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rveillance of emerging SARS-CoV-2 variants by nanopore technology-based genome sequencing 被引量:1
1
作者 J.I.Abeynayake G.P.Chathuranga +1 位作者 M.A.Y.Fernando M.K.Sahoo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23年第7期313-320,共8页
Objective:To surveill emerging variants by nanopore technology-based genome sequencing in different COVID-19 waves in Sri Lanka and to examine the association with the sample characteristics,and vaccination status.Met... Objective:To surveill emerging variants by nanopore technology-based genome sequencing in different COVID-19 waves in Sri Lanka and to examine the association with the sample characteristics,and vaccination status.Methods:The study analyzed 207 RNA positive swab samples received to sequence laboratory during different waves.The N gene cut-off threshold of less than 30 was considered as the major inclusion criteria.Viral RNA was extracted,and elutes were subjected to nanopore sequencing.All the sequencing data were uploaded in the publicly accessible database,GISAID.Results:The Omicron,Delta and Alpha variants accounted for 58%,22%and 4%of the variants throughout the period.Less than 1%were Kappa variant and 16%of the study samples remained unassigned.Omicron variant was circulated among all age groups and in all the provinces.Ct value and variants assigned percentage was 100%in Ct values of 10-15 while only 45%assigned Ct value over 25.Conclusions: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emergence,prevalence,and distribution of SARS-CoV-2 variants locally and has shown that nanopore technology-based genome sequencing enables whole genome sequencing in a low resource setting coun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erging SARS-CoV-2 variants Laboratory surveillance Nanopore technology Genome sequencing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and phylogeny Sociodemographic and sample cutoff(Ct)threshold Global sharing of genomic data/GISAID
下载PDF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and de novo Analysis for Oviductus Ranae of Rana chensinensis Using Illumina RNA-Seq Technology 被引量:7
2
作者 Mei Zhang Yuntong Li +3 位作者 Baojin Yao Minying Sun Zhiwu Wang Yu Zhao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3期137-140,共4页
Oviductus Ranae is the dried oviduct of female Rana tem-poraria chensinensis (David), distributed mainly in North- eastern China. Oviductus Ranae is one of the best-known and highly valued oriental foods and medicin... Oviductus Ranae is the dried oviduct of female Rana tem-poraria chensinensis (David), distributed mainly in North- eastern China. Oviductus Ranae is one of the best-known and highly valued oriental foods and medicin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lds that Oviductus Ranae can nourish yin, moisten lung and replenish the kidney essence. Meanwhile, activities of Oviductus Ranae such as anti-aging, anti-lipemic, anti-oxidation and anti-fatigue have also been demonstrated by modern phar-macological studies.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Oviductus Ranae is mainly composed of proteins, which are up to 50% or mo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and de novo analysis for Oviductus Ranae of Rana chensinensis Using Illumina RNA-Seq technology RNA
原文传递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脊髓损伤研究中的应用
3
作者 王培耿 叶冬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822-2831,共10页
背景:近年来,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脊髓损伤的研究为创伤后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和分子异质性以及结构变化提供了新的见解。目的:就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更加全面、深入地阐述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脊髓... 背景:近年来,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脊髓损伤的研究为创伤后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和分子异质性以及结构变化提供了新的见解。目的:就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更加全面、深入地阐述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脊髓损伤领域的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2009-2023年出版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spinal cord injury,sequencing technology”;中文检索词为“单细胞转录组测序,脊髓损伤,测序技术”。排除质量较差、内容重复及不相关的文献,最终纳入57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目前,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脊髓损伤的研究可归纳为以下几点:①鉴定了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神经元和神经干细胞等细胞亚群,并识别了这几种亚群的特异性标记基因。②小胶质细胞在脊髓损伤后保持永久活跃,通过增殖、免疫和稳态功能来协调脊髓损伤后的早期阶段。星形胶质细胞以激活的方式在脊髓损伤中发挥许多重要功能,包括维持微环境平衡、清除坏死组织、形成保护屏障以及胶质瘢痕等。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均在脊髓损伤后的慢性神经炎症中起重要作用。③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元亚群能够在脊髓损伤后进行自我更新,新发现的SCV^(sx2::Hoxa7:Zfhx3→lumbar)和SCV^(sx2::Hoxa10)等神经元亚群可再生到自然靶区,有利于运动功能的恢复。④发现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提高了研究者们对脊髓损伤病变进程的理解,并为脊髓损伤在不同时间点的治疗提供了新见解。截至目前,这些研究结果均还需要更多的基础研究和足够的临床试验来验证。在未来,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通过与生物信息学、计算机科学、组织工程学和临床医学等跨学科合作,有望为脊髓损伤的诊疗打开新的一扇窗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脊髓损伤 测序技术 测序分析 分子亚型 标记基因 细胞异质性 胶质细胞 神经干细胞 神经元
下载PDF
Applications of single-cell technology on bacterial analysis 被引量:2
4
作者 Zhixin Ma Pan MChu +4 位作者 Yingtong Su Yue Yu Hui Wen Xiongfei Fu Shuqiang Huang 《Quantitative Biology》 CAS CSCD 2019年第3期171-181,共11页
Background: Traditionally,scientists studied microbiology through the manner of batch cultures,to conclude the dynamics or outputs by averaging all individuals.However,as the researches go further,the heterogeneities ... Background: Traditionally,scientists studied microbiology through the manner of batch cultures,to conclude the dynamics or outputs by averaging all individuals.However,as the researches go further,the heterogeneities among the individuals have been proven to be crucial for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fates.Results:Due to the limit of technology,single-cell analysis methods were not widely used to decipher the inherent connections between individual cells and populations.Since the early decades of this century,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icrofluidics,fluorescent labelling,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and high-resolution microscopy have speed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single-cell technologies and further facilitated the applications of these technologies on bacterial analysis.Conclusions:In this review,we summarized the recent processes of single-cell technologies applied in bacterial analysis in terms of intracellular characteristics,cell physiology dynamics,and group behaviors,and discussed how single-cell technologies could be more applicable for future bacterial resear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CELL technology BACTERIAL analysis fluorescent labelling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microfluidics
原文传递
Profiling of the transcriptome of Porphyra yezoensis with Solexa sequencing technology 被引量:13
5
作者 YANG Hui MAO YunXiang KONG FanNa YANG GuanPin MA Fei WANG L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1年第20期2119-2130,共12页
With high-throughput Solexa sequencing technology,we profiled Porphyra yezoensis transcriptomes from 8 different samples. More than 1200 megabases from 13333334 quality paired-end reads were generated,which were assem... With high-throughput Solexa sequencing technology,we profiled Porphyra yezoensis transcriptomes from 8 different samples. More than 1200 megabases from 13333334 quality paired-end reads were generated,which were assembled into 31538 unigenes. Blast analysis showed that 56.7%unigenes were novel,which represented the specific genes of Porphyra and/or rhodophytes. Several hundreds of unigenes related to stress tolerance were discovered,including genes related to desiccation-(211) and high light-tolerance(31) ,flavonoid biosynthesis(10) ,reactive oxygen scavenging(48) and other stress-tolerance processes(208) ,which indicated there existed complex and diversity modes of stress tolerance in this species.A complete set of essential genes involved in the C3-(57) and C4-(44) carbon fixation pathway(except pyruvate phosphate dikinase) were discovered,which not only proved that they were actively transcribed but also clearly outlined the panoptic view of carbon fixation in Porphyra.Moreover,by statistically analyzing the types,proportions and frequencies of the interspersed repeats(TEs) and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s) ,we discovered that the top three types of TEs were all retrotransposons and the trinucleotide was the absolute predominant type among SSRs,promot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nscriptome.This study substantially improved the global view of the Porphyra genome and provided a valuable resource for future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转录转座子 条斑紫菜 测序技术 技术分析 黄酮类化合物 相关基因 简单重复序列 SSRS
原文传递
在中国广东侵染胜红蓟的中国胜红蓟黄脉病毒的鉴定和全基因组分析
6
作者 乔蕊 周雪平 李方方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6-271,共6页
2022年9月在广东省罗定市发现了叶片表现为黄色网状症状的胜红蓟病株。为了明确胜红蓟叶片的黄脉症状是否由双生病毒感染引起,本研究使用检测双生病毒的简并引物PA/PB进行PCR扩增,获得约500 bp的片段。根据该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并... 2022年9月在广东省罗定市发现了叶片表现为黄色网状症状的胜红蓟病株。为了明确胜红蓟叶片的黄脉症状是否由双生病毒感染引起,本研究使用检测双生病毒的简并引物PA/PB进行PCR扩增,获得约500 bp的片段。根据该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并且克隆得到了病毒DNA-A的全基因组序列。通过BLAST比对发现,获得的DNA-A与中国胜红蓟黄脉病毒(ageratum yellow vein China virus,AYVCNV)海南分离物(OQ421190)的DNA-A的相似性最高,相似度为98.11%。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获得的病毒DNA-A与海南分离物(OQ421190)在同一分支,说明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侵染胜红蓟的病毒是AYVCNV的分离物。这是关于AYVCNV在广东地区侵染胜红蓟的首次报道,可为当地病毒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胜红蓟黄脉病毒 PCR技术 基因组序列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贵州北部地区红腿长吻松鼠秋季食性分析
7
作者 陆荣华 杨舒晗 +2 位作者 曹和琴 李光容 粟海军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7-726,共10页
红腿长吻松鼠(Dremomys pyrrhomerus)是一种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长吻松鼠,但对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鲜有研究报道。为揭示红腿长吻松鼠的食物种类组成及其取食偏好,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贵州北部地区采集的红腿长吻松鼠进行食性分析。结果... 红腿长吻松鼠(Dremomys pyrrhomerus)是一种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长吻松鼠,但对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鲜有研究报道。为揭示红腿长吻松鼠的食物种类组成及其取食偏好,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贵州北部地区采集的红腿长吻松鼠进行食性分析。结果表明:红腿长吻松鼠所食植物包含4门85科180属,动物包含3门59科71属,其中,胡桃科(Juglandaceae)、禾本科(Poaceae)、壳斗科(Fagaceae)、蔷薇科(Rosaceae)、鼠李科(Rhamnaceae)和樟科(Lauraceae)等是红腿长吻松鼠主要的植物性食物,而田螺科(Viviparidae)、蚌科(Unionidae)、剑水蚤科(Cyclopidae)、沼大蚊科(Limoniidae)、管蓟马科(Phlaeothripidae)和螽斯科(Tettigoniidae)等是其主要的动物性食物。此外,不同性别红腿长吻松鼠的食性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雌性红腿长吻松鼠的食物多样性均高于雄性,雌性和雄性的植物性食物重叠度较高,而动物性食物重叠度较低。研究结果丰富了黔北喀斯特台原地区小型哺乳动物的摄食生态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腿长吻松鼠 高通量测序技术 食性 贵州北部地区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文库质量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8
作者 崔梦楠 郭彦 +2 位作者 武雅蓉 裴广倩 崔玉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48,共9页
作为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中的关键性支撑技术,高通量测序已得到快速发展并日趋成熟。该技术工作流程可分为核酸提取、文库构建、上机测序、数据分析等,其中文库构建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步骤,文库构建的效果受制于上游样品质量,同时会对测序... 作为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中的关键性支撑技术,高通量测序已得到快速发展并日趋成熟。该技术工作流程可分为核酸提取、文库构建、上机测序、数据分析等,其中文库构建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步骤,文库构建的效果受制于上游样品质量,同时会对测序数据产出后的数据分析造成影响。对文库构建质量控制技术的选择和实施是提高结果可靠性、降低测序数据误差的重要保证。本文对文库构建质量控制技术进行深入综述,总结评价其原理、优缺点、适用范围,并对实际应用场景中相关技术的选择进行了论述,以期为科研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等在选择文库质量控制技术时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从而促进高通量测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文库 文库浓度 文库大小分布 质量控制 技术评价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研究瘀血痹片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
9
作者 邵平 韩凌 +4 位作者 齐沐爽 任颖 朱婉君 代春美 胡相卡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8-368,共11页
目的基于肠道菌群探讨瘀血痹片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胶原诱导型类风湿关节炎(CIA)组、甲氨蝶呤0.002 g·kg^(-1)剂量组、瘀血痹片0.4、0.8、1.6 g·kg^(-1)(YXBL、YXBM、YXBH)剂量组,后5... 目的基于肠道菌群探讨瘀血痹片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胶原诱导型类风湿关节炎(CIA)组、甲氨蝶呤0.002 g·kg^(-1)剂量组、瘀血痹片0.4、0.8、1.6 g·kg^(-1)(YXBL、YXBM、YXBH)剂量组,后5组采用牛Ⅱ型胶原乳剂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模型,除正常组和CIA组大鼠给予三蒸水外,其余各组按上述剂量灌胃给药。30 d后,测量各组大鼠脾脏、胸腺质量,计算脾脏、胸腺指数;HE染色观察滑膜组织、脾脏和结肠病理变化;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各组大鼠肠道菌群变化。结果瘀血痹片可使CIA大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下降(P>0.05),足爪体积、踝周长、关节炎评分减少(P<0.01),滑膜组织增生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少,改善脾脏和结肠病理变化,降低CIA大鼠肠道菌群中Fusicatenibacter、Erysipelotrichaceae_UCG-003、Monoglobus、UCG-005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增加Prevotellaceae_UCG-003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结论瘀血痹片对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改善作用,可能与其调控肠道菌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瘀血痹片 类风湿关节炎 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 肠道菌群 物种差异性分析
下载PDF
一种信息安全系统中序列随机性检验方法 被引量:12
10
作者 苏桂平 刘争春 +1 位作者 姚旭初 殷学文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3-154,共2页
把Fourier分析理论用于信息安全系统中序列随机性的检验中,提出了一种新的随机性检验方法,该方法可以用随机序列发生器产生序列的随机性检测,也可以用于检验密码算法的安全性。
关键词 FOURIER分析 随机序列 密码技术
下载PDF
中国公共政策扩散的文献量化研究——以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为例 被引量:108
11
作者 张剑 黄萃 +2 位作者 叶选挺 时可 苏竣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5-155,共11页
在对政策扩散理论及其相关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提出公共政策扩散的文献量化研究维度与方法。以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为例,通过对政策文献外部属性特征的参照网络分析,以及政策文献内部工具运用的关键词时序分析,从强度、广度、速度与... 在对政策扩散理论及其相关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提出公共政策扩散的文献量化研究维度与方法。以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为例,通过对政策文献外部属性特征的参照网络分析,以及政策文献内部工具运用的关键词时序分析,从强度、广度、速度与方向四个维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扩散的过程和特点。研究发现,在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中,规划类和法律类政策扩散强度较高,在时序上具有集中分布特征;与规划类政策相比,法律类政策扩散广度更高,覆盖范围更广,在各级机构间的扩散更为持久和稳定;法律类政策的扩散速度相对较低且基本保持平稳,而规划类政策在短时间达到高峰后出现骤降并持续下滑;通过对创业风险投资和风险补偿两类金融工具的关键词时序分析,呈现出从上而下、从下而上以及平行扩散三种扩散方向。研究表明政策参照网络和关键词时序分析可以从强度、广度、速度与方向的维度有效揭示政策的扩散过程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扩散 量化分析 参照网络 关键词时序分析 科技成果转化政策
下载PDF
测序技术检测流产物拷贝数目变异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余蕾 杨国珍 +7 位作者 程明亮 罗新 夏曙华 王碧 程树强 孙朝琴 简单 王荔平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01-705,共5页
目的:采用测序技术检测拷贝数变异,探讨测序技术在染色体疾病上的应用和拷贝数变异在流产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贵州省产前诊断中心就诊孕妇中胚胎停止发育的50例患者,孕周为7-23周... 目的:采用测序技术检测拷贝数变异,探讨测序技术在染色体疾病上的应用和拷贝数变异在流产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贵州省产前诊断中心就诊孕妇中胚胎停止发育的50例患者,孕周为7-23周,留取流产物,提取DNA,制备文库,高通量测序,对流产物DNA进行测序分析,得出流产物的拷贝数变异。同时对孕妇和流产物做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50例孕妇的流产物染色体基因拷贝数变异检测,除1例为母源性污染,未得出结果外,测序检出率78%,染色体核型检出率为28%。结论:测序技术检测流产物的检出阳性率高于染色体核型检出率,流产物染色体核型能检出的整倍体改变、非平衡易位改变,测序技术均能检出,且在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检出上优于染色体核型检出,推荐临床上使用对流产物进行测序技术检测查找流产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序技术 拷贝数变异 染色体核型分析 流产物
下载PDF
第二代测序技术用于水稻和稻瘟菌互作早期转录组的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湘龙 柏斌 +2 位作者 吴俊 邓启云 周波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2-112,共11页
稻瘟菌为了实现对水稻的有效侵染,在侵染水稻时可能通过表达和转运一定数量的效应蛋白进入到水稻细胞,抑制和干扰水稻的先天免疫机制。文章利用Solexa第二代测序技术,通过开展水稻和稻瘟菌互作早期转录组的测定和分析,克隆和鉴定在互作... 稻瘟菌为了实现对水稻的有效侵染,在侵染水稻时可能通过表达和转运一定数量的效应蛋白进入到水稻细胞,抑制和干扰水稻的先天免疫机制。文章利用Solexa第二代测序技术,通过开展水稻和稻瘟菌互作早期转录组的测定和分析,克隆和鉴定在互作早期表达的稻瘟菌效应蛋白基因。利用序列同源比对,我们从总计约12.5 M条序列标签中,分离和鉴定了338 942条来源于稻瘟菌的序列,并最终定位到779个稻瘟菌预测基因。其中108个基因很可能参与了水稻和稻瘟菌互作过程,42个基因为预测的分泌蛋白基因。通过RT-PCR分析,最终确认了42个预测分泌蛋白基因中有12个基因在侵染水稻早期有显著的表达,而其中有4个基因表现为侵染早期特异表达。文章尝试利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实现稻瘟菌侵染早期特异表达基因,尤其是分泌蛋白基因的快速克隆和鉴定,为稻瘟菌效应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功能鉴定提供了较为有意义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exa测序技术 分泌蛋白 转录组分析 表达特异性 稻瘟菌
下载PDF
孕早期流产物的高通量测序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乞艳华 余珊珊 +4 位作者 李小鹏 麻妙艳 邬晋芳 周琦 雷小莹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271-275,共5页
目的探讨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孕早期流产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02~2016-10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胚胎停止发育孕妇45例。取流产物组织,进行高通量测序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共收集到有效样本44例,高通量测序11例(2... 目的探讨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孕早期流产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02~2016-10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胚胎停止发育孕妇45例。取流产物组织,进行高通量测序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共收集到有效样本44例,高通量测序11例(25.00%)在检测范围内未检出已知致病性染色体畸变;19例(43.18%)染色体数目异常或嵌合体;14例(31.82%)染色体部分片段拷贝缺失或呈多态性。核型分析12例(27.27%)染色体数目异常或嵌合体。结论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流产物的检出阳性率高于核型分析,尤其在染色体微缺失和微重复检出上有明显优势,可用于临床上不明原因流产的病因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技术 染色体核型分析 流产
下载PDF
利用拮抗、ITS和RAPD技术对灵芝属菌株分类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锦锋 李晶 +3 位作者 I.L.Datti 张健 林志魁 林占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6-33,共8页
为了更科学的对灵芝菌株进行分类与鉴定,利用拮抗、ITS和RAPD技术对21株灵芝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拮抗试验结果表明,大部分菌株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少数菌株之间没有拮抗或拮抗极不明显;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21... 为了更科学的对灵芝菌株进行分类与鉴定,利用拮抗、ITS和RAPD技术对21株灵芝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拮抗试验结果表明,大部分菌株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少数菌株之间没有拮抗或拮抗极不明显;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21个菌株分为3个组,菌株间遗传距离的变化范围在0.000~0.072,平均遗传距离为0.039,菌株1号(赤68)与3号(Ga15)的遗传距离为0.000,证明其亲缘性较近;RAPD结果表明,各菌株间的相似系数在0.83以上,所有菌株分为两个组,4号(867)菌株单独为1组,其它20个菌株为1组;相似系数在0.932的相似水平上,所有菌株分为14个组;1号菌株与3号菌株的相似系数则超过了0.95,有可能是同种异名。3种方法其结论一致,且能准确鉴定21株灵芝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试验 ITS序列分析 RAPD技术 遗传多样性 亲缘性
下载PDF
不同落叶果树根际微生物群落代谢与组成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邵微 于会丽 +6 位作者 张培基 徐国益 乔宪生 高登涛 王志强 田鹏 司鹏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71-1383,共13页
【目的】从根际微生物群落代谢与组成方面探讨不同落叶果树根际差异性。【方法】利用Biolog ECO板方法与Illumina Miseq sequencing技术,以未种植果树区域土壤为对照,研究苹果、梨及葡萄等8种落叶果树根际微生物群落的代谢与组成。【结... 【目的】从根际微生物群落代谢与组成方面探讨不同落叶果树根际差异性。【方法】利用Biolog ECO板方法与Illumina Miseq sequencing技术,以未种植果树区域土壤为对照,研究苹果、梨及葡萄等8种落叶果树根际微生物群落的代谢与组成。【结果】8种果树根际微生物的代谢活性与功能多样性指数(除Pielou均匀度指数E外)均显著高于对照。比较8种果树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特征情况发现,杏树根际微生物群落对酚酸类物质(PC,phenolic compounds)的利用比率显著下降,对碳水化合物(CH,carbohydrate)的利用比率显著上升,而对照土壤微生物群落对氨基酸类(AA,amino acids)碳源利用比率最高。细菌与真菌群落纲水平相对丰度表明,8种果树根际细菌与真菌群落相对丰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苹果与核桃γ-变形菌纲相对丰度较其他果树显著上升;而与细菌群落相比,8种果树根际真菌群落在纲水平上差异更为明显。基于纲水平优势菌与微生物群落代谢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微生物群落代谢与Betaproteobacteria、Alphaproteobacteria及Sphingobacteriia呈显著正相关,而与Gemmatimonadetes、Sordariomycetes、Glomeromycetes及Chytridiomycetes均呈显著负相关。另外,RDA分析表明,微生物功能多样性(除E外)与细菌α多样性呈正相关,而与真菌α多样性呈负相关。【结论】8种果树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存在显著差异。8种果树根际细菌与真菌群落均存在显著差异,而真菌群落较细菌差异更为显著。根际微生物群落代谢与细菌群落呈正相关,而与真菌群落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果树 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 Biolog Eco-板 Illumina Miseq sequencing技术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食源性病原体检测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戴陈伟 许勇 +1 位作者 武昌俊 蔡标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18期6006-6012,共7页
高通量测序是DNA测序技术发展中里程碑式的突破。面对突然爆发的食源性病原体疫情,食源性病原体检测正从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以及核酸扩增杂交技术向无需富集分离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发展。高通量测序技术把食源性病原体看成一个整体,直接... 高通量测序是DNA测序技术发展中里程碑式的突破。面对突然爆发的食源性病原体疫情,食源性病原体检测正从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以及核酸扩增杂交技术向无需富集分离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发展。高通量测序技术把食源性病原体看成一个整体,直接对食品样本中的所有病原体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得到病原体基因组数据,并进一步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病原体的基因型、毒力和耐药性报告。高通量测序技术广泛应用于食源性病原体检测的难点在于对测序数据的准确分析,但其在食源性病原体的快速检测、预防食源疫情传播和日常的食源疫情监测,尤其是发现未知食源性病原体方面拥有巨大的潜力。本文主要对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食源性病原体检测技术的原理、应用进行综述,并介绍了现阶段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病原体 高通量测序技术 全基因组测序 数据分析
下载PDF
精细油藏描述中的沉积微相建模进展 被引量:26
18
作者 陈欢庆 朱筱敏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3-79,共7页
从区域沉积学分析和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建立地层分层数据库两方面入手,分析了精细油藏描述中沉积微相建模研究的基础。结合建模实践,详细介绍了当前沉积微相建模中广泛使用的利用地质、地球物理、油田开发动态数据等信息基于目标和... 从区域沉积学分析和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建立地层分层数据库两方面入手,分析了精细油藏描述中沉积微相建模研究的基础。结合建模实践,详细介绍了当前沉积微相建模中广泛使用的利用地质、地球物理、油田开发动态数据等信息基于目标和基于象元的各种随机建模方法和构型分析法、井间地震等建模新技术,并对各种方法和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简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沉积微相研究中应注意的建模方法技术、建模软件的选择、相模型的验证和优选等问题。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精细油藏描述中沉积微相建模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学分析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沉积微相建模 构型分析 井间地震技术 建模方法和技术
下载PDF
二代测序技术在临床医学上的相关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周莹 许冰莹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137-139,共3页
近年来,二代测序技术不断蓬勃发展,以其速度快、准确率高、成本低等优点逐步替代了第一代测序技术.其测序技术原理的不断创新和工程材料应用不断突破使得高通量的基因序列读取趋于个体化需求的应用.目前比较成熟的二代测序技术以454测... 近年来,二代测序技术不断蓬勃发展,以其速度快、准确率高、成本低等优点逐步替代了第一代测序技术.其测序技术原理的不断创新和工程材料应用不断突破使得高通量的基因序列读取趋于个体化需求的应用.目前比较成熟的二代测序技术以454测序技术、Solexa测序技术以及SOLID测序技术为代表,应用二代测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性能特点,阐述其在临床医学上的相关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代测序技术 序列分析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基因组测序技术应用于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莉 何冰 +9 位作者 王世凯 薛林涛 莫伟英 田矛 黄悦悦 莫耀禧 张鹏 成俊萍 梁羽 陈浩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6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12~2014-05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孕龄在18~24周的高龄妊娠、唐氏综合征生化筛查高风险和(或)彩超显示胎儿异常并同意产前诊断的孕妇60例,抽取孕妇... 目的探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12~2014-05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孕龄在18~24周的高龄妊娠、唐氏综合征生化筛查高风险和(或)彩超显示胎儿异常并同意产前诊断的孕妇60例,抽取孕妇羊水,提取羊水DNA,制备测序文库,应用Ion Proton测序仪检测,所得的基因序列与人类的参考基因组比对并作统计分析。并与同一样本经细胞培养后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60例羊水样本处理后经大规模平行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判定3例为染色体拷贝数异常,57例无明显异常;以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为对照,检出6例异常结果。结论利用大规模平行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孕妇羊水中DNA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其特异性与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该技术具有高准确性、高通量、高灵敏度和低成本等优点,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测序技术 核型分析 染色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