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cent progress in thermoelectric nanocomposites based on solution-synthesized nanoheterostructures 被引量:2
1
作者 Wei Zheng Biao Xu +6 位作者 Lin Zhou Yilong Zhou Haimei Zheng Chenghan Sun Enzheng Shi Tanner Dale Fink Yue Wu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5期1498-1509,共12页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 which can convert waste heat into electricity, have received increasing research interest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recent progress in thermoelectric nanocomposites based on s...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 which can convert waste heat into electricity, have received increasing research interest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recent progress in thermoelectric nanocomposites based on solution-synthesized nanoheterostructures. We start our discussion with the strategies of improving the power factor of a given material by using nanoheterostructures. Then we discuss the methods of decreasing thermal conductivity. Finally, we highlight a way of decoupling power factor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namely, incorporating phase-transition materials into a nanowire heterostructure. We have explored the lead telluride-copper telluride thermoelectric nanowire heterostructure in this work. Future possible ways to improve the figure of merit are discussed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oelectrics nanoheterostructures phase change
原文传递
Cascade utilization of full spectrum solar energy for achieving simultaneous hydrogen production and all-day thermoelectric conversion
2
作者 Tuo Zhang Liang Dong +8 位作者 Baoyuan Wang Jingkuo Qu Xiaoyuan Ye Wengao Zeng Ze Gao Bin Zhu Ziying Zhang Xiangjiu Guan Liejin Guo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9期318-327,共10页
Solar-driven photocatalytic water/seawater splitting holds great potential for green hydrogen production.However,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is hindered by the relatively low conversion efficiency resulting from the ina... Solar-driven photocatalytic water/seawater splitting holds great potential for green hydrogen production.However,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is hindered by the relatively low conversion efficiency resulting from the inadequate utilization of solar spectrum with significant waste in the form of heat.Moreover,current equipment struggles to maintain all-day operation subjected to the lack of light during nighttime.Herein,a novel hybrid system integrating photothermal catalytic(PTC)reactor,thermoelectric generator(TEG),and phase change materials(PCM)was proposed and designed(named as PTC-TEG-PCM)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 and enable simultaneous overall seawater splitting and 24-hour power generation.The PTC system effectively maintains in an optimal temperature range to maximize photothermal-assisted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production.The TEG component recycles the low-grade waste heat for power generation,complementing the shortcoming of photocatalytic conversion and achieving cascade utilization of full-spectrum solar energy.Furthermore,exceptional thermal storage capability of PCM allow for the conversion of released heat into electricity during nighttime,contributing significantly to the overall power output and enabling PTC-TEG-PCM to operate for more than 12 h under the actual condition.Compared to traditional PTC system,the overall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the PTC-TEG-PCM system can be increased by∼500%,while maintaining the solar-to-hydrogen efficiency.The advancement of this novel system demonstrated that recycling waste heat from the PTC system and utilizing heat absorption/release capability of PCM for thermoelectric application are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improve solar energy conversion.With flexible parameter designing,PTC-TEG-PCM can be applied in various scenarios,offering high efficiency,stability,and sustain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 solar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Photocatalytic overall seawatersplitting Thermo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phase change materials All-day operation
下载PDF
基于热电效应与相变耦合的锂离子电池热管理数值研究
3
作者 陈凯盛 周涛涛 +1 位作者 吴志根 陆威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27,共5页
温度对锂离子电池工作性能影响巨大,需要增设热管理系统对电池在高温工况下散热。文中建立了一种基于热电效应和相变材料耦合的电池热管理系统,采用半导体制冷片冷端直接为电池制冷,热端采用相变材料散热。为进一步强化系统散热性能,通... 温度对锂离子电池工作性能影响巨大,需要增设热管理系统对电池在高温工况下散热。文中建立了一种基于热电效应和相变材料耦合的电池热管理系统,采用半导体制冷片冷端直接为电池制冷,热端采用相变材料散热。为进一步强化系统散热性能,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探究半导体制冷片及相变材料对电池散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导体制冷片在高工作电流下,其制冷效果突出,但存在电池内部温差过大、相变材料短时间失效等问题难以在电池放电全程维持其合适工作温度,可应用于紧急情况下为电池迅速散热。当制冷片在低工作电流下工作时,制冷片输入工作电流为0.4—0.6 A,相比电池无热管理系统下的平均温度,电池最高平均温度降低约45℃,电池在放电全程散热效果显著,且电池内部最大温差小于5℃,均匀性良好。相变材料的熔点及潜热值大小对热管理系统散热性能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效应 锂离子电池 热管理 相变材料 数值分析
下载PDF
光伏热管理与余热利用的热电一体化实验研究
4
作者 于晓琨 陶于兵 邓清清 《节能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106-109,114,共5页
为了对光伏组件进行高效热管理并实现太阳能资源充分利用,本文建立了光伏热管理的热电一体化系统,通过相变组件连接光伏组件和热电装置,实现光伏组件热管理和光伏余热发电。以电加热模拟光伏热流,研究了相变冷却、相变-翅片冷却、相变-... 为了对光伏组件进行高效热管理并实现太阳能资源充分利用,本文建立了光伏热管理的热电一体化系统,通过相变组件连接光伏组件和热电装置,实现光伏组件热管理和光伏余热发电。以电加热模拟光伏热流,研究了相变冷却、相变-翅片冷却、相变-翅片-水冷对光伏热管理及热电装置发电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一体化系统能够满足日常3 h高强度光照下光伏组件的有效热管理,热表面平均温度43℃与单纯相变冷却相比降低3.4℃,并且在热管理期间可以保持热电装置最大功率的平稳输出,最大输出功率约为相变冷却的6.05倍。通过实验研究与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一体化系统为光伏热管理及其余热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热管理 热电 相变冷却 翅片冷却 水冷
下载PDF
一种可用于大学物理实验的开放式相变过程探究与相变潜热测量实验装置的探索
5
作者 袁明月 张师平 吴平 《物理与工程》 2024年第3期151-156,163,共7页
相变材料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习和研究相变材料的热学特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然而,目前市面上测量相变材料热学特性的量热装置大都是在密封区间内进行的,学生并不能观察到完整的相变过程。同时,过于昂贵和复杂的仪器装置使... 相变材料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习和研究相变材料的热学特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然而,目前市面上测量相变材料热学特性的量热装置大都是在密封区间内进行的,学生并不能观察到完整的相变过程。同时,过于昂贵和复杂的仪器装置使得该类热学实验在教学实验中少有涉及。本文通过理论推导得到了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和温差变化曲线与基线所围成的峰面积的关系式,并搭建了一种简易的开放式量热装置。该装置用珀尔贴板作为热源,利用半导体氧化锌铝薄膜的热电效应测量温度,通过数据采集卡和LABVIEW程序完整地记录相变过程的温度变化。本文实验以金属镓作为样品,标定得到参数h_(T)=0.52(J/(K·S))以及0.206~0.692g间10组不同质量的金属镓的相变潜热。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为研究相变材料的热学特性及大学物理实验等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效应 LABVIEW 相变潜热
下载PDF
基于相变微胶囊悬浮液的太阳能光伏热系统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文楚琳 关欣 +1 位作者 杨曼莹 姚发达 《能源研究与信息》 CAS 2024年第1期18-25,共8页
在太阳能光伏热系统中,光伏电池温度过高会导致太阳能发电效率下降。相变微胶囊悬浮液(MEPCMS)是一种潜热型功能性流体,将其作为冷却介质用于太阳能光伏热系统可以有效降低光伏电池温度,提高系统的能量利用率。针对相变微胶囊易泄露、... 在太阳能光伏热系统中,光伏电池温度过高会导致太阳能发电效率下降。相变微胶囊悬浮液(MEPCMS)是一种潜热型功能性流体,将其作为冷却介质用于太阳能光伏热系统可以有效降低光伏电池温度,提高系统的能量利用率。针对相变微胶囊易泄露、导热性差等问题提出了改性方法,使其具有光热转换功能并提升了综合性能。基于性能评价指标分析了太阳能光伏热系统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流速、浓度和太阳辐照量是影响MEPCMS在太阳能光伏热系统中换热性能的关键因素。适当增加MEPCMS浓度和流速能提高工质的换热性能,在降低光伏板温度的同时增加太阳辐照量和系统热电产量,但需结合太阳辐照量大小合理匹配工质的浓度和流速。未来研究方向可集中在提升MEPCMS在太阳能光伏热系统中的换热性能、探究运行参数和太阳辐照量之间的匹配关系、优化集热器结构、利用其蓄热性解决太阳能间歇性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微胶囊悬浮液 光伏热系统 换热性能 热电效率
下载PDF
应用石蜡/GO复合相变材料的太阳能PV/T系统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陈红兵 高雪宁 +5 位作者 刘涛 王聪聪 赵瑞 孙俊辉 王传岭 何迪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1-668,共8页
为了提高太阳能PV/T系统能效,采用超声搅拌法制备了GO(氧化石墨烯)质量分数为0.01%、0.02%和0.03%的石蜡/GO复合相变材料,并对其潜热、导热性和流动性进行测试分析。其中,GO质量分数为0.02%的复合相变材料相比于制备的其他复合相变材料... 为了提高太阳能PV/T系统能效,采用超声搅拌法制备了GO(氧化石墨烯)质量分数为0.01%、0.02%和0.03%的石蜡/GO复合相变材料,并对其潜热、导热性和流动性进行测试分析。其中,GO质量分数为0.02%的复合相变材料相比于制备的其他复合相变材料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其相变温度为35℃,相变潜热为42.93 J/g,热导率最高为0.505 W/(m·K),黏温拟合程度为0.91。为了分析石蜡/GO复合相变材料对太阳能PV/T系统热电性能的影响,搭建了两套完全相同的平板热管式太阳能PV/T系统,并将GO质量分数为0.02%的石蜡/GO复合相变材料和水作为两系统的传热介质运行。采用热效率和电效率对太阳能PV/T系统的热电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下,运行(石蜡质量分数为30%以及GO质量分数为0.02%)石蜡/GO复合相变材料的平板热管式太阳能PV/T系统的热电性能均比运行水的系统性能有所提升,其中系统热效率提高92.28%,电效率提高8.87%,换热水箱集热量提高15.80%。该研究为复合相变材料(流体)在太阳能储存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复合相变材料 PV/T系统 热电性能
下载PDF
热电机组相变储热系统存在问题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1
8
作者 江建勋 杨月红 +2 位作者 田志刚 朱生华 安慧吉 《内蒙古电力技术》 2017年第2期22-25,共4页
为增强热电机组的负荷调节能力,内蒙古丰泰发电有限公司采用了相变储热装置。针对储热装置在调试中出现的相变材料外溢、测温元件安装位置不当、装置储热能力受限等问题,分析了原因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为类似改造项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 热电机组 负荷调节 相变储热装置 相变材料 储热速率
下载PDF
相变储能温差电池的仿真研究
9
作者 彭磊 张建中 任保国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70-1674,共5页
相变储能温差电池可以利用自然环境中昼夜交替产生的温度变化,将收集的热量建立温差并转换为电能输出。采用ANSYS软件建立了以水作为相变材料的相变储能温差电池样机的有限元模型。对温差电组件在热、电输出特性不变的前提下进行了等效... 相变储能温差电池可以利用自然环境中昼夜交替产生的温度变化,将收集的热量建立温差并转换为电能输出。采用ANSYS软件建立了以水作为相变材料的相变储能温差电池样机的有限元模型。对温差电组件在热、电输出特性不变的前提下进行了等效变换。在模拟的昼夜温度变化条件下,得到了温差电组件内侧和外侧温度、电池输出电压、输出功率和累计输出能量随时间变化的计算结果,计算值与试验值基本符合。计算还给出了不同时刻电池的温度分布,反映出容器内壁延伸出的肋片对相变的强化作用,以及相变在温差电组件处的容器内壁附近首先发生,再逐步扩展到离容器内壁及肋片较远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差电池 计算机仿真 相变材料 储能
下载PDF
面向温差发电装置的相变散热器设计与测试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雨琪 徐道春 李文彬 《森林工程》 2020年第5期85-91,共7页
为构建环境监测自供电无线传感器网络,针对温差发电装置转换效率低、发电时间短等无法满足无线传感器的供电需求,本研究设计4种相变材料封装壳体作为温差发电装置的散热器,通过提供周期性热源,模拟自然环境,研究不同封装结构对发电特性... 为构建环境监测自供电无线传感器网络,针对温差发电装置转换效率低、发电时间短等无法满足无线传感器的供电需求,本研究设计4种相变材料封装壳体作为温差发电装置的散热器,通过提供周期性热源,模拟自然环境,研究不同封装结构对发电特性及相变材料温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变散热器不仅可显著提升装置的平均电压,而且可有效延长发电时长。与风冷散热器相比,含有相变散热器的发电装置平均提升电压22%,最大输出电压可达1 V;温差平均提升42%,最大温差可达85℃;断开热源后,相变散热器作为热源反向供电,可在无光照或夜间持续供电,反向温差最大可达22℃,平均发电时长延长220%。此外,蜂窝状腔体结构的发电特性明显优于其他结构,腔体内部嵌入的微型平板热管可有效克服相变材料导热率低的缺点。壳体结构可大幅提升相变材料内部传热速率,含有相变散热器的温差发电装置可充分满足无线传感器网络持续供电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差发电 相变换热 优化设计 热电转换 无线传感器
下载PDF
基于半导体制冷-相变材料的电池热管理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启超 黄瑞 +1 位作者 陈芬放 俞小莉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相变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冷却时,可能会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半导体制冷片用于电池冷却时,通常要对发热端进行液冷,结构较复杂。为解决上述问题并实现优势互补,提出一种半导体制冷片结合相变材料的锂离子电池热管理思路。建立三维传热模型,... 相变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冷却时,可能会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半导体制冷片用于电池冷却时,通常要对发热端进行液冷,结构较复杂。为解决上述问题并实现优势互补,提出一种半导体制冷片结合相变材料的锂离子电池热管理思路。建立三维传热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在散热工况下,环境温度分别为25℃、35℃和45℃时,5 C恒流放电的方形(70 mm×27 mm×90 mm)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的最高温度始终都在60℃以下;在加热工况下,环境温度为-10℃、-20℃时,使本身不产热的电池的最低温度达到0℃,分别需加热223 s、479 s。该热管理结构既可满足电池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散热需求,也可实现低温下较好的加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制冷片(TEC) 相变材料(PCM) 锂离子电池 热管理 仿真
下载PDF
相变材料储热对热电模块发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安邦 吴子华 +2 位作者 谢华清 王元元 邢姣娇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163-169,共7页
研究了相变材料储热对热电模块(thermoelectric module,TEM)发电性能的影响。通过将相变材料直接嵌入到TEM与热源接触的位置,当热源停止工作或被移除时,TEM可利用相变材料在升温阶段存储的热能继续发电。实验结果表明,在冷端温度设定的... 研究了相变材料储热对热电模块(thermoelectric module,TEM)发电性能的影响。通过将相变材料直接嵌入到TEM与热源接触的位置,当热源停止工作或被移除时,TEM可利用相变材料在升温阶段存储的热能继续发电。实验结果表明,在冷端温度设定的条件下,增大相变材料的高度和直径,可增强嵌入相变材料的TEM的发电性能。在该实验中嵌入相变材料量最大的TEM"d30h8"发电量相较于没有嵌入相变材料的TEM增加了约12.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发电 废热回收 相变材料 能源转换
下载PDF
基于相变材料的半导体热电发电器性能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德扬 蒋中一 +1 位作者 张锴 孟境辉 《发电技术》 CSCD 2023年第6期842-849,共8页
近年来,利用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PCM)提升半导体热电发电器(thermoelectric generator,TEG)输出性能及维持TEG长效运行受到广泛关注。针对现有PCM-TEG结合方式复杂且缺乏统一认识的现状,建立了PCM-TEG耦合数学模型,对比了PC... 近年来,利用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PCM)提升半导体热电发电器(thermoelectric generator,TEG)输出性能及维持TEG长效运行受到广泛关注。针对现有PCM-TEG结合方式复杂且缺乏统一认识的现状,建立了PCM-TEG耦合数学模型,对比了PCM布置在TEG热侧、冷侧及双侧时的系统性能,提出了骨架PCM设计并验证了其有效性。结果表明:骨架PCM设计通过实现TEG热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器件的输出能力,并能利用自身蓄热能力有效地避免热电器件失效;骨架PCM设计优于常规无骨架PCM-TEG的系统性能;热侧PCM-TEG和双侧PCM-TEG设计能有效维持TEG的稳定运行;增强TEG冷侧换热能力,可弥补热侧PCM-TEG系统性能的不足。研究结果可以为下一步PCM-TEG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理 热电发电器(TEG) 相变材料(PCM) 强化换热 骨架 失效
下载PDF
基于刀片型限制结构的相变存储器阵列的热串扰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连晓娟 高志瑄 +1 位作者 付金科 王磊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96-405,共10页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高密度存储和计算的速度、功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变存储器由于具有较短的读取延迟和良好的可扩展性,在存储和计算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相变存储器扩展为高密度存储阵列时所产生的热串扰现象是目前阵列集成...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高密度存储和计算的速度、功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变存储器由于具有较短的读取延迟和良好的可扩展性,在存储和计算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相变存储器扩展为高密度存储阵列时所产生的热串扰现象是目前阵列集成所面临的重要挑战,而热串扰所产生的干扰热量会进一步传递到相邻单元并使其发生误操作,导致存储器阵列的可靠性、准确性和稳定性受到影响.因此,本文针对一种新型刀片型结构的3×3相变存储器阵列在激活状态下的热串扰现象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仿真计算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系统研究了新型刀片型结构的相变存储器阵列对热串扰的敏感性,并探讨了器件单元间距、器件结构尺寸、编程脉冲以及阵列的缩放效应对存储器阵列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热串扰效应及其功耗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基于新型刀片型结构的相变存储器阵列,即使将其缩放到20 nm的技术节点,在5 nm的器件单元间距下仍可保持较低的最大热串扰温度.此外本文对阵列单元外部的绝缘层材料进行了改进,通过使用较高热导系数的AlN薄膜来代替SiO_(2)薄膜,在存储器阵列功耗几乎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有效抑制了热串扰效应,使其最大热串扰温度下降了12.3%.该研究成果对未来基于相变存储器的高密度存储和计算阵列的集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存储器 刀片型结构 交叉阵列 热电模型 热串扰效应
下载PDF
热管式温差发电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5
作者 丁奕文 陈舜嘉 张程宾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18年第12期47-51,84,共6页
本文介绍了毛细热管,重力热管,平板热管,可变导热管,脉动热管,旋转热管和环路热管等常见热管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特征,列举了重力热管单向传热性,毛细热管的传热方向可逆性,可变导热管的控温性和回路热管的长距离传热性等对于提升温差发电... 本文介绍了毛细热管,重力热管,平板热管,可变导热管,脉动热管,旋转热管和环路热管等常见热管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特征,列举了重力热管单向传热性,毛细热管的传热方向可逆性,可变导热管的控温性和回路热管的长距离传热性等对于提升温差发电性能的作用机理,并重点论述了以上各种类型热管在温差发电领域应用方式,最后探讨了热管式温差发电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 温差发电 相变 余热回收
下载PDF
嵌入式相变材料对热电发电器件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田园园 刘安邦 +4 位作者 张梦君 王俊丽 谢华清 吴子华 王元元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262-268,共7页
热电器件(thermoelectric generator,TEG)能够直接将热能转化为电能,且具有体积小,无运动部件,寿命高,运行成本低等优点。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PCM)在相变时能够恒温吸收、释放大量热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热电发电领域以稳定... 热电器件(thermoelectric generator,TEG)能够直接将热能转化为电能,且具有体积小,无运动部件,寿命高,运行成本低等优点。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PCM)在相变时能够恒温吸收、释放大量热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热电发电领域以稳定热端温度。设计了一种嵌入式的相变-热电(PCM-TEG)系统,探究了热源停止供热后的一段时间内,相同体积不同长度的PCM对TEG发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被PCM包裹的长度与总长度的比值为40%时,PCM-TEG系统产生的电能最多,与不使用PCM相比,热电发电器件的输出电能增加了76.06%。PCM的使用能够提高热电发电系统对热能的利用率,且在使用的PCM的体积一定时,需要优化PCM包裹热电臂的长度以提升热电发电器件的输出热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发电 相变材料 器件优化 热电性能
下载PDF
基于翅片结构优化的环境温差能采集热储特性分析
17
作者 蔡阳 周泽宇 +2 位作者 黄晓燕 邓杰泓 赵福云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780-3788,共9页
由于物联网节点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日益增长的能耗与有限化石能源储备间矛盾激增。为了更大程度利用环境热能供电,打破环保型物联网节点规模和能耗的瓶颈,本研究对一种基于相变型环形热电技术的环境温差能采集装置进行翅片结构优化研究... 由于物联网节点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日益增长的能耗与有限化石能源储备间矛盾激增。为了更大程度利用环境热能供电,打破环保型物联网节点规模和能耗的瓶颈,本研究对一种基于相变型环形热电技术的环境温差能采集装置进行翅片结构优化研究,将相变蓄热技术与环形拓扑热电进行耦合,使两者结构优势相互结合;对热沉翅片结构和参数进行优化,增强其相变蓄放热和控温的性能,进一步强化装置对环境温差能的采集利用能力。本工作探究翅片密度、体积分数、相对高度对热沉热储性能的影响,并对装置的热流传递过程和能量采集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翅片密度增大、体积分数减小,相对高度提高有利于热沉蓄热性能和ATEG发电性能提高。在正弦温度变化边界下,该装置功率和能量效率峰值可达到31.57μW和0.073%,翅片效率可达到0.981。结构Ⅴ热沉蓄放热和温控性能更强,对应装置在计算过程产能为0.0453 J,较结构Ⅰ提升110.4%,能量采集性能更强。本研究有望进一步提高环境温差能采集装置的热储供电潜力,为全面构建绿色物联网节点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片结构优化 相变型环形热电技术 环境温差能采集 热储特性分析 能量采集性能分析
下载PDF
接触热阻对相变耦合温差发电系统的影响
18
作者 石峰 刘安邦 +4 位作者 吴子华 谢华清 王元元 邹佳朴 封芬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270-278,共9页
在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系统中,热量在传递的过程中通常要经过若干个接触界面。而界面间的接触热阻影响着热量的传递效率和热电器件冷热两侧的实际温差,进而影响到系统的发电性能。利用工业热风机模拟汽车运行实际工况,使用装载有相变材料(p... 在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系统中,热量在传递的过程中通常要经过若干个接触界面。而界面间的接触热阻影响着热量的传递效率和热电器件冷热两侧的实际温差,进而影响到系统的发电性能。利用工业热风机模拟汽车运行实际工况,使用装载有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PCM)的温差发电系统,通过涂抹不同导热系数的导热硅脂来调节热电器件与系统间的接触热阻,研究了接触热阻对PCM以及系统输出电压的影响。研究发现,同时减小热电器件两侧与系统间的接触热阻会削弱PCM的储热能力;相较于减小热电器件热面与系统间的接触热阻,减小热电器件冷面与冷端换热器间接触热阻,对温差发电系统输出电压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发电系统 接触热阻 相变材料 汽车尾气
下载PDF
环境温差能采集自供电装置发电性能研究
19
作者 周泽宇 蔡阳 +2 位作者 洪炳华 邓杰泓 赵福云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17,25,共5页
随着智慧建筑的发展,无线传感器等物联网(IoT)设备供电成为了关注热点。针对传统电池供电寿命短、更换难以及环境污染等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变蓄热技术与热电发电技术的环境温差能采集自供电装置。分析在不同温度周期与几何结构下该... 随着智慧建筑的发展,无线传感器等物联网(IoT)设备供电成为了关注热点。针对传统电池供电寿命短、更换难以及环境污染等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变蓄热技术与热电发电技术的环境温差能采集自供电装置。分析在不同温度周期与几何结构下该装置的发电性能,并开展环形与平板型热电系统性能对比,以获悉其优势同自供电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系统输出功率与温度变化率、热电臂角度成正比,最大可达到10.31μW,满足不同传感器供电需求;发电量为29.327 W/m^(3),较传统平板型结构提高85.4%,提高空间利用率和降低材料成本,可有效适应多节点、小空间低能耗设备供电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建筑 相变型环形热电技术 环境温差能采集 自供电装置 发电性能
下载PDF
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散热技术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蒋乐 张恒运 吴笑宇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9年第12期19-22,共4页
以3×5阵列的电池模组模拟电动汽车内的电池包,搭建电池模组热管理试验平台,对其进行冷却测试。该模组内电池与电池之间填充相变材料(PCM)复合泡沫金属铜,形成泡沫铜和PCM复合传热结构。实验研究了电池模组在自然对流、液体冷却、... 以3×5阵列的电池模组模拟电动汽车内的电池包,搭建电池模组热管理试验平台,对其进行冷却测试。该模组内电池与电池之间填充相变材料(PCM)复合泡沫金属铜,形成泡沫铜和PCM复合传热结构。实验研究了电池模组在自然对流、液体冷却、热电制冷三种冷却方式的冷却特性。研究了循环工况下,电池模组在三种不同冷却方式下的温升演变。结果表明,热电冷却制冷效果显著优于液体冷却和自然对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模组 相变材料 泡沫金属 冷却方式 热电制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