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7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ree-dimensional Scattering of Obliquely Incident Plane SH Waves by an Alluvial Valley in a Layered Half-space
1
作者 Liang Jianwen Mei Xiongyi Ba Zhenni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13年第4期501-511,共11页
The indirect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IBEM) is used to study three-dimensional scattering of obliquely incident plane SH waves by an alluvial valley embedded in a layered half-space. The free-field response of the l... The indirect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IBEM) is used to study three-dimensional scattering of obliquely incident plane SH waves by an alluvial valley embedded in a layered half-space. The free-field response of the layered half-space is calculated by the direct stiffness method, and dynamic Green's functions of moving distributed loads acting on inclined lines in a layered half-space are calculated to simulate the scattering wave field. The presented method yields very accurate results since the three-dimensional dynamic stiffness matrix is exact and the moving distributed loads can act directly on the valley boundary without singularity. Numerical results and analyses are performed for amplification of obliquely incident plane SH waves around an alluvial valley in a uniform half-space and in single layer over half-spa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ree-dimensional responses are distinctly different from the two-dimensional responses, and the displacement amplitudes around alluvial valleys in a uniform haft-space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a layered half-sp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dimensional scattering Alluvial valley Plane SH waves Layered half-space obliquely incidence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oblique photogrammetry technique in geological 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decision management
2
作者 Min Tang Xi Mei +3 位作者 Yanna Li Chen Chen Xiuju Liu Heng Lu 《Earthquake Research Advances》 CSCD 2024年第3期34-41,共8页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oblique photography technique, it has been used more and more widely in the field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t can quickly obtain the three-dimensional(3D) real scene model of dan...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oblique photography technique, it has been used more and more widely in the field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t can quickly obtain the three-dimensional(3D) real scene model of dangerous mountainous areas under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nel while restoring the re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s much as possible. However, geological disaster areas are often accompanied by many adverse factors such as cliffs and dense vegetation.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flight line design of oblique photogrammetry, analyzed the multi-platform data fusion processing, studied the multi-period data dynamic evaluation technology and proposed the application methods of data acquisition, early warning, disaster assessment and decision management suitable for geological disaster identific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ctual cases, which will help geologists to plan and control geological work more scientifically and rationally,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and reduce the potential personnel safety hazards in the process of geological survey, to offer technical support to the application of oblique photogrammetry in geological disaster identification and decision making and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personal and property safety protection and later-stage geological disaster management in disaster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lique photography technique three-dimensional models Geological hazards Data integration Disaster assessment Decision management
下载PDF
A novel solution of rectangular composite laminates under oblique low-velocity impacts
3
作者 Yinxiao ZHANG Zheng GONG +1 位作者 Ernian PAN Chao ZHANG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CSCD 2024年第12期2165-2182,共18页
An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the responses of composite laminates under oblique low-velocity impacts is presented for a cross-ply,orthotropic,and rectangular plate under oblique low-velocity impacts.The plate is under s... An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the responses of composite laminates under oblique low-velocity impacts is presented for a cross-ply,orthotropic,and rectangular plate under oblique low-velocity impacts.The plate is under simply-supported edge conditions,and the dynamic displacement field is expressed in a mixed form by in-plane double Fourier series and cubic polynomials through the thickness as 12 variables for each layer.A system of modified Lagrange equations is derived with all interface constraints.The Hertz and Cattaneo-Mindlin theories are used to solve for the normal and tangential contact forces during the impacts.By further discretizing in the time domain,the oblique impact problem is solved iteratively.While the numerical results clearly show the influence of impact velocity,stacking sequence,mechanical parameters,and geometric parameters,the proposed analytical approach could serve a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laminate analysis and design when it is under low-velocity impa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 laminate analytical model oblique impact three-dimensional(3D)displacement field modified Lagrange equation
下载PDF
Architectural Model of a Dryland Gravel Braided River,based on 3D UAV Oblique Photogrammetric Data:A Case Study of West Dalongkou River in Eastern Xinjiang,China 被引量:1
4
作者 YIN Senlin ZHU Baiyu +5 位作者 GUO Haiping XU Zhenhua LI Xiaoshan WU Xiaojun CHEN Yukun JIANG Zhibi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期269-285,共17页
Three-dimensional 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oblique photogrammetric data were used to infer mountainous gravel braided river lithofacies,lithofacies associations and architectural elements.Hierarchical architecture ... Three-dimensional 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oblique photogrammetric data were used to infer mountainous gravel braided river lithofacies,lithofacies associations and architectural elements.Hierarchical architecture and lithofacies associations with detailed lithofacies characterizations were comprehensively described to document the architectural model,architectural element scale and gravel particle scale.(1)Nine lithofacies(i.e.,Gmm,Gcm,Gcc,Gci,Gcl,Ss,Sm,Fsm and Fl)were identified and classified as gravel,sand and fine matrix deposits.These are typical depositional features of a mountainous dryland gravel-braided river.(2)Three architectural elements were identified,including channel(CH),gravel bar(GB)and overbank(OB).CH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flow channel and abandoned channel,while GB consists of Central Gravel bar(CGB)and Margin Gravel bar(MGB).(3)The gravel bar is the key architectural element of the gravel braided river,with its geological attributes.The dimensions of GBs and their particles are various,but exhibit good relationships with each other.The grain size of GB decreases downstream,but the dimensions of GB do not.The bank erosion affects the GB dimensions,whereas channel incision and water flow velocity influence the grain size of GB.The conclusions can be applied to the dryland gravel braided river studies in tectonically active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dimensional UAV oblique photogrammetry gravel braided river architecture modern deposits West Dalongkou River
下载PDF
倾斜摄影技术在不动产权籍测量中的应用
5
作者 吴志明 《科学技术创新》 2025年第1期64-67,共4页
为了提升不动产权籍测量的精度与效率,本文介绍了倾斜摄影技术在特定研究区域的应用。内容涵盖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的外业数据采集、内业数据处理、数据质量检查等环节,并详细分析了该技术在测量中的应用效果。作者认为,倾斜摄影技术能... 为了提升不动产权籍测量的精度与效率,本文介绍了倾斜摄影技术在特定研究区域的应用。内容涵盖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的外业数据采集、内业数据处理、数据质量检查等环节,并详细分析了该技术在测量中的应用效果。作者认为,倾斜摄影技术能够全面捕捉地物信息,有效减少外业工作量。研究结果表明,倾斜摄影技术在不动产权籍测量中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显著的效率优势,为不动产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摄影技术 不动产 权籍 测量 应用
下载PDF
基于线性特征边界线的实景三维动态更新关键技术研究
6
作者 李佳佳 吴昊 朱理想 《山西建筑》 2025年第2期191-194,198,共5页
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是落实数字中国、平安中国、数字经济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新时期国家重要新型基础设施,是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十四五”以来,各地已经陆续开展了一定规模的实景三维建设项目,积累了不同尺度的实... 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是落实数字中国、平安中国、数字经济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新时期国家重要新型基础设施,是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十四五”以来,各地已经陆续开展了一定规模的实景三维建设项目,积累了不同尺度的实景三维底板数据。如何充分利用已有建设成果,且持续保障实景三维数据的时效性、可用性,已经成为下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针对实景三维数据的场景特征属性,提出一种线性特征边界线的实景三维动态更新和场景融合的方案。基于原有场景数据,将目标更新区域最邻近线性特征边界线作为实际更新范围,对其进行切割、拼接、调色、融合等处理,实现多期实景三维数据的无缝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景三维 动态更新 数据融合 倾斜摄影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房地一体测绘应用探讨
7
作者 陈磊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5年第1期40-42,共3页
文章结合房地一体测绘项目实例,对项目区进行了详细勘察,并针对测区特点申请了空域和使用四旋翼无人机搭载5镜头倾斜相机进行影像数据采集。结果表明,通过该技术成功获取了高质量的实景三维模型和真正射影像成果,地籍图采集入库工作顺... 文章结合房地一体测绘项目实例,对项目区进行了详细勘察,并针对测区特点申请了空域和使用四旋翼无人机搭载5镜头倾斜相机进行影像数据采集。结果表明,通过该技术成功获取了高质量的实景三维模型和真正射影像成果,地籍图采集入库工作顺利完成,并通过了软件质检。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房地一体测绘中表现出色,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保证了成果质量,为房地一体测绘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一体测绘 无人机 倾斜摄影 测量技术
下载PDF
面向水库型小流域的多源水利三维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胡金龙 胡宜娜 +2 位作者 钱进 朱海波 胡文斌 《水利信息化》 2024年第1期41-45,共5页
针对大型河道三维可视化建模中采用激光雷达、声呐等传感器获取水下地形建模方式操作复杂且成本较高的缺陷,在利用基础测绘成果构建实景地形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多源三维模型融合方法对月塘水库小流域进行实景建模。首先采用倾斜摄影三维... 针对大型河道三维可视化建模中采用激光雷达、声呐等传感器获取水下地形建模方式操作复杂且成本较高的缺陷,在利用基础测绘成果构建实景地形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多源三维模型融合方法对月塘水库小流域进行实景建模。首先采用倾斜摄影三维建模技术对重点水利工程进行实景建模,并利用专业建模软件对重要控制单元进行构件级建模;然后利用已有河道断面数据结合河流面状矢量数据,实现流域内胥浦河河道实景三维建模;最后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对多源实景模型进行微调与相互印证,实现月塘水库小流域多源三维模型精准融合构建。研究成果可为河道型水库的预报调度与洪水风险分析提供可视化模型基础与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景三维建模 多源模型融合 倾斜摄影 数据生态 水库型小流域
下载PDF
20°上臂倾斜位摄片法在肱骨外髁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曾晓辉 万玲玲 +3 位作者 曾群群 熊斌 吴欣乐 易申德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45-48,53,共5页
目的浅析20°上臂倾斜位摄片法在肱骨外髁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50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采用传统正位与20°上臂倾斜位摄片法,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并根据J... 目的浅析20°上臂倾斜位摄片法在肱骨外髁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50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采用传统正位与20°上臂倾斜位摄片法,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并根据Jakob分类法进行二次评估,测量不同体位X线正位平片中骨块内侧与外侧的移位距离。结果50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中,标准位摄片法的Jakob分型为:Ⅰ度29例、Ⅱ度17例、Ⅲ度4例;20°上臂倾斜位摄片法的Jakob分型为:Ⅰ度19例、Ⅱ度27例、Ⅲ度4例。经过测量可知,20°上臂倾斜位摄片法的异位距离大于标准位摄片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上臂倾斜位摄片法准确率高于标准位摄片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中,手术结果为金标准,45例结果正确,5例结果错误;20°上臂倾斜位摄片法灵敏度为97.73%、特异度为66.67%、准确度为94.00%。结论在肱骨外髁骨折中采用20°上臂倾斜位摄片法,能够快速显示患儿肱骨外髁骨折的骨块移位程度,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位摄片法 肱骨外髁骨折 儿童 准确性
下载PDF
基于倾斜三维模型与机载LiDAR点云的DEM快速更新
10
作者 徐花芝 张洪军 +3 位作者 张英增 肖傲 张艳峰 刘燕燕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16-119,共4页
随着倾斜摄影技术的发展和实景三维建设的不断推进,地形级实景三维地理场景对DEM现势性要求日益提高。为了解决传统方法更新DEM成本高、工作量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利用倾斜三维模型成果转换点云,融合两期DSM和DOM进行变化检测,替换已有... 随着倾斜摄影技术的发展和实景三维建设的不断推进,地形级实景三维地理场景对DEM现势性要求日益提高。为了解决传统方法更新DEM成本高、工作量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利用倾斜三维模型成果转换点云,融合两期DSM和DOM进行变化检测,替换已有机载LiDAR点云,快速更新DEM的方法,并通过项目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极大地节约了生产成本,为DEM更新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摄影 三维模型 密集匹配点云 精度高 DEM更新
下载PDF
倾斜摄影三维模型中水域空洞的自动识别与修复
11
作者 车德福 陈峰 +2 位作者 马保东 李宗辉 钟壬清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6-480,共5页
水域具有独特的光学反射特性,在倾斜摄影测量数据生成的模型中易导致空洞产生。为保证三维模型的完整性和显示效果,需要对水域空洞进行识别与修复。由于倾斜摄影模型内部存在大量独立的几何体,采用常规的三角网拓扑关系提取水域空洞轮... 水域具有独特的光学反射特性,在倾斜摄影测量数据生成的模型中易导致空洞产生。为保证三维模型的完整性和显示效果,需要对水域空洞进行识别与修复。由于倾斜摄影模型内部存在大量独立的几何体,采用常规的三角网拓扑关系提取水域空洞轮廓线时会提取出所有几何体的边界轮廓线,导致无法准确识别水域空洞边界。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坐标转换和图像边缘检测获取水域空洞轮廓线的新方法:首先,根据OSGB模型中Z轴方向上是否存在三维点绘制水域空洞二值图,并对二值图像进行边缘检测获取水域空洞的二维轮廓线;再通过坐标转换获取水域空洞的三维轮廓线,对三维轮廓线进行约束构网、纹理映射,得到水域空洞的几何体并将绘制的水域几何体切割融合到不同的模型文件;最终实现水域空洞轮廓的自动识别以及水域空洞的自动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摄影 边缘检测 轮廓线抽稀 二三维坐标转换 空洞修复
下载PDF
基于倾斜摄影的多回输电线路实景三维模型构建系统设计
12
作者 姚磊 张雷 +2 位作者 迟兴江 赵留学 戴润东 《电子设计工程》 2024年第15期35-40,共6页
为了使改进多回输电线路三维模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该文将倾斜摄影技术引入多回输电线路实景三维模型构建系统中,提升数据获取的精准性。硬件方面,微处理器作为指令核心处理结构,负责读取并解析指令;设计多回输电线路数据采集模块和EP3S... 为了使改进多回输电线路三维模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该文将倾斜摄影技术引入多回输电线路实景三维模型构建系统中,提升数据获取的精准性。硬件方面,微处理器作为指令核心处理结构,负责读取并解析指令;设计多回输电线路数据采集模块和EP3SE110F1152C4数据存储器,并利用数据存储器对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多项数据进行存储;软件方面,借助倾斜摄影技术,获取多回输电线路数据,并计算其对应的比例尺和航高,再对获取的数据进行优化,消除数据中的误差,并对其进行配准处理和特征匹配以及纹理映射和归一化处理,由此完成对多回输电线路实景三维模型的构建。经过实验验证,和以往的多回输电线路实景三维模型构建系统相比,设计的基于倾斜摄影的多回输电线路实景三维模型构建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模型构建完整度为95.6%,构建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摄影 多回输电线路 实景三维模型 特征匹配
下载PDF
BIM+无人机在钢结构运维阶段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李高锋 刘晓鹏 +2 位作者 陈震震 张雷 陈红杰 《智能城市》 2024年第11期4-7,共4页
文章探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与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在钢结构运维阶段变形监测中的应用,主要步骤包括BIM建模与参照基点的选取、无人机倾斜摄影参数设定、外业飞行、内业数据处理、点云模型与BIM模型综合应用等。结果表明,结合BIM建模... 文章探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与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在钢结构运维阶段变形监测中的应用,主要步骤包括BIM建模与参照基点的选取、无人机倾斜摄影参数设定、外业飞行、内业数据处理、点云模型与BIM模型综合应用等。结果表明,结合BIM建模与无人机倾斜摄影能够有效监测钢结构变形,提供精确、高效的监测数据;比对无人机获取的点云模型与BIM模型,可以及时发现建筑物的异常变形和安全隐患;该技术有助于总结钢结构的温度应变规律,实现智能变形诊断与预警,为钢结构变形及安全监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和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无人机倾斜摄影 钢结构 变形监测
下载PDF
基于倾斜摄影的混凝土3D打印成型精度分析与预测
14
作者 张学辉 赵双双 +2 位作者 陈雄姿 安军海 郑书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356-3365,共10页
混凝土3D打印技术是一项新型的增材制造技术,为了实现采用混凝土3D打印技术来快速打印高质量的成型构件,综合利用迭代最近点(iterative closest point,ICP)算法和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来分析3D打印构件的整体偏差、局部边界偏差和圆弧角半径... 混凝土3D打印技术是一项新型的增材制造技术,为了实现采用混凝土3D打印技术来快速打印高质量的成型构件,综合利用迭代最近点(iterative closest point,ICP)算法和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来分析3D打印构件的整体偏差、局部边界偏差和圆弧角半径,并根据整体偏差和边界偏差对成型精度及可建造性进行研究,最后利用边界偏差和圆弧角半径对打印模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混凝土3D打印配合比为水泥∶砂∶粉煤灰∶减水剂∶混凝剂∶水=1∶1.12∶0.09∶0.004∶0.006∶0.32,打印速度V_(d)为45 mm/s,最佳挤出速度V_(j)为138 mm/s时构件成型精度最高;对倾斜摄影模型拟合对齐,并对其具体位置偏差标注色谱图,可知混凝土3D打印构件在第4层时压缩变形较大,可建造性较低;利用预测模型与混凝土3D打印实体构件进行拟合,可知预测模型与基准模型相比误差约1 mm,验证了所提方法及预测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3D打印 倾斜摄影 迭代最近点(ICP)算法 预测模型 成型精度
下载PDF
无人机倾斜摄影在钢结构安全监测中的应用综述
15
作者 李高锋 陈红杰 《价值工程》 2024年第30期166-168,共3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业的蓬勃发展,钢结构作为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以其高效、全面、准确的特点,为钢结构安全监测提供了一种创新手段。本研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业的蓬勃发展,钢结构作为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以其高效、全面、准确的特点,为钢结构安全监测提供了一种创新手段。本研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从业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有助于推动钢结构安全监测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倾斜摄影 钢结构 安全监测
下载PDF
基于Pix4Dmapper软件的大疆Phantom4 RTK正射影像图精度分析
16
作者 王立伟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4年第4期177-179,共3页
针对无人机正射影像图精度分析,提出一种基于Pix4Dmapper软件的大疆Phantom4 RTK正射影像图精度分析方法。该方法以大疆精灵4 RTK为例,利用Pix4Dmapper软件对其飞行的照片数据进行解算,针对同一作业区域比较了3D倾斜摄影飞行模式和2D正... 针对无人机正射影像图精度分析,提出一种基于Pix4Dmapper软件的大疆Phantom4 RTK正射影像图精度分析方法。该方法以大疆精灵4 RTK为例,利用Pix4Dmapper软件对其飞行的照片数据进行解算,针对同一作业区域比较了3D倾斜摄影飞行模式和2D正射飞行模式所产生的正射影像在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上的差异;分析了低空飞行模式下,采用像控点参与解算对成果精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hantom4 RTK在低空2D正射影像飞行模式下可以达到免像控生产正射影像图和地形图的要求,为无人机正射影像图精度分析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精度分析 倾斜摄影 正射影像 像控点
下载PDF
面向智慧城市的数字孪生实景三维建模方法研究
17
作者 王明爽 卢廷军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4年第8期89-92,96,共5页
以某市的实景三维建模项目为例,研究探讨了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构建实景三维模型的方法。通过使用飞马V10搭载D-OP4000倾斜模块,获取项目区的影像数据作为数据源,借助Context Capture和DP-Modeler等倾斜摄影后处理软件系统,进行实景... 以某市的实景三维建模项目为例,研究探讨了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构建实景三维模型的方法。通过使用飞马V10搭载D-OP4000倾斜模块,获取项目区的影像数据作为数据源,借助Context Capture和DP-Modeler等倾斜摄影后处理软件系统,进行实景三维的构建,并按照行业现行标准对所构建的实景三维模型进行质检和评估。结果表明,构建的实景三维模型达到了所需的精准度,有效地提升了数字孪生城市数字化建设的效率,为智慧城市动态景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智慧城市 实景三维 无人机 倾斜摄影
下载PDF
基于参数自适应CNN的倾斜摄影影像融合方法
18
作者 刘明众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39-44,共6页
针对目前遥感影像融合的精度较差的问题,搭建一种基于参数自适应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倾斜摄影影像融合方法。首先,搭建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影像融合模型。然后,引入通道相似度注意力,以实现网络特征的自适应学习。结果表明,所提... 针对目前遥感影像融合的精度较差的问题,搭建一种基于参数自适应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倾斜摄影影像融合方法。首先,搭建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影像融合模型。然后,引入通道相似度注意力,以实现网络特征的自适应学习。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空间相关系数方面的表现较好,指标为0.758,通用影像质量为0.57。此外,算法的影像失真较少,峰值信噪比为23.75 dB。在Pavia Center数据集中,所提算法展示出较好的空间细节信息保持能力、影像融合精度、匹配效果以及影像融合效果。在CAVE数据集上也具有较好的影像融合效果,相关系数最大,为0.997,光谱角反射和相对全局合成误差分别为4.440和2.617。实验结果证明,所提模型在影像融合方面具有较好的细节信息保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融合 卷积神经网络 自适应 倾斜摄影 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城市二三维基础地理信息快速更新方法研究
19
作者 杨崴 冯阳 《城市勘测》 2024年第1期80-83,共4页
为了满足城市基础地理数据更新的需求,本文提出了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城市二三维基础地理信息快速更新方法。实例表明,该方法可实现城市正射影像、三维模型和1∶500地形图的快速更新,成果精度均满足规范要求,相比传统的全站仪数字化测... 为了满足城市基础地理数据更新的需求,本文提出了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城市二三维基础地理信息快速更新方法。实例表明,该方法可实现城市正射影像、三维模型和1∶500地形图的快速更新,成果精度均满足规范要求,相比传统的全站仪数字化测图和全域无人机航拍,具有更快的生产速度和更优的生产效率,并且节省大量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地理信息更新 无人机 倾斜摄影 格网管理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广西桉树冠层碳储量计量模型构建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赞 王勇军 +3 位作者 王建琦 许玉兰 丘鑫琪 万喜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4,共7页
森林碳储量计量是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技术环节之一。目前常规的森林碳储量计量方法仍然主要采用传统的林业样地调查法,存在效率低、人力物力成本高,且对森林冠层数据的测定精度不高等问题。以... 森林碳储量计量是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技术环节之一。目前常规的森林碳储量计量方法仍然主要采用传统的林业样地调查法,存在效率低、人力物力成本高,且对森林冠层数据的测定精度不高等问题。以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广西桉树冠层碳储量计量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参考林业部门和各地的相关标准,采用实验对比和数理统计方法构建基于广西桉树冠层体积(V)推算其冠层碳储量(T)的计量模型。实验验证和回归分析方法测定该模型的拟合优度R^(2)达到0.889 6。该模型可为广西桉树林碳储量的调查工作,以及其他树种的碳储量计量模型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计量 桉树冠层 无人机遥感 倾斜摄影 碳汇建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