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阳泉方言的他称代词“伢”及相关用法
1
作者 史子豪 宗守云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95-101,共7页
“伢”在山西阳泉方言中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他称代词,与同为他称代词的“他”和“人家”有同有异,其中异大于同。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伢”的指代功能越来越弱,逐渐发展为一个强调标记,与名词性成分连用时,“伢”还显示出了强调代词的... “伢”在山西阳泉方言中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他称代词,与同为他称代词的“他”和“人家”有同有异,其中异大于同。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伢”的指代功能越来越弱,逐渐发展为一个强调标记,与名词性成分连用时,“伢”还显示出了强调代词的功能。“伢”同“人家”和“他”相比,在具体的使用情境中具有主客观分工,总体说来,“伢”的主观性要强于“人家”,而“人家”的主观性又强于“他”。“伢”在晋语区及其他部分方言片区内普遍存在,但不同地区的用法具有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方言 他称代词 强调标记 主客观分工
下载PDF
从认知语法看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回指功能 被引量:7
2
作者 张立飞 董荣月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30,共7页
语言中的概念参照点现象是人类基本认知能力的体现,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回指功能也可据此得到阐释。参照点一旦建立,相关的指称对象就被激活,在其辖域内就不能再出现与其共指的名词语,因为名词语预设了相关的指称对象还处于非激活状... 语言中的概念参照点现象是人类基本认知能力的体现,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回指功能也可据此得到阐释。参照点一旦建立,相关的指称对象就被激活,在其辖域内就不能再出现与其共指的名词语,因为名词语预设了相关的指称对象还处于非激活状态。在对参照点的竞争中,句法成分突显度高的名词性成分胜出。概念参照点和名词语的预设结构可对语料库中实际出现的回指模式进行很好的阐释,并修正此前有关人称代词回指功能的不实观点,如线性原则的主导地位以及长距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法 汉语第三人称代词 概念参照点 回指功能 预设结构
下载PDF
甘肃方言第三人称代词 被引量:29
3
作者 雒鹏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7-49,共3页
甘肃方言第三人称代词有两种形式,即“他”和非“他”型,由于语用的不同而叠置存在。非“他”形式有六种类型,“民勤型”、“兰州型”、“宕昌型”、“定西型”、“武威型”、“甘谷型”,都是羡称形式,其中“甘谷型”跟吴语区的一些方... 甘肃方言第三人称代词有两种形式,即“他”和非“他”型,由于语用的不同而叠置存在。非“他”形式有六种类型,“民勤型”、“兰州型”、“宕昌型”、“定西型”、“武威型”、“甘谷型”,都是羡称形式,其中“甘谷型”跟吴语区的一些方言形式相同。这些类型的来源,(1)有继承古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彼”和“其”的,(2)有远指词“那”变来的,(3)有“人家”合音及其不同音变来的。“(3)”这种形式,有语法化的倾向。有些方言已经完成,其后可加“们”、“家”等复数后缀;有些方言正在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方言 第三人称代词类型 语源 语法化
下载PDF
西北方言指代词兼第三身代词现象的再探讨 被引量:9
4
作者 汪化云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31,共5页
西北方言和元代汉语中存在近指、远指代词都构成第三身代词的现象,这是中古阿尔泰语言的影响所致。今西北方言多以远指代词"兀、那"兼指第三身,这也与现代阿尔泰语系诸语言相同。
关键词 指代词 第三身代词 兼指
下载PDF
上古汉语第三身范畴的表达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20
5
作者 姚振武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36,共7页
本文认为上古汉语不存在指示代词与第三身代词的区别。所谓“指示代词”系统可以自如地表达第三身范畴。其办法是:“彼”、“是”、“此”等做主语和少量的宾语,“其”做领属性定语,“之”做宾语(大量)。文章提出“古指称词”的概... 本文认为上古汉语不存在指示代词与第三身代词的区别。所谓“指示代词”系统可以自如地表达第三身范畴。其办法是:“彼”、“是”、“此”等做主语和少量的宾语,“其”做领属性定语,“之”做宾语(大量)。文章提出“古指称词”的概念来概括通常所谓上古汉语的“指示代词”和“第三身代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汉语 指示代词 三身代词 宾语 定语 主语 指称 文章 相关问题
下载PDF
汉语篇章层级对第三人称回指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榕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77,共7页
本文通过分析真实语料总结出汉语篇章层级和第三人称回指形式之间的对应规律:零形回指一般出现在小句层,而代词或NP出现在篇章句层。本文还提出了第三人称回指形式使用的篇章层级序列,并且讨论了叙述文中常见的回指形式出现顺序。
关键词 第三人称代词回指 零形回指 篇章层级 话题链
下载PDF
试论《左传》第三人称代词的句法、语义、语用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曹炜 孙习成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2-140,共9页
《左传》中第三人称代词主要有"之""其""彼""厥""夫"五个,其中"之""其"最为常见。"之""其"都可兼指一、二、三人称,"之"在句中... 《左传》中第三人称代词主要有"之""其""彼""厥""夫"五个,其中"之""其"最为常见。"之""其"都可兼指一、二、三人称,"之"在句中绝大多数作宾语,作定语时并非以处于"为"字之后为主。"其"在句中主要作定语,常用作主语,且"其"作主语的情况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其"处于主谓作宾句中充当小主语,二是"其"单独作主语。"其"用于宾次时均处于双宾结构中。第三人称代词"彼"主要作主语,且《左传》中存在第三人称代词"彼"作定语的情况。第三人称代词"厥"在句中均作定语,"夫"在句中绝大多数作主语。第三人称代词"之""其""彼""厥""夫"均可表单复数语义,除了"彼"之外,"之""其""厥""夫"均主要表单数语义。《左传》中第三人称代词在句中的"照应"关系可以分为"表层回指"和"深层回指"两种类型,且以表层回指为主,这一时期基本上已完成了从指示代词到第三人称代词的转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第三人称代词 句法 语义 语用
下载PDF
论西周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本用和活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玉金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8-96,共9页
西周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厥、其、之”的本用即是代第三身。它们都可活用,活用后表达特定的语用意义。“厥”和“之”活用时可指说话人自己,也可指听话的对方;“其”活用后可指听话的对方。从使用频率上来看,本用很常见,活用则罕见。
关键词 西周汉语 第三人称代词 本用 活用
下载PDF
汉语第三人称代词预指功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瑟 刘伟 郭海云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66-70,共5页
语篇表述理论(DRT)是一种动态语义理论,该理论的语篇表述结构规则和可及性规则可用于分析汉语第三人称代词预指现象,从而从理论上证明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具有预指功能。
关键词 语篇表述理论 语篇表述结构 可及性 第三人称代词 预指
下载PDF
认知推理与深层回指中第三人称代词指代的确定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迎春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91-93,共3页
深层回指中第三人称代词指代的确定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认知心理过程,其指代的确认是读者运用认知结构中有关的语言知识、世界知识和语境知识进行认知推理的过程。
关键词 深层回指 第三人称代词 认知推理 英语 语法
下载PDF
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性别缺点及补正 被引量:4
11
作者 钮维敢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14-116,共3页
文章分析了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在理论及实际应用中的种种缺点。建议:应该创造、使用一个新的第三人称中性代词"(人也)"(tā)字,来消除原有第三人称代词存在的弊端,并简要介绍了这个新字"(人也)"的特点;论证了它... 文章分析了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在理论及实际应用中的种种缺点。建议:应该创造、使用一个新的第三人称中性代词"(人也)"(tā)字,来消除原有第三人称代词存在的弊端,并简要介绍了这个新字"(人也)"的特点;论证了它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字型结构简洁,笔画不多,字意明确,且保持了原有"tā"的读音,使人识记和运用起来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弊端 创造 第三人称代词 “(人也)”(tā)
下载PDF
旁称代词“别人”的产生和发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景盛轩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37-41,共5页
汉语旁称代词“别人”在南北朝译经中已见用例,隋唐时期,用例逐渐增多。到元明清时期,“别人”已在口语中取代了“他人”的位置。“别人”成为旁称代词系统主要成员后,汉语旁称代词系统出现了由“别人、他人、人家、旁人”构成的新格局... 汉语旁称代词“别人”在南北朝译经中已见用例,隋唐时期,用例逐渐增多。到元明清时期,“别人”已在口语中取代了“他人”的位置。“别人”成为旁称代词系统主要成员后,汉语旁称代词系统出现了由“别人、他人、人家、旁人”构成的新格局。这种格局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人 旁称代词 系统 演变
下载PDF
论西周汉语中有无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玉金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9-66,共8页
概述了学术界对上古汉语有无真正第三人称代词问题的不同看法。认为西周汉语中已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它们是“厥、其、之”。对指示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的界限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西周汉语 第三人称代词
下载PDF
日语“本人”和汉语“本人”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白晓光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6-31,共6页
日语"本人"和汉语"本人"在单用式的特指用法中存在不少差异,其中尤以有无第一人称代词用法最为明显。这些差异来自二者不同的语义特征。日语"本人"偏重于"当事人"义,呈现出第三人称代词的特点... 日语"本人"和汉语"本人"在单用式的特指用法中存在不少差异,其中尤以有无第一人称代词用法最为明显。这些差异来自二者不同的语义特征。日语"本人"偏重于"当事人"义,呈现出第三人称代词的特点,而汉语"本人"则偏重于"自身"义,呈现出反身代词的特点。另外,汉语"本人"没有脱离"本~"系列词语的框架,而日语"本人"却呈现出与"本~"系列词语迥然不同的语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语“本人” 汉语“本人” 反身代词 第三人称代词
下载PDF
英语悬念小说中第三人称代词内照应的文体效应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家英 邹春影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8年第10期120-122,共3页
在英语的照应关系中,人称照应占有很大的比例。文章从语法角度探讨了英语第三人称内照应的问题,并分析了英语第三人称内照应问题在悬念小说中的运用和其强烈的文体效应。
关键词 第三人称代词 内照应 文体效应
下载PDF
英汉语篇代词下指照应的功能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芳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8年第6期117-119,共3页
运用衔接理论,探讨了英汉语篇中代词下指照应现象,指出两者在代词下指照应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英汉语篇中指示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都可以用来预指下文的名词,并和下文所指对象构成一种下指照应关系,因此具有语篇衔接功能。同时,在英汉... 运用衔接理论,探讨了英汉语篇中代词下指照应现象,指出两者在代词下指照应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英汉语篇中指示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都可以用来预指下文的名词,并和下文所指对象构成一种下指照应关系,因此具有语篇衔接功能。同时,在英汉广告、新闻导语和文学作品等文体中,指示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下指有聚焦信息和营造悬念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示代词 第三人称代词 照应 功能
下载PDF
论西周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句法功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玉金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6年第5期74-81,共8页
本文讨论了西周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厥、其、之”的句法功能问题。认为“厥”主要作定语,其次是作主语,偶尔作兼语;“其”主要作定语,其次是作主语;“之”主要作宾语,偶尔作定语、兼语。“厥”和“其”的句法功能基本相同,两者是同义的... 本文讨论了西周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厥、其、之”的句法功能问题。认为“厥”主要作定语,其次是作主语,偶尔作兼语;“其”主要作定语,其次是作主语;“之”主要作宾语,偶尔作定语、兼语。“厥”和“其”的句法功能基本相同,两者是同义的新词和旧词的关系;“之”跟“厥/其”在句法功能方面则有分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汉语 第三人称代词 句法功能
下载PDF
《傲慢与偏见》中译本第三人称代词翻译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飞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81-83,共3页
由译林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傲慢与偏见》两个中译本,在第三人称代词翻译时各采取人称重复及人称替代的翻译策略。对第三人称代词的两种翻译方法带来译文风格的不同。
关键词 第三人称代词 翻译 人称重复 人称替代
下载PDF
英语人称代词第三人称单数在英语记叙文写作中作前指词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廖建平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5-18,共4页
本文从心理语言学研究方法着手,以定中论为理论框架,对30名美国人和60名中国大中学生在英语记叙文写作中如何使用代词第三人称单数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英语本族语者与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记叙文写作中使用作前指的第三人称代词... 本文从心理语言学研究方法着手,以定中论为理论框架,对30名美国人和60名中国大中学生在英语记叙文写作中如何使用代词第三人称单数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英语本族语者与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记叙文写作中使用作前指的第三人称代词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中论 第三人称单数 前指词 记叙文写作
下载PDF
认知推理与歧义回指中第三人称代词指代的确定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迎春 《台州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76-78,共3页
第三人称代词在歧义回指中的推导不是简单运用语言知识在语篇中找出形式上与之对应的词项,也不像Norman等提出的三步法那样进行程序化推导,而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认知心理过程;指代的确认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读者对语篇信息进行认知推理。
关键词 认知推理 歧义回指 第三人称代词 指代确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