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不同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对比
1
作者 刘一丁 张沁昕 +1 位作者 刘昊 杨物鹏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05-110,共6页
目的 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比较3种后路内固定术(传统后路、经皮微创入路、Wiltse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2020年4月-2022年10月收治的9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30例采用传... 目的 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比较3种后路内固定术(传统后路、经皮微创入路、Wiltse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2020年4月-2022年10月收治的9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30例采用传统后路内固定术治疗,B组30例采用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C组30例采用Wiltse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手术基本情况,以及手术前后肌酸激酶(CK)水平、肌红蛋白(Mb)水平、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FIR)、伤椎Cobb角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时间> 6个月。A组手术时间长于B、C组,术中出血量A组> B组> C组,术中X线透视次数B组高于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0 h CK、Mb水平A组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多裂肌FIR A组> B组> 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 d、6个月伤椎Cobb角B组大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显著改善,且随着随访时间延长进一步改善,术后1 d、7 d VAS评分A组高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Wiltse入路内固定术损伤小,更符合ERAS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快速康复外科
下载PDF
一期后路Wiltse间隙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传庆 李敬朝 +3 位作者 侯代伦 张强 王勍 赵耀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659-665,共7页
目的 评价一期后路经Wiltse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山东省胸科医院脊柱结核科共有128例胸腰椎结核患者接受了一期后路经Wiltse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 目的 评价一期后路经Wiltse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山东省胸科医院脊柱结核科共有128例胸腰椎结核患者接受了一期后路经Wiltse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手术.男73例,女55例,结核病变位于T5-11者35例、T12~L2者45例、L3-5者48例.术前抗结核治疗4周,治疗方案为3HRZE/9~15HRE.监测围手术期体温并术后第1、3、7天及第2、4周行血常规、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检查,术后第2、4周及出院后每隔3个月行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4±9)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植骨融合情况、脊柱畸形程度及神经功能状态等.结果 术后无死亡,无严重脊髓神经、大血管及重要脏器损伤,出现并发症11例(8.6%).总手术平均持续时间(270±110)min,其中后路(70±25)min;出血(360±210)ml,其中后路(100±65)ml.术后1~3 d内体温较高、疼痛较重,白细胞、ESR、CRP明显增高.后凸畸形平均即时矫正18.6°,末次随访平均丢失1.9°,内固定取出后平均丢失1.1°.植骨融合优良率(Ⅰ级+Ⅱ级)为89.8%(115/128),神经功能改善率为95.3%(102/107),总治愈率为97.7%(125/128).结论 一期后路经Wiltse间隙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临床疗效肯定、术后恢复快,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外科学 胸椎 腰椎 骨钉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 被引量:11
3
作者 唐恺 董伟杰 +3 位作者 兰汀隆 范俊 徐双铮 秦世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675-678,共4页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效果及预后.方法 收集2006年3月至201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骨科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的上胸椎结核患者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4~67岁...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效果及预后.方法 收集2006年3月至201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骨科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的上胸椎结核患者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4~67岁,中位年龄49岁;累及椎体38个,平均2.2个;术前选择异烟肼(H)、利福平(R)或利福喷丁(Rft)、乙胺丁醇(E)、吡嗪酰胺(Z)、左氧氟沙星(Lfx)组成四联或五联抗结核治疗方案,抗结核治疗时间2~96周,平均10.3周;术后继续行HR(Rft) EZ或HR(Rft) EZLfx抗结核治疗,抗结核治疗时间12~18个月.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165~300 min,平均(224.11±41.35) min.术中失血量300~1500 ml,平均(752.94±435.70)ml.术后并发症:切口积液4例,褥疮1例.Cobb角术前(23.96±6.67)°,术后(19.21±5.97)°.随访12~30个月,平均14个月,截至末次随访胸椎结核均获得治愈,植骨融合100.00%.结核无复发.10例截瘫患者末次随访时按照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标准均达D级以上.结论 上胸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外科学 胸椎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Orion颈前路钢板系统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邓展生 孙太存 +5 位作者 朱勇 龙文荣 李康华 廖前德 张宏其 伍锋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22-24,共3页
目的 :研究和评价Orion颈前路钢板系统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 :38例颈椎疾患行颈前路减压、植骨、Orion钢板内固定。结果 :1例术后 4个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余37例随访 4~ 16月 ,平均 9.1月 ,... 目的 :研究和评价Orion颈前路钢板系统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 :38例颈椎疾患行颈前路减压、植骨、Orion钢板内固定。结果 :1例术后 4个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余37例随访 4~ 16月 ,平均 9.1月 ,脊髓功能皆有不同程度恢复 ,植骨均融合 ,6例钢板或螺钉位置不理想 ,无钢板螺钉松动 ,滑脱、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Orion颈前路钢板系统是目前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后稳定颈椎较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其坚强的内固定和有效的固定节段稳定性 ,为促进植骨融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前路手术 ORION钢板 内固定
下载PDF
前路ALPS内固定器在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晶 王德就 +1 位作者 李志忠 林永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4-416,共3页
目的: 讨论脊柱前路手术和前路锁定钢板系统 (AnteriorLockingPlateSystem, ALPS) 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截瘫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 3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截瘫的患者行前路手术减压、复位、植骨和ALPS内固定器治疗。结果: 33例获... 目的: 讨论脊柱前路手术和前路锁定钢板系统 (AnteriorLockingPlateSystem, ALPS) 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截瘫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 3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截瘫的患者行前路手术减压、复位、植骨和ALPS内固定器治疗。结果: 33例获得随访, 大部分患者的神经功能不同程度的恢复, 未见内固定物松动、断裂, 无明显后凸畸形复发。结论: 脊柱前路手术减压充分, 在有椎体间支撑植骨时, ALPS内固定器能提供坚强的固定, 符合生物力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髓损伤 内固定器 外科手术
下载PDF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83
6
作者 叶辉 陈其昕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1例需手术治疗的胸腰椎单纯骨折患者,其中29例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微创组),32例采用传统切...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1例需手术治疗的胸腰椎单纯骨折患者,其中29例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微创组),32例采用传统切开暴露椎板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术治疗(开放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总长度、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卧床及住院时间,并通过影像学检查比较治疗前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变化。结果:与开放组相比,微创组手术切口总长度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伤口疼痛缓解快、术后卧床及住院时间短。两组患者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明显,后凸Cobb角明显减小,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与开放手术具有相同的内固定效果,但可减小手术切口,避免开放手术广泛剥离腰背肌,缩短术后疼痛、卧床及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固定术 微创手术
下载PDF
经伤椎置钉6钉与4钉内固定治疗A1型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7
7
作者 张贤锋 梁昌凡 +1 位作者 徐应林 钱军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7期1325-1328,共4页
目的比较经伤椎置钉6钉2棒与4钉2棒内固定治疗A1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分别采用经伤椎置钉6钉2棒与经伤椎置钉4钉2棒治疗A1型胸腰椎骨折21例和20例。观察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术后... 目的比较经伤椎置钉6钉2棒与4钉2棒内固定治疗A1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分别采用经伤椎置钉6钉2棒与经伤椎置钉4钉2棒治疗A1型胸腰椎骨折21例和20例。观察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椎体的前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等情况,比较两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人随访时间范围10~3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6月。6钉2棒组术前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为(44.3±15.4)%,术后7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分别为(97.2±5.8)%、(96.3±6.5)%、(95.6±6.8)%。4钉2棒组术前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为(43.8±15.0)%,术后7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分别为(90.5±8.8)%、(90.1±8.1)%、(88.2±8.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钉2棒组病人术前Cobb角(22.0±7.0)°,术后7 d、术后3月、术后6月的Cobb角分别为(5.9±3.6)°、(6.3±3.6)°、(6.6±3.5)°。4钉2棒组病人术前、术后7d、术后3月及术后6月的Cobb角分别为(21.1±6.4)°、(6.1±2.5)°、(6.8±3.1)°、(7.1±4.8)°,两组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钉2棒组手术时间(67.0±7.0)min,与4钉2棒组手术时间(52.0±6.0)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病人术中+术后出血量(470.3±60.7)、(282.1±31.3)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A1型胸腰段骨折,经伤椎置钉6钉内固定和4钉内固定都能有效恢复椎体前缘高度,改善Cobb角。但是,使用4枚椎弓根内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外科学 胸椎 腰椎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骨钉
下载PDF
腰椎短节段固定与椎间融合治疗腰椎不稳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宸 吴小涛 +2 位作者 茅祖斌 卜星平 齐新生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174-177,共4页
目的 :探讨使用腰椎椎间螺纹融合器联合腰椎短节段固定 ,行后路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的方法。方法 :对 2 8例腰椎不稳症患者使用SofamorDanek公司直径为 12、14、16mm的柱形椎间螺纹融合器行腰椎椎间融合 ,其中 2 7例联合应... 目的 :探讨使用腰椎椎间螺纹融合器联合腰椎短节段固定 ,行后路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的方法。方法 :对 2 8例腰椎不稳症患者使用SofamorDanek公司直径为 12、14、16mm的柱形椎间螺纹融合器行腰椎椎间融合 ,其中 2 7例联合应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根据不同病情分别给予滑移矫正或 (和 )椎间隙撑开。结果 :2 8例 2 9个间隙应用腰椎椎间螺纹融合器行下腰椎椎间融合。手术中为安全置入椎间融合器需要切除部分或全部椎间小关节 ,切除的范围在 3 0 %左右。术后X线透视可见椎间隙形态恢复正常。 2 8例患者得到随访 ,2 6例满意或基本满意。结论 :应用腰椎椎间螺纹融合器行下腰椎椎间融合时 ,需要部分或全部切除椎间小关节 ,以得到足够空间置入适当直径的腰椎椎间螺纹融合器。同时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 ,可重建病变椎间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短节段固定 腰椎不稳 腰椎椎间螺纹融合器 后路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椎弓根螺钉系统 腰痛
下载PDF
腰椎内固定多次翻修原因初步探讨(附9例报告) 被引量:3
9
作者 王长峰 贾连顺 +3 位作者 肖建如 叶晓健 周许辉 魏梅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初步分析腰椎内固定多次翻修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自1994年4月~2004年2月,共收治腰椎内固定多次翻修病例9例(31次),患者均接受2~4次腰椎内固定翻修术.翻修原因累计有:3例内固定指征扩大(3次),2例内固定选用不当(2次);6例... 目的:初步分析腰椎内固定多次翻修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自1994年4月~2004年2月,共收治腰椎内固定多次翻修病例9例(31次),患者均接受2~4次腰椎内固定翻修术.翻修原因累计有:3例内固定指征扩大(3次),2例内固定选用不当(2次);6例椎弓根螺钉位置错误(9次、21枚),2例松动或脱出(4次、7次),2例螺钉断裂(3次、3枚),2例腰椎BAK脱出(2次、3枚),2例腰椎肿瘤复发(6次).结果:扩大内固定指征或技术不当引起内固定失败5例,占55.6%;未能综合考虑腰椎应力分布致内植物失败4例,占33.3%.腰椎骨巨细胞瘤行囊内切除后复发,进行多次翻修,占16.6%.结论:初次不恰当的内固定及内固定指征的扩大是多次翻修的主要原因.掌握内固定指征、综合考虑下腰椎的生物力学是避免多次内固定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内固定 翻修
下载PDF
三种颈前路钢板重建对维持颈椎曲度和高度的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童杰 邓展生 +2 位作者 孙太存 龙文荣 王锡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2-375,共4页
目的 对3种不同颈椎前路钢板系统重建并维持颈椎融合节段曲度和高度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2002年1月~2004年6月,行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122例;男85例,女37例,年龄14~70岁。根据采用Orion、Zephir、Codman3种颈... 目的 对3种不同颈椎前路钢板系统重建并维持颈椎融合节段曲度和高度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2002年1月~2004年6月,行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122例;男85例,女37例,年龄14~70岁。根据采用Orion、Zephir、Codman3种颈椎前路钢板系统分为A组37例、B组39例及C组46例。于术前、术后1周和随访时摄颈椎侧位X线片,测量融合节段的曲度和高度,并比较其变化及3组间差异。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6~35个月,平均17.3个月。术后6个月3组患者术段颈椎均获骨性融合。且术后1周时颈椎融合节段曲度和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最后1次随访时和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钢板系统均能有效重建并维持颈椎融合节段曲度和高度,近期效果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前路手术 钢板内固定 比较
下载PDF
应用数字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技术指导翻修儿童寰枢椎术后复发脱位 被引量:14
11
作者 马向阳 尹庆水 +7 位作者 吴增晖 夏虹 杨进城 章凯 艾福志 王建华 王智运 麦小红 《脊柱外科杂志》 2011年第3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rapid prototype,CAD-RP)技术指导儿童术后复发寰枢椎脱位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5~13岁术后复发寰枢椎脱位的儿童,根据CT数据应用CAD-RP... 目的探讨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rapid prototype,CAD-RP)技术指导儿童术后复发寰枢椎脱位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5~13岁术后复发寰枢椎脱位的儿童,根据CT数据应用CAD-RP技术制作寰枢椎实物模型,在气管插管全麻下依据模型进行寰枢椎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翻修,术后评价复位情况及螺钉位置情况。结果全组12例患者均获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随访3~19个月,平均9个月,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X线、CT复查显示复位满意,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植骨3~6个月均达到满意融合。结论儿童具有进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临床可行性,CAD-RP技术可提升寰枢椎螺钉固定和上颈椎翻修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寰枢关节 脊柱疾病 内固定器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儿童
下载PDF
一期外科治疗颈椎结核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6
12
作者 滕红林 王美豪 +2 位作者 黎金林 李建策 赵余祥 《临床骨科杂志》 2007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一期手术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前路和(或)后路内固定,联合支具、石膏等外固定对颈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前路或者后路手术治疗颈椎结核16例。采用颈椎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或钛网植骨融合,并行前路和(或)...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一期手术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前路和(或)后路内固定,联合支具、石膏等外固定对颈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前路或者后路手术治疗颈椎结核16例。采用颈椎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或钛网植骨融合,并行前路和(或)后路内固定;对于年幼患者则单纯采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和石膏外固定术。术后患者行正规抗结核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2~5年随访,16例颈椎结核均治愈。所有患者在动态颈椎侧位片上均达到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5.8个月,后凸矫正角度平均32.4°。术后1个月内复查,JOA评分提高了2~10分,平均为5.7分。结论颈椎前路一期彻底病灶清除、椎管减压、联合后路和(或)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颈椎结核,能避免经口咽入路等手术入路的并发症,同时能矫正颈椎后凸畸形或上颈椎脱位,进行颈椎稳定性重建,能增加植骨块的融合率,有利于患者早期活动和提高颈椎结核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外科学 结核 脊柱/外科学 内固定 骨移植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立体导航引导技术在胸椎弓根钉置入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温世锋 刘恩志 +5 位作者 郭东明 蔡维山 钟波夫 严翰 陈珊茗 徐中和 《脊柱外科杂志》 2008年第6期339-342,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CT三维重建立体导航引导技术在胸椎弓根钉置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2003年5月-2006年5月采用CT三维重建导航对2t例(122枚)胸椎弓根钉置入手术进行立体引导,其中上胸椎38枚,中下胸椎84枚。男13例,女8例;... 目的探讨术前CT三维重建立体导航引导技术在胸椎弓根钉置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2003年5月-2006年5月采用CT三维重建导航对2t例(122枚)胸椎弓根钉置入手术进行立体引导,其中上胸椎38枚,中下胸椎84枚。男13例,女8例;年龄为13—76岁,平均43岁。术中使用C形臂X线机拍摄正侧位X线片,术后行CT扫描以了解椎弓根钉位置情况。结果术后CT椎弓根位置扫描显示:A级109枚(89.3%)B级6枚(4.9%);C级3枚(2.5%);D级4枚(3.3%)。结论术前CT三维重建立体导航引导技术使椎弓根钉按预期的路径精确置入,尤其提高了具有挑战性的胸椎椎弓钉置入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内固定器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经皮穿刺内固定治疗上颈椎骨折与不稳 被引量:32
14
作者 池永龙 徐华梓 +5 位作者 林焱 杨雷 毛方敏 黄其杉 王向阳 倪文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73-78,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内固定治疗上颈椎骨折与不稳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40例20~45岁正常人C1、C2行CT扫描,测量C1、C2侧块的标准角、安全角、椎动脉内壁至标准角距离、齿状突基底冠状径、矢状径、齿状突长度、枢椎总高度及齿状突轴心线...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内固定治疗上颈椎骨折与不稳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40例20~45岁正常人C1、C2行CT扫描,测量C1、C2侧块的标准角、安全角、椎动脉内壁至标准角距离、齿状突基底冠状径、矢状径、齿状突长度、枢椎总高度及齿状突轴心线与C3椎体前缘夹角等相关数据。采用自行设计的器械行经皮穿刺内固定治疗上颈椎骨折与不稳47例。其中齿状突骨折21例,Jefferson骨折7例,C1前弓骨折4例,寰枢椎脱位及本脱位15例,分析其治疗结果。结果:C1、C2侧块在正位投照上的标准角右侧为(24.0±3.7)°,左侧为(23.8±1.8)°。安全角右侧为15.2°~30.3°,左侧为14.8°~32.1°。椎动脉内壁至寰椎侧块上下缘中点连线的距离右侧为(5.6±2.2)mm,左侧为(5.8±1.9)mm。侧位投照像上,标准角为(24.1±18)°,安全角为12.6°~26.8°。齿状突基底冠状径为(8.8±1.2)mm,矢状径为(10.9±1.0)mm,齿状突长度为(14.2±1.2)mm,枢椎总高度为(38.2±1.8)mm,齿状突轴心线与C3椎体前缘夹角为(23.1±1.4)°。全组病例平均随访18个月,未发现脱钉、弯钉及断钉。齿状突螺钉固定17例,除2例齿状突骨折未愈合外。余均获骨性愈合。C1、C2侧块螺钉固定治疗者中26例颈椎旋转活动比正常减少40°,伸屈正常。4例颈部强直感,未恢复原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内固定 治疗 上颈椎骨折 上颈椎不稳
下载PDF
数字骨科技术在颅颈交界疾患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艾福志 尹庆水 +2 位作者 夏虹 张宇 万磊 《脊柱外科杂志》 2011年第3期169-174,共6页
目的评价数字骨科技术在治疗颅颈交界疾患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1月~2010年12月,43例颅脊交界疾患病例应用临床数字骨科技术进行治疗。所有病例均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computer aided designand rapid prototype,CAD-RP)技... 目的评价数字骨科技术在治疗颅颈交界疾患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1月~2010年12月,43例颅脊交界疾患病例应用临床数字骨科技术进行治疗。所有病例均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computer aided designand rapid prototype,CAD-RP)技术制作颅脊交界区的1∶1三维模型实物;部分复杂病例通过术前在模型实物上模拟手术进钉,获得准确进钉角度、方向,为在体手术提供参考;部分复杂后路手术在软件中设计并制作椎弓根螺钉导向钻套模板,术中采用该模板指导实时进钉。采用的手术方法为经口寰枢椎复位内固定钢板(transoral atl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TARP)手术30例,后路寰枢椎弓根螺钉固定7例及枕颈固定6例。结果 43例患者颈部疼痛和肢体麻木无力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术后5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为E级(运动评分100分)的患者无变化,但颈痛缓解;33例D级患者中9例改善至E级,其余24例分级无变化,但术后运动评分改善至86~100分(96.2±4.1);5例C级患者均改善至D级。38例术前为C级和D级的患者术后评分增加5~35分(15.2±9.1)。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3个月,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和钉板松脱等手术并发症发生,小部分病例术后有短暂头晕,术后2周~1个月自愈。结论通过数字骨科技术制作的实物模型进行预手术操作以及通过制作的螺钉导向模板指导在体手术,可以使复杂的颅脊交界疾患手术简单化,而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寰枢关节 脊柱疾病 内固定器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前后路联合Ⅰ期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爱明 李青 +5 位作者 梁秋萍 刘康 袁元杏 曾毅军 何智勇 陈尔东 《临床骨科杂志》 2007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Ⅰ期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Ⅰ期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同时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28例。在X线片上测量术前、术后后凸角度(Cobb角),观察植骨融合情况,应用Frankel分级评分...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Ⅰ期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Ⅰ期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同时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28例。在X线片上测量术前、术后后凸角度(Cobb角),观察植骨融合情况,应用Frankel分级评分评估神经恢复情况。结果随访12~23个月,术后12~培个月所有患者均显示骨性融合。12例有神经症状的患者,术后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后凸畸形未见加重,无结核复发及切口感染。结论前后路联合Ⅰ期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可以促进植骨融合和神经功能恢复,防止后凸畸形,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外科学 胸椎 腰椎 椎弓根系统 内固定 植骨融合
下载PDF
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同期植骨并前路内固定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继云 刘刚 +3 位作者 温健 袁忠治 汤晨逢 杨昀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8-669,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同期前路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同期前路内固定治疗。结果:4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平均随访11月均获治愈,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同期前路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同期前路内固定治疗。结果:4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平均随访11月均获治愈,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3.7个月,后突矫正角度20°,治疗优良率达95.5%。结论:胸腰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同期前路内固定是安全和有效的,并在重建脊柱稳定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脊柱结核 手术 内固定
下载PDF
前后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 被引量:5
18
作者 邵明 余利民 +3 位作者 贾德卫 贾涛 席天平 凌坤 《实用骨科杂志》 2012年第8期680-683,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脊柱结核通过前后手术入路行病灶清除一期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前后路手术入路行病灶清除一期椎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32例... 目的探讨胸腰椎脊柱结核通过前后手术入路行病灶清除一期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前后路手术入路行病灶清除一期椎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32例。术前正规抗结核治疗3~5周,其中术中彻底清除病灶组织,对骨质破坏缺损采用自体髂骨植骨同时行前路钉板或钉棒系统内固定21例。采用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后路椎弓内固定系统内固定11例。术后卧床6~8周,继续正规抗结核治疗9~18个月。结果本组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1例患者出现切口不愈合,其他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摄X线片提示植骨及内固定位置良好,Cobb′s角平均14.30°。均获骨性融合,融合时间4~7个月。无内固定松动、脱落、断裂,愈合后Cobb′s角平均15.2°,无明显矫正角度丢失。术前、术后后凸角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功能恢复良好。其中合并神经损害20例,按Frankel分级,C级3例中有1例恢复至D级,1例恢复至E级,1例分级无明显变化,D级17例中有12例恢复至E级,5例分级无明显变化。无复发病例。结论前后手术入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椎体前方病灶清除、椎管减压彻底,植骨量大,结合有效内固定避免植骨块松动、脱出,植骨融合率高并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结核 手术治疗 内固定
下载PDF
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原因分析及再手术治疗 被引量:6
19
作者 袁建军 朱如森 +1 位作者 崔子健 张学利 《临床骨科杂志》 2008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及再手术治疗效果。方法下腰椎术后综合征患者24例,单侧椎板开窗髓核切除10例,全椎板切除髓核切除14例,其中椎弓根内固定3例,均再次手术。再手术术式包括:半椎板或全椎板减压,髓核切除,椎... 目的探讨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及再手术治疗效果。方法下腰椎术后综合征患者24例,单侧椎板开窗髓核切除10例,全椎板切除髓核切除14例,其中椎弓根内固定3例,均再次手术。再手术术式包括:半椎板或全椎板减压,髓核切除,椎管神经根管彻底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或后外侧植骨融合。结果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原因为同一节段椎间盘突出复发或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突出,原手术节段或相邻节段椎管狭窄,手术定位错误,内固定失败。24例获2个月~3年随访,再手术后均获得满意效果。临床改善率为80.2%。优18例,良6例。结论下腰椎手术失败后,积极、合理地再手术治疗,仍能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外科学 治疗失败 再手术 内固定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AF固定结合经椎管椎体植骨加硬膜外骨水泥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长虎 黄云 陈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88-790,共3页
目的 :观察 AF固定结合经椎管椎体植骨加硬膜外骨泥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 2 7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用 AF固定结合经椎管椎体植骨加硬膜外骨泥植骨并进行随访。结果 :Cobb氏角术前平均 2 3°(1 1°~ 3 6°... 目的 :观察 AF固定结合经椎管椎体植骨加硬膜外骨泥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 2 7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用 AF固定结合经椎管椎体植骨加硬膜外骨泥植骨并进行随访。结果 :Cobb氏角术前平均 2 3°(1 1°~ 3 6°) ,术后平均 5°(3°~ 8°)。伤椎前缘高度术前 (% ) 51 .1 2 (2 4~ 70 ) ,术后 (% ) 95.3 (92~ 1 0 0 ) ,1年后 (% ) 94.7(88~ 98)。椎管受阻狭窄程度按 Wolter分类 ,术前指数 1有 4例 ,指数 2有 1 9例 ,指数 3有 4例。术后指数 0有 2 4例 ,指数 1有 3例。神经功能按 ASIA分级 ,除 1例 A级无恢复外其余有 1~ 3级恢复。结论 :AF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常用而效果满意的方法 ,结合经椎管椎体植骨加硬膜外骨泥植骨有利于维持椎体高度 ,防止后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 AF固定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硬膜外 椎体 植骨治疗 术前 指数 结论 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