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sign and Fuel Consumption Optimization for a Bio-Inspired Semi-floating Hybrid Vehicle 被引量:2
1
作者 Jiannan Luo Yansong Zhang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1年第3期280-287,共8页
Based on a bionic concept and combing air-cushion techniques and track driving mechanisms, a novel semi-floating hybrid concept vehicle is proposed to meet the transportation requirements on soft terrain. First, the v... Based on a bionic concept and combing air-cushion techniques and track driving mechanisms, a novel semi-floating hybrid concept vehicle is proposed to meet the transportation requirements on soft terrain. First, the vehicle scheme and its improved duel-spring flexible suspension design are described. Then, its fuel consumption model is proposed accordingly with respect to two vehicle operating parameters. Aiming at minimizing the fuel consumption, two Genetic Algorithms (GAs) are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For the initial one (GA-1), despite getting an acceptable result, there still existed some problems in its optimiza- tion proces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defects of GA-1, an improved algorithm GA-2 was developed whose effectiveness and stability were embodied in the optimization process and results. The proposed design scheme and optimization approaches can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this new kind of vehicle with industry, military or scientific exploitations, etc. promising applications in the areas of agriculture, petroleum industry, military or scientific explaitations, e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inspiration semi-floating hybrid vehicle concept model design fuel consumption genetic algorithm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Submerged Floating Tunnels to Wave Currents and Traffic Load 被引量:1
2
作者 Bolin Jiang Shanshan Wu +1 位作者 Min Ji Bo Liang 《Fluid Dynamics & Materials Processing》 EI 2023年第1期159-173,共15页
Submerged floating tunnel(SFTs)are typically subjected to complex external environmental and internal loads such as wave currents and traffic load.In this study,this problem is investigated through a finite element me... Submerged floating tunnel(SFTs)are typically subjected to complex external environmental and internal loads such as wave currents and traffic load.In this study,this problem is investigated through a finite element method able to account for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The obtained results show that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vehicles per unit length enhances the transverse vibrational displacements of the SFT cross sections.Under ultimate traffic load condition,one-way and two-way syntropic distributions can promote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SFTs whereas two-way reverse distributions have the opposite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merged floating tunnel vehicle load dynamic response wave and current loads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下载PDF
Predicting vehicle fuel consumption patterns using floating vehicle data 被引量:2
3
作者 Yiman Du Jianping Wu +1 位作者 Senyan Yang Liutong Zho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9期24-29,共6页
The status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air pollution in China is serious. It is important to analyze and predict the different fuel consumption of various types of vehicles under different influence factors. In order to... The status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air pollution in China is serious. It is important to analyze and predict the different fuel consumption of various types of vehicles under different influence factors. In order to fully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el consumption and the impact factors, massive amounts of floating vehicle data were used.The fuel consumption pattern and congestion pattern based on large samples of historical floating vehicle data were explored, drivers' information and vehicles' parameters from different group classification were probed, and the average velocity and average fuel consumption in the temporal dimension and spatial dimension were analyzed respectively.The fuel consumption forecasting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a 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Part of the sample set was used to train the forecasting model and the remaining part of the sample set was used as input to the forecasting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hicle fuel consumption PREDICTION floating vehicle data
原文传递
9号道岔区铺设减振垫浮置板的行车安全性及舒适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曾志平 曾强 +4 位作者 郭无极 王卫东 李秋义 何永春 岑尧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5-1024,共10页
地铁道岔区在基本轨、尖轨处以及道岔钢轨接头处存在大量钢轨不连续地段,轮轨相互作用强烈,轨道系统振动明显,减振垫浮置板轨道作为一种高等减振措施已应用于地铁线路道岔区。为探究减振垫浮置板应用于9号道岔的适用性,并作为减振地段... 地铁道岔区在基本轨、尖轨处以及道岔钢轨接头处存在大量钢轨不连续地段,轮轨相互作用强烈,轨道系统振动明显,减振垫浮置板轨道作为一种高等减振措施已应用于地铁线路道岔区。为探究减振垫浮置板应用于9号道岔的适用性,并作为减振地段与普通无砟轨道的过渡段的可行性,以某地铁高架9号道岔为研究对象,建立桥上道岔三维有限元模型,仿真分析地铁B型车在120 km/h直向过岔和30 km/h侧向过岔的情况下,列车的行车安全性、舒适性以及轨下结构形变。对比在9号单开道岔区域设置的2种刚度过渡方式的优劣及其减振效果,较为系统地论证了在9号道岔区域铺设减振垫浮置板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1)列车通过铺设减振垫浮置板的9号道岔区域时,浮置板位移极值出现在转辙区域和心轨区域,最大位移出现在尖轨位置,可增大尖轨处单板橡胶垫支承刚度,以保证轨道结构变形均匀;2)列车逆向侧向通过设置过渡段的减振垫浮置板道岔区时,2级过渡方式的车体最大垂向加速度、最大横向加速度、最大脱轨系数、最大轮重减载率、轨道刚度变化率以及减振效果等指标均优于1级过渡方式;3)在道岔区铺设减振垫浮置板,列车直向和侧向通过时的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均能满足相关评价指标,且2级过渡方式更优。研究结果可为后续道岔区减振设计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振垫浮置板 道岔 过渡段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轨道刚度变化率
下载PDF
波浪荷载作用下车辆-轨道-悬浮隧道动力响应研究
5
作者 徐磊 朱雪燕 +3 位作者 赵永胜 王琨 刘鹏飞 曾志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578-3587,共10页
为实现波浪荷载作用下车辆-轨道-悬浮隧道系统耦合动力学行为模拟和分析,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引入轮轨非线性时变单元矩阵法和结构单元多尺度耦合法,采用弹簧-阻尼单元模拟锚索系统,建立车辆-轨道-悬浮隧道动力相互作用模型;... 为实现波浪荷载作用下车辆-轨道-悬浮隧道系统耦合动力学行为模拟和分析,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引入轮轨非线性时变单元矩阵法和结构单元多尺度耦合法,采用弹簧-阻尼单元模拟锚索系统,建立车辆-轨道-悬浮隧道动力相互作用模型;根据线性波浪理论和Morison方程,确定波浪荷载计算方法;最后,基于所建立的车辆-轨道-悬浮隧道动力相互作用模型开展数值仿真模拟,研究波浪荷载作用下锚索等效刚度、波浪高度、行车速度等参数变化时系统振动响应特性及传播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锚索等效刚度变化对轨道-悬浮隧道系统结构位移的影响显著,提高锚索等效刚度能够有效抑制结构位移增大,且考虑部分锚索失效后系统结构位移变化较大,位移增幅均大于43%,不利于结构稳定;轨道-悬浮隧道系统结构的横向位移主要由波浪荷载引起,随着波浪高度增加,轨道-悬浮隧道系统结构位移整体上呈增大趋势;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调研场地水环境,并合理设置轨道-悬浮隧道系统的结构参数,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车辆-轨道-悬浮隧道 线性波浪理论 锚索等效刚度 动力学响应
下载PDF
基于结构振动响应的长型浮置板轨道隔振器失效检测方法
6
作者 巫江 卢宁 +3 位作者 庞玲 高建敏 张庆铼 朱胜阳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70,共8页
目前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的隔振器失效判别主要依赖于人工巡检或视觉成像系统,但此类方法效率低、检测滞后且成本高昂。本文提出了一种自动化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残差学习思想和卷积神经网络基本理论构建数据分类器,并通过列车动荷载作... 目前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的隔振器失效判别主要依赖于人工巡检或视觉成像系统,但此类方法效率低、检测滞后且成本高昂。本文提出了一种自动化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残差学习思想和卷积神经网络基本理论构建数据分类器,并通过列车动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响应对现役某常见的长型浮置板轨道进行隔振器失效的检测识别。首先,基于车-轨垂向耦合动力学建立考虑隔振器不同服役状态的地铁车辆-浮置板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进而生成多种运营工况下的数据集,用于网络的训练和性能测试;其次,进一步研究了传感器布置方式对网络检测性能的影响,以决定适宜的传感器布置方案;最后,在实际地铁线路中开展试验,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对传感器布置位置进行优化,深度残差网络模型的检测准确性显著提升;合理设置传感器的数量也可以提高本文方法的检测性能;此外,通过适当选取传感器布置方案,本文提出的基于深度残差网络的隔振器失效检测方法在仿真数据中实现了98.99%的准确度,并在试验数据中实现了96.33%的准确度。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应用潜力,可为地铁浮置板隔振器智能运维提供参考,并有望在未来用于隔振器失效的自动化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置板轨道 隔振器 失效检测 振动响应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深度学习 残差网络
下载PDF
不同类型装配式钢弹簧浮置板减振效果分析
7
作者 任娟娟 梁捷 +4 位作者 屈昌衡 李辰 章恺尧 刘锦辉 赵华卫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70-278,共9页
为研究不同钢弹簧数量和钢弹簧刚度参数下装配式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的减振效果,且便于运输吊装,提出了三种类型装配式钢弹簧浮置板轨道。通过建立车辆-轨道-隧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对比分析了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的动力性能和减振效果,并在深圳... 为研究不同钢弹簧数量和钢弹簧刚度参数下装配式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的减振效果,且便于运输吊装,提出了三种类型装配式钢弹簧浮置板轨道。通过建立车辆-轨道-隧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对比分析了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的动力性能和减振效果,并在深圳地铁某号线路选取对应类型装配式钢弹簧浮置板结构断面和整体道床断面进行现场测试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钢弹簧浮置板轨道与整体道床相比,钢轨和浮置板的垂向位移增加了57.23%~95.00%,垂向加速度减小了19.93%~60.13%;钢弹簧浮置板在16~200 Hz内的减振效果明显,最大减振效果可达16.61 dB;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均出现了道床的固有频率向低频偏移和浮置板的隧道壁振动加速度级超过整体道床的现象;三种类型装配式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的减振效果为:类型A>类型B>类型C,其中类型A的减振效果最好;仿真数据与现场实测数据误差率为1.43%~14.25%,减振效果误差在0~1 dB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钢弹簧浮置板 振动 现场试验 车辆-轨道-隧道耦合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车辆载荷下钢弹簧浮置板轨道振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文波 关庆华 温泽峰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219,共8页
建立车辆-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垂向耦合振动有限元模型,分析车载作用下的浮置板轨道和车辆垂向振动特性。结果表明,钢轨和车体垂向振动在浮置板1阶弯曲频率(10 Hz)、P2共振频率、部分阶次的轮对弯曲频率及车轮辐板模态频率处存在明显峰值,... 建立车辆-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垂向耦合振动有限元模型,分析车载作用下的浮置板轨道和车辆垂向振动特性。结果表明,钢轨和车体垂向振动在浮置板1阶弯曲频率(10 Hz)、P2共振频率、部分阶次的轮对弯曲频率及车轮辐板模态频率处存在明显峰值,其中车体振动在车体浮沉频率(1 Hz左右)处也存在明显峰值。扣件刚度和阻尼的影响主要在轮对1阶弯曲频率以内的车辆-轨道系统耦合振动行为,扣件阻尼在高频处对轨道垂向振动也有较大影响。钢弹簧刚度和阻尼主要影响浮置板1阶弯曲频率附近的车辆和轨道响应,对车辆运行平稳性影响显著。车辆悬挂参数及车体和构架质量对轨道振动基本无影响,簧下质量通过P2共振以及系统约束下的轮对1阶弯曲和辐板对称伞形模态影响轨道振动。增大一系悬挂刚度和阻尼以及二系悬挂阻尼会增大中高频的车体垂向振动加速度,二系悬挂刚度主要影响车体浮沉频率附近的车体垂向振动。车体、构架和簧下质量对车体浮沉运动、浮置板1阶弯曲和P2共振处的车体振动加速度峰值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钢弹簧浮置板轨道 车辆 系统参数 振动特性 模态分析 平稳性
下载PDF
钢弹簧失能下车辆-浮置板轨道耦合系统动力特性研究
9
作者 邢文佳 陈进杰 +3 位作者 王建西 陈龙 崔泽毅 高宏玉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51,共8页
在列车荷载作用下浮置板轨道会发生钢弹簧失能,为研究此问题对车辆-浮置板轨道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基于车辆-轨道动力学理论,建立车辆-浮置板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不同钢弹簧失能数量、位置、组合形式对车辆-浮置板轨道系统动力响应... 在列车荷载作用下浮置板轨道会发生钢弹簧失能,为研究此问题对车辆-浮置板轨道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基于车辆-轨道动力学理论,建立车辆-浮置板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不同钢弹簧失能数量、位置、组合形式对车辆-浮置板轨道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钢弹簧失能数量相同时,同一块浮置板的振动响应板中位置大于板端位置;钢弹簧失能1个时,板中位置钢轨、浮置板位移最大值分别比板端位置大0.49 mm和0.22 mm,加速度有效值分别比板端位置大13.34%和21.42%;单侧连续失能钢弹簧数量≥2个时,列车荷载作用下钢轨和浮置板垂向位移最大值均分别超出《浮置板轨道技术规范》规定的限值4 mm和3 mm;车体在频域上的振动响应主要集中在10 Hz内,钢弹簧失能会导致车体振动响应在频域上增大;单侧钢弹簧失能2个比双侧失能2个的钢轨位移最大值、加速度有效值分别增大17.75%、2.22%,比正常状态下钢轨位移、加速度分别增大37.08%,10.84%。钢弹簧失能增加了系统的振动响应,影响减振效果,应注意及时检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浮置板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钢弹簧失能 不平顺 动力响应
下载PDF
惯性增强动力吸振器-浮置板轨道低频减振性能研究
10
作者 张群 程志宝 石志飞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2-111,共10页
浮置板轨道(floating slab track, FST)对低频车轨耦合振动具有放大作用,由此引起的低频环境振动难以解决。引入惯性增强动力吸振系统(inerter enhanced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 IDVA),提出带有IDVA的FST,即FST-IDVA,以减小列车移... 浮置板轨道(floating slab track, FST)对低频车轨耦合振动具有放大作用,由此引起的低频环境振动难以解决。引入惯性增强动力吸振系统(inerter enhanced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 IDVA),提出带有IDVA的FST,即FST-IDVA,以减小列车移动荷载下的低频振动影响。理论分析给出浮置板轨道结构等效单自由度系统;考虑轮轨激励随机性,应用H_(2)优化理论给出IDVA的设计参数理论解;开发一种Matlab-Ansys联合仿真技术,应用该技术计算8编组列车运行过程中的车轨耦合动力响应。对比无动力吸振器和普通动力吸振器,验证惯性增强动力吸振器对浮置板轨道低频振动的抑制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移动车辆荷载作用下,应用惯性增强动力吸振器后,FST板在其基频处加速度响应、钢弹簧支反力、单块板传往基础的合力均得到有效减小。惯容器的动态质量效果使吸振器与FST之间的相对位移减小大于50%。该技术可在浮置板轨道有限空间内实现更好的低频减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置板轨道 动力吸振器 惯容器 车轨耦合 低频减振
下载PDF
基于GPS数据的高速公路行程时间估计与可靠性分析
11
作者 唐莺萍 商强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14-19,共6页
准确地进行高速公路行程时间估计与可靠性分析对交通规划与缓解交通拥堵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行程时间估计准确性不高、可靠性分析不够全面的问题,提出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速公路行程时间估计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计算的行程时间分析高速... 准确地进行高速公路行程时间估计与可靠性分析对交通规划与缓解交通拥堵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行程时间估计准确性不高、可靠性分析不够全面的问题,提出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速公路行程时间估计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计算的行程时间分析高速公路上车辆行驶的行程时间可靠性。以广州机场高速公路GPS浮动车数据为例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与速度-时间积分法和位置-时间内插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模型提高了行程时间估计的准确度,同时能多方面地分析车辆行程时间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浮动车数据 行程时间估计 行程时间可靠性 对数正态分布
下载PDF
城市地铁橡胶弹簧浮置板轨道动力特性研究
12
作者 崔旭浩 郑强 +2 位作者 吕欣乐 刘子安 魏泓基 《交通工程》 2024年第2期44-48,55,共6页
为研究城市地铁橡胶弹簧浮置板轨道结构的动力特性,建立橡胶弹簧浮置板轨道结构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轨道系统进行了谐响应分析,探究了系统的振动传递情况;进一步结合车轨耦合理论,建立车辆-橡胶弹簧浮置板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 为研究城市地铁橡胶弹簧浮置板轨道结构的动力特性,建立橡胶弹簧浮置板轨道结构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轨道系统进行了谐响应分析,探究了系统的振动传递情况;进一步结合车轨耦合理论,建立车辆-橡胶弹簧浮置板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橡胶弹簧浮置板轨道的动力特性.研究表明:相比于普通道床,橡胶弹簧浮置板道床在减缓振动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优势,能有效降低由车辆运行所引起的振动,增强地铁轨道的运行稳定性,延长轨道结构的使用寿命,从而为提高城市地铁的整体性能和运营效率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橡胶弹簧浮置板轨道 车辆-轨道耦合理论 动力特性
下载PDF
排气防浪止水装置设计及试验研究
13
作者 刘金标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61-64,共4页
为防止海水进入无人水面航行体排气管,设计一种安装于排气口顶部的排气防浪止水装置,对其结构组成、动作原理进行简要概述,建立其挡水翻板旋转和浮子上浮力学数学模型,测试样机壳体密封性和水下漏水率及最大功率柴油机排气性能。测试结... 为防止海水进入无人水面航行体排气管,设计一种安装于排气口顶部的排气防浪止水装置,对其结构组成、动作原理进行简要概述,建立其挡水翻板旋转和浮子上浮力学数学模型,测试样机壳体密封性和水下漏水率及最大功率柴油机排气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正常工作时排气顺畅,没入水下时浮子上、下运动灵活,漏水率均小于2 L/min,满足了技术指标,为后续更深入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面航行体 排气防浪止水装置 排气浮子 密封 漏水率
下载PDF
基于低密度浮动车数据的在建工地园区车辆路径规划模型及算法研究
14
作者 潘新昊 刘轶鹏 +2 位作者 郭鑫铭 王建柱 吴建清 《市政技术》 2024年第10期19-23,226,共6页
通过统筹车辆路径规划方法与求解算法,对道路长度、由浮动车技术获得的车辆坐标等数据进行耦合分析,建立了车辆路径规划模型,克服了需要依靠高密度浮动车技术才能进行有效计算的痛点问题,并针对经典车辆路径规划算法的缺陷,对Dijkstra... 通过统筹车辆路径规划方法与求解算法,对道路长度、由浮动车技术获得的车辆坐标等数据进行耦合分析,建立了车辆路径规划模型,克服了需要依靠高密度浮动车技术才能进行有效计算的痛点问题,并针对经典车辆路径规划算法的缺陷,对Dijkstra算法的搜索方式和蚁群算法的路径选择、信息素更新等环节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优化后的Dijkstra-ACO算法,依托模拟路网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最后依托实际在建工地园区路网实例验证了该车辆路径规划模型的优越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路径规划 在建工地园区 Dijkstra-ACO算法 低密度浮动车数据
下载PDF
基于浮动车轨迹和POI的城市休闲功能区时空动态研究
15
作者 史汉斌 孙文婷 石彦斌 《测绘技术装备》 2024年第3期19-26,共8页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设施的不断完善,城市休闲功能设施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公共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愈发受到市民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浮动车轨迹数据分析城市居民的出行活动特征,结合城市休闲场所兴趣点(POI),利用空间聚类和...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设施的不断完善,城市休闲功能设施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公共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愈发受到市民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浮动车轨迹数据分析城市居民的出行活动特征,结合城市休闲场所兴趣点(POI),利用空间聚类和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DA)文本分析算法深入挖掘城市休闲场所的时空变化动态规律。结果表明,休闲功能区的变化趋势总体呈现“先增后减再增”的特征,与广泛意义上的城市居民行为协调一致。通过分析城市休闲场所的空间分布结构及其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的功能性,不仅有助于丰富城市人-地协调发展的现实理论,而且有助于从动态交通轨迹的视角探讨城市功能区的时空演变,对于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动车轨迹 兴趣点 城市功能区 时空分析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图像的水面漂浮垃圾识别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16
作者 林汤权 《移动信息》 2024年第5期306-308,共3页
为提升江河流域水面漂浮垃圾的治理效率,文中以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为基础,借助计算机视觉技术,尤其是卷积神经网络在智能识别中的检测效率和准确性方面的优势,探究了基于无人机低空遥感图像的水面漂浮垃圾识别系统的实现与应用,有效地... 为提升江河流域水面漂浮垃圾的治理效率,文中以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为基础,借助计算机视觉技术,尤其是卷积神经网络在智能识别中的检测效率和准确性方面的优势,探究了基于无人机低空遥感图像的水面漂浮垃圾识别系统的实现与应用,有效地权衡了系统识别精度和性能,为治污管理和执法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漂浮垃圾 卷积神经网络 目标识别系统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浮置板式轨道系统竖向振动模型 被引量:23
17
作者 向俊 王阳 +2 位作者 赫丹 孔凡兵 郭高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96-601,共6页
针对浮置板式轨道结构特点,取相邻2个扣件之间的轨道为1个轨段单元,钢轨视为连续弹性点支承Euler梁,浮置板视为弹性薄板,扣件系统及橡胶支座均模拟为线性弹簧及粘滞阻尼器,建立浮置板式轨道振动模型;将城轨列车中的车辆均离散为多刚体系... 针对浮置板式轨道结构特点,取相邻2个扣件之间的轨道为1个轨段单元,钢轨视为连续弹性点支承Euler梁,浮置板视为弹性薄板,扣件系统及橡胶支座均模拟为线性弹簧及粘滞阻尼器,建立浮置板式轨道振动模型;将城轨列车中的车辆均离散为多刚体系统,各刚体之间通过线性弹簧及粘滞阻尼器相连,建立列车振动模型;将浮置板式轨道及列车振动势能叠加,得到系统竖向振动总势能;基于弹性系统动力学总势能不变值原理及形成系统矩阵的"对号入座"法则,建立此系统竖向振动矩阵方程;采用Wilson-θ逐步积分法求解此矩阵方程,得出此系统竖向振动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浮置板式轨道振动模型计算的钢轨竖向位移为4.18 mm,浮置板竖向位移为0.69 mm,与已有研究结果吻合良好;城轨列车以速度60 km/h在浮置板式轨道上运行时的系统竖向振动响应波形图符合物理概念,响应的量值反映了系统竖向振动的通常幅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置板轨道 地铁车辆 竖向振动
下载PDF
基于浮动车数据的机动车排放实时测算模型 被引量:11
18
作者 郝艳召 宋国华 +1 位作者 邱兆文 王宏图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96-402,共7页
根据浮动车检测技术可针对单车采集,所收集数据中的平均速度按照采样间隔连续的特点,利用道路实测数据建立了面向其应用的轻型车尾气排放实时测算模型.模型中引入平均速度增量(ASI)指标对平均速度进行细分,并以其来反映相同平均速度下... 根据浮动车检测技术可针对单车采集,所收集数据中的平均速度按照采样间隔连续的特点,利用道路实测数据建立了面向其应用的轻型车尾气排放实时测算模型.模型中引入平均速度增量(ASI)指标对平均速度进行细分,并以其来反映相同平均速度下的排放变化.结果表明,与实测数据相比,模型对CO2的计算误差在10%以内;NOx、HC和CO的计算误差在15%以内.同时提出了模型使用方法,可以实现对路网中交通尾气污染的实时测算和动态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排放 实时测算 浮动车 平均速度增量
下载PDF
浮动车车速处理分析系统中的数据融合技术 被引量:10
19
作者 钱寒峰 林航飞 杨东援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1期230-232,共3页
利用浮动车技术可以方便地获取路网车速,但由于采集的原始数据存在误差等原因,使得处理后的车速不能反映路网实际车速,利用数据融合技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结合数据融合的三个级别,提出利用关联检验的方法过滤误差数据,利用统计车速与... 利用浮动车技术可以方便地获取路网车速,但由于采集的原始数据存在误差等原因,使得处理后的车速不能反映路网实际车速,利用数据融合技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结合数据融合的三个级别,提出利用关联检验的方法过滤误差数据,利用统计车速与历史库车速的融合解决由于浮动车少造成车速代表性差的问题,利用浮动车同固定检测器的融合解决复杂路网下车速的处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信息 车速处理 数据融合 浮动车
下载PDF
基于GPS浮动车法的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分布特征 被引量:9
20
作者 朱倩茹 刘永红 +2 位作者 曾伟良 徐伟嘉 黄敏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97-1103,共7页
以广州市城市干道东风路1902~1903路段为研究对象,根据交通流理论建立了速度-流量模型,采用GPS浮动车速度数据和视频检测流量数据计算了模型的关键参数——阻塞密度,实现了从速度到流量的推算,并采用COPERTⅣ模型计算了不同速度等级下... 以广州市城市干道东风路1902~1903路段为研究对象,根据交通流理论建立了速度-流量模型,采用GPS浮动车速度数据和视频检测流量数据计算了模型的关键参数——阻塞密度,实现了从速度到流量的推算,并采用COPERTⅣ模型计算了不同速度等级下的综合排放因子,通过源强法计算该路段00:01─24:00的小时排放量.对CO,NOx,VOC和PM综合排放因子的速度敏感性分析表明,当平均速度达50 kmh后,随速度的增加综合排放因子下降明显变缓;对小时排放量的分析表明,污染物排放量主要集中在车流量的高峰时段,且与车流密度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浮动车 速度-流量模型 COPERTⅣ 机动车排放 广州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