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TP53突变和缺失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7至2020年94例初发DLBCL患者的石蜡病理组织,应用免疫组化及二代测序检测TP53突变,FISH技术检测TP53缺失,分析TP5...目的:探讨TP53突变和缺失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7至2020年94例初发DLBCL患者的石蜡病理组织,应用免疫组化及二代测序检测TP53突变,FISH技术检测TP53缺失,分析TP53突变、缺失与临床病理及分子分型的相关性,以及对生存的影响。应用COX回归分析DLBCL的生存影响因素。结果:27.7%(26/94)患者过表达p53,23.5%(19/81)患者存在TP53突变,16.0%(15/94)患者TP53缺失,结外受累(P=0.027)、MUM-1(P=0.04)及p53蛋白(P<0.01)表达在在TP53突变和/或缺失及TP53正常两组中存在明显差异。生存分析显示,“双阳性(TP53突变合并缺失)”组生存最差,“双阴性(无TP53突变及缺失)”组预后最好,TP53突变或缺失则次之,其中单突变与单缺失两组总生存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689),其余各组之间生存有显著差异(P<0.05)。GCB中,TP53突变组预后较差(P=0.046)。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B症状、TP53异常及双表达是影响DLBCL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P53突变或缺失,特别是同时合并突变和缺失是DLBCL的不良预后因素,在新的分子分型中,其预后意义仍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TP(紫杉醇+顺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晚期NSCLC患者78例,随机分为A组(39例,予以TP化疗方案)和B组(39例,予以TP化疗方案+贝伐珠单抗)。比较2组的客观缓解率(ORR)...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TP(紫杉醇+顺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晚期NSCLC患者78例,随机分为A组(39例,予以TP化疗方案)和B组(39例,予以TP化疗方案+贝伐珠单抗)。比较2组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血清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水平。记录治疗期间肝肾功能损害、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自实施治疗日始对患者进行随访,统计2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B组ORR、DCR分别为58.97%、89.74%,分别高于A组的35.90%、71.79%(P<0.05)。治疗后2组血清VEGF、CYFRA21-1、CEA水平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2组肝、肾功能损害,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B组5年生存率为20.51%,与A组(12.82%)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B组的中位PFS长于A组(8.9 vs 7.2个月)(P<0.05);B组的中位OS长于A组(25.6 vs 17.9个月)(P<0.05)。结论相比于T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NSCLC,联合贝伐珠单抗可提高ORR和DCR,延长PFS和OS,且可降低VEGF、CYFRA21-1、CEA肿瘤标志物水平。展开更多
骨髓增生异常肿瘤(myelodysplastic neoplasms,MDS)患者的预后与其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密切相关,TP53基因作为MDS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之一,其异常是MDS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以及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转化的...骨髓增生异常肿瘤(myelodysplastic neoplasms,MDS)患者的预后与其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密切相关,TP53基因作为MDS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之一,其异常是MDS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以及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新近更新的第5版世界卫生组织血液淋巴肿瘤分类标准(the 5th edition of the who classifica⁃tion of haematolymphoid tumours,WHO 2022)以及髓系肿瘤和急性白血病的国际共识分类(international consensus classification of myeloid neoplasms and acute leukemia,ICC)将伴有TP53双等位基因失活(biallelic TP53 inactivation,biTP53)的MDS作为独立的亚型列出,该亚型患者预后极差,生存期极短。目前针对伴TP53基因异常的MDS患者的治疗尚未能有效改善该类患者预后,新型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均在探索中,本文就国内外对伴TP53基因异常的MDS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TP53突变和缺失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7至2020年94例初发DLBCL患者的石蜡病理组织,应用免疫组化及二代测序检测TP53突变,FISH技术检测TP53缺失,分析TP53突变、缺失与临床病理及分子分型的相关性,以及对生存的影响。应用COX回归分析DLBCL的生存影响因素。结果:27.7%(26/94)患者过表达p53,23.5%(19/81)患者存在TP53突变,16.0%(15/94)患者TP53缺失,结外受累(P=0.027)、MUM-1(P=0.04)及p53蛋白(P<0.01)表达在在TP53突变和/或缺失及TP53正常两组中存在明显差异。生存分析显示,“双阳性(TP53突变合并缺失)”组生存最差,“双阴性(无TP53突变及缺失)”组预后最好,TP53突变或缺失则次之,其中单突变与单缺失两组总生存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689),其余各组之间生存有显著差异(P<0.05)。GCB中,TP53突变组预后较差(P=0.046)。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B症状、TP53异常及双表达是影响DLBCL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P53突变或缺失,特别是同时合并突变和缺失是DLBCL的不良预后因素,在新的分子分型中,其预后意义仍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文摘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TP(紫杉醇+顺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晚期NSCLC患者78例,随机分为A组(39例,予以TP化疗方案)和B组(39例,予以TP化疗方案+贝伐珠单抗)。比较2组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血清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水平。记录治疗期间肝肾功能损害、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自实施治疗日始对患者进行随访,统计2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B组ORR、DCR分别为58.97%、89.74%,分别高于A组的35.90%、71.79%(P<0.05)。治疗后2组血清VEGF、CYFRA21-1、CEA水平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2组肝、肾功能损害,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B组5年生存率为20.51%,与A组(12.82%)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B组的中位PFS长于A组(8.9 vs 7.2个月)(P<0.05);B组的中位OS长于A组(25.6 vs 17.9个月)(P<0.05)。结论相比于T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NSCLC,联合贝伐珠单抗可提高ORR和DCR,延长PFS和OS,且可降低VEGF、CYFRA21-1、CEA肿瘤标志物水平。
文摘骨髓增生异常肿瘤(myelodysplastic neoplasms,MDS)患者的预后与其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密切相关,TP53基因作为MDS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之一,其异常是MDS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以及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新近更新的第5版世界卫生组织血液淋巴肿瘤分类标准(the 5th edition of the who classifica⁃tion of haematolymphoid tumours,WHO 2022)以及髓系肿瘤和急性白血病的国际共识分类(international consensus classification of myeloid neoplasms and acute leukemia,ICC)将伴有TP53双等位基因失活(biallelic TP53 inactivation,biTP53)的MDS作为独立的亚型列出,该亚型患者预后极差,生存期极短。目前针对伴TP53基因异常的MDS患者的治疗尚未能有效改善该类患者预后,新型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均在探索中,本文就国内外对伴TP53基因异常的MDS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