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sel、TpP、D-D联合检测预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发生门静脉血栓的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明星 兰方琛 +2 位作者 黄灿坡 张诚华 何谦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22期3340-3342,共3页
目的探讨P-选择素(P-sel)、血栓前体蛋白(Tp P)和D-二聚体(D-D)联合检测预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并发门静脉血栓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3年9月于我院行门静脉高压症手术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后进行P-sel、T... 目的探讨P-选择素(P-sel)、血栓前体蛋白(Tp P)和D-二聚体(D-D)联合检测预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并发门静脉血栓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3年9月于我院行门静脉高压症手术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后进行P-sel、Tp P和D-D的含量检测,根据术后血栓发生与否进行分组,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术后发生血栓37例(血栓组),未发生血栓31例(正常组),术后1 d血栓组患者P-sel、Tp P及D-D浓度均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7 d逐渐降低,而正常组患者术后14 d内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指标检测在术后第一天预测门静脉血栓形成方面特异性最高者为P-sel,其次为D-D、Tp P,灵敏度表现为Tp P>D-D>P-sel的特点,且P-sel的误诊率最低,仅为8.8%。结论术后并发门静脉血栓患者大多术后第一天即可出现P-sel、Tp P和D-D浓度显著升高,而术后P-sel、Tp P和D-D三项的检测结果对预测门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选择素 血栓前体蛋白 D-二聚体 门静脉血栓
下载PDF
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前体蛋白与P选择素水平变化 被引量:8
2
作者 赵红丽 刘丽敏 +2 位作者 张晓丹 周佳萌 王小溪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11期1326-1328,共3页
目的分析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栓前体蛋白(TpP)与P选择素(Ps)水平变化。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10月于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NVAF患者206例(NVAF组),男性132例,女性74例,年龄39~79岁。另人选冠... 目的分析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栓前体蛋白(TpP)与P选择素(Ps)水平变化。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10月于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NVAF患者206例(NVAF组),男性132例,女性74例,年龄39~79岁。另人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78例)和扩张型心肌病(扩心病)(2例)无心房纤颤(房颤)患者作为对照组(80例)aNVAF组患者依据CHADS2评分分为CHADS232组(87例)及CHADS2<2组(119例);另夕卜NVAF组患者中接诊时可明确AF发作时间者共87例,按AF持续时间分为>48h组(59例)及<48h组(28例);此外NVAF组患者中住院期间可明确区分AF类型者共102例,分为持续性AF组(66例)和阵发性AF组(36例)。收集人选者病例记录的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AF持续时间和类型、CHADS2评分等。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Ps和TpP水平。结果NVAF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构成、合并疾病比例、LA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〇NVAF组较对照组TpP、Ps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CHADS2<2组比较,CHADS232组年龄增力口,合并高血压与糖尿病比例增加,TpP及Ps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AF持续时间為48h组及<48h组年龄、性别构成、合并疾病比例、LA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均>0.05)。為48h组较<48h组TpP及Ps水平偏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持续性AF组和阵发性AF组年龄、性别构成、合并高血压比例、LA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持续性AF组较阵发性AF组合并糖尿病比例、TpP水平、Ps水平偏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NVAF患者当CHADS2彡2时TpP及Ps水平增高,监测TpP和Ps水平有益于识别卒中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前体蛋白 p选择素 心房颤动
下载PDF
血栓前体蛋白、P选择素和D-二聚体三者联检在早期DIC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顾猛 刘春霞 +1 位作者 张孔志 张虹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420-42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pP)、P选择素和D-二聚体(D-D)含量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特别是其早期发生过程中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DIC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浆中TpP、P选择素和胶体金法检测D-D的含量。同时对8例重型DIC患者血浆中三... 目的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pP)、P选择素和D-二聚体(D-D)含量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特别是其早期发生过程中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DIC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浆中TpP、P选择素和胶体金法检测D-D的含量。同时对8例重型DIC患者血浆中三指标进行了为期10d的动态监测。应用受试者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对三指标进行了比较和评价。结果血浆中TpP、P选择素和D-D的含量在DIC组和pre-DIC组均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01)。动态观测中,P选择素和TpP出现较早。DIC早期诊断中敏感指标依次为P选择素、TpP和D-D,而特异性指标依次为TpP、D-D和P选择素,而三者联检可以使其检测特异性和灵敏度分别达到91.6%和94.4%。结论三者联检可以用于早期发现和诊断DIC,且TpP因出现较早且随着治疗的过程能同步变化,可作为一较理想的动态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前体蛋白 p选择素 D-二聚体 早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下载PDF
血栓前体蛋白与P选择素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兆奕 刘丽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4期12-14,共3页
目的研究血浆血栓前体蛋白(TpP)和血清P选择素(Ps)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动态变化,探讨两者对ACS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136例受试人群的末梢血,其中包括4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AMI组)和31例不稳定心绞痛(UA,UA组)... 目的研究血浆血栓前体蛋白(TpP)和血清P选择素(Ps)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动态变化,探讨两者对ACS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136例受试人群的末梢血,其中包括4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AMI组)和31例不稳定心绞痛(UA,UA组)、30例稳定心绞痛(SAP,SAP组)和30例健康者(正常对照组)。从ACS中选取AMI经冠脉内支架植入术(PCI术)开通罪犯血管者25例作为冠脉再通组,经药物治疗后冠脉未通者20例作为冠脉未通组,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定量测定受试人群的血浆TpP水平和血清Ps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浆TpP水平为(1.7±1.5)μg/ml,血清Ps水平为(11.5±4.5)μg/ml,SAP组血浆TpP水平为(2.3±1.4)μg/ml,血清Ps水平为(13.6±3.4)μg/ml,UA组血浆TpP水平为(6.2±2.1)μg/ml,血清Ps水平为(27.7±15.3)μg/ml,AMI组血浆TpP水平为(22.8±9.1)μg/ml,血清Ps水平为(46.2±18.1)μg/ml。正常对照组及SAP组血浆TpP水平及血清P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组及AMI组血浆TpP水平及血清Ps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MI组血浆TpP水平及血清Ps水平明显高于UA组(P<0.01)。AMI患者诊断即可患者血浆TpP水平为(22.8±9.1)μg/ml,血清Ps水平为(46.2±18.1)μg/ml,冠脉未通组血浆TpP水平为(19.3±7.4)μg/ml,血清Ps水平为(40.6±13.4)μg/ml,冠脉再通组血浆TpP水平为(9.8±7.1)μg/ml,血清Ps水平为(15.2±7.6)μg/ml。冠脉未通组与AMI患者诊断即刻时的血浆TpP和血清Ps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开通组患者TpP和Ps水平明显低于AMI诊断明确即刻时及冠脉未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pP和Ps水平的升高与ACS的发生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ACS患者粥样斑块是否稳定以及观察病情变化的血清学指标之一,也可作为AMI冠脉再通治疗是否成功的间接观察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栓前体蛋白 p选择素
下载PDF
血栓前体蛋白与P选择素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兆奕 刘丽敏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3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研究血浆血栓前体蛋白(thrombus precursor protein,TpP)和血清P选择素(P-selectin,Ps)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中的特点,探讨两者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价值。方法取121例老年ACS患者末梢血,包括30例急... 目的研究血浆血栓前体蛋白(thrombus precursor protein,TpP)和血清P选择素(P-selectin,Ps)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中的特点,探讨两者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价值。方法取121例老年ACS患者末梢血,包括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31例不稳定心绞痛(UA),30例稳定心绞痛(SA)和30例健康者,各组性别、年龄、血脂和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定量测定血浆血栓前体蛋白和血清P选择素。结果 ACS患者血浆血栓前体蛋白和血清P选择素水平均高于非ACS患者,且两者的水平AMI患者均较UA患者升高(均P<0.01)。结论 ACS患者血浆血栓前体蛋白和血清P选择素水平均明显升高,提示与ACS的发生有关,两者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可以作为老年ACS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栓前体蛋白 p选择素
下载PDF
中老年外伤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早期实验诊断研究 被引量:40
6
作者 白璐 白俊清 王国立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3-227,共5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外伤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早期诊断的血液学指标,对其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骨科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中老年外伤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 目的探讨中老年外伤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早期诊断的血液学指标,对其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骨科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中老年外伤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50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没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150例为对照组。采集空腹静脉血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125I纤维蛋白原(iodine 125 labeled focused ion beam,125IFIB)和自动血凝仪检测D-二聚体(D-dimer,DD),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focused ion beam,FIB)、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血栓前体蛋白(thrombus precursor protein,Tp P)、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 antithrombin complexes,TAT)检测。结果术后血浆中的125I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检测结果表明,血栓组明显升高,血浆中的125I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术后值明显高于术前值(P<0.05)。在用ELISA方法检测的指标中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栓前体蛋白、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和抗凝血酶Ⅲ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8.1%、86.4%、67.4%、70.0%和64.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OR值分别为13.294和7.784(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在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早期诊断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I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栓前体蛋白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抗凝血酶Ⅲ
下载PDF
早期DIC诊断中3种血液学指标的评价及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陆文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0年第22期2450-2451,共2页
目的血栓前体蛋白(TpP)、P选择素和D-二聚体(D-D)含量探讨各种血液学检测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特别是其早期发生过程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DIC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血浆中TpP、P选择素和胶体金法检测D-D的含量。同时... 目的血栓前体蛋白(TpP)、P选择素和D-二聚体(D-D)含量探讨各种血液学检测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特别是其早期发生过程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DIC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血浆中TpP、P选择素和胶体金法检测D-D的含量。同时对8例重型DIC患者血浆中3项指标进行了为期10d的动态监测。应用受试者特性曲线(ROC)对3项指标进行了比较和评价。结果血浆中TpP、P选择素和D-D的含量在DIC组和pre-DIC组均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动态观测中,P选择素和TpP出现较早。DIC早期诊断中敏感指标依次为P选择素、TpP和D-D,而特异性指标依次为TpP、D-D和P选择素,3种方法联合检测可以使其检测特异性和灵敏度分别达到91.6%和94.4%。结论 3种方法联合检测可以用于早期发现和诊断DIC,且TpP因出现较早且随着治疗的过程能同步变化,可作为一较理想的动态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前体蛋白 p选择素 D-二聚体 早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下载PDF
利用ROC曲线对门脉血栓进行确诊预测
8
作者 胡娌娌 陈雪东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8期1-5,共5页
为了对门脉血栓(PVT)进行较为精确的早期预测,减少实际治疗过程中的盲目性,以因肝硬化行门脉高压脾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PVT的情况,收集所有患者的P-选择素、血栓前体蛋白(TPP)、D-二聚体和血小板含量(PLT)(术... 为了对门脉血栓(PVT)进行较为精确的早期预测,减少实际治疗过程中的盲目性,以因肝硬化行门脉高压脾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PVT的情况,收集所有患者的P-选择素、血栓前体蛋白(TPP)、D-二聚体和血小板含量(PLT)(术后1、3、5、7、14天)的临床观测指标数据,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根据患者术后形成血栓的时间结合不同的时间间隔,对上述4个指标的预测价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血小板对PVT几乎没有预测价值,而P-选择素的预测效果最好,血栓前体蛋白和D-二聚体也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同时也发现术后第3天的测量数据在预测门脉血栓方面具有较高价值.通过本文研究可知,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必须重点关注患者术后P选择素含量的变化,同时还要结合指标TPP和D2的含量变化,只有结合这三种指标进行诊断,才能使诊断更具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曲线 Matlab p-选择素 D2聚体(D2) 血栓前体蛋白(tpp)
下载PDF
监测P-选择素、血栓前体蛋白、D-二聚体对门脉高压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预测价值 被引量:12
9
作者 魏云海 慎华平 +4 位作者 张国雷 陈雪东 王大禹 张鸣杰 陈文显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26-529,共4页
目的探讨P-选择素(P-selectin,P-sel)、血栓前体蛋白(thrombus precursor protein,TpP)、D-二聚体(D-dimer,D-D)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脏切除(或联合血管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的早期预... 目的探讨P-选择素(P-selectin,P-sel)、血栓前体蛋白(thrombus precursor protein,TpP)、D-二聚体(D-dimer,D-D)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脏切除(或联合血管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2009-2011年入我院的48例行脾脏切除术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根据血栓发生情况分为血栓组(26例)和非血栓组(22例)。动态监测两组患者术前1d以及术后第1、3、5、7、14天P-sel、TpP及D-D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血栓组和非血栓组三项指标水平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1天血栓组三项指标较非血栓组明显升高(P〈0.05)。其中P-sel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最大(0.893),其次为D-D、TpP;三者联合检测,其AUC高达0.977。结论P-sel、TpP、D-D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PVT的早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门静脉血栓形成 p-选择素 血栓前体蛋白 D-二聚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