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ble all-solid-state Li-Te battery with Li_(3)TbBr_(6) superionic conductor 被引量:1
1
作者 Zhichao Zeng Xiaomeng Shi +6 位作者 Mingzi Sun Hongtu Zhang Wei Luo Yunhui Huang Bolong Huang Yaping Du Chun-Hua Yan 《Nano Research》 SCIE EI CSCD 2023年第7期9344-9351,共8页
Rare-earth(RE)halide solid electrolytes(HSEs)have been an emerging research area due to their good electrochem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for all-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ASSBs).However,only very limited types... Rare-earth(RE)halide solid electrolytes(HSEs)have been an emerging research area due to their good electrochem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for all-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ASSBs).However,only very limited types of HSEs have been reported with high performance.In this work,tens of grams of RE-HSE Li_(3)TbBr_(6)(LTbB)was synthesized by a vacuum evaporationassisted method.The as-prepared LTbB displays a high ionic conductivity of 1.7 mS·cm^(-1),a wide electrochemical window,and good formability.Accordingly,the assembled solid lithium-tellurium(Li-Te)battery based on the LTbB HSE exhibits excellent cycling stability up to 600 cycles,which is superior to most previous reports.The processes and the chemicals during the discharge/charge of Li-Te batteries have been studied by various in situ and ex situ characterizations.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have demonstrated the dominant conductivity contributions of the direct[octahedral]-[octahedral]([Oct]-[Oct])pathway for Li ion migrations in the electrolyte.The Tb sites guarantee efficient electron transfer while the Li 2s orbitals are not affected during migration,leading to a low activation barrier.Therefore,this successful fabr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LTbB have offered a highly competitive solution for solid electrolytes in ASSBs,indicating the great potential of RE-based HSEs in energy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re-earth halide solid electrolytes all-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 superionic conductor Li-Te solid battery
原文传递
锂无机固体电解质 被引量:25
2
作者 郑子山 张中太 +1 位作者 唐子龙 沈万慈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01-106,共6页
全固态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更大能量密度和更高的安全使用性能 ,在未来的电动汽车和蓄能电站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一些典型的锂无机固体电解质进行分类讨论 ,对它们的性能、结构和导电机理进行评述。这些固体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离子... 全固态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更大能量密度和更高的安全使用性能 ,在未来的电动汽车和蓄能电站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一些典型的锂无机固体电解质进行分类讨论 ,对它们的性能、结构和导电机理进行评述。这些固体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离子导电率 ,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文章总结了影响其导电率的几个重要因素以及作为理想锂无机固体电解质的几个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锂快离子导体 固体电解质
下载PDF
锂快离子导体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
3
作者 张保柱 马琦 +1 位作者 张志强 张智敏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265-267,279,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无机锂快离子导体和聚合物锂快离子导体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对不同种类的锂快离子导体的导电率、性能、稳定性进行了简评,对影响其电导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提出了锂快离子导体制备的要求,展望了其未来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锂快离子导体 固体电解质 电导率
下载PDF
聚合物快离子导体合成及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竹生 谢红鹰 +1 位作者 薛荣坚 陈立泉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1992年第3期22-28,共7页
在室温下,研究了聚醋酸乙烯酯(PVA_c)与NaSCN,聚醋酸乙烯酯——乙烯共聚物(EVA)与NaSCN在摩尔比分别为2∶1,1∶1,0.5∶1的络合物膜,及聚环氧氯丙烷(PECH)和NaSCN,在金属∶氧原子(M∶O)摩尔比为1∶1,1∶4,1∶8的络合物膜的导电性能。在... 在室温下,研究了聚醋酸乙烯酯(PVA_c)与NaSCN,聚醋酸乙烯酯——乙烯共聚物(EVA)与NaSCN在摩尔比分别为2∶1,1∶1,0.5∶1的络合物膜,及聚环氧氯丙烷(PECH)和NaSCN,在金属∶氧原子(M∶O)摩尔比为1∶1,1∶4,1∶8的络合物膜的导电性能。在不同温度时,对环氧氯丙烷——环氧乙烷共聚物(PECH-PEO)与LiClO_4,环氧氯丙烷-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共聚物(PECH-PEO-PPO)与LiClO_4的M∶O,分别为1∶2,1∶4,1∶8,1∶10,1∶12的络合物膜的导电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PECH-PEO,PECH-PEO-PPO与LiClO_4络合体系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电学性能 固体电解质
下载PDF
新型PEO/LPOS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赵嫣然 陈少杰 +3 位作者 陶益成 陈晓添 姚霞银 许晓雄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6年第5期730-734,共5页
将具有较高电导率和稳定性的硫化物电解质LPOS引入PEO基聚合物中,制备一种新型PEO/LPOS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研究结果表明,1%LPOS的添加能显著改善PEO基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锂离子迁移数和电化学稳定性。与纯PEO基电解质相比,新制备的... 将具有较高电导率和稳定性的硫化物电解质LPOS引入PEO基聚合物中,制备一种新型PEO/LPOS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研究结果表明,1%LPOS的添加能显著改善PEO基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锂离子迁移数和电化学稳定性。与纯PEO基电解质相比,新制备的复合聚合物电解质PEO18-Li TFSI-1%LPOS室温电导率由6.18×10^(-6) S/cm提高至1.60×10^(-5) S/cm,提高了158%。80℃表现出最佳电导率为1.08×10^(-3) S/cm,电化学窗口提高至4.7 V,同时具有非常良好的对锂稳定性。以新型复合电解质组装的Li Fe PO4/Li全固态锂电池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60℃1 C下循环50周后放电比容量仍维持在105 m A·h/g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聚合物电解质 锂快离子导体 复合 全固态锂电池
下载PDF
水热-溶胶-凝胶法合成多壁碳纳米管-Na_3V_2(PO_4)_3复合物及其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性能(英文)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文俊 赵宏滨 +2 位作者 袁安保 方建慧 徐甲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13-1120,共8页
采用水热和溶胶-凝胶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具有良好电化学性能的新型多壁碳纳米管-Na3V2(PO4)3(MWCNT-NVP)复合材料(MWCNT的质量分数为8.74%).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可知,MWCNT分散在NVP纳米颗粒之间,并起到"电子导电线"... 采用水热和溶胶-凝胶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具有良好电化学性能的新型多壁碳纳米管-Na3V2(PO4)3(MWCNT-NVP)复合材料(MWCNT的质量分数为8.74%).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可知,MWCNT分散在NVP纳米颗粒之间,并起到"电子导电线"的作用.与纯Na3V2(PO4)3相比,MWCNT-NVP具有更高的比容量和更优异的循环性能.在0.2C(35.2 mA·g-1)的电流密度下,3.0-4.5 V的电压范围内,MWCNT-NVP的初始比容量为82.2 mAh·g-1.循环100次以后,比容量为72.3 mAh·g-1.在1.0-3.0 V充放电时,MWCNT-NVP的初始容量为100.6 mAh·g-1.100次循环以后,其容量保持率高达90%.同时,交流阻抗测试表明,由于MWCNT的存在,MWCNT-NVP的导电性有了显著的提高.以上结果表明,MWCNT-NVP是一种良好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3V2(PO4)3 碳纳米管 水热-溶胶-凝胶法 钠超离子导体结构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单离子聚合物快离子导体
7
作者 薛国勇 李静 +7 位作者 陈俊超 陈代前 胡晨吉 唐凌飞 陈博文 易若玮 沈炎宾 陈立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5-124,共10页
具有高锂离子迁移数和良好可加工性能的锂快离子导体对于全固态电池的发展非常重要。然而,现有的锂快离子导体主要限制于硬质陶瓷,目前尚无柔性聚合物类型的锂快离子导体被报道。在这个工作中,我们报告了一种通过三种不同有机单体的自... 具有高锂离子迁移数和良好可加工性能的锂快离子导体对于全固态电池的发展非常重要。然而,现有的锂快离子导体主要限制于硬质陶瓷,目前尚无柔性聚合物类型的锂快离子导体被报道。在这个工作中,我们报告了一种通过三种不同有机单体的自由基聚合反应形成的三元无规共聚单离子快离子导体(SISC)。该SISC中包含丰富的锂离子传输位点和具有阴离子锚定功能的阴离子受体。此外,三种不同单体的共聚反应带来低结晶度和低玻璃化转变温度(T_(g)),有利于链段运动,从而获得小的锂离子传输的活化能(E_(a))。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该SISC的室温离子电导率和锂离子迁移数分别达到1.29·mS·cm^(-1)和0.94。将SISC与锂金属负极和多种正极(包括LiFePO_(4)、LiCoO_(2)和硫化聚丙烯腈(SPAN))原位聚合,组装得到的全固态电池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其中,Li||LiFePO_(4)全固态电池表现出高达8C的倍率性能和良好的循环寿命(在0.5C倍率下稳定循环>700圈)。这项工作提供了一种新颖的聚合物基快离子导体设计理念,对于发展高性能全固态电池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锂金属电池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 超离子导体 单离子导体 原位聚合 倍率性能
下载PDF
Li_(2)O-Sb_(2)O_(3)-TiO_(2)-P_(2)O_(5)系统玻璃的结构与性能
8
作者 张新立 张晶晶 王志强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1-196,共6页
采用熔融冷却法制备了Li_(2)O-Sb_(2)O_(3)-TiO_(2)-P_(2)O_(5)系统玻璃,并研究了该四元系统玻璃的析晶性能和导电性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通过FT-IR分析了玻璃的网络结构,利用XRD测试了热处理后样品的晶相,通过热膨胀曲线和DTA分析了特... 采用熔融冷却法制备了Li_(2)O-Sb_(2)O_(3)-TiO_(2)-P_(2)O_(5)系统玻璃,并研究了该四元系统玻璃的析晶性能和导电性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通过FT-IR分析了玻璃的网络结构,利用XRD测试了热处理后样品的晶相,通过热膨胀曲线和DTA分析了特征温度,利用电阻测量仪测试了不同组分热处理前后样品的电阻,并计算出了样品的体积电导率,确定了样品的T_(K-100),分析了热处理对样品电导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Sb_(2)O_(3)摩尔分数为30%时,该组分玻璃的电阻最大,T_(K-100)为628 K,而且样品的密度较大为3.50 g/cm^(3),300℃时热膨胀系数为10.36×10^(-6)℃^(-1)。热处理后,该组分电导率有所提高,T_(K-100)为623 K,而其余各组电导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快离子导体 导电玻璃 微晶玻璃 氧化锑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基固态电解质快离子导体的功能化设计及其在锂金属电池中的应用
9
作者 陈俊硕 欧阳远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4年第6期1010-1015,共6页
固态电池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和液态电池相比,在提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方面具有更大的潜力。然而,现有的固态电解质在提升电导率和克服锂枝晶产生等问题时遇到不少挑战。为解决此问题,选用MIL-101(Cr)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 固态电池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和液态电池相比,在提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方面具有更大的潜力。然而,现有的固态电解质在提升电导率和克服锂枝晶产生等问题时遇到不少挑战。为解决此问题,选用MIL-101(Cr)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作为主体材料,将高电导率的有机单体1,3-二氧戊环(DOL)负载在MIL-101(Cr)上,设计制备了一种新型固态电解质。该方法不仅解决了DOL电化学稳定性差的问题,还充分利用了MIL-101(Cr)富含不饱和金属位点的特点,限制了阴离子的自由移动,加速了锂离子的解离过程,从而提升锂离子迁移数。结果表明,MIL-101(Cr)@DOL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离子电导率(0.92 mS·cm^(-1)),稳定的电化学窗口(4.65 V)和较高的锂离子迁移数(0.57)。此外,使用MIL-101(Cr)@DOL材料组装的Li//LiFePO_(4)电池也表现出了优异的倍率和循环性能,在0.2 C下经过14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仍然维持在128.9 mAh·g^(-1),容量保持率达到82.9%。将有机单体DOL负载在MIL-101(Cr)上合成的新型固态电解质的方法,对于开发新型的固态电解质材料和寻找新的离子传导机制起到了启发的作用,为提升锂金属电池性能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1 3-二氧戊环 功能化设计 原位聚合 快离子导体 固态电解质 固态电池 锂金属电池
下载PDF
无机固态锂离子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朱永明 任雪峰 李宁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73-1079,共7页
全固态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更大能量密度和更高的安全使用性能,在未来的电动汽车和蓄能电站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无机固态锂离子电解质的研究进展,分类讨论了Perovskite型、NASICON型、LISICON型、LiPON型、Li3 PO4-Li4 SiO4型... 全固态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更大能量密度和更高的安全使用性能,在未来的电动汽车和蓄能电站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无机固态锂离子电解质的研究进展,分类讨论了Perovskite型、NASICON型、LISICON型、LiPON型、Li3 PO4-Li4 SiO4型、GARNET型无机固态锂离子电解质的性能、结构和导电机理及其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电解质 锂快离子导体 锂离子电池
原文传递
固态电解质Li_(3)PS_(4)晶相结构转变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嘉宁 许晓伟 +3 位作者 曾诚 王书豪 梁昊樾 李会巧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90-1200,共11页
硫化物Li_(3)PS_(4)是重要的含硫快离子导体,锂离子电导率高,机械性能优异,化学兼容性好,属于全固态电池中一类重要的固态电解质.Li_(3)PS_(4)具有多种晶体结构(玻璃态、α相、β相、γ相),而晶体结构对于材料离子电导率有决定性的影响... 硫化物Li_(3)PS_(4)是重要的含硫快离子导体,锂离子电导率高,机械性能优异,化学兼容性好,属于全固态电池中一类重要的固态电解质.Li_(3)PS_(4)具有多种晶体结构(玻璃态、α相、β相、γ相),而晶体结构对于材料离子电导率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探究不同Li_(3)PS_(4)晶体结构的合成条件及其转变过程对固态电解质的应用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原位变温Raman和室温X射线衍射(XRD)分析发现,通过球磨法所得glass-Li_(3)PS_(4)在首次升温过程中(240℃)优先转变为亚稳态的β-Li_(3)PS_(4),此时冷却到室温能保持β相结构,并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0.65 mS cm^(-1)).当烧结温度继续升高(>480℃),β相会转变为离子电导率更高但热力学不稳定的α-Li_(3)PS_(4),在后续的降温过程中,α相会直接转变为热力学更稳定但离子电导率差的γ-Li_(3)PS_(4).此外,γ-Li_(3)PS_(4)和β-Li_(3)PS_(4)具有一定的结构记忆效应,即使经历二次低温烧结后(240℃)也能维持其固有的结构.以上结果表明,首次烧结温度对于Li_(3)PS_(4)材料的结构和离子电导率具有重要的影响,合理控制烧结温度能够成功制备出具有更高离子电导率的β-Li_(3)PS_(4)固态电解质.此外,所制备的β-Li_(3)PS_(4)固态电解质对锂表现出相对优异的界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电池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 Li_(3)PS_(4)含硫快离子导体 晶体结构转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