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9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cal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inhomogeneous nano-fluidic films:A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perspective
1
作者 孙宗利 康艳霜 康艳梅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594-603,共10页
Combining the mean field Pozhar-Gubbins(PG)theory and the weighted density approximation,a novel method for local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inhomogeneous fluids is proposed.The correlation effect that is beyond the mean... Combining the mean field Pozhar-Gubbins(PG)theory and the weighted density approximation,a novel method for local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inhomogeneous fluids is proposed.The correlation effect that is beyond the mean field treatment is taken into account by the simulation-based empirical correlations.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 to confined argon in slit pore shows that its prediction agrees well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and that it performs better than the original PG theory as well as the local averaged density model(LADM).In its further application to the nano-fluidic films,the influences of fluid parameters and pore parameters on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are calculated and investigated.It is found that both the local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the overall thermal conductivity can be significantly modulated by these parameters.Specifically,in the supercritical states,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confined fluid shows positive correlation to the bulk density as well as the temperature.However,when the bulk density is small,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exhibits a decrease-increase transition as the temperature is increased.This is also the case in which the temperature is low.In fact,the decrease-increase transition in both the small-bulk-density and low-temperature cases arises from the capillary condensation in the pore.Furthermore,smaller pore width and/or stronger adsorption potential can raise the critical temperature for condensation,and then are beneficial to the enhancement of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These modulation behaviors of the local thermal conductivity lead immediately to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he overall thermal conductivity in different phase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 conductivity nano-fluidic films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下载PDF
Improved Control in Single Phase Inverter Grid-Tied PV System Using Modified PQ Theory
2
作者 Nur Fairuz Mohamed Yusof Dahaman Ishak +3 位作者 Muhammad Ammirrul Atiqi Mohd Zainuri Muhammad Najwan Hamidi Zuhair Muhammed Alaas Mohamed Mostafa Ramadan Ahmed 《Intelligent Automation & Soft Computing》 SCIE 2023年第8期2441-2457,共17页
Grid-connected reactive-load compensation and harmonic control are becoming a central topic as photovoltaic(PV)grid-connected systems diversified.This research aims to produce a high-performance inverter with a fast d... Grid-connected reactive-load compensation and harmonic control are becoming a central topic as photovoltaic(PV)grid-connected systems diversified.This research aims to produce a high-performance inverter with a fast dynamic response for accurate reference tracking and a low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THD)even under nonlinear load applications by improving its control scheme.The proposed system is expected to operate in both stand-alone mode and grid-connected mode.In stand-alone mode,the proposed controller supplies power to critical loads,alternatively during grid-connected mode provide excess energy to the utility.A modified variable step incremental conductance(VS-InCond)algorithm is designed to extract maximum power from PV.Whereas the proposed inverter controller is achieved by using a modified PQ theory with double-band hysteresis current controller(PQ-DBHCC)to produce a reference current based on a decomposition of a single-phase load current.The nonlinear rectifier loads often create significant distortion in the output voltage of single-phase inverters,due to excessive current harmonics in the grid.Therefore,the proposed method generates a close-loop reference current for the switching scheme,hence,minimizing the inverter voltage distortion caused by the excessive grid current harmonics.The simulation findings suggest the proposed control technique can effectively yield more than 97%of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while suppressing the grid current THD by less than 2%and maintaining the unity power factor at the grid side.The efficacy of the proposed controller is simulated using MATLAB/Simulin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steresis current controller incremental conductance nonlinear load PQ theory single-phase inverter
下载PDF
Nd∶GdYAG激光晶体的光谱分析及热学性能研究
3
作者 窦仁勤 刘耀 +3 位作者 罗建乔 王小飞 刘文鹏 张庆礼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04-1511,共8页
本文对所生长的Nd∶GdYAG晶体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进行了测试,采用Judd-Ofelt理论对振子强度和线强、强度参数Ω_(t)、4 F_(3/2)→4 I_(J)能级间的跃迁概率、能级辐射寿命、荧光分支比等光谱参数进行了计算,相关数据与YAG、LuAG、YVO4... 本文对所生长的Nd∶GdYAG晶体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进行了测试,采用Judd-Ofelt理论对振子强度和线强、强度参数Ω_(t)、4 F_(3/2)→4 I_(J)能级间的跃迁概率、能级辐射寿命、荧光分支比等光谱参数进行了计算,相关数据与YAG、LuAG、YVO4等晶体进行了对比。Ωt计算得出Ω2=(0.813±0.200)×10^(-20)cm^(2),Ω4=(3.381±0.187)×10^(-20)cm^(2),Ω6=(5.135±0.278)×10^(-20)cm^(2),相比YAG、LuAG、YVO4等晶体,Nd∶GdYAG晶体的强度参数Ω2较大,表明Gd^(3+)的掺入增大了基质的无序度。计算并拟合了300~1200 nm的吸收截面和折射率,其中808 nm处的吸收截面为5.0×10^(-20)cm^(2),1064 nm处的折射率为1.80。实测4 F3/2能级的荧光寿命为228μs,与计算的能级辐射寿命240μs接近;1064 nm处的发射截面为1.23×10^(-19)cm^(2),接近Nd∶YAG晶体的发射截面。室温下Nd∶GdYAG晶体的热导率为5.992 W/(m·K),略小于Nd∶YAG和Nd∶GGG,但大于Nd∶YVO4晶体。研究表明,Nd∶GdYAG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新型激光晶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晶体 Nd∶GdYAG 光谱分析 JUDD-OFELT理论 热导率
下载PDF
逾渗理论在多孔介质渗透性能研究中的应用
4
作者 兰盈伯 程东会 +1 位作者 项琳 李超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1-44,53,共5页
逾渗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物理过程中,逾渗理论已经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和研究.区别于传统的以渗透系数为主要参数渗流理论,用逾渗理论表征多孔介质的渗透性能,这可能是解决复杂渗流问题更合理的方法,如当气相侵入饱和多孔... 逾渗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物理过程中,逾渗理论已经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和研究.区别于传统的以渗透系数为主要参数渗流理论,用逾渗理论表征多孔介质的渗透性能,这可能是解决复杂渗流问题更合理的方法,如当气相侵入饱和多孔介质时,对非混溶的两相流动系统中气相运动的表征。多孔介质可以视为由孔腔与孔喉组成,它们分别对应逾渗网络模型里的节点与连接节点的键,在此概化的基础上逾渗理论可以应用于多孔介质,进而运用逾渗理论中关键路径分析的方法对饱和渗透系数与非饱和渗透系数进行理论推导。以泊肃叶方程为起点,结合连通性以及逾渗临界体积含量等概念,构建出了饱和渗透系数与孔隙临界半径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将孔隙度以孔隙半径的概率密度函数的形式给出并引入平衡半径的概念,加入推导,最终得出非饱和渗透系数的表达式。并使用Rijtema数据库的两种土样实测数据与预测值对比,分析了非饱和渗透系数表达式的适用性。结果发现,给出的非饱和渗透系数的表达式只有在远离逾渗阈值的范围区间内,即饱和度大于0.9时,预测值才与实测值接近,而在小饱和度时,甚至产生了几个数量级误差。这些误差的产生与前述推导过程中的假设与近似处理以及接近逾渗时拓扑的复杂性有关,其结果是越接近临界饱和度,其预测值越不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逾渗理论 逾渗阈值 饱和渗透系数 非饱和渗透系数 关键路径分析
下载PDF
井工煤矿减损开采理论与技术体系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全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8-1002,共15页
煤炭开采改变了覆岩边界条件,引起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和覆岩变形、运动、破断,造成覆岩损伤自下而上传导,引起含水层、地表附属物、矿区生态系统等损伤。现代开采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能源需求同时,也对矿区地下水资源、生态环境和建/构筑... 煤炭开采改变了覆岩边界条件,引起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和覆岩变形、运动、破断,造成覆岩损伤自下而上传导,引起含水层、地表附属物、矿区生态系统等损伤。现代开采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能源需求同时,也对矿区地下水资源、生态环境和建/构筑设施造成较大损伤。为解决规模化煤炭开采与矿区生态协调的问题,在系统分析国内外减损开采理论与技术以及长期实践基础上,根据“源头减损”理念和“采前源头损伤控制、采中优化减损、采后生态要素系统修复”的开采全过程减损思路,提出了以“基于开采工艺参数优化的源头减损、硬岩采前预裂-软岩注浆改性与采后导水裂隙封堵控水、采中覆岩承载结构稳定性维持减损”的采前、采中、采后3类4项技术为主导的开采全过程减损技术措施,创建了井工煤矿减损开采理论与技术体系,明确了减损开采研究的重点和方向。在开采损伤监测方面,由于监测技术时空差异大,难以实现地表变形与裂缝的同时空监测和地表生态环境多要素一体化同步监测,仍需针对性地提出煤矿井工开采损伤多源监测异步数据的同时空校正与处理方法。在损伤传导理论方面,基于覆岩损伤传导理论,从能量出发提出了采动损伤场模型,并结合岩层软硬组合、岩土层介质的差异,提出了涵盖“覆岩-含水层-地表-生态”多因素指标的煤炭井工开采覆岩损伤场量统一与跨界面传导理论。神东矿区上湾矿12401工作面采用采前开采参数优化,采中垮落带注浆等减损技术,地表最大沉降值相对减小25%,地表裂缝由台阶型裂缝调控为动态小裂缝;此外,神东矿区自2010年实施减损开采技术以来,植被覆盖度由原来平均31%上升到7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损伤传导 源头减损 减损理论与技术 绿色开采
下载PDF
三相土壤分形导热系数模型
6
作者 李文岚婷 苏顺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24-2733,共10页
土壤热导率的预测准确性对地源热泵和钻孔热能等地热相关结构设计至关重要,基于土壤复杂、随机、自相似性的微观结构特征,使用分形理论,考虑土壤的孔隙率和颗粒排列等参数对土壤弯曲度的影响,建立三相土壤有效导热系数毛细孔物理模型和... 土壤热导率的预测准确性对地源热泵和钻孔热能等地热相关结构设计至关重要,基于土壤复杂、随机、自相似性的微观结构特征,使用分形理论,考虑土壤的孔隙率和颗粒排列等参数对土壤弯曲度的影响,建立三相土壤有效导热系数毛细孔物理模型和对应的有效导热系数数学模型,将模型预测结果与已有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增加土壤颗粒排列等参数后的模型对孔隙率在0.21~1的土壤热导率预测有较高的准确性,且不同孔隙率的三相土壤热导率与土壤颗粒排列阻塞参数有关,孔隙率越大、阻塞参数越小模型预测越接近实验结果;弯曲度改变对热电比模型的串并联比例有直接影响,土壤颗粒排列对弯曲度的影响随孔隙率的增大而减小,弯曲度与三相土壤热导率的变化趋势成反比。相关结果有助于地埋管与管外三相土壤换热效率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土壤 弯曲度 导热系数 分形理论
下载PDF
电磁屏蔽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7
作者 魏云燕 冯伟 +2 位作者 董富伟 刘英俊 杜爱华 《特种橡胶制品》 CAS 2024年第5期70-78,共9页
系统综述了电磁屏蔽理论及影响因素,总结了电磁屏蔽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电磁干扰屏蔽材料 电磁屏蔽理论 本征导电聚合物 导电/导磁填料 多孔聚合物 新型电磁屏蔽材料
下载PDF
双螺杆挤出机塑化系统电磁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及应用
8
作者 陈浩 杨卫民 +2 位作者 寻尚伦 张海涛 焦志伟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108,共8页
探究电磁加热相比于铸铜加热对双螺杆挤出机塑化系统的影响,首先针对现有双螺杆机筒和线圈分布建立几何模型,使用comsol有限元软件研究了电磁加热过程机筒磁通量变化以及温度均匀性;另外,在数值模拟的指导下开展具体试验验证,对比了电... 探究电磁加热相比于铸铜加热对双螺杆挤出机塑化系统的影响,首先针对现有双螺杆机筒和线圈分布建立几何模型,使用comsol有限元软件研究了电磁加热过程机筒磁通量变化以及温度均匀性;另外,在数值模拟的指导下开展具体试验验证,对比了电磁加热和铸铜加热的机筒内壁及法兰温度均匀性、用电量及电磁辐射安全性。结果表明,电磁加热具有更高的控温精度,保证温度均匀性在±1℃以内,与模拟结果相吻合;在相同的加热时间内,电磁加热可以实现机筒和法兰同步加热,预热时间节约40%,生产过程节能50%;另外电磁辐射符合国家安全标准(GB 8702—2014),保证车间工人的人身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加热 双螺杆挤出机机筒 铸铜加热 塑化系统 电磁热与传导热理论 comsol数值模拟
下载PDF
火烧区富水下倾斜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带发育特征研究
9
作者 梁庆华 丁相军 +1 位作者 杨聘卿 王春源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146,共5页
为研究火烧区富水情况下煤层开采安全问题,需要准确分析开采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情况。运用有限元ANSYS模拟计算,基于第一强度理论,根据上覆岩层抗拉强度值,选择第一主应力值在1.5 MPa时的曲线范围作为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范围,并运用井... 为研究火烧区富水情况下煤层开采安全问题,需要准确分析开采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情况。运用有限元ANSYS模拟计算,基于第一强度理论,根据上覆岩层抗拉强度值,选择第一主应力值在1.5 MPa时的曲线范围作为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范围,并运用井下双端堵漏法进行观测验证,较为准确。研究得出导水裂隙发育强度准则可采用第一强度理论,第一主应力值在1.5 MPa时,导水裂隙带发育曲线范围在50.17~62.13 m,上边界未与火烧区沟通,下边界存在与上覆火烧区沟通现象,即火烧区积水是开采煤层的重大水患;同时在煤层倾斜情况下,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上边界要大于下边界,因此计算倾斜煤层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时,要考虑煤层倾角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区 导水裂隙带 ANSYS模拟 第一强度理论 煤层倾角
下载PDF
企业成员刑事归责机制的反思与重塑——一个系统论的视角
10
作者 蔡仙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98,共13页
建立在机械还原论基础上的我国传统企业犯罪理论以“部分/整体”模式来理解企业成员与企业、企业成员犯罪与企业犯罪之间的关系。然而,这种思维模式会导致,对企业成员的刑事归责处于企业整体刑事归责框架下,进而出现司法判决中企业成员... 建立在机械还原论基础上的我国传统企业犯罪理论以“部分/整体”模式来理解企业成员与企业、企业成员犯罪与企业犯罪之间的关系。然而,这种思维模式会导致,对企业成员的刑事归责处于企业整体刑事归责框架下,进而出现司法判决中企业成员归责说理不足、责任认定不公平以及异于一般自然人归责的真正难题被隐藏等问题。为了应对上述困境,有必要从方法论上对传统企业犯罪理论背后的机械还原论进行反思,并引入系统论的思维方式。根据系统理论,一方面,企业组织系统与个体的意识系统是不断自我再生产的两个独立系统。这决定了对企业成员的归责只能依据其作为自然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而不应受企业归责所掣肘。另一方面,在运作过程中,两个系统之间相互激扰,会发生结构上的耦合。为此,对企业成员责任大小的裁量应考虑企业成员的行为自由在企业环境下所受到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论 系统论 企业成员归责 行为责任
下载PDF
聚吡咯材料导电性的量化计算及实验研究
11
作者 钟飞 许青青 叶亚萍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0-174,共5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吡咯(Py)和聚吡咯分子(PPy)进行全优化,并在b31yp/6-31g(d)水平上计算了Py和PPy分子中氮原子的电荷密度、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能量、最低空轨道(LUMO)能量和能带隙(ΔE)。从理论角度探究了Py和PPy分子结构与导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吡咯(Py)和聚吡咯分子(PPy)进行全优化,并在b31yp/6-31g(d)水平上计算了Py和PPy分子中氮原子的电荷密度、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能量、最低空轨道(LUMO)能量和能带隙(ΔE)。从理论角度探究了Py和PPy分子结构与导电性的关系。在理论分析预测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氧化剂和掺杂剂及其在实验中适宜的用量,采用化学氧化法制备不同反应温度下的PPy,探讨了反应温度对PPy聚合度及其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y的聚合度越大,其导电性就越好;低温有利于制备聚合度较高和电导率较好的P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吡咯 密度泛函理论 化学氧化聚合法 导电性
下载PDF
正犯概念的理论选择与规范建构——兼论对主犯条款的解释
12
作者 张嘉轩 《南大法学》 CSSCI 2024年第4期48-70,共23页
明确各行为人的定罪根据、实现刑罚的个别化是共同犯罪理论的两个基本问题,对二者的回答集中反映在正犯概念的建构方法上。扩张的正犯概念在形式层面与罪刑法定原则之间存在激烈冲突,在规范层面误将自然和自由予以等同对待,在实践层面... 明确各行为人的定罪根据、实现刑罚的个别化是共同犯罪理论的两个基本问题,对二者的回答集中反映在正犯概念的建构方法上。扩张的正犯概念在形式层面与罪刑法定原则之间存在激烈冲突,在规范层面误将自然和自由予以等同对待,在实践层面不当地扩张了处罚范围,因而并不可取。形式的正犯概念的两大基点是纯粹因果的不法体系和“正犯定性、主犯定量”的分析框架,但这两大基点均不牢靠。有必要继续坚守规范的正犯概念,并以规范地充足构成要件作为正犯建构的指导原则,以此诠释“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这一主犯特征。正犯建构的核心是行为归责。行为归责的原理包括对实行行为的决断和决定性塑造。由此,可以将正犯概念及主犯条款予以类型化,并为有组织犯罪中首要分子的主犯责任提供法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的正犯概念 形式客观说 规范的正犯概念 行为归责 主犯
下载PDF
结构化理论视域下腐败现象的形成机理
13
作者 杨森林 任恒 《深圳社会科学》 2024年第3期96-104,共9页
立足我国廉政建设与腐败治理力度不断增强的时代背景,借助结构化理论以尝试超越个人与社会、主体与客体或行动与结构的二元对立模式,建构容纳个体行动、时空互动和社会结构的分析框架,剖析腐败现象形成的主体性、客体性以及结构性因素,... 立足我国廉政建设与腐败治理力度不断增强的时代背景,借助结构化理论以尝试超越个人与社会、主体与客体或行动与结构的二元对立模式,建构容纳个体行动、时空互动和社会结构的分析框架,剖析腐败现象形成的主体性、客体性以及结构性因素,揭示腐败现象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腐败者的个体短视行为是产生腐败的主体性因素,短视行为使其无法正确认识道德距离,进而忽视腐败的实际后果从而导致意外后果,同时腐败情境会促使个体产生腐败动机,这一动机又反过来激发个体的短视行为,腐败动机与短视行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时间和空间作为客体性因素,对腐败者日常行为和互动产生影响,其在腐败行为中构成个体行动与互动的例行化和区域化,对腐败有影响和催化作用,同时影响个体的分层模式。例行化为腐败行为提供参照和传播方式,区域化为腐败者提供表演空间和分区途径。资源的稀缺以及权力对资源的支配能力,加上规则的异化是腐败现象的结构性因素,资源稀缺催生行动者产生短视行为,规则异化为腐败互动提供例行化参考。结构性因素既是腐败行为的诱因,也成为腐败行为的结果。个体性因素、客体性因素与结构性因素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腐败形成循环反复的生产与再生产,进而使得腐败现象难以彻底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败 结构化理论 结构二重性 规则异化 策略行为
下载PDF
dπ-pπ共轭对分子电子输运性质影响的理论研究
14
作者 余梦宵 梁蕾 孙铭骏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2,共9页
[目的]探究Ⅳ主族的C、Si、Ge等原子与不同离域基团形成的dπ-pπ共轭对相应分子体系电子输运性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结合非平衡格林函数(DFT-NEGF)方法探究了含Ⅳ主族元素(C、Si、Ge)的三类分子:四乙基烷烃分子(C_(9)H_(20)... [目的]探究Ⅳ主族的C、Si、Ge等原子与不同离域基团形成的dπ-pπ共轭对相应分子体系电子输运性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结合非平衡格林函数(DFT-NEGF)方法探究了含Ⅳ主族元素(C、Si、Ge)的三类分子:四乙基烷烃分子(C_(9)H_(20)S_(2)、SiC_(8)H_(20)S_(2)、GeC_(8)H_(20)S_(2)),四乙炔基烷烃分子(C_(9)H_(4)S_(2)、SiC_(8)H_(4)S_(2)、GeC_(8)H_(4)S_(2)),四苯基烷烃分子(C_(25)H_(20)S_(2)、SiC_(24)H_(20)S_(2)、GeC_(24)H_(20)S_(2))的电子输运性质.[结果]在四乙基烷烃分子中,中心原子Ge由于具有更为扩展的d轨道与碳氢(C—H)σ键存在dπ-pπ轨道相互作用,四乙炔基烷烃分子中乙炔基与Si的d轨道也存在dπ-pπ共轭,而在四苯基烷烃分子中苯环基团间存在额外的π-π弱相互作用,其均有利于电子离域,增大单分子电导.[结论]该研究一定程度上建立了dπ-pπ共轭作用与分子电子输运性质之间的联系,可为含Ⅳ主族中心原子分子在单分子电子学器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 Ⅳ主族元素 单分子电导 轨道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一种高效求解简谐晶格声子传输系数的算法
15
作者 魏宇航 贺达海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根据朗之万格林函数理论,求简谐晶格中热流的关键在于求声子传输系数.传统上人们用基于分解三对角矩阵行列式的方法将求传输系数的过程转化为求转移矩阵的乘积从而降低时间复杂度,这种方法被称为转移矩阵法.但转移矩阵法的并行效果不佳... 根据朗之万格林函数理论,求简谐晶格中热流的关键在于求声子传输系数.传统上人们用基于分解三对角矩阵行列式的方法将求传输系数的过程转化为求转移矩阵的乘积从而降低时间复杂度,这种方法被称为转移矩阵法.但转移矩阵法的并行效果不佳且不能用于存在长程相互作用的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解线性方程组的高效算法来求解简谐系统中声子传输系数,提升了计算的并行效率,且使求解存在任意近邻耦合的声子传输系数的时间复杂度降为O(N),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算法上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传导 朗之万格林函数理论 传输系数 高效算法
下载PDF
“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的系统逻辑与时代要求
16
作者 刘红凛 李梦宇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9,共11页
“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宗旨与组织特点的根本要求,充分体现了管党治党的系统思维,也是防止“四风”反弹、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新思路与新要求,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 “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宗旨与组织特点的根本要求,充分体现了管党治党的系统思维,也是防止“四风”反弹、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新思路与新要求,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必须坚持系统思维、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其核心要义主要在于,要实现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必须把整饬“四风”置于党的作风建设的系统性之中来深入思考,把党的作风建设置于整个党的建设的系统性中来深入思考;必须对包括党的作风建设在内的各项党建问题进行系统思考与综合治理,有效形成管党治党的强大合力;必须深刻把握“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的内容结构与内在层次。就实践方略与实践路径而言,必须实现“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的协调、协同抓好惩治与预防工作、协同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处理好“抓细”与“抓长”的关系,从而形成一体推进党性党风党纪的整体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从严治党 系统论 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
下载PDF
基于TRIZ理论导电杆装配工装的创新设计
17
作者 白玮 谢世超 +1 位作者 刘龙 王刚 《机械工程师》 2024年第9期108-110,共3页
根据GIS新型产品母线导电杆的安装需要,应用TRIZ理论技术突破原有的产品设计理念,提出了一种母线导电杆对接工装的创新设计方案。首先,对产品功用、材料和结构进行分析;然后,对导电杆安装过程中存在的对接困难、工装容易损坏、通用性差... 根据GIS新型产品母线导电杆的安装需要,应用TRIZ理论技术突破原有的产品设计理念,提出了一种母线导电杆对接工装的创新设计方案。首先,对产品功用、材料和结构进行分析;然后,对导电杆安装过程中存在的对接困难、工装容易损坏、通用性差等问题进行分析;最后,通过TRIZ理论矩阵模型分析,确定可应用的发明原理,完成导电杆对接工装的创新设计方案。工装的实际工程应用,验证了该设计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Z理论 导电杆对接工装 创新设计
下载PDF
基于薄板理论的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研究
18
作者 胡威 高志强 《煤炭科技》 2024年第3期126-130,共5页
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对于煤矿防治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掌握孙疃煤矿Ⅱ1022工作面开采后煤层顶板垮落带和裂隙带发育范围、发育规模及其空间展布特征,确定垮落带、裂隙带与顶板含水层之间的关系,利用薄板理论与关键层理论对此进行理... 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对于煤矿防治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掌握孙疃煤矿Ⅱ1022工作面开采后煤层顶板垮落带和裂隙带发育范围、发育规模及其空间展布特征,确定垮落带、裂隙带与顶板含水层之间的关系,利用薄板理论与关键层理论对此进行理论分析,得到了关键层薄板挠度的表达式,预计导水裂隙带的发育高度为55.48 m,同时通过井下仰孔注水漏失现场实测得到导水裂隙带高度为56.8~61.4 m,实测结果与理论预计导水裂隙带高度基本一致,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合理性,为实际生产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水裂隙带 关键层 薄板理论 矿井防治水 最大挠度
下载PDF
Generalization of iterative perturbation theory and coherent potential approximation (ITP+CPA) to double exchange model with orbital degeneracy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自信 文生辉 李明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6期2277-2280,共4页
A combination of the iterative perturbation theory (ITP) of the dynamical mean field theory (DMFT) and coherentpotential approximation (CPA) is generalized to the double exchange model with orbital degeneracy. T... A combination of the iterative perturbation theory (ITP) of the dynamical mean field theory (DMFT) and coherentpotential approximation (CPA) is generalized to the double exchange model with orbital degeneracy. The Hubbard interaction and the off-diagonal components for the hopping matrix tij^mn(m ≠ n) are considered in our calculation of spectrum and optical conductivity.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s of the non-diagonal hopping matrix elements are import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erative perturbation theory coherent-potential approximation dynamical mean field theory optical conductivity
下载PDF
Far-infrared conductivity of CuS nanoparticles measured by terahertz time-domain spectroscopy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玉平 张振伟 +2 位作者 施宇蕾 冯帅 王文忠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4期213-217,共5页
This paper reports that terahertz time-domain spectroscopy is used to measure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CuS nanoparticles in composite samples. The complex conductivity of pure CuS nanoparticles is extracted by applyi... This paper reports that terahertz time-domain spectroscopy is used to measure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CuS nanoparticles in composite samples. The complex conductivity of pure CuS nanoparticles is extracted by applying the Bruggeman effective medium theory. The experimental data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Drude-Smith model of conductivity in the range of 0.2 1.5 THz.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carriers become localized with a backscattering behaviour in small-size nanostructures. In addition, the time constant for the carrier scattering is obtained and is only 64.3 fs due to increased electron interaction with interfaces and grain bounda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rahertz time-domain spectroscopy conductIVITY effective medium theory Drude-Smith model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