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盗窃罪客观方面再探 被引量:5
1
作者 董玉庭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7-52,共6页
盗窃罪是一种极为复杂的财产犯罪 ,其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客观方面 ,特别是1 997年刑法典第 2 65条规定了有关电信业务的特殊盗窃罪 ,因此 ,深入研究盗窃罪客观方面是极为必要的。应从秘密窃取行为过程和手段、财物的控制和支配关系等方面 。
关键词 盗窃罪 秘密窃取行为 客观要件 "秘密" 刑法 盗窃次数 秘密窃取数额
下载PDF
艾滋病、小偷与立法 被引量:13
2
作者 姜爱林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25-33,共9页
“艾滋小偷”正在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艾滋小偷”对他人的种种不法伤害,是 现阶段一种新的违法行为,造成实际传染后果的应当构成犯罪。“艾滋小偷”不仅犯有盗窃罪,同 时又伴有吸毒、贩毒、嫖娼、敲诈、抢劫等多种犯罪。我... “艾滋小偷”正在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艾滋小偷”对他人的种种不法伤害,是 现阶段一种新的违法行为,造成实际传染后果的应当构成犯罪。“艾滋小偷”不仅犯有盗窃罪,同 时又伴有吸毒、贩毒、嫖娼、敲诈、抢劫等多种犯罪。我国应尽快修改和完善《刑法》、《看守所条 例》、《强制戒毒法》、《传染病防治法》、《监狱法》等法律法规,早日出台《艾滋病防治条例》,以便统 一监管和及时惩治各类艾滋病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小偷 违法犯罪 立法建议
下载PDF
美国犯罪预防新思维之与贼易位思考
3
作者 崔海英 《犯罪研究》 2010年第5期109-112,共4页
美国犯罪预防领域出现了一种新思维,即与贼易位思考。为使工作富有成效,犯罪分子知道的,警察至少也应该知道。一个高效率的犯罪预防警官必须在犯罪、威胁因素和解决方案等宽广的领域里知识渊博,见多识广。获悉罪犯怎么作案是预防他们犯... 美国犯罪预防领域出现了一种新思维,即与贼易位思考。为使工作富有成效,犯罪分子知道的,警察至少也应该知道。一个高效率的犯罪预防警官必须在犯罪、威胁因素和解决方案等宽广的领域里知识渊博,见多识广。获悉罪犯怎么作案是预防他们犯罪的最基本的方法,像贼一样思考问题是预防犯罪的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犯罪预防 与贼易位思考
下载PDF
盗窃者犯罪出行距离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居住社区、作案社区及出行物理障碍的综合考虑 被引量:4
4
作者 黎家琪 宋广文 +1 位作者 肖露子 张学炜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123-2134,共12页
从犯罪出行距离的角度研究犯罪行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犯罪发生的机理。已有研究主要探讨作案社区的特征对犯罪者出行距离的影响,尚未综合考虑作案地、居住社区与作案社区差异及出行物理障碍(physical barrier)影响。论文以中国南方某特... 从犯罪出行距离的角度研究犯罪行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犯罪发生的机理。已有研究主要探讨作案社区的特征对犯罪者出行距离的影响,尚未综合考虑作案地、居住社区与作案社区差异及出行物理障碍(physical barrier)影响。论文以中国南方某特大城市为例,构建考虑个体层与作案社区层特征的多层线性回归模型,探究盗窃者犯罪出行距离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相比作案社区层,个体层的变量对犯罪出行距离的影响更大;②出行物理障碍变量会提高模型的解释力,犯罪出行跨越的物理障碍越多,则出行距离越远,且它会影响作案社区中地铁、超市、银行对犯罪出行距离的作用;③居住社区与作案社区之间的环境差异对犯罪出行距离有影响,居住社区中的公交站、学校、超市越多,地铁站越少,犯罪者的出行距离越近。研究结论可以为犯罪者的地理画像与警务防控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出行距离 盗窃者 出行过程 个体特征 作案社区
原文传递
台湾地区维护互联网安全的法律与思考
5
作者 张玮心 《网络法律评论》 2016年第2期201-218,共18页
21世纪网络新兴犯罪通过妨害计算机正常运作、窃取计算机个人信息、冒用身份和利用网络购物诈骗,侵犯个人的人格权和财产法益;公共网站也遭到黑客入侵,导致特定网络系统瘫痪,如我国台湾地区发生铁路网络订票系统遭到黑客干扰,致使一百... 21世纪网络新兴犯罪通过妨害计算机正常运作、窃取计算机个人信息、冒用身份和利用网络购物诈骗,侵犯个人的人格权和财产法益;公共网站也遭到黑客入侵,导致特定网络系统瘫痪,如我国台湾地区发生铁路网络订票系统遭到黑客干扰,致使一百多万张花东线高铁车票消失。显而易见,网络新兴犯罪的被害对象和目标,已逐渐从个人计算机延伸至官方网站系统。计算机内电磁纪录一旦遭到窃取,还可能衍生个人信息的转手侵害的问题,因此确保网络安全的措施不容忽视。本文以我国台湾地区常见的三种网络新兴犯罪为背景,包括破坏计算机系统、窃取个人资料、网络诈骗活动,以检讨法制作为仍有未臻完备之虞,而我国的《网络安全法》正好提供了诸多参酌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盗用 网络秩序 网络犯罪 互联网法 信息保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