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象因子与播期调控水稻籽粒灌浆关系的研究
1
作者 于秀娟 丛宇辰 +1 位作者 丛会林 王智宇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为研究东北地区适宜的水稻播种日期,以通禾822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6个播期处理:4月10日(S1)、4月20日(S2)、4月30日(S3)、5月10日(S4)、5月20日(S5)、5月30日(S6),探讨了气象因子与齐穗后的水稻产量构成因子、籽粒灌浆特性之间的关... 为研究东北地区适宜的水稻播种日期,以通禾822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6个播期处理:4月10日(S1)、4月20日(S2)、4月30日(S3)、5月10日(S4)、5月20日(S5)、5月30日(S6),探讨了气象因子与齐穗后的水稻产量构成因子、籽粒灌浆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播期从4月10日推迟到5月30日,水稻生育进程加快,生育时期缩短,千粒重显著降低;产量下降主要是由结实率和千粒重引起的,而结实率和千粒重的降低主要与活跃灌浆期、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有关,而活跃灌浆期、灌浆速率受齐穗后有效积温、日最高温度和降雨量的影响显著。(2)在播期内,水稻的结实率、千粒重、最大灌浆速率随着有效积温的增加和日最高温度的升高而呈增加的趋势。(3)播期的延迟导致水稻在灌浆期遭遇大量降雨,从而造成水稻灌浆速率下降、产量减少;影响籽粒灌浆和千粒重的主要气象因子是积温。在当地气候条件下,4月20日播种处理的水稻灌浆性能较好,有利于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提高有效积温的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因子 播期 水稻 籽粒灌浆 千粒重 有效积温
下载PDF
河南省冬小麦籽粒质量评价的气象指标分析
2
作者 成林 韩耀杰 胡程达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4年第2期69-76,共8页
选用2008年、2010—2014年、2019年河南省共630份冬小麦样本及对应时段的气象资料,采用多重比较、Logistic多元回归等方法,构建河南省冬小麦籽粒质量达二等及以上的气象指标。结果表明:冬小麦籽粒容重与花粒期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呈显著负... 选用2008年、2010—2014年、2019年河南省共630份冬小麦样本及对应时段的气象资料,采用多重比较、Logistic多元回归等方法,构建河南省冬小麦籽粒质量达二等及以上的气象指标。结果表明:冬小麦籽粒容重与花粒期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籽粒不完善粒与空气相对湿度、降水量和降水日数为显著正相关;冬小麦籽粒质量与各旬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呈动态变化。不同地区影响冬小麦籽粒容重的关键气象因子不同,河南北部地区为光照和气温,河南东部主要为气温,河南南部为气温和降水量。冬小麦籽粒质量气象指标评价等级与实际籽粒质量等级指标的一致率为84%,不完善粒评价一致率为100%。近30 a河南省冬小麦质量气象等级达二等的平均频率为79.7%(除河南西部),气象条件整体上有利于河南省冬小麦籽粒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粒容重 不完善粒 气温日较差 气象因子
下载PDF
基于55K芯片小麦籽粒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3
作者 张津津 赵晓雪 +7 位作者 刘萍 万家乐 陈心怡 陈璨 司红起 李亮 马传喜 卢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4,共7页
为了进一步挖掘小麦籽粒相关性状的主效QTL位点,探索籽粒性状之间的遗传关系,利用籽粒性状差异较大的小麦品种安农859和武农988构建的124份DH群体为研究材料,分别测定2 a 7个环境下的粒长、粒宽及千粒质量表型值,开展籽粒性状多元回归分... 为了进一步挖掘小麦籽粒相关性状的主效QTL位点,探索籽粒性状之间的遗传关系,利用籽粒性状差异较大的小麦品种安农859和武农988构建的124份DH群体为研究材料,分别测定2 a 7个环境下的粒长、粒宽及千粒质量表型值,开展籽粒性状多元回归分析,并基于DH群体的55K芯片数据进行籽粒相关性状QTL检测。结果表明,多元回归分析中,粒宽对千粒质量的贡献最大。通过完备区间作图对籽粒性状进行QTL定位,除6D和7B染色体外,其他19条染色体上共检测到69个有关籽粒性状的QTL,包括24个千粒质量QTL、28个粒长QTL、17个粒宽QTL,单个QTL的表型解释率为6.87%~27.74%。其中,7A染色体上粒长相关的Qgl.ahau-7A.1在7个环境及BLUP下均被检测到,表型解释率为9.48%~22.26%,加性效应为0.11~0.21 mm,物理区间4.91 Mb(AX-110430243~AX-110442528),可能为新的主效QTL。因此,Qgl.ahau-7A.1位点可作为后续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重点关注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性状 千粒质量 粒长 粒宽 QTL
下载PDF
不同品种(系)彩色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和产量形成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朱紫鑫 张玉璐 +6 位作者 贾靖 李文璐 赵露迪 孟繁港 盖红梅 徐学欣 赵长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8-138,共11页
为明确不同品种(系)彩色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特征及其与籽粒产量的相关关系,筛选出适宜鲁东地区栽培的彩色小麦品种。于2020-2022年2个冬小麦生长季,选用4个紫色小麦品种(系)青研紫麦1号(QYZ-1)、QYZ-2、山农紫麦1号(SNZM1)和农大3753(ND... 为明确不同品种(系)彩色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特征及其与籽粒产量的相关关系,筛选出适宜鲁东地区栽培的彩色小麦品种。于2020-2022年2个冬小麦生长季,选用4个紫色小麦品种(系)青研紫麦1号(QYZ-1)、QYZ-2、山农紫麦1号(SNZM1)和农大3753(ND3753),2个蓝色小麦品系20064和20072以及普通白粒小麦品种济麦22(JM22,对照品种)为试验材料,系统研究了不同品种(系)彩色小麦的旗叶SPAD值、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方面的差异,和各农艺性状的稳定性以及产量可持续性。结果表明,各彩色小麦品种产量、千粒质量、开花期叶面积指数、花后SPAD值、开花期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收获指数均低于普通白粒小麦品种济麦22。各彩色小麦品种(系)间比较,紫色小麦QYZ-1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彩色小麦品种(系),单位面积粒数与QYZ-2无显著差异,但其千粒质量显著高于QYZ-2;紫色小麦QYZ-1开花期上三叶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蓝色小麦品系及ND3753,紫色小麦QYZ-1花后旗叶SPAD、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和收获指数均高于其余彩色小麦品种(系);与其他品种(系)比较,JM22和QYZ-1各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CV)均较小,彩色小麦间比较,QYZ-1的产量均值和产量可持续性指数(SYI)均较高。另外,相关分析表明,产量分别与开花期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花前干物质转运量、收获指数、旗叶花后28 d SPAD值、开花期全绿叶叶面积指数和千粒质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合2 a的结果,表明QYZ-1具有适宜的叶面积指数,并维持了较高的花后旗叶SPAD值,花后旗叶的衰老较慢,开花-成熟时间较长,协同提高了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花前干物质转运量、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收获指数以及单位面积粒数和千粒质量,表现出较高的产量。综上所述,青研紫麦1号产量稳定且可持续性较好,是适宜鲁东地区栽培的彩色小麦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小麦 干物质积累 单位面积粒数 千粒质量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抗旱基因对小麦千粒质量的影响
5
作者 杨锴 程小虎 +8 位作者 赵杰 黄冀楠 于翠红 张丽 胡梦芸 孙丽静 李辉 王清涛 张颖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9-76,共8页
为了阐明不同抗旱基因对小麦粒质量的影响,以352份黄淮麦区主栽品种(或品系)为试验材料,设置正常灌溉和干旱2个试验处理,从2019—2021年连续3 a进行小麦粒质量数据调查。分别利用1-fehw3、TaDreb-B1和Cwi-4A 3个抗旱基因的KASP标记对试... 为了阐明不同抗旱基因对小麦粒质量的影响,以352份黄淮麦区主栽品种(或品系)为试验材料,设置正常灌溉和干旱2个试验处理,从2019—2021年连续3 a进行小麦粒质量数据调查。分别利用1-fehw3、TaDreb-B1和Cwi-4A 3个抗旱基因的KASP标记对试验材料进行检测,研究不同抗旱基因对小麦粒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3个基因的KASP标记可以对试验材料进行很好的基因分型,1-fehw3和Cwi-4A基因的KASP标记分型效果比TaDreb-B1基因标记更优。1-fehw3、TaDreb-B1和Cwi-4A 3个基因的优势等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36.9%,41.1%,35.1%。利用1-fehw3、TaDreb-B1和Cwi-4A 3个基因进行单独检测时,在不同年份和不同条件下,抗旱基因型与不抗旱基因型品种间千粒质量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当以2个基因进行联合检测时,1-fehw3+TaDreb-B1在2019年正常灌溉和2020年干旱2个环境下抗旱基因型较不抗旱基因型千粒质量达到显著水平;1-fehw3+Cwi-4A在2019干旱和2020干旱2个环境下千粒质量达到显著水平;TaDreb-B1+Cwi-4A在2020年干旱环境下千粒质量达到显著水平。当以1-fehw3、TaDreb-B1和Cwi-4A 3个基因进行联合检测时,除2020年正常灌溉条件之外其余5个环境下抗旱基因型千粒质量均显著高于不抗旱基因型。结果表明,由于抗旱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单个抗旱基因对小麦抗旱性的贡献率较小,但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手段进行多个基因聚合育种,可以显著提高小麦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旱基因 千粒质量
下载PDF
小麦粒重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及分子标记的开发
6
作者 张泽源 李玥 +10 位作者 赵文莎 顾晶晶 张傲琰 张海龙 宋鹏博 吴建辉 张传量 宋全昊 简俊涛 孙道杰 王兴荣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4137-4149,I0001-I0013,共26页
【目的】小麦是世界总产量第二的粮食作物,而粒重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以和尚头(HST)和陇春23(LC23)衍生的216个家系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为材料,基于55K SNP基因型数据,针对小麦粒重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 【目的】小麦是世界总产量第二的粮食作物,而粒重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以和尚头(HST)和陇春23(LC23)衍生的216个家系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为材料,基于55K SNP基因型数据,针对小麦粒重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开发和验证粒长主效QTL的共分离标记,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小麦55K SNP芯片对亲本和RIL群体进行基因分型,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并与中国春参考基因组IWGSC RefSeq v1.0进行相关性分析。基于完备区间作图法对多环境粒重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通过对主效QTL进行方差分析,判断不同QTL间的加性互作效应,并分析其对粒重相关性状的影响。同时,根据粒长主效QTL的共分离SNP位点开发相应的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标记(kompetitive allele specific PCR,KASP),并在242份国内外小麦种质构成的自然群体中进行验证。【结果】构建了和尚头/陇春23 RIL群体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全长4543 cM,共包含22个连锁群,覆盖小麦21条染色体,平均遗传距离为1.7 cM。遗传图谱与物理图谱具有显著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为0.77—0.99(P<0.001)。共检测到51个粒重相关QTL,其中,有4个为3个及以上环境稳定表达的主效QTL,分布在2D、5A、6B和7D染色体。根据物理区间和功能标记分析主效QTL Qtkw.nwafu-2D.1和Qtkw.nwafu-7D分别为光周期基因Ppd-D1和开花基因FT-D1,方差分析表明,二者具有显著的互作效应;Qtkw.nwafu-2D.1和Qtkw.nwafu-7D优异等位基因的聚合显著提高了小麦的千粒重和粒宽。此外,根据粒长主效位点Qgl.nwafu-5A的共分离SNP开发了相应的KASP分子标记AX-111067709,该标记在242份小麦组成的自然群体中与粒长和粒重性状显著相关,在不同环境下能增加粒长3.33%—4.59%(P<0.001)和粒重5.70%—10.35%(P<0.05)。【结论】和尚头(HST)和陇春23(LC23)的粒重相关性状由多个遗传位点控制,其中,Qtkw.nwafu-2D.1和Qtkw.nwafu-7D通过加性互作效应可显著提高小麦的千粒重和粒宽。Qgl.nwafu-5A与粒重和粒长具有显著相关性,其共分离分子标记AX-11106770可应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千粒重 QTL KASP标记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下载PDF
补灌量和覆盖量耦合变化下旱地春小麦叶面积指数对产量的影响
7
作者 张磊 聂志刚 《农业工程》 2023年第1期130-139,共10页
免耕覆盖中补灌量和秸秆覆盖量耦合变化下春小麦叶面积指数对产量有较大影响。以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1979—2019年历史气象数据为基础,运用APSIM模型对补灌量与覆盖量耦合变化下旱地春小麦的叶面积指数、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模拟,并采用... 免耕覆盖中补灌量和秸秆覆盖量耦合变化下春小麦叶面积指数对产量有较大影响。以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1979—2019年历史气象数据为基础,运用APSIM模型对补灌量与覆盖量耦合变化下旱地春小麦的叶面积指数、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模拟,并采用DPS软件进行分析,研究补灌量和覆盖量耦合下旱地春小麦叶面积指数对产量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范围内,不同春小麦叶面积指数对春小麦千粒质量的影响效应在开花-灌浆期为向上的二次抛物线变化;其他时期,不同春小麦叶面积指数对春小麦产量和千粒质量的影响效应为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变化,不同春小麦叶面积指数对春小麦籽粒数的影响效应为向上的二次抛物线变化。试验设计范围内,各个时期春小麦千粒质量均未出现阈值,分蘖-拔节期,春小麦产量未出现阈值,春小麦籽粒数出现阈值,春小麦叶面积指数为1.72时春小麦籽粒数出现最小值为8716.59粒/m^(2);其他时期,春小麦产量和籽粒数出现阈值,在春小麦叶面积指数为0.94、2.31、1.67、1.18、1.24和0.79时春小麦产量出现最大值为3818.71、3827.06、3851.4、3904.35、3819.03和3853.72 kg/hm^(2)。春小麦叶面积指数为0.77、2.01、1.44、1.07、1.00和0.70时春小麦籽粒数出现最小值为9579.34、8745.26、9638.01、9050.71、8554.04和9038.38粒/m^(2)。春小麦叶面积指数对产量和千粒质量呈正效应,对籽粒数呈负效应。合理调节春小麦叶面积指数,可以促进透光性速率的提高、光合产物的产生,对春小麦产量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春小麦 叶面积指数 产量 籽粒数 千粒质量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9技术的水稻千粒重基因tgw6突变体的创建 被引量:31
8
作者 王加峰 郑才敏 +4 位作者 刘维 罗文龙 王慧 陈志强 郭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60-1167,共8页
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调控水稻产量千粒重基因TGW6定点编辑,获得了一套有重要育种价值的tgw6突变体。设计了分别由U3、U6a和U6b启动子驱动、长20 bp的guide RNA(g RNA)靶点以靶向编辑TGW6基因的外显子,首先将这3个靶点一起组装到p YLCR... 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调控水稻产量千粒重基因TGW6定点编辑,获得了一套有重要育种价值的tgw6突变体。设计了分别由U3、U6a和U6b启动子驱动、长20 bp的guide RNA(g RNA)靶点以靶向编辑TGW6基因的外显子,首先将这3个靶点一起组装到p YLCRISPR/Cas9-MT(I)载体上,然后利用农杆菌介导侵染水稻材料H447(R819/玉针香//R819的BC3F6);提取T0代转基因植株的基因组DNA并对编辑位点附近的DNA片段进行PCR检测及测序分析。结果表明,T0代材料中tgw6的突变频率高达90%,其中纯合缺失突变率约占51%。对T1代纯合缺失突变体的千粒重性状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部分tgw6的缺失突变能显著提高千粒重(大于5%)。不同类型tgw6突变体的成功创建不仅丰富了tgw6的变异类型,为水稻的高产稳产奠定了重要的材料基础,还证实了CRISPR/Cas9技术在水稻基因工程育种中高效、易操作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基因编辑 CRISPR/Cas9 TGW6 千粒重
下载PDF
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及千粒重QTL分析 被引量:49
9
作者 王瑞霞 张秀英 +5 位作者 伍玲 王瑞 海林 闫长生 游光霞 肖世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750-1756,共7页
以142个和尚麦/豫8679的F7:8重组自交系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分析了籽粒平均灌浆速率、最高灌浆速率及千粒重在北京(2006,2007)、安徽合肥(2007)和四川成都(2007)4个生态环境下的性状表现,并利用已构建的含有170个SSR标记和2个EST标记的... 以142个和尚麦/豫8679的F7:8重组自交系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分析了籽粒平均灌浆速率、最高灌浆速率及千粒重在北京(2006,2007)、安徽合肥(2007)和四川成都(2007)4个生态环境下的性状表现,并利用已构建的含有170个SSR标记和2个EST标记的遗传图谱,对这3个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54个QTLs,涉及小麦1A、1B、2A、2D、3A、3B、3D、4A、4D、5A、5B、6D和7D染色体。其中,17个与平均灌浆速率相关,可解释表型变异的7.17%~ 20.83%;16个与最高灌浆速率相关,可解释表型变异的6.31%~ 15.95%;21个与千粒重相关,可解释表型变异的4.36%~ 16.80%。另外,在1A、1B、2A、3B、4D、6D和7D染色体上发现10个涉及"一因多效"或紧密连锁位点的基因组区段,有助于了解籽粒灌浆和籽粒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数量性状位点 重组自交系 灌浆速率 千粒重
下载PDF
不同生态环境下冬小麦籽粒大小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32
10
作者 王瑞霞 张秀英 +5 位作者 伍玲 王瑞 海林 游光霞 闫长生 肖世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98-407,共10页
【目的】鉴定影响籽粒大小相关性状的QTL,并估计QTL的表型效应;分析不同环境下QTL的稳定性。【方法】以冬小麦小粒地方品种和尚麦为母本,大粒育成品种豫8679为父本及其F7:8重组自交系的142个株系为试验材料,分析籽粒长度、宽度、厚度、... 【目的】鉴定影响籽粒大小相关性状的QTL,并估计QTL的表型效应;分析不同环境下QTL的稳定性。【方法】以冬小麦小粒地方品种和尚麦为母本,大粒育成品种豫8679为父本及其F7:8重组自交系的142个株系为试验材料,分析籽粒长度、宽度、厚度、体积及千粒重在北京(2006、2007)、合肥(2007)和成都(2007)4个不同环境下的性状表现,并利用已构建的含有170个SSR标记和2个EST标记的遗传图谱,对这5个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4个环境下共检测到93个影响籽粒长度、宽度、厚度、体积及千粒重的QTL,这些QTL分布在除1D和6A之外的所有小麦染色体上。在检测到的QTL中,与籽粒长度、宽度、厚度、体积和千粒重相关的QTL分别为17、16、18、21和21个。另外,本研究还在1A、1B、2A、2D、3A、3B、5A、5B、5D、6A、6D、7B和7D染色体上共发现了18个QTL富集区。【结论】获得93个影响小麦籽粒大小相关性状的QTL,这些QTL可作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途径进行小麦遗传改良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QTL 重组自交系 粒长 粒宽 粒厚 籽粒体积 千粒重
下载PDF
利用BC2F2高代回交群体定位水稻籽粒大小和形状QTL 被引量:34
11
作者 陈冰嬬 石英尧 +7 位作者 崔金腾 钱益亮 刘海燕 张力科 王辉 高用明 朱苓华 黎志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99-1307,共9页
以我国优良籼稻恢复系蜀恢527为轮回亲本,以来自菲律宾的Milagrosa为供体亲本,培育了样本容量为199株的BC2F2高代回交群体。选取85个均匀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的多态性SSR标记进行基因型分析,同时对粒长、粒宽、长宽比和千粒重4种性状进... 以我国优良籼稻恢复系蜀恢527为轮回亲本,以来自菲律宾的Milagrosa为供体亲本,培育了样本容量为199株的BC2F2高代回交群体。选取85个均匀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的多态性SSR标记进行基因型分析,同时对粒长、粒宽、长宽比和千粒重4种性状进行了表型鉴定。采用性状-标记间的单向和双向方差分析对上述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单向方差分析(P<0.01)共检测到了10个控制粒长、粒宽、长宽比和千粒重的QTL,其中有3个具有多效性。由于粒长和长宽比的高度相关性,控制长宽比的2个QTL均能在粒长QTL中检测到。位于第3染色体着丝粒区域的qgl3b是一个控制粒长、长宽比和千粒重的主效QTL,它可以分别解释粒长、长宽比和千粒重表型变异的29.37%、26.15%和17.15%。该QTL对于粒长、长宽比和千粒重均表现较大的加性效应(来自蜀恢527的等位基因为增效)和负向超显性。位于第8染色体的qgw8位点是一个控制粒宽的主效QTL,同时也是控制千粒重的微效QTL,能解释粒宽表型变异的21.47%和千粒重表型变异的5.16%。该QTL对粒宽和千粒重均具有较大的加性效应(来自蜀恢527的等位基因为增效)和正向部分显性。双向方差分析(P<0.005)共检测到61对显著的上位性互作,涉及54个QTL,其中23个是能同时影响2~4个性状的多效位点,且有8个位点与单向方差分析检测到的相同。控制长宽比的13对上位性互作位点中,与控制粒长的上位性互作位点完全相同的有8对。以上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水稻籽粒大小和形状有利基因的精细定位、克隆和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长 粒宽 长宽比 千粒重 QTL定位
下载PDF
河南若干小麦品种籽粒戊聚糖含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春喜 邱宗波 +2 位作者 姜丽娜 张霞 郭君丽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1185-1190,共6页
1 999~ 2 0 0 0年对河南省 8个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的戊聚糖进行了测定。不同品种戊聚糖的平均含量变化范围为 6%~ 9%。不同品种和不同生态条件下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均有很大差异。 5个试点小麦籽粒戊聚糖的平均含量与千粒重、降落值... 1 999~ 2 0 0 0年对河南省 8个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的戊聚糖进行了测定。不同品种戊聚糖的平均含量变化范围为 6%~ 9%。不同品种和不同生态条件下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均有很大差异。 5个试点小麦籽粒戊聚糖的平均含量与千粒重、降落值均成负相关关系( r=- 0 .83,r=- 0 .31 ) ,而与蛋白质的含量却呈正相关关系 ( r=0 .35 )。说明戊聚糖含量与生态因素有很大关系。采用 Eberhart- Russell模型对小麦戊聚糖含量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发现豫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含量 千粒重 降落值 河南 小麦品种 籽粒戊聚糖含量
下载PDF
水稻千粒重基因TGW6功能标记的开发与利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军 杨杰 +5 位作者 徐祥 朱金燕 范方军 李文奇 王芳权 仲维功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3-478,共6页
水稻粒重是影响产量及品质的重要性状之一,TGW6是能显著增加千粒重同时不影响稻米品质的粒重基因。为提高千粒重基因TGW6在育种中的选择效率,在前人克隆的基础上,根据TGW6与其等位基因tgw6在功能区域存在的单碱基缺失,设计和筛选出TGW6... 水稻粒重是影响产量及品质的重要性状之一,TGW6是能显著增加千粒重同时不影响稻米品质的粒重基因。为提高千粒重基因TGW6在育种中的选择效率,在前人克隆的基础上,根据TGW6与其等位基因tgw6在功能区域存在的单碱基缺失,设计和筛选出TGW6基因的功能标记CAPs6-1,对CAPs6-1扩增的PCR产物测序验证,说明CAPs6-1可以准确鉴定出TGW6的不同基因型。利用该标记对不同来源的43份籼稻资源、江苏2007-2013年审定的65份粳稻品种和太湖流域179份粳稻地方资源进行了TGW6基因型检测,筛选到携带TGW6基因的籼稻资源14份,244份粳型资源均不携带TGW6基因,这也说明TGW6主要分布在籼型水稻资源中,在粳型资源中几乎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千粒重 TGW6 功能标记
下载PDF
不同放牧强度对人工草地牧草生殖分配及种子重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14
作者 包国章 康春莉 李向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362-1366,共5页
不同放牧强度对白三叶、红三叶、鸭茅的生殖分配及种子千粒重影响极显著。一定强度的放牧干扰有利于提高休牧后三叶草的花序密度 ,但鸭茅花序密度却随放牧强度的提高而出现明显下降。放牧草地三种牧草种群的生殖分配均低于对照草地。在... 不同放牧强度对白三叶、红三叶、鸭茅的生殖分配及种子千粒重影响极显著。一定强度的放牧干扰有利于提高休牧后三叶草的花序密度 ,但鸭茅花序密度却随放牧强度的提高而出现明显下降。放牧草地三种牧草种群的生殖分配均低于对照草地。在放牧草地 ,随放牧强度的提高 ,白三叶生殖分配逐渐增加 ,红三叶及鸭茅生殖分配逐渐减少。提高放牧强度后 ,三叶草千粒重出现递减趋势 ,而鸭茅却出现递增趋势 ,在无放牧干扰草地 ,三叶草种群趋于生产数量较少的大粒种子 ,在放牧干扰下 ,趋于生产数量较多的小粒种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人工草地 牧草 生殖分配 种子重量
下载PDF
小麦籽粒中戊聚糖含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春喜 邱宗波 +1 位作者 姜丽娜 张霞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7-50,共4页
1999~ 2 0 0 0年对河南省八个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的戊聚糖进行了测定。不同品种戊聚糖的平均含量变化范围为 6 %~ 9%。不同品种和不同生态条件下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均有很大差异。 5个试点小麦籽粒戊聚糖的平均含量与千粒重、降落值... 1999~ 2 0 0 0年对河南省八个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的戊聚糖进行了测定。不同品种戊聚糖的平均含量变化范围为 6 %~ 9%。不同品种和不同生态条件下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均有很大差异。 5个试点小麦籽粒戊聚糖的平均含量与千粒重、降落值均成负相关关系 (r =- 0 .83 ,r =- 0 .31) ,而与蛋白质的含量却呈正相关关系 (r =0 .35 )。所以说 ,戊聚糖含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环境和生态因素。采用Eberhart Russell模型对小麦戊聚糖含量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发现豫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戊聚糖 戊聚糖含量 蛋白质含量 千粒重 降落值 稳定性 籽粒
下载PDF
多个环境下小麦千粒重QTL定位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瑞霞 张秀英 +4 位作者 吴科 钱兆国 闫长生 游光霞 肖世和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共6页
为尽可能多的探寻千粒重的重要遗传位点并验证其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稳定性,以142个和尚麦/豫8679的F9:10重组自交系(RIL)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千粒重在北京(2006、2007)、安徽合肥(2007、2008)、四川成都(2007、2008)和山东泰安(2... 为尽可能多的探寻千粒重的重要遗传位点并验证其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稳定性,以142个和尚麦/豫8679的F9:10重组自交系(RIL)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千粒重在北京(2006、2007)、安徽合肥(2007、2008)、四川成都(2007、2008)和山东泰安(2009、2010)8个环境下的性状表现,并利用已构建的含有170个SSR标记和2个EST标记的遗传图谱对该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分析。结果共检测到35个QTLs,可解释表型变异的4.36%~16.80%;涉及小麦1A、1B、2A、2D、3A、3B、4A、4D、5A、5B、6D和7D染色体,特别是1B、2A、3B染色体上(Xwmc269、Xgwm33、Xwmc419、Xbarc124、Xgwm636、Xgwm359、Xgwm533、Xwmc307、Xwmc418)的QTL可在多个环境下稳定的表达,为千粒重的QTL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重组自交系 千粒重 数量性状位点
下载PDF
小麦田间测产和实际产量转换系数实证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向东 吕风荣 +7 位作者 张德奇 杨程 王汉芳 邵运辉 方保停 岳俊芹 马富举 秦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9-76,共8页
小麦田间测产与实际产量的折算系数长期以来一直采用0.85,但是在近些年的实践中,发现实打验收和实收产量往往高于这一系数折算后的理论产量,导致在测产系数是否需要调整及调整幅度上颇存争议。为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利用连续7年的田间... 小麦田间测产与实际产量的折算系数长期以来一直采用0.85,但是在近些年的实践中,发现实打验收和实收产量往往高于这一系数折算后的理论产量,导致在测产系数是否需要调整及调整幅度上颇存争议。为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利用连续7年的田间小区试验取样测产和实收产量结果,结合大田取样测产和实打收获案例,对田间取样测产和实收产量之间的转换系数(即测产系数)进行了系统计算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使用实测千粒重进行产量估算时,测产系数平均为0.85,而使用常年千粒重时平均为0.92。由于千粒重不同年份间波动较大,因此建议在田间理论测产中使用当年实测千粒重时,折算系数采用0.85;使用常年千粒重时,测产系数采用0.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测产系数 公顷穗数 穗粒数 千粒重
下载PDF
利用普通小麦、硬粒小麦种间杂种优势选育高千粒重新种质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慧敏 赵凤梧 +2 位作者 戴茂华 刘冬成 张爱民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1期68-73,共6页
为了提高千粒重,连续8年对普通小麦(T.aestivum)和硬粒小麦(T.durum)的正反交后代进行种质创新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普通小麦、硬粒小麦种间杂种优势,是实现种质创新,培育高千粒重新种质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入选的319个子粒饱... 为了提高千粒重,连续8年对普通小麦(T.aestivum)和硬粒小麦(T.durum)的正反交后代进行种质创新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普通小麦、硬粒小麦种间杂种优势,是实现种质创新,培育高千粒重新种质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入选的319个子粒饱满度一级的株系中。260个株系千粒重超全国小麦黄淮区域试验对照品种石4185(亲本),占入选株系的81.5%,其中,最高千粒重为61.22g,超亲优势为46.28%;正交、反交后代在该性状上无差异,表明子粒千粒重与细胞质无关;目前已选育出抗旱、抗病、农艺性状优良,千粒重40.1~61.22g的株系263个,可直接用于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及新品种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硬粒小麦 杂种优势 千粒重 种质创新
下载PDF
旱稻297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生产与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7
19
作者 魏凤桐 陶洪斌 王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35-2142,共8页
以旱稻297为试验材料,比较了在不施氮肥和150 kg hm^-2的施氮量下旱稻297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生产能力、运转特点及其与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分析了旱稻297氮肥投入与碳水化合物生产和产量形成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开花前储藏的非结... 以旱稻297为试验材料,比较了在不施氮肥和150 kg hm^-2的施氮量下旱稻297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生产能力、运转特点及其与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分析了旱稻297氮肥投入与碳水化合物生产和产量形成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开花前储藏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对产量的贡献率为32%-54%,施氮降低了开花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对产量的贡献率,相对而言开花后光合产物对产量的贡献率略有提高;开花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转移效率为48%-65%,施氮后转移效率略有降低;总体而言,施氮降低了开花前后分配给单个籽粒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数量,导致千粒重降低;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开花期叶片中可溶性糖浓度的提高,结实率显著提高,但是随着穗中淀粉浓度的提高,结实率显著降低。因此,施氮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不足和转移效率降低同时限制了千粒重和结实率的提高,而叶片中可溶性糖浓度偏低和穗中淀粉浓度偏高限制了结实率的提高,是限制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此外,旱稻297花后光合产物生产能力较低,是限制产量提高的又一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稻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千粒重 结实率 转移效率 贡献率
下载PDF
不同水分环境下小麦粒重QTL定位及遗传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胡亮亮 叶亚琼 +5 位作者 吕婷婷 栗孟飞 刘媛 常磊 柴守玺 杨德龙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8-129,共12页
为探讨小麦千粒重(TGW)分子数量性状遗传,及 QTL 与水分环境互作关系,本文以抗旱性强的冬小麦品种陇鉴19与水地高产品种 Q9086杂交创建的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120个株系为供试材料,采用条件复合区间作... 为探讨小麦千粒重(TGW)分子数量性状遗传,及 QTL 与水分环境互作关系,本文以抗旱性强的冬小麦品种陇鉴19与水地高产品种 Q9086杂交创建的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120个株系为供试材料,采用条件复合区间作图法对3个环境不同水分条件下 TGW 进行 QTL 定位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小麦 RIL群体 TGW 对水分环境反应敏感,群体中各株系呈现广泛变异和超亲分离,属于微效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易受水分环境影响。共检测到19个和38对控制 TGW 的加性 QTL(A-QTL)和上位性 QTL(AA-QTL),分布在除1A、3B、4D 和6A 以外的其他17条染色体上。这些 A-QTL 和 AA-QTL 表达通过正向或负向调控影响 TGW 表型变异,贡献率分别在1.24%~10.94%和0.38%~2.89%。发现了3个多环境均能稳定表达的 A-QTL(Qtgw.acs-1B .1,Qtgw.acs-2A.1和 Qtgw.acs-4A.1),以及4个 A-QTL 热点区域[Xmag2064-Xbarc181(1B),Xwmc522-Xg-wn122(2A),Xwmc446-Xgwm610(4A)和 Xwmc603-Xbarc195(7A)]。所检测到的 A-QTL 和 AA-QTL 与干旱胁迫环境互作普遍负向调控 TGW 表型。加性效应和加性与环境的互作效应是决定小麦 TGW 的主要遗传因子。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这种遗传主效应均不同程度降低 TGW 表型。本研究结果可为小麦抗旱遗传改良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干旱胁迫 千粒重 QTL定位 环境互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