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a paraplegic gait orthosis in thoracolumbar spinal cord injury 被引量:2
1
作者 Lang Shuai Guo-hua Yu +4 位作者 Zhen Feng Wan-song Wang Wei-ming Sun Lu Zhou Yin Ya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1997-2003,共7页
Paraplegic gait orthosis has been shown to help paraplegic patients stand and walk, although this method cannot be individualized for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spinal cord injuries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of the lower e... Paraplegic gait orthosis has been shown to help paraplegic patients stand and walk, although this method cannot be individualized for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spinal cord injuries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 There is, however, a great need to develop individualized paraplegic orthosis to improve overall quality of life for paraplegic patients. In the present study, 36 spinal cord(below T4) injury patients were equally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and observation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systematic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cluding maintenance of joint range of motion, residual muscle strength training, standing training, balance training, and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an individualized paraplegic locomotion brace and functional training according to the various spinal cord injury levels and muscle strength based on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fter 3 months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hieved therapeutic locomotion in 8 cases, family-based locomotion in 7 cases, and community-based locomotion in 3 cases. However, locomotion was not achieved in any of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individualized paraplegic braces significantly improve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nd locomotion in patients with thoracolumbar spinal cord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spinal cord injury paraplegia brace thoracolumbar spine locomotion ability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reciprocating gait orthosis hip-knee ankle foot orthosis knee-ankle foot orthosis ankle foot orthosis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胸腰段A型骨折术后支具佩戴时间对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上 吕扬 +4 位作者 郭琰 张志山 姬洪全 田耘 周方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腰段A型骨折术后支具佩戴时间对疗效的影响。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单节段胸腰段(T11~L2)A型骨折患者66例,均采用单纯Schanz螺钉固定的术式,术后第2天开始佩戴胸腰支具。根据术后支具佩戴时间分为A... 目的:探讨胸腰段A型骨折术后支具佩戴时间对疗效的影响。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单节段胸腰段(T11~L2)A型骨折患者66例,均采用单纯Schanz螺钉固定的术式,术后第2天开始佩戴胸腰支具。根据术后支具佩戴时间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32例,支具佩戴时间〈1个月;B组34例,佩戴支具时间〉1个月且〈3个月。术前伤椎后凸Cobb角A组为22.1°±4.9°,B组为21.9°±5.4°;术前椎体压缩率A组为(31.8±6.8)%,B组为(32.6±6.5)%。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节段、术前后凸Cobb角和术前椎体压缩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测量术后及术后1年时的伤椎后凸Cobb角,计算术后1年时的后凸Cobb角丢失率。术后1年时进行腰痛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伤椎后凸Cobb角A组为7.2°±2.9°,B组为7.2°±2.9°;术后1年Cobb角A组为8.1°±2.8°,B组为8.4°±3.2°;Cobb角丢失率A组为(14.4±20.2)%,B组为(19.6±23.5)%;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椎体压缩率A组为(15.3±3.7)%,B组为(15.8±3.9)%;术后1年椎体压缩率A组为(16.8±4.0)%,B组为(17.1±3.8)%;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VAS评分A组为1.03±0.56分,B组为1.18±0.68分;术后1年ODI A组为(9.9±3.3)%,B组为(11.3±3.4)%;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患者生活质量评分A组为2.6±0.5分,B组为2.1±0.7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JOA评分A组为25.3±1.2分,B组为24.4±1.5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随访A组患者骨性愈合29例(90.6%),B组31例(91.2%),两组骨性愈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随访两组患者均骨性愈合,且无内固定失败。结论:对于单节段胸腰段A型骨折患者,术后长时间(〉1个月)佩戴支具与较短时间(〈1个月)佩戴支具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较短时间佩戴支具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和JOA评分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支具 佩戴时间
下载PDF
非手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东 杨明连 +1 位作者 吴磊 左如俊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11期1085-1086,共2页
目的评价用体位复位和腰背支具保守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无神经损伤T11~L2胸腰椎骨折患者行体位复位和腰背支具保守治疗,伤后随诊1年,观察脊柱后凸Cobb氏角、椎体前缘压缩比例、疼痛程度、工作能力恢复情况... 目的评价用体位复位和腰背支具保守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无神经损伤T11~L2胸腰椎骨折患者行体位复位和腰背支具保守治疗,伤后随诊1年,观察脊柱后凸Cobb氏角、椎体前缘压缩比例、疼痛程度、工作能力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在随访过程中神经系统检查均正常,19例经治疗后无痛或偶有微痛,18例恢复原有工作状态。复位前后及伤后1年复诊时平均脊柱后凸Cobb氏角、椎体前缘压缩比例分别为21°、32%,10°、14%,20°、26%。结论采用体位复位和腰背支具非手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虽然不能长期矫正脊柱的后凸畸形,但可获得较好的整体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体位复位 支具 非手术治疗
下载PDF
PVP结合应用胸腰骶固定矫形器支具治疗OVCF的疗效 被引量:2
4
作者 陈雄 郭虹 +6 位作者 祝美术 沈锋 王怀云 郭文荣 李秋举 林国兵 陈祥 《中外医疗》 2016年第36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结合应用胸腰骶固定矫形器支具固定90 d治疗胸腰椎(T10~L4)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并设经皮椎体成形...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结合应用胸腰骶固定矫形器支具固定90 d治疗胸腰椎(T10~L4)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并设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OVCF为对照组比较疗效。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采用PVP治疗的112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OVCF患者的资料,其中PVP组(以下统称为A组)56例,PVP结合应用胸腰骶固定矫形器支具组(以下统称为B组)56例,男39例,女89例;年龄61~93岁,平均(78.6±11)岁。骨折节段:T10 12例,T11 24例,T12 25例,L1 26例,L2 25例,L3 16例。受累节段椎体前缘平均压缩为66%(56%~78%)。全部采用双侧椎弓根基底部穿刺入路手术。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术后及随访时复查DR了解骨水泥分布;比较术前1 d、术后3 d及末次随访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受累节段椎体前缘高度(anterior height,AH)及Cobb角、手术椎体再骨折及塌陷发生率、相邻节段椎体骨折发生率。结果两组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随访3~12个月,术后3 d及末次随访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受累节段椎体前缘高度值(anterior height,AH)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及B组手术椎体再骨折再塌陷发生率分别为10.71%、0.00%,相邻节段椎体骨折发生率分别为12.5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组及B组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OVCF均可以有效缓解胸背痛、活动能力及功能障碍指数(ODI),部分恢复受累节段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角,但PVP结合应用胸腰骶固定矫形器支具有效预防手术椎体再骨折再塌陷及相邻节段椎体骨折,而A组则不能,故PVP结合应用胸腰骶固定矫形器支具治疗OVCF疗效与PVP相仿,但其在预防手术椎体再塌陷及相邻节段椎体骨折等并发症上有优势,适合治疗OVC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骨折 胸腰椎 骨质疏松 胸腰骶固定矫形器支具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术后早期支具固定的临床意义
5
作者 张琪 闻志锋 +2 位作者 周骥 张宏胜 黄震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早期佩戴胸腰椎支具对骨折康复的意义。方法:选取84例胸腰椎单节段骨折的患者(AO分型A型),将患者交替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患者术后2周开始佩戴胸腰椎支具;对照组患者卧床至骨折初...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早期佩戴胸腰椎支具对骨折康复的意义。方法:选取84例胸腰椎单节段骨折的患者(AO分型A型),将患者交替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患者术后2周开始佩戴胸腰椎支具;对照组患者卧床至骨折初步愈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胸腰痛VAS评分、椎体前柱高度丢失、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治疗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AO分型A型)术后早期佩戴胸腰背支具,能有效控制骨折椎体高度再丢失的发生率,能明显改善胸腰背疼痛、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支具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胸腰撑开支具联合智能间歇站立床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
6
作者 林乐 王锡祥 +2 位作者 杨千克 苏洁慧 卢君艳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11期1621-1623,共3页
目的分析应用胸腰撑开支具联合智能间歇站立床训练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28例,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予脊髓损伤常规治疗的同时,穿戴自主研发的胸腰椎撑开支具,于智能间歇站立... 目的分析应用胸腰撑开支具联合智能间歇站立床训练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28例,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予脊髓损伤常规治疗的同时,穿戴自主研发的胸腰椎撑开支具,于智能间歇站立床早期进行站立训练;对照组因不同原因延长术后卧床时间,仅接受常规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行骨密度、骨代谢标志物检测,同时评估患者站立训练安全性及卧床并发症等。结果对照组腰椎(L1~4)及股骨颈骨密度在治疗后较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骨密度稍有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骨代谢标志物均有所上升,对照组患的N-MID、β-CTX上升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胸腰椎撑开支具并联合智能站立床训练,能够有效减少该类患者术后卧床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能够延缓骨质流失、改善骨代谢指标进而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训练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胸腰椎骨折 支具 站立训练 骨密度 骨代谢标志物
下载PDF
一种可控式胸腰椎外固定支具的研发与临床疗效观察:基于“动静结合”理论 被引量:1
7
作者 蒋浩波 李兆勇 +5 位作者 陈龙 巴玉琛 段嘉豪 孙怿铖 向彦蓉 杨少锋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8期75-80,共6页
目的:基于动静结合理论研发一种可控式胸腰椎外固定支具,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新型光敏树脂材料及3D打印技术,设计研发一种可控式胸腰椎外固定支具。选取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包括男性32例、女性28例。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基于动静结合理论研发一种可控式胸腰椎外固定支具,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新型光敏树脂材料及3D打印技术,设计研发一种可控式胸腰椎外固定支具。选取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包括男性32例、女性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6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佩戴可控式胸腰椎外固定支具保守治疗,对照组给予佩戴普通支具保守治疗,均治疗12周。收集并整理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后、1月后、2月后、3月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腰部功能评分(ODI)。拍摄治疗前、治疗3月后的胸腰椎正侧位片并计算对比伤椎Cobb角。结果:治疗前后组内比较,试验组VAS评分、ODI功能障碍评分、伤椎Cobb角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间比较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ODI功能障碍评分、伤椎Cobb角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研究出的可调控式新型胸腰椎支具与普通支具对于疼痛缓解疗效相当,但是,可调控式新型胸腰椎支具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缩短卧床治疗时间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表明这是一种疗效确切的新型胸腰椎外固定支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动静结合理论 可控式 胸腰椎外固定支具 临床观察
下载PDF
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体位复位、塑形背托及早期活动处理的疗效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克宣 娄培友 +2 位作者 郑仲杰 辛伦杰 魏星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1年第4期244-249,共6页
目的 报告 2 8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楔形压缩型及爆裂型骨折 ,用体位复位方法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这类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 ,观察项目包括 :工作能力、整体满意程度、疼痛程度、功能性结果及X线检查。结果  90 %的病人经治疗后完全... 目的 报告 2 8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楔形压缩型及爆裂型骨折 ,用体位复位方法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这类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 ,观察项目包括 :工作能力、整体满意程度、疼痛程度、功能性结果及X线检查。结果  90 %的病人经治疗后完全无痛或仅有微痛。 75 %的病人能恢复工作 ,其中包括全部楔形压缩型骨折的病人和 6 5 %的爆裂骨折病人。 90 %的病人日常生活仅受到极小的影响。结论 虽然所采用的体位复位方法及治疗步骤不能长期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但整体的临床效果还是令人鼓舞 ,病人满意程度也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体位复位 塑形背心支具 早期活动处理 疗效
下载PDF
简易便携式胸腰椎支具的设计
9
作者 王季 林鹏 +2 位作者 王斌 吴银松 张伟 《海军医学杂志》 2021年第2期151-153,200,共4页
目的通过研制简易便携式胸腰椎支具,为我军胸腰椎战伤支具的研制提供技术支撑,提高胸腰椎战伤的救治效率。方法结合民用脊柱固定支具的设计思路和我军脊柱战伤救治需求,设计简易便携式胸腰椎支具,用于胸椎及腰椎骨折的初期救治。结果支... 目的通过研制简易便携式胸腰椎支具,为我军胸腰椎战伤支具的研制提供技术支撑,提高胸腰椎战伤的救治效率。方法结合民用脊柱固定支具的设计思路和我军脊柱战伤救治需求,设计简易便携式胸腰椎支具,用于胸椎及腰椎骨折的初期救治。结果支具设计成功,样品的固定效果优于护腰带等我军现有的胸腰椎骨折固定装置。结论新型简易便携式胸腰椎支具能有效实现胸腰椎战伤的损伤控制,具有一定的军事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创伤 胸腰椎骨折 支具 设计
下载PDF
护理专案在胸腰椎疾病病人术后支具佩戴中的应用
10
作者 李方方 苏豫囡 +2 位作者 车征 张利梨 王新兰 《全科护理》 2021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专案在提高胸腰椎疾病病人术后支具佩戴正确率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19年4月外科收治的初次行胸腰椎手术的42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支具佩戴情况的调查,分析支具佩戴错误的性质及原因,制定护理专案改善措... 目的:探讨护理专案在提高胸腰椎疾病病人术后支具佩戴正确率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19年4月外科收治的初次行胸腰椎手术的42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支具佩戴情况的调查,分析支具佩戴错误的性质及原因,制定护理专案改善措施。选择2019年7月—2019年8月开展护理专案后外科收治的初次行胸腰椎手术的39例病人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病人的支具佩戴正确率与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开展护理专案后试验组病人支具佩戴正确率为84.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86%(P<0.05);试验组病人出院时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胸腰椎疾病病人术后支具佩戴问题进行护理专案改善活动,能明显提高病人佩戴支具的正确率,提高病人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疾病 护理专案 支具佩戴
下载PDF
胸腰椎支具防治胸腰椎骨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余星亮(综述) 沈录峰 董谢平(审校)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24-628,共5页
胸腰椎支具多种多样,且临床中使用广泛。国内外对防治脊柱畸形的胸腰椎支具研究很多,但对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胸腰椎支具报道甚少。关于胸腰椎支具防治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机制、有效性、佩戴时间等方面,国内外又尚未达成一致。本文就胸... 胸腰椎支具多种多样,且临床中使用广泛。国内外对防治脊柱畸形的胸腰椎支具研究很多,但对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胸腰椎支具报道甚少。关于胸腰椎支具防治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机制、有效性、佩戴时间等方面,国内外又尚未达成一致。本文就胸腰椎支具的种类、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支具 胸腰椎骨折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新疗法
12
作者 李明祚 《中国中医骨伤科》 1993年第4期16-17,共2页
1988年起对29例胸腰椎屈曲型不稳定压缩骨折采用早期一次快速过伸复位,并在外固定支具保护下作背肌功能锻炼,效果良好。介绍了外固定支具的设计和治疗法。指出本法有明显的优点,值得推广。
关键词 胸腰椎压缩骨折 快速过伸复位 外固定支具 背伸肌功能锻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