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low Field and Temperature Field of Water-Cooling-Type Magnetic Coupling 被引量:2
1
作者 Lei Wang Zhenyuan Jia +1 位作者 Yuqin Zhu Li Zhang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4期61-72,共12页
At present, the water-cooling simulation of the water-cooled magnetic coupler is based on the water-cooled motor and the hydraulic coupler, which cannot accurately characterize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the rota... At present, the water-cooling simulation of the water-cooled magnetic coupler is based on the water-cooled motor and the hydraulic coupler, which cannot accurately characterize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the rotating watercooled coupling of the coupler. Focusing on rotating water cooling radiating, the present paper proposes simulating the water cooling temperature field as well as the flow field through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fluid-solid coupled heat transfer and MRF(Multiphase Reference Frame). In addition, taking an 800 kW magnetic coupling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optimizes the shape, number, cooling water inlet speed? and so on? of the cooling channel. Considering factors such as the complete machine’s temperature, and drag torque, it is proved that the cooling e ect is best when there are 36 involute curved channels and when the inlet speed is 3 m/s. Further, through experiments, the actual temperature values at six di erent positions when 50 kW and 70 kW thermal losses di er are measured. The measured values agree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 proving the correct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Further, data have been collected during the entire experimental procedure? and the variation in the coupling’s temperature is analyzed in depth, with the objective of laying a foundation for the estimation of the inner temperature rise as well as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structural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cooling MAGNETIC couplING Fluid-solid couplING Channel three-dimensional TEMPERATURE field
下载PDF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radio-frequency negative hydrogen ion sources by a three-dimensional fluid model
2
作者 王英杰 黄佳伟 +3 位作者 张权治 张钰如 高飞 王友年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9期335-345,共11页
A three-dimensional fluid model is developed to investigate the radio-frequency inductively coupled H2 plasma in a reactor with a rectangular expansion chamber and a cylindrical driver chamber,for neutral beam injecti... A three-dimensional fluid model is developed to investigate the radio-frequency inductively coupled H2 plasma in a reactor with a rectangular expansion chamber and a cylindrical driver chamber,for neutral beam injection system in CFETR.In this model,the electron effective collision frequency and the ion mobility at high E-fields are employed,for accurate simulation of discharges at low pressures(0.3 Pa-2 Pa)and high powers(40 kW-100 kW).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hen the high E-field ion mobility is taken into account,the electron density is about four times higher than the value in the low E-field case.In addition,the influences of the magnetic field,pressure and power on the electron density and electron temperature are demonstrated.It is found that the electron density and electron temperature in the xz-plane along permanent magnet side become much more asymmetric when magnetic field enhances.However,the plasma parameters in the yz-plane without permanent magnet side are symmetric no matter the magnetic field is applied or not.Besides,the maximum of the electron density first increases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magnetic field,while the electron temperature at the bottom of the expansion region first decreases and then almost keeps constant.As the pressure increases from 0.3 Pa to 2 Pa,the electron density becomes higher,with the maximum moving upwards to the driver region,and the symmetry of the electron temperature in the xz-plane becomes much better.As power increases,the electron density rises,wherea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is similar.It can be summarized that the magnetic field and gas pressure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ymmetry of the plasma parameters,while the power only has little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gative hydrogen ion source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three-dimensional fluid model magnetic field effect
下载PDF
煤矿矿井水水质形成及演化的水动力场驱动作用及数学模型构建 被引量:3
3
作者 孙亚军 赵先鸣 +11 位作者 徐智敏 张莉 陈歌 冯琳 李鑫 陈天赐 袁慧卿 刘琪 郭娟 张健 刘嘉欣 熊小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157-4170,共14页
煤矿开采过程必然引起区域地下水动力场的改变,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矿井水的水质形成与演化,甚至诱发煤矿区地下水环境的污染问题。研究并揭示煤矿矿井水水质形成与演化的水动力场驱动机制及其关键参数的定量计算方法,是定量刻画煤矿... 煤矿开采过程必然引起区域地下水动力场的改变,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矿井水的水质形成与演化,甚至诱发煤矿区地下水环境的污染问题。研究并揭示煤矿矿井水水质形成与演化的水动力场驱动机制及其关键参数的定量计算方法,是定量刻画煤矿区地下水污染问题及开展相应控制与修复工作的前提。本研究以鄂尔多斯矿区某煤矿的采空区为地质背景,阐明了其积水形成的水动力场演化过程与机制,根据水动力场流动路径的差异将其分为采空区水位回升阶段和蓄满水量交换阶段;在此基础上,揭示了采空区水质形成及演化的以水动力场为主要驱动力,水化学场、微生物场等多场协同作用的复杂过程;建立了基于顶板导水裂隙带不同垂高空隙反演的分层渗透系数定量计算模型,为开采扰动后采空区积水水位回升及蓄满后水量交换的计算奠定了理论基础;利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和室内三维箱式模拟试验的实测数据与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理论计算渗透系数K和采空区水位回升高度随时间的变化与试验实测误差分别约为13.2%和22.5%,验证了理论计算模型的可靠性;最后,在煤矿采空区水动力场以及水动力场影响下的水化学场、微生物场的控制方程的基础上,明晰了水动力场–水化学场–微生物场之间的耦合关系,构建了水动力场主导下的多场耦合作用本构模型,为进一步探究水动力场耦合驱动下的煤矿矿井水水质形成及演化规律的多场耦合数值模型构建提供启示。该研究补充和扩展了煤矿矿井水污染防治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水质 采空区 水动力场 渗透系数 多场耦合
下载PDF
煤矿采空区瓦斯与煤自燃复合热动力灾害多场演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4
作者 林柏泉 李庆钊 周延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15-1726,共12页
我国是采空区复合热动力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探索采空区复合热动力灾害的演化规律对于灾害防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对于复合热动力灾害各灾种间的耦合致灾机理、灾害演化规律、灾害信息探测与辨识等方面的认识尚不够深入... 我国是采空区复合热动力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探索采空区复合热动力灾害的演化规律对于灾害防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对于复合热动力灾害各灾种间的耦合致灾机理、灾害演化规律、灾害信息探测与辨识等方面的认识尚不够深入,因此导致煤矿采空区复合热动力灾害的预防及治理尚缺乏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法。基于此,探讨了我国采空区瓦斯与煤自燃复合热动力灾害发生的现状,分析了该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指出采空区瓦斯与煤自燃复合热动力灾害具有隐蔽性、耦合型、动态性、复杂性的主要特征,由此导致灾害表现出风险大、辨识难、预警难、防治难的特点。从国内外关于采空区复合热动力灾害多场演化规律的研究平台、多场耦合数学模型、气体体积分数场-温度场-风压场等多场耦合演化规律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灾害信息探测技术及采空区瓦斯与煤自燃复合热动力灾害的判别方法等角度,系统综述了采空区热动力灾害多场演化规律的最新进展。以此为基础,指出采空区复合热动力灾害亟需在多灾种间的互馈耦合作用机理、多场耦合动态演化规律、复合灾害的关键致灾因素及其临界指标、采空区复合灾害监测-预警-综合防控一体化理论与技术等方面展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与探索,研究结果将为采空区复合热动力灾害致灾机理和有效防治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采空区 复合热动力灾害 煤自燃 爆炸 多场演化
下载PDF
采空区瓦斯涌出与自燃耦合基础研究 被引量:71
5
作者 李宗翔 吴强 肖亚宁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8-42,共5页
基于漏风渗流方程、多组分气体混溶-扩散方程和综合传热方程,建立采空区瓦斯和自燃耦合数学模型.通过现场实测获得基础数据,用G3程序(有限元数值方法)求解了在煤耗氧和瓦斯涌出共同环境下采空区瓦斯-氧浓度及温度的分布.结果表明,在单... 基于漏风渗流方程、多组分气体混溶-扩散方程和综合传热方程,建立采空区瓦斯和自燃耦合数学模型.通过现场实测获得基础数据,用G3程序(有限元数值方法)求解了在煤耗氧和瓦斯涌出共同环境下采空区瓦斯-氧浓度及温度的分布.结果表明,在单纯瓦斯涌出(无消耗氧)条件下,采空区氧被瓦斯稀释现象比较显著;采空区内高强度的瓦斯涌出能够使自燃氧化区域进一步缩小,削弱了煤的自燃氧化进程;自燃产生的热风压也能加剧工作面向采空区的漏风及对采空区内瓦斯的排放.耦合影响随工作面向采空区的漏风量的提高而相对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多组分气体 温度场 瓦斯涌出与自燃耦合 有限元
下载PDF
采空区自然发火多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黎力 李治刚 +1 位作者 奚弦 贺伟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7-160,165,共5页
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严重制约着煤矿的安全生产,其受到渗流场、扩散场、化学反应场以及多孔介质传热场共同作用影响,基于这一特点,本文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手段对采空区内部自然发火多场耦合作用进行细致研究,并通过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数... 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严重制约着煤矿的安全生产,其受到渗流场、扩散场、化学反应场以及多孔介质传热场共同作用影响,基于这一特点,本文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手段对采空区内部自然发火多场耦合作用进行细致研究,并通过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比对验证了模拟的可行性以及模拟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依靠传统的三带划分方式并不能很好的确定采空区可能自然发火位置,此外,工作面漏风入口后部煤体温度变化明显,在实际工作中该区域范围应作为重点监控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自然发火 数值模拟 多场耦合
下载PDF
Y形通风采空区自燃与有害气体排放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宗翔 孙学强 贾进章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08-112,共5页
基于非均质多孔介质漏风渗流方程、多相气体渗流-扩散方程和多孔介质渗流综合传热方程,建立了采空区瓦斯与自燃发火耦合数值模型,开发了用迎风格式有限元方法联立求解的计算机程序(简称G3)。计算以图形方式给出各量的区域分布解,从理论... 基于非均质多孔介质漏风渗流方程、多相气体渗流-扩散方程和多孔介质渗流综合传热方程,建立了采空区瓦斯与自燃发火耦合数值模型,开发了用迎风格式有限元方法联立求解的计算机程序(简称G3)。计算以图形方式给出各量的区域分布解,从理论上描绘了Y形通风采空区的漏风流态,动态描绘了瓦斯、氧和CO的体积分数以及温度分布状态及其变化过程,并证明了Y形通风形式能避免采空区瓦斯向工作面涌出。计算中采空区按冒落非均质介质处理,考虑了瓦斯涌出对自燃的耦合作用,给出了这种耦合作用关系和解决办法。Y形通风采空区的大量漏风有助于瓦斯的排放,同时也加剧了采空区遗煤的自燃,两者存在着顾此失彼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安全 Y形通风 采空区自燃 瓦斯排放 自燃与瓦斯耦合 温度场 有限元
下载PDF
采空区三维耦合场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周健 刘泽功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4年第6期116-121,共6页
采用FLUENT数值模拟方法对采空区三维耦合场进行了分析研究,简述了FLUENT流体数值模拟软件的理论基础,并对FLUENT进行了自行编程,运用开发模型对祁南矿1015工作面及采空区的三维耦合场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了采空区压力场、漏风流场分布... 采用FLUENT数值模拟方法对采空区三维耦合场进行了分析研究,简述了FLUENT流体数值模拟软件的理论基础,并对FLUENT进行了自行编程,运用开发模型对祁南矿1015工作面及采空区的三维耦合场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了采空区压力场、漏风流场分布规律。运用现场实测氧气浓度和模拟结果相对比,得出此次模拟能够较好满足现场工程要求。对采空区进行了自燃三带划分,指出采空区自燃最危险的区域在支架后上部,结合10煤最短发火期算出最小推进速度0.8m/d,对工作面的安全回采和采空区火灾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三维耦合场 自燃三带 最小推进速度 FLUENT
下载PDF
开区注氮采空区自燃温度场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宗翔 纪奕君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50,46,共5页
为了研究开区注氮采空区遗煤自燃和被抑制的力学过程,用非均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连续性方程、气体弥散方程和综合传热方程的联立,建立了采空区注氮非定常数值模型.结合实例,用迎风格式有限元方法求解.给出了采空区的漏风流态、氮气流态,... 为了研究开区注氮采空区遗煤自燃和被抑制的力学过程,用非均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连续性方程、气体弥散方程和综合传热方程的联立,建立了采空区注氮非定常数值模型.结合实例,用迎风格式有限元方法求解.给出了采空区的漏风流态、氮气流态,描绘了采空区自燃过程中氧、CO浓度和温度分布的变化过程.计算考虑了瓦斯涌出和工作面推进的影响.得到注氮条件下采空区高温区形状变窄;随着注氮量的提高,使自然发火期逐渐变长,直至不自燃.理论计算与实际情况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注氮 气体浓度分布 温度场 自然发火期 有限元分析 数值模拟
下载PDF
Y型通风方式瓦斯与煤自燃耦合模拟 被引量:4
10
作者 贾廷贵 李颜兵 +1 位作者 娄和壮 李绪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0-395,共6页
针对寸草塔二矿31102工作面瓦斯超限的问题,采用调整工作面供风量与尾巷埋管瓦斯抽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理.通过建立流-化-热多场耦合数学方程,利用多物理场仿真软件COMSOL进行瓦斯治理过程模拟,得出了采空区多场耦合的致灾规律.研... 针对寸草塔二矿31102工作面瓦斯超限的问题,采用调整工作面供风量与尾巷埋管瓦斯抽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理.通过建立流-化-热多场耦合数学方程,利用多物理场仿真软件COMSOL进行瓦斯治理过程模拟,得出了采空区多场耦合的致灾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风量增加,采空区高瓦斯区域向采空区后方移动,工作面瓦斯体积分数降低.将工作面风量1174 m^(3)/min作为基础风量,当供风比增加到1.25时,工作面上隅角瓦斯体积分数降低至0.24%.采空区高温度区域相对与氧化带范围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埋管瓦斯抽采的流量增加,采空区氧化带宽度也逐渐增加,当抽采纯量为60 m^(3)/min,氧化带宽度为295 m,工作面上隅角的瓦斯体积分数降低到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场耦合 Y型通风 采空区 瓦斯 煤自燃 耦合灾害
下载PDF
综放沿空动压巷道锚网索耦合支护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冠军 赵光明 +3 位作者 孟祥瑞 彭瑞 程详 余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5-132,共8页
为合理设计综放沿空动压巷道支护参数,以恒昇煤矿9102工作面沿空运输巷为例,用钻孔窥视仪和多点位移计观测巷道围岩裂隙发育状况和变形特征;用FLAC3D软件模拟锚杆锚索采用不同支护参数时围岩支护应力场分布特征,定义压应力区耦合系数评... 为合理设计综放沿空动压巷道支护参数,以恒昇煤矿9102工作面沿空运输巷为例,用钻孔窥视仪和多点位移计观测巷道围岩裂隙发育状况和变形特征;用FLAC3D软件模拟锚杆锚索采用不同支护参数时围岩支护应力场分布特征,定义压应力区耦合系数评价锚杆锚索耦合性能,在此基础上优化支护参数,并模拟对比采用原有支护与优化支护时围岩偏应力及位移分布特征;开展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减小锚索间距、增加锚索长度和锚索预紧力能使预应力锚杆和锚索在围岩内形成有效连续的压应力集中区;当压应力区耦合系数大于1. 4时,应力集中区高度超过顶煤厚度;当锚索长度为8 m时,锚索锚固段所在岩层偏应力较低,锚网索支护系统的可靠性较强;支护参数优化后,顶板离层与围岩大变形基本得到控制,能够保证沿空巷道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掘巷 耦合支护 应力场 数值模拟 偏应力
下载PDF
采空区埋管抽采下自燃“三带”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锋 罗伙根 王超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9-173,共5页
为了研究煤矿开采过程中采空区埋管抽采瓦斯条件下自燃"三带"分布规律,以保德煤矿81307综放工作面采空区为研究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自燃"三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81307综放工作面采空区... 为了研究煤矿开采过程中采空区埋管抽采瓦斯条件下自燃"三带"分布规律,以保德煤矿81307综放工作面采空区为研究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自燃"三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81307综放工作面采空区埋管抽采下一号回风巷侧0~175 m为散热带,175~330 m为氧化带,大于330 m为窒息带;运输巷侧0~110 m为散热带,110~265 m为氧化带,大于265 m为窒息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埋管抽采 自燃三带 偏Y型 多场耦合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大面积采空区煤自燃环境下气体运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鹏宇 陈晓坤 +2 位作者 赵亮 魏高明 王奇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2-128,136,共8页
大面积采空区漏风流场复杂、漏风规律不明确,一旦发生煤自燃,将威胁矿山安全。以山东省鲍店煤矿大面积采空区为例,通过现场观测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大面积采空区温度场、气体渗流场和气体浓度场等复杂流场的动态变化和耦合关系,并分... 大面积采空区漏风流场复杂、漏风规律不明确,一旦发生煤自燃,将威胁矿山安全。以山东省鲍店煤矿大面积采空区为例,通过现场观测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大面积采空区温度场、气体渗流场和气体浓度场等复杂流场的动态变化和耦合关系,并分析煤自燃高温对大面积采空区气体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压力是诱导大面积采空区内部气体运移的直接动力;受热浮力作用影响,气体的流动方向发生改变,采空区底部的负压区域卷吸周边O向采空区上部的高压区域运移并积聚,扩大采空区氧化升温带范围并加速煤自燃;通过控制采空区漏风源风速,可以降低大面积采空区自燃风险,同时控制采空区深部有害气体涌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采空区 煤自燃 浮力效应 多场耦合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高瓦斯易自燃煤层高抽巷瓦斯抽采与浮煤自燃耦合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杜瀚林 于贵生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63-169,共7页
运用FLUENT数值模拟方法对采空区三维耦合场进行研究,简要概括FLUENT流体数值模拟软件基本理论,通过对FLUENT进行自行编程,利用开发模型对杉木树煤矿N3062工作面采空区三位耦合场进行模拟分析,得到漏风流场分布规律。通过理论分析,确定... 运用FLUENT数值模拟方法对采空区三维耦合场进行研究,简要概括FLUENT流体数值模拟软件基本理论,通过对FLUENT进行自行编程,利用开发模型对杉木树煤矿N3062工作面采空区三位耦合场进行模拟分析,得到漏风流场分布规律。通过理论分析,确定散热带与自燃带分界线处氧浓度降低值,进而准确判定高瓦斯易自燃煤层采空区“自燃带”范围,并通过预先铺设在采空区中的光纤测温系统进一步判定采空区“自燃带”范围。利用实测采空区“自燃带”范围验证数值模拟采空区流场分布准确性,进一步对不同高抽负压条件下采空区自燃带宽度进行模拟,并结合现场实测不同高抽负压条件下回风巷瓦斯浓度及瓦斯抽采率的变化,确定最佳高抽负压范围。最后,采空区三维耦合场数值模拟结果也表明自燃“三带”呈现立体分布,在紧邻支架后部上方位置存在一个自燃发火危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三维耦合场 自燃三带 高抽负压 瓦斯抽放 FLUENT数值模拟
下载PDF
采空区多场耦合模拟以孔代巷瓦斯抽采技术研究及试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巍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6-151,共6页
现阶段对以孔代巷瓦斯抽采技术的研究致力于最佳上隅角瓦斯治理效果方面,缺少该技术在瓦斯与煤自燃多场耦合条件下的致灾特性分析。因此,建立基于腾晖矿2-105工作面以孔代巷瓦斯抽采的热-流-化多场耦合数学模型,应用Fluent软件模拟钻孔... 现阶段对以孔代巷瓦斯抽采技术的研究致力于最佳上隅角瓦斯治理效果方面,缺少该技术在瓦斯与煤自燃多场耦合条件下的致灾特性分析。因此,建立基于腾晖矿2-105工作面以孔代巷瓦斯抽采的热-流-化多场耦合数学模型,应用Fluent软件模拟钻孔深入采空区不同位置时的多场耦合情况;通过工程技术手段现场实测上隅角瓦斯浓度、采空区氧气浓度和温度;将模拟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钻孔深入采空区15~35 m为最佳抽采区间,布孔间距为20 m;最佳抽采区间内钻孔深入采空区35 m时为最易致灾时间点,进风侧112~168 m为高致灾风险区,以上研究结果能对该技术条件下的上隅角瓦斯与煤自燃的协同治理和预防起到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以孔代巷 多场耦合 采空区
下载PDF
Multiple plasmon couplings in 3D hybrid Au-nanoparticles-decorated Ag nanocone arrays boosting highly sensitive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16
作者 Zewen Zuo Lianye Sun +4 位作者 Yongbin Guo Lujun Zhang Junhu Li Kuanguo Li Guanglei Cui 《Nano Research》 SCIE EI CSCD 2022年第1期317-325,共9页
Plasmon coupling is an essential strategy to realize strong local electromagnetic(EM)field which is crucial for high-performance plasmonic devices.In this work,multiple plasmon couplings are demonstrated in three-dime... Plasmon coupling is an essential strategy to realize strong local electromagnetic(EM)field which is crucial for high-performance plasmonic devices.In this work,multiple plasmon couplings are demonstrated in three-dimensional(3D)hybrid plasmonic systems composed of polydimethylsiloxane-supported ordered silver nanocone(AgNC)arrays decorated with high-density gold nanoparticles(AuNPs)which are fabricated by a template-assisted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process.Strong interparticle coupling,particle-film coupling,inter-cone coupling,and particle-cone coupling are reveal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s in such composite nanostructures,which produce intense and high-density EM hot spots,boosting highly sensitive and reproducible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detection with an enhancement factor of-1.74×10^(8).Furthermore,a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logarithmic Raman intensity and logarithmic concentration of probe molecules is observed in a large concentration range.These results offer new ideas to develop novel plasmonic devices,and provide alternative strategy to realize flexible and high-performance SERS sensors for trace molecule detection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ple plasmon coupling electric field enhancement nanocone array three-dimensional hybrid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substrate
原文传递
综放采空区自然发火规律动态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辛亥 邓军 +2 位作者 文虎 程文东 邢震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共5页
数值模拟是研究煤层自燃规律,实现自燃预测预报的重要方法.建立了含自然对流、强制对流及扩散的传质、传热与煤氧化相耦合的采空区自燃数学模型;通过现场监测确定了陈家沟煤矿下分层综放开采时,采空区自燃数值模拟相关区域的范围及其边... 数值模拟是研究煤层自燃规律,实现自燃预测预报的重要方法.建立了含自然对流、强制对流及扩散的传质、传热与煤氧化相耦合的采空区自燃数学模型;通过现场监测确定了陈家沟煤矿下分层综放开采时,采空区自燃数值模拟相关区域的范围及其边界条件;实验测定了陈家沟矿煤样在不同温度时的耗氧速度和氧化放热强度,并按照Arrhenius定律拟合出其函数关系式;在此基础上实现了采空区自燃的动态数值模拟.开展了系列数值模拟实验,得到了不同工作面推进速度时采空区空气渗流速度场、浓度场及温度场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得到不发生煤层自燃的工作面最小推进度为3m/d,当工作面推进度长期小于3 m/d时,采空区进风侧首先出现煤层自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采空区 自然发火 动态数值模拟 耦合
原文传递
采空区自燃诱发瓦斯灾害耦合致灾特性及防控技术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振岭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4-127,共4页
为研究综放采空区瓦斯与遗煤自燃耦合灾害特征及危险区域,及时预防耦合灾害事故发生,研究了综放采空区瓦斯与遗煤自燃耦合灾害形成条件及特征。以山西和顺天池矿井301工作面为例,提出并实施了采空区煤与瓦斯火灾害监测监控、高抽巷抽采... 为研究综放采空区瓦斯与遗煤自燃耦合灾害特征及危险区域,及时预防耦合灾害事故发生,研究了综放采空区瓦斯与遗煤自燃耦合灾害形成条件及特征。以山西和顺天池矿井301工作面为例,提出并实施了采空区煤与瓦斯火灾害监测监控、高抽巷抽采瓦斯及灌浆防灭火等协同防治技术,保证了工作面安全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采空区 瓦斯与遗煤自燃 耦合灾害 气体浓度场 防控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