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0篇文章
< 1 2 1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彩陶艺术制品经济价值及产业化发展探析
1
作者 周颐 周威 《商业经济》 2024年第6期4-6,46,共4页
以彩陶艺术制品的文化性、地域性为前提,以泥料和技艺为基础,实现黑龙江彩陶艺术制品文化与审美及其经济价值研究目的。采用审美性与经济性结合研究方法,考察彩陶艺术制品的审美性、实用性和多元文化性。从彩陶艺术制品经济价值出发,重... 以彩陶艺术制品的文化性、地域性为前提,以泥料和技艺为基础,实现黑龙江彩陶艺术制品文化与审美及其经济价值研究目的。采用审美性与经济性结合研究方法,考察彩陶艺术制品的审美性、实用性和多元文化性。从彩陶艺术制品经济价值出发,重点剖析彩陶艺术制品的商品性质,解析彩陶艺术制品价值决定其经济效益的源泉,从经济视域为彩陶艺术制品发展定位,明确提出其产业化生产的研究结果;阐述黑龙江彩陶艺术制品产业化路径和产业化发展目标,探究彩陶艺术制品的品牌形象塑造、品牌建设和多渠道销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陶艺术 文化 审美 经济价值
下载PDF
试论我国漆陶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2
作者 张晶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4年第1期87-92,共6页
我国当代漆陶的前身可追溯至肇始于新石器时期的陶胎漆器。陶胎漆器虽然出现较早,但发展并不顺利,呈现出阶段性不连续的特征,追究其根本原因是受到胎体与漆层结合度等问题的制约,不利于长久保存,导致其应用范围受限。本文试图从分析传... 我国当代漆陶的前身可追溯至肇始于新石器时期的陶胎漆器。陶胎漆器虽然出现较早,但发展并不顺利,呈现出阶段性不连续的特征,追究其根本原因是受到胎体与漆层结合度等问题的制约,不利于长久保存,导致其应用范围受限。本文试图从分析传统陶胎漆器的优势和存在问题入手,探讨新时代漆陶工艺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当今,在先进设计理念的指引下,综合发挥漆和陶工艺所长,规避古代陶胎漆器的弊端,漆陶工艺必将在广阔的领域中大放异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胎漆器 漆陶工艺 传承与发展
下载PDF
城固饶家营“张骞墓”札记二则
3
作者 刘瑞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84,共5页
城固饶家营“张骞墓”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1938年经西北联合大学“修理”后得到更好保护。在收集、整理新发现档案资料、原始资料后,认为现在将当时对该墓所做的工作通称“发掘”,不符合当时的目的、经过,以及当事人、当时人记述。对... 城固饶家营“张骞墓”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1938年经西北联合大学“修理”后得到更好保护。在收集、整理新发现档案资料、原始资料后,认为现在将当时对该墓所做的工作通称“发掘”,不符合当时的目的、经过,以及当事人、当时人记述。对墓中出土“封泥”的性质,应以陈直先生“决不可目为泥封”为正,当回归何士骥先生“字纹陶片”的命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骞墓 修理 字纹陶片
下载PDF
艺术考古视角下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分期
4
作者 陈继玲 陈胜前 《文物春秋》 2024年第3期3-17,共15页
艺术考古依据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展开研究,在分期研究上可以形成不同于考古类型学的新的认识。从该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彩陶材料,根据其彩陶纹饰的先后发展序列以及纹饰风格的发展规律,可以重建半坡类型的发展阶段(将姜... 艺术考古依据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展开研究,在分期研究上可以形成不同于考古类型学的新的认识。从该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彩陶材料,根据其彩陶纹饰的先后发展序列以及纹饰风格的发展规律,可以重建半坡类型的发展阶段(将姜寨一期的文化特征视为半坡类型的开始),并由此揭示仰韶文化早期各个阶段的文化特征。艺术考古方法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手段,更关注艺术图像和风格的变化及其关联因素,有助于深入理解史前社会的性质和文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考古 彩陶纹饰 半坡类型 仰韶文化 文化分期
下载PDF
基于叙事美学取向的宜兴均陶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5
作者 杨武生 刘溧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96,共8页
文创产品设计已经成为近年来人们传播传统文化的主要方式,均陶文创产品是均陶手工技艺与吴越文化的融合体现,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占有较大比重。均陶文创产品设计结合叙事美学以镶片成型、堆花制作、釉料制备制作技艺为根源,传承推广... 文创产品设计已经成为近年来人们传播传统文化的主要方式,均陶文创产品是均陶手工技艺与吴越文化的融合体现,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占有较大比重。均陶文创产品设计结合叙事美学以镶片成型、堆花制作、釉料制备制作技艺为根源,传承推广吴越文化。基于叙事美学取向的研究,在均陶文创产品设计领域,通过叙事结构、民俗语言、创新行为三个方面对均陶的叙事美学来源和均陶文创产品设计方法进行分析,探索叙事美学在均陶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互联网+背景下均陶文创产品设计方向,结合造型、功能、品牌形象来探索均陶文创产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兴均陶 叙事语言 文创产品 审美价值
下载PDF
彩陶文化视角下的早期中国设计文化研究
6
作者 宗立成 王娜娜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4年第3期69-77,共9页
早期中国是现代中国艺术文化的重要基础和源头,形成了丰富、庞大的文化体系。通过对早期中国、设计文化、设计文明等相关概念、研究内容的分析和整理,了解早期中国设计文化研究现状与进展,提出设计文化研究基本模式,结合彩陶文化视角进... 早期中国是现代中国艺术文化的重要基础和源头,形成了丰富、庞大的文化体系。通过对早期中国、设计文化、设计文明等相关概念、研究内容的分析和整理,了解早期中国设计文化研究现状与进展,提出设计文化研究基本模式,结合彩陶文化视角进行早期中国设计文化研究。彩陶文化是早期中国手工业文化的伟大成就,也是早期中国设计文化的代表。彩陶设计文化集中反映了史前先民的思维进化、意象表达、部族文化和审美意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 设计文化 设计文明 彩陶
下载PDF
在传统与现代的“新石器”中“生长”——吴昊宇陶瓷艺术解读
7
作者 白明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4年第2期38-39,共2页
本文深入解读了吴昊宇的陶瓷艺术作品,特别是他的“新石器”系列,展现了他将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造材料融合的创新手法。他巧妙地结合了白色石头与柔软纸张,创造出既坚硬又柔软、易损又恒定的作品,模糊了材料界限,提升了观众的视觉与... 本文深入解读了吴昊宇的陶瓷艺术作品,特别是他的“新石器”系列,展现了他将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造材料融合的创新手法。他巧妙地结合了白色石头与柔软纸张,创造出既坚硬又柔软、易损又恒定的作品,模糊了材料界限,提升了观众的视觉与情感体验。他在“新石器”中寻找到了一种连接现代与古老文化记忆的路径,通过陶瓷这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材料,探讨人类使用工具的历史与文化意义。吴昊宇的“生长”系列与“破立”系列作品展示了更加自由与野性的创作风格,反映了艺术家对传统陶瓷技艺的深刻理解与创新。他的日用器物六堡茶器作品,不仅体现了他对形态的精妙掌握,也展示了他将传统与现代元素融合的独特视角,为中国陶艺界带来了新的气息与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融合 传统与现代 陶瓷艺术创新 日用器物设计
下载PDF
大河村彩陶图纹符号重构设计方法探究
8
作者 胡艳珍 何梦欣 《绿色包装》 2024年第5期175-179,共5页
图纹符号带有鲜明的特点,给人带来更直观、更立体的感受;在视觉传播中可通过它大量减少人们的语言障碍。本文对大河村仰韶时期彩陶图纹符号的单体元素、复合元素、色彩元素这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解构与分析,通过对其造型的提取、语义的... 图纹符号带有鲜明的特点,给人带来更直观、更立体的感受;在视觉传播中可通过它大量减少人们的语言障碍。本文对大河村仰韶时期彩陶图纹符号的单体元素、复合元素、色彩元素这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解构与分析,通过对其造型的提取、语义的凝练、色彩面积占比的分析,挖掘其蕴藏的符号性、精神性、象征性等特征,进而探究了其图纹符号的重构设计路径以及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河村 彩陶 图纹符号 重构设计 包装设计
下载PDF
考古受热石英释光发光光谱性质及其测年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汪椿鑫 范安川 +2 位作者 李波 闫子晗 张小雷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2,共13页
释光测年技术在解决考古低温受热材料的年代问题中已趋于成熟,而在考古高温受热材料的释光测年研究中仍颇具挑战。以凌家滩遗址出土陶器中提取的考古高温受热石英(约950℃)为例,探究此类石英的释光发光光谱特征与释光性质,旨在探讨不同... 释光测年技术在解决考古低温受热材料的年代问题中已趋于成熟,而在考古高温受热材料的释光测年研究中仍颇具挑战。以凌家滩遗址出土陶器中提取的考古高温受热石英(约950℃)为例,探究此类石英的释光发光光谱特征与释光性质,旨在探讨不同波段的热释光信号在释光测年中的可行性。基于Ris?DA-20型释光测年仪器联用Andor光谱仪、电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相机的释光发光光谱平台,结合对不同波段敏感的光电倍增管与自定义滤光片组合,对比了热释光(Thermoluminescence,TL)、等温热释光(Isothermal Thermoluminescence,ITL)、光释光(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OSL)测年方法在此类考古高温受热材料中的应用。光谱结果表明:考古高温受热石英具有显著的620 nm左右的红光热释光发光(Red TL),与375℃ TL峰紧密相关,且375℃ Red TL具有光不敏感特征。多波段热释光、多波段等温热释光、常规光释光测年结果均与已知的碳-14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利用不同波段的释光信号开展考古高温受热材料年代学研究具有潜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 陶器 热释光 光谱 年代学
下载PDF
面向数字人文的出土陶器器形知识匹配方法与应用研究
10
作者 韩牧哲 高劲松 +1 位作者 李钰 付家炜 《情报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94,共19页
出土陶器作为考古学文化的重要标识物,对其进行知识揭示和有效利用,对于展现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脉络、承载社会记忆、构建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着眼于考古文化研究中的现实问题,本文提出出土陶器器形的知识匹配方法,对促进相关领域知... 出土陶器作为考古学文化的重要标识物,对其进行知识揭示和有效利用,对于展现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脉络、承载社会记忆、构建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着眼于考古文化研究中的现实问题,本文提出出土陶器器形的知识匹配方法,对促进相关领域知识重用和共享、解决人文学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信息冗余和知识迷航等问题均有重要作用。首先,本文通过对出土陶器与考古学文化的关联路径的分析,明确了针对出土陶器器形的知识匹配方法在替代传统人文研究中的隐性知识关联环节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其次,通过知识结构解析和知识向量表示,展示了针对出土陶器器形进行知识组织的方式和效果;针对陶器器形,从属种和整部两种维度分别提出不同的相似度计算方法,以及对陶器器形知识匹配程度进行量化评分的具体方法。最后,以从察吾呼遗址、焉不拉克遗址和莫呼查汗遗址中抽选的20座墓葬的出土陶器器形数据为例,验证上述方法在史前文化分期研究问题上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20个目标墓葬的分期结果与考古学界综合出土陶器类型和墓葬形制得出的矫正分期结果的吻合度达84.21%,这充分证明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知识匹配 关联路径 出土陶器
下载PDF
基于智能技术的坭兴陶文创产品包装设计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作好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2-459,共8页
目的使钦州坭兴陶文创产品包装在智能化发展过程中更具时代性特点,突破传统包装信息传达的局限性和间接性,利于消费群体便利地获取信息,进而做出该研究。方法通过对AI、AR、VR等智能技术的实现原理、技术特点和现实基础进行分析,归纳坭... 目的使钦州坭兴陶文创产品包装在智能化发展过程中更具时代性特点,突破传统包装信息传达的局限性和间接性,利于消费群体便利地获取信息,进而做出该研究。方法通过对AI、AR、VR等智能技术的实现原理、技术特点和现实基础进行分析,归纳坭兴陶文创产品智能包装的设计应用策略,进而结合实际设计案例探索坭兴陶文创产品智能包装设计的多维展示方法和互动设计方式。结果构建了坭兴陶文创产品包装通过AI、AR、VR等智能展示方法实现产品和消费者间智能交互和包装信息多维展示的方法。结论通过智能技术介入坭兴陶文创产品包装可以提供额外的设计增值服务,有利于坭兴陶文创产品包装的动态互动性、人文趣味性,以及消费服务个性化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技术 坭兴陶 文创产品 智能包装
下载PDF
文旅融合背景下坭兴陶文化与数字文创的融合设计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玮玮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0-471,共12页
目的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把握旅游业和文化经济快速发展的契机,凝练坭兴陶文化视觉符号,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将非遗文化和数字图像技术融合,产出具有传承价值和创新性的数字文创产品。方法 以坭兴陶文化为切入点,剖析坭兴陶文化的发展... 目的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把握旅游业和文化经济快速发展的契机,凝练坭兴陶文化视觉符号,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将非遗文化和数字图像技术融合,产出具有传承价值和创新性的数字文创产品。方法 以坭兴陶文化为切入点,剖析坭兴陶文化的发展现状、文化特征、消费者需求的人文情怀,梳理数字文创的传播模式、媒介特征、文化符号转化等设计问题,探究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创产品的意义价值,提出将坭兴陶文化元素与数字文创产品融合设计的方法手段。结论 坭兴陶文化与数字文创融合的新方法、新思路,是传承坭兴陶非遗文化、提升产品文化内涵的新途径,丰富了旅游纪念品、文创产品的形式与内容,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创造性转化都是一个全新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坭兴陶文化 数字文创 融合设计
下载PDF
广西横州杨村红陶工艺调查
13
作者 唐铭阳 汪常明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30-36,共7页
通过对横州市峦城镇杨村红陶工艺的调查,发现其原料以横州本地陶土为主,高岭土为辅进行配置,胎料具有高铁高钾的特点;制作工艺以手工轮制为主,辅以泥条盘筑等方法;烧制窑炉在引进电窑、气窑的同时,还保留了独特的传统龙窑;产品以制作大... 通过对横州市峦城镇杨村红陶工艺的调查,发现其原料以横州本地陶土为主,高岭土为辅进行配置,胎料具有高铁高钾的特点;制作工艺以手工轮制为主,辅以泥条盘筑等方法;烧制窑炉在引进电窑、气窑的同时,还保留了独特的传统龙窑;产品以制作大型的红陶器物见长,所生产的特色器物有酒熬、金坛、平底罐等。历史上的杨村可能在广西窑业技术交流与传播中发挥了特殊贡献,钦州和宾阳邹圩两地制陶技术的源头都有线索指向杨村。整体而言,杨村红陶的工艺、炉窑和产品都极具特色,其背后丰富的历史、文化、科学等价值值得进一步挖掘与整理,以便更好地助力当地非遗的传承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宁红陶 横州杨村 传统制陶
下载PDF
黎陶包装的主题性设计创新研究
14
作者 王厚涵 覃京燕 赫云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85-394,共10页
目的立足“道器”造物思想探究黎陶包装的主题性设计逻辑和方法,并拓展包装设计要素的主题性深化导向。方法通过梳理原始黎陶技艺以探究其困境,进而结合黎族原生文化和图纹提炼出可对接现代生活语境的主题类型,并采用事件化方法细化主... 目的立足“道器”造物思想探究黎陶包装的主题性设计逻辑和方法,并拓展包装设计要素的主题性深化导向。方法通过梳理原始黎陶技艺以探究其困境,进而结合黎族原生文化和图纹提炼出可对接现代生活语境的主题类型,并采用事件化方法细化主题属性,使其转为设计因素以便设定主题包装的体验与功能,从而得出可实践的黎陶包装主题性设计方案,由此针对包装设计要素进行主题性深化探究。结果基于黎族原生文化和图纹提炼出福寿、多子、婚恋、丰饶、平安的主题,并将“道器”作为设计理念以引申出黎陶包装的主题性设计逻辑导图,进而开发出将主题事件化的黎陶包装设计方法,并基于主题深化造型、结构、视觉、材料的包装设计要素,配以黎陶包装概念设计效果图呈现。结论当前黎陶包装设计过于秉持“原始”属性,造成黎陶本体和外包装在设计层面被忽视,导致黎陶在工艺技法、设计逻辑、包装理念上出现故步自封的现象。因此提出黎陶包装的主题性设计逻辑与方法以带动包装设计的系统性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陶 包装设计 黎锦图纹 主题 创新
下载PDF
数智技术介入下的紫砂器形态再设计
15
作者 王欣 张雨航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2-97,I0003,共7页
本文探讨了数字智能技术在紫砂器设计和制作中的融合及其对传统手工艺和文化传承的影响。强调了这些技术在适应现代市场需求、提升设计创新与效率方面的重要性。同时,探讨了如何在保持传统工艺精粹的同时,融入现代技术。最后通过实践案... 本文探讨了数字智能技术在紫砂器设计和制作中的融合及其对传统手工艺和文化传承的影响。强调了这些技术在适应现代市场需求、提升设计创新与效率方面的重要性。同时,探讨了如何在保持传统工艺精粹的同时,融入现代技术。最后通过实践案例,分析了数智技术在紫砂器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它与传统手工艺之间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技术 紫砂器 设计创新
下载PDF
中国新疆地区考古陶片的古地球磁场强度研究
16
作者 李能韬 周庭红 黄宝春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3-512,共10页
使用改进的Thellier-Thellier双加热方法,对来自新疆昌吉、喀什以及塔什库尔干等地的考古陶片样品进行系统的古地球磁场强度实验和岩石磁学实验。结果显示,部分样品携带稳定的原生剩磁,从中获得约1000BC至约1200AD之间的地球磁场强度数... 使用改进的Thellier-Thellier双加热方法,对来自新疆昌吉、喀什以及塔什库尔干等地的考古陶片样品进行系统的古地球磁场强度实验和岩石磁学实验。结果显示,部分样品携带稳定的原生剩磁,从中获得约1000BC至约1200AD之间的地球磁场强度数据。经过各项检验和校正后,得到约5×10^(22)~11×10^(22) Am^(2)的虚轴向偶极矩(VADM)数据,与同时期中国其他地区的VADM数据大致处于同一区间,但是变化幅度较大,与全球地磁场模型SHAWQ2k存在不一致之处。将所得数据与约800AD的中东地区古地球磁场强度峰值以及约200AD的东亚地区古地球磁场强度峰值进行比较,拟合结果表明,中国新疆地区可能在约540AD时存在一个古地球磁场强度高峰,达峰时间介于东亚地区与中东地区之间。这一结果与非偶极子场的西向漂移特征相符,进一步说明该古地球磁场强度高峰可能与地球外核结构的演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球磁场强度 岩石磁学 新疆地区 考古陶片
下载PDF
泾渭秦墓出土战国时期彩绘陶器绘彩工艺分析
17
作者 冯圆媛 王欣亚 +4 位作者 曹龙 杨武站 张尚欣 王展 凌雪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3-128,共6页
泾渭秦墓战国中期至晚期早段墓葬中出土了一批彩绘陶器,是研究秦人绘彩工艺的重要实物资料。本文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及激光拉曼光谱仪对其微观形貌和颜料组成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白、黑色颜料分别为... 泾渭秦墓战国中期至晚期早段墓葬中出土了一批彩绘陶器,是研究秦人绘彩工艺的重要实物资料。本文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及激光拉曼光谱仪对其微观形貌和颜料组成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白、黑色颜料分别为赤铁矿、高岭土及炭黑,绘彩工具为毛刷等软质工具,这批彩绘陶器绘彩工艺较为粗糙,推测为民间作坊所制。但较纯高岭土作为白色颜料的发现,反映了秦人对颜料的认知和使用有一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泾渭秦墓 战国时期 彩绘陶器 绘彩工艺
下载PDF
化土为器——喀什土陶文化生产中的情感物化与物的情感化
18
作者 梁媛 张玲玲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0-196,共7页
“因土而生、因土而名”的喀什土陶在南疆地区传承多年。作为喀什文化的一张名片,它融汇了民族文化与地方文化内涵,以超越“物质”本身的力量延续和发展。作为土陶文化塑造者和持有者的土陶艺人,是地方性文化的知识主体,是陶物生产、文... “因土而生、因土而名”的喀什土陶在南疆地区传承多年。作为喀什文化的一张名片,它融汇了民族文化与地方文化内涵,以超越“物质”本身的力量延续和发展。作为土陶文化塑造者和持有者的土陶艺人,是地方性文化的知识主体,是陶物生产、文化生产、艺术生产和情感生产的内生性力量。在艺术人类学的理论范式下,推动土陶从“土”到“陶”、从客观之物到主观之物的转变,至少有三点需要被考虑:一是物的技术建构;二是情感附着;三是文化生产。技术建构是“化土为器”的基础;文化化(culturalization)与情感化(emotionalization)作为物质文化质变的催化剂作用于陶物的生产;而文化生产是推动“自然物”向“人造物”转变的文化过程。在这其中,土陶艺人的情绪、情感、经验和文化认知被不断挖掘并与陶土粘合,使情感具象化、陶泥情感化。同时,土陶文化在人与物的互动中被生产、被表达、被重塑,喀什土陶也因而成为情感的“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人类学 文化生产 手工艺实践 喀什土陶 物化与情感化
下载PDF
明清时期“陶厂”新考——兼论明洪武三十五年前后官用瓷器窑厂性质差异认知轨迹 被引量:1
19
作者 余金保 《文物季刊》 2024年第1期148-156,共9页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结合景德镇地区陶瓷考古调查和发掘出土资料,本文先是对明清时期“陶厂”一词缘起及其含义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其次,在前人有关明代御器厂研究成果基础上,将明清两代人所持明洪武三十五年前后景德镇官用瓷器窑厂性质...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结合景德镇地区陶瓷考古调查和发掘出土资料,本文先是对明清时期“陶厂”一词缘起及其含义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其次,在前人有关明代御器厂研究成果基础上,将明清两代人所持明洪武三十五年前后景德镇官用瓷器窑厂性质差异认知轨迹分为三个阶段,继而对每个阶段各方所持观点的主要依据进行了详细考述。就目前掌握资料来看,明嘉靖万历时期官方所持观点较为可信,其很有可能是以明永乐时期所诞生空间相对封闭且独立的官用瓷器生产建筑设施来作为明洪武三十五年前后景德镇官用瓷器窑厂性质差异变化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官用瓷器 陶厂 御器厂 窑厂性质
下载PDF
手工技艺非遗的文旅转向:从“过程真实”到“象征真实”——以建水紫陶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雨航 《红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9-42,56,共5页
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作为一个地方的活化遗产,因其生产性保护的开展而具有天然的文旅转化价值。紫陶承载建水千年的地方文脉,但在近年的文旅融合实践中,存在浅层利用、表层开发的困境。文章借“舞台真实”理论探究以建水紫陶为例的传统... 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作为一个地方的活化遗产,因其生产性保护的开展而具有天然的文旅转化价值。紫陶承载建水千年的地方文脉,但在近年的文旅融合实践中,存在浅层利用、表层开发的困境。文章借“舞台真实”理论探究以建水紫陶为例的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在新时代文旅语境中的转向可能,强调在注重物质性与非物质性协调统一基础上,深入挖掘文化符号,审美性地呈现技艺造物的动态过程,提升手工技艺的可参观性,创新文化表征形式。通过从“过程真实”到“象征真实”的转变,推动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在文旅融合视域下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 手工技艺类非遗 舞台真实 建水紫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