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delamination in thin film electrodes under galvanostatic and potentiostatic operations with Li-ion diffusion from edge 被引量:4
1
作者 Bo Lu Yi-Cheng Song +1 位作者 Zhan-Sheng Guo Jun-Qian Zhang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3期348-356,共9页
Progressive delamination driven by Li-ion diffusion in elastic disk-like thin film electrodes of Li-ion batteries is modeled based on the cohesive model. Axisymmetric diffusion model is considered under both galvanost... Progressive delamination driven by Li-ion diffusion in elastic disk-like thin film electrodes of Li-ion batteries is modeled based on the cohesive model. Axisymmetric diffusion model is considered under both galvanostatic and potentiostatic operations. The effect of edge diffusion on the delamination process is evalua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diffusion from edge leads to an earlier delamination initiation. The edge effect is significant for active disks with a small aspect ratio, but negligible for the case of large aspect ratio. The edge diffusion is weaker in the potentiostatic operation than in the galvanostatic op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ion battery · thin film electrode · De-lamination · Diffusion
下载PDF
Two-dimensional analysis of progressive delamination in thin film electrodes 被引量:3
2
作者 Mei Liu Bo Lu +1 位作者 Dong-Li Shi Jun-Qian Zhang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2期359-370,共12页
By employing the two-dimensional analysis, i.e.,plane strain and plane stress, a semi-analytical method is develop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facial delamination in electrodes. The key parameters are obtained from the ... By employing the two-dimensional analysis, i.e.,plane strain and plane stress, a semi-analytical method is develop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facial delamination in electrodes. The key parameters are obtained from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delamination are evaluated. The impact of constraint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is also investigated by comparing the plane strain and plane stress. It is found that the delamination in the plane strain condition occurs easier, indicating that the constraint is harmful to maintain the structure st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obtained governing equations, a formula of the dimensionless critical size for delamination is provided, which is a function of the maximum volumetric strain and the Poisson’s ratio of the active lay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ion battery thin film electrode DELAMINATION Critical size
下载PDF
Progress on Sn-based thin-film an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被引量:8
3
作者 HU RenZong LIU Hui +2 位作者 ZENG MeiQin LIU JiangWen ZHU Mi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2012年第32期4119-4130,共12页
Thin-film lithium-ion batteries are the most competitive power sources for various kinds of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and have been extensively researched.The present paper reviews the recent progress on Sn-bas... Thin-film lithium-ion batteries are the most competitive power sources for various kinds of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and have been extensively researched.The present paper reviews the recent progress on Sn-based thin-film anode materials,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s of pure Sn,Sn-based alloy,and Sn-based oxide thin films.From this survey,several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concerning the properties of Sn-based thin-film anodes.Pure Sn thin films deliver high reversible capacity but very poor cyclability due to the huge volume changes that accompany lithium insertion/extraction.The cycle performance of Sn-based intermetallic thin films can be enhanced at the expense of their capacities by alloying with inactive transition metals.In contrast to anodes in which Sn is alloyed with inactive transition metals,Sn-based nanocomposite films deliver high capacity with enhanced cycle performance through the incorporation of active elements.In comparison with pure Sn anodes,Sn-based oxide thin films show greatly enhanced cyclability due to the in situ formation of Sn nanodispersoids in an Li2O matrix,although there is quite a large initial irreversible capacity loss.For all of these anodes,substantial improvements have been achieved by micro-nanostructure tuning of the active materials.Based on the progress that has already been mad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s of Sn-based thin-film anodes,it is believed that manipulating the multi-phase and multi-scale structures offers an important means of further improving the capacity and cyclability of Sn-based alloy thin-film ano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锡薄膜 SN 负极材料 不可逆容量损失 阳极材料 循环性能 氧化物薄膜
原文传递
NiO薄膜电极的电沉积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震 吴锋 +3 位作者 王芳 张玮琦 张存中 陈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7-139,共3页
采用阴极电解沉积法成功制备了可用于薄膜锂离子电池的NiO薄膜电极,并对其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在溶液浓度为0.05mol/L,温度为80℃,电流密度为0.3mA/cm2条件下沉积1h,并经过热处理制备的NiO薄膜电极属立方结构,首... 采用阴极电解沉积法成功制备了可用于薄膜锂离子电池的NiO薄膜电极,并对其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在溶液浓度为0.05mol/L,温度为80℃,电流密度为0.3mA/cm2条件下沉积1h,并经过热处理制备的NiO薄膜电极属立方结构,首次放电容量达到928mAh/g,在78μA/cm2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次后仍保持702mAh/g,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锂离子电池 薄膜电极 氧化镍 电沉积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纳米NiO阳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董轩 赵胜利 +2 位作者 文九巴 祝要民 赵崇军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7-60,共4页
氧化镍(NiO)作为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具有熔点高、比容量大、性能稳定、安全性好、易于制备等优点受到人们的重视。简要介绍了NiO阳极材料的特点,分析了NiO贮锂机理,详细讨论了不同方法制备NiO粉体和薄膜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以及掺杂、... 氧化镍(NiO)作为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具有熔点高、比容量大、性能稳定、安全性好、易于制备等优点受到人们的重视。简要介绍了NiO阳极材料的特点,分析了NiO贮锂机理,详细讨论了不同方法制备NiO粉体和薄膜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以及掺杂、电流密度等对NiO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纳米氧化镍 阳极材料 粉体 薄膜
下载PDF
PAA络合法制备NiO薄膜的结构和形貌研究
6
作者 蔡羽 朱金娥 +1 位作者 吴朝阳 赵胜利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21-123,共3页
采用高分子络合法在不锈钢片上沉积了NiO薄膜,利用热重-差热(TG-DSC)、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对前驱体的热分解行为、薄膜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烧结过程中,凝胶前驱体在450℃完全分解并逐渐形成NiO纳米晶。在较... 采用高分子络合法在不锈钢片上沉积了NiO薄膜,利用热重-差热(TG-DSC)、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对前驱体的热分解行为、薄膜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烧结过程中,凝胶前驱体在450℃完全分解并逐渐形成NiO纳米晶。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干燥并降低烧结升温速率可显著减少NiO表面缺陷;在升温速率为0.5℃/min,200℃干燥2 h后经500℃烧结2 h获得了晶体结构完整、表面均匀、致密、光滑的NiO薄膜,有望作为阳极材料用于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nio薄膜 PAA络合法
下载PDF
尖晶石锂锰氧化物电极首次脱锂过程的EIS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庄全超 樊小勇 +5 位作者 许金梅 陈作锋 董全峰 姜艳霞 黄令 孙世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4-238,共5页
研究了尖晶石锂锰氧化物电极首次脱锂过程中的电化学阻抗特征.通过选取适当的等效电路拟合实验所得的电化学阻抗谱数据,获得了首次脱锂过程中固体电解质相界面膜(SEI膜)的电阻、电容以及电荷传递电阻、双电层电容等随电极极化电位的变... 研究了尖晶石锂锰氧化物电极首次脱锂过程中的电化学阻抗特征.通过选取适当的等效电路拟合实验所得的电化学阻抗谱数据,获得了首次脱锂过程中固体电解质相界面膜(SEI膜)的电阻、电容以及电荷传递电阻、双电层电容等随电极极化电位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尖晶石锂锚氧化物电极 电化学阻抗谱 SEI膜
下载PDF
温度对石墨电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庄全超 魏国祯 +1 位作者 董全峰 孙世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6-410,共5页
运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并结合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石墨电极25和60℃时在1 mol.L-1 LiPF6-EC(碳酸乙烯酯)∶DEC(碳酸二乙酯)∶DMC(碳酸二甲酯)电解液中,以及60℃时在1 mol.L-1 LiPF6-EC∶DEC:DMC+5%VC(碳酸亚乙烯酯)电解液中的首次阴极... 运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并结合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石墨电极25和60℃时在1 mol.L-1 LiPF6-EC(碳酸乙烯酯)∶DEC(碳酸二乙酯)∶DMC(碳酸二甲酯)电解液中,以及60℃时在1 mol.L-1 LiPF6-EC∶DEC:DMC+5%VC(碳酸亚乙烯酯)电解液中的首次阴极极化过程.发现高温下(60℃)石墨电极在1 mol.L-1 LiPF6-EC∶DEC∶DMC电解液中可逆循环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表面无法形成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实验结果显示,VC添加剂能够增进高温下石墨电极表面SEI膜的稳定性,进而改进石墨电极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石墨电极 电化学阻抗谱 SEI膜
下载PDF
新型成膜电解液添加剂亚硫酸丁烯酯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9
9
作者 李丽 吴锋 +1 位作者 陈人杰 吴生先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3-296,共4页
合成制备了一种新的环状亚硫酸酯类有机溶剂——亚硫酸丁烯酯(BS).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亚硫酸丁烯酯有机溶剂分子的总能、LUMO值比碳酸丙烯酯有机溶剂的低,具有较强的得电子能力,不易被氧化.其作为添加剂与碳酸丙烯酯(PC)混合应用于... 合成制备了一种新的环状亚硫酸酯类有机溶剂——亚硫酸丁烯酯(BS).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亚硫酸丁烯酯有机溶剂分子的总能、LUMO值比碳酸丙烯酯有机溶剂的低,具有较强的得电子能力,不易被氧化.其作为添加剂与碳酸丙烯酯(PC)混合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可有效地抑制PC在石墨电极中的共插入,能显著改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硫酸丁烯酯 电解液 石墨电极 锂离子电池 固体电解质相界面膜
下载PDF
多孔泡沫铜支撑锡薄膜阳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7
10
作者 胡思江 李庆余 +3 位作者 黄世稳 王红强 王芳平 钟新仙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006-2010,共5页
以三维多孔泡沫铜为基底,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制备锂离子电池薄膜Sn负极材料。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以及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等手段研究不同厚度薄膜Sn电极的形态、结构和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化学镀工艺制备的Sn电极表面的大量微孔... 以三维多孔泡沫铜为基底,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制备锂离子电池薄膜Sn负极材料。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以及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等手段研究不同厚度薄膜Sn电极的形态、结构和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化学镀工艺制备的Sn电极表面的大量微孔和岛状突起不仅增大电极的表面积,而且显著缓解电极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的变化;其中镀层较薄的样品C薄膜Sn电极的初始充电(脱锂)容量为660.6mA.h/g,经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在299.5mA.h/g,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薄膜 负极 泡沫铜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减少再堆叠改性的石墨烯薄膜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晓伟 何雨石 +1 位作者 廖小珍 马紫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583-2586,共4页
对溶剂化的石墨烯薄膜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得到改性的石墨烯薄膜,这种处理可以降低干燥过程中石墨烯片层之间严重的再堆叠.结果表明改性的石墨烯薄膜具有更多的折皱和更大的层间距,并提高了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50 mA·g^(-1)时,该... 对溶剂化的石墨烯薄膜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得到改性的石墨烯薄膜,这种处理可以降低干燥过程中石墨烯片层之间严重的再堆叠.结果表明改性的石墨烯薄膜具有更多的折皱和更大的层间距,并提高了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50 mA·g^(-1)时,该电池首次循环的放电和充电比容量分别为1189.3和645.2 mAh·g^(-1),400次循环后充电比容量仍然超过305 mAh·g^(-1),显著高于使用传统真空过滤得到的石墨烯薄膜的电化学性能.此外,相对于传统的石墨电极(包括活性物质、聚合物粘结剂和导电集流体),石墨烯薄膜电极的质量和成本有明显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薄膜 冷冻干燥 再堆叠 电极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SEI膜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坤 赵洪 +3 位作者 刘大凡 安峰 张玥 张晓行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6-59,共4页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表面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膜)的成膜机理及研究概况,并分析了电解液、温度和电流密度对SEI膜形成过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SEI膜的改性(主要包括电极材料的改性和添加电解液添加剂)进行了分析,认...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表面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膜)的成膜机理及研究概况,并分析了电解液、温度和电流密度对SEI膜形成过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SEI膜的改性(主要包括电极材料的改性和添加电解液添加剂)进行了分析,认为SEI膜的研究将对电极材料和电解液添加剂的改进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极材料 SEI膜
下载PDF
采用新颖喷墨打印技术制备的薄膜LiCoO_2电极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尧敏 许娟 +2 位作者 刘玲 杨洁 江志裕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22-1125,共4页
采用喷墨打印技术制备了LiCoO2薄膜电极.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SEM)、循环伏安和恒电流充放电试验对薄膜电极进行结构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SEM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薄膜电极表面粒子分布均匀,厚度约为1·27μm.经过轻微热处理(450℃,... 采用喷墨打印技术制备了LiCoO2薄膜电极.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SEM)、循环伏安和恒电流充放电试验对薄膜电极进行结构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SEM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薄膜电极表面粒子分布均匀,厚度约为1·27μm.经过轻微热处理(450℃,30min)的薄膜LiCoO2电极呈现出稳定的充放电循环性能.当以20μA/cm2进行充放电时,第5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约为首次放电容量(81mA·h/g)的87%,10次循环后的充放电过程的充放电效率均接近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喷墨打印 薄膜电极 锂离子电池 LICOO2
下载PDF
金属锂蓄电池负极-电解液相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庄全超 武山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综述了目前金属锂蓄电池负极-电解液相容性的研究现状。系统地阐述了钝化膜即固体电解质相界面膜(SEI膜)对锂电极性能的影响、SEI膜的结构与组成、SEI膜的形成机制以及锂盐、溶剂种类对锂溶解-沉积过程的影响。最后详尽论述了在目前最... 综述了目前金属锂蓄电池负极-电解液相容性的研究现状。系统地阐述了钝化膜即固体电解质相界面膜(SEI膜)对锂电极性能的影响、SEI膜的结构与组成、SEI膜的形成机制以及锂盐、溶剂种类对锂溶解-沉积过程的影响。最后详尽论述了在目前最佳电解液体系中,锂电极SEI膜的组成、充放电电流密度对其性能的影响以及容量衰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锂蓄电池 负极 电解液 相容性 电极性能 锂电极
下载PDF
极耳侧加热条件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晓明 袁秋奇 +1 位作者 张扬军 胡昊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20年第3期388-396,共9页
为研究锂离子电池在局部高温下的热失控特征,在COMSOL软件中,建立了锂离子电池热-化学耦合模型。该模型包含5种副反应:固体电解质界面膜分解反应、负极活性物质与电解液之间的反应、正极活性物质与电解液之间的反应、电解液分解反应、... 为研究锂离子电池在局部高温下的热失控特征,在COMSOL软件中,建立了锂离子电池热-化学耦合模型。该模型包含5种副反应:固体电解质界面膜分解反应、负极活性物质与电解液之间的反应、正极活性物质与电解液之间的反应、电解液分解反应、粘接剂分解反应。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局部高温对锂离子电池各副反应的产热情况和隔膜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仅对单个极耳加热时,不会引起电池内部的热失控;当对锂离子电池两端极耳同时加热时,5种副反应均产生热量,这导致触发电池热失控现象;热失控在锂离子电池内部先沿水平方向传播,然后沿垂直方向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 锂离子电池 极耳 热失控 局部加热 副反应 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
下载PDF
银负载量对网状TiO_2柔性薄膜电极储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英杰 刘嘉铭 +2 位作者 赵金保 黄令 李雪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09-816,共8页
采用水热法结合银镜反应制备出一系列不同Ag负载量(2.2%、4.0%、6.4%,w/w)改性的3D纳米网状结构Ag@Ti O2薄膜电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技术(ICP)、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能谱(EDX)等表征手段测试所合... 采用水热法结合银镜反应制备出一系列不同Ag负载量(2.2%、4.0%、6.4%,w/w)改性的3D纳米网状结构Ag@Ti O2薄膜电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技术(ICP)、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能谱(EDX)等表征手段测试所合成材料的形貌及成分,实验结果表明Ag纳米颗粒可以成功沉积在Ti O2纳米线表面。电化学测试数据则表明,4.0%(w/w)负载量的Ag@Ti O2相比于未改性和其他负载量的Ti O2纳米线具有更好的倍率性能和更稳定的可逆容量。在50,100,200,400,800和1 200 m A·g^(-1)的电流密度条件下,该改性电极的放电容量可分别达到261.4,253.7,239.5,216.5,193.1和185.1 m Ah·g^(-1),在200 m A·g^(-1)下循环80次后容量保持率仍能达到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柔性薄膜电极 钛基材料 银镜反应
下载PDF
电极膜和电流密度对LiFePO_4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于文志 陈晗 +1 位作者 薄红志 韩绍昌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3-135,共3页
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及正交实验方法考察电极膜中活性物质的颗粒大小、粘结剂含量、导电剂含量和充放电电流密度对LiFePO4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正交实验方法获得LiFePO4电极膜的最佳组成为:粘结剂质量相对百分含量... 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及正交实验方法考察电极膜中活性物质的颗粒大小、粘结剂含量、导电剂含量和充放电电流密度对LiFePO4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正交实验方法获得LiFePO4电极膜的最佳组成为:粘结剂质量相对百分含量为5%,导电剂质量相对百分含量为20%,活性物质颗粒度小于0.038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LIFEPO4 正交实验 电极膜
下载PDF
V_2O_5干凝胶薄膜电极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勇 刘玉文 +2 位作者 张翠芬 郑伟 胡信国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9-83,共5页
以晶态V2 O5(c V2 O5)为原料 ,采用熔融淬冷法成功制取了V2 O5干凝胶 (VXG)薄膜电极 ,以所制备的样品作为正极 ,金属锂为负极组装了纽扣电池。电化学阻抗谱 (EIS)分析表明 ,在放电过程中 ,几乎没有扩散阻抗的存在。循环伏安 (CV)、恒流... 以晶态V2 O5(c V2 O5)为原料 ,采用熔融淬冷法成功制取了V2 O5干凝胶 (VXG)薄膜电极 ,以所制备的样品作为正极 ,金属锂为负极组装了纽扣电池。电化学阻抗谱 (EIS)分析表明 ,在放电过程中 ,几乎没有扩散阻抗的存在。循环伏安 (CV)、恒流放电 (CD)和充放电 (DC)结果显示该样品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以 6 0mA/ g的质量电流密度充放电 ,其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 35 0mAh/ g ,充放电效率可达 98% ,循环 75次后 ,容量保持率仍可达 6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2O5干凝胶薄膜电极 交流阻抗谱 比容量 可充锂电池
下载PDF
电解液及其界面电化学性质的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邢丽丹 谢启明 李伟善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121-130,共10页
电解液在锂离子电池中不仅起到传导离子的作用,其在电极界面所形成的电解液薄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极/电解液界面的性质,进而影响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倍率性能和安全性能.锂离子电池得以成功商品化并广泛应用至今,与电解液在电极表面... 电解液在锂离子电池中不仅起到传导离子的作用,其在电极界面所形成的电解液薄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极/电解液界面的性质,进而影响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倍率性能和安全性能.锂离子电池得以成功商品化并广泛应用至今,与电解液在电极表面分解形成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息息相关.本文简要综述界面电解液的电化学稳定性、分解规律和影响因素,旨在抛砖引玉,引起更多科学家对电解液及其界面性质研究的关注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极/电解液界面 电化学稳定性 固体电解质界面膜 机理研究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首次充、放电时石墨负电极与电解液界面所发生的反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尹笃林 范长岭 徐仲榆 《炭素技术》 CAS CSCD 2005年第6期9-16,共8页
采用恒电流充、放电——原位XRD法对锂离子电池(LIB)首次充、放电过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LIB首次充电时电解液于石墨负电极的界面处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了电子不可导而锂离子可导的固体电解质中介相(SEI)薄膜。FTIR分析结果证明SE... 采用恒电流充、放电——原位XRD法对锂离子电池(LIB)首次充、放电过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LIB首次充电时电解液于石墨负电极的界面处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了电子不可导而锂离子可导的固体电解质中介相(SEI)薄膜。FTIR分析结果证明SEI膜系由无定形碳酸锂和烷基碳酸锂组成。恒电流充、放电实验和循环伏安实验结果表明,如果所选择的电解液(例如EC基电解液)在石墨负电极表面的还原反应很缓和,反应中所产生气体的量和速率很小,则在石墨负电极表面将形成薄而致密的SEI膜。薄而致密的SEI膜所消耗的Li+ 量小,可以降低首次充电时的不可逆容量,同时减小Li+对石墨进行插层和脱层时的阻力,增大LIB的充、放电容量,提高充、放电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石墨负电极 SEI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