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gineering thermochemistry:The science critical for the paradigm shift toward carbon neutrality 被引量:12
1
作者 Zhancheng Guo Shiwei Wang Dingrong Bai 《Resources Chemicals and Materials》 2023年第4期331-334,共4页
The global shift toward carbon neutrality,driven by growing concerns about climate change,requires collaborative efforts.While cleaner energy and carbon capture are crucial,addressing some high-carbon-emission industr... The global shift toward carbon neutrality,driven by growing concerns about climate change,requires collaborative efforts.While cleaner energy and carbon capture are crucial,addressing some high-carbon-emission industrial processes that significantly and disproportionally contribute to our carbon footprint is more important than ever.Analysis reveals that over 90%of total carbon emissions from human activities are attributed to a few super-emitting thermochemical processes.We urgently need breakthrough technologies and transformative alternatives to combat this excess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effectively.Engineering Thermochemistry is the scientific discipline that offers both scientifically sound and practical solutions to the pressing carbon neutrality challe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ineering thermochemistry Carbon emissions Carbon neutrality Thermochemical reactions
下载PDF
钢铁冶金技术发展历程与新时期低碳发展路径
2
作者 郭磊 刘枫 郭占成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67-3577,共11页
首先对钢铁冶金技术与学科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将其发展过程划分为5个主要时期。新时期钢铁冶金工业将从追求效率优先向兼顾节能环保的方向进行转变,文章对钢铁工业的绿色低碳发展路径进行了总结,着重对氢基低碳炼铁技术的发展方向进... 首先对钢铁冶金技术与学科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将其发展过程划分为5个主要时期。新时期钢铁冶金工业将从追求效率优先向兼顾节能环保的方向进行转变,文章对钢铁工业的绿色低碳发展路径进行了总结,着重对氢基低碳炼铁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COURSE50、ULCOS及tkH2Steel等为代表的富氢高炉技术可作为现阶段高炉工艺改进的首选方向。非高炉工艺方面,本文介绍了MIDREX、HYL/ENERGIRON等氢基竖炉直接还原炼铁工艺的发展,同时也介绍了H-Iron、FIOR、Circored、HyREX等采用流化床的铁矿粉氢基直接还原炼铁工艺。文中指出新时期我国钢铁工业应在发展传统节能减排技术的同时,充分利用焦炉煤气、煤制气、天然气及绿氢等低碳能源,发展并创新DRI直接还原技术,从而降低碳素消耗和CO_(2)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 低碳 热化学 炼铁
下载PDF
时间分辨热化学原位XAFS方法
3
作者 顾颂琦 孙凡飞 +4 位作者 韦尧 宋兴飞 南兵 李丽娜 黄宇营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747-3755,共9页
为了利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XAFS)谱学技术开展热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在上海光源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学线站(BL14W1)开展了时间分辨热化学原位XAFS方法的研究。采用自主研制的数据采集设备解决了时间分... 为了利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XAFS)谱学技术开展热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在上海光源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学线站(BL14W1)开展了时间分辨热化学原位XAFS方法的研究。采用自主研制的数据采集设备解决了时间分辨XAFS技术中不同类型信号同步触发和同步采集的问题,实现了数据间的精准匹配。在单色器转速为720"/s、数据采集设备采样率为2MS/s、数据长度为1200eV的条件下,获得了一个9.6s的Cu标样的数据谱,通过与常规XAFS数据和标准XAFS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得到的时间分辨XAFS实验系统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分辨率和信噪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线站自主研制的原位装置开展了时间分辨热化学原位XAFS方法,并利用高温常压原位装置开展了CuO还原为金属Cu的验证性实验。在230℃恒温氢气气氛下30min内观测到Cu吸收边能量逐渐向低能量处偏移,同时它位于8998eV的主峰强度逐渐减弱并且劈裂为双峰结构,出现明显的金属Cu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达到了捕获物质动态演化过程的预期目的,在拓展XAFS谱学实验平台的同时,为热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过程研究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实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分辨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原位装置 热化学 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天然气-中温太阳能互补的新型低碳分布式供能系统
4
作者 王彬 郝勇 +4 位作者 郭轲 邵煜 蒋琼琼 洪慧 金红光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8-299,共12页
基于化学链循环的天然气-太阳能互补转化具有低碳、储能及高效等特点。目前甲烷化学链循环典型还原温度为800℃。在450℃中温条件下,现有技术的甲烷转化率均较低,导致热化学蓄能效率和分布式能源系统能效较低。基于产物分离促进反应平... 基于化学链循环的天然气-太阳能互补转化具有低碳、储能及高效等特点。目前甲烷化学链循环典型还原温度为800℃。在450℃中温条件下,现有技术的甲烷转化率均较低,导致热化学蓄能效率和分布式能源系统能效较低。基于产物分离促进反应平衡移动原理,提出将甲烷重整制氢与化学链循环结合的蓄能方法,氢气被载氧体消耗使氢气分压降低,促进甲烷重整反应正向进行,进而提升甲烷转化率。对比了甲烷重整耦合化学链循环蓄能方法和传统甲烷直接与载氧体发生化学链反应蓄能方法的甲烷转化率。结果表明,450℃下通过多级循环实现甲烷近完全转化。基于甲烷重整耦合化学链循环蓄能方法,建立了多能互补分布式供能系统模型,太阳能甲烷热化学源头蓄能将低品位太阳能提升为高品位燃料化学能,实现了源头蓄能与脱碳。储存太阳能的固体燃料氧化产生高温热能,通过透平做功发电,然后通过余热回收装置实现吸收式制冷和供热,从而实现太阳能和化石燃料的高效互补利用。对系统在典型工况下的热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甲烷重整耦合化学链循环蓄能方法的分布式供能系统太阳能净发电效率达24.90%,系统燃料节省率达43.24%,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热化学 甲烷重整 化学链循环 蓄能 分布式能源系统
下载PDF
铜铝锌复合金属氧化物导热系数和储热特性研究
5
作者 吕洪坤 邓佳莉 +3 位作者 丁历威 侯成龙 肖刚 祝培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47-654,共8页
铜铝复合金属氧化物储热材料导热系数低,该文通过复合导热相氧化锌提高导热系数,对其导热提升机理和改善后的储热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铜铝锌复合金属氧化物Cu_(9)Al_(1)Zn_(3)固体介质连续性提高/孔隙率降低/导热系数提高71%;同时... 铜铝复合金属氧化物储热材料导热系数低,该文通过复合导热相氧化锌提高导热系数,对其导热提升机理和改善后的储热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铜铝锌复合金属氧化物Cu_(9)Al_(1)Zn_(3)固体介质连续性提高/孔隙率降低/导热系数提高71%;同时其氧化还原基本可逆,还原/氧化反应时间从Cu_(9)Al_(1)的1.45 min/4.48 min降到1.16 min/2.82 min,循环稳定性高,在200次循环内能够保持98.3%的还原特性和94.2%的氧化特性;成型模块储热试验中Cu_(9)Al_(1)Zn_(3)模块还原/氧化反应时间从Cu_(9)Al_(1)的30.4 min/24.5 min降到20.5 min/22.9 min,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时间缩短,能够更快完成储放热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热化学 热能储存 热分析 金属氧化物
下载PDF
Solar fuel production through concentrating light irradiation
6
作者 Yiwei Fu Yi Wang +2 位作者 Jie Huang Kejian Lu Maochang Liu 《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1550-1580,共31页
The climate crisis necessitates the development of non-fossil energy sources.Harnessing solar energy for fuel production shows promise and offers the potential to utilize existing energy infrastructure.However,solar f... The climate crisis necessitates the development of non-fossil energy sources.Harnessing solar energy for fuel production shows promise and offers the potential to utilize existing energy infrastructure.However,solar fuel production is in its early stages of development,constrained by low conversion efficiency and challenges in scaling up production.Concentrated solar energy(CSE)technology has matured alongside the rapid growth of solar thermal power plants.This review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current CSE methods and solar fuel production,analyzes their integration compatibility,and delves into the theoretical mechanisms by which CSE impacts solar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and product selectivity in the context of photo-electrochemistry,thermochemistry,and photo-thermal co-catalysis for solar fuel production.The review also summarizes approaches to studying the photoelectric and photothermal effects of CSE.Lastly,it explores emerging novel CSE technology methods in the field of solar fuel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entrated solar energy Solar fuel Photo-electrochemistry thermochemistry Photo-thermal co-catalysis
下载PDF
新兴交叉学科“工程热化学”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7
作者 宋兴飞 孙瑞泽 +2 位作者 姜新东 韩振南 许光文 《中国发展》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我国90%以上的碳排放来自有机碳资源和碳酸盐矿物的利用,而这些资源在短期内无法替代。因此,应对“碳中和”挑战的最有效策略是减少这些热化学反应(热诱发/热驱动的化学反应)相关的“超级排放源”。工程热化学(Engineering thermochemis... 我国90%以上的碳排放来自有机碳资源和碳酸盐矿物的利用,而这些资源在短期内无法替代。因此,应对“碳中和”挑战的最有效策略是减少这些热化学反应(热诱发/热驱动的化学反应)相关的“超级排放源”。工程热化学(Engineering thermochemistry,ETC)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关注热化学反应及其工程化科学与技术。该文介绍了工程热化学的定义、科学内涵,回顾了工程热化学形成与发展的详细历程,根据其提供的科学方法和原理,分析了可指导且有效的大规模碳减排、碳替代、碳循环途径,展示了工程热化学减少数十亿吨碳排放的方法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化学反应工程 工程热化学 新兴交叉学科 碳中和
下载PDF
太阳能驱动甲烷重整泡沫反应器聚光特性研究及优化设计
8
作者 刘锋章 程博 +1 位作者 秦宁 刘向雷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99-606,共8页
针对太阳能光热驱动CH_(4)/CO_(2)重整体系中自然聚光条件下高斯分布入射热流特性,采用有限容积法(FVM)建立二维CFD模型,耦合导热对流、非等温平衡、辐射传热与化学反应动力学等多物理模型,结合蒙特卡洛光线追迹进行光学模拟,系统研究... 针对太阳能光热驱动CH_(4)/CO_(2)重整体系中自然聚光条件下高斯分布入射热流特性,采用有限容积法(FVM)建立二维CFD模型,耦合导热对流、非等温平衡、辐射传热与化学反应动力学等多物理模型,结合蒙特卡洛光线追迹进行光学模拟,系统研究聚光特性对前表面能流分布、温度场分布和组分分布的影响,以及前表面温差和太阳能-燃料转化效率之间的联系。在对孔隙尺度参数优化的基础上,将泡沫外形优化为抛物凹面的结构,可使前表面温差显著减小,温度不均匀性显著改善,泡沫反应器性能进一步提高。随着凹面深度h从5 mm增至12.5 mm时,前表面最大温差从481.2 K降至95.49 K。其中当h=12.5mm时太阳能-燃料转化效率达到最优值50.5%,与平面泡沫反应器相比提升2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热化学 甲烷 能量储存 重整反应 能量效率
下载PDF
热化学反应工程科学与技术发展与展望
9
作者 宋兴飞 贾鑫 +2 位作者 安萍 韩振南 许光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13-3533,共21页
“热”诱发、“热”驱动的热化学反应是人类最早认识的化学反应,占据工业化学反应的绝大部分,是能源转化、资源加工、循环经济等的重要反应,涉及发电、供热、冶金、建材、废物消纳等重大工业行业,这些行业是与人类活动相关的CO_(2)排放... “热”诱发、“热”驱动的热化学反应是人类最早认识的化学反应,占据工业化学反应的绝大部分,是能源转化、资源加工、循环经济等的重要反应,涉及发电、供热、冶金、建材、废物消纳等重大工业行业,这些行业是与人类活动相关的CO_(2)排放源的主体,在总碳排放中占比90%以上。在“双碳”目标下,热化学反应科学和技术的创新发展凸显更加特殊和重要的作用,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支撑热化学反应工程化”的科学与技术,即“热化学反应工程”。针对“热”诱导、“热”驱动的化学反应,本文深入归纳和分析其相关科学和技术从古至今的发展特点,凝练形成了五个具有不同科学与技术特点的典型发展时期。总结典型热化学反应相关行业的重要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进步的贡献和影响,阐明“双碳”战略背景下“热化学反应工程”的科技创新机遇和贡献“碳中和”的潜力,揭示了通过碳减排、碳替代和碳循环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可有效推动我国各种“超级碳排放源”的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量的大幅降低,实现年60亿吨级二氧化碳的消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诱发 热驱动 热化学反应工程 碳中和 工程热化学
下载PDF
无机工业固体废弃物高温热化学转化的基础研究
10
作者 邹旭 付亮亮 +5 位作者 胡枋伶 宋佳 高佳辉 张庆瑾 许光文 白丁荣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756-3775,共20页
随着工业的持续发展,煤、油页岩、菱镁矿、铁矿等矿物资源的用量不断增加,产生大量无机工业固体废弃物,低效的固废处置方式造成了巨大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基于常见典型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化学组成,结合热力学分析结果,提出一种工业固... 随着工业的持续发展,煤、油页岩、菱镁矿、铁矿等矿物资源的用量不断增加,产生大量无机工业固体废弃物,低效的固废处置方式造成了巨大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基于常见典型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化学组成,结合热力学分析结果,提出一种工业固体废弃物高温热化学转化方法,直接将无机工业固体废弃物转化为高附加值材料。该高温热化学转化方法通过热力学分析确定理想的目标产物及反应温度,利用热质传递效率高和易于放大的流化床,使单一或多种固体废弃物混合物中的各化学成分间发生固-固高温热化学反应,制成所需的复相材料使用或经进一步加工制得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通过对菱镁矿浮选尾矿、硼泥、油页岩渣、铁尾矿、铝灰、煤矸石等多种固体废弃物实验,获得了相应的复相粉体材料,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同时,通过选择性混合多种固体废弃物,改变反应物组成,可以调控目标产物及其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利用高温流态化热化学反应技术,无机工业固体废弃物可成功转化为高附加值产物。研究成果对实现无机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有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又一途径,也为相关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具体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工业固体废弃物 高温热化学 流态化 颗粒技术 复相粉体材料
下载PDF
THERMOCHEMISTRY AND MECHANISM ON THE PROCESS OF PREP ARING POWDER OF Bi_2O_3 USING MELT-ATOMIZING-COMBUSTION METHOD 被引量:3
11
作者 Zhou, Naijun Yin, Zhiminb Chen, Shizhu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EI CSCD 1997年第3期114-118,共5页
THERMOCHEMISTRYANDMECHANISMONTHEPROCESSOFPREPARINGPOWDEROFBi2O3USINGMELTATOMIZINGCOMBUSTIONMETHOD①ZhouNaij... THERMOCHEMISTRYANDMECHANISMONTHEPROCESSOFPREPARINGPOWDEROFBi2O3USINGMELTATOMIZINGCOMBUSTIONMETHOD①ZhouNaijun,YinZhimin,Ch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SMUTH TRIOXIDE nanometer POWDER atomizing COMBUSTION thermochemistry
下载PDF
Thermochemistry on coordination behavior of samaric chloride hydrate with diethylammonium diethyldithiocarbamate 被引量:2
12
作者 JIAOBaojuan RENYixia +3 位作者 CHENSanping GAOShengli ZHAOFengqi SHIQizhen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03-208,共6页
The complex of samaric chloride lower hydrate with diethylammoniumdiethyldithiocarbamate (D-DDC) was synthesized conveniently in absolute alcohol and dry N_2atmosphere. The title complex was identified as Et_2NH_2[Sm(... The complex of samaric chloride lower hydrate with diethylammoniumdiethyldithiocarbamate (D-DDC) was synthesized conveniently in absolute alcohol and dry N_2atmosphere. The title complex was identified as Et_2NH_2[Sm(S_2CNEt_2)_4] by chemical and elementalanalyses, the bo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which was characterized by IR. The enthalpies of solutionof samaric chloride hydrate and D-DDC in absolute alcohol at 298.15 K and the enthalpies change ofliquid-phase reaction of formation for Et_2NH_2[Sm(S_2CNEt_2)_4]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eredetermined by mi-crocalorimetry. On the basis of experimental and calculated results, three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the activation enthalpy, the activation entropy, and the activation freeenergy), the rate constant, and three kinetic parameters (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thepre-exponential constant, and the reaction order) of liquid phase reaction of formation wereobtained. The enthalpy change of the solid-phase title reaction at 298.15 K was calculated by athermochemical cy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organic chemistry thermochemistry microcalorimetric method samaricchloride hydrate diethylammonium diethyldithiocarbamate (D-DDC)
下载PDF
Thermochemistry on Coordination Behavior of Neodymium Chloride Hydrate with Diethylammonium Diethyldithiocarbamate 被引量:2
13
作者 任宜霞 焦宝娟 +4 位作者 陈三平 高胜利 赵凤起 胡荣祖 史启祯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10-214,共5页
The complex of neodymium chloride lower hydrate with diethylammonium diethyldithiocarbamate (D-DDC) was synthesized conveniently in absolute alcohol and dry N_2 atmosphere. The title complex was identified as Et_2NH_2... The complex of neodymium chloride lower hydrate with diethylammonium diethyldithiocarbamate (D-DDC) was synthesized conveniently in absolute alcohol and dry N_2 atmosphere. The title complex was identified as Et_2NH_2[Nd(S_2CNEt_2)_4] by chemical and elemental analyses and the bo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which was characterized by IR. The enthalpies of solution of neodymium chloride hydrate and D-DDC in absolute alcohol at 298.15 K and the enthalpies change of liquid-phase reaction of formation for Et_2NH_2[Nd (S_2CNEt_2)_4]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ere determined by microcalorimetry. On the basis of experimental and calculated results, three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the activation enthalpy, the activation entropy and the activation free energy), the rate constant and three kinetic parameters (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the pre-exponential constant and the reaction order) of liquid-phase reaction of formation were obtained. The enthalpy change of the solid-phase title reaction at 298.15 K was calculated by a thermochemical cy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sical chemistry neodymium chloride hydrate diethylammonium dithyldithiocarbamate (D-DDC) (microcalorimetric) method thermochemistry rare earths
下载PDF
化学渗透脱挥发分模型在碳基固体原料热化学转化领域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伟 杨盼曦 +6 位作者 俞尊义 高琨 王晶 张杰 党敏辉 杨伯伦 吴志强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85,共21页
化学渗透脱挥发分模型(Chemical Percolation Devolatilization,CPD)用于快速升温条件下煤炭脱挥发分的模拟,可以预测不同煤种热解过程中焦油、半焦和轻质气体的实时产率。模型基于晶格模型构建煤炭化学结构,具有煤种适用性广、输入参... 化学渗透脱挥发分模型(Chemical Percolation Devolatilization,CPD)用于快速升温条件下煤炭脱挥发分的模拟,可以预测不同煤种热解过程中焦油、半焦和轻质气体的实时产率。模型基于晶格模型构建煤炭化学结构,具有煤种适用性广、输入参数少的特点,得到广泛关注。首先介绍了CPD模型的发展历程、煤炭模型构建方法和热解反应路径假设与动力学参数计算等,进而综述了CPD模型在煤炭、油页岩和生物质等碳基固体原料热化学转化领域的应用进展。为提高CPD模型在煤炭热转化领域的准确性和适用性,我国学者根据中国煤种结构分析建立了更准确的晶格参数计算方法。通过改进CPD模型中热解反应路径并修正动力学参数使模型更接近真实热解过程,通过对煤颗粒内部温度梯度分布修正及算法改进使得模拟更接近实际热解工况。在油页岩热转化方面,相关学者从油页岩中干酪根化学结构出发,结合油页岩热解特性建立了用于描述其热转化的CPD模型。通过分析生物质的结构特点和反应特性建立了生物质CPD模型,并从化学结构、热解反应路径以及动力学参数等方面进行改进来扩展模型的适用性。CPD模型虽然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根据煤炭元素分析和工业分析获得拟合参数适用的煤种范围较窄,准确性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通过化学结构表征的方法建立更准确的碳基固体原料结构模型。CPD模型对热解反应过程进行了较大简化,需要根据实际热解反应路径进行修正,包括考虑煤炭热解过程中的二次反应、焦油之间的偶联、反应中自由基变化等问题。现有的CPD模型未考虑煤炭地下热转化过程的应力作用,需要从力-热耦合等复杂反应条件出发进行改进以提高模型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渗透脱挥发分模型 煤热解 油页岩 生物质 工程热化学
下载PDF
农林业固废超临界水热化学制氢进展——反应机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烈锦 王乐 +4 位作者 黄勇 杜明明 葛晖 刘兆峥 陈渝楠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共14页
超临界水热化学制氢技术采用超临界水作为介质,通过热化学的方式将农林业固废中的有机成分转化成富氢气体,是一种非常具有前景的农林业固废能源化利用技术。本文主要围绕反应机理对该技术展开了系统的分析,介绍了超临界水的特殊物理化... 超临界水热化学制氢技术采用超临界水作为介质,通过热化学的方式将农林业固废中的有机成分转化成富氢气体,是一种非常具有前景的农林业固废能源化利用技术。本文主要围绕反应机理对该技术展开了系统的分析,介绍了超临界水的特殊物理化学性质;研究了超临界水在整个农林业固废热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反应机理以及主要生物质组分,例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氨基酸在超临界水中的不同降解机理和路径;针对不同的反应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温度、降低浓度和延长停留时间均能显著提高制氢性能,但是同时会增加系统的运行成本,而压力的变化对反应结果影响不大。对不同催化剂分析结果表明,碱金属均相催化剂在生物质的气化中虽然能够发挥显著的催化作用,但是同时会加剧设备的腐蚀问题和堵塞问题;非均相催化剂具有高催化活性、高热稳定性、无腐蚀性及易于回收等优点,更适合应用于工业规模的超临界水热化学制氢系统。未来研究重点方向为:对于不同有机组分机理研究的定量描述;灰分之间相互反应以及灰分与催化剂之间反应的机理研究;进一步研究催化剂的失活机理和明确催化剂的添加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业固废 超临界水 热化学 制氢技术
下载PDF
太阳能热催化二氧化碳转化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帅永 马丹妮 +4 位作者 颜天天 张烁 GUENE LOUGOU Bachirou 张昊 王伟 《能源环境保护》 2023年第3期13-24,共12页
太阳能热催化还原技术是二氧化碳资源化的重要技术路线,不同催化剂可实现CO_(2)向CO、CH_(4)、HCOOH、MeOH和合成气的转化。转化过程中光激发热电子及处于一定热环境中的热力系统的状态同时受到光热转化效率、材料选择性以及系统结构和... 太阳能热催化还原技术是二氧化碳资源化的重要技术路线,不同催化剂可实现CO_(2)向CO、CH_(4)、HCOOH、MeOH和合成气的转化。转化过程中光激发热电子及处于一定热环境中的热力系统的状态同时受到光热转化效率、材料选择性以及系统结构和工作参数的影响,直接决定了系统的转化效率。本文分析了热驱动二氧化碳催化转化相关的科学技术问题、挑战和需求,系统总结了二氧化碳热化学转化过程的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机制,以及新型反应器研发方面的重大进展。指出了考虑入射能量光谱特性与光热催化剂匹配能够实现低能量输入条件下的高转化率和高选择性,通过二氧化碳加氢生产C_(1+)和C_(2+)燃料能够有效扩大太阳能光热耦合利用规模并使之与化学工业接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化学 催化剂 CO_(2)催化转化 热力学 太阳能燃料
下载PDF
农林业固废超临界水热化学制氢进展--反应系统及应用
17
作者 郭烈锦 黄勇 +4 位作者 王乐 葛晖 杜明明 刘兆峥 陈渝楠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1,共11页
超临界水热化学制氢技术能够将农林业固废中的生物质有机成分转化成氢能,是一种高效、经济和清洁的农林业固废能源化利用技术。本文主要从反应系统的角度出发,对超临界水热化学制氢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不同类型反应系统的研究表明... 超临界水热化学制氢技术能够将农林业固废中的生物质有机成分转化成氢能,是一种高效、经济和清洁的农林业固废能源化利用技术。本文主要从反应系统的角度出发,对超临界水热化学制氢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不同类型反应系统的研究表明,间歇式反应器便于实现反应温度、压力以及反应时间的控制,但因难以扩大生产规模和无法实现热回收而不适合工业化推广;连续式反应系统具有反应性能好、经济效益高等优点,是农林废弃物超临界水热化学制氢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应用的必由之路。对于连续式系统,反应器材质以耐高温、耐高压和耐腐蚀的哈氏合金或铬镍铁合金为主;系统压力输送采用恒流泵和背压阀相结合的设计控制系统内部压力;超临界水的加热采用带嵌入式热电偶的接触式电阻加热方式可以实现系统快速和可控地升温;反应物料直接输送进热态超临界水中可以显著减少焦炭焦油的生成。对于不同的农林业固废,超临界水热化学制氢技术均能实现生物质向氢能的转化,但反应规律存在很大差异性,其中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废弃物的纤维素含量越高反应越容易进行,而禽畜粪便废弃物还要考虑重金属等污染物的转化问题。未来研究重点方向为:反应器的防腐蚀问题,反应器堵塞和盐沉积问题,系统在线排渣问题,针对工业化系统的建模设计、经济衡算以及与其他系统耦合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业固废 超临界水 热化学 制氢 反应系统
下载PDF
钴铜锂复合金属氧化物热化学储热温度调控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鹏 彭记康 肖刚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118,共5页
提出通过掺杂的方法,调控复合金属氧化物的热化学反应温度,试验结果表明钴铜锂三元复合氧化物的还原起始反应温度可从850℃降低到795℃,氧化反应起始温度也可降低35~50℃。XRD和反应动力学分析表明,复合相CoLiO2的出现使还原反应活化能... 提出通过掺杂的方法,调控复合金属氧化物的热化学反应温度,试验结果表明钴铜锂三元复合氧化物的还原起始反应温度可从850℃降低到795℃,氧化反应起始温度也可降低35~50℃。XRD和反应动力学分析表明,复合相CoLiO2的出现使还原反应活化能均值从911 kJ/mol降低到602 kJ/mol,这是反应温度降低的主要原因。经过105个循环后,钴铜锂三元复合氧化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循环的比例仍保持在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化学 储热 反应动力学 金属氧化物 温度调控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n influence of alloying on phase transitions of duplex stainless steel based on thermochemical calculation
19
作者 张志强 刘博 +3 位作者 徐连勇 韩永典 赵雷 曲思成 《China Welding》 CAS 2023年第4期11-28,共18页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on influence of different alloying elements added into duplex stainless steel (DSS) on phase transitions using thermochemical methods in comparison with experimen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on influence of different alloying elements added into duplex stainless steel (DSS) on phase transitions using thermochemical methods in comparison with experimen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st possible species in the ferrite phase,austenite phase,σphase,Hcp phase,χphase,and carbide were Cr:Va-type,Fe:Va-type,Ni:Cr:Mo-type,Cr_(2)N-type,Fe_(24)Mo_(10)Cr_(24)-type,and Cr:Mo:C-type,respectively.Furthermore,the Ni,N,Cr,and Mo alloying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the transition of each DSS phase.The Ni and N additions obviously raised the temperature at ferrite-1/austenite-1 balance while the Cr and Mo decreased the dual-phase balance temperature.In addition,the Ni addition can promote the precipitating ofσphase at relatively high temperature while the precipitating of Hcp phase at relatively low temperature.The Hcp phase andχphase can be obviously increased by the N addition.The introduction of Cr and Mo notably enhances the precipitation ofσphase.However,the promotion ofχphase precipitation is facilitated by the presence of Mo,while the Cr element acts as an inhibitor forχphase precipitation.Furthermore,the ferrite/austenite ratio tested by experiment was higher than that calculated by thermochemical methods,thus pre-designed solution temperature should be lower about 30-100℃than that calculated by thermochemical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se transitions PRECIPITATION ALLOYING thermochemistry duplex stainless steel
下载PDF
卤代芳香族羧酸与含氮配体合成镧系配合物的结构、热化学和荧光性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晨璐 宿素玲 +1 位作者 任宁 张建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6-66,共11页
采用室温溶液挥发法合成了五种结构新颖的镧系配合物,其结构通式为[Ln(2,4-DFBA)3(phen)]2(Ln=Sm 1,Eu2,Er 3,2,4-DFBA为2,4二氟苯甲酸的简写,phen为1,10-菲啰啉的简写),[Ln(2-Cl-6-FBA)2(terpy)(NO3)(H2O)]2(Ln=Tb4,Dy 5,2-Cl-6-FBA为2... 采用室温溶液挥发法合成了五种结构新颖的镧系配合物,其结构通式为[Ln(2,4-DFBA)3(phen)]2(Ln=Sm 1,Eu2,Er 3,2,4-DFBA为2,4二氟苯甲酸的简写,phen为1,10-菲啰啉的简写),[Ln(2-Cl-6-FBA)2(terpy)(NO3)(H2O)]2(Ln=Tb4,Dy 5,2-Cl-6-FBA为2-氯-6-氟苯甲酸的简写,terpy为2,2’:6’2’’-三联吡啶的简写)。五个配合物可以分为两个系列,使用不同的镧系离子作为中心离子。通过X射线单晶分析,5种配合物均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配合物1,2和配合物3虽然具有相同的分子通式,但配位方式明显不同,形成了前者为9配位的松饼型,后者是8配位的双帽三棱柱几何构型。二维面状超分子结构的形成方式也明显不同,区别在于配合物1和2通过微弱的π-π堆积作用形成。配合物4和5是同构的,结构中引入了硝酸根离子较为有趣,通过C―H···F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二维面状超分子结构。在299.25–1073.15K温度下对配合物1–5通过热重-微分热重-差示扫描量热/红外光谱(TG-DTG-DSC/FTIR)联用技术进行热分解机理的研究。测定了配合物1,2,4,5的固体荧光,特征过渡峰位于^(4)G_(5/2)→^(6)H_(5/2),^(4)G_(5/2)→^(6)H_(7/2),^(4)G_(5/2)→^(6)H_(9/2)(1),^(5)D_(0)→^(7)F_(0),^(5)D_(0)→^(7)F_(1),^(5)D_(0)→^(7)F_(2),^(5)D_(0)→^(7)F_(3),^(5)D_(0)→^(7)F_(4)(2),^(5)D_(4)→^(7)F_(6),^(5)D_(4)→^(7)F_(5),^(5)D_(4)→^(7)F_(4),^(5)D_(4)→^(7)F_(3)(4),和^(4)F_(9/2)→^(6)H_(15/2),^(4)F_(9/2)→^(6)H_(13/2)(5),均表现出镧系离子的特征过渡峰。此外,还对配合物2和4进行了荧光寿命的研究,其荧光衰减时间分别为1.288和0.648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系配合物 超分子结构 热化学 三维红外 荧光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