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of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in produced water from coalbed methane wells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被引量:2
1
作者 YANG Zhaobiao QIN Yong +3 位作者 QIN Zonghao YI Tongsheng LI Cunlei ZHANG Zhenggua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20年第5期1074-1083,共10页
Based on long-term dynamic tracing of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DIC)and stable carbon isotope(δ13CDIC)in produced water from 20 coalbed methane(CBM)wells in western Guizhou,the spatial-temporal dynamic variations of... Based on long-term dynamic tracing of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DIC)and stable carbon isotope(δ13CDIC)in produced water from 20 coalbed methane(CBM)wells in western Guizhou,the spatial-temporal dynamic variations ofδ13CDIC of the GP well group produced in multi-layer commingled manner were analyzed,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lue ofδ13CDIC and CBM productivity was examined.The produced water samples of typical wells in the GP well group were amplified and sequenced using 16S rDNA,and a geological response model ofδ13CDIC in produced water from CBM wells with multi-coal seams was put forward.The research shows that:δ13CDIC in produced water from medium-rank coal seams commonly show positive anomalies,the produced water contains more than 15 species of methanogens,and Methanobacterium is the dominant genus.The dominant methanogens sequence numbers in the produced water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δ13CDIC,and the positive anomaly of v is caused by reduction of methanogens,and especially hydrogenotrophic methanogens.Vertical segmentation of sedimentary facies and lithology in stratum with multi-coal seams will result in permeability and water cut segmentation,which will lead to the segmentation ofδ13CDIC and archaea community in produced water,so in the strata with better permeability and high water cut,theδ13CDIC of the produced water is abnormally enriched,and the dominant archaea is mainly Methanobacterium.In the strata with weak permeability and low water cut,theδ13CDIC of the produced water is small,and the microbial action is weak.The shallow layer close to the coal seam outcrop is likely to be affected by meteoric precipitation,so theδ13CDIC of the produced water is smaller.The geological response model ofδ13CDIC in produced water from multi-coal seams CBM wells in the medium-rank coal reveals the geological mechanism and microbial action mechanism of theδ13CDIC difference in the produced water from the multi-coal seams CBM wells.It also provides effective geochemical evidence for the superimposed fluid system controlled by sedimentary facies,and can also be used for the contribution analysis of the produced gas and water by the multi-layer CBM w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bed methane produced water from coal seam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stable carbon isotope archaea community microbial gene CBM productivity geological response model
下载PDF
Geological modeling of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s in the tectonically deformed coal seam group in the Dahebian block,western Guizhou,China
2
作者 Yong SHU Shuxun SANG Xiaozhi ZHOU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44-67,共24页
The widely spread Carboniferous-Permian coal seam group in southern China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coalbed methane resources,but the extensively developed tectonically deformed coal seriously restricts its development.... The widely spread Carboniferous-Permian coal seam group in southern China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coalbed methane resources,but the extensively developed tectonically deformed coal seriously restricts its development.Taking the Dahebian block in western Guizhou as the study area,the geological model of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s in the tectonically deformed coal seam group was established,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model parameters was clarified by clustering algorithms and factor analysis.The facies model suggests that the main coal body structures in Nos.1,4,and 7 coal seams are cataclastic coal and granulated coal,whereas the No.11 coal seam is dominated by granulated coal,which has larger thicknesses and spreads more continuously.The in situ permeability of primary undeformed coal,cataclastic coal,granulated coal,and mylonitized coal reservoirs are 0.333 mD,0.931 mD,0.146 mD,and 0.099 mD,respectively,according to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analysis method.The property model constructed by facies-controlled modeling reveals that Nos.1,4,and 7 coal seams have a wider high-permeability area,but the gas content is lower;the high-permeability area in the No.11 coal seam is more limited,but the gas content is higher.The results of the self-organizing map neural network and K-means clustering indicate that the geological model can be divided into 6 clusters,the model paramet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6 clusters are summarized by data analysis in combination with 6 factors extracted by factor analysis,and the application of data analysis results in multi-layer coalbed methane co-development is presented.This study provides ideas for the geological modeling in the tectonically deformed coal seam group and its data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logical modeling tectonically deformed coal coal seam group clustering algorithm Dahebian block western Guizhou
原文传递
Longwall mining automation horizon control:Coal seam gradient identification using piecewise linear fitting 被引量:3
3
作者 Shibo Wang Shijia W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4期821-829,共9页
Horizon control, maintaining the alignment of the shearer's exploitation gradient with the coal seam gradient, is a key technique in longwall mining automation. To identify the coal seam gradient, a geological mod... Horizon control, maintaining the alignment of the shearer's exploitation gradient with the coal seam gradient, is a key technique in longwall mining automation. To identify the coal seam gradient, a geological model of the coal seam was constructed using in-seam seismic surveying technology. By synthesizing the control resolution of the range arm and the ge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al seam, a gradient ident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piecewise linear representation(PLR) is proposed. To achieve the maximum exploitation rate within the shearer's capacity, the control resolution of the range arm is selected as the threshold parameter of PLR. The control resolution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e number of line segments and the fitting error.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control resolution from 0.01 to 0.02 m, the number of line segments decreased from 65 to 15, which was beneficial to horizon control. However, the average fitting error increased from 0.055 to 0.14 m, which would induce a decrease in the exploitation rate. To avoid significant deviation between the cutting range and the coal seam, the control resolution of the range arm must be lower than 0.02 m. In a field test, the automated horizon control of the longwall face was realized by coal seam gradient ident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seam gradient Exploitation gradient geological model Horizon control Piecewise linear representation
下载PDF
淮南煤田各类型地质体CCS源汇潜力评估及其匹配性
4
作者 方辉煌 桑树勋 +4 位作者 张平松 刘世奇 王章飞 郭金冉 陈锐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580-3592,共13页
开展淮南煤田各类型地质体CCUS源汇潜力评估及其匹配性研究,对于CO_(2)–ECBM技术工程化推广意义深远。以淮南煤田各类型地质体(深部不可采煤层、残留煤体、采空区)为研究对象,首先,探讨了各类型地质体CO_(2)地质封存潜力评估方法;其次... 开展淮南煤田各类型地质体CCUS源汇潜力评估及其匹配性研究,对于CO_(2)–ECBM技术工程化推广意义深远。以淮南煤田各类型地质体(深部不可采煤层、残留煤体、采空区)为研究对象,首先,探讨了各类型地质体CO_(2)地质封存潜力评估方法;其次,分析了各类型地质体CO_(2)地质封存潜力;然后,基于成本最低目标函数及改进节约里程法,开展了CO_(2)地质封存源汇匹配研究,并优化了其管网设计;最后,基于3步走思路,提出了CCS源汇管网规划设计思路的系统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燃煤电厂年平均CO_(2)排放量为0.588亿t,深部不可采煤层、残留煤体及采空区内CO_(2)地质封存总潜力分别为7.6200亿、0.0517亿、0.8246亿t,可分别封存CO_(2)12.97 a、0.088 a及1.40 a;10 a周期内,深部不可采煤层可封存CO_(2)5.876亿t,累计规划管道217.0960 km,需要资金373亿美元;1.45 a周期内,生产矿井及关闭矿井可封存CO_(2)0.852亿t,累计规划管道464.5161 km,需要资金73.6亿美元;基于改进节约里程法,CCS源汇匹配各地质封存汇点累计节约里程266.6127 km,累计节约成本11.21亿美元,分别占管道运输总里程、总成本的57.40%、79.95%;基于3步走思路,可分阶段、分区域实现淮南煤田各CO_(2)排放源及CO_(2)封存汇的全线贯通,可实现CO_(2)的全部运输及地质封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源汇匹配模型 CO_(2)地质封存 节约里程法 深部不可采煤层 淮南煤田
下载PDF
基于优化克里金插值的煤层模型构建研究
5
作者 付凯 杨科 刘飞跃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5-183,共9页
为了建立精细化的地质模型,从而实现地质透明与开采工作的科学规划,进行基于优化克里金插值构建煤层模型的研究,揭露了煤层的厚度分布走向与煤炭发热量差异。首先,通过区域化变量生成原理获得具有规律性和随机性的二维区域化变量随机场... 为了建立精细化的地质模型,从而实现地质透明与开采工作的科学规划,进行基于优化克里金插值构建煤层模型的研究,揭露了煤层的厚度分布走向与煤炭发热量差异。首先,通过区域化变量生成原理获得具有规律性和随机性的二维区域化变量随机场作为模拟煤层地质条件的数据集合,并依据其变异系数的高低来表征不同的地质条件,提升了验证插值方法效果的数据质量;其次,引入蚁群-粒子群算法(ACO-PSO)对普通克里金进行优化,克服空间变异性对插值方法的影响,提高了方法的精度与鲁棒性;再次,分别以区域化随机变量数据集合与淮北杨柳煤矿10号煤层钻孔勘探的实测煤层厚度和发热量作为原始数据,对普通克里金与优化克里金插值方法进行误差对比;最后,利用优化方法建立块体模型并且结合井田边界、工作面边界线和巷道信息等约束条件构建10号煤层的煤层模型。误差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四类变异性由低到高的区域化变量数据集中,优化方法的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35.4%、18.4%、20.4%和15.8%;依托10号煤层的254个见煤钻孔实测煤层厚度与发热量数据的估值内推对比中,同样是优化方法的误差更低。研究结果证明,在煤层模型构建工作中,优化克里金插值方法的效果较好且应用场景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透明 区域化变量 克里金插值 优化算法 煤层模型
下载PDF
薄煤层高精度透明地质模型构建与应用
6
作者 高杬 霍金刚 吴博 《陕西煤炭》 2024年第11期139-142,165,共5页
陕煤黄陵矿业双龙煤矿智能工作面建设过程中,由于薄煤层开采作业空间有限,严重制约了智能化采煤装备的运行效率。为此,在综合分析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工作面进行高精度透明地质模型构建工作,提高智能综采精细化程度。在综合地质勘探资... 陕煤黄陵矿业双龙煤矿智能工作面建设过程中,由于薄煤层开采作业空间有限,严重制约了智能化采煤装备的运行效率。为此,在综合分析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工作面进行高精度透明地质模型构建工作,提高智能综采精细化程度。在综合地质勘探资料的基础上构建地层模型、断层模型,并结合巷道写实动态更新地质模型提高精度,保持回采前方50 m范围内地质模型顶底板精度在0.2 m左右,并结合截割工艺下发地质参数,为薄煤层智能精准开采提供了依据,减轻了井下工人的工作强度,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煤层 透明地质模型 地层模型 断层模型 顶底板
下载PDF
煤炭三维地质建模信息系统的研制及关键技术 被引量:19
7
作者 李章林 吴冲龙 +4 位作者 张夏林 邵玉祥 张志庭 杨树华 何赵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17-1123,共7页
对煤炭三维地质建模信息系统软件QvCoalMine的研制过程及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说明。对系统的主体构架、业务流程、功能模块进行了介绍,详细分析了该系统在研发过程中的主要关键技术:真实折剖面技术;"钻孔-剖面-等高线"循环... 对煤炭三维地质建模信息系统软件QvCoalMine的研制过程及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说明。对系统的主体构架、业务流程、功能模块进行了介绍,详细分析了该系统在研发过程中的主要关键技术:真实折剖面技术;"钻孔-剖面-等高线"循环动态建模技术;地层煤层一体化建模技术;三维模型的动态编辑与分析技术。利用我国内蒙古东胜煤田的多个煤炭勘查区对本系统进行了综合测试和运用,结果表明:QvCoalMine系统提供的三维建模功能,能高效地构建出煤炭地质领域大多数地质对象和勘探开采工程的三维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建模 三维地质建模 地质信息科学 QvcoalMine 数字矿山
下载PDF
基于Kriging方法的煤层厚度估计及三维煤层建模 被引量:40
8
作者 李晓军 胡金虎 +1 位作者 朱合华 丁小彬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65-769,共5页
基于确定性的钻孔数据,研究了煤层厚度在空间上的变异特性;基于知识推理型的煤层底板等高线数据,利用条带算法构建煤层底板在空间上的不规则三角网格(TIN);通过克里金插值技术可以获取TIN中各点的厚度信息,该厚度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对... 基于确定性的钻孔数据,研究了煤层厚度在空间上的变异特性;基于知识推理型的煤层底板等高线数据,利用条带算法构建煤层底板在空间上的不规则三角网格(TIN);通过克里金插值技术可以获取TIN中各点的厚度信息,该厚度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对煤层底板TIN在厚度方向上依次映射一个相应的厚度,取得煤层顶板的TIN模型.在顶板TIN和底板TIN之间建立三角单元的拓扑对应关系,最终生成煤层的三维实体地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IGING 三维地质模型 变差函数 条带算法 底板等高线
下载PDF
多煤层开采覆岩破断过程的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20
9
作者 夏筱红 隋旺华 杨伟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528-532,共5页
首先分析了研究区煤矿山西组煤层剖面和水文地质特征,针对多煤层联合开采的特点和覆岩的工程地质特征,采用工程地质力学模型实验、数值模拟计算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分析了多煤层开采的采动影响及岩层动态断裂机理,得出了有关岩层移动... 首先分析了研究区煤矿山西组煤层剖面和水文地质特征,针对多煤层联合开采的特点和覆岩的工程地质特征,采用工程地质力学模型实验、数值模拟计算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分析了多煤层开采的采动影响及岩层动态断裂机理,得出了有关岩层移动参数和多层煤同采时应力分布状态,计算得到了多煤层开采垮落带与导水裂隙带的发育高度分别为32m和81.5m,导水裂隙带高度影响范围已经达到风化带,未形成切冒,局部穿透粘土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煤层开采 安全开采 工程地质力学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底板采动导水破坏带深度求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柳聪亮 谭志祥 +2 位作者 李培现 白力改 邓喀中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41,共4页
准确预测底板采动导水破坏带深度是合理设计底板防水安全煤岩柱,解决煤矿底板突水问题的关键。综合分析了开采深度、煤层倾角、煤层开采厚度、工作面斜长等地质采矿条件对底板采动导水破坏带深度的影响。以27个典型工作面实测数据作为... 准确预测底板采动导水破坏带深度是合理设计底板防水安全煤岩柱,解决煤矿底板突水问题的关键。综合分析了开采深度、煤层倾角、煤层开采厚度、工作面斜长等地质采矿条件对底板采动导水破坏带深度的影响。以27个典型工作面实测数据作为训练和测试样本,通过合理选择SVM中核函数、不敏感损失系数、惩罚因子等参数,建立了底板导水破坏深度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SVM回归模型。最后进行了测试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采用SVM所建立的关系模型可以较好地根据各影响因素求取底板采动导水破坏带深度,获得的底板导水破坏带深度精度可靠、能够满足设计需要。研究成果表明:采用SVM的方法计算底板采动导水破坏带深度是可行的,该方法可以综合考虑对底板采动导水破坏带深度影响的多种因素,为今后快速准确地计算底板采动导水破坏带深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底板 底板采动导水破坏带深度 地质采矿条件 SVM 回归模型
下载PDF
东欢坨矿8煤瓦斯异常的地质因素 被引量:6
11
作者 付常青 朱炎铭 蔡图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2,共6页
运用压汞法和等温吸附法对开滦矿区东欢坨矿8煤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结合矿井实测瓦斯涌出量数据,分析了控制东欢坨矿8煤瓦斯异常涌出的地质因素。结果表明:瓦斯异常主控地质因素为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特征,东欢坨矿"水大瓦斯小,水小... 运用压汞法和等温吸附法对开滦矿区东欢坨矿8煤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结合矿井实测瓦斯涌出量数据,分析了控制东欢坨矿8煤瓦斯异常涌出的地质因素。结果表明:瓦斯异常主控地质因素为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特征,东欢坨矿"水大瓦斯小,水小瓦斯大"的赋存规律明显。矿井瓦斯赋存形式主要为游离态,表现出在压性断层带时,瓦斯涌出量较小;在未导通煤系含水层情况下,张性断层带往往煤体破碎、孔裂隙相对发育,瓦斯涌出量显著增大,而在断层导通煤系含水层的水文异常区,瓦斯涌出量有明显减小的趋势。东欢坨矿瓦斯涌出量受多种因素的控制,筛选出煤层埋深、煤层厚度、煤层顶板含泥率和断层数作为主要控制因素,建立了具有较好相关性的瓦斯涌出量多变量数学预测模型;并通过灰色系统理论建模软件对瓦斯涌出量和各影响因子之间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得到断层数是瓦斯涌出量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异常 地质控制因素 地质模型 东欢坨矿8煤 开滦矿区
下载PDF
煤层气井产出水溶解无机碳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兆彪 秦勇 +3 位作者 秦宗浩 易同生 李存磊 张争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00-1008,共9页
对贵州西部20口煤层气井产出水溶解无机碳(DIC)稳定碳同位素(δ13CDIC)进行了长期动态跟踪,重点分析了多层合采煤层气GP井组δ13CDIC的时空动态,探讨了δ13CDIC值与煤层气产能的关系;选取典型井产出水进行了微生物16S rDNA扩增测序分析... 对贵州西部20口煤层气井产出水溶解无机碳(DIC)稳定碳同位素(δ13CDIC)进行了长期动态跟踪,重点分析了多层合采煤层气GP井组δ13CDIC的时空动态,探讨了δ13CDIC值与煤层气产能的关系;选取典型井产出水进行了微生物16S rDNA扩增测序分析,提出了煤层气多层合采产出水δ13CDIC地质响应模式。研究表明:中煤阶煤层气井产出水δ13CDIC正异常普遍,产出水中包含15种以上的甲烷菌属,Methanobacterium为优势属;产出水中优势甲烷菌属序列数目与δ13CDIC值显著正相关,δ13CDIC值正异常由产甲烷菌还原作用造成,且主要为氢营养型甲烷菌还原作用;多煤层煤系沉积相及岩性的分段性会造成渗透性和富水性的分段性,从而控制产出水δ13CDIC值和古菌群落的分段性,渗透性和富水性较好的层段,产出水δ13CDIC值正异常显著,古菌属主要为Methanobacterium;渗透性和富水性较弱的层段,产出水δ13CDIC值较小,微生物作用较弱;接近煤层露头的较浅部位,容易受到大气降水的补给,产出水δ13CDIC值较小;中煤阶多煤层煤层气井产出水δ13CDIC地质响应模式揭示了多层合采煤层气井产出水中δ13CDIC差异的地质机理和微生物作用机理,为沉积相控制的叠置流体系统提供了有效的地球化学证据,也可用于多层合采煤层气井产层气、水贡献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煤层产出水 溶解无机碳 稳定碳同位素 古菌群落 微生物基因 煤层气产能 地质响应模式
下载PDF
采煤工作面煤层三维地质建模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小艳 朱圣凯 杨鑫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049-4055,共7页
为了直观展现采煤工作面煤层地质分布和煤岩体空间赋存状况,增强地质数据的表现力和利用率,提出一种Web端煤层三维建模方案。该方案以某煤矿16402采煤工作面部分采样数据为基础,结合规则格网法和自适应差分进化Kriging空间插值算法构建... 为了直观展现采煤工作面煤层地质分布和煤岩体空间赋存状况,增强地质数据的表现力和利用率,提出一种Web端煤层三维建模方案。该方案以某煤矿16402采煤工作面部分采样数据为基础,结合规则格网法和自适应差分进化Kriging空间插值算法构建煤层表面的数字高程模型;之后借助Three.js技术和Catmull-Rom样条曲线实现浏览器端采煤工作面煤层三维可视化模型,并实现煤质指标的动态展示。研究表明,所建模型真实地反映了工作面煤层的形态、产状和矿石品位,为生产方案对比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地质建模 三维可视化 Three.js技术 KRIGING插值 CATMULL-ROM样条 自适应差分进化
下载PDF
基于抽水试验的北公村2号大型断层阻渗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侯俊华 孟凡贞 +2 位作者 王宏 冯鲁顺 孟令飞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74,共7页
为探究东滩煤矿七采区内北公村2号大型断层的阻渗性,在分析研究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现场水文地质补勘钻孔揭露的3煤层顶板砂岩和奥灰2个含水层稳定流抽水试验结果,初步分析了抽水试验相关数据,获得了奥灰含水层水文地质参... 为探究东滩煤矿七采区内北公村2号大型断层的阻渗性,在分析研究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现场水文地质补勘钻孔揭露的3煤层顶板砂岩和奥灰2个含水层稳定流抽水试验结果,初步分析了抽水试验相关数据,获得了奥灰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发现不同位置奥灰富水性存在较大差异性,认为3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与奥灰含水层无水力联系。基于兖州矿区内现场压渗试验所获取的断层阻渗性量化参数,建立了该断层阻渗地质模型,并进行了阻渗性类比计算,与抽水试验结果对比,进一步得出该断层具有良好的阻渗性。研究结果对研究区3煤层开采工作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断层 煤层顶板 砂岩含水层 奥灰含水层 抽水试验 地质模型
下载PDF
煤层地质条件的开采工艺性评价软件研制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小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35-239,共5页
在煤层地质条件的开采工艺性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了评价结构和指标量化方法,建立了煤层开采工艺性评价的模糊数学模型重点介绍了软件研制的基本思想和技术途径通过调查获取了大量矿井地质、开采资料,并采用该软件进行评价,初步获... 在煤层地质条件的开采工艺性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了评价结构和指标量化方法,建立了煤层开采工艺性评价的模糊数学模型重点介绍了软件研制的基本思想和技术途径通过调查获取了大量矿井地质、开采资料,并采用该软件进行评价,初步获得了现阶段我国缓倾斜、倾斜煤层开采工艺选择的客观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 地质条件 开采工艺性 综合评价 应用程序
下载PDF
缓倾斜煤层开采沉陷的三维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1
16
作者 仇圣华 吴志平 +2 位作者 程洪良 胡克峰 张志敏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6-68,72,共4页
根据某井田内煤层赋存状况及断层特征等,通过对小断层、厚度较小地层的归并,建立了区域三维地质概化模型,并进行三维有限元模拟计算分析,得出该区域内缓倾斜煤层开采后其地表变形值。
关键词 缓倾斜煤层 煤层开采 地表变形 地质概化模型 计算机模拟
下载PDF
基于相似材料模拟法的煤层开采对断层影响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科 《中国煤炭地质》 2022年第4期57-62,共6页
断层是一种影响煤矿安全开采的特殊地质构造,特别是在煤层开采过程中,由于开采扰动打破了地应力的平衡,形成的垮落带和导水裂缝带与同区域的断层相互影响作用,导致断层活化和导水裂缝带异常,普通的地勘手段难以预测其变化过程。鹤岗矿... 断层是一种影响煤矿安全开采的特殊地质构造,特别是在煤层开采过程中,由于开采扰动打破了地应力的平衡,形成的垮落带和导水裂缝带与同区域的断层相互影响作用,导致断层活化和导水裂缝带异常,普通的地勘手段难以预测其变化过程。鹤岗矿区地层构造复杂,煤层倾角变化大且开采方式为多层厚煤层联合开采,为了较为准确判别煤层开采对断层的影响,进而评估发生水害的危险程度,建立了工程地质模型,采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的方法模拟煤层开采,通过对应力变化和塑性破坏区发育的分析,最终判断9#煤和17#煤同时开采的情况下,产生的叠加异常导水裂缝带会使断层两盘岩层的天然平衡受到破坏,导致断层导水,威胁煤矿的安全生产,为煤矿防治水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煤层开采 相似材料模拟 地质模型
下载PDF
三维煤层模型的可视化研究与应用
18
作者 李新萍 郝多虎 +3 位作者 张国瑞 盛佳良 何泉 吕铁硬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1年第22期55-56,共2页
地质三维建模是数字煤矿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中三维煤层可视化模型以煤层底板等高线、钻孔数据为主要源数据,采用克里格插值方法,获得相关煤层的规则网格数据,生成DEM。在VS2005的MFC开发平台下,运用Direct3D组件进行煤层的三维模型... 地质三维建模是数字煤矿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中三维煤层可视化模型以煤层底板等高线、钻孔数据为主要源数据,采用克里格插值方法,获得相关煤层的规则网格数据,生成DEM。在VS2005的MFC开发平台下,运用Direct3D组件进行煤层的三维模型建立,并实现对煤层模型的放大、缩小、旋转、平移等操作,提高人们对井下构造的认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三维建模 煤层可视化模型 规则格网:DEM DIRECT 3D
下载PDF
基于煤层地质模型的采煤机绝对定姿定位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华同兴 邢存恩 任刚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8-51,共4页
针对目前采煤机定位定姿数据无法满足综采工作面生产过程中实用性、精确性的要求,根据采煤机与工作面煤层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提出了基于煤层地质模型的采煤机绝对定位定姿方法。首先利用工作面煤层地质数据,生成精确的煤层地质模型;然... 针对目前采煤机定位定姿数据无法满足综采工作面生产过程中实用性、精确性的要求,根据采煤机与工作面煤层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提出了基于煤层地质模型的采煤机绝对定位定姿方法。首先利用工作面煤层地质数据,生成精确的煤层地质模型;然后深入研究采煤机自主导航参数解算的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惯导系统的参考坐标系进行了调整;通过采煤机位姿数据和煤层地质数据相互融合,实现了采煤机的绝对定位定姿和对煤层地质数据感知,为采煤机滚筒实现自适应截割提供技术支撑;最后在山西某自动化工作面进行了工业性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绝对定姿定位 煤层地质模型 数据融合 滚筒自适应截割
下载PDF
基于双圆弧样条曲线的采煤机上滚筒割煤路径规划 被引量:4
20
作者 柴浩洛 邢存恩 华同兴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4-89,共6页
采煤机上滚筒常发生切割顶板岩层的现象,这不仅会缩短滚筒截齿寿命,还会降低采出率,因此必须对上滚筒割煤路径进行规划。而传统的采煤机割煤路径规划方法存在误差较大、无法适应地质条件的改变、算法复杂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 采煤机上滚筒常发生切割顶板岩层的现象,这不仅会缩短滚筒截齿寿命,还会降低采出率,因此必须对上滚筒割煤路径进行规划。而传统的采煤机割煤路径规划方法存在误差较大、无法适应地质条件的改变、算法复杂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圆弧样条曲线的采煤机上滚筒割煤路径规划方法。首先采集工作面钻孔、回风巷、运输巷及切眼等的数据建立三维煤层地质模型;然后根据煤壁空间坐标系对模型进行仿真切割,得到顶板控制点集合,以相邻两点为一组建立连续控制点坐标系,根据双圆弧基本结构求解圆弧半径及圆心坐标,根据圆弧参数得出相邻两控制点之间的路径,即上滚筒割煤路径;最后采用遗传算法分析顶板曲线与割煤路径之间的关系,建立煤岩适应度函数模型,经过选择、交叉、变异操作对割煤路径进行仿真优化,得到更为合理、精确度更高的割煤路径。仿真结果表明:通过遗传算法优化得到了较为光滑的割煤路径,其中上滚筒割煤路径与顶板误差范围为0.1839~0.3493m,上滚筒截割顶板岩层现象得到改善,表明优化路径有效地减少了切矸量,提高了采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上滚筒割煤路径 三维煤层地质模型 煤壁空间坐标系 双圆弧样条曲线 切矸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