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伤寒论思维与辨析课程的继承与创新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涛 王惠君 +4 位作者 李瑶 钟凯 曾丽蓉 邵琳琳 张国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22期27-30,共4页
伤寒论思维与辨析是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的限选课程,该课程作为中医经典《伤寒论》必修课之后的一门重要拓展课程,于2005年首次开课,2006年起使用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伤寒论思维与辨析》,曾为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传... 伤寒论思维与辨析是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的限选课程,该课程作为中医经典《伤寒论》必修课之后的一门重要拓展课程,于2005年首次开课,2006年起使用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伤寒论思维与辨析》,曾为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传承班必修课程。该课程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培养中医思维与临床能力为目标,以伤寒论必修课程以外的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为主要教学内容,以问题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为主。在本轮改革与创新中,此课程教学团队倡导贯彻“在学,不在教”的教学理念,采用了“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优化了思维与临床相关的教学内容,缩减了教学学时,丰富了教学方法,借助学习通平台统计功能,依据课程报告、课程统计、问卷调查等方式,目前已取得可信任、可评价、可反思的教学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伤寒论思维与辨析 中医教育
下载PDF
新时期《伤寒论》本科教学的继承与发展
2
作者 孙松娴 凌云 +2 位作者 张静远 周春祥 濮文渊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2期25-27,共3页
《伤寒论》是第一部集理法方药为一体的中医学经典,是紧密联系中医理论与临床的桥梁,从诞生之日便备受推崇。随着时代的推进,后世医家在学习的基础上,对伤寒学亦有着诸多的补充与发展,学术流派层出不穷。在现今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学... 《伤寒论》是第一部集理法方药为一体的中医学经典,是紧密联系中医理论与临床的桥梁,从诞生之日便备受推崇。随着时代的推进,后世医家在学习的基础上,对伤寒学亦有着诸多的补充与发展,学术流派层出不穷。在现今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学生会接收到大量课堂之外的信息,这对《伤寒论》本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教学理念 中医思维 量辨思维
下载PDF
陈宪海教授基于恒动思维辨治肺系疾病经验介绍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加路 陈宪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9期128-130,共3页
陈宪海教授在《伤寒论》等医学经典的熏陶下,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贯穿于《伤寒论》的病、脉、证、治每一阶段的恒动思维,在分析、处理临床肺系疾病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基于恒动思维所构建起的“分层次辨治”“截断疗法”“... 陈宪海教授在《伤寒论》等医学经典的熏陶下,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贯穿于《伤寒论》的病、脉、证、治每一阶段的恒动思维,在分析、处理临床肺系疾病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基于恒动思维所构建起的“分层次辨治”“截断疗法”“扶助正气”等临床思路,往往可以指导疾病的临床治疗,在改善症状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且获效颇佳,这为肺系疾病的防治带来了新的思考,值得学习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宪海 恒动思维 伤寒论 肺系疾病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以运象思维浅述六经病之基本“生-传-治” 被引量:1
4
作者 何惠昌 谢露 +1 位作者 毛垚耀 刘光伟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20期29-31,共3页
基于六经-八纲-方证辨证体系学术思想,围绕胃、津液、表里、寒热、气机五大要素,以“运象”思维结合现代医学观点阐述六经病的证候产生、传变及治则,使之形象化、简明化、整体化,易于理解和掌握而不脱离中医的核心理念,为深化六经方证... 基于六经-八纲-方证辨证体系学术思想,围绕胃、津液、表里、寒热、气机五大要素,以“运象”思维结合现代医学观点阐述六经病的证候产生、传变及治则,使之形象化、简明化、整体化,易于理解和掌握而不脱离中医的核心理念,为深化六经方证辨证思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运象思维 胃与津液 六经传变
下载PDF
基于象思维的《伤寒论》六经提纲刍议
5
作者 赵奉钦 张沁园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27-2830,共4页
历来诸多医家对六经提纲存在与否持不同看法,由此引发的辩论数不可数。“象”“境”“意”“神”由王永炎院士提出,今重归象思维,从取象、筑境、会意、通神4个层次探讨《伤寒论》六经提纲。以象思维理论阐述六经提纲的确实存在性,象思... 历来诸多医家对六经提纲存在与否持不同看法,由此引发的辩论数不可数。“象”“境”“意”“神”由王永炎院士提出,今重归象思维,从取象、筑境、会意、通神4个层次探讨《伤寒论》六经提纲。以象思维理论阐述六经提纲的确实存在性,象思维重在体悟,象以言意,境以扬神。从象思维来认识六经提纲是回归传统,回归古人认识事物的思维,从思维层面切入六经提纲,对把握其主旨,临床更好地把握疾病的动态变化,更客观地认识当下疾病状况,更灵活地用药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思维 六经提纲 《伤寒论》 辨证 阴阳
原文传递
经方多维思辨治疗恶性肿瘤并发症体会
6
作者 苏怡 张兴涵 +2 位作者 刘曦昀 刘方柏 杨国旺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745-4748,共4页
经方主要指记载在《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它不仅是方药,更是发展成为中医药界居于主导地位的医学理论体系。对于恶性肿瘤,经方也有着广泛的适用范围。杨国旺教授承习刘方柏教授,在传统经方辨证基础上守正创新,重视经方潜在的病机并结... 经方主要指记载在《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它不仅是方药,更是发展成为中医药界居于主导地位的医学理论体系。对于恶性肿瘤,经方也有着广泛的适用范围。杨国旺教授承习刘方柏教授,在传统经方辨证基础上守正创新,重视经方潜在的病机并结合现代思维方法,提出经方多维思辨体系治疗恶性肿瘤并发症。文章结合典型案例,介绍经方多维思辨方法的核心构成和具体运用,总结经方多维思辨治疗恶性肿瘤并发症的临床经验,为中医药防治肿瘤类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 多维思辨 肿瘤并发症 中西医结合 《伤寒杂病论》
原文传递
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证思路与经验 被引量:7
7
作者 沈洪 张露 朱磊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250-254,共5页
溃疡性结肠炎是以结直肠黏膜连续性、弥漫性炎症改变为特征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和患病率近年来呈快速上升趋势,已成为临床常见病。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创立的六经辨证施治体系和经典方剂在溃疡性结... 溃疡性结肠炎是以结直肠黏膜连续性、弥漫性炎症改变为特征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和患病率近年来呈快速上升趋势,已成为临床常见病。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创立的六经辨证施治体系和经典方剂在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治中广泛运用,取得了较好疗效。本文爰从中医病名演变、病理机制、常用经方及应用要点论述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证思路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 《伤寒杂病论》 溃疡性结肠炎 临证思路
原文传递
《伤寒杂病论》取象思维初探 被引量:9
8
作者 姜德友 李三洋 +1 位作者 韩洁茹 孟璐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275-6278,共4页
取象思维是中医学理论的主要思维方式,不仅贯穿于中医学理论的核心思想,也是临证实践体系中的基本思维方式之一。《伤寒杂病论》是现存最早的中医临床经典著作,它以理法方药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多种外感病和杂病的辨证论治。本研究试图... 取象思维是中医学理论的主要思维方式,不仅贯穿于中医学理论的核心思想,也是临证实践体系中的基本思维方式之一。《伤寒杂病论》是现存最早的中医临床经典著作,它以理法方药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多种外感病和杂病的辨证论治。本研究试图通过对《伤寒杂病论》中的各种象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张仲景运用象的方法及规律。研究《伤寒杂病论》中的取象思维,对于正确把握张仲景学术思想以及启发中医临床思维具有很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象思维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原文传递
中医传统思维发展之“伤寒论”“内伤学说”到“外损致虚”的认识推进 被引量:11
9
作者 徐雯洁 王键 徐世杰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62-2364,共3页
东汉时期,张仲景在继承发扬古医经家医学理论的基础上,以外感伤寒病为研究对象与实践基础,撰写《伤寒论》,后世将其奉为"方书之祖",经历代医家的不断充实发展,渐成"治病之宗本";至于金元,李东垣由"此百万人岂... 东汉时期,张仲景在继承发扬古医经家医学理论的基础上,以外感伤寒病为研究对象与实践基础,撰写《伤寒论》,后世将其奉为"方书之祖",经历代医家的不断充实发展,渐成"治病之宗本";至于金元,李东垣由"此百万人岂俱感风寒外伤者"的思考,创立"内伤学说";清代吴澄羽翼东垣,提出"外损致虚"说,强调外感类内伤的虚损辨治法。这3次理论的突破和丰富伴随着临床积累与实践需求,体现了中医传统思维的发展与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内伤学说 外损致虚 思维方法
原文传递
六经辨证中象思维的运用浅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纪鑫毓 王燕平 +1 位作者 范逸品 张华敏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145-2148,共4页
象思维作为中医最主要的思维模式,对六经辨证的形成、临床应用有深刻的影响。文章拟从"象思维"的角度,认识《伤寒杂病论》中的六经辨证、方证对应的内涵。认为六经辨证的传变规律、方证对应、临床应用等方面具有"象思维&... 象思维作为中医最主要的思维模式,对六经辨证的形成、临床应用有深刻的影响。文章拟从"象思维"的角度,认识《伤寒杂病论》中的六经辨证、方证对应的内涵。认为六经辨证的传变规律、方证对应、临床应用等方面具有"象思维"的动态整体性、象的流动与转化、时空性等特点。同时,结合王永炎教授的医案,剖析象思维在六经体系中的实践运用,以期挖掘六经辨证理论中"象思维"模式,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象思维 六经辨证 方证对应
原文传递
《伤寒论》中“病-证-症”结合的量化思维探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红玉 杨杰 +1 位作者 王伶改 蒋小敏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578-4580,共3页
《伤寒论》是一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病-证-症"三位一体的辨治专书,且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定量思想。通过对《伤寒论》条文和汤证的综合分析,可以说明张仲景的量化思维贯穿于伤寒辨治体系的各个方面。文章从临床思维角度出发,在&... 《伤寒论》是一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病-证-症"三位一体的辨治专书,且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定量思想。通过对《伤寒论》条文和汤证的综合分析,可以说明张仲景的量化思维贯穿于伤寒辨治体系的各个方面。文章从临床思维角度出发,在"病-证-症"三位一体的辨治过程中,探讨《伤寒论》中"病""证""症"3个方面的量化思维,以期为学习研究《伤寒论》和临床辨治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病-证-症”三位一体 量化思维
原文传递
《伤寒杂病论》“病脉证并治”诊疗思维模式探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凤 李芊芊 +4 位作者 侯鉴宸 李冉 李伊然 周冉冉 陶晓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076-5079,共4页
《伤寒杂病论》作为中医学第一部临床专著,被无数医家奉为临证圭臬,其中蕴含的临床思维与辨治理论对临床诊疗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该书创立了“病脉证并治”的诊疗思维模式,以辨病为首要环节,区分外感与内伤,强调辨脉与平脉的... 《伤寒杂病论》作为中医学第一部临床专著,被无数医家奉为临证圭臬,其中蕴含的临床思维与辨治理论对临床诊疗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该书创立了“病脉证并治”的诊疗思维模式,以辨病为首要环节,区分外感与内伤,强调辨脉与平脉的诊断方法,注重辨证与析证的过程,最终制定详细周全的治疗方案。同时,“病→脉→证→治”4个环节体现了《伤寒杂病论》诊疗思维模式所具备的程式化与逻辑性、整体性与系统性、动态性与复杂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病脉证并治 诊疗模式 中医临床思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