进一步提高日光温室太阳能利用效率,降低加温成本,在当前日光温室主动式水循环蓄放热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了系统运行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系统参数(循环水流量与蓄热水箱体积)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在兰州地区冬季日光温室生产条件下,当系统循环水流量为0.23 m^(3)·h^(-1),蓄热水箱体积为0.13 m^(3)时,系统性能最优,集、放热效率达到70.62%与98.38%,集/放热单元夜间平均热流密度达到237.84 W·m^(-2)。利用优化后参数,为兰州地区EPS装配式日光温室设计了一套太阳能主动蓄放热加温方案:集放/热单元(高2.05 m,宽1.105 m,厚3 cm)为50个,循环水泵流量为11.5 m^(3)·h^(-1),蓄热水箱体积为6.5 m^(3)。该方案可满足日光温室越冬生产,较优化前节约2个集/放热单元,8.5 m^(3)蓄水池体积,降低了加温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蓄放热 数学模型 参数优化 热流密度 热负荷
下载PDF
锂电池储能系统热失控气体生成及扩散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甄箫斐 王贝贝 +3 位作者 张小虎 孙一铭 曹文炅 董缇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86-1994,共9页
锂离子电池在热失控过程中将产生大量可燃性气体,是导致储能系统燃爆的主要风险。为研究系统尺度锂电池热失控可燃气体的生成及扩散规律,本文首先通过实验测试了某磷酸铁锂电池在不同热失控触发条件下的产气组成。基于实验结果,建立了... 锂离子电池在热失控过程中将产生大量可燃性气体,是导致储能系统燃爆的主要风险。为研究系统尺度锂电池热失控可燃气体的生成及扩散规律,本文首先通过实验测试了某磷酸铁锂电池在不同热失控触发条件下的产气组成。基于实验结果,建立了预制舱储能系统热失控过程产气及扩散仿真模型,并分析了不同位置电池单体触发热失控后的可燃气体扩散规律。结果显示,在释放的气体中,H2占比约30%,且不受空气组分影响,更适合作为电池热失控的警告气体;经模拟发现,在电芯防爆阀打开3 s内,H2主要集中于电池模块区域,随着风冷循环,向电池模块外部间区域位置进行扩散,在120 s内将扩散至整个储能电池舱;基于此,给出了针对该储能舱最优的气体传感器及风道布置方案。本文研究结果能够为储能系统可燃气体监测点布局与排放路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失控 产气特性 锂电池储能系统 数值仿真 气体扩散
下载PDF
盐岩地下新能源储备库高频注采热力耦合效应对围岩长期变形的影响
14
作者 张宁 王赐佳 邓树新 《力学与实践》 2024年第2期323-331,共9页
盐岩因其致密性被公认为地下储能的良好介质,随着我国双碳战略的提出,利用盐岩进行地下新能源存储备受关注。盐岩新能源储备库运营过程中的高频注采造成了盐岩溶腔温度和应力场的高频往复。本文对高频注采效应下盐岩新能源储库的长期形... 盐岩因其致密性被公认为地下储能的良好介质,随着我国双碳战略的提出,利用盐岩进行地下新能源存储备受关注。盐岩新能源储备库运营过程中的高频注采造成了盐岩溶腔温度和应力场的高频往复。本文对高频注采效应下盐岩新能源储库的长期形变进行了热力耦合计算,并与传统能源储库的变形过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新能源储库在考虑热力耦合情况下围岩最大位移增大7.8%,相较于传统能源储库,热效应对新能源储备库的影响更为显著,在新能源储库的稳定性评估中应充分考虑热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岩 储气库 热力耦合 变形特性
下载PDF
海上物流中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与热物性能分析
15
作者 裴雯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4-846,共3页
相变储能材料具有较强的热存储与释放能力,在海上物流运输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为保障海上物流项目的顺利开展,针对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与热物性能展开研究。从潜热存储、热化学储能、显热存储三种不同的储能形式着手,分析相变储能... 相变储能材料具有较强的热存储与释放能力,在海上物流运输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为保障海上物流项目的顺利开展,针对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与热物性能展开研究。从潜热存储、热化学储能、显热存储三种不同的储能形式着手,分析相变储能材料的具体制备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细化研究相变储能材料的热物性能,并对其在海上物流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物流 相变储能材料 热物性能 热存储 热释放
下载PDF
新疆布尔津县冲乎尔盆地地热资源水化学特征及地下热水成因分析
16
作者 喜英 张同良 齐志龙 《地下水》 2024年第1期52-55,共4页
以冲乎尔镇为中心,探明新疆布尔津县冲乎尔盆地地热资源,运用舒卡列夫分类和派珀三线图解分类,通过对比和分析不同区域地下水组分和化学特征,探讨了地热水的来源和成因。结果表明,冲乎尔盆地水化学类型为HCO_(3)-Ca·Mg、HCO_(3)... 以冲乎尔镇为中心,探明新疆布尔津县冲乎尔盆地地热资源,运用舒卡列夫分类和派珀三线图解分类,通过对比和分析不同区域地下水组分和化学特征,探讨了地热水的来源和成因。结果表明,冲乎尔盆地水化学类型为HCO_(3)-Ca·Mg、HCO_(3)·SO_(4)-Mg·Ca·Na、HCO_(3)-Ca·Mg型;地下水的δ^(18)O和δD值均在大气降水线附近,说明其补给源均为大气降水;根据对冲乎尔盆地水点进行碳-14年代测定,发现地下水年龄在95~1460 a之间,属于深循环地下水;热储属于带状热储,热交换温度为68.9℃~73.9℃,说明研究区基础温度较高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冲乎尔盆地地下水通过大气降水入渗水后必然顺构造裂隙向深部运动,经过深循环大地热流加热密度降低,再通过深大断裂上涌,形成地热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乎尔盆地 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地热水 热储 成因分析
下载PDF
云南施甸娲女温泉成因及地热资源特征分析
17
作者 顾松林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4年第5期66-70,共5页
对施甸县娲女温泉地热区的地质背景,温泉水补给、径流、排泄,探讨娲女温泉地热成因;根据水温、流量、水化学特征,利用SiO2温标法推算出了该地热田热储温度,利用水循环深度公式计算娲女温泉循环深度,对该温泉的天然放热量进行了估算。娲... 对施甸县娲女温泉地热区的地质背景,温泉水补给、径流、排泄,探讨娲女温泉地热成因;根据水温、流量、水化学特征,利用SiO2温标法推算出了该地热田热储温度,利用水循环深度公式计算娲女温泉循环深度,对该温泉的天然放热量进行了估算。娲女温泉的研究对完善云南地热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成因 水化学特征 热储温度 水循环深度 天然放热量
下载PDF
储能锂电池包浸没式液冷系统散热设计及热仿真分析
18
作者 李岳峰 徐卫潘 +6 位作者 韦银涛 丁纬达 孙勇 项峰 吕游 伍家祥 夏艳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534-3544,共11页
作为最主流的储能电池液冷技术,间接冷板冷却技术相比风冷技术虽然实现了在电池换热和均温效果上的突破,但仍存在着电芯顶底区域温差过大、液冷管路循环阻力过大和功耗过高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工作以某型电池包作为研究对象,设计... 作为最主流的储能电池液冷技术,间接冷板冷却技术相比风冷技术虽然实现了在电池换热和均温效果上的突破,但仍存在着电芯顶底区域温差过大、液冷管路循环阻力过大和功耗过高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工作以某型电池包作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直接浸没式电池包冷却系统,即采用直接浸没式冷却技术将电池包直接置于冷却液中冷却。通过数值仿真对该浸没式系统进行了温度场和流场特性的评估,并与冷板式冷却系统进行对比。接着分别探究了浸没冷却液流量、电芯间距和喷射孔数量对于浸没电池包温度场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冷板冷却系统,浸没式冷却系统下电池包顶面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差均明显下降,系统整体冷却性能显著提升;同时浸没电芯顶底区域最大温差大幅度缩小,有效解决了冷板冷却时存在的顶底区域温差过大的问题;随着冷却液流量和电芯间距的增加,电池包顶面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差均不同程度下降,但其温度下降率逐渐下降;喷射孔数量的增加使得电池包顶面最高温度略微下降,但最大温差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电池包 直接浸没式冷却 热特性
下载PDF
环境风下大型储罐火灾火焰特征与热物理性质研究
19
作者 蒋依 鲁义 +2 位作者 沈芳 黄丽姣 黄怡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92,共9页
为研究燃油储罐火灾过程中的火焰特性与火灾发展过程,基于相似准则设计小尺度实验,通过数值模拟进行全尺度实验验证,指出风速状态对储罐火灾的火焰特征、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处于软风、轻风状态时,甲醇汽油的燃烧会更快进入稳定... 为研究燃油储罐火灾过程中的火焰特性与火灾发展过程,基于相似准则设计小尺度实验,通过数值模拟进行全尺度实验验证,指出风速状态对储罐火灾的火焰特征、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处于软风、轻风状态时,甲醇汽油的燃烧会更快进入稳定燃烧阶段,维持稳定阶段的时间更久。火焰高度与火焰倾角的变化随着风速的增加逐渐减小并逐渐趋于平缓、火焰最高温度逐渐减小,但对火焰轴线的温度分布影响不明显;在无风状态时,风速的增加对达到热释放速率最大值的时间影响不大,但对热释放速率最大值影响较为显著;在软风、轻风状态时,风速对达到热释放速率最大值的时间影响较大。通过全尺度数值模拟实验验证得到相似实验与数值模拟实验之间的相对误差基本分布在15%以下,具有一定可靠性。研究结果可为燃油储罐火灾的安全性及其小尺度相似实验提供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罐火灾 相似准则 火焰特征 热释放速率 稳定燃烧阶段
下载PDF
粉煤灰基复合相变材料研究进展
20
作者 刘鹏 饶俊 +1 位作者 杨炳飞 王雅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38,45,共6页
粉煤灰高值化利用和相变储能材料防泄漏封装的双重需要,使得粉煤灰基复合相变材料成为新能源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综述了近5年粉煤灰基复合相变材料在材料组成、制备方法、封装效果、储热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提高粉煤灰基复合... 粉煤灰高值化利用和相变储能材料防泄漏封装的双重需要,使得粉煤灰基复合相变材料成为新能源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综述了近5年粉煤灰基复合相变材料在材料组成、制备方法、封装效果、储热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提高粉煤灰基复合相变材料导热率的方法及该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情况,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复合相变材料 定形封装 储热性能 导热性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